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964A -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964A
CN103163964A CN2012103556725A CN201210355672A CN103163964A CN 103163964 A CN103163964 A CN 103163964A CN 2012103556725 A CN2012103556725 A CN 2012103556725A CN 201210355672 A CN201210355672 A CN 201210355672A CN 103163964 A CN103163964 A CN 103163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over cap
vertical
st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56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石拓也
久保田裕己
石彻白靖
石井润一郎
片山裕士
三泽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63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所述保护盖包括输入操作单元和盖子单元。经由输入操作单元,进行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在盖子单元中,设置有输入操作单元。在保护盖中,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至折叠部的两个板部。设置有连接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Description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有关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本技术涉及关于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实现在使用中提高方便性同时确保简化结构和减小厚度的技术领域,其中用于对电子设备输入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可折叠的配线部设置在保护盖内。
背景技术
存在这样的信息处理器,例如个人计算机,其中预定的信息能够通过诸如键盘等输入操作单元输入到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并且所输入的信息能够得到处理。
这样的信息处理器包括配备有保护盖的信息处理器,所述保护盖设置有多个折叠部且折叠成预定的形状以覆盖电子设备,由此保护电子设备(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6-155050,在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信息处理器中,保护盖被折叠成预定的形状,从而将电子设备容纳在其内部,并且信息处理器在电子设备处于容纳状态的情况下被携带。因此,确保了携带信息处理器的同时对电子设备的保护。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信息处理器中,保护盖可折叠成另外的形状,以用作电子设备可设定为立靠在其上的支架。通过在电子设备保持立靠在用作支架的保护盖上的状态下,进行比如经由输入操作单元输入信息等操作,能够实现电子设备在使用中的增强的操作性。
因此,保护盖不仅容纳和保护电子设备,而且还用作电子设备的支架,从而确保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采用该保护盖,能够允许信息处理器使用中提高便利性。
此外,如上所述的那类保护盖包括这样的保护盖,其中诸如键盘等输入操作单元设置在保护盖中,输入操作单元能够从外部受到操作,并且对输入操作单元的外部操作使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输入到电子设备。在这样的保护盖中,因为输入操作单元设置在保护盖内,所以不必准备单独的输入操作单元。因此,允许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然而,在上述保护盖中,对电子设备的信息输入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因此,除了输入操作单元外,还必须在保护盖内设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电路基板和电源(电池)。因此,保护盖将在结构上复杂化,妨碍了较薄构造的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存在这样的需求,其中实现使用上的增强的方便性,同时确保简化的结构和减小的厚度,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涉及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保护盖,其包括:输入操作单元,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和盖子单元,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在所述保护盖中,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至折叠部的两个板部,并且设置有连接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因此,在所述保护盖中,通过对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经由配线部将信息输入至电子设备。
其次,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与所述预定形状不同的形状允许所述板部的一部分用作立靠部,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由此进行了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的立靠模式的设定。
因此,通过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与所述预定形状不同的形状,所述板部的一部分用作立靠部,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由此进行了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的立靠模式的设定。这增加了保护盖的用途。
第三,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由于立靠部附接有在电子设备立靠在立靠部上时支承电子设备的背板,所以电子设备被允许经由背板立靠在立靠部上。
第四,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表面,并且所述配线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背板内。
通过使连接端子部设置在背板的表面并且使配线部的一部分设置在背板内,配线部得以连接至设置于背板上的连接端子部。
第五,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载置部,所述载置部包括:载置面,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部接触或者接近;和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
因此,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载置部,所述载置部包括:载置面,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部接触或者接近;和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这确保了电子设备相对于盖子单元的位置受到位置限制部的限制。
第六,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具有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区域部,并且沿所述载置部和所述操作区域部的排列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置限制部。
因此,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具有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区域部,并且沿所述载置部和所述操作区域部的排列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置限制部。这确保了电子设备的倾斜状况通过位置限制部的选择得到改变。
第七,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
在从载置面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设置成位置限制部的情况下,实现了简化的位置限制部。
第八,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形成的是在所述载置面中开口的位置限制凹部。
在载置面中开口的位置限制凹部设置成位置限制部的情况下,实现了简化的位置限制部。
第九,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除设置有所述配线部外的部分中。
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除设置有配线部外的部分中的结构不会障碍配线部相对于载置部的配置。
第十,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位置限制磁体。
通过将位置限制磁体设置成位置限制部,位置限制部在不用处理盖子单元的表面的情况下形成。
第十一,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的是第一输入操作单元和第二输入操作单元,并且所述折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单元之间。
通过使第一输入操作单元和第二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成不同类型的输入操作单元,并且使折叠部设置在第一输入操作单元与第二输入操作单元之间,折叠部能够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时被折叠。
第十二,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在所述盖子单元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结合部,并且当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所述结合部彼此结合,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被完全覆盖。
通过使结合部分别设置在盖子单元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并且使结合部互连,以使电子设备在覆盖模式设定好时被完全覆盖,电子设备得以容纳在盖子单元内。
第十三,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盖子单元由弹性体形成。
在盖子单元由弹性体形成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不易于相对于盖子单元滑出位置。
第十四,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接触防止部,所述接触防止部在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位于所述板部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在盖子单元设置有在覆盖模式设定好时位于板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接触防止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得以防止在覆盖模式设定好时与操作区域部发生接触。
第十五,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有操作键,并且所述板部的面对所述操作键的部分设置有向操作键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操作凹部。
因此,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允许电子设备立靠在其上的立靠部,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有操作键,并且所述板部的面对所述操作键的部分设置有向操作键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操作凹部。该构造减小了操作区域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
第十六,在上述保护盖中,优选地,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背板上被支撑为沿所述背板是可转动和可移动的。
因此,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承所述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背板上被支撑为沿所述背板是可转动和可移动的。这确保了电子设备的取向能够被改变。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器,其包括: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和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盖子单元。在所述信息处理器中,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至折叠部的两个板部,并且设置有连接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因此,在所述信息处理器中,通过对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经由配线部将信息输入至电子设备。
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护盖包括: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在其中设置输入操作单元的盖子单元。在所述保护盖中,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至折叠部的两个板部,并且设置有连接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因此,除了输入操作单元外,不必在保护盖内设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电路基板和电池。因此,对于保护盖,能够实现使用中的增强的便利性,同时确保简化的结构和减小的厚度。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与所述预定形状不同的形状允许所述板部的一部分用作立靠部,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由此进行了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的立靠模式的设定。
这确保了保护盖找到各种用途,并且能够实现保护盖的增强的便利性。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这使得能够稳定电子设备的立靠状态。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表面,并且所述配线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背板内。
这确保了配线部连接至设置于背板处的连接端子部。因此,确保了电子设备的稳定的立靠状态,并且能够确保配线部对电子设备的稳定连接状态。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载置部,所述载置部包括:载置面,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部接触或者接近;和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
因此,位置限制部防止电子设备相对于盖子单元滑出位置,电子设备被允许以稳定状态立靠在立靠部上,并且能够确保良好的使用状态。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具有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区域部,并且沿所述载置部和所述操作区域部的排列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置限制部。
这使得能够在电子设备的倾斜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保持电子设备,并且实现使用中的增强的便利性。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
这使得能够通过简单构造以稳定状态保持电子设备。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形成的是在所述载置面中开口的位置限制凹部。
这使得能够通过简单构造以稳定状态保持电子设备。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除设置有所述配线部外的部分。
这使得能够在不会以任何方式阻碍配线部相对于载置部的配置的情况下形成位置限制部。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位置限制磁体。
这使得能够在不用处理盖子单元的表面的情况下以稳定状态保持电子设备。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的是第一输入操作单元和第二输入操作单元,并且所述折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单元之间。
由于折叠部能够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时被折叠,因此,能够实现保护盖在覆盖模式中的小型化,同时确保增强的操作性。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盖子单元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结合部,并且当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所述结合部彼此结合,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被完全覆盖。
这使得能够取得增强的便携性,并且防止电子设备与保护盖发生分离。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盖子单元由弹性体形成。
