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3139A -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3139A
CN103153139A CN2011800472115A CN201180047211A CN103153139A CN 103153139 A CN103153139 A CN 103153139A CN 2011800472115 A CN2011800472115 A CN 2011800472115A CN 201180047211 A CN201180047211 A CN 201180047211A CN 103153139 A CN103153139 A CN 103153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ring
article
main body
spring sheet
shel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3139B (zh
Inventor
竹入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53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3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1/00Rack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 A47F1/04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 A47F1/12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dispensing from the side of an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stack
    • A47F1/125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dispensing from the side of an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stack with an article-pushing device
    • A47F1/126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dispensing from the side of an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stack with an article-pushing device the pushing device being urged by spring means

Landscapes

  • Freezers Or Refrigerated Showcases (AREA)
  • Tape Measures (AREA)
  • Toy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的壳主体(3)在将商品等的多个物品(2)相互排列的状态下收容物品(2)。轨道部(7)沿着物品(2)的推出方向形成在壳主体(3)的内部。引导构件(5)设置为能够在壳主体(3)的内部沿着轨道部(7)在推出方向上自由移动。板簧机构(6)包括卷绕部(12B)和牵引体,卷绕部(12B)具有带有卷曲性的涡旋形状的板簧片(12A),该牵引体能够从该卷绕部(12B)自由引出,并且被板簧片(12A)的弹性回复力牵引。引导构件(5)与从卷绕部(12B)引出的牵引体的前端侧相连接,并借助板簧片(12A)的弹性回复力来接受向推出方向的力。在壳主体(3)的端部侧形成有窗部(20),从壳主体(3)的外部通过窗部(20)能够观察到板簧片(12A)或牵引体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容易取出所陈列的商品等物品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盒装香烟、盒装食品、饮料罐、饮料瓶等的陈列商品的推出装置,开发出了各种推出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商品陈列壳中,在细长的箱型的商品收纳壳的两侧板内设置轨道来构成壳主体,在沿着轨道移动的商品保持件上安装有卷绕板簧构成的涡旋弹簧。该壳利用板簧的弹性回复力作为驱动力,将商品保持件保持为在壳主体的内部侧内能够自由滑动移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商品前推陈列装置中,在箱型的壳的相向的侧壁的内表面侧沿着纵向设置有多个槽部,并作成包括在轨道上滑动的按压板、板簧及一对轨道构件的商品前推用具。在该装置中,在轨道构件的两端设置有卡定销,将这些卡定销插入壳侧壁的多个槽部内来对轨道进行定位。
进而,在专利文献3、4中,公开了在支撑板内内置了涡旋弹簧的商品推出装置,该支撑板一边将商品沿着陈列方向(前后方向)支撑一边使商品移动涡旋。在该装置中,将涡旋弹簧的一端放出并安装在商品的收纳壳的一端侧,在每当将陈列的商品从壳中取出时,支撑板将商品依次向前方侧推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2181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375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430316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96423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商品的陈列装置中,从陈列库存的管理确认及机会损失的降低的角度出发,希望掌握在壳主体内收容的商品的补充时机。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商品的陈列效率而要求使商品彼此接近地陈列,因而存在不能直接目视确认在壳主体内收容的商品的剩余数量的情况。
相对于此,实际情况是在以往的这种陈列装置中未能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际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认出在取出所排列收纳的商品后剩余数量变少的情况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主体,其在将物品排列的状态下收容物品,轨道部,其沿着所述物品的推出方向形成在该壳主体的内部,引导构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沿着该轨道部在所述推出方向上自由移动,板簧机构,其包括卷绕部和牵引体,该卷绕部具有带有卷曲性的涡旋形状的板簧片,该牵引体能够从该卷绕部自由引出,并且被所述板簧片的弹性回复力牵引;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牵引体的前端侧相连接,并借助所述板簧片的所述弹性回复力来接受向所述推出方向的力;在所述壳主体的端部侧形成有窗部,从所述壳主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窗部能够监视所述板簧片或所述牵引体的至少一部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利用具有卷绕部的板簧片的弹性回复力来对引导构件沿着轨道部施力。因此使用人员能够将推出来的物品从壳主体中的推出方向的前方侧取出。此时,能够从窗部观察到板簧片或牵引体,因而能够基于它们的状态来掌握物品的剩余数量。
附图说明
