CN103185157B - 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5157B
CN103185157B CN201210574478.6A CN201210574478A CN103185157B CN 103185157 B CN103185157 B CN 103185157B CN 201210574478 A CN201210574478 A CN 201210574478A CN 103185157 B CN103185157 B CN 103185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lip part
groove portion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4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5157A (zh
Inventor
石黑元康
中川大树
南泽英树
小林一也
宫寺佑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8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开阀时不会由于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地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的控制阀。一种控制阀,其构成为,阀体被导向套筒引导,阀体在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阀体开闭阀座的阀口,该控制阀的特征在于,阀体具备:在阀体的开阀时位于导向套筒的供阀体插通的插通孔的第一凸缘部;以及在阀体的开阀时与第一凸缘部相离,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上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二凸缘部,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槽部,在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槽部。

Description

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尤其涉及构成为阀体被导向套筒引导,阀体在与阀座离开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阀体开闭阀座的阀口的控制阀。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控制阀例如作为具备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铁的电动阀,具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3727号公报)等,为图5所示的结构。
即,现有的电动阀100具备阀主体102,在阀主体102内形成有阀室104。并且,以与该阀室104连通的方式安装作为入口接头的第一配管部件106与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08。
另外,在第一配管部件106的上部,在阀主体102上固定有阀座110,在该阀座110上设有阀口112。
另外,在阀主体102内固定有导向套筒114。即,在导向套筒114的下端形成有嵌合在阀座110上的嵌合部114b,并固定在阀座110上。
另外,在导向套筒114的嵌合部114b的上方离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隔开阀室104与转子室118的隔壁116,通过该隔壁116的端部120嵌合在阀主体102的内壁上,将导向套筒114固定在阀主体102内。
另外,通过将固定金属件122嵌合在阀主体102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金属件122的爪部件122a将导向套筒114固定在阀主体102上。
另一方面,在该导向套筒114的嵌合部114b与隔壁116之间形成有主流道124,在隔壁116上形成有供针阀126插通的插通孔128。
另外,在该隔壁116的上部延伸设置有大致筒状的导向部130,在导向部130的下端形成有设在水平方向上的均压孔132。
另外,均压孔132如图5的箭头D所示,构成为通过形成在导向套筒114的下端侧方的连通孔(未图示)与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08内连通。
另一方面,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上沿内周形成有阴螺纹130a,以与该阴螺纹130a啮合的方式螺纹连接形成在转子轴134的下端的阳螺纹部136的阳螺纹136a。
在形成在该转子轴134上的针阀插通孔138上插通有针阀126,通过形成在针阀12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126a,防止针阀126脱落。
另外,在转子轴134的上端的外周通过嵌合部140a嵌合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转子磁铁140。
并且,通过在转子轴134的上端沿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闭阀限制器142在闭阀时与形成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上端的闭阀限制器144抵接,起到闭阀时的限制器的功能。
另外,在转子轴134的上部,将弹簧支承金属件146嵌合在转子轴134的上端。并且,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150介于该弹簧支承金属件146与形成在针阀12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126a之间而安装,以使针阀126在阀座110的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加力。
另外,在阀主体102的上部利用熔敷等固定有有底筒形状的壳体152,在该壳体152的内部收放有由该转子磁铁140等构成的驱动部154,并且在壳体152的内部形成有转子室118。另外,在壳体152的外周安装有定子线圈148。
驱动部154由壳体152、固定在壳体152的外侧的定子线圈148、能在壳体152内上下移动且旋转地设置的转子轴134、具备转子磁铁140的步进马达构成,转子磁铁140通过与定子线圈148的电磁作用旋转。
这种构成的电动阀100当在开阀状态下对定子线圈148进行激发时,转子磁铁140旋转,转子轴134、针阀126与该转子磁铁140一起一体地旋转。
其结果,转子轴134的阳螺纹部136的阳螺纹136a与形成在导向部130上的阳螺纹130a啮合并被引导,针阀126向上方移动。由此,针阀126的下端从阀座110的阀口112离开,成为开阀状态。