这确保了电子设备不易于相对于盖子单元滑出位置,并且能够在不用设置专用于限制电子设备的位置的任何部件的情况下以稳定状态保持电子设备。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接触防止部,所述接触防止部在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位于所述板部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这确保了在覆盖模式设定好时,电子设备不被操作区域部接触,而被接触防止部接触,使得能够防止电子设备被损伤。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允许电子设备立靠在其上的立靠部,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有操作键,并且所述板部的面对所述操作键的部分设置有向操作键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操作凹部。
这确保了在覆盖模式设定好时,操作区域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使得能够限制指纹或者灰尘在电子设备上的沉积。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背板上被支撑为沿所述背板是可转动和可移动的。
这使得能够在改变取向的情况下使用电子设备,以便能够实现使用中的增强的便利性。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器包括: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和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盖子单元。在所述信息处理器中,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至折叠部的两个板部,并且设置有连接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这使得除了输入操作单元外,不必在保护盖的盖子单元内设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电路基板和电池,并且实现使用中的增强的便利性,同时确保简化的结构和减小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至51一起示出了用于实施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并且是在保护盖设定为立靠模式的状态下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2是在保护盖设定为立靠模式的状态下的信息处理器的侧视图;
图3是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的状态下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4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的状态下的信息处理器的侧视图;
图5是盖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盖子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示出形成在盖子中的操作凹部的示意性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信息处理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9是示出信息处理器的另一个构造的框图;
图10与图11至17一起示出了位置限制部的示例,并且是示出第一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二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二示例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二示例的另一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从前侧看时的第二示例的另一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第三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第四示例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第四示例在绳子构件被折叠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8与图19至32一起示出了结合部的示例,并且是示出第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第一示例中接合位置从图18所示位置发生了变化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第一示例中接合位置从图18和19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第二示例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第三示例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第四示例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第五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前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第五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了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6是示出第六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前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7是示出第六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了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8是示出第七示例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第八示例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第九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前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1是示出第九示例在结合部彼此接合了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2是示出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33与图34和35一起示出了保护盖的变型例,并且是示出保护盖设定为立靠模式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4是示出第二操作区域部被接触防止部闭合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5是示出保护盖处于覆盖模式的透视图;
图36与图37和38一起示出了电子设备和背板的第一变型例,并且是以部分截面示出它们的侧视图;
图37是示出电子设备设置为风景状态下的状况的透视图;
图38是示出电子设备设置为肖像状态下的状况的透视图;
图39与图40和41一起示出了电子设备和背板的第二变型例,并且是以部分截面示出它们的侧视图;
图40是示出电子设备设定为风景状态下的状况的前视图;
图41是示出电子设备设定为肖像状态下的状况的前视图;
图42与图43至51一起示出了控制操作的示例,并且是表现第一示例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43是表现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44是示出键盘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45示出了第二示例中电子设备发生倾斜并且虚拟键盘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46示出了第二示例中电子设备以与图45不同的角度倾斜并且虚拟键盘显示在电子设备的表面上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47是示出第二示例中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的构造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48是示出第二示例中第一排键盘被电子设备隐藏并且虚拟键盘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49示出了第二示例中第一和第二排键盘被电子设备隐藏并且虚拟键盘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50示出了第三示例中文字输入栏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的状况以及在对文字输入栏做出选择后显示出虚拟键盘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51示出了第三示例中文字输入栏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的状况以及尽管对文字输入栏做出了选择但虚拟键盘仍没有显示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52与图53至76一起示出了用于实施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优选模式,并且是在保护盖设定为立靠模式的状况下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53是在保护盖设定为立靠模式的状况下的信息处理器的侧视图;
图54是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的状况下的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
图55是在保护盖设定为覆盖模式的状况下的信息处理器的侧视图;
图56是盖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7是盖子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8是示出形成在盖子中的操作突部的示意性放大截面图;
图59是示出背板及其内部结构的概念图;
图60是电子设备的概念图;
图61是示出信息处理器的一个构造的框图;
图62是示出信息处理器的另一个构造的框图;
图63与图64和65一起示出了将电子设备载置到背板的程序,并且是示出电子设备被引导突部引导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64是示出在电子设备被保持突部保持稍前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65是示出电子设备已在被保持突部保持的同时载置到背板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66是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示出了保护盖设定为平置模式的状况;
图67是信息处理器的透视图,示出了保护盖设定为外翻模式的状况;
图68是示出操作突部和对应的操作键比较大小(尺寸)中的概念图;
图69是示出检测开关为OFF的状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0是示出检测开关为ON的状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1与图72至75一起示出了保护盖的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变,并且示出了使用者操作了第一强制输入键时的状态的转变;
图72示出了使用者操作了第二强制输入键时的状态的转变;
图73示出了使用者进行了设定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的操作时的状态的转变;
图74示出了使用者将模式从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改变到立靠模式时的状态的转变;
图75示出了使用者将模式从立靠模式改变到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的状态的转变;而
图76是示出相对于各种状态转变通过控制单元实施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进行本技术的优选方式。
在下面的优选方式中,本技术的信息处理器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并且本技术的保护盖应用于保护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设备的保护盖。
注意,本技术的应用范围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和用于保护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设备的保护盖。本技术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信息处理器,例如,诸如PDA(个人数字助理)、电子笔记本、电子备忘录等输入装置以及以便携式电话为代表的能够输入信息的通信装置,以及为这些不同的信息处理器提供的保护盖。
在下面的描述中,前(前侧)、后(后侧)、左(左侧)、右(右侧)等方向(侧)是指在保护盖以纵长平板形式载置在桌子等上的状态下的方向(侧)。另外,在描述前、后、上、下、左和右侧时,在电子设备设定为上立靠在保护盖的状态下,使用者侧将称为前侧,而电子设备侧称为后侧。
注意,下面描述的前、后、上、下、左和右侧仅为描述的方便,而这些方向不限制本技术的实施。
[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的构造]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器的构造。
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100包括保护盖1和电子设备2(见图1至4)。
保护盖1是可折叠的,并且包括盖子单元3和设置在盖子单元3内的必要部件。保护盖1在其折叠前的状态下形成为薄的、纵长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形状(见图5和6)。
盖子单元3例如由弹性体形成,它是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注意,盖子单元3的材料不限于弹性体,也可为例如硅树脂、毡、压缩毡、诸如聚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材料、或者皮革等。
盖子单元3由诸如弹性体的上述材料以袋子状的形状形成,并且所需部件设置在盖子单元3内。
盖子单元3具有第一折叠部4、第二折叠部5和第三折叠部6,它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按照这样的顺序沿着从前侧朝后侧的方向以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的方式设置。
关于盖子单元3,第一折叠部4的前侧的部分设置成第一操作区域部7。关于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5之间的部分,前侧部分(大致一半的部分)设置成第二操作区域部8,并且第二操作区域部8的后侧的部分设置成载置部9。第二折叠部5和第三折叠部6之间的部分设置成连结部分10。第三折叠部6的后侧的部分设置成立靠部11。
第一操作区域部7、第二操作区域部8、载置部9、连结部分10和立靠部11的每一个都设置成板状部分。
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第二操作区域部8、载置部9、连结部分10和立靠部11的内部,分别设置薄板状构件(未示出)。因此,第一操作区域部7、第二操作区域部8、载置部9、连结部分10和立靠部11设定为高刚性,而在其中未设置任何板状构件的第一折叠部4、第二折叠部5和第三折叠部6各自处于可轻松折叠的状态。板状构件例如由纸、树脂或金属形成。
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内设置有触摸垫12,其用作第一输入操作单元(见图5和6)。触摸垫12设置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区域中。触摸垫12可通过从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上侧操作受到操作,并且例如是通过在其中检测电容(静电容量)的变化的静电系统或者在其中检测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系统受到操作。
第一操作区域部7在设置触摸垫12的区域的上侧,形成有向上侧开口的浅操作凹部7a(见图1和7)。采用如此形成的操作凹部7a,使用者能够从外部在触摸垫12上确定位置,这确保了增强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前端部分设置有结合部,其将在稍后描述。
在第二操作区域部8内,设置有键盘13,其用作第二输入操作单元(见图5和6)。键盘13设置有多个操作键13a,13a...(见图7)。操作键13a,13a...设置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并且可通过从第二操作区域部8上侧的操作受到操作。这些键例如通过在其中检测电容变化的静电系统或者在其中检测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系统或者在其中使按键开关或薄膜开关通过施压操作而受到操作的接触系统,受到操作。
第二操作区域部8在设置有操作键13a,13a...区域的上侧,形成有向上侧开口的操作凹部8a,8a...(见图1和7)。采用如此形成的操作凹部8a,8a...,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确定键盘13的操作键13a,13a...的位置,这允许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注意,触摸垫12和键盘13可从盖子单元3卸下。
载置部9的上表面形成为载置面9a(见图1、5和6)。
在立靠部11的上表面(前表面)上,例如通过粘合剂14固定有形成为横长矩形形状的背板15(见图1、2、5和6)。
背板15形成矩形形状,其水平长度略小于立靠部11的水平长度,而垂直长度大于立靠部11的垂直长度。背板15的垂直长度设定为略小于立靠部11和连结部分10的总垂直长度。背板15在其前侧的大约一半处通过粘合剂14固定到立靠部11。连接端子部15a设置在背板15的前表面的大约中间部分。
用作配线部的配线板16的除了一个端侧部分之外的部分设置在盖子单元3内(见图5和6)。作为配线板16,例如,使用柔性印刷配线板。作为配线部,也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配线部,只要它们是可弯曲的即可;例如,可使用使导线涂有涂层部分的线缆。
