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6342A -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6342A
CN103156342A CN201210536722XA CN201210536722A CN103156342A CN 103156342 A CN103156342 A CN 103156342A CN 201210536722X A CN201210536722X A CN 201210536722XA CN 201210536722 A CN201210536722 A CN 201210536722A CN 103156342 A CN103156342 A CN 103156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nit
mentioned
parts
component part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67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6342B (zh
Inventor
浅见喜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6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6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6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6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606Pivo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具备收放在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的突起收放部中的插入突起的一对滑动部件构成为能够通过由外部操作件进行的滑动操作在长孔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在对一对滑动部件进行滑动操作,插入突起位于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的突起出没孔向外部突出的突出位置时,连结构成部件彼此,在插入突起位于被收放在该构成部件的突起出没孔内的收放位置时,构成部件彼此为非连结。

Description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手表的表带等、连结多个构成部件的带及其连结装置,在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82811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内容:在构成部件的一端部设置一对第一导管,在连结在该构成部件上的另一构成部件的一端部设置配置在一对第一导管之间的第二导管,在使该第二导管与一对第一导管连续的状态下,通过将销部件插通到第一、第二各导管内,销部件在第一、第二各导管内依次连结多个构成部件。
在这种手表等的带及其连结装置中,为了防止销部件从带的侧面拔出,例如在第二导管内形成具有小径孔部与大径孔部的带台阶孔,将紧固环嵌入该带台阶孔的大径孔部,通过利用该紧固环紧固插通到第一、第二各导管内的销部件,销部件不会从带的侧面脱落。
但是,在连结多个构成部件而成的带中,在使用带等时在构成部件间产生晃动的场合,较大的力施加在连结构成部件的部分上。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当在第二导管内配置用于防止销部件的脱落的紧固环的场合,紧固环容易受到构成部件间的晃动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紧固环由于加压或磨耗而容易变形。
另外,还存在由于汗等从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进入,由于紧固环被腐蚀等而无法维持强度的可能性。
在这样紧固环变形或强度变低的场合,存在利用紧固环紧固固定的销部件容易脱落之类的问题。
另外,当以销部件不会从表带脱落的方式完全地固定时,当不使用特别的道具等时,无法装卸构成部件,存在买入具备表带的手表等的一般用户无法简单地调整表带的长度之类的问题。
在商店买入手表等的场合由店员等进行调整,但例如在买入后需要尺寸调整的场合或通过网购买入的场合等,一般用户无法自己装卸构成部件并进行表带的尺寸调整,是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特别的工具及技术地能够简单地进行构成部件的装卸的连结装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长度的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框部件,其具备:一对孔部,其设在突出部的侧部,该突出部在连结互相邻接的构成部件彼此的连结方向的一方侧突出;一对第一连结部,其设在接受该突出部的接受部中与上述构成部件的一对孔部对应的部分,该接受部设在上述连结方向的另一方侧;以及在与上述连结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操作件插入用长孔;
保持框体,其收放在该外框部件内,并在与上述长孔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滑动部件,其保持在该保持框体内,具备能从上述一对孔部出没的第二连结部,通过由上述操作件进行的滑动操作而在上述长孔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
弹性部件,其设在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外框部件之间,在与上述操作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上述滑动部件加力;以及
卡定部件,其在一边克服该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力一边利用上述操作件在上述长孔的延伸方向上使上述滑动部件滑动移动,并解除上述第二连结部与邻接的构成部件的上述第一连结部的连结的位置卡定上述滑动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带,其特征在于,
具备方案一所述的连结装置,
通过连结多个构成部件而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方案三记载的带、以及安装有该带的外部装饰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由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连结的构成部件构成的带的手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带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带及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B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5C是图2的C-C线剖视图。