并且,当从该状态使定子线圈的激发模式相反时,转子磁铁140逆向旋转,转子轴134、针阀126与转子磁铁140一起一体地旋转,转子轴134的阳螺纹部136的阳螺纹136a与形成在导向部130上的阳螺纹130a啮合而被引导,针阀126向下方移动。
此时,伴随转子磁铁140的旋转,通过在转子轴134的上端沿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闭阀限制器142与形成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上端的闭阀限制器144抵接,针阀126的移动停止而为闭阀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3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注册实用新型3145048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电动阀100中,如图6的箭头A所示,在开阀时,高压的流体从针阀126的前端126b与阀座110的阀口112之间的间隙并从作为入口接头的第一配管部件106流入阀室104。
并且,这样流入阀室104的高压的流体如图6的箭头B所示,以较快的速度从导向套筒114的隔壁116的针阀126的插通孔128与针阀126的间隙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的内壁与转子轴134的前端之间的空间S内。
因此,如图5的箭头B所示,为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的内壁与针阀126之间沿针阀126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由此,在开阀时,由于该涡流的影响,针阀126振动,会产生异常声音、噪音。
另外,如图5的箭头C所示,需要使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的流体从均压孔132如图5的箭头D所示通过形成在导向套筒114的下端侧方的连通孔(未图示)向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08内排出。
即,通过使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与作为低压侧的第二配管部件108侧的压力为均压,在开阀操作时,需要针阀126从阀座110的阀口112顺滑地离开。
但是,如上所述,在成为流体在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沿针阀126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的场合,有可能无法从均压孔132并从成为高压的空间S顺滑地排出,有可能阻碍电动阀100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其在开阀时不会由于涡流的影响导致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声,能够将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的流体通过均压孔排出,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及目的而发明的,本发明的控制阀构成为,阀体被导向套筒引导,阀体在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阀体开闭阀座的阀口,该控制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具备:
在阀体的开阀时位于上述导向套筒的供阀体插通的插通孔的第一凸缘部;以及
在阀体的开阀时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相离,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上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二凸缘部,
在上述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槽部,
在上述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槽部。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流入阀室的高压的流体从导向套筒的阀体的插通孔与针阀的间隙以较快的流速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也能够防止产生涡流。
即,在开阀时,即使高压的流体以较快的速度从导向套筒的阀体的插通孔与针阀的间隙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的内壁之间的空间S内,首先,位于供导向套筒的阀体插通(即,为了同心而引导)的插通孔的第一凸缘部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抑制由流体产生的阀体的摆动或振动。
另外,通过该第一凸缘部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的第一槽部构成的宽阔空间产生的扩散作用,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另外,利用该第一槽部降低了流速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的第二槽部构成的宽阔的空间产生的扩散作用,进一步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由此,在开阀时,能够不会在将要闭阀之前的状态下,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通过均压孔排出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的流体,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首先,此时,由于第二凸缘部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因此能够通过均压孔将在第一槽部降低了流速的流体顺畅地排出,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至少形成有一个其他凸缘部。
这样,如果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凸缘部,则凸缘部与槽部变得更多,利用这些凸缘部的流速的降低、剥离效果、利用槽部的流速的降低且通过流体的均压孔的顺畅的排出效果更优异。
其结果,不会产生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进一步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至少形成有一个其他的凸缘部。
