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3762A - 车辆地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地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3762A
CN103153762A CN2011800479896A CN201180047989A CN103153762A CN 103153762 A CN103153762 A CN 103153762A CN 2011800479896 A CN2011800479896 A CN 2011800479896A CN 201180047989 A CN201180047989 A CN 201180047989A CN 103153762 A CN103153762 A CN 103153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avelet piece
reinforcement
width direction
re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9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米川达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53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14),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加强波纹件(30),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14)中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波纹件(30)以使得所述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的方式包括前壁(30A)和后壁(30C)。所述加强波纹件(30)的后壁(30C)包括:弯曲部(31A),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后壁(30C)的中间部处;上壁部(31B),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31A)的上方;以及下倾斜部(31C),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31A)的下方。所述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Description

车辆地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2002-321657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2-321657)描述了一种车辆地板结构,其在地板面板中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波纹件,所述地板面板布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门槛和延伸侧构件之间。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波纹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壁(下文中,简称为“后壁”)基本垂直于碎石(chipping)的方向(换句话说,被轮胎抛起的石子等的碰撞方向)延伸。这会对地板面板产生损坏和/或引起地板面板上涂层的脱落,并且涂层的脱落会导致生锈。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想到将波纹件的后壁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设定成较小的角度,以使得后壁相对于碎石方向的角度变得小于直角。然而,这可能会导致地板面板的强度和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例如由于碎石产生损坏或涂层脱落可能性的车辆地板结构,使得可以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加强波纹件,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中以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波纹件以使得所述加强波纹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的方式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加强波纹件的后壁包括:弯曲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后壁的中间部处;上壁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上方;以及下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下方。所述下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上壁部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地板面板中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的加强波纹件。弯曲部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加强波纹件的后壁的中间部处。此外,下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壁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下倾斜部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的下方,上壁部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的上方。换句话说,加强波纹件的后壁的下倾斜部容易被碎石击中,因此,使得下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较小,因而使得碎石与下倾斜部相碰撞的碰撞角度较小。这降低了因碎石而损坏下倾斜部或使下倾斜部上的涂层脱落的可能性。另外,后壁的上壁部不容易被碎石击中,因此,使得上壁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较大,所以确保了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因此,可以提高抗碎石性以降低由碎石引起的涂层损坏或脱落的可能性以及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因此,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具有如下的良好效果:降低了由碎石引起的损坏或涂层脱落的可能性(即提高抗碎石性)和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中,在所述前壁的下端和所述地板面板的地板表面之间的角部连接至轮胎的接地点的直线被设定的情形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所述弯曲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直线的延长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交点处或者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交点的上方。
根据该方案,在前壁的下端处的角部连接至轮胎的接地点的直线被设定的情形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弯曲部设置在直线的延长线(即碎石轨迹)和后壁之间的交点处或者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交点的上方。换句话说,下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水平面的较小倾斜角度,该下倾斜部包括位于碎石的轨迹下方的一部分并且容易被碎石击中。因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抗碎石性和确保地板面板的强度和刚性。
因此,根据该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具有的良好效果在于,更有效地提高抗碎石性和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在根据该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中,所述直线可以被设定,以便在所述车辆为空车时,将所述前壁的所述下端处的所述角部连接至所述轮胎的所述接地点。
根据该方案,当车辆为空车并且地板面板处于较高位置时,直线被设定为将轮胎的接地点连接至前壁的下端处的角部,并且弯曲部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直线的延长线(即碎石轨迹)和后壁之间的交点的上方。就是说,至少当驾驶员就座并且车辆正在行进时,地板面板的位置低于空车时地板面板的位置。因此,至少当驾驶员就座并且车辆正在行进时,在车辆为空车的状态下形成的在弯曲部下方的下倾斜部,必须位于碎石的轨迹的下方。因而,可以更可靠地提高抗碎石性和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因而,在根据该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中,在弯曲部下方的下倾斜部必须位于碎石的轨迹的下方。因此,根据该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具有的良好效果在于,更可靠地提高抗碎石性和确保地板面板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在根据本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中,所述加强波纹件可以布置在设置于所述地板面板中的两个骨架构件之间,以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的所述加强波纹件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使得当从车辆的后部观察时,所述上表面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地板面板的地板表面高于所述上表面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位置。