图6A是从背面侧观察滑动部件及保持框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B是从背面侧观察将滑动部件组装在保持框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A是从表面侧观察滑动部件及保持框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B是从表面侧观察将滑动部件组装在保持框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插入操作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利用操作件推压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C是表示利用操作件使滑动部件滑动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D是表示滑动部件移动到卡定片的下侧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两个插入突起收放在邻接的构成部件的突起收放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将一方的插入突起收放在突起出没孔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将两个插入突起收放在突起出没孔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对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手表的场合进行说明,但能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手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手表1具备带3、安装该带3的作为外部装饰壳体的手表壳体2。
在手表壳体2的上下两端部(在图1中为上下端部)、即钟表的12点方向侧端部及6点方向侧端部形成有安装带3的带安装部21。
在手表壳体2的内部收放有作为电子设备的手表1的显示装置等及用于使该显示装置等进行动作的各种电子部件等(未图示)。
图2是从背面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即与手腕接触的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带3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3与构成带3的构成部件4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带3具备连结装置40,构成为利用该连结装置40连结多个构成部件4。
另外,带3只要具备利用连结装置40互相连结的构成部件4即可,构成带3的构成部件4可以不全部利用连结装置40连结。
可以构成为利用该至少一个连结装置40连结多个构成部件4。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4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B)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C)是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4具备外框部件41、收放在外框部件41内的保持框体42、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的滑动部件43、设在滑动部件43上的弹性部件44、限制滑动部件43的移动的卡定片425。
如图2至图5C所示,外框部件41具有向连结互相邻接的构成部件4彼此的连结方向X的一方侧突出的作为突出部的凸部401,在连结方向X的另一方侧具有接受作为该突出部的凸部401(即,与凸部401配合)的作为接受部的凹部402。
在作为突出部的凸部401的侧部设有作为后述的插入突出432(即,第二连结部)能出没的孔部的一对突起出没孔403。
另外,在作为接受部的凹部402中、与设在邻接的构成部件4的凸部401上的作为一对孔部的突起出没孔403对应的部分设有作为第一连结部的一对突起收放部404。
另外,在外框部件41的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在与构成部件4的连结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能插入外部的操作件S(参照图8)的操作件插入用长孔4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为了利用外部的操作件S使一对滑动部件43(即滑动部件43a、43b,另外,以下在简称为“滑动部件43”时包括双方。)分别滑动移动,两个长孔415(即,长孔415a、415b,以下在简称为“长孔415”时包括该双方。)与两个滑动部件43a、43b对应地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即,外框部件41的宽度方向Y)上排列而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孔415设在外框部件41的背面(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的面、即与手腕接触的面)上。
在将长孔415这样设在外框部件41的背面的场合,在用户将带3安装在手腕上时,长孔415不会露出,在外观上是优选的。
作为能插入长孔415a、415b的外部操作件S,例如具有牙签、或各种笔的笔尖、螺丝刀、锥等,操作件S只要前端某种程度细,能插入长孔415a、415b中,并能够推压后述的滑动部件43即可,并不限定于在此示例的操作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框部件41由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一张板形成,如图4所示,具有上表面(在图4中上侧的面)开口且在内部具有收放空间的框部件主体411、通过连结部412连接在该框部件主体411上并形成为与框部件主体411的俯视的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覆盖部413。
在覆盖部413上,在组装状态下与凹部40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414。
这样,通过由一张板形成外框部件41,能够简单且有效地生产外框部件41,另外,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框部件主体411通过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的一部分实施例如剪切加工(剪切加工、冲切加工、冲孔加工等)、弯曲加工(折弯加工等)的冲压加工等而形成。
另外,外框部件41通过在连结部412实施弯曲加工并折回板整体,覆盖部413封闭框部件主体411的上表面的开口,并利用焊接、粘接等固定框部件主体411与覆盖部413。