这样,如果在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至少形成有一个其他的凸缘部,则凸缘部与槽部变得更多,利用这些凸缘部的流速的降低、剥离效果、利用槽部的流速的降低且通过流体的均压孔的顺畅的排出效果更优异。
其结果,不会产生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进一步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通过在阀体上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凸缘部而形成上述槽部。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槽部通过在阀体上凹设槽部而形成。
这样,通过在阀体上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凸缘部而形成上述槽部,或通过在阀体上凹设槽部而形成。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阀体的开阀时,即使高压的流体以较快的流速从导向套筒的阀体的插通孔与针阀的间隙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首先,位于导向套筒的供阀体插通(即,为了同心而引导)的插通孔的第一凸缘部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抑制由流体产生的阀体的摆动或振动。
另外,通过该第一凸缘部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的第一槽部构成的较宽的空间的扩散作用,进一步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另外,在该第一槽部降低了流速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的第二槽部构成的较宽的空间的扩散作用,进一步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由此,在开阀时,不会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或噪音,能够通过均压孔排出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的流体,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另外,此时,由于第二凸缘部位于形成在套筒上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因此能够通过均压孔顺畅地排出在第一槽部中降低了流速的流体,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开阀时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闭阀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控制阀开阀时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电动阀开阀时的纵剖视图。
图中:10—控制阀,12—阀主体,14—阀室,16—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0—阀座,22—阀口,24—导向套筒,24a—嵌合部,26—隔壁,28—转子室,30—端部,32—固定金属件,32a—爪部件,34—主流道,36—针阀,36a—扩径部,36b—前端,36c—基端部,38—插通孔,40—导向部,40a—阴螺纹,42—均压孔,42a—内壁上部,44—转子轴,46—阳螺纹部,46a—阳螺纹,48—针阀插通孔,50—转子磁铁,50a—嵌合部,52—闭阀限制器,54—闭阀限制器,56—弹簧支承金属件,58—定子线圈,60—螺旋弹簧,62—壳体,64—驱动部,66—第一凸缘部,66a—锥面,68—第二凸缘部,68a—锥面,70—第一槽部,72—第二槽部,74—第三凸缘部,100—电动阀,102—阀主体,104—阀室,106—第一配管部件,108—第二配管部件,110—阀座,112—阀口,114—导向套筒,114b—嵌合部,116—隔壁,118—转子室,120—端部,122—固定金属件,122a—爪部件,124—主流道,126—针阀,126a—扩径部,126b—前端,128—插通孔,130—导向部,130a—阴螺纹,132—均压孔,134—转子轴,136—阳螺纹部,136a—阳螺纹,138—针阀插通孔,140—转子磁铁,140a—嵌合部,142—闭阀限制器,144—闭阀限制器,146—弹簧支承金属件,148—定子线圈,150—螺旋弹簧,152—壳体,154—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开阀时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闭阀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在图1~图3中,符号10以整体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
本发明的控制阀10例如以具备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铁的电动阀为例子而表示。
即,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控制阀10具备阀主体12,在阀主体12内形成有阀室14。并且,以与该阀室14连通的方式安装作为入口接头的第一配管部件16与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8。
另外,在第一配管部件16的上部,在阀主体12上固定有阀座20,在该阀座20上设有阀口22。
另外,在阀主体12内固定有导向套筒24。即,在导向套筒24的下端形成有与阀座20嵌合的嵌合部24a,并固定在阀座20上。
另外,在导向套筒24的嵌合部24a的上方离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隔开阀室14与转子室28的隔壁26,通过该隔壁26的端部30与阀主体12的内壁嵌合,将导向套筒24固定在阀主体12内。
另外,通过使固定金属件32与阀主体12的上端部嵌合,利用固定金属件32的爪部件32a将导向套筒24固定在阀主体12上。
另一方面,在该导向套筒24的嵌合部24a与隔壁26之间形成有主流道34,在隔壁26上形成有供构成阀体的针阀36插通的插通孔38。
另外,在该隔壁26的上部延伸设置有大致筒状的导向部40,在导向部40的下端形成有设在水平方向上的均压孔42。
另外,如图1的箭头E所示,均压孔42构成为通过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下端侧方的连通孔(未图示)向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8内连通。另外,该均压孔42、连通孔的形状、配置位置、数量等未特别地限定。
另一方面,在导向套筒24的导向部40上沿内周形成有阴螺纹40a,以与该阴螺纹40a啮合的方式螺纹连接形成在转子轴44的下端的阳螺纹部46的阳螺纹46a。