对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叙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附加的下面的附图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B是引导构件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了附加设置于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上的隔板(spacer)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了隔板相对于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隔板相对于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设置于图1所示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上的板簧构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板簧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窗部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的剖视图。
图14A是图13的a-a线剖视图。图14B是图13的b-b线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3A是图22的A-A线剖视图。图23B是图23A中的轨道部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24A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侧视图。图24B是图23A的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A是图1的侧面剖视图,图3B是引导构件5的主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具有壳主体3、轨道部7、引导构件5及板簧机构6。
壳主体3用于在将商品等的多个物品2相互排列的状态下收容这些多个物品2。轨道部7在壳主体3的内部沿着物品2的推出方向形成。引导构件5设置为能够沿着轨道部7在壳主体3的内部并在推出方向上自由移动。板簧机构6包括:卷绕部12B,其具有带有卷曲性的涡旋形状的板簧片12A;牵引体,其能够从该卷绕部12B自由引出,并被板簧片12A的弹性回复力牵引。
另外,引导构件5与从卷绕部12B引出的牵引体的前端侧(板簧片12A的前端部12a)相连接,并被板簧片12A的弹性回复力向推出方向施力。而且,在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中,在壳主体3的端部侧形成有窗部20,从壳主体3的外部穿过窗部20能够观察到板簧片12A或牵引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板簧片12A)的至少一部分(参照图5)。
第一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能够适当地陈列香烟盒、点心盒等较轻的物品2(在图3A中用虚线图示)。壳主体3能够将这些商品以纵一列收纳10个~20个左右,并且呈沿着推出方向细长的形状。壳主体3由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或高抗冲聚苯乙烯等的树脂材料构成。引导构件5是在该壳主体3的内部自由移动地设置的物品的向前输送构件。引导构件5由聚氧甲烯(polyoxymethylene)等的、比壳主体3硬的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板簧机构6是使该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移动的施力单元。
壳主体3的宽度尺寸比要收容的物品2的宽度宽一些。下面,存在将物品2的推出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或长度方向这样的情况。在前后方向中,将物品2的推出方向称为前方,将板簧片12A的引出方向称为后方。另外,存在将壳主体3的深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并且将与这些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这样的情况。
壳主体3具有:底板3A,其长度与物品2的最大收容个数相对应;一对侧壁3B、3B,其立设在该底板3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前面壁3C及背面壁3D,它们分别立设在底板3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壳主体3是浅底型且上面形成有开口式的细长的壳状。一对侧壁3B、3B、前面壁3C及背面壁3D以相互一体的方式连续形成。
在壳主体3的底板3A的靠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部分,形成有一对轨道部7、7。一对轨道部7、7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并行。一对轨道部7、7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条狭缝(slit)构成。在底板3A上,在一对轨道部7、7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A。这些轨道部7的位于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的端部延伸形成至与背面壁3D接近的部分为止。轨道部7的位于前面壁3C侧的端部延伸形成至与前面壁3C隔开一些距离的位置为止。
在底板3A的前面壁3C侧的端部,以位于轨道部7的一端部和前面壁3C之间的方式,在底板3A上形成有朝下的凸型的曲面部8。在底板3A的上表面侧,隔开一些间隙立设有沿着一对轨道部7、7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支撑壁9、9。一对支撑壁9、9的间隙比一对轨道部7、7的间隙宽一些。在一对支撑壁9、9的上方形成有罩壁10。在壳主体3的前面侧底部,形成有被一对轨道部7、7、罩壁10及曲面部8包围的收容部14。在该收容部14内收容有板簧构件(牵引体)12的卷绕部12B。
如图8所示,板簧构件12具有卷绕长条的板簧片12A而成的卷绕部12B。能够从该卷绕部12B将板簧片12A拉出所需要的长度。板簧片12A带有卷曲性以便成为涡旋形,由此,若使对从卷绕部12B引出的板簧片12A向引出方向拉动的力减弱,则板簧片12A借助自身的弹性回复力来自动地回卷至卷绕部12B侧。
在一对支撑壁9、9之间架设有支撑轴13,该支撑轴13支撑板簧构件12的卷绕部12B并使其自由旋转。罩壁10包括平行壁10A和倾斜壁10B。平行壁10A是前面壁3C的附近的前缘部分。平行壁10A与底板3A平行。倾斜壁10B是与前面壁3C远离的后缘部分。倾斜壁10B的后方侧朝下倾斜。在倾斜壁10B的后方侧的前端部和底板3A之间,形成有板簧片12A能够穿过的狭缝状的开口部15。收容部14被底板3A的曲面部8、一对支撑壁9、9及罩壁10包围,从而在壳主体3的壁底部侧构成板簧构件12的收容部14。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构件12支撑在一对支撑壁9、9之间的支撑轴13上,并且板簧构件12的卷绕部12B能够围绕该支撑轴13自由旋转。以将从卷绕部12B引出的板簧片12A从倾斜壁10B的前端侧的开口部15向壳主体3的内部侧引出的状态,卷绕部12B收容在壳主体3的收容部14内。
引导构件5设置在底板3A上。如图3B所示,引导构件5具有滑动板5A、引导板5B、肋片5C及一对突出片5D、5D。