关于配线板16,另一个端部连接到触摸垫12,靠近该另一端的部分连接到键盘13,并且一个端部连接到背板15上设置的连接端子部15a。配线板16从另一个端侧开始顺次设置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第二操作区域部8、载置部9、连结部分10和立靠部11内。配线板16的一端附近的部分从立靠部11突出,并且突出部分穿过粘合剂14和背板15的内部,以连接到连接端子部15a。
电子设备2例如形成为薄的、横长的矩形形状,并且具有电池。
作为电子设备2,例如,使用平板终端。平板终端是这样的装置,即通过用触针笔或手指在装置的显示面上进行操作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显示、所显示信息的修改等。平板终端的示例包括各种形式的终端,例如,电子笔记本、计算机装置、电子词典、电子计算器、游戏机、电信装置、电子书等。
电子设备2通过从电池供给电能而受到操作。注意,电子设备2还可从外部电源(商业电源)供给电能。
电子设备2的前表面形成为显示面2a。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例如,不仅显示文字、图片或视频,而且还能显示虚拟键盘;另外,还显示文字输入栏,在其中显示通过对键盘13或虚拟键盘的操作所输入的文字。显示面2a上显示的虚拟键盘具有与键盘13的操作键13a,13a,...配置方式相同的多个操作键。
此外,显示面2a还用作操作表面,使用者通过其能够用触针笔或手指进行预定的输入操作。操作表面例如可通过在其中检测电容变化的静电系统或者在其中检测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系统得到操作。
在电子设备2中,内置有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控制单元17,其控制信息处理器100的整个部分(见图8)。控制单元17进行根据触摸垫12和键盘13上的操作所输入的信息的处理、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在显示面2a上的图像显示等。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控制单元17内置在电子设备2中的示例,但是也可采用控制单元17内置在保护盖1中的构造(见图9)。
电子设备2在显示面2a的相反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端子部分(未示出)。在端子部分连接到背板15上设置的连接端子部15a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通过配线板16连接到键盘13和触摸垫12。
[保护盖的模式]
在保护盖1中,设定了下面将描述的立靠模式和覆盖模式,在立靠模式中保护盖1被折叠为用作电子设备2的支架(见图1和2),在覆盖模式中保护盖1在其中容纳且保护电子设备2(见图3和4)。
立靠模式这样设定,即在第二折叠部5处相对于载置部9折叠连结部分10,并且在第三折叠部6处相对于连结部分10折叠立靠部11(见图1和2)。
连结部分10在接近键盘13的方向上相对于载置部9折叠的角度不小于90°,例如,约100至150°。立靠部11在远离键盘13的方向上相对于连结部分10折叠的角度小于90°,例如,约10至60°。
在各部分以这种方式折叠的立靠模式中,电子设备2设定为经由背板15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在电子设备2立靠在立靠部11上的立靠模式中,电子设备2由背板15支撑,状态为显示面2a倾斜成朝上斜前方取向;在此情况下,背板15的下端部载置在载置部9上,状态为与载置面9a发生接触。电子设备2在下表面处接触或者接近载置面9a。
如上所述,盖子单元3由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因此,在背板15的下端部分与载置面9a接触的状态下,背板15不易相对于载置面9a滑落。因此,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稳定状态,而不用设置专用于限制电子设备2的位置的部件。
在立靠模式中,能够在触摸垫12、键盘13和电子设备2上进行各种操作。
另一方面,覆盖模式这样设定,即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载置于第二操作区域部8和载置部9上的状态下,在第一折叠部4处相对于第二操作区域部8折叠第一操作区域部7,并在第二折叠部5处相对于载置部9折叠连结部分10(见图3和4)。
第一操作区域部7在接近键盘13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操作区域部8以约180°的角度折叠,并且连结部分10在接近键盘13的方向上相对于载置部9以约180°的角度折叠。
在各部分以这样的方式折叠的覆盖模式中,设置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中的结合部和设置在立靠部11中的结合部彼此结合,由此,电子设备2以包封在保护盖1中的状态容纳在保护盖1内。
在覆盖模式中,能够在电子设备2被保护盖1保护的状态下携带信息处理器100。
在覆盖模式中,电子设备2在其显示面2a与第二操作区域部8接触的状态下包封在保护盖1中。
在此情况下,因为第二操作区域部8形成有向显示面2a侧开口的操作凹部8a,8a...,所以第二操作区域部8和显示面2a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能够限制指纹或灰尘在显示面2a上的沉积。
[信息处理器的操作]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信息处理器100中,当通过从第一操作区域部7上侧的操作来操作触摸垫12时,与该操作相应的信息信号经由配线板16输出到电子设备2。如此输出的信息信号在控制单元17的控制下经受预定的处理,由此进行诸如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显示图像等操作。
另外,当键盘13的操作键13a,13a...的一部分通过来自第二操作区域部8上侧的操作而受到操作时,与所述操作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信号经由配线板16输出到电子设备2。如此输出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信号在控制单元17的控制下经受预定的处理,由此进行诸如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显示图像等操作。
上述操作通过从设置在电子设备2中的电池供给电能来进行。因此,通过经由配线板16从电池向触摸垫12和键盘13供给电能,来进行操作,比如输出与触摸垫12和键盘13上操作相应的信息信号。
如上所述,在信息处理器100中,与触摸垫12和键盘13上操作相应的操作不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而是通过经由配线板16的有线通信进行的。
[位置限制部]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设置在保护盖1的载置部9中的位置限制部的示例(见图10至17)。
通过载置部9中设置的位置限制部,防止了电子设备2相对于载置部9滑出位置,并且电子设备2以稳定状态保持立靠在立靠部11上,由此能够确保信息处理器100的良好使用状态。
<第一示例>
作为位置限制部的第一示例,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从载置面9a向上突出且延伸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限制突部18,18,...(见图10)。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从后侧与位置限制突部18接合,由此使得电子设备2保持处于预定的倾斜状态。
通过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设置成与位置限制突部18,18,...中的所希望的一个18接合,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按希望变化的倾斜状态,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从载置面9a向上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18,18...如此设置成位置限制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保持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示例>
作为位置限制部的第二示例,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在载置面9a中形成向上侧开口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位置限制凹部19,19,...(见图11和12)。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插入位置限制凹部19中,由此使电子设备2保持处于预定的倾斜状态。
在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设置成与位置限制凹部19,19,...中的所希望的一个19接合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变化的倾斜状态,这确保了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开口于载置面9a中的位置限制凹部19,19,...如此形成为位置限制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保持处于稳定的状态。
注意,作为位置限制部,可以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在载置面9a中形成向上侧开口且沿左右方向分隔的位置限制凹部19A,19A,...(见图13和14)。位置限制凹部19A,19A,...例如可形成为左右对,其中每一个都由在左右方向上分隔且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定位的两个凹部组成。
在此情况下,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分隔的两个插入突部20、20(图13和14示出了背板设置有插入突部的示例)。背板15或电子设备2的插入突部20、20分别插入位置限制凹部19A、19A中,由此使电子设备2保持处于预定的倾斜状态。
在背板15或电子设备2的插入突部20、20插入位置限制凹部19A、19A,...中的所希望的凹部19A、19A中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按希望变化的倾斜状态,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开口于载置面9a中的位置限制凹部19A、19A如此形成为位置限制凹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保持处于稳定的状态。
另外,在位置限制部在沿左右方向分隔的位置处形成于载置部9中的情况下,类似于位置限制凹部19A、19A,...,位置限制部可以形成在载置部9的设置有配线板16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处。因此,能够在不以任何方式阻碍配线板16相对于载置部9的配置的情况下形成位置限制部。
<第三示例>
作为位置限制部的第三示例,沿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配置于载置部9中的位置限制磁体21、21,...(见图15)。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由磁性材料形成。这确保了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被位置限制磁体21吸引,由此使电子设备2保持处于预定的倾斜状态。
在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被位置限制磁体21、21,...中的所希望的一个21吸引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按希望变化的倾斜状态,这确保了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在位置限制磁体21、21,...作为位置限制部如此配置在载置部9中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保持处于稳定状态,而不用处理盖子单元3的表面。
注意,在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不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在背板15的下端部或者电子设备2的下端部设置被位置限制磁体21吸引的磁性材料或磁体。
<第四示例>
作为位置限制部的第四示例,设置用于彼此联结连结部分10和背板15的绳子构件22(见图16)。在绳子构件22设定为伸展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保持处于预定的倾斜状态。
当保护盖1设定为覆盖模式时,绳子构件22折叠在盖子单元3和背板15之间(见图17)。
在用于将连结部分10和背板15联结在一起的绳子构件22如此设置成位置限制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保持处于稳定状态,而不用处理盖子单元3的表面。
另外,因为绳子构件22在保护盖1设定为覆盖模式时被折叠,所以绳子构件22的存在不会以任何方式妨碍将保护盖1设定成覆盖模式。
[结合部]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分别设置在保护盖1的第一操作区域部7中以及立靠部11等中的结合部的示例(见图18至32)。
在保护盖1设定成覆盖模式的状态下,分别设置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中和立靠部11中的结合部彼此结合,由此能够增强信息处理器100的便携性,并且能够防止电子设备2滑出保护盖1。
<第一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一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设置有磁体23,而立靠部11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磁性构件24、24...(见图18)。在磁性构件24被磁体23吸引的状态下,磁体23和磁性构件24彼此结合。
在磁性构件24、24...中的所希望的一个24被吸引到磁体23上的状态下,保护盖1在覆盖模式中的尺寸能够根据电子设备2的尺寸发生变化(见图19和20)。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保护盖1能够随着其覆盖模式中的尺寸变化而在不同部分处折叠,盖子单元3在其预定部分处设置有能够根据覆盖模式中保护盖1的尺寸变化进行折叠的折叠部。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第一操作区域部7设置有磁体23而立靠部11设置有磁性构件24的示例,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与上面的相反,第一操作区域部7可设置有磁性构件,而立靠部11可设置有磁体。此外,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二者都可设置有磁体。
<第二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二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之一设置有紧扣件25,而另一个设置有连接有绳子26的紧扣件27(见图21)。在绳子26缠绕在紧扣件25上的情况下,紧扣件25和紧扣件27结合在一起。
通过改变绳子26围绕紧扣件27的缠绕位置,能够修改覆盖模式中保护盖1的尺寸。
<第三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三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之一设置有元件28,而另一个设置有在其上支撑有的滑块29的元件30,由此构造滑扣件(见图22)。随着滑块29滑动,元件28和元件30互锁在一起。
注意,在结合部的第三示例中,钩环紧固件(Velcro紧固件)可用于取代滑扣件。
<第四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四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之一设置有钮扣31,而另一个形成有缝口32(见图23)。钮扣31插入缝口32中,并且钮扣31和围绕缝口32的部分彼此接合,并结合在一起。
<第五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五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形成有缝口33,而立靠部11设置有舌状接合件34,其通过在立靠部11中形成大致U形的切口而形成(见图24)。接合件34插入缝口33中,并且接合件34和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围绕缝口33的部分彼此接合且结合在一起(见图25)。
<第六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六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设置有舌状接合件35,其通过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中形成大致U形的切口而形成,而立靠部11形成有缝口36(见图26)。接合件35插入缝口36中,并且接合件35和立靠部11的围绕缝口36的部分彼此接合且结合在一起(见图27)。
<第七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七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分别设置有接合突部37和38,其形成为以从前端边缘折回的方式突出(见图28)。在如此设置接合突部37和38的状态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分别形成有接合凹部37a和38a。
在此情况下,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前端部分、立靠部11的前端部分以及接合突部37和38最好由高硬度材料形成。另外,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除前端部分之外的部分以及立靠部11的除前端部分之外的部分最好由可延展材料形成。
在接合凹部37a和38a沿相反方向开口的状态下,当接合突部37插入接合凹部38a中且接合突部38插入接合凹部37a中时,接合突部37和38彼此接合且结合在一起。
<第八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八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之一设置有突部39,而另一个形成有凹部40(见图29)。在突部39嵌入凹部40中的状态下,突部39和凹部40结合在一起。
<第九示例>