将针阀36插通形成在该转子轴44上的针阀插通孔48,通过形成在针阀3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36a,防止针阀36脱落。
另外,在转子轴44的上端的外周利用嵌合部50a嵌合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转子磁铁50。
并且,构成为通过在转子轴44的上端沿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闭阀限制器52在闭阀时与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导向部40上端的闭阀限制器54抵接,起到闭阀时的限制器的功能。
另外,在转子轴44的上部,将弹簧支承金属件56嵌合在转子轴44的上端。并且,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60介于该弹簧支承金属件56与形成在针阀3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36a之间而安装,以使针阀36在阀座20的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加力。
另外,在阀主体12的上部利用熔敷等固定有有底筒形状的壳体62,在该壳体62的内部收放有由该转子磁铁50等构成的驱动部64,并且在壳体62的内部形成有转子室28。另外,在壳体62的外周安装有定子线圈58。
驱动部64由壳体62、固定在壳体62的外侧的定子线圈58、能上下移动且旋转地设在壳体62内的转子轴44、以及具备转子磁铁50的步进马达构成,转子磁铁50利用与定子线圈58的电磁作用旋转。
这种构成的电动阀10当在开阀状态下对定子线圈58进行激发时,转子磁铁50旋转,转子轴44、针阀36与该转子磁铁50一起一体地旋转。
其结果,转子轴44的阳螺纹部46的阳螺纹46a与形成在导向部40上的阳螺纹40a啮合并被引导,针阀36向上方移动。由此,针阀36的下端从阀座20的阀口22离开,成为开阀状态。
并且,当从该状态使定子线圈的激发模式相反时,转子磁铁50逆向旋转,转子轴44、针阀36与转子磁铁50一起一体地旋转,转子轴44的阳螺纹部46的阳螺纹46a与形成在导向部40上的阳螺纹40a啮合而被引导,针阀36向下方移动。
此时,伴随转子磁铁50的旋转,通过在转子轴44的上端沿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闭阀限制器52与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导向部40上端的闭阀限制器54抵接,针阀36的移动停止而成为闭阀状态。
然而,在现有的电动阀100中,如图5的箭头C所示,为在导向套筒114的导向部130的内壁与针阀126之间沿针阀126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由此,在开阀时,由于该涡流的影响,针阀126振动,产生异常声音、噪音。
如上所述,在为流体在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沿针阀36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的场合,有可能无法从均压孔42并从成为高压的空间S顺畅地排出,有可能阻碍电动阀100的动作。
因此,在本发明的控制阀10中,如下那样构成。
即,如图1、图2所示,构成阀体的针阀36具备第一凸缘部66,该第一凸缘部66在针阀36开阀时位于导向套筒24的供针阀36插通的插通孔38。
另外,具备与该第一凸缘部66相离,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24上的均压孔42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二凸缘部68。并且,在该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之间形成有第一槽部70。
另外,在第二凸缘部68与作为阀体的针阀36的基端部36c之间形成有第二槽部72。
通过这样构成,如图1的箭头A所示,在开阀时,高压的流体从针阀36的前端36b与阀座20的阀口22之间的间隙并从作为入口接头的第一配管部件16流向阀室14。
如图1的箭头B所示,即使流入该阀室14的高压的流体从导向套筒24的针阀36的插通孔38与针阀36的间隙以较快的流速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内壁之间的空间S内,也能够防止产生涡流。
即,在针阀36开阀时,即使高压的流体以较快的流速从导向套筒24的针阀36的插通孔38与针阀36的间隙流入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内壁之间的空间S内,首先,位于导向套筒24的供针阀36插通(即,为了同心而引导)的插通孔38的第一凸缘部66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抑制由流体产生的阀体的摆动或振动。
另外,如图1的箭头C所示,通过该第一凸缘部66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之间的第一槽部70构成的宽阔空间产生的扩散作用,进一步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另外,如图1的箭头C所示,利用该第一槽部70降低了流速的流体通过利用由形成在第二凸缘部68与针阀36的基端部36C之间的第二槽部72构成的宽阔的空间产生的扩散作用,进一步降低流速,流体不为沿阀体的外周卷起漩涡的状态,并向上方流动。
由此,在开阀时,能够不会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通过均压孔42排出成为高压的空间S内的流体,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首先,此时,由于第二凸缘部68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24上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因此如图1的箭头D、E所示,能够通过均压孔42并通过形成在导向套筒24的下端侧方的连通孔(未图示)将在第一槽部70降低了流速的流体向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8内顺畅地排出,能够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10的动作。
另外,在该场合,所谓第二凸缘部68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24上的均压孔42的开口部附近,只要均压孔42的开口部的内壁上部42a的位置或比内壁上部42a的位置稍靠上方、或比内壁上部42a的位置稍靠下方即可。
但是,该位置如上所述能够在不妨碍通过均压孔42使在第一槽部70降低了流速的流体顺畅地排出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槽部70的槽深度T1与第二槽部72的槽深度T2也未特别地限定,能够考虑上述的流速的降低效果等而适当变更。例如,除了使第一槽部70的槽深度与第二槽部72的槽深度为相同的槽深度,也能够利用第一槽部70的槽深度与第二槽部72的槽深度改变槽深度。