滑动板5A与一对轨道部7、7的上缘接触地滑动。滑动板5A宽度比底板3A的宽度窄一些。引导板5B立设在该滑动板5A的上表面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引导板5B对所排列的尾部的物品2向前方施力。肋片5C与滑动板5A及引导板5B一体形成,加强板状的引导板5B的弯曲刚性。一对突出片5D、5D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立设在滑动板5A的底部侧。这两个突出片5D、5D插入在一对轨道部7、7的间隙内。突出片5D形成为爪形,在该突出片5D的前端(下端)侧形成有钩部5E。在将突出片5D插入到一对轨道部7、7的间隙内的状态下,钩部5E突出到壳主体3的底板3A的背面侧,由此防止突出片5D的脱落。由此引导构件5与轨道部7卡合。另外,引导构件5在被限制从轨道部7脱离的状态下,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
从卷绕部12B引出的板簧片12A的前端部12a安装在引导构件5的底部侧。借助板簧片12A的弹性回复力,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向壳主体3的前面壁3C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片12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长度的板簧片兼用作引导构件5的牵引体。换句话讲,本实施方式的牵引体带有卷曲性并借助弹性回复力自己回卷。但是,如在后面叙述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将牵引体和板簧片作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利用柔软且实质上不具有弹性的可挠性材料来作成牵引体。
在壳主体3的底板3A上,在与背面壁3D接近的后端部分,省略了一对轨道部7、7之间的贯通孔7A,由此形成有由底板3A的一部分构成的舌型的挡片16。在引导构件5从前方向后方后退时,在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之后,突出片5D与挡片16抵接而限制引导构件5的后退移动。
另外,引导构件5被板簧片12A牵引而向前面壁3C侧前进移动。引导构件5的前进移动,在罩壁10的前面或者尾部的物品2的背面与引导板5B抵接的时间点停止。
如图5所示,在壳主体3的前面壁3C的底部中央侧设置有窗部20。换句话讲,窗部20形成在壳主体3的前面或背面中的安装有卷绕部12B的一侧的壁上。即,窗部20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壳主体3的前面壁3C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背面壁3D上。窗部20为能够目视收容在壳主体3的内侧的卷绕部12B的大小。
窗部20例如如下形成,即:利用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前面壁3C,通过霜冻(frost)处理等对前面壁3C的底部侧的表面进行粗面加工来加工成不透明状态,而仅使相当于窗部20的树脂的部分保持透明树脂状态进行透光。此外,窗部20也可以如下形成,即:利用不透明的构件形成前面壁3C整体,并在前面壁3C的底部中央侧形成窗孔。另外,窗部20也可以如下形成,即:在前面壁3C中,仅将相当于窗部的位置利用透明树脂来制造,而其他位置利用不透明材料来作成。另外,也可以在前面壁3C上通过形成开口来形成窗孔,并在该开口部分配置透镜构件,由此使得容易从外部侧观察到卷绕部12B的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中,在板簧片12A或牵引体(前端部12a)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表示板簧片12A或牵引体(前端部12a)从卷绕部12B放出的放出量的参考值的表示部12C。通过窗部20观察表示部12C,由此能够掌握收容在壳主体3内物品2的数量。
可以通过窗部20,根据板簧片12A或牵引体的状态,例如根据卷绕部12B的板簧片12A形成的卷径的大小,来掌握板簧片12A的放出量。即,通过窗部20观察板簧片12A,由此能够掌握收容在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
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12能够将板簧片12A从卷绕部12B放出并呈直线状拉伸规定长度。本实施方式的表示部12C是示出收容在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数字。
对沿着板簧片12A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表示部12C的位置及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在将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移动至与前面壁3C最远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经由窗部20观察到的卷绕部12B的外周面的表示部12C为表示能够在引导构件5和前面壁3C之间陈列收纳的物品2的最大个数的数字。而且,印刷如下的数字,即:每当抽取在引导构件5和前面壁3C之间陈列收纳的一个物品而使引导构件5移动时,通过窗部20观察的表示部12C的数值逐一减少。换句话讲,在板簧片12A的长度方向上,以物品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厚度尺寸)的间隔印刷有数字。具体地讲,在板簧片12A的放出量相当于N个物品2的厚度尺寸的位置上,印刷有表示N的数字。由此,在板簧片12A或牵引体(前端部12a)上形成的表示部12C是表示在壳主体3内陈列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数字。
如图8所示,以如下方式形成有该表示部12C:在将板簧片12A从卷绕部12B放出并呈直线状拉伸规定长度的状态下,在卷绕部12B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直立表示表示部12C中的某一个。即,在从板簧构件12将板簧片12A引出所需要的长度的状态下,通过前面壁3C的窗部20能够观察到形成在板簧片12A的表面上的多个表示部12C中的处于直立表示状态的表示部。
另一方面,在壳主体3的底板3A上,在与侧壁3B接近的各部分,狭缝状的多个(在图2的例子中,是四个)嵌合孔21沿着底板3A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两列、合计八个。在这些嵌合孔21上安装图4所示的板状的隔板22。该隔板22由比底板3A短一些并且高度比侧壁3B的高度低一些的分隔板22A和在该分隔板22A的底部间歇性地突出形成的多个(在图4的例子中是四个)嵌合片22B构成。通过将嵌合片22B嵌入到嵌合孔21中,隔板22如图6或图7那样立设在侧壁3B的内侧。
上述结构的隔板22在将宽度比壳主体3的一对侧壁3B、3B的间隔小的物品2陈列配置到壳主体3内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将隔板22相对于嵌合孔21的嵌合位置如图6或图7那样适宜变更,能够对应于宽度不同的物品2的陈列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中,使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至壳主体3的最里侧,并在前面壁3C和引导构件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配置所需要的个数的物品2来使用。
若取出在壳主体3内收容的最前端的一个物品2,则引导构件5被板簧构件12的板簧片12A向前方牵引,因而推出剩余的物品2的列,直至引导构件5与前面壁3C抵接为止。由此,即使取出壳主体3的最前端的一个物品2,也能够使所陈列配置的其他的物品2不在壳主体3的内部倒下地前进。
另外,在使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至壳主体3的后方,并在前面壁3C和引导构件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陈列配置了规定个数的物品2的状态下,能够从窗部20读取印刷在板簧片12A上的表示部12C即数字。此时,从窗部20观察到的数字与所陈列的物品2的总个数相对应。