另外,固定框部件主体411与覆盖部413的方法未限定于在此示例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413为构成部件4的背面(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的面、即与手腕接触的面),长孔415a、415b形成在覆盖部413上。另外,长孔415a、415b所设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未限定于图示例。
例如,外框部件41可以将框部件主体411配置在构成部件4的背面,在该场合,长孔415a、415b形成在框部件主体411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框部件主体411与覆盖部413的状态下,利用折弯的连结部412构成构成部件4的凸部401。
保持框体42收放在外框部件41内,在与外框部件41的长孔415a、415b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424(即,贯通孔424a、424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贯通孔424”时包括该双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个滑动部件43a、43b与设在这两个滑动部件43a、43b上的弹性部件44(即,弹性部件44a、44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弹性部件44”时包括该双方。)收放在保持框体42中。
图6(A)是表示从构成部件4的背面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即与手腕接触侧)观察的滑动部件43及弹性部件44、收放它们的保持框体42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将图6(A)所示的滑动部件43及弹性部件44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图7(A)是表示从构成部件4的表面侧(手表1的识别侧)观察的滑动部件43及弹性部件44、收放它们的保持框体42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将图7(A)所示的滑动部件43及弹性部件44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框体42具备构成部件4的连结方向X的前侧及后侧开口的保持框主体421。
在保持框主体421的构成部件4的连结方向X的后侧,以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的滑动部件43不会从后侧的开口脱落的方式卡定的后方卡定部422以从保持框主体421的背侧(即构成部件4的背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的面堵住后侧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而设置。
通过这样具备脱落防止的后方卡定部422,将滑动部件43组装在保持框体42上时的组装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保持框主体421的构成部件4的连结方向X的前侧,以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的两个滑动部件43a、43b不会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过于靠近的方式对滑动部件43进行定位的前方卡定部423以从保持框主体421的背侧(即,构成部件4的背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的面堵住前侧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而设置。
由此,能够防止两个滑动部件43a、43b在保持框主体421内部互相干涉等。
另外,后方卡定部422及前方卡定部423所设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未限定于图示例。例如,可以从保持框体42的表侧(即,构成部件4的表侧、手表1的识别侧)的面以堵住后侧开口、前侧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地设置后方卡定部422、前方卡定部423。
另外,后方卡定部422、前方卡定部423不是本发明必须的要素,可以为不具备它们的结构。
另外,保持框体42在保持框主体421的背侧(即、构成部件4的背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且与外框部件41的长孔415a、415b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贯通孔424(即,贯通孔424a、424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贯通孔424”时包括该双方。)。
贯通孔424与长孔415a、415b相同地是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长孔。
另外,贯通孔424a、424b所设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未限定于图示例。
另外,保持框体42在保持框主体421的背侧且两个贯通孔424a、424b的中间位置具备限制滑动部件43向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Y的滑动移动的卡定片425。
卡定片425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上延伸,其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从保持框主体421的背侧(即构成部件4的背侧、与手表1的识别侧相反侧)向保持框主体421的内部延伸。
卡定片425是在一边克服弹性部件44的弹性作用力一边利用操作件S使滑动部件43在长孔415a、415b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解除插入突起432a、432b(第二连结部)与邻接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收放部404(第一连结部)的连结的位置卡定滑动部件43的卡定部件。
即,卡定片425在利用弹性部件44对滑动部件43加力的加力状态下能与滑动部件43的内侧侧面抵接,以滑动部件43不会比卡定片425的侧部更向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移动的方式限制滑动部件43的滑动移动。
由此,卡定片425在插入突起432(即插入突起432a、432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插入突起432”时包括该双方)从突起出没孔403突出的突出位置卡定滑动部件43(参照图5(C)及图8(A))。