根据该方案,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波纹件布置在设置于地板面板中的两个骨架构件之间,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加强波纹件的上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即,位于在强度和刚性方面最不利的部分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位于加强波纹件的上表面的两个端部的上方。因而,可以更可靠地提高地板面板的强度和刚性。
根据本方案的车辆地板结构具有的良好效果在于,更可靠地提高地板面板的强度和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图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的整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所截取的车辆地板结构的截面图;
图3A是沿图1的线IIIA-IIIA所截取的车辆地板结构的截面图,图3B是图示出当在图1中由箭头B代表的方向上观察时车辆地板结构的加强波纹件的后部图;
图4是图示出空车中将轮胎的接地点连接至加强波纹件的前壁的下端处的角部的直线的延长线(碎石的轨迹)和行进车辆中加强波纹件的下倾斜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5是图示出在车辆地板结构中使用的加强波纹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6A是图示出根据比较实施例在车辆地板结构中使用的加强波纹件的立体图,而图6B是加强波纹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在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前”(FR)表示车辆前侧,箭头“上”(UP)表示车辆上侧,而箭头“外”(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图1是本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所截取的车辆地板结构10的截面图。图3A是沿图1的线IIIA-IIIA所截取的车辆地板结构10的截面图。图3B是加强波纹件的后部图。如这些图中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面板14布置在车辆下部12中,本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被应用到车辆下部12上。在地板面板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地板通道16被设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地板通道16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地板面板14的地板表面14A向上突出并且具有大致帽状截面。地板通道16与地板面板14一体地形成。
作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骨架构件的加强件18布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地板通道16的下方。加强件18具有如下的形状: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开口并且具有大致帽状截面,并且加强件18沿着地板通道16的壁表面布置(见图3A)。成对的左右凸缘部18A形成在加强件1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凸缘部18A的上表面和地板面板14的地板表面14A的下表面布置成进行表面接触,并且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
作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骨架构件的下加强件20布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地板面板14的下方,处于加强件1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下加强件20具有如下的形状: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开口并且具有大致帽状截面。成对的左右凸缘部20A形成在下加强件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中(见图3A)。下加强件20的凸缘部20A的上表面和地板面板14的地板表面14A的下表面布置成进行表面接触,并且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虽然图1和图3A分别示出了车辆地板结构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部分,其定位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上中央部的地板通道16的右侧,但是车辆地板结构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地板通道16的两侧是对称的。因此未示出车辆地板结构的左部分。
地板面板14设置有加强波纹件(即加强突出部)3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波纹件30,布置在两个骨架构件(即,下加强件20和加强件18)之间。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三个)加强波纹件30彼此大致平行延伸,并且加强波纹件30排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在此实施例中,加强波纹件30以大致相等的间隔排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定位在靠近下加强件20的位置和靠近加强件18的位置。
如图2和图5所示,加强波纹件30包括:前壁30A,其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以朝着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向上的斜面;上表面30B,其设置在前壁30A的上端以形成加强波纹件30的顶部;以及后壁30C,其从上表面30B朝着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向下的斜面。加强波纹件30的后壁30C包括:弯曲部31A,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后壁30C的中间部处;上壁部31B,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31A的上方;以及下倾斜部31C,其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31A的下方。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下倾斜部31C(其容易被碎石击中)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以碎石与下倾斜部31C相碰撞所处的碰撞角度(即石子等直接击中下倾斜部31C所处的角度)为较小的,就是说,防止碰撞角度朝直角增加。而且,上壁部31B(其不容易被碎石击中)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以确保了地板面板14的足够强度和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将轮胎50的接地点52(轮胎50的中心垂直地向下到达地表面(路面)54上的点)连接至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的下端处的角部30D(图2中前壁30A和地板表面14A之间的角部30D)的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被设定的情形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的上方。换句话说,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代表碎石的轨迹。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的上方。因而,包括位于碎石的轨迹下方的一部分并且容易被碎石击中的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具有较小的倾斜角度,所以使得碎石与下倾斜部31C相碰撞所处的碰撞角度较小。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可以设置在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处。
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直线56被设定成,在车辆为空车时将轮胎50的接地点52连接至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的下端处的角部30D。当车辆为空车并且地板面板14相对于地表面54处于较高位置时,直线56被设定,并且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直线56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的上方。因此,至少当驾驶员就座,车辆正在行进并且地板面板14的位置低于空车时的位置时,下倾斜部31C必须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碎石的轨迹的下方。