接着,若取出壳主体3的最前端的一个物品2则从前面壁3C的窗部20读取的数字减一,从而能够掌握在壳主体3内剩余的物品2的总数。每当从壳主体3取出物品2时,从窗部20读取的数值减少。由此,通过该数值接近0,能够识别出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减少的状态。因此,只要根据从窗部20观察到的数值来在必要的时期进行物品2的补充即可。
根据上述结构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1,能够通过观察前面壁3C的窗部20的内侧的表示部12C来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因此,例如即使在物品2是如香烟盒那样较轻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物品2为香烟盒等的情况下,只要根据香烟种类和设置个数来准备多个上述结构的壳主体3,并将多个壳主体3排列收容到展示架主体(未图示)内进行展示即可。由此,即使在将壳主体3彼此接近地陈列至不能直接目视确认壳主体3的内部的物品2的个数的程度,也能够通过观察各壳主体3的窗部20,来容易地掌握各壳主体3的内部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与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多少无关,通过窗部20始终能够确认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方式的表示部12C。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窗部20仅观察到达到规定的剩余数量(例如,五个)以下的情况。具体地讲,也可以在引导构件5到达与规定的剩余数量相对应的位置时,使通过窗部20目视的板簧片12A的色彩或图样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卷绕部12B是板簧片12A和表示片(带片12D)的双重卷绕结构。用于表示板簧片12A从卷绕部12B放出的放出量的参考值的表示部12C形成在表示片(带片12D)上。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板簧构件的立体图。本变形例的板簧构件是板簧片12A和带片(表示片)12D的双重卷绕结构。本变形例的表示部是在带片12D上印刷的颜色表示部12E。即,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表示部12C是数字,在本变形例中,以不同的颜色印刷的颜色表示部12E间歇性地形成在带片12D上。即使在板簧片12A是弹簧钢等的材料而难以在其表面上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双重卷绕由亲脂性的树脂构成的带片12D和板簧片12A,容易地形成颜色表示部12E。
例如,作为颜色表示部12E的一个例子,在壳主体3的内部收容的物品2的个数多的情况下,将经由窗部20观察到的位置的颜色表示部12E设定为第一颜色。并且,在壳主体3的内部收容的物品2的个数变少的情况下,例如在五个以下、三个以下等的情况下,将经由窗部20观察到的位置的颜色表示部12E设定为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这样,通过使经由窗部20观察的颜色表示部12E根据物品2的剩余数量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基于颜色表示部12E的颜色来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在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亮度、色度、色相中的至少一个不同。即,在板簧片12A或牵引体上形成的本变形例的表示部是表示在壳主体3内陈列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颜色表示部12E。作为一个例子,在使引导构件5沿着轨道部7移动至与前面壁3C最远的位置的情况(即,使引导构件5滑动至壳主体3的最里侧的情况)下,在能够经由窗部20观察到的卷绕部12B的外周面上,作为颜色表示部12E印刷浅蓝色。另外,在每当取出在引导构件5和前面壁3C之间陈列收纳的物品2而使引导构件5移动时,将经由窗部20观察的颜色表示部12E所表示的颜色,印刷成相同的浅蓝色。进而,在引导构件5和前面壁3C之间陈列收纳的物品2的个数变少至如五个或三个等的时间点,能够从窗部20观察到深蓝色的颜色表示部12E。由此,能够通过目视面向窗部20的颜色表示部12E的色彩来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此外,颜色表示部12E的颜色表示并不限定于这一个例子,也可以如下设定颜色表示部12E,即:在物品2的剩余数量多的情况下设定为蓝色,在物品2的剩余数量变少的时间点设定为黄色,在物品2的剩余数量变少至如五个或三个等那样的情况下设定为红色。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在板簧片12A上或者在与该板簧片12A双重卷绕的带片12D上形成的表示部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数字印刷或颜色表示部的印刷,也可以印刷其他的图画及文字、标记等的图样。即,表示部也可以是将在壳主体3内收容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利用色彩来表示的颜色表示部12E,或者将剩余数量利用图样来表示的图样表示部(未图示)。
而且,表示部也可以通过板簧片12A的宽度尺寸的变化来实现。即,也可以根据板簧片12A的放出量,来使经由窗部20观察到的板簧片12A的宽度尺寸发生变化。这样,只要是在壳主体3内收容的物品2的剩余数变少的情况下能够掌握物品2的补充的时期那样的表示方式即可,并不限定表示部的具体方式。
另外,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设定带有层次(gradation)的颜色表示部,例如,在物品2的个数剩得足够多的范围内设定浅的色调的颜色表示部,而物品2的剩余量变得越少则变为浓的色调或其他色彩的颜色表示部。此时,也可以将颜色表示部着色在带片12D的整个表面,或者使用通过粘贴带形成的颜色表示部,也可以仅将能够从窗部20观察到的范围设定为颜色表示部。
而且,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在物品2的个数剩得足够多的范围内,从窗部20可目视板簧片12A的质地的金属色,在物品2的剩余量在规定个数以下时,在窗部20表示规定的色彩的颜色表示部或图样表示部。该表示部通过将色彩或图样连续地形成在板簧片12A或牵引体的一部分的长度区域来实现。具体地讲,只要将形成有表示部的带状的表示片覆盖在板簧片12A中的面向窗部20的表面上即可。而且,在将板簧片12A或牵引体放出规定的放出量时,可经由窗部20观察到该长度区域的端部,由此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达到规定数的情况。
此外,取代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也可以在板簧片12A的前端侧设置具有挠性的树脂制造的带等的牵引体,而不是板簧片。而且,也能够采用将牵引体的前端安装到引导构件5上进行牵引的结构。
图10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窗部20的主视图。本变形例的窗部20是用于在视觉上掌握卷绕部12B的卷径的大小的单元。即,本变形例的表示部不是数字或颜色表示部等的表示方式,而是基于对卷绕部12B自身的大小(外周面的位置)的识别来掌握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个数的方式。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在前面壁3C的透明的窗部20上印刷有基准线25。在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个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板簧片12A在卷绕部12B上卷绕得多而使卷绕部12B的外径变大的结果,卷绕部12B变大得超过窗部20的基准线25。在卷绕部12B变大得超过基准线25的时间点,能够识别出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个数减少而达到了规定数量。
