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4958A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Google Patents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84958A CN103184958A CN2011104607791A CN201110460779A CN103184958A CN 103184958 A CN103184958 A CN 103184958A CN 2011104607791 A CN2011104607791 A CN 2011104607791A CN 201110460779 A CN201110460779 A CN 201110460779A CN 103184958 A CN103184958 A CN 103184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ake manifold
- air intake
- arm
- pressure stabilizing
- stabiliz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和支管,其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稳压腔的第一侧;以及各个所述支管均位于所述稳压腔的第二侧并从所述第二侧延伸离开,其中,各个所述支管从所述稳压腔伸出时的排列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稳压腔的最大投影面并且发散,所述稳压腔的所述第二侧在各个所述支管的排列方向上呈弧形弯曲。在本发明的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中,各进气歧管的支管从进气口入口到支管出口之间的压差一致、进气均匀性、稳定,有利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工作,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燃油消耗率等性能参数,从而也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用进气歧管,并进一步涉及包括这种进气歧管的发动机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位于节气门与发动机的进气门之间,包括进气口、稳压腔以及支管。被吸入的空气进入节气门后,经过稳压腔,空气流道就在此“分歧”,进入各个进气支管。对应于发动机汽缸的数量,如四缸发动机就有四道进气支管、五缸发动机则有五道进气支管,将空气分别导入各汽缸中。
在目前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中,往往是将稳压腔的输出侧设计成直线型,每一汽缸的支管在稳压腔的同侧相互平行,甚至每一支管的长度和弯曲度都保持相同。如图1中所示,现有的发动机一般都是进气口1设置在稳压腔2的一侧上,而支管3则设置在稳压腔2的另一不同侧上,并且均沿着平直的该另一侧向外延伸、相互平行。
经过研究,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平行设置进气支管的设计中,各支管从进气口入口到支管出口之间的压差偏差大(如,图1中的四根支管之间从进气口入口到支管出口的压差偏差达到20%左右),进气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差,不利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工作,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燃油消耗率等性能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克服了现有进气歧管进气均匀性和稳定性差、不利于控制及发动机功率、扭矩及燃油消耗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进气歧管的发动机和汽车。
本发明的前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和支管,其中: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稳压腔的第一侧;以及
各个所述支管均位于所述稳压腔的第二侧并从所述第二侧延伸离开,其中,
各个所述支管从所述稳压腔伸出时的排列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稳压腔的最大投影面并且发散,所述稳压腔的所述第二侧在各个所述支管的排列方向上呈弧形弯曲。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进气歧管中,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邻或相对。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进气歧管中,各个所述支管在与所述第二侧的交汇处的延伸方向均沿着所述第二侧在相应交汇处的法向。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进气歧管中,各个所述支管绕所述稳压腔弯曲且在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发动机的各个汽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的发动机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
在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中,发明人考虑到了空气在进入进气口之后的自然流动的特征,考虑到客观上气流的方向、流速等在各处并不一致,设计了从稳压腔分散延伸的支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气流在稳压腔内的分散方式在各处都最大限度达到了均衡、它们的方向、流速等在各处均最大限度达到了一致,从而,各支管从进气口入口到支管出口之间的压差(尤其是在将稳压腔上交汇支管的一侧设计成弧形时)一致、进气均匀性、稳定,有利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工作,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燃油消耗率等性能参数(并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的原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原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以及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前述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部件及标号列表
1 | 进气口 |
2 | 稳压腔 |
3 | 支气管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了解的是,如下的描述仅是说明性、示例性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1、稳压腔2和支管3,进气口1设置在稳压腔2的第一侧。此处“第一侧”只是为了与下面的“第二侧”相区分,而并不构成对该侧的形状、位置等的限定。
该图中所示的进气歧管共包括四个发散设置的支管3,可以理解,这仅是示例性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管3也可以设置为与发动机的气缸数量相应的、其它适当的个数。图中的四个支管3均位于稳压腔2的第二侧并从第二侧延伸离开。各个支管3从稳压腔2伸出时的排列方向均平行于稳压腔2的最大投影面(垂直于图2中箭头所示的A方向)并且发散,稳压腔2的第二侧在各个支管3的排列方向上(沿图2中箭头所示的B方向)呈弧形弯曲。支管3从其延伸离开的该第二侧在各个支管3的排列方向上呈弧形弯曲使得各个支管3从该第二侧延伸离开的方向是发散的。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气流更加通畅、稳定、均匀,各个支管3在与第二侧交汇处的延伸方向均沿着第二侧在相应交汇处的法向。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箭头A的方向为稳压腔的最大投影面的垂直方向,但是在改型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稳压腔的结构变化,具体方向可能会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箭头A的指向有所不同。此处“第二侧”只是为了与前述的“第一侧”相区分,而并不构成对该侧的形状、位置的限定;并且,该第二侧与前述第一侧为不同的侧,例如,或者为相邻侧,或者为相对侧。
在本发明的这种进气歧管中,气流通过进气口1进入稳压腔2后,在稳压腔2内向各处均衡地分散,并且气流在各个方向上的流速等流动特性也都一致,并从理论上实现了在各支管中也实现了平衡,有利于实现各支管间的压差一致,从而使得发动机各汽缸的进气均匀、稳定。
正是基于前述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发动机进气歧管也是包括进气口1、稳压腔2和支管3,并且进气口1设置在稳压腔2的第一侧、支管3设置在稳压腔2的另一侧。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支管3所在的稳压腔2的侧面也是沿B向呈弧形弯曲,各个支管3的延伸方向也是发散的。在此应当了解,由于关于图2所描述的特征均适于图3中所示的进气歧管,所以在此不再完全重复描述。