即,也能够适当改变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的突出设置距离。
另外,第一槽部70与第二槽部72的槽部的形状、即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的形状也未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第一凸缘部66中,在两面形成锥面66a并容易将流体的流动导向第一槽部70,容易起到上述的流体的剥离效果,同样地,在第二凸缘部68中,在两面形成锥面68a而容易将流体的流动导向第二槽部72,容易起到上述的流体的剥离效果。
另外,可以通过在针阀36上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而形成这些第一槽部70、第二槽部72。
另外,第一槽部70、第二槽部72可以通过在针阀36上凹设第一槽部70、第二槽部72而形成。
另外,可以组合它们而在针阀36上形成第一槽部70、第二槽部72。
(实施例二)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控制阀开阀时的纵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控制阀10是与图1~图4所示的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同一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控制阀10中,如图4所示,在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之间形成其他第三凸缘部74。
另外,该第三凸缘部74的数量、突出高度等未特别地限定,只要至少形成一个第三凸缘部74即可,能适当改变。
如果这样在第一凸缘部66与第二凸缘部68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的第三凸缘部74即可,则凸缘部与槽部进一步变多,利用这些凸缘部产生的流速的降低、剥离效果、利用槽部产生的流速的降低、且通过流体的均压孔的顺畅的排出效果优异。
其结果,不会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更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另外,未图示,但代替该第三凸缘部74,也可以与该第三凸缘部74一起在第二凸缘部68与针阀36的基端部36c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的第四凸缘部。
如果这样在第二凸缘部68与针阀36的基端部36c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第四凸缘部,则凸缘部与槽部变多,利用这些凸缘部产生的流速的降低、剥离效果、利用槽部产生的流速的降低、且通过流体的均压孔的顺畅的排出效果优异。
其结果,不会由于涡流的影响致使阀体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噪音,能够更正确且顺畅地进行控制阀的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阀体使用针阀36,但也能够使用其他形状的阀体,另外,作为控制阀10,适用于电动阀,但也能够适用于其他电磁阀等控制阀。
另外,使本发明的控制阀的针阀36的结构如专利文献2(注册实用新型3145048号公报)公开的那样,能够适用于通过在针阀的基端部与转子轴之间设置空间而省略了压缩弹簧的结构等能够适用于多种形状的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在不脱离作为入口接头的第一配管部件16与作为出口接头的第二配管部件18将第一配管部件16作为出口接头,将第二配管部件18作为入口接头等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下。
本发明涉及例如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尤其能够应用于下述控制阀:阀体被导向套筒引导,阀体在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阀体开闭阀座的阀口。

Claims (5)

1.一种控制阀,其构成为,阀体被导向套筒引导,阀体在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近的方向上移动,阀体开闭阀座的阀口,该控制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具备:
在阀体的开阀时位于上述导向套筒的供阀体插通的插通孔的第一凸缘部;以及
在阀体的开阀时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相离,位于形成在导向套筒的下端的均压孔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二凸缘部,
在上述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槽部,
在上述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槽部,
在阀体的开阀时,上述第一槽部与上述均压孔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至少形成有一个其他的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凸缘部与阀体的基端部之间至少形成有一个其他的凸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阀体上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凸缘部而形成上述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槽部通过在阀体上凹设槽部而形成。
CN201210574478.6A 2011-12-27 2012-12-26 控制阀 Active CN103185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6076 2011-12-27
JP2011286076A JP5658654B2 (ja) 2011-12-27 2011-12-27 制御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157A CN103185157A (zh) 2013-07-03
CN103185157B true CN103185157B (zh) 2015-10-28

Family

ID=4867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4478.6A Active CN103185157B (zh) 2011-12-27 2012-12-26 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58654B2 (zh)