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不如本变形例那样在板簧构件12特别设定表示部,而能够以卷绕部12B的外径的大小来识别出壳主体3内的物品2的个数。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前面壁3C实施印刷或封贴等来使前面壁3C处于不能透视的状态,而仅将窗部20的部分作成能够透过的结构,并在该部分形成基准线25即可。由此,经由窗部20仅可以观察卷绕部12B的外周面,因而容易识别卷绕部12B的卷径。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简略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该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30具有如下结构:在壳主体3的前面壁3C侧设置了与前述相同的结构的板簧构件12的基础上,在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的底板3A上设置了与板簧构件12相同的结构的其他的板簧构件32。板簧构件12对引导构件5向前方施力,板簧构件32对引导构件5向后方施力。其中,板簧构件32的弹性力小于板簧构件12的弹性力。因此,作用于引导构件5的作用力的主体是板簧构件12的作用力。因此,板簧构件32和板簧构件12的合成的作用力将引导构件5向前方推进。板簧构件32的基本结构与板簧构件12相同,由板簧片32A和卷绕部32B构成,在板簧片32A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间隙性地形成有数字等的表示部或着色部等的颜色表示部。
板簧片32A的前端部安装在引导构件5的底部侧,板簧构件32的板簧片32A随着引导构件5的滑动移动与板簧构件12的板簧片12A协同地伸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设置有窗部,能够经由该窗部从壳主体3的背面侧观察到板簧片32A的表示部,因而能够从壳主体3的背面侧掌握壳主体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或剩余量。
此外,在物品陈列推出装置30中,显然也可以如下构成:配置在前面壁3C侧的板簧构件12和配置在背面壁3D侧的板簧构件32这双方上间歇性地形成数字或颜色区分部等的表示部,由此能够从壳主体3的前面侧和背面侧这两侧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30中,能够从背面侧掌握壳主体内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由此,例如,有利于从背面侧掌握物品的剩余数量而从前面侧补充物品2的情况。或者,能够提供有利于从背面侧掌握物品的剩余数量并且还从壳主体3的背面侧补充物品2的情况的结构。除此之外,还能够提供如上述那样从壳主体3的前后两侧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板簧构件12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于壳主体3的前面壁侧或者前面壁侧和背面壁侧这两侧。
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壳主体3的前面壁3C侧设置了板簧构件12,但取代于此,也可以仅在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形成收容部14。也可以通过仅在背面壁3D侧收容板簧构件12,并在壳主体3的前面壁3C侧设置滑轮等,由此将板簧片12A的延出方向经由滑轮以朝向引导构件5侧的方式向后方变更。由此,即使将板簧构件12的收容位置仅设定在背面壁3D侧,也能够实现将引导构件5向壳主体3的前面壁3C侧牵引的结构。
此时,板簧构件12的长度需要第一实施方式的长度的两倍左右,但不需要将整个长度设定为板簧构件,可以将其一半长度左右即壳主体3的长度左右利用没有弹性的带来代用。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构成卷绕部12B的部分配置板簧片12A并在板簧片12A的前端侧上连接带,将经由滑轮与引导构件5相连接的一侧的部分以带来代用。因此,能够使板簧片12A仅移动引导构件5移动的距离(相当于轨道部7的长度的距离)。于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板簧构件12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板簧构件12,并在板簧片12A的前端侧延伸设置与该板簧构件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带,在将该带经由滑轮连接到引导构件5侧时,能够牵引引导构件5。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板簧构件12收容在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因而能够在壳主体3的背面壁3D侧设置窗部20来从壳主体3的后部侧掌握物品2的剩余数量。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至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50具有与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主体3相同的结构的壳主体3。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壳主体3内收容的板簧构件5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12不同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对与之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部分的说明,而以差异点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板簧机构62具有筒形壳56、支撑轴57、延长部58及牵引体59。
筒形壳56收容涡旋形状的板簧片53,该筒形壳56卡定该板簧片53的外周端。支撑轴57与涡旋形状的板簧片53的中心端相连接,该支撑轴57贯通筒形壳56的一部分并延伸到该筒形壳56的外部侧。延长部58从筒形壳56的一部分延伸而形成。牵引体59卷绕在延长部58的外周部,并能够自由放出。而且,支撑轴57的一部分被壳主体3的一部分支撑,牵引体59从延长部58的外周部能够自由放出并且能够借助板簧片53的弹性回复力自由卷绕。
更加具体地讲,如图12及图13所示,板簧构件52以卷绕部55、筒形壳56、支撑轴57、延长部58、牵引体59为主体而构成。
卷绕部55由卷曲成涡旋状的板簧片53构成。筒形壳56收容该卷绕部55。支撑轴57配置为贯通该筒形壳56的中心部。延长部58从设置在筒形壳56的周壁56a的一侧的侧壁部56b的中心部延伸而形成。牵引体59安装并卷绕在该延长部58的外周侧并且能够自由放出,形成为带状。具体地讲,将带状的牵引体59的始端部粘接到延长部58的周面的一部分上来进行固定,或者在延长部58的一部分形成狭缝并将牵引体59通到该狭缝内进行固定。而且,通过将牵引体59依次卷绕到延长部58上,该牵引体59以从延长部58能够自由放出的方式被卷绕。牵引体59的终端部59A(参照图14B)与引导构件5的滑动板5A相连接。在借助板簧构件52的弹性回复力而将牵引体59卷绕到延长部58上时,牵引体59的终端部59A将引导构件5的滑动板5A向前方牵引。
