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1776B - 组合对接锥 - Google Patents

组合对接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1776B
CN103171776B CN201310078231.XA CN201310078231A CN103171776B CN 103171776 B CN103171776 B CN 103171776B CN 201310078231 A CN201310078231 A CN 201310078231A CN 103171776 B CN103171776 B CN 103171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abutting plate
combination
disk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82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1776A (zh
Inventor
黄奕勇
韩伟
陈小前
张翔
赵勇
姚雯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0782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1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1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1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对接锥,包括对接圆盘。对接圆盘上具有对接孔,组合对接锥还包括多个对接板,多个对接板的第一端沿对接孔的周向均匀固定设置在对接圆盘上,多个对接板的第二端向对接圆盘的中心侧倾斜组合呈锥状。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通过采用对接圆盘,并在对接圆盘上设置多个对接板组合形成锥状,从而使航天器在对接过程中,依靠对接板自身结构的柔性,对接杆与对接锥的对接板碰撞时。对接板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降低碰撞力峰值,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Description

组合对接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对接锥。
背景技术
实现空间自主交会对接技术,首先必须考虑两航天器的对接机构相互碰撞问题。为避免航天器在碰撞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变形,甚至导致航天器的危险,保证两对接航天器的安全,实现可靠对接,必须在对接机构上安装缓冲阻尼系统。
专著《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技术》(FehseW著,李东旭,李智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描述了一种锥-杆式对接机构的缓冲阻尼系统,该锥-杆式对接机构的传动和缓冲过程统一于一套缓冲阻尼系统中,对接机构的移动由电机-摩擦制动器-滚轮丝杠完成,摩擦制动器同时也是缓冲组件。缓冲过程中,由滚珠丝杠-摩擦制动器完成纵向缓冲,横向和角向缓冲通过丝杠和横向缓冲组件完成。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机构主要应用于大型航天器,其体积、质量和功耗等均是中小型航天器无法承受的,且具有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缓冲性能不稳定、动力学特性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柔性结构的组合对接锥,以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缓冲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对接锥,包括对接圆盘,对接圆盘上具有对接孔,组合对接锥还包括多个对接板,多个对接板的第一端沿对接孔的周向均匀固定设置在对接圆盘上,多个对接板的第二端向对接圆盘的中心侧倾斜组合呈锥状。
进一步地,对接孔呈正多边形,对接板的个数与呈正多边形的对接孔的边数相同。
进一步地,对接孔呈正八边形,对接板为8个。
进一步地,对接板为呈等腰梯形状的平板。
进一步地,对接板为呈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曲率先减小后增大的曲板。
进一步地,对接板的母线方程为
y=-3.4348×10-7x6+4.9582×10-5x5-0.0026x4+0.0649x3-0.81x2+5.3715x+0.3226。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对接板的第二端相互叠合。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对接板的第二端相互叠合的部分的面积为对接板面积的1/32。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通过采用对接圆盘,并在对接圆盘上设置多个对接板组合形成堆状,从而使航天器在对接过程中,依靠对接板自身结构的柔性,对接杆与对接锥的对接板碰撞时,对接板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降低碰撞力峰值,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对接圆盘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一实施例的对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二实施例的对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对接圆盘10,对接圆盘10上具有对接孔11,组合对接堆还包括多个对接板20,多个对接板20的第一端沿对接孔11的周向均匀固定设置在对接圆盘10上,多个对接板20的第二端向对接圆盘10的中心侧倾斜组合呈锥状。本发明通过采用对接圆盘10,并在对接圆盘10上设置多个对接板20组合形成锥状,从而使航天器在对接过程中,依靠对接板20自身结构的柔性,对接杆与对接锥的对接板20碰撞时,对接板20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降低碰撞力峰值,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如图1所示,对接圆盘10上的对接孔11呈正多边形,对接板20的个数与呈正多边形的对接孔11的边数相同,采用正多变形的对接孔11,能够保证对接孔11的边与截面呈直线形的对接板20可靠接触,从而方便在对接圆盘10上固定对接板20,而且能够使正多边形的对接孔11的每边上均设置一个对接板20。
如图1至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较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对接圆盘10的中间挖空为呈正八边形的对接孔11,对接板20采用呈等腰梯形的金属薄板,金属薄板尺寸和厚度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金属薄板的第一端通过螺钉与对接圆盘10固定连接,对接圆盘10固定在配重上。依靠金属薄板自身结构的柔性,在与对接杆发生碰撞时产生大变形,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降低碰撞力峰值,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优选地,该薄板是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能够发生较大的变形,不会产生塑性变形,碰撞结束后,所有薄板均能够恢复原状。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对接板20组合形成的组合对接锥的刚度过低,使得在撞击过程对接板中剧烈振动,而导致对接故障甚至失败,将相邻的两个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叠合,从而使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制约,提高了由金属薄板形成的组合对接锥的刚度,从而增加了摩擦阻尼,减小了薄板的振动,能够提高了对接成功率。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叠合的部分的面积为对接板20面积的1/32。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优化设计得到的,相互叠合面积为对接板20面积的1/32左右时,能在保证了薄板形成的组合对接锥的缓冲效果理想的同时,又不至于振动过于剧烈。
如图4至6所示,根据发明的组合对接锥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板为曲板,相比第一实施例的平板,能够进一步地消弱碰撞力峰值,使碰撞力变化更趋于平稳,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优选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当曲面对接板20设置成曲率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先减小后增大时,能够使碰撞力变化更趋于平稳,有效地消弱碰撞力峰值。更优选地,以碰撞力变化和碰撞力峰值为指标,对对接板20的曲面优化,当对接板的母线方程为:
y=-3.4348×10-7x6+4.9582×10-5x5-0.0026x4+0.0649x3-0.81x2+5.3715x+0.3226时,基本可以使在对接过程中,对接杆在对接锥的各个位置时受到的碰撞力大致相同,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了冲击强度,延长了冲击时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对接锥,通过采用对接圆盘,并在对接圆盘上设置多个对接板组合形成锥状,从而使航天器在对接过程中,依靠对接板自身结构的柔性,对接杆与对接锥的对接板碰撞时,对接板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降低碰撞力峰值,以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动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组合对接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圆盘(10),所述对接圆盘(10)上具有对接孔(11),所述组合对接锥还包括多个对接板(20),多个所述对接板(20)的第一端沿所述对接孔(11)的周向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对接圆盘(10)上,多个所述对接板(20)的第二端向所述对接圆盘(10)的中心侧倾斜组合呈锥状;
所述对接板(20)为呈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曲率先减小后增大的曲板,用以使碰撞力变化趋于平稳以及消弱碰撞力峰值;
以碰撞力变化和碰撞力峰值为指标,对所述对接板(20)的曲面优化,对接板的母线方程为:
y=-3.4348×10-7x6+4.9582×10-5x5-0.0026x4+0.0649x3-0.81x2+5.3715x+0.3226,使在对接过程中,对接杆在对接锥的各个位置时受到的碰撞力相同,以降低冲击强度,延长冲击时间;
所述对接板(20)采用金属薄板,金属薄板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能够发生较大的变形,不会产生塑性变形,碰撞结束后,所有金属薄板均能够恢复原状;
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叠合,从而使所述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制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对接锥,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呈正多边形,所述对接板(20)的个数与呈正多边形的所述对接孔(11)的边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对接锥,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呈正八边形,所述对接板(20)为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对接锥,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板(20)的第二端相互叠合的部分的面积为所述对接板(20)面积的1/32。
CN201310078231.XA 2013-03-12 2013-03-12 组合对接锥 Active CN103171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78231.XA CN103171776B (zh) 2013-03-12 2013-03-12 组合对接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78231.XA CN103171776B (zh) 2013-03-12 2013-03-12 组合对接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776A CN103171776A (zh) 2013-06-26
CN103171776B true CN103171776B (zh) 2015-12-09