另外,当利用外部操作件S在操作件S的插入方向上推压滑动部件43时,通过在该推压状态下将滑动部件43向比卡定片425的下表面更向下推入,解除卡定片425相对于滑动部件43的卡定状态。
由此,为滑动部件43能沿长孔415a、415b的延伸方向滑动移动的状态(参照图8(B)等)。
另外,当通过利用操作件S的滑动操作,滑动部件43移动到潜入卡定片425的下侧的位置且解除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状态时,通过利用弹性部件44的作用力,将滑动部件43向与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推起,保持滑动部件43与卡定片425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卡定片425在将插入突起432收放在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卡定滑动部件43(参照图8(C)及图8(D)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框体42由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一张板形成,通过在该板的一部分实施例如剪切加工(剪切加工、冲切加工、冲孔加工等)、弯曲加工(折弯加工等)的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规定的形状。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一张长板的一部分实施剪切加工而形成成为贯通孔424a、424b、后方卡定部422、前方卡定部423及卡定片425等的部分并实施弯曲加工,形成后方卡定部422、前方卡定部423及卡定片425等。
另外,通过对该长板实施弯曲加工并使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一致,并利用焊接、粘接等固定,形成保持框主体421。
另外,保持框体42的形成方法或各部的形状等未限定于在此示例的方法或形状。
滑动部件43a、43b保持在保持框体42内,具备作为能从作为孔部的一对突起出没孔403出没的第二连结部的插入突起432a、432b,通过利用操作件S的滑动操作能在长孔415a、415b的延伸方向(即,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上滑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43具备滑动部主体431(即,滑动部主体431a、431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滑动部主体431”时包括该双方。)与设在各滑动部主体431的一端的插入突起432a、432b。
滑动部件43通过利用外部操作件S进行的操作,具有插入突起432从突起出没孔403突出的突出位置、将插入突起432收放在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
在各滑动部件43a、43b中与外框部件41的长孔415a、415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作为能供操作件S插入的孔部的插入孔433(即,插入孔433a、433b,另外,在以下简称为“插入孔433”时包括该双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滑动部主体431a、431b的、与长孔415a、415b及贯通孔424a、424b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插入孔433。
滑动部主体431的表面侧(即,构成部件4的表面侧)的插入孔433的周边部分为厚度比滑动部主体431的其他部分厚的台阶部4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433以随着朝向插入方向的前端(即,滑动部主体431的表面侧(构成部件4的表面侧))直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截面锥状。
由此,在从外部插入操作件S时,操作件S的前端容易插入插入孔433内。
另外,插入孔433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的直径比操作件S的前端部的直径小,操作件S的前端部不会从滑动部主体431的表面侧(即,构成部件4的表面侧)突出。
另外,插入孔433只要是操作件S的前端能插入的插入部即可,其形状未限定于在此示例的形状。
例如,插入部可以是非贯通的凹部或槽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43由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一张板形成,通过在该板的一部分实施例如剪切加工(剪切加工、冲切加工、冲孔加工等)、弯曲加工(折弯加工等)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规定的形状。
即,例如在将一张板加工为规定的形状后,通过在一端部实施弯曲加工,形成插入突起432a、432b。
另外,利用剪切加工等在滑动部主体431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插入孔433。
另外,滑动部件43的形成方法或各部的形状等未限定于在此示例的方法或形状。
例如,可以使插入突起432a、432b形成为不同部件,利用焊接等与滑动部主体41接合而形成滑动部件43。
弹性部件44设在滑动部件43与外框部件41之间,在与操作件S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滑动部件43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部件43a、43b的表面侧(即保持框体42等表面侧)分别设有弹性部件44a、44b。
弹性部件44例如由板簧等构成。
板簧容易调整负荷,负荷波动小,因此在由板簧构成弹性部件44的场合,能够稳定地对滑动部件43加力。
另外,弹性部件44的结构未限定于板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4具备两个支撑部443、444、横跨该支撑部443、444之间而设置的弹簧部441。
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撑部443的前端部插入由弯曲加工形成的滑动部件43a、43b的插入突起432a、432b的卷入侧的端部的内侧。
由此,由弹性部件44产生的作用力或弹性部件44弹性变形时的动作等平衡性好地传递到滑动部件43,能够使滑动部件43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4通过利用焊接、粘接等方法将支撑部444固定在滑动部主体431上,固定在滑动部件43的滑动部主体431上。
另外,将弹性部件44固定在滑动部件43上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在此示例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将支撑部443焊接固定在滑动部件43上,将弹性部件44固定在滑动部件43上。