筒形的延长部58的外径形成为小于筒形壳56的外径。由此,在延长部58的周面上将牵引体59全部卷绕而成为卷曲状态的情况下,牵引体59的最外周部位于与筒形壳56的周面位置相同的面上或者位于筒形壳56的周面的内侧。牵引体59由树脂制造或金属制造的薄的带构成。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利用在树脂中添加玻璃纤维而成的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或者用强化纤维编织的布料。若采用这些由纤维构成的牵引体59,则由于不容易被撕裂且不容易延伸而良好。另外,在用玻璃纤维制造或者织入玻璃纤维而成的带状的牵引体59的情况下,只要在牵引体59的表面上通过表面涂布或含浸氯乙烯树脂后来印刷表示部即可。通过印刷,能够适当地形成容易观察到的染色的颜色表示部或文字及图案等的图样表示部。
在以贯通卷绕部55的中心部的方式配置的支撑轴57的前端侧(图13中的左方),安装有构成卷绕部55的板簧片53的内周端。板簧片53的外周端固定在筒形壳56的周壁的一部分上。另外,在穿过筒形壳56和延长部58而延伸至延长部58的外部侧的支撑轴57的另一侧端部,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圆板状的突缘板60。在突缘板60的外侧的面上,突出形成有肋状的突起部61。
而且,在将突起部61插入到形成在壳主体3的支撑壁9(参照图2)上的槽(省略图示)中来使突缘板60止转的状态下支撑板簧构件52。这样,在壳主体3的一对支撑壁9、9之间的收容部14内收容有板簧构件52。另外,将带状的牵引体59从筒形的延长部58放出,并从倾斜壁10B的前端侧的开口部15向壳主体3的内部侧引出。而且,被引出的牵引体59的前端部固定在引导构件5的底部侧。
就本实施方式的板簧机构62而言,在使引导构件5沿着壳主体3的轨道部7滑动移动时能够对引导构件5施加作用力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引导构件5在壳主体3的内部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时,由使用人员以手动方式移动引导构件5来使其与壳主体3的前面壁3C远离。由此,牵引体59从延长部58被放出所需要的长度。与此相伴,筒形壳56旋转,构成卷绕部55的板簧片53发生弹性变形。借助板簧片53的弹性回复力,对引导构件5经由牵引体59施加将其拉回前面壁3C侧的作用力。因此,使用人员从引导构件5放开手时,引导构件5在壳主体3的内部侧对物品2向前面壁3C侧(前方)施力。由此,引导构件5能够控制物品2,并且在从壳主体3的前端侧取出了物品2的情况下能够使剩余的物品2向前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经由前面壁3C的窗部20读取并掌握印刷在牵引体59上的数字即所陈列的物品2的剩余数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地,在取出壳主体3的最前端的一个物品2时,从前面壁3C的窗部20读取的数字减一,从而能够掌握壳主体3内剩余的物品2的数量。每当从壳主体3取出物品2时,能够经由窗部20读取的数值减少,因而,通过该数值接近0,能够识别出壳主体3内的库存减少的状态,因此,只要根据之前的数值在必要的时期进行物品2的补充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对于该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能够得到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至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70具有与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主体3相同的结构的壳主体3。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壳主体3内收容的板簧构件7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簧构件12不同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对与之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部分的说明,而以差异点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板簧机构82具有筒形壳76、支撑轴77及牵引体79。
筒形壳76收容涡旋形状的板簧片73,该筒形壳76卡定该板簧片73的外周端。支撑轴77与涡旋形状的板簧片73的中心端相连接,该支撑轴77贯通筒形壳76的一部分并延伸到筒形壳76的外部侧。牵引体79卷绕在筒形壳76的外周部并且能够自由放出。而且,支撑轴77的一部分被壳主体3的一部分支撑,牵引体79从筒形壳76的外周部能够自由放出,并且借助板簧片73的弹性回复力能够自由卷绕。
更加具体地讲,如图17至图19所示,板簧构件72以卷绕部75、筒形壳76、支撑轴77及牵引体79为主体而构成。
卷绕部75由卷曲成涡旋状的板簧片73构成。筒形壳76收容该卷绕部75。支撑轴77配置为贯通该筒形壳76的中心部。牵引体79安装并卷绕在筒形壳76的周壁部76a的外周部并且能够自由放出,形成为带状。具体地讲,将带状的牵引体79的始端部粘接到筒形壳76的周面的一部分上来进行固定,或者在筒形壳76的一部分形成狭缝并使牵引体79通到该狭缝内进行固定。而且,通过将牵引体79依次卷曲到筒形壳76上,牵引体79以能够自由放出方式卷绕到筒形壳76上。
在以贯通卷绕部75的中心部的方式配置的支撑轴77的前端侧,固定有构成卷绕部75的板簧片73的内周端。板簧片73的外周端固定在筒形壳76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另外,在贯通筒形壳76的周壁部76a并延伸至其外部侧的支撑轴77的另一侧端部,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圆板状的突缘板80。在突缘板80的外侧的面的中心部,突出形成有肋状的突起部81。
而且,在将突起部81插入到形成在壳主体3的支撑壁9(参照图2)上的槽(未图示)中来使突缘板80止转的状态下支撑板簧构件72。这样,在壳主体3的一对支撑壁9、9之间的收容部14收容有板簧构件72。将带状的牵引体79从筒形壳76的外周部放出,并从倾斜壁10B的前端侧的开口部15向壳主体3的内部侧引出。被引出的牵引体79的前端部安装在引导构件5的底部侧。
就本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70而言,在能够使引导构件5沿着壳主体3的轨道部7滑动移动的方面,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在使引导构件5在壳主体3的内部沿着轨道部7滑动移动时,由使用人员以手动方式移动引导构件5来使其与壳主体3的前面壁3C远离。由此,牵引体79从筒形壳76被引出所需要的长度。与此相伴,筒形壳76旋转,构成卷绕部75的板簧片73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借助板簧片73的弹性回复力,对引导构件5经由牵引体79施加将其拉回前面壁3C侧的作用力。因此,使用人员从引导构件5放开手时,引导构件5在壳主体3的内部侧对物品2向前面壁3C侧施力。由此,引导构件5能够控制物品2,并且在从壳主体3的前端侧取出了物品2的情况下能够使剩余的物品2向前移动。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通过经由窗部观察设置在板簧片的长度方向任意的位置上的表示部,能够可靠地掌握壳主体内的物品的剩余量。因此,通过经由窗部观察表示部,能够掌握对壳主体的物品补充时期,从而能够可靠地补充物品。
如果用数字标记表示部,则能够利用数字简单且准确地掌握物品的剩余数。另外,如果将表示部作成颜色表示部或图样表示部,与壳主体内的物品的数量相对应地改变颜色,则通过经由窗部识别表示部的色彩或图样,能够掌握物品的剩余数量。
对于板簧构件的板簧片,在难以直接印刷表示部的情况下,只要对板簧构件的卷绕部采用板簧片和表示片的双重卷绕结构即可。由此,能够在表示片上通过印刷数字、色彩或图样等,可靠地形成容易识别的表示部。
<第五实施方式>
