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3153A -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3153A
CN103183153A CN2012105930690A CN201210593069A CN103183153A CN 103183153 A CN103183153 A CN 103183153A CN 2012105930690 A CN2012105930690 A CN 2012105930690A CN 201210593069 A CN201210593069 A CN 201210593069A CN 103183153 A CN103183153 A CN 103183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blast
unit
feeding equipment
produc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30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镇湖
金演洙
李泰暻
金允哲
吴灿燮
郑钟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3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3/00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 B65B53/02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3/00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 B65B53/02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 B65B53/06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supplied by gases, e.g. hot-air j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1/00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 B65B11/50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by disposing contents between two sheets, e.g. pocketed sheets, and securing their opposed free margins
    • B65B11/52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by disposing contents between two sheets, e.g. pocketed sheets, and securing their opposed free margins one sheet being rendered plastic, e.g. by heating, and forced by fluid pressure, e.g. vacuum, into engagement with the other sheet and contents, e.g. skin-, blister-, or bubble- packa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3/00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 B65B53/02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 B65B53/06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supplied by gases, e.g. hot-air jets
    • B65B53/066Mobile frames, hoods, posts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通过使用热收缩膜来包装产品,具有高能耗效率并能够提高包装工作的经济性,所述热风供应设备包括被构造成向产品的包装表面排出热风的至少一个热风单元,其中,热风单元包括:主体,具有排出孔;至少一个鼓风机,被构造成将空气吹动到排出孔;至少一个风扇电机,被构造成驱动鼓风机;加热器,被构造成加热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至少一个再循环流动路径,被构造成收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并且被构造成将收集的空气供应到鼓风机的吸入侧。

Description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一种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被构造成将热风供应给用于包装产品的热收缩膜。
背景技术
热收缩包装是指使用当施加热时具有收缩特性的热收缩膜覆盖产品,经过加热使热收缩膜收缩而进行包装产品的方法,当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时,用作这样的热收缩包装的热收缩膜是相对便宜的。由于通过热收缩包装可以容易地实现包装工艺的自动化,因此当将几个单元的包裹(packages)包装成单捆时,广泛地使用热收缩包装,或者热收缩包装被广泛地用作包装大尺寸产品(诸如各种电子产品)的方法。
根据使用这样的热收缩膜的包装工作,首先通过使用被构造成用于包装的热收缩膜来覆盖产品,然后通过将热施加在热收缩膜上引起热收缩膜收缩。通过在通过热风供应设备包围的热收缩膜的表面上供应具有高温的热风来执行这样的加热过程。然而,当这样的热风供应设备使用可燃气体的燃烧热作为热源时,在建立被构造成供应燃料的设备中可能需要大量的分期投资(installment investment),并且增加着火的风险,从而总的来说降低了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另外,在当供应到包装膜的热风不再循环而是排出到外部空气时的情况下,由于热风供应设备的低能量效率,因此可能难以期望包装成本降低。
因此,就使用热收缩膜来促进包装工作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而言,对开发具有高能耗效率和稳定性的热风供应设备的需求正在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使用热收缩膜包装产品以提高包装工作的经济性的具有高能耗效率的热风供应设备。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其他方面,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施而得知。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包括被构造成向产品的包装表面排出热风的至少一个热风单元。热风单元可以包括主体、至少一个鼓风机、至少一个风扇电机、加热器以及至少一个再循环流动路径。主体可以具有排出孔。至少一个鼓风机可以被构造成将空气吹动到排出孔。至少一个风扇电机可以被构造成驱动鼓风机。加热器可以被构造成加热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至少一个再循环流动路径可以被构造成收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并且被构造成将收集的空气供应到鼓风机的吸入侧。