在利用操作件S推压弹簧部441时,弹簧部441在操作件S的插入方向上被压缩,当解除推压时,利用弹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弹簧部441的中央部分为孔部442,在利用操作件S进行推压时,设在滑动部主体431的插入孔433的周边部分的台阶部435贯通该孔部442。
台阶部435在弹簧部441由于推压而压扁为平面状前,与保持框体42的内侧面抵触,作为限制器起作用。
由此,即使反复进行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操作的场合,弹簧部441也不会压扁,维持弹簧部441的弹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构成部件4的连结装置40具备上述外框部件41、保持框体42、滑动部件43、弹性部件44、卡定片425,一构成部件4的凸部401与邻接于该构成部件4的构成部件4的凹部402配合,通过一构成部件4的滑动部件43的插入突起432a、432b收放在与该构成部件4邻接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收放部404内,连结相邻的构成部件4彼此。
接着,参照图8至图11等对本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4的连结装置40、带3及具备带3的作为电子设备的手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构成部件4时,首先形成两个滑动部件43a、43b,利用焊接等将弹性部件44固定在该表面侧。
另外,由一张板形成保持框体42,以滑动部件43a、43b的背面侧位于保持框体42的设有贯通孔424a、424b的一侧的方式将固定有弹性部件44的两个滑动部件43a、43b收放在该保持框体42中。
另外,由一张板形成外框部件41,在对连结部412实施弯曲加工前,将收放有滑动部件43a、43b等的保持框体42以插入突起432a、432b配置在设有连结部412的一侧,并且保持框体42的设有贯通孔424a、424b的一侧为上侧(在图3中为上侧)的方式收放在框部件主体411的收放空间内。
之后,对连结部412实施弯曲加工并利用焊接等接合框部件主体411与覆盖部413。由此,构成部件4制造完成。
并且,通过利用连结装置40在连结方向上连结多个该构成部件4彼此,带3制造完成。
另外,通过将加工完成的带3的一端侧连结在作为电子设备的外部装饰壳体的手表1的手表壳体2上,具备带3的手表1制造完成。
在卸下构成带3的构成部件4的一部分时,通过利用由外部操作件S进行的滑动操作使构成连结装置40的滑动部件43a、43b滑动移动,解除想要卸下的构成部件4(例如在从图9至图11中,位于图中下侧的构成部件4)的连结。
具体地说,首先,使外部操作件S通过任一个长孔415a、415b及贯通孔424a、424b而插入想要卸下的构成部件4内,将操作件S的前端部插入滑动部件43a、43b的插入孔433a、433b(在图8(A)中,表示将操作件S插入滑动部件43a的插入孔433a的场合。)。
并且,利用操作件S在插入方向上将滑动部件43a推压到滑动部件43a的台阶部435与保持框体42的内侧面抵触。
由此,压缩弹性部件44a的弹簧部441,将滑动部件43a的位置推到滑动部件43a的内侧侧面不与卡定片425的侧部抵接的位置,解除利用卡定片425相对于滑动部件43a的卡定状态(参照图8(B)等)。
在该状态下,一边利用操作件S推压滑动部件43a一边使滑动部件43a在长孔415a、415b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
滑动部件43a通过被操作件S推入并潜入卡定片425的下侧,成为滑动部件43a能朝向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即,长孔415a、415b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滑动移动的状态。
在将滑动部件43a移动到滑动部件43a的内侧侧面与前方卡定部423抵接后,当解除利用操作件S产生的推压状态时,利用由弹性部件44a产生的作用力,将滑动部件43a向与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推起,在滑动部件43a与卡定片425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卡定滑动部件43a。
在该状态下,滑动部件43a被保持在将插入突起432a收放在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参照图8(C)及图10等)。
另外,通过也同样地使用操作件S对另一滑动部件43b进行滑动移动,在滑动部件43b与卡定片425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卡定滑动部件43b。
在该状态下,滑动部件43b被保持在将插入突起432b收放在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参照图8(D)及图11等)。
由此,解除利用连结装置40的构成部件4的连结,能容易地卸下构成部件4。
另外,与以上相反,在利用连结装置40连结构成部件4的场合,如图3所示,使用操作件S使想要连结的构成部件4的滑动部件43a、43b滑动移动并推入卡定片425的下侧,将滑动部件43a、43b卡定在将插入突起432a、432b收放在该构成部件4的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
之后,将该构成部件4的凸部401配合在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凹部402中,之后再次使用操作件S在操作件S的插入方向推入滑动部件43a、43b,解除利用卡定片425的卡定状态。
并且,使滑动部件43a、43b在离开卡定片425的方向上滑动移动,使插入突起432a、432b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出没孔403突出。
通过在该状态下解除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状态,利用由弹性部件44a产生的作用力,将滑动部件43a在与利用操作件S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起,滑动部件43a的内侧侧面能与卡定片425的侧部抵接。
因此,滑动部件43a不会移动到比卡定片425靠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在插入突起432a、432b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出没孔403突出的突出位置卡定滑动部件43(参照图9等)。
由此,利用连结装置40的邻接的构成部件4彼此的连结结束。
如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通过利用外部操作件S的滑动操作使具备收放在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收放部404中的插入突起432a、432b的滑动部件43a、43b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Y(即长孔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