作为结合部的第九示例,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前端部分设置成具有低硬度的柔性部41,而立靠部11的前端部分设置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2(见图30)。在弹性部42发生弹性变形且压靠在柔性部41上的状态下,柔性部41和弹性部42结合在一起(见图31)。
通过改变弹性部42对柔性部41的压靠位置,能够修改覆盖模式中保护盖1的尺寸。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第一操作区域部7设置有柔性部41而立靠部11设置有弹性部42的示例,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相反,第一操作区域部7可设置有弹性部,而立靠部11可设置有柔性部。
<其它示例>
虽然上面描述了设置在保护盖1的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中的结合部的示例,但是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可以不设置结合部;而是例如,可以用橡胶带43来保持设定在覆盖模式中的保护盖1,以提高信息处理器100的便携性,并且防止电子设备2滑出保护盖1(见图32)。
[保护盖的变型例]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保护盖1的变型例(见图33至35)。
在该变型例的保护盖1A中,除了上面描述的保护盖1的构造外,在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前侧还设置有与第一操作区域部7连续的延伸部分44,并且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延伸部分44构成接触防止部45(见图33)。接触防止部4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大致等于第二操作区域部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注意,接触防止部45最好由低硬度材料形成。
保护盖1A在立靠部11的后侧(上侧)设置有与立靠部11连续的折返部分46,并且立靠部11和折返部分46之间的部分设置成第四折叠部47。
在保护盖1A中,第一操作区域部7和立靠部11未设置结合部;代之的是,结合部分别设置在第二操作区域部8的下表面的位于第一操作区域部7侧的端部处和折返部分46处。
当保护盖1A设定成覆盖模式时,首先,在第一折叠部4处相对于第二操作区域部8折叠接触防止部45,由此从上方以接触防止部45覆盖第二操作区域部8(见图34)。
接下来,在第二折叠部5处相对于载置部9折叠连结部分10,从而将电子设备2放置到接触防止部45上。在此情形下,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与接触防止部45接触。
最后,在第四折叠部47处相对于立靠部11以约180°的角度折叠折返部分46,从而将保护盖1A设定为覆盖模式,并且第一操作区域部7的结合部和折返部分46的结合部结合在一起。因此,电子设备2以包封在保护盖1A中的状态容纳在保护盖1A内(见图35)。
在如此设置接触防止部45的情况下,确保了在设定为覆盖模式时,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不被第二操作区域部8接触,而是被接触防止部45接触,由此能够防止显示面2a被损伤。特别地,在接触防止部45由低硬度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以高概率防止显示面2a的损伤。
[电子设备和背板的变型例]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电子设备和背板的第一变型例(见图36至38)。
在第一变型例的电子设备2A中,除了上述的电子设备2的构造外,还设置有从后表面突出的被支撑轴48。被支撑轴48具有与电子设备2A的后表面连续的小直径轴部48a和设置在小直径轴部48a的前端部分的大直径轴部48b(见图36)。
在第一变型例的背板15A中,除了背板15的构造外,还设置有向前侧开口的纵长支撑孔49。支撑孔49包括位于前侧的窄部49a和位于后侧的宽部49b。宽部49b的水平宽度设定为大于窄部49a的水平宽度。
在小直径轴部48a被窄部49a支撑而大直径轴部48b被宽部49b支撑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A在背板15A上被支撑为可垂直地移动,并且能够以被支撑轴48作为转动中心而转动。
在被支撑轴48位于支撑孔49内的下侧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A设定为以横长状态经由背板15A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见图37)。
当处于横长状态的电子设备2A相对于背板15A向上移动并且以被支撑轴48作为转动中心转动90°时,电子设备2A设置成纵长状态。电子设备2A是在与背板15A一起从载置部9升起的状态下进行转动,以便避免与载置部9接触。
具体而言,当已向上移动的电子设备2A转动了90°时,它设定为纵长状态。随后,将背板15A设置为与盖子单元3的载置面9接触,由此使电子设备2A设定为以纵长状态经由背板15A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肖像状态)(见图38)。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17进行这样的控制,使得显示在电子设备2A的显示面2a上的文字等,即使在电子设备2A被如此设定为纵长状态时,也显示为正立状态。
当从电子设备2A处于纵长状态的情形开始进行与以上相反的操作时,电子设备2A再次被设定为以横长状态经由背板15A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风景状态)(见图37)。
注意,当电子设备2A如上所述相对于背板15A上下移动且转动时,电子设备2A的端子部相对于连接端子部15a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在此情况下,例如,采用使端子部和连接端子部15a经由柔性印刷配线板互连的构造。替代地,采用另一种构造,其中电子设备2A分别在与其相对于背板15A的位置(姿势)的变化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两个端子部。通过采用这种措施,确保了不管电子设备2A相对于背板15A的位置(姿势)如何,端子部和连接端子部15a都互连。
通过使电子设备2A以如上所述的可转动和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背板15A上,电子设备2A可通过改变其取向而使用,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电子设备2A设置有被支撑轴48而背板15A设置有用于支撑被支撑轴48的支撑孔49的示例,但是也可采用相反的构造,其中电子设备形成有支撑孔,而背板设置有被支撑在支撑孔中的被支撑轴。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电子设备和背板的第二变型例(见图39至41)。
在第二变型例的电子设备2B中,除了电子设备2的构造外,还设置有从后表面突出的连接轴50(见图39)。
在第二变型例的背板15B中,除了背板15的构造外,还设置有向前侧开口的纵长支撑孔51。背板15B设置有位于支撑孔51后侧的机构布置空间52,并且机构布置空间52与支撑孔51连通。
在机构布置空间52中设置小齿轮53和齿条54。
连接轴50连接到小齿轮53的中心部分。因此,小齿轮53和电子设备2B作为一体旋转。
齿条54设置为垂直延伸状态。齿条54与小齿轮53啮合。因此,当电子设备2转动时,小齿轮53在与齿条54啮合的同时沿垂直方向移动,从而电子设备2B也随着小齿轮53的垂直移动而垂直地移动。
因此,电子设备2B经由小齿轮53在背板15A上被支撑为可垂直移动并且能够以连接轴50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
在连接轴50在支撑孔51内位于下侧的状态下,电子设备2B设定为以横长状态(风景状态)经由背板15B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见图40)。
随着处于横长状态的电子设备2B逐渐向一个方向转动,小齿轮53与齿条54啮合着旋转,并且电子设备2B与小齿轮53一起向上移动。电子设备2B在与背板15B一起从载置部9升起的状态转动,以避免与载置部9接触。
当已向上移动的电子设备2B转动了90°时,它设定成纵长状态。随后,将背板15B设置为与盖子单元3的载置部9接触,由此将电子设备2B设定为以纵长状态(肖像状态)经由背板15B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见图41)。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17进行这样的控制,使得显示在电子设备2B的显示面2a上的文字等,即使在电子设备2B被如此设定为纵长状态下时,也显示为正立状态。
当从电子设备2B处于纵长状态的情形开始进行与以上相反的操作时,电子设备2B再次被设定为以横长状态(风景状态)经由背板15B立靠在保护盖1的立靠部11上(见图40)。
注意,当电子设备2B如上所述相对于背板15B上下移动且转动时,电子设备2B的端子部相对于连接端子部15a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在此情况下,例如,采用使端子部和连接端子部15a经由柔性印刷配线板互连的构造。替代地,采用另一种构造,其中电子设备2B分别在与其相对于背板15B的位置(姿势)的变化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两个端子部。通过采用这种措施,确保了不管电子设备2B相对于背板15B的位置(姿势)如何,端子部和连接端子部15a都互连。
通过使电子设备2B以如上所述的可转动和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背板15B上,电子设备2B可通过改变其取向而使用,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另外,在第二变型例的电子设备2B和背板15B中,电子设备2B的转动伴随其垂直移动同时发生,使得电子设备2B的取向(姿势)的变化能够迅速地且轻松地进行。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小齿轮53和齿条54设置在背板15B内的示例,但是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采用相反的构造,即小齿轮和齿条设置在电子设备内。此外,小齿轮53和齿条54可位于电子设备2B和背板15B之间。
此外,虽然上面描述了使用一个小齿轮53的示例,但是在从电子设备2B到齿条54的区域范围内可设置多个齿轮,或者齿轮可设置成多级。
[信息处理器中的控制操作]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在信息处理器100中进行的控制操作的示例(见图42至51)。
<第一示例>
在控制操作的第一示例中,检测电子设备2的状态,并且在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2立靠在立靠部11上的状态时,使对触摸垫12和键盘13的输入无效(见图42和43)。
电子设备2内置有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见图42)。在第一示例中,电子设备2的运动由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检测,并且控制操作基于下面的步骤进行(见图43)。
在步骤(S1)中,开始由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检测电子设备2运动的检测操作。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时,控制前进到步骤(S2)。当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电子设备2从立靠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前进到步骤(S3)。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对电子设备2处于立靠状态的检测是在加速度变化量或振动量小于预定阈值时进行的。因此,当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变化量或振动量不小于预定阈值时,检测到电子设备2从立靠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步骤(S2)中,通过内置在电子设备2或保护盖1中的控制单元17进行控制,通过该控制使对用作输入操作部分的触摸垫12和键盘13的输入有效,进而结束控制操作。
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17进行控制,通过该控制使对用作输入操作部分的触摸垫12和键盘13的输入无效,进而结束控制操作。
因此,当电子设备2不处于立靠状态时,对触摸垫12和键盘13的输入无效。这确保了在打开保护盖1并将电子设备2设定为立靠在立靠部11上的过程中或者在将电子设备2收藏到保护盖1中的过程中,即使一个或多个手指无意触摸了触摸垫12或键盘13,也能防止发生误输入。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通过内置在电子设备2中的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进行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的检测的示例,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利用电子设备2的下表面与保护盖1接触或接近来进行。
这种检测方法的示例包括这样的方法,其中基于设置在电子设备2中的触摸屏的电容变化,来检测电子设备2的下表面是否接触或接近了保护盖1。
另一个示例是这样的方法,其中电子设备2设置有磁性传感器,而保护盖1设置有磁体,并且磁体的位置通过使用磁性传感器得到检测,由此检测电子设备2的下表面是否与保护盖1接触或接近。注意,在该方法中,可采用相反的构造,其中电子设备2设置有磁体,而保护盖1设置有磁性传感器。
再一示例是这样的方法,其中电子设备2设置有光学类型的接触传感器,由此检测电子设备2的下表面是否与保护盖1接触或接近。
<第二示例>
在控制操作的第二示例中,检测电子设备2在立靠状态下的倾斜角度或电子设备2相对于保护盖1的位置,并且根据电子设备2的倾斜角度或位置,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显示假定被电子设备2隐藏的键盘13的那些操作键13a,13a,...(见图44至49)。
键盘13的操作键13a,13a,...例如设置为五排(见图44)。
电子设备2在立靠状态下的倾斜角度由内置在电子设备2中的加速度传感器55检测。
当电子设备2的倾斜角α被加速度传感器55检测为例如不小于10°而小于20°时,假定键盘13的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被电子设备2隐藏(见图45中的左侧图)。鉴于此,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见图45中的右侧图)。
另外,当电子设备2的倾斜角α被加速度传感器55检测为例如不小于20°而小于30°时,假定键盘13的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和第二排B中的操作键13a,13a,...被电子设备2隐藏(见图46中的左侧图)。鉴于此,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和第二排B中的操作键13a,13a...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上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见图46中的右侧图)。
类似地,根据电子设备2的倾斜角α的检测结果,假定被电子设备2隐藏的第三排C、第四排D和第五排E中的操作键13a,13a,...显示在显示面2a上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
另一方面,电子设备2在立靠状态下的位置由这样的系统检测,其中指示器56设置在电子设备2的下表面,保护盖1设置有设置有标尺57,标尺57沿着前后方向在从第二操作区域部8到载置部9的范围内延伸,从而指示器56相对于标尺57的位置得到检测(见图47)。
指示器56和标尺57的组合可以是例如介电体和电容型触摸屏的组合。在此情况下,与指示器56的位置相应地在标尺57处发生电容变化,由此检测电子设备2相对于保护盖1的位置。
指示器56和标尺57组合的另一示例是磁性体和磁性传感器的组合。在此情况下,与指示器56的位置相应地在标尺57发生磁场变化,由此检测电子设备2相对于保护盖1的位置。
在基于指示器56和标尺57的检测结果假设键盘13对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被隐藏在电子设备2后的情况下(见图48中的左侧图),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见图48中的右侧图)。
另外,当基于指示器56和标尺57的检测结果假设键盘13的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和第二排B中的操作键13a,13a,...被电子设备2隐藏时(见图49中的左侧图),第一排A中的操作键13a,13a,...和第二排B中的操作键13a,13a,...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见图49中的右侧图)。
类似地,根据电子设备2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被假设为隐藏在电子设备2后的第三排C、第四排D和第五排E中的操作键13a,13a...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显示在显示面2a上。
在被假设为隐藏在电子设备2后的键盘13的操作键13a,13a...以这样的方式作为虚拟键盘组元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的情况下,不管电子设备2的倾斜角以及电子设备2相对于保护盖1的位置如何,都能够进行与键盘(键盘13和虚拟键盘)的所有操作键有关的输入。这允许提高可操作性。
<第三示例>
在控制操作的第三示例中,检测电子设备2的状态,并且在检测到电子设备2靠在立靠部11上的立靠状态时,即使进行了在显示面2a上显示虚拟键盘的操作,虚拟键盘也不显示在显示面2a上(见图50和51)。
如上所述,虚拟键盘能够显示在电子设备2的显示面2a上。另外,在显示面2a上,显示有文字输入栏,在其中显示通过对键盘13或虚拟键盘的操作所输入的文字。
当光标通过使用者定位在显示于显示面2a上的文字输入栏上,并且使用者进行了选择操作时,能够实现虚拟键盘在显示面2a上的显示。
电子设备2在其中内置有加速度传感器55或振动传感器,并且进行与控制操作的第一示例一样的检测操作。
在没有检测到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的情况下,当光标59定位在文字输入栏58上并且使用者进行了选择操作时,虚拟键盘60显示在显示面2a上(见图50)。因此,通过使用者对键盘13或虚拟键盘60的操作所输入的文字显示在文字输入栏58中。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光标59定位在文字输入栏58中并且使用者进行了选择操作,虚拟键盘60也不显示在显示面2a上(见图51)。因此,通过使用者对键盘13的操作所输入的文字显示在文字输入栏58中。
当电子设备2处于立靠状态时,能够对键盘13进行操作。因此,在检测到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时,虚拟键盘60不显示在显示面2a上的上述控制,确保了省略在显示面2a上的不必要的显示,这允许对使用者简化操作性。