热风单元还可以包括按照以下方式设置的引导构件,当热风通过热风单元排出时的情况下,所述引导构件设置在包装表面和主体之间,使得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被引入到再循环流动路径。
热风供应设备还可以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可以被构造成支撑热风单元并在其中设置有容纳产品的空间。热风单元可以设置在主框架的四个侧面的每一个处,从而围绕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的四个侧面。
热风单元可以按照排出孔面对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的方式设置。
热风供应设备还可以包括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使热风单元向前/向后运动的水平传输单元。
水平传输单元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被构造成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
热风供应设备还可以包括被构造成使热风单元竖直运动的至少一个提升单元。
热风供应设备还可以包括可以被构造成提供用于热风单元的空载的反射表面的反射构件,从而将从排出孔排出的热风引导到再循环流动路径。
反射构件可以包括绝热材料。
反射构件可以设置有对应于每个热风单元的多个反射表面。
热风单元还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测量被引入到鼓风机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热风单元还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测量穿过加热器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热风供应设备还可以包括可以设置在主框架的下部以传输产品的产品传输单元。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那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清楚且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热风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热风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产品进入之前的状态的热风供应设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相对于产品正进行热风处理的状态的热风供应设备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热风单元的空载的状态的热风供应设备的剖视图。
图7是处于空载状态的热风单元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风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热风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10可包括:主框架20,完全支撑热风供应设备10;热风单元30,安装在主框架20的四个侧面的每一个处;产品传输设备40,将产品‘P’传输到热风供应设备10的内部/从热风供应设备10的内部传输产品‘P’;水平传输单元50,使热风单元沿水平方向向前/向后运动;提升单元60,使热风单元30竖直地运动。
可以按照矩形的形状来组成主框架20,在主框架20中形成有可以容纳使用热收缩膜包装的产品的空间。
热风单元30设置在主框架20的四个侧面的每一个处,并且当产品‘P’进入到主框架20的内部空间中时,热风单元30可以以围绕产品‘P’的四个侧面的方式被设置。另外,每个热风单元30的排出孔35a以面对主框架20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设置,使得在产品‘P’进入到这样的主框架20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热风单元30的热风排出,从而包装在产品‘P’周围的热收缩膜收缩。
提升单元60按照相对于主框架20使热风单元30竖直地运动的方式设置,以调节热风单元30的高度。
在热风单元30和提升单元60之间,安装基板55和支撑架56,基座55被构造成支撑热风单元30,同时设置在热风单元30的上部,支撑架56被构造成连接在基座55和提升单元60之间。
提升单元60可以设置在主框架20的竖直框架单元21处,并且可以包括驱动电机61、带轮63和带62以通过带驱动方法来驱动热风单元30的竖直运动。
如实施例所示,提升单元60按照每个提升单元60设置在主框架20的四个竖直框架单元21的每一个处的方式来组成,从而提升单元60的带62的端部62a结合到热风单元30的支撑架56,因此,四个热风单元30可以一起运动。可选地,提升单元60可以按照每个提升单元60设置在每个热风单元30处的方式来组成,从而每个热风单元30能够进行独立的竖直运动。另外,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安装在主框架的上部,从而可以同时提升四个热风单元30。
通过这样的提升单元60,热风单元30能够竖直运动。因此,为了在产品的进入和退出阶段防止进入的产品和退出的产品干扰,热风单元30可以运动到比产品的位置高的位置。在产品‘P’进入到主框架20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热风单元30可以沿产品‘P’的侧面竖直地运动以朝着产品‘P’排出热风,从而包装在产品‘P’周围的热收缩膜可由于热风的温度而收缩。另外,在热风单元30空载的情况下,提升单元60能够使热风单元30运动到反射构件70(随后将描述)。
水平传输单元5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安装在基座55和热风单元30之间并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滚珠丝杠52,被构造成将驱动电机51的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滚珠丝杠52的轴单元52a连接到驱动电机51的旋转轴,从而轴单元52a可以通过驱动电机51的驱动力旋转,滚珠丝杠52的螺母单元52b结合到热风单元30的上部。驱动电机51可以由能够控制旋转速率以及正转和反转的步进电机组成。另外,被构造成引导热风单元30的向前/向后运动的导轨55a设置在基座55的下部,并且根据上面的描述,热风单元30可以相对于基座55沿着水平方向以滑动的方式运动,从而随着热风单元30根据驱动电极51的操作而水平运动,可以调节从产品‘P’到热风单元30的距离。因此,在当热风排出到产品‘P’时的情况下,热风单元30朝着产品P向前运动,从而维持在产品‘P’和排出孔35a之间的适当距离,在当相对于产品‘P’完成排出热风时的时刻,热风单元30相对于产品‘P’向后运动,从而可以防止产品‘P’到热风供应设备10的外部的传输运动受热风单元30干扰。