如图3B所示,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形成为,使得当从车辆的后部观察时(即,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表面3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相对于地板表面14A高于上表面3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位置。因而,在加强件18和下加强件20之间区域的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部分处(即,在靠近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部分处),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的高度最大,就是说,上表面30B的高度在强度和刚性最不利的部分处最大。因此,提高了地板面板14的强度和刚性。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在地板面板14中形成的加强波纹件30的后壁30C被配置为,使得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31A下方的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弯曲部31A上方的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加强波纹件30的后壁30C的下倾斜部31C容易被碎石击中,因此,使得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以使得碎石与下倾斜部31C相碰撞所处的碰撞角度(石子等直接击中下倾斜部31C所处的角度)较小。这降低了由于碎石造成的下倾斜部31C损坏或下倾斜部上的涂层脱落的可能性。另外,后壁30C的上壁部31B不容易被碎石击中,因此,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以确保了地板面板14的足够强度和刚性。因此,确保了地板面板14的足够强度和刚性,并且提高了抗碎石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后壁30C和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即碎石的轨迹)之间的交点的上方,直线56将轮胎50的接地点52连接至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的下端处的角部30D。因而,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壁部31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下倾斜部31C包括位于碎石的轨迹下方的一部分并且容易被碎石击中。因此,可以减小碎石与下倾斜部31C相碰撞所处的碰撞角度。因而,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由于碎石造成的下倾斜部31C损坏或下倾斜部31C上的涂层脱落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被设定成,在车辆为空车时将轮胎50的接地点52连接至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的下端处的角部30D。当车辆为空车并且地板面板14相对于地表面54处于较高位置时,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直线56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的上方。因此,至少当驾驶员就座并且车辆正在行进时,在弯曲部31A下方的下倾斜部31C位于碎石的轨迹的下方。就是说,至少当驾驶员就座并且车辆正在行进时,地板面板14相对于地表面54的位置低于空车时的位置。因此,至少当驾驶员就座并且车辆正在行进时,在车辆为空车的状态下形成的在弯曲部31A下方的下倾斜部31C,必须位于碎石的轨迹的下方。
此外,如图3B所示,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形成为,使得当从车辆的后部观察时(即,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表面3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相对于地板表面14A高于上表面3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位置。因而,在加强件18和下加强件20之间区域的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部分处(即,在靠近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部分处),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的高度最大,就是说,上表面30B的高度在强度和刚性最不利的部分处最大。因此,提高了地板面板14的强度和刚性。
图6A和图6B图示出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0。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车辆地板结构100中,地板面板102设置有加强波纹件104,加强波纹件10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加强波纹件104包括:前壁104A,其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以朝着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向上的斜面;顶部104B,其设置在前壁104A的上端处;以及后壁104C,其从顶部104B朝着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向下的斜面。后壁104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前壁104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上述实施例中的弯曲部31A未设置在后壁104C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处。
在此车辆地板结构100中,后壁104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前壁104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因此,与在前后方向上对称地形成后壁和前壁104A的情形相比,碎石与后壁104C相碰撞所处的碰撞角度(石子等直接击中后壁104C所处的角度)较小。因此,可以降低由于碎石造成的后壁104C损坏或后壁104C上的涂层脱落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只有前壁104A相对于水平面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所以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存在相对于水平具有较大倾斜角度的壁。这可能导致地板面板102的强度和刚性不足。
作为使用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和比较示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0的验证试验,通过置于加强波纹件上的推拉规(未示出)施加负荷至加强波纹件,并且测量残余位移。作为结果,在比较示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0中,当施加大约50N的负荷至加强波纹件104时,观测到大约1mm的残余位移。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结构10中,即使在施加大约50N的负荷至加强波纹件30时,也仅观测到0mm的残余位移。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设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后壁30C和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的上方,直线56将轮胎50的接地点52连接至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的角部30D。然而,加强波纹件30的弯曲部31A可以设置在直线56(图2中的直线56A、56B和56C)的延长线和后壁30C之间的交点处。同样的在此情形中,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具有大致弧状,使得上表面3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形状,而是加强波纹件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当从车辆的后部观察时(即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加强波纹件的高度在加强波纹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最大。例如,加强波纹件可以具有大致三角形状,使得加强波纹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此外,优选的是,加强波纹件30的上表面30B形成为使得上表面30B的高度在加强件18和下加强件20之间的区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最大,就是说,在强度和刚性最不利的部分处。
在此实施例中,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排列。然而,加强波纹件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之间的间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变化。加强波纹件30的数量和长度可以变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加强波纹件30的前壁30A、上壁部31B和下倾斜部31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波纹件30,设置在地板面板14中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18和下加强件20之间的位置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波纹件30,可以在地板面板中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其他两个骨架构件之间(例如,下加强件20和下加强件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位置处的摇臂之间,摇臂设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位置处。此外,地板通道(本身)可以被认作是骨架构件,并且加强波纹件可以设置在地板通道和另一个骨架构件之间。