注意,当电子设备2处于立靠状态时,键盘13的一部分也可能被电子设备2隐藏。在此情况下,通过上述控制操作的第二示例的效果,被假定为隐藏在电子设备2后的操作键作为虚拟键盘的组元显示在显示面2a上。因此,不会降低对于使用者的可操作性。
<其它示例>
虽然在上述描述中控制操作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是应用于保护盖1、电子设备2和背板15,但是控制操作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也可以应用于变型例的保护盖1A、电子设备2A和背板15A。
[第二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的构造]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的构造。
第二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200包括保护盖61和电子设备62(见图52至58)。
保护盖61是可折叠的,并且包括盖子单元63和设置在盖子单元63内的必要部件。保护盖61在其被折叠前的状态下形成为薄的、纵长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形状(见图56和57)。
盖子单元63例如由弹性体形成,其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注意,盖子单元63的材料不限于弹性体,而可以是例如硅树脂,毡,压缩毡,诸如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材料,或者皮革等。
各必要部件设置在盖子单元63内。
盖子单元63具有第一折叠部64和第二折叠部65,它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顺次地沿前后方向设置。
关于第一折叠部64的位于前侧的部分,前侧部(大致占一半)设置成操作区域部66,而后侧部(大致占一半)设置成载置部67。第一折叠部64和第二折叠部65之间的部分设置成连结部分68。第二折叠部65的后侧的部分设置成立靠部69。
操作区域部66、载置部67、连结部分68和立靠部69均设置成板状部分。操作区域部66和载置部67的总前后方向长度设定为大约等于连结部分68和立靠部69的总前后方向长度。
薄板状构件(未示出)对应地设置在第一折叠部64、连结部分68和立靠部69的前侧部分的内部中。因此,操作区域部66、载置部67、连结部分68和立靠部69设定为高刚性,而未在其中设置任何板状构件的第一折叠部64和第二折叠部65的每一个都处于可轻松折叠的状态。板状构件例如由纸、树脂或金属形成。
在操作区域部66内设置有键盘70,其用作输入操作单元(见图56和57)。键盘70设置有多个操作键70a,70a,...(见图58)。操作键70a,70a,...配置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并且可通过来自操作区域部66的上侧的操作而受到操作。这些键例如通过在其中检测电容变化的静电系统或者在其中检测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系统或者在其中使按键开关或薄膜开关通过施压操作而受到操作的接触系统,受到操作。
操作区域部66在设置有操作键70a,70a,...的区域的上侧,形成有向上突出的小高度的操作突部66a,66a,...(见图52和58)。通过如此形成的操作突部66a,66a,...,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确定键盘70的操作键70a,70a,...的位置,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注意,键盘70可从盖子单元63卸下。
载置部67的上表面形成为载置面67a(见图52、56和57)。在载置面67a的位于操作区域部66侧的端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小高度的载置突部67b。
在立靠部69的上表面(前表面)上,例如通过粘合剂71或螺丝等固定有形成为横长矩形形状的背板72(见图52、53、56和57)。
背板72形成为矩形形状,其水平长度略小于立靠部69的水平长度,而垂直长度大于连结部分68的垂直长度。背板72的垂直长度设定为小于立靠部69和连结部分68的总垂直长度。背板72的后端部(上端部)通过粘合剂71或螺丝等固定到立靠部69的前端部分(下端部)。连接端子部72a设置在背板72的表面的前端部(下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处。
背板72在其后端部(上端部)中设置有第一插入孔72b,并且在前端部(下端部)中设置有第二插入孔72c。第一插入孔72b形成在从左右方向中间部分略微偏向右侧的位置,而第二插入孔72c形成在左右方向中间部分。
用作配线部的配线板73的除一个端侧部分外的部分设置在盖子单元63内,并且用作配线部的配线板74的除一个端部外的部分设置在背板72内(见图56、57和59)。
作为配线板73和74,例如,使用柔性印刷配线板。作为配线板73和74,也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配线板,只要它们是可弯曲的即可;例如,可使用使导线涂有涂层部分的线缆。
关于配线板73,一个端侧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向后折叠,插入且穿过第一插入孔72b,并设置在背板72内。关于配线板74,另一个端侧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向后折叠,插入且穿过第二插入孔72c,并且突出到背板72的外部。
主基板75和连接器基板76设置在背板72内(见图59)。
主基板75设置在背板72的大致中间部分。配线板73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主基板75的后端部(上端部),而配线板74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到主基板75的前端部(下端部)。配线板74的一个端部连接到连接器72a。
配线板73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到键盘70,从另一个端侧起顺序地设置在操作区域部66、载置部67、连结部分68和立靠部69的内部,并且其一个端侧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向后折叠,并且插入且穿过第一插入孔72b。配线板73设置在从保护盖61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分略偏向右侧的位置处。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保护盖61的结合部的示例,但是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在通过橡胶带43保持保护盖61的情况下,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橡胶带43的一部分通过插入第一折叠部64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分中而得以附接,由此防止橡胶带43滑离盖子单元63。
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背板72中的第一插入孔72b形成在从背板72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分略偏向右侧的位置,并且配线板73设置在保护盖61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分略偏向右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橡胶带43的附接到背板72的部分与配线板73彼此干扰。
连接器基板76设置在背板72内的右端部,并且具有连接器(未示出)。该连接器例如是用于充电的连接器。充电端子(未示出)从背板72的侧面连接到该连接器。
主基板75和连接器基板76通过连接导线77彼此连接。
盖子单元63的立靠部69在其上表面(前表面)处设置有引导突部78、78,所述引导突部78、78突向上侧(前侧)且沿着左右方向分隔(见图52、53、55和59)。引导突部78、78由高滑动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树脂材料。引导突部78、78设置在立靠部69的后端部(上端部),并且形成为平缓地弯曲的表面形状,使得它们随着沿突出方向前行而接近彼此。
背板72在其后端部(上端部)设置有向后侧(上侧)突出且沿左右方向分隔的保持突部79、79。保持突部79由易于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例如,橡胶材料。保持突部79在其后端部(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表面上,设置有向侧面(外侧)突出的接合突部79a、79a。保持突部79在其中形成有变形孔79b,变形孔的存在允许接合突部79a、79a更容易朝彼此弹性变形。
电子设备62例如形成为薄的、横长的矩形形状,并且设置有电池。
作为电子设备62,例如,使用平板终端。平板终端是这样的装置,即通过用触针笔或手指在装置的显示面上进行操作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显示、所显示信息的修改等。平板终端的示例包括各种形式的终端,例如,电子笔记本、计算机装置、电子词典、电子计算器、游戏机、电信装置、电子书等。
电子设备62通过从电池供给电能而受到操作。注意,还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电子设备62从外部电源(商业电源)供给电能。
电子设备62的前表面形成为显示面62a。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例如,不仅显示文字、图片或视频,而且还能显示虚拟键盘;另外,还显示文字输入栏,在其中显示通过对键盘70或虚拟键盘的操作所输入的文字。显示面62a上显示的虚拟键盘具有多个操作键,以与键盘70的操作键70a,70a,...相同的方式配置。
此外,显示面62a还用作操作表面,使用者通过其能够用触针笔或手指进行预定的输入操作。操作表面例如可通过在其中检测电容变化的静电系统或者在其中检测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系统得到操作。
电子设备62分别在左右两侧表面中形成有引导凹槽62b、62b。电子设备62在其后表面中设置有保持部分80、80,其沿着左右方向分隔(见图60)。
电子设备62在其下端部设置有端子部分81。通过使端子部分81连接到设置在背板72上的连接端子部72a,电子设备62得以经由配线板73、74和主基板75连接到键盘70。
保持部分80至少形成有向下侧开口的插入孔80a,和在左右方向上穿透保持部分80的接合孔80b、80b。接合孔80b、80b形成在沿左右方向分隔的位置处,并且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插入孔80a彼此连通。
在电子设备62中内置有控制单元82,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其控制信息处理器200的整个部分(见图61)。通过控制单元82来进行根据对键盘70和虚拟键盘的操作所输入的信息的处理,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在显示面62a上的图像显示等。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控制单元82内置在电子设备62中的示例,但是也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控制单元82内置在保护盖61中(见图62)。
[电子设备向保护盖的载置]
电子设备62以下面的方式载置到保护盖61(见图63至65)。
首先,将电子设备62从后侧(上侧)插入设置在盖子单元62上的引导突部78、78之间的空间中(见图63)。当电子设备62插入引导突部78、78之间时,分别形成在电子设备62的左右两侧表面中的引导凹槽62b、62b被引导突部78、78引导,同时电子设备62相对于盖子单元63和背板72滑动。
接下来,随着电子设备62的滑动,设置在背板72上的保持突部79、79对应地插入保持部分80、80的插入孔80a、80a中(见图64)。在保持突部79、79插入所述插入孔80a、80a中时,保持突部79、79的接合突部79a、79a、...在引导突部78、78的内表面上滑动,并且接合突部79a、79a、...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
随着电子设备62进一步滑动,接合突部79a、79a、...对应地定位在接合孔80b、80b、...的侧面(见图65)。在接合突部79a、79a、...如此对应地定位在接合孔80b、80b、...的侧面的情况下,保持突部79、79弹性地恢复到它们的原始形状,由此使得接合突部79a、79a、...对应地插入接合孔80b、80b中且与其接合。在此情形下,同时地,电子设备62的端子部分81连接到设置在背板72上的连接端子部72a。在如上所述接合突部79a、79a、...分别与接合孔80b、80b、...接合并且端子部分81连接到连接端子部72a的情况下,电子设备62得以载置到保护盖61。
在如上所述电子设备62载置到保护盖61的状态下,电子设备62相对于保护盖61的升起被引导突部78、78防止,并且电子设备62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被保持突部79、79限制。
在盖子单元63如此设置有用于引导电子设备62的引导突部78、78的情况下,端子部分81确定地连接到连接端子部72a,并且电子设备62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载置到背板72。
此外,在背板72设置有保持突部79、79的情况下,处于载置到背板72的状态下的电子设备62被防止相对于背板72滑落,从而电子设备62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载置到背板72。
[保护盖的模式]
保护盖61被设定为立靠模式(见图52和53)和覆盖模式(见图54和55),在立靠模式中保护盖61如下所述折叠为用作电子设备62的支架,在覆盖模式中保护盖61容纳且覆盖电子设备62。
另外,保护盖61也可以被设定为平置模式(见图66)和外翻模式(见图67),在平置模式中保护盖61不能如下所述地折叠,在外翻模式中保护盖61从覆盖模式折叠到相反侧。
立靠模式、平置模式和外翻模式的每一个都被设定为使用电子设备62的使用状态,而覆盖模式被设定为存储(容纳)电子设备62的非使用状态。
注意,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保护盖1,除了立靠模式和覆盖模式外,同样也能设定为平置模式和外翻模式。
通过在第一折叠部64处相对于载置部67折叠连结部分68,并且在第二折叠部65处相对于连结部分68折叠立靠部69,来设定立靠模式(见图52和53)。
连结部分68在接近键盘70的方向上相对于载置部67折叠成不小于90°的角度,例如,100至150°。立靠部69在远离键盘70的方向上相对于连结部分68折叠成小于90°的角度,例如,10至60°。
在各部分以这样的方式折叠的立靠模式中,电子设备62被设定为在中间插入有背板72的状态下立靠在保护盖61的立靠部69上。在电子设备62立靠在立靠部69上的立靠模式中,电子设备62被背板72支撑为使显示面62a倾斜成朝上斜前方取向状态;在此情形下,背板72的下端部以与载置面67a接触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67上。电子设备62的下表面被载置面67a接触或接近。
在此情况下,背板72的下端部设定为与载置突部67b接触的状态,由此防止背板72滑向操作区域部66侧。因此,能够确保电子设备62的稳定保持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覆盖部分63由弹性体形成,它是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因此,在背板72的下端部与载置面67a接触的状态下,背板72不易相对于载置面67a滑脱。因此,电子设备62能够保持处于稳定的状态,而不设置任何部件来限制电子设备62的位置。
在立靠模式中,能够对键盘70和电子设备62进行各种操作。
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载置在操作区域部66和载置部67上且与它们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在第一折叠部64处相对于载置部67折叠连结部分68来设定覆盖模式(见图54和55)。连结部分68在接近键盘70的方向上相对于载置部67折叠成约180°的角度。
这种覆盖模式例如通过橡胶带43得到保持,由此使电子设备62在被保护盖61包封的状态下存储在保护盖61内。
在覆盖模式中,信息处理器200能够在电子设备62被保护盖61保护的状态下携带和运送。
通过在不折叠第一折叠部64或第二折叠部65的情况下,将保护盖61设置成平板状形式,来设定平置模式(见图66)。
在平置模式中,能够在键盘70和电子设备62上进行各种操作。
通过在第一折叠部64处相对于载置部67将连结部分68折叠到设定覆盖模式时的相反侧来设定外翻模式(见图67)。连结部分68相对于载置部67被折叠约180°的角度。
在外翻模式中,能够在电子设备62上进行各种操作,并且在显示于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的虚拟键盘上进行操作。
[操作突部和操作键的尺寸]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设置在盖子单元63中的操作突部66a,66a,...和设置在键盘70中的操作键70a,70a,...的尺寸(见图68)。
操作键70a,70a,...对应地设置在操作突部66a,66a,...的内表面侧,并且它们形成为彼此类似的大致矩形形状。操作突部66a和对应的操作键70a在盖子单元63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并且操作键70a位于操作突部66a的内侧。操作键70a是检测区域,用于在操作时检测使用者所进行的操作。
关于操作突部66a和对应的操作键70a,设定关系H1>H2和L1>L2,其中H1和L1是操作突部66a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而H2和L2是操作键70a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具体而言,H2设定为例如H1的80至90%,并且L2例如设定为L1的80至90%。
在操作键70a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略小于对应的操作突部66a的尺寸的情况下,操作键70a的尺寸相对于操作突部66a的尺寸足够大。这降低了对操作键70a的操作检测发生失败的误操作的可能性。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可操作性。
通常,操作键70a由诸如银等高敏感性材料形成。由于操作键70a的尺寸设定为最小的必要尺寸,所以能够相应地降低材料成本,这允许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由于操作突部66a和对应的操作键70a在形状上类似,所以误操作的发生率不随着在操作突部66a上的操作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操作条件。
[信息处理器的操作]