产品传输单元4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41,产生驱动力;带轮42和带43,被驱动电机41驱动,并设置在主框架20的下部以支撑产品‘P’的下部。因此,根据驱动电机41的操作来传输产品‘P’,使得将进行包装工作的产品‘P’可以进入到设置在主框架20内部的用于产品‘P’的容纳空间中,并且当完成通过热风单元30的热风排出工作时,可以执行将产品‘P’排出到热风供应设备10外部的操作。
热风单元30包括:主体31,形成热风单元30的外观;鼓风机32,被构造成产生排出热风的吹动力;风扇电机33,驱动鼓风机32;加热器34,加热空气以排出热风。沿水平方向在纵向上形成的排出孔35a设置在主体31的一个侧面处,再循环流动路径36的吸入孔36a设置在排出孔35a的上部。
鼓风机32可旋转地安装在设置在主体31内部处的风扇壳单元35b处,同时风扇电机33可以安装在主体31的上表面处,即,在鼓风机32的上部。鼓风机32可以是横流风机(cross flow fan)型的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 fan),旋转轴33a可以连接在风扇电机33和鼓风机32之间以传输力。
如图2至图3所示,为了在排出孔35a处均匀地排放热风,总共三套单元的鼓风机32和风扇电机33可以沿排出流动路径35的水平方向(即,排出流动路径35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并且根据排出孔35a的宽度,可以增加/减少鼓风机32和风扇电机33的数量。
排出流动路径35设置在风扇壳单元35b和排出孔35a之间,为了将热施加到由鼓风机32排出的空气,加热器34可以安装在排出流动路径35处。
再循环流动路径36设置在吸入孔36a和风扇壳单元35b之间。再循环流动路径36被构造成收集通过从排出孔35a排出到产品‘P’来用于引起热收缩膜(即,包装材料)的收缩的空气,从而收集的气体可以循环到鼓风机32。因此,当与排放到产品‘P’的热风排到外部空气并且需要通过使用加热器加热从外部空气引进的新空气来形成热风的情况相比时,可以预料包含在通过再循环流动路径36收集的空气中的热量那么多的节能减排的效果。
为了减少由于热发射到主体31外部的热损失,主体31的内部空间的除了其中形成排出流路径35、风扇壳单元35b和再循环流动路径36的空间以外的部分可以由绝热材料31a组成。
另外,温度传感器38可以安装在鼓风机32的吸入侧以测量被引进到鼓风机32的空气的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39还可以安装在鼓风机32的排出侧的排出流动路径35处以测量通过排出流动路径35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因此,根据通过温度传感器38和温度传感器39监测的温度,可以反馈地控制加热器34的操作,从而能够控制通过排出孔35a排出的热风的温度,并且还能够防止加热器34过热。
热风单元30包括诱导从排出孔35a排出的空气在再循环流动路径36处被收集的引导构件37。引导构件37可以沿着主体31的设置有排出孔35a的一个侧面的外部安装,从而当通过热风单元30排出热风时,引导构件37可以设置在产品‘P’的包装表面和主体31之间。另外,在当排出热风时的情况下,引导构件37按照与产品‘P’的包装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并且引导构件37可以是具有弹性和优越的绝热性能的材料,从而使通过产品‘P’的包装表面和引导构件37之间排放的空气和通过引导构件37散发的热最小化,同时防止包装表面在当与热风单元30接触时的情况下被损坏。例如,引导构件37可以由织物组成,所述织物由具有优越的热阻和绝热性能的材料(诸如玻璃纤维)形成。
反射构件70可以设置在主框架20的上部,并且可以按照设置有四个反射单元71的方式组成,并且每个反射单元71可以对应于每个热风单元30,并且反射构件70可以被构造成用于安装在主框架20处的四个热风单元30的空载操作。另外,为了使四个热风单元30同时处于空载状态,反射构件70的四个反射单元71可以全部设置在同样的高度处。反射构件70和引导构件37一样可以由具有优越的热阻和绝热性能的材料组成。
当使热风单元30通过反射构件70来执行空载操作时,可以预料到以下优点。如果在当由于出现生产线的中断而出现制造工艺间断大约几分钟或者大约几十分钟时的情况下,热风单元30的操作完全停止,然后当热风单元30需要再次操作时,则可能使用相当大量的时间和能量来对加热器34和主体31进行预热,以达到热风引起热收缩膜收缩需要的合适的温度。然而,如果热风单元30能够通过反射构件70进行空载,则在当生产线需要再次操作时的情况下,可能减少用于进行预热的时间,因此,可以减少功耗。另外,在将加热器34的操作置于停止后使加热器34再次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重复加热器的加热和冷却,从而减少使加热器的寿命周期减少的因素,因此可能延长加热器的寿命周期。
在下文中,通过参照图4至图7,将描述热风供应设备10的运动过程。
根据图4,在产品‘P’的进入阶段,产品‘P’通过产品传输单元40从生产线(未示出)传输到设置在热风供应设备10的内部处的容纳空间。此时,为了在产品‘P’进入运动中不存在对产品‘P’的干扰,每个热风单元30通过提升单元60运动到比产品‘P’的上端更高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产品‘P’放置在容纳空间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产品传输单元40停止传输运动,然后通过热风单元30对产品‘P’的包装表面进行热风排出处理。此时,为了使如图3所示的引导构件37的前端与产品‘P’的包装表面接触,通过水平传送单元50使热风单元30向前运动以接近产品‘P’,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单元60使热风单元30进行下降运动和上升运动,然后执行对包装表面的热风排出。当对包装表面进行了足够的热风排出时,热风单元30通过水平传输单元50向后运动,从而引导构件37和包装表面彼此分开,并且热风单元30运动到如图4所示的产品‘P’的上部。然后,按照与产品进入运动相反的运动通过产品传输单元40将产品‘P’排出到生产线,完成对产品‘P’单个循环的热风排出工作。
如上所述,在当需要热风单元30空载时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热风单元30通过提升单元60上升到反射构件70的安装位置处,如图7所示,为了使引导构件37被完全附着到反射构件70,热风单元30通过水平传输单元50接近反射构件70,从而可以防止通过反射构件70和引导构件37之间的热发射。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风单元的结构。本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再循环流动路径36不但设置在排出流动路径35的上部,而且设置在排出流动路径35的下部。因此,再循环流动路径36的吸入孔36a设置在排出孔35a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可收集热风。