Claims (6)

1.一种车辆地板结构,包括:
地板面板,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
加强波纹件,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中以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波纹件以使得所述加强波纹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的方式包括前壁和后壁,
其中,所述加强波纹件的所述后壁包括:弯曲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后壁的中间部处;上壁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上方;以及下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下方;并且
所述下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上壁部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地板结构,其中
在所述前壁的下端和所述地板面板的地板表面之间的角部连接至轮胎的接地点的直线被设定的情形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直线的延长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交点处或者设置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在所述交点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地板结构,其中
所述直线被设定,以便在所述车辆为空车时,将所述前壁的所述下端处的所述角部连接至所述轮胎的所述接地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地板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波纹件布置在设置于所述地板面板中的两个骨架构件之间,以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
位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的所述加强波纹件的上表面形成为,使得当从车辆的后部观察时,所述上表面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地板面板的地板表面高于所述上表面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地板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波纹件的所述上表面具有弧状,使得当从所述车辆的所述后部观察时,所述上表面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地板结构,
其中,所述加强波纹件的所述上表面的高度在所述两个骨架构件之间的区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最大。
CN2011800479896A 2010-10-07 2011-10-04 车辆地板结构 Pending CN103153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7574A JP2012081800A (ja) 2010-10-07 2010-10-07 車両フロア構造
JP2010-227574 2010-10-07
PCT/IB2011/002320 WO2012046120A2 (en) 2010-10-07 2011-10-04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3762A true CN103153762A (zh) 2013-06-12

Family

ID=4556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9896A Pending CN103153762A (zh) 2010-10-07 2011-10-04 车辆地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81800A (zh)
CN (1) CN103153762A (zh)
BR (1) BR112013008161A2 (zh)
RU (1) RU2013115392A (zh)
WO (1) WO2012046120A2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6348A (ja) * 1998-07-08 2000-01-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のフロア構造
JP2002321657A (ja) * 2001-04-27 2002-11-0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JP3377897B2 (ja) * 1995-12-01 2003-02-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ロアパネルの配管取付け構体
EP1982899A1 (en) * 2007-04-20 2008-10-22 HONDA MOTOR CO., Ltd. Floor panel in vehicle, having bead whose inclined surface has gradually-changed inclination angle
CN101804826A (zh) * 2009-02-16 2010-08-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侧部车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1286U (zh) * 1988-12-12 1990-06-22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7897B2 (ja) * 1995-12-01 2003-02-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ロアパネルの配管取付け構体
JP2000016348A (ja) * 1998-07-08 2000-01-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のフロア構造
JP2002321657A (ja) * 2001-04-27 2002-11-0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EP1982899A1 (en) * 2007-04-20 2008-10-22 HONDA MOTOR CO., Ltd. Floor panel in vehicle, having bead whose inclined surface has gradually-changed inclination angle
CN101804826A (zh) * 2009-02-16 2010-08-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侧部车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81800A (ja) 2012-04-26
BR112013008161A2 (pt) 2016-07-12
RU2013115392A (ru) 2014-11-20
WO2012046120A3 (en) 2012-06-21
WO2012046120A2 (en)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CN104395149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2006213204A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109292007A (zh) 车辆下部构造
US10407009B2 (en) Bumper beam
CN106167055A (zh) 汽车的前部地板下方整流构造
US20130270871A1 (en) Cross member assembly, in particular a floor cross member and/or a footwell cross member assembly, on a vehicle body, in particular on a motor vehicle body
US9227669B2 (en) Structure of floor panel of vehicle body
CN109421805A (zh) 电动车辆的车体构造
KR20120120266A (ko) 센터 필러 상부 결합 구조
JP5446853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MX2014012773A (es) Estructura contra impactos laterales.
US8720981B1 (en) Vehicle floor frame stiffener
CN103153762A (zh) 车辆地板结构
JP7063072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CN105936252B (zh) 倾翻防护元件
CN210235101U (zh) 电动车的车体前部结构
KR102383254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20100026167A (ko) 리어 플로어 사이드 멤버 마운팅 구조
KR101219994B1 (ko) 시트 벨트 마운팅 구조
JP2010195257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WO2017151068A1 (en) Vehicle body rear part structure
JP2021506678A (ja) バンパの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JP200718216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4144677A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