图22至图24是本发明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90的俯视图。图23A是图22的A-A线剖视图。图23B是图23A中的轨道部7的附近的放大图。图24A是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5的侧视图。图24B是图23A的B-B线剖视图。
在图22中,用实线图示了将引导构件5引出到与背面壁3D接近的最后方的状态,用虚线图示了引导构件5位于与前面壁3C接近的最前方的状态以及引导构件5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状态。
如图24A及图24B所示,引导构件5具有滑动板5A、引导板5B、肋片5C、突出片5D及钩部5E。滑动板5A与轨道部7的上缘相抵接地在推出方向上滑动。引导板5B是对尾部的物品2的背面施力的板状构件。肋片5C是加强引导板5B的弯曲刚性的加强部。突出片5D向滑动板5A的下方突出。突出片5D是插入在一对轨道部7、7的间隙内并与轨道部7卡合的部位。钩部5E是从突出片5D向外方立起的爪部,与轨道部7的内侧缘701卡合。
本实施方式的壳主体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相互并行(平行)的一对轨道部7、7。引导构件5在引导构件5的宽度两侧分别具有夹持部5L,所述夹持部5L从上下方向夹持轨道部7并在推出方向上滑动。夹持部5L相对于轨道部7在推出方向上滑动。
除此之外,在引导构件5上具有:立起片5F,其在引导板5B的下部连续形成;加强肋5G,其加强立起片5F的弯曲刚性;上滑动壁5M及下滑动壁5N,它们隔着夹持部5L而上下相对。
另外,如图24B所示,引导构件5具有挂接部5H,该挂接部5H挂接板簧片12A的前端部从板簧片12A接受作用力。在板簧片12A的前端部贯穿设置有圆孔(未图示),挂接部5H插入在该圆孔中。挂接部5H的负荷承载处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的返回部5P。板簧片12A借助弹性回复力总是向前方施力,因而利用朝向与前方相反一侧突出的返回部5P来防止板簧片12A的脱落。
另外,在位于挂接部5H的前方且位于比挂接部5H高一些的位置上设置有带按压部5K。本实施方式的带按压部5K构成在立起片5F上设置的开口5J的下缘。在开口5J中插入有板簧片12A的前端部。在开口5J中插入的板簧片12A的前端部挂接在上述的挂接部5H上。
表示片(带片12D)从板簧片12A的基端侧覆盖到前端附近。带片12D覆盖在板簧片12A中的面向窗部20的一侧的表面(在图24B中是下表面)。带按压部5K将表示片(带片12D)的前端侧的端部12F向板簧片12A按压。板簧片12A的前端挂接在挂接部5H上,因而带片12D的端部12F被带按压部5K总是按压在板簧片12A上。由此,防止带片12D从板簧片12A上剥离。
如图23A及图23B所示,引导构件5的立起片5F嵌合在相互并行的一对引导条702之间的间隙内。由此引导构件5在保持图23A所示的立起姿势的状态下沿着轨道部7滑动。引导条702与后述的上突条703及下突条704一起构成轨道部7。
在轨道部7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着推出方向延伸的突条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轨道部7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这双方上形成有突条部(上突条703及下突条704)。即,本实施方式的突条部包括形成在轨道部的上表面上的上突条703和形成在轨道部的下表面上的下突条704。
而且,突条部(上突条703、下突条704)的顶部和夹持部5L在与推出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图23A及图23B)上点接触。具体地讲,上突条703、下突条704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上突条703的顶部与上滑动壁5M的下表面接触,下突条704的顶部与下滑动壁5N的上表面接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主体3中的轨道部7上设置有突条部,而不是将突条部设置在引导构件5上。由此,引导构件5和轨道部7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由此能够使引导构件5的滑动性良好,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突条部的耐摩耗性。这是因为,通过将突条部设置在壳主体3的轨道部7上,能够在壳主体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形成比引导构件5的前后方向尺寸足够长的突条部。
在横截面上,上突条703的顶部和下突条704的顶部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由此,即使对引导构件5施加侧倒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由上突条703的顶部和下突条704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支撑引导构件5,因而能够适当地防止引导构件5向侧壁3B倒下。
在横截面上,上突条703和下突条704的曲率半径相互不同。而且,在横截面上,上突条703和下突条704中的曲率半径更大的一个(上突条703)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另一个(下突条704)的顶部的外侧。在此,曲率半径小的突条部(下突条704),与曲率半径大的突条部(上突条703)相比,与引导构件5之间的摩擦的损耗更大。因此,在使引导构件5反复前进或后退移动的情况下,与下突条704相比,使上突条703的耐摩耗性更加良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将耐摩耗性良好地突条部(上突条703)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假设在下突条704被摩耗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上突条703来稳定地支撑引导构件5。换句话讲,本实施方式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90具有耐久性良好的结构。
在壳主体3的底板3A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插入片3E。插入片3E从底板3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插入片3E的下端位于侧壁3B的下端的下方。另一方面,在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壳主体3的展示架主体的搁板(未图示)上,与插入片3E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狭缝。在将壳主体3载置在该搁板上时,通过将插入片3E从上方插入在狭缝内,能够将壳主体3卡定在搁板上。在这样将壳主体3载置在搁板上的情况下,壳主体3的侧壁3B与搁板的上表面接触。除此之外,在搬送或保管壳主体3时同样地,还存在通过在形成在地面等上的狭缝内插入插入片3E来使侧壁3B与地面等接触的情况。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壳主体3的侧面(侧壁3B)延伸到如下位置,即与板簧片12A的卷绕量为最大时的卷绕部12B的外周的下限位置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使侧壁3B与搁板或地面等接触来将壳主体3载置在搁板或地面等(下面,称为搁板等)上的情况下,卷绕部12B不会与搁板等接触。因此,板簧片12A的卷曲性不会因搁板等随时间经过而消失,从而能够提高板簧机构6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包括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主体,其在将商品等的物品排列的状态下收容该物品,轨道部,其沿着物品的推出方向形成在该壳主体的内部,引导构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沿着该轨道部在物品的推出方向上自由移动,板簧机构,其包括卷绕部和牵引体,上述卷绕部具有带有卷曲性的涡旋形状的板簧片,上述牵引体能够从该卷绕部自由引出;从所述卷绕部引出的牵引体的前端侧安装在所述引导构件上,借助所述卷绕部的板簧片的弹性恢复力并经由所述牵引体对所述引导构件向物品的推出方向施力;在具有所述板簧机构的壳主体的端部侧形成有窗部,该窗部能够从所述壳主体的外部监视所述板簧片或所述牵引体的至少一部分;