此时,鼓风机320可以由能够通过其两侧吸入空气的多叶片式风扇组成,从而空气可通过鼓风机320的上部和下部被吸入,然后通过排出流动路径35被排出。
图9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热风单元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与根据图8的实施例一样,再循环流动路径36不但设置在排出流动路径35的上部,而且设置在排出流动路径35的下部。然而,根据图9中所示的本实施例,鼓风机321由作为轴流风扇的螺旋桨式风扇构成,因此,被构造成驱动鼓风机321的风扇电机33可以设置在主体31的对应于排出孔35a的后面。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热风单元,被构造成向产品的包装表面排出热风,
其中所述热风单元包括:
主体,具有排出孔;
至少一个鼓风机,被构造成将空气吹动到排出孔;
至少一个风扇电机,被构造成驱动鼓风机;
加热器,被构造成加热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
至少一个再循环流动路径,被构造成收集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并且被构造成将收集的空气供应到鼓风机的吸入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热风单元还包括按照以下方式设置的引导构件,当热风通过热风单元排出时的情况下,所述引导构件设置在包装表面和主体之间,使得从排出孔排出的空气被引入到再循环流动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还包括:
主框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热风单元并在主框架中设置有容纳产品的空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热风单元设置在主框架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处,从而围绕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的四个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热风单元按照排出孔面对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还包括:
水平传输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进入到所述空间中的产品使所述至少一个热风单元向前/向后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水平传输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被构造成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提升单元,被构造成使所述至少一个热风单元竖直运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还包括:
反射构件,被构造成提供用于热风单元的空载的反射表面,从而将从排出孔排出的热风引导到再循环流动路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反射构件由绝热材料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反射构件设置有对应于每个热风单元的多个反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热风单元还包括被构造成测量被引入到鼓风机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其中:
热风单元还包括被构造成测量穿过加热器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供应设备,所述热风供应设备还包括:
产品传输单元,设置在主框架的下部以传输产品。
CN2012105930690A 2011-12-30 2012-12-31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Pending CN1031831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47922A KR20130078795A (ko) 2011-12-30 2011-12-30 제품 포장용 열풍공급장치
KR10-2011-0147922 2011-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153A true CN103183153A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7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30690A Pending CN103183153A (zh) 2011-12-30 2012-12-31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67488A1 (zh)
KR (1) KR20130078795A (zh)
CN (1) CN10318315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949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佛山市启达研磨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千页轮生产用的热缩机结构
CN105883058A (zh) * 2016-05-27 2016-08-2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球状果品热缩膜包装机中的输送机构
CN112278446A (zh) * 2020-10-10 2021-01-29 包一坤 一种切割片包装热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5107021U1 (de) * 2015-12-22 2017-03-24 Msk - Verpackungs-Systeme Gmbh Schrumpfrahmen mit wenigstens einem an ein Gebläse anschließbaren Lufteinlass zum Zuführen von Blasluft
KR102485955B1 (ko) * 2021-02-10 2023-01-09 (주)율원엔지니어링 신축필름 포장장치용 필름 랩핑기