Family

ID=4863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8231.XA Active CN103171776B (zh) 2013-03-12 2013-03-12 组合对接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1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4952B (zh) * 2016-08-01 2019-07-16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规则曲面定位的对接孔协调工装生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377A (zh) * 2008-08-06 2008-1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臂型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
CN102849228A (zh) * 2012-10-09 2013-01-02 黄刚 周边摆杆式胀紧头的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
CN102923318A (zh) * 2012-11-26 2013-02-13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异体同构、刚度阻尼闭环反馈控制的弱撞击式对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377A (zh) * 2008-08-06 2008-1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臂型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
CN102849228A (zh) * 2012-10-09 2013-01-02 黄刚 周边摆杆式胀紧头的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
CN102923318A (zh) * 2012-11-26 2013-02-13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异体同构、刚度阻尼闭环反馈控制的弱撞击式对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面向中小型航天器的锥-杆式对接机构柔性壁面设计研究;韩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731;第44-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776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7612U (zh) 一种新型阻尼器
CN103171776B (zh) 组合对接锥
CN102535652A (zh) 一种防震缝减震装置
CN104590590A (zh) 一种适用于空间锥杆机构的多瓣式导向阻尼装置
CN103625401B (zh) 一种带窗式薄壁方管吸能装置
CN204753879U (zh) 一种粘弹性-防屈曲耗能支撑
CN103523042B (zh) 一种铁路车辆
WO2013086797A1 (zh) 变刚度缓冲装置、起重臂防后倾装置和起重机
CN205059490U (zh) 一种家用轿车尾部防撞装置
CN207893032U (zh) 一种限位球状减振器
CN104404865A (zh) 一种u形阻尼器支座减震结构
CN102658929A (zh) 料仓及其破拱装置
CN202118161U (zh) 发电机组用减振装置
CN204399189U (zh) 高效列车缓冲装置
CN203844705U (zh) 一种弹性防撞汽车保险杠
CN109577507A (zh) 鼓曲耗能型金属阻尼器
CN204547996U (zh) 一种汽车复合缓冲器
CN103148143A (zh) 一种变阻尼变刚度底部隔振器
CN103016610A (zh) 一种三向金属橡胶隔振器及其阵列
JP2013203106A5 (zh)
CN206871179U (zh) 车辆侧部碰撞吸能结构
CN108374859B (zh) 一种减震器
CN205100386U (zh) 一种多屈服点剪切型金属阻尼器
CN203268650U (zh) 一种前两层为斜方形的三角形共面缓冲结构
CN103210890A (zh) 一种双螺旋导杆型渔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