在如上构造的信息处理器200中,当键盘70的操作键70a,70a,...通过来自操作区域部66的上侧的操作受到操作时,与所述操作相应的信息信号经由配线板73、74以及主基板75输出到电子设备62。如此输出的信息信号在控制单元82的控制下经受预定的处理,并且进行诸如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显示图像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信息处理器200中,与对键盘70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不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而是基于配线板73和74等经由有线通信进行的。
信息处理器200在背板72的后侧上设置有检测开关83(见图69和70)。根据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电子设备62(保护盖61)正被设定的模式以下面的方式基于背板72的状态得到区分。
在设定为电子设备62使用模式的各种模式中的立靠模式中,检测开关83不与保护盖61接触,因此检测开关83处于OFF状态(见图69)。因此,由控制单元82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电子设备62的使用模式的各种模式中的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中,检测开关83与保护盖61接触,因此检测开关83处于ON状态(见图70)。因此,由控制单元82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
在信息处理器200中,当控制单元82基于检测开关83的状态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建立对键盘70的输入为不可能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控制单元82基于检测开关83的状态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建立对键盘70的输入为可能的状态。这些控制的细节稍后描述。
[其它]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器200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100一样,也可以应用位置限制部的第一至第四示例(图10至17)、结合部分的第一至第九示例(图18至32)、保护盖的各种变型例(图33至35)、电子设备和背板的各种变型例(图36至41)以及各种控制操作(图42至51)。
[信息处理器中的操作状态和控制操作]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信息处理器200中设定的各种操作状态和信息处理器200中的控制操作(见图71至76)。
注意,下面描述的各种操作状态和控制操作同样适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器100。
<各种操作状态>
在信息处理器200中,作为设定为使用状态的各种模式中的操作状态,设定如下所述的状态1至8。状态1、状态2、状态5和状态6是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中的状态,而状态3、状态4、状态7和状态8是立靠模式中的状态。
状态1至8的每一个都由三个要素限定。具体而言,第一要素是虚拟键盘在电子设备62上的显示/不显示状态,第二要素是对键盘70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而第三要素是基于稍后描述的强制输入键对键盘70输入的有效/无效状态。
构成第一要素的虚拟键盘在电子设备62上显示/不显示状态,通过使用者在电子设备62上的操作实现。具体而言,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设定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是通过在电子设备62上进行预定的操作实现的。
构成第二要素的对键盘70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通过确定当前模式是平置模式和外翻模式之一或者立靠模式来实现的,所述确定是通过控制单元82基于如上所述设置在背板72的后侧上的检测开关83的状态来进行的。当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当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
构成第三要素的对键盘70输入的有效/无效状态,是通过使用者对强制输入键的操作来实现的。作为强制输入键,例如,设定两套。例如,将键盘70的功能键(Fn)和回车键(Enter)的同时操作设定为第一强制输入键,并且将键盘70的功能键(Fn)和制表符键(Tab)的同时操作设定为第二强制输入键。当第一强制输入键被操作时,不管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如何,对键盘70的输入变得有效,并且虚拟键盘不显示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另一方面,当第二强制输入键被操作时,对键盘70的输入变得无效,并且虚拟键盘显示在电子设备62的显示面62a上。
状态1、状态3、状态5或状态7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一要素的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为显示状态,而状态2、状态4、状态6或状态8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一要素的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为不显示状态(见图71至75)。
状态1、状态2、状态5和状态6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二要素的对键盘70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为不可能状态,而状态3、状态4、状态7或状态8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二要素的对键盘70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为可能状态。
状态3、状态4、状态5或状态6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三要素的对键盘70输入的有效/无效状态由于对第一强制输入键的操作而成为有效状态,而状态1、状态2、状7或状态8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作为第三要素的对键盘70输入的有效/无效状态由于对第二强制输入键的操作而成为无效状态。
状态1是这样的状态,其中虚拟键盘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得到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因此,在状态1中,能够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但是不能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2是这样的状态,其中虚拟键盘不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因此,在状态2中,不能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并且不能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3是这样的状态,其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虚拟键盘得到显示,通过监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因此,在状态3中,能够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并且还能够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4是这样的状态,其中虚拟键盘不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因此,在状态4中,不能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但是能够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5是这样的状态,其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虚拟键盘得到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因此,在状态5中,能够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另外,尽管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但是由于通过强制输入键强制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所以也能够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6是这样的状态,其中虚拟键盘不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因此,在状态6中,不能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此外,尽管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但是由于强制输入键强制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所以能够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7是这样的状态,其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虚拟键盘得到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因此,在状态7中,能够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另外,尽管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所以不能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状态8是这样的状态,其中虚拟键盘不显示,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因此,在状态8中,不能进行对虚拟键盘的输入。此外,尽管通过检测开关83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强制输入键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所以同样不能进行对键盘70的输入。
<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变>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上述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1至75)。
首先,将描述第一强制输入键被使用者操作时的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1)。
当第一强制输入键在状态1、状态2或状态5中受到操作时,输出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的信号,并且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总是转变到状态6(见图71)。注意,当使用者在状态6中操作第一强制输入键时,状态6保持原样。
当第一强制输入键在状态3、状态7或状态8中受到操作时,输出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的信号,并且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总是转变到状态4。注意,当第一强制输入键在状态4中受到操作时,状态4保持原样。
接下来,将描述在第二强制输入键被使用者操作时的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2)。
当第二强制输入键在状态2、状态5或状态6中受到操作时,输出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的信号,并且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总是转变到状态1。注意,当第二强制输入键在状态1中受到操作时,状态1保持原样。
当第二强制输入键在状态3、状态4或状态8中受到操作时,输出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的信号,并且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总是转变到状态7。注意,当第二强制输入键在状态7中受到操作时,状态7保持原样。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在通过使用者进行在电子设备62上显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设定操作时的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3)。
当使用者在状态1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不显示的操作时,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2。相反,当使用者在状态2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显示的操作时,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1。
当使用者在状态3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不显示的操作时,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4。相反,当使用者在状态4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显示的操作时,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3。
当使用者在状态5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不显示的操作时,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6。相反,当使用者在状态6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显示的操作时,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5。
当使用者在状态7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不显示的操作时,输出不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8。相反,当使用者在状态8下进行设定虚拟键盘为显示的操作时,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由此转变到状态7。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当使用者将模式从平置状态或外翻状态改变到立靠状态时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4)。
当使用者在状态1、状态2、状态5和状态6下改变模式到立靠模式时,也就是从设定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的情形开始,基于检测开关83的状态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同时,输出不显示虚拟显示器的信号。因此,总是转变到状态4。
接下来,将在下面描述当使用者将模式从立靠模式改变到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的状态之间的转变(见图75)。
当使用者在状态3、状态4、状态7或状态8下改变模式到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也就是从设定为立靠模式的情形开始,基于检测开关83的状态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不可能。同时,输出显示虚拟键盘的信号。因此,总是转变到状态1。
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基于检测开关83的状态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不可能的示例,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并且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不可能。
<控制流程>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相对于上述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变通过控制单元82进行的控制流程(见图76)。
(T1)当电源接通(ON)时,开始控制且进行到(T2)。
(T2)基于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检测保护盖61的模式。当检测开关83为ON并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3)。当检测开关84为OFF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4)。
(T3)状态1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4)状态4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5)在使用状态下,基于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检测保护盖61的模式是否已经改变。当检测到保护盖61的模式发生改变时,控制进行到(T2)。另一方面,当未检测到保护盖61的模式发生改变时,控制进行到(T6)。
(T6)检测第一强制输入键是否已被操作。当检测到第一强制输入键已被操作时,控制进行到(T7)。当没有检测到第一强制输入键已被操作时,控制进行到(T9)。
(T7)基于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检测保护盖61的模式。当检测开关83为ON并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8)。当检测开关83为OFF并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4)。
(T8)状态6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9)检测是否第二强制输入键已被操作。当检测到第二强制输入键已被操作时,控制进行到(T10)。当没有检测到第二强制输入键已被操作时,控制进行到(T12)。