CN113671074A (zh) * 2021-08-12 2021-11-19 新疆环疆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固体废物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125316B (zh) * 2023-10-20 2023-12-22 南通尚善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量分布均匀的热塑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2512A (en) * 1968-01-24 1972-05-16 Weldotr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rink-film wrapping a pallet load
US4146777A (en) * 1975-11-11 1979-03-27 Black Body Corporation Heat conserver for bell-type ovens
US20020033002A1 (en) * 1998-11-05 2002-03-21 Kurt Lachenmei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rinking a foil onto an object
US6689180B1 (en) * 2002-11-14 2004-02-10 Benison & Co., Ltd. Hot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of heat-shrinking film packaging machine
CN201010075Y (zh) * 2007-03-21 2008-01-23 黄南源 旋转式热烘收缩炉结构
CN201647177U (zh) * 2010-03-31 2010-11-24 江阴市三良化工有限公司 钴盐成品包装收缩膜收缩装置
CN102020033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上海永冠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高温收缩炉
CN202063287U (zh) * 2011-04-15 2011-12-07 台湾力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热烘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5082B (sv) * 1989-11-27 1991-07-22 Tetra Pak Holdings Sa Uppvaermnningsanordning foer foerpacknings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2512A (en) * 1968-01-24 1972-05-16 Weldotr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rink-film wrapping a pallet load
US4146777A (en) * 1975-11-11 1979-03-27 Black Body Corporation Heat conserver for bell-type ovens
US20020033002A1 (en) * 1998-11-05 2002-03-21 Kurt Lachenmei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rinking a foil onto an object
US6689180B1 (en) * 2002-11-14 2004-02-10 Benison & Co., Ltd. Hot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of heat-shrinking film packaging machine
CN201010075Y (zh) * 2007-03-21 2008-01-23 黄南源 旋转式热烘收缩炉结构
CN102020033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上海永冠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高温收缩炉
CN201647177U (zh) * 2010-03-31 2010-11-24 江阴市三良化工有限公司 钴盐成品包装收缩膜收缩装置
CN202063287U (zh) * 2011-04-15 2011-12-07 台湾力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热烘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949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佛山市启达研磨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千页轮生产用的热缩机结构
CN105883058A (zh) * 2016-05-27 2016-08-2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球状果品热缩膜包装机中的输送机构
CN112278446A (zh) * 2020-10-10 2021-01-29 包一坤 一种切割片包装热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67488A1 (en) 2013-07-04
KR20130078795A (ko)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3153A (zh) 用于包装产品的热风供应设备
CN103043447B (zh) 一种磁导航进料小车
CN104220362A (zh) 装配到货物集装箱中的可运输装瓶车间
CN104554905A (zh) 一种双工位包装袋套袋机
CN106643019A (zh) 立式干燥炉
CN209064808U (zh) 一种智能仓储控制系统
CN104494872B (zh) 自动套箱机
CN206282949U (zh) 锂电池冷却系统
CN107275680A (zh) 一种电芯自动预烤装置
CN206125579U (zh) 一种铝材热收缩包装加热装置
CN114001547B (zh) 一种模块式隧道炉
CN109116159A (zh) 一种老化柜
CN201563740U (zh) 一种鞋子烘干装置
CN114195377A (zh) 一种光伏玻璃生产所使用的多级传输生产线
CN213198758U (zh) 一种吸塑机双层片材同步上料装置
CN102700756A (zh) 冰激凌自动装箱系统
CN211823705U (zh) 一种温控内循环可调式烘道机
CN203336921U (zh) 烘干装置
CN204527801U (zh) 一种双工位包装袋套袋机
CN102603176A (zh) 钢化玻璃水平热浸引爆炉
KR20110050232A (ko) 용기 경화용 오븐 컨베이어
CN204830893U (zh) 一种加热炉的炉气循环机构
CN205079571U (zh) 一种高效的酒瓶烘干线
CN208937662U (zh) 一种老化柜
CN208746409U (zh) 一种保温收缩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