另外,构成为能在插入突起432a、432b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出没孔403突出的突出位置与将插入突起432a、432b收放在该构成部件4的突起出没孔403内的收放位置卡定滑动部件43a、43b。
因此,与使用销部件等连结构成部件的场合不同,不会产生部件(例如销部件)的脱落或丢失。
并且,只要具有牙签等外部操作件S,就能够不需要特别的工具或技术地简单地进行构成部件的装卸。
由此,在买入手表等后需要调节带的长度的场合或想要进行通过邮购买入的带的长度调整的场合等,一般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的装卸,将带长调整为任意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滑动部件43a、43b的与外框部件41的长孔415a、415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供操作件S插入的插入孔433a、433b。
因此,能够利用操作件S更可靠地使滑动部件43a、43b进行滑动移动。
另外,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一对滑动部件43a、43b收放在保持框体42内,通过分别具备弹性部件44a、44b并在构成部件4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移动,插入突起432a、432b能相对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收放部404出没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滑动部件43a、43b及弹性部件44a、44b未限定于一对一对地设置的场合。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固定插入突起432a、432b中任一方的突起,只有一方的突起能相对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的突起收放部404出没。
在该场合,在装卸构成部件4时,通过在将构成为能出没的突起收放在突起出没孔403内的状态下使构成部件4倾斜,能够将该构成部件4从连结对象的构成部件4上卸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对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一张板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外框部件41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外框部件41的结构、形成外框部件41的方法等未限定于在此示例的结构及方法。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例如上面开口且在内部具有收放空间的框部件主体、封闭该开口的覆盖部件形成为不同体,并利用焊接、粘接等接合它们而形成外框部件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将滑动部件43收放在保持框体42中的状态下收放在外框部件41内的场合为例,但也可以为构成部件4不具备保持框体42的结构。
在该场合,例如在外框部件41上除了卡定片外,还设置用于将滑动部件43卡定在规定的位置的后方卡定部、前方卡定部等,将滑动部件43定位在规定位置,并且滑动部件43具有插入突起432突出的突出位置及收放插入突起的收放位置。
另外,形成外框部件41、保持框体42、滑动部件43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例如也可以是混入了碳纤维的树脂等。
另外,形成外框部件41、保持框体42、滑动部件43的材料可以不相同。
例如,可以利用不锈钢或铝、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外框部件41,利用树脂等形成保持框体42、滑动部件43。
另外,在利用树脂等形成外框部件41、保持框体42、不锈钢部件43的场合,可以预先准备模具而一体成型为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各滑动部件43a、43b的与外框部件41的长孔415a、415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供操作件S插入的插入孔433a、433b的场合为例,但也可以为不设置插入孔433a、433b的结构。
在该场合,例如优选在滑动部件43a、43b的表面设有成为防滑件的凹凸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带3安装在作为外部装饰壳体的手表壳体2上的部分也由与构成连结装置40相同的构成部件4构成的场合。
但是,也可以在将带3安装在手表壳体2等外部装饰壳体上的部分使用与构成连结装置40的构成部件4不同的连结用构成部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本发明的带安装在具有各种形状的带安装部的外部装饰壳体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安装有带3的电子设备是手表1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电子设备只要具备连结多个构成部件4而成的带3的设备即可,并不限定于手表1。
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步数计、心搏计、高度等显示装置、便携式唱机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带3安装在作为电子设备的手表1上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带3只要采用利用连结装置连结构成部件4的结构,就能够广泛地应用。
例如,如手镯那样,即使是以单体使用带,或安装在装饰部件上使用的带,都能应用本发明。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均等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框部件,其具备:一对孔部,该一对孔部设在突出部的侧部,该突出部在连结互相邻接的构成部件彼此的连结方向的一方侧突出;一对第一连结部,其设在接受该突出部的接受部中与上述构成部件的一对孔部对应的部分,该接受部设在上述连结方向的另一方侧;以及在与上述连结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操作件插入用长孔;
保持框体,其收放在该外框部件内,并在与上述长孔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滑动部件,其保持在该保持框体内,具备能从上述一对孔部出没的第二连结部,通过由上述操作件进行的滑动操作而在上述长孔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
弹性部件,其设在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外框部件之间,在与上述操作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上述滑动部件加力;以及