CN (1) CN103185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8029B2 (ja) * 2013-11-29 2017-10-25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式の制御弁
JP6214488B2 (ja) * 2014-07-18 2017-10-1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JP6214487B2 (ja) * 2014-07-18 2017-10-1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CN105496210B (zh) * 2014-09-30 2018-09-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龙头及具有该水龙头的饮水机
JP6552457B2 (ja) * 2016-06-22 2019-07-3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JP6903453B2 (ja) * 2017-03-10 2021-07-14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8869761B (zh) * 2018-09-17 2024-03-15 东莞珀力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泵的静音改进控制阀
JP6871311B2 (ja) * 2019-06-28 2021-05-1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JP6880111B2 (ja) * 2019-07-01 2021-06-0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JP6871313B2 (ja) * 2019-07-01 2021-05-1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JP2022039055A (ja) * 2020-08-27 2022-03-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817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针阀以及具有该针阀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27255Y (zh) * 2008-07-11 2009-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1629649A (zh) * 2008-07-16 2010-01-2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388Y2 (zh) * 1986-02-27 1993-07-02
JPH0242286A (ja) * 1989-03-17 1990-02-1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式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
JPH09317922A (ja) * 1996-05-24 1997-12-12 Pacific Ind Co Ltd 電動弁
JP3812614B2 (ja) * 1998-04-02 2006-08-23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混合比例弁
JP2001027335A (ja) * 1999-07-12 2001-01-30 Yoshitake Inc バルブ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817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针阀以及具有该针阀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27255Y (zh) * 2008-07-11 2009-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1629649A (zh) * 2008-07-16 2010-01-2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58654B2 (ja) 2015-01-28
CN103185157A (zh) 2013-07-03
JP2013133914A (ja) 2013-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5157B (zh) 控制阀
JP4656612B1 (ja) 水栓用水力発電機
JP5632406B2 (ja) 流量制御弁
CA2571244A1 (en) Double seat valve
CN104197030A (zh) 电动阀
JP2009047159A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2006283682A5 (zh)
CN107435753A (zh) 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3363122A (zh) 电动阀
JP2007192261A (ja) 逆止弁
EP3961073B1 (en) Gas valve and gas appliance
JP2001241562A (ja) 制御弁
JP2009024703A (ja) 水栓用発電機
WO2008026537A1 (fr) Générateur de puissance pour robinet
JP3330832B2 (ja) 電動弁
JP2008054472A (ja) 水栓用発電機
WO2010084593A1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4129804B1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2008050849A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2010236504A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4882904B2 (ja) 水栓用発電機
JPH08312822A (ja) 電動式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
JP2006342891A (ja) 1回転電動弁
JP2006097892A (ja) 電動弁
KR102365183B1 (ko) 엔진용 흡기포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