值得指出的是,图3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支管3绕稳压腔2弯曲行进直至在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各个汽缸(未图示)。具体请参见图4,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的前述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进气歧管的各个支管绕稳压腔弯曲,其绕行方向与进气口-稳压腔中的进气流的方向一致,使得进气的流动平滑、顺畅。可见,在气流通过进气口1进入稳压腔2、在稳压腔2内向各处分散并进入支管3之后,气流在各支管3内仍能够平缓、稳定地流动,进一步保障了各个支管内气流的均衡以及发动机各汽缸的进气均匀、稳定。发明人经过实验证明,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所实现的进气歧管显著隆低了各支管从进气口入口到支管出口之间的压差偏差,甚至达到了3%。
如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对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特征进行等同的改型或变型;毫无疑问,这些改变的实施方式也将落入权利要求书所覆盖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和支管,其中: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稳压腔的第一侧;以及
各个所述支管均位于所述稳压腔的第二侧并从所述第二侧延伸离开,其中,
各个所述支管从所述稳压腔伸出时的排列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稳压腔的最大投影面并且发散,所述稳压腔的所述第二侧在各个所述支管的排列方向上呈弧形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邻或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管在与所述第二侧的交汇处的延伸方向均沿着所述第二侧在相应交汇处的法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管绕所述稳压腔弯曲且在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发动机的各个汽缸。
5.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607791A CN103184958A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607791A CN103184958A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4958A true CN103184958A (zh) | 2013-07-03 |
Family
ID=4867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607791A Pending CN103184958A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8495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3062A (ja) * | 1994-03-15 | 1995-10-03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用吸気マニホールド構造 |
JP2000161163A (ja) * | 1998-11-25 | 2000-06-13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多気筒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慣性過給式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の構造 |
US20020050261A1 (en) * | 2000-10-31 | 2002-05-02 | Yutaka Miyahara | Resin intake manifold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
CN1605743A (zh) * | 2003-10-10 | 2005-04-13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CN202468094U (zh) * | 2011-12-31 | 2012-10-03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
2011
- 2011-12-31 CN CN2011104607791A patent/CN10318495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3062A (ja) * | 1994-03-15 | 1995-10-03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用吸気マニホールド構造 |
JP2000161163A (ja) * | 1998-11-25 | 2000-06-13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多気筒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慣性過給式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の構造 |
US20020050261A1 (en) * | 2000-10-31 | 2002-05-02 | Yutaka Miyahara | Resin intake manifold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
CN1605743A (zh) * | 2003-10-10 | 2005-04-13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CN202468094U (zh) * | 2011-12-31 | 2012-10-03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68094U (zh)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
CN103184958A (zh) | 进气歧管及包括其的发动机、汽车 | |
CN104100423B (zh) | 一种进气歧管及汽车发动机 | |
CN203604083U (zh) | 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 |
CN203441607U (zh) | 双主通道机械式节气门体 | |
CN206957998U (zh) | 一种气体导流罩 | |
CN205423002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空气供给装置 | |
CN201851238U (zh) | 一种2.0l汽油机的铝制进气歧管 | |
CN203239477U (zh) | 一种进气歧管及汽车发动机 | |
EP1984608A4 (en) | CHARGING SYSTEM | |
CN203627037U (zh) | 天然气发动机进气管 | |
CN202832890U (zh) | 中央进气滚流式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 | |
CN111042961A (zh) | 一种进气组件以及v型发动机 | |
FR2919682B1 (fr) | Repartiteur d'admission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 |
CN104675585A (zh) | 一种各支管进气均匀的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总成 | |
CN202250443U (zh) | 分离式发动机气道 | |
CN202867052U (zh) |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 | |
CN205383024U (zh) | 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 | |
KR20070122566A (ko) | 가변 흡기 장치 | |
CN102678401A (zh) | 一种副谐振腔进气歧管 | |
CN204511726U (zh) | 自然吸气汽油机进气歧管 | |
CN204084688U (zh) | 一种车载式冷暖一体空调系统 | |
CN214221315U (zh) | 一种柴油机的排气管 | |
CN107701340A (zh) | 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发动机系统及汽车 | |
CN107387202A (zh) | 汽车排气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