卡定部件,其在一边克服该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力一边利用上述操作件使上述滑动部件在上述长孔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移动,并解除上述第二连结部与邻接的构成部件的上述第一连结部的连结的位置卡定上述滑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滑动部件中、与上述外框部件的上述长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供上述操作件插入的凹部或孔部。
3.一种带,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
通过连结多个构成部件而成。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以及安装有该带的外部装饰壳体。
CN201210536722.XA 2011-12-13 2012-12-12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156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2119A JP5867048B2 (ja) 2011-12-13 2011-12-13 連結装置、バンド及びバンド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2011-272119 2011-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6342A true CN103156342A (zh) 2013-06-19
CN103156342B CN103156342B (zh) 2015-01-14

Family

ID=4857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6722.XA Active CN103156342B (zh) 2011-12-13 2012-12-12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67172B2 (zh)
JP (1) JP5867048B2 (zh)
CN (1) CN1031563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4797A (zh) * 2013-10-18 2015-04-29 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链节组件、包括该链节组件的手链以及包括该手链的穿戴物品
US9980539B2 (en) 2014-08-11 2018-05-29 Apple Inc.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CN112099237A (zh) * 2020-10-30 2020-12-1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850B (zh) 2013-08-13 2020-03-21 飛利斯有限公司 具有電子顯示器之物品
WO2015031426A1 (en) 2013-08-27 2015-03-05 Polyera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and detection of flex state
WO2015031501A1 (en) 2013-08-27 2015-03-05 Polyera Corporation Attachable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WO2015038684A1 (en) 2013-09-10 2015-03-19 Polyera Corporation Attachable article with signaling, split display and messaging features
WO2015100224A1 (en) 2013-12-24 2015-07-02 Polyera Corporation Flexible electronic display with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sensed movements
CN106030687B (zh) * 2013-12-24 2020-08-14 飞利斯有限公司 动态可挠物品
JP6639400B2 (ja) 2013-12-24 2020-02-05 フレックステラ,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Flexterra, Inc. 取り付け可能な二次元可撓性電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支持構造
JP6287292B2 (ja) * 2014-02-07 2018-03-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関節屈曲構造体及び該構造体を用いた着用可能機器
US20150227245A1 (en) 2014-02-10 2015-08-13 Polyera Corporation Attachable Device with Flexible Electronic Display Orientation Detection
WO2015184045A2 (en) 2014-05-28 2015-12-03 Polyera Corporation Device with flexible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multiple surfaces
US9826789B2 (en) * 2014-08-09 2017-11-28 Apple Inc. Milanese band
WO2016138356A1 (en) 2015-02-26 2016-09-01 Polyera Corporation Attachable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648928B2 (en) 2015-03-06 2017-05-16 Apple Inc. Expandable band
US10492574B2 (en) * 2015-09-28 2019-12-03 Apple Inc. Clasp mechanisms for wrist-worn devices
KR102500141B1 (ko) * 2016-08-30 2023-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선된 체결 구조를 갖는 스트랩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EP3643195B1 (fr) * 2018-10-22 2023-05-24 Comadur S.A. Bracelet articulé a articulations caché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7012A (ja) * 1996-11-11 1998-05-26 Shinwa:Kk 時計バンド