(T10)基于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检测保护盖61的模式。当检测开关83为ON并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3)。当检测开关83为OFF并且由此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11)。
(T11)状态7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12)基于检测开关83的ON/OFF状态检测保护盖61的模式。当检测开关83为ON且确定当前模式为平置模式或外翻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13)。当检测开关83为OFF且确定当前模式为立靠模式时,控制进行到(T16)。
(T13)检测是否已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或无效。当检测到使对键盘70的输入有效时,根据虚拟键盘是显示还是不显示,控制进行到(T14)或(T8)。当检测到使对键盘70的输入无效时,根据虚拟键盘是显示还是不显示,控制进行到(T3)或(T15)。
(T14)状态5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15)状态2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16)检测对键盘70的输入是有效还是无效的。当检测到对键盘70的输入为有效时,根据虚拟键盘是显示还是不显示,控制进行到(T17)或(T4)。当检测到对键盘70的输入为无效时,根据虚拟键盘是显示还是不显示,控制进行到(T11)或(T8)。
(T17)状态3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T18)状态8被设定,成为使用状态。
如上所述,在保护盖61中,根据检测开关83的状态来区分多个不同种类的模式。因此,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各种控制,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另外,根据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式的判别,来确定对键盘70的输入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使用模式,来使对键盘70的输入成为可能或不可能。因此,能够确保与使用状态相应的适当的输入操作状态。
此外,不管对键盘70的输入操作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都能够通过强制输入键来确定对键盘70的输入操作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因此,能够确保与使用者意图相应的良好的操作性。
此外,当检测到检测开关83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进行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的控制。因此,能够确保与使用状况相应的适当的输入操作状态。
另外,由于通过强制输入键来进行虚拟键盘的显示/不显示状态的控制,所以能够确保与使用者意图相应的良好的操作性。
[总结]
如上所述,保护盖1可设定成用于存储(容纳)且保护电子设备2的覆盖模式,并且与对触摸垫12和键盘13的操作相应的各种操作,不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而是通过经由配线板16的有线通信进行的。
因此,除了触摸垫12和键盘13外,不必在保护盖1内为无线通信设置电路基板和电池。此外,能够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同时确保简化的结构和减小的厚度。
另外,保护盖1能够设定成用作电子设备2的支架的立靠模式。
因此,保护盖1具有多用途,并且能够实现提高保护盖1的方便性。
此外,保护盖1设置有能够供电子设备2立靠在其上的立靠部11,并且用于支撑电子设备2的背板15载置到立靠部11。
因此,能够稳定电子设备2的立靠状态。
此外,背板15设置有用于连接到电子设备2的连接端子部15a,配线板16的一部分设置在背板15内,并且配线板16的一个端部连接到连接端子部15a。
因此,配线板16连接到设置于背板15中的连接端子部15a,所述背板是高刚性的。作为结果,确保了电子设备2的稳定立靠状态,并且能够确保配线板16和电子设备2之间的稳定连接状态。
此外,第一折叠部4设置在用作不同种类的输入操作单元的触摸垫12与键盘13之间。
因此,第一折叠部4能够在保护盖1设定成覆盖模式时折叠。这使得能够实现覆盖模式中小型化,同时确保提高的可操作性。
另外,保护盖61可设定成覆盖模式,其中电子设备62存储在保护盖61内且受其保护。与对键盘70的操作相应的各种操作,不是经由无线通信进行的,而且经由基于配线板73、74等的有线通信进行的。
因此,除了键盘70外,不必在保护盖61内设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电路基板和电池。这允许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同时确保简化的结构和减小的厚度。
另外,保护盖61能够设定成立靠模式,其中保护盖61用作电子设备62的支架。
因此,保护盖61具有多用途,从而允许提高保护盖61的方便性。
此外,保护盖61设置有允许电子设备62立靠在其上的立靠部69,并且用于支撑电子设备62的背板72附接到立靠部69。
因此,能够实现电子设备62的立靠状态的稳定化。
此外,背板72设置有用于连接到电子设备62的连接端子部72a,配线板73的一部分设置在背板72内,并且配线板74的一个端部连接到连接端子部72a。
因此,由于配线板74连接到设置在高刚性的背板72上的连接端子部72a,所以确保了电子设备62的稳定立靠状态,并且能够确保配线板73、74和电子设备62之间的稳定连接状态。
[本技术]
本技术可以构造成如下方式。
(1)一种保护盖,包括:输入操作单元,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和盖子单元,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连接至所述折叠部的至少两个板部,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2)如上述段落(1)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与所述预定形状不同的形状允许所述板部的一部分用作立靠部,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由此进行了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的立靠模式的设定。
(3)如上述段落(2)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4)如上述段落(3)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表面,并且所述配线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背板内。
(5)如上述段落(1)-(4)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的是第一输入操作单元和第二输入操作单元,并且所述折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单元之间。
(6)如上述段落(1)-(5)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盖子单元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结合部,并且当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所述结合部彼此结合,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被完全覆盖。
(7)如上述段落(2)-(6)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板部中的至少一个用作载置部,所述载置部包括:载置面,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部接触或者接近;和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
(8)如上述段落(7)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板部中的至少一个用作具有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区域部,并且沿所述载置部和所述操作区域部的排列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置限制部。
(9)如上述段落(7)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
(10)如上述段落(7)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形成的是在所述载置面中开口的位置限制凹部。
(11)如上述段落(10)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除设置有所述配线部外的部分。
(12)如上述段落(1)-(11)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盖子单元由弹性体形成。
(13)如上述段落(7)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位置限制磁体。
(14)如上述段落(1)-(13)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接触防止部,所述接触防止部在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位于所述板部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15)如上述段落(1)-(14)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允许电子设备立靠在其上的立靠部,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有操作键,并且所述板部的面对操作键的部分设置有向操作键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操作凹部。
(16)如上述段落(1)-(15)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背板上被支撑为沿所述背板是可转动和可移动的。
(17)一种信息处理器,包括: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和保护盖,包括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盖子单元,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连接至所述折叠部的至少两个板部,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18)一种保护盖,包括:输入操作单元,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和盖子单元,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连接至所述折叠部的至少两个板部,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盖子部的一部分附接有用于支承所述电子设备的背板,所述背板设置有检测开关,根据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状态设定多个不同模式,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开关的ON/OFF状态区分多个不同模式的类型。
(19)如上述段落(18)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根据对所述多个模式的类型的辨别来确定对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
(20)如上述段落(19)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不管根据对所述多个模式的类型的辨别而确定对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如何,都能够操作能够确定对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输入的可能/不可能状态的强制输入键。
(21)如上述段落(18)-(20)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能够显示与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具有相同输入功能的虚拟输入操作单元,并且当检测到所述检测开关的ON/OFF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虚拟输入操作单元总是显示在所述显示面上。
(22)如上述段落(18)-(20)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能够显示与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具有相同输入功能的虚拟输入操作单元,并且当检测到所述检测开关的ON/OFF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虚拟输入操作单元总是不显示在所述显示面上。
(23)如上述段落(18)-(22)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能够显示与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具有相同输入功能的虚拟输入操作单元,并且当所述强制输入键被操作时,所述虚拟输入操作单元总是显示在所述显示面上。
(24)如上述段落(18)-(22)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上能够显示与所述输入操作单元具有相同输入功能的虚拟输入操作单元,并且当所述强制输入键被操作时,所述虚拟输入操作单元总是不显示在所述显示面上。
(25)如上述段落(18)-(24)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盖子单元滑动并且载置到所述背板,并且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期间引导所述电子设备的引导突部。
(26)如上述段落(18)-(25)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背板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保持突部。
(27)如上述段落(18)-(26)中任一项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操作突部,并且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位于所述操作突部的外形内的操作键。
(28)如上述段落(27)中所描述的保护盖,其中,所述操作突部和对应的操作键在形状上类似。
(29)一种信息处理器,包括: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和保护盖,包括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单元和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盖子单元,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连接至所述折叠部的至少两个板部,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盖子部的一部分附接有支承所述电子设备的背板,所述背板设置有检测开关,根据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状态设定多个不同模式,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开关的ON/OFF状态区分多个不同模式的类型。
以上在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最佳模式中描述的各部件或者部分或者单元的特定形状和结构各自仅仅是作为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而示出,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不应严格地根据所提及的这些特定形状和结构来解释。
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9月3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1-218614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数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17)

1.一种保护盖,包括:
输入操作单元,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和
盖子单元,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到所述折叠部的两个板部,
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
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与所述预定形状不同的形状允许所述板部的一部分用作立靠部,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
由此进行了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的立靠模式的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表面,并且
所述配线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背板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载置部,所述载置部包括:
载置面,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部接触或者接近;和
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板部中的一个用作具有所述输入操作单元的操作区域部,并且
沿所述载置部和所述操作区域部的排列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置限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从所述载置面突出的位置限制突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形成的是在所述载置面中开口的位置限制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除设置有所述配线部外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作为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的是位置限制磁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作为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的是第一输入操作单元和第二输入操作单元,并且
所述折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单元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在所述盖子单元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结合部,并且
当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所述结合部彼此结合,以完全覆盖所述电子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由弹性体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接触防止部,所述接触防止部在所述覆盖模式被设定好时位于所述板部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
所述输入操作单元设置有操作键,并且
所述板部的面对所述操作键的部分设置有向操作键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操作凹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设置有立靠部,允许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
所述立靠部附接有背板,在所述电子设备立靠在所述立靠部上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且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背板上被支撑为沿所述背板是可转动和可移动的。
17.一种信息处理器,包括:
具有显示面的电子设备;和
保护盖,包括:输入操作单元,由其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和盖子单元,在其中设置所述输入操作单元,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折叠部,和连接到所述折叠部的两个板部,
设置有连接端子部,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在所述盖子单元内设置有配线部,所述配线部使所述输入操作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互连,并伴随在所述折叠部处的折叠发生弯曲,并且
在所述折叠部处折叠成预定形状,能实现设定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覆盖模式。
CN2012103556725A 2011-09-30 2012-09-21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Pending CN1031639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8614 2011-09-30
JP2011-218614 2011-09-30
JP2012-187293 2012-08-28
JP2012187293A JP2013084246A (ja) 2011-09-30 2012-08-28 保護カバー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964A true CN103163964A (zh) 2013-06-19

Family

ID=4799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56725A Pending CN103163964A (zh) 2011-09-30 2012-09-21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7868B2 (zh)
JP (1) JP2013084246A (zh)
CN (1) CN1031639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208A (zh) * 2014-03-14 2014-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484120A (zh) * 2014-12-29 2015-04-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点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及皮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658187S1 (en) * 2011-03-17 2012-04-24 Incase Designs Corp. Foldable front cover for electronic tablet
USD658188S1 (en) 2011-03-17 2012-04-24 Incase Designs Corp. Foldable front cover for electronic tablet
US9362970B2 (en) * 2011-07-20 2016-06-07 Shih-Hsun Chiou Cover for packaging and supporting tablet computer
JP5896149B2 (ja) 2012-07-24 2016-03-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バー
JP5975273B2 (ja) 2012-07-24 2016-08-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バー
TW201417688A (zh) * 2012-10-31 2014-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保護套
US8720843B1 (en) * 2012-11-27 2014-05-13 Tsan-Nien Chen Protective cover
JP6155952B2 (ja) * 2013-03-26 2017-07-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4235544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入力制御方法
US9149100B2 (en) * 2013-08-07 2015-10-06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Cas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2887179B1 (en) * 2013-12-13 2020-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tective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189017B2 (en) * 2014-01-08 2015-11-17 Dell Products L.P. Portfolio cover for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CN103763415A (zh) * 2014-01-09 2014-04-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手机应用程序的方法、手机保护盖及手机保护盖套件
CN206378766U (zh) * 2014-01-27 2017-08-04 美泰有限公司 用于平板电脑的键盘盖
KR102245289B1 (ko) * 2014-02-11 2021-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 및 휴대 단말에서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과 휴대 단말의 커버
US9857847B2 (en) * 2014-03-28 2018-01-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llapsible hinge assembly
US20150282354A1 (en) * 2014-04-01 2015-10-01 Logitech Europe S.A. Multi viewing ang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US10063268B2 (en) * 2014-04-07 2018-08-28 Logitech Europe S.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KR102207039B1 (ko) 2014-06-11 202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세서리 장치
TWM496149U (zh) * 2014-07-11 2015-02-21 Ozaki Int Co Ltd 輸入裝置與保護殼及其組合
TWM490648U (en) * 2014-07-16 2014-11-21 Ichia Tech Inc Keyboard device
KR102239820B1 (ko) 2014-10-08 202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호 커버
USD748635S1 (en) * 2014-10-21 2016-02-02 Logitech Europe S.A. Protective folio with keyboard for multiple types of input devices
CN105988509A (zh) * 2015-02-02 2016-10-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EP3836586A1 (en) * 2015-04-22 2021-06-16 Convida Wireless, LLC Small data usage enablement in 3gpp networks
US9883583B2 (en) * 2015-09-02 2018-01-30 Apple Inc. Fabric signal path structures for flexible devices
EP4365714A2 (en) * 2015-09-04 2024-05-08 Apple Inc. Flexible keyboard accessory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778705B2 (en) * 2015-09-04 2017-10-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KR101733887B1 (ko) * 2015-11-13 2017-05-08 주식회사 마이팝 전자 기기 보호 커버
US9746881B2 (en) * 2016-01-14 2017-08-29 Phillip Q. Owens, JR. Apparatus for port expansion
CN114125118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的保护装置
JP7116211B1 (ja) * 2021-03-11 2022-08-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USD992557S1 (en) * 2021-05-13 2023-07-18 Dongguan Kaish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ablet keyboard case
JP6997407B1 (ja) 2021-06-16 2022-01-17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付きキーボード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1069U (zh) * 2010-06-29 2011-02-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承载便携式计算机的外接式扩充座及计算机系统
CN201845269U (zh) * 2010-10-27 2011-05-25 肖飞 一种带键盘的平板电脑支撑保护套结构
CN201892918U (zh) * 2010-11-23 2011-07-06 深圳市德众达贸易有限公司 护套式键盘
CN201984376U (zh) * 2010-12-21 2011-09-21 刘上嘉 一种具有键盘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6646U (en) * 2003-11-14 2004-10-11 Tatung Co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hanging-type monitor
US7136282B1 (en) * 2004-01-06 2006-11-14 Carlton Rebeske Tablet laptop and interactive conferencing station system
KR101221428B1 (ko) * 2004-07-20 2013-01-11 김시환 휴대용 표시장치
JP2006155050A (ja) 2004-11-26 2006-06-15 Sony Corp 手書き入力装置
NL2000073C2 (nl) * 2006-05-11 2007-11-13 Jakob Roelof Van Den Berg Personal computer.
JP5108293B2 (ja) * 2006-12-20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US7869843B2 (en) * 2008-09-05 2011-01-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 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40246B (zh) * 2010-03-12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显示屏的电子装置
US8605421B2 (en) * 2011-08-17 2013-12-10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1069U (zh) * 2010-06-29 2011-02-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承载便携式计算机的外接式扩充座及计算机系统
CN201845269U (zh) * 2010-10-27 2011-05-25 肖飞 一种带键盘的平板电脑支撑保护套结构
CN201892918U (zh) * 2010-11-23 2011-07-06 深圳市德众达贸易有限公司 护套式键盘
CN201984376U (zh) * 2010-12-21 2011-09-21 刘上嘉 一种具有键盘的移动装置保护套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208A (zh) * 2014-03-14 2014-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484120A (zh) * 2014-12-29 2015-04-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点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及皮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4246A (ja) 2013-05-09
US20130083465A1 (en) 2013-04-04
US8947868B2 (en) 2015-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3964A (zh) 保护盖和信息处理器
US6943773B2 (en) Page flick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that paginate content
US8300022B2 (en)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touch screen displays
CN203178852U (zh) 保护盖和附件设备
US20200012367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1581275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2453763U (zh) 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子装置
US76841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switch for inputting key data
CN104583908B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097805B1 (en) Pet-based touchpad
EP2757438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10628037B2 (en) Mobile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90295743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3795809A (zh) 用于多形状因数信息处理系统的可折叠壳体
KR101951385B1 (ko) 양방향 및 다중 각도의 지지를 구현하는 보호 커버
CN10260908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
CN101131811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30229386A1 (en) Input device writing surface
CN105353912A (zh) 触摸和力感测设备以及力敏显示器
CN103488253A (zh) 智能保护盖窥视
JP2013516740A (ja) 構成要素アセンブリ
US20150269710A1 (en) Reproducing device, setting changing method, and setting changing device
CN103380413A (zh) 电子设备、内容显示方法及内容显示程序
US1149516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03109A1 (en) Handheld Device having Movable Key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