JP2000296007A (ja) * 1999-04-15 2000-10-24 Citizen Watch Co Ltd 時計バンドの連結構造
CN1272770A (zh) * 1998-06-18 2000-11-08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手表带用调整销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表带的连接结构
US6237319B1 (en) * 1999-07-13 2001-05-29 Fossil, Inc. Adjustable wristband link
JP200522438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Bambi:Kk バンドのアジャスト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バン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19814Y1 (zh) * 1966-09-26 1968-08-19
JPS60182811U (ja) 1984-05-15 1985-12-04 株式会社 バンビ 時計バンド
JPH09285319A (ja) * 1996-04-25 1997-11-04 Ageo Seimitsu Kk 装身具の駒の連結構造
JPH1170010A (ja) * 1997-06-27 1999-03-16 Ageo Seimitsu Kk 板巻きバンドの駒の連結構造
JP2003043165A (ja) * 2001-07-30 2003-02-13 Casio Comput Co Ltd バンド取付構造
CN100518570C (zh) * 2003-07-31 2009-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接件、表带和钟表
JP3155925U (ja) * 2009-09-10 2009-12-10 株式会社 フォー・クリエイターズ バンドのアジャスト機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7012A (ja) * 1996-11-11 1998-05-26 Shinwa:Kk 時計バンド
CN1272770A (zh) * 1998-06-18 2000-11-08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手表带用调整销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表带的连接结构
JP2000296007A (ja) * 1999-04-15 2000-10-24 Citizen Watch Co Ltd 時計バンドの連結構造
US6237319B1 (en) * 1999-07-13 2001-05-29 Fossil, Inc. Adjustable wristband link
JP200522438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Bambi:Kk バンドのアジャスト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バンド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4797A (zh) * 2013-10-18 2015-04-29 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链节组件、包括该链节组件的手链以及包括该手链的穿戴物品
US9980539B2 (en) 2014-08-11 2018-05-29 Apple Inc.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US11000101B2 (en) 2014-08-11 2021-05-11 Apple Inc.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US11744333B2 (en) 2014-08-11 2023-09-05 Apple Inc.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CN112099237A (zh) * 2020-10-30 2020-12-1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67048B2 (ja) 2016-02-24
CN103156342B (zh) 2015-01-14
JP2013123457A (ja) 2013-06-24
US20130145795A1 (en) 2013-06-13
US8567172B2 (en) 2013-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6342A (zh) 连结装置、带及具备带的电子设备
CN205052008U (zh) 消费品和电子设备的附接系统及相关可移除模块的外壳
USD602799S1 (en) Bangle bracelet
USD944792S1 (en) Wearable connected module
USD531078S1 (en) Item of jewelry for use as a pendant, earring, ring, brooch, bracelet, hair pin, cuff link or tie pin
USD994524S1 (en) Watchband for smart watch
US7856805B2 (en) Non-extending hinged bracelet
CN103230132A (zh) 珠宝饰品
CN100586327C (zh) 带扣
CN101536824A (zh) 手环饰品
USD533801S1 (en) Combined jewelry bracelet and pendant
JP2691211B2 (ja) 装身具用チェーン
USD521895S1 (en) Jewelry clasp member for bracelets, necklaces, waist jewelry, watchbands and ankle bracelets
USD506156S1 (en) Jewelry link for bracelet or necklace
KR101924512B1 (ko) 장신구용 연결구
KR200381950Y1 (ko) 보석 마운팅 조립체
JP3132969U (ja) ファッションバックル
KR102178793B1 (ko) 순금 장식연결구
USD996257S1 (en) Necklace jewelry
CN212545896U (zh) 一种新型首饰搭扣
CN213487310U (zh) 一种镂空手镯
KR200462603Y1 (ko) 장신구 모듈
KR20230145188A (ko) 사이에 배열된 적어도 하나의 충격 흡수 스페이서 요소를 갖는 2개씩 결합된 복수의 장식 요소를 포함하는 주얼리 또는 모조 주얼리 물품
KR200462604Y1 (ko) 장신구 모듈
KR200420655Y1 (ko) 장신구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