(2)在上述(1)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中,在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形成有表示部,该表示部用于表示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从所述卷绕部放出的放出量的参考值,通过经由所述窗部来观察所述表示部,能够掌握所述壳主体内的物品的数量;
(3)如上述(2)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上形成的表示部是示出在所述壳主体内陈列的物品的剩余数量的数字;
(4)如上述(2)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上形成的表示部是示出在所述壳主体内陈列的物品的剩余数量的颜色表示部;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中,所述板簧机构的卷绕部为所述板簧片和表示片的双重卷绕结构,表示部形成在所述表示片上,上述表示部用于表示所述板簧片从所述卷绕部放出的放出量的参考值;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机构具有:筒形壳,其收容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并卡定该板簧片的外周端,支撑轴,其与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的中心端相连接,并且,贯通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并延伸到筒形壳的外部侧,牵引体,其卷绕在所述筒形壳的外周部,并能够自由放出;所述支撑轴的一部分被所述壳主体的一部分支撑,所述牵引体能够从所述筒形壳的外周部自由放出,并且能够借助所述板簧片的弹性恢复力来自由卷绕;
(7)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机构具有:筒形壳,其收容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并卡定该板簧片的外周端,支撑轴,其与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的中心端相连接,并且,贯通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并延伸到筒形壳的外部侧,延长部,其从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延伸形成,牵引体,其卷绕在该延长部的外周部,并能够自由放出;所述支撑轴的一部分被所述壳主体的一部分支撑,所述牵引体能够从所述延长部的外周部自由放出,并且能够借助所述板簧片的弹性恢复力来自由卷绕。
本申请基于在2010年9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2010-220175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所有内容引用于此。

Claims (17)

1.一种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壳主体,其在将物品排列的状态下收容所述物品,
轨道部,其沿着所述物品的推出方向形成在该壳主体的内部,
引导构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沿着该轨道部在所述推出方向上自由移动,
板簧机构,其包括卷绕部和牵引体,所述卷绕部具有带有卷曲性的涡旋形状的板簧片,所述牵引体能够从该卷绕部自由引出且被所述板簧片的弹性回复力牵引;
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牵引体的前端侧相连接,并借助所述板簧片的所述弹性回复力来接受向所述推出方向的力;
在所述壳主体的端部侧形成有窗部,从所述壳主体的外部通过所述窗部能够观察到所述板簧片或所述牵引体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的位置上形成有表示部,该表示部用于表示所述板簧片或牵引体从所述卷绕部放出的放出量的参考值,通过经由所述窗部来观察所述表示部,能够掌握在所述壳主体内收容的所述物品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示部是利用色彩来示出在所述壳主体内收容的所述物品的剩余数量的颜色表示部或者利用图样来示出所述剩余数量的图样表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彩或所述图样连续地形成在所述板簧片或所述牵引体的一部分的长度区域上,在达到规定的所述放出量时,能够经由所述窗部观察到所述长度区域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示部是示出在所述壳主体内收容的所述物品的剩余数量的数字。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表示部的带状的表示片覆盖在所述板簧片中的面向所述窗部的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示片从所述板簧片的基端侧覆盖到前端附近;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带按压部,该带按压部用于将所述表示片的前端侧的端部按压在所述板簧片上。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为形成有所述表示部的带状的表示片和所述板簧片的双重卷绕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包括相互并行的一对所述轨道部;
所述引导构件在宽度两侧分别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轨道部并能够在所述推出方向上滑动,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轨道部在所述推出方向上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道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推出方向延伸的突条部,所述突条部的顶部和所述夹持部在与所述推出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上点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部包括形成在所述轨道部的上表面上的上突条和形成在所述轨道部的下表面上的下突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上突条的顶部和所述下突条的顶部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上突条的曲率半径和所述下突条的曲率半径相互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上突条和所述下突条中的所述曲率半径更大的一个突条的所述顶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另一个突条的所述顶部的外侧。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主体的侧面延伸到如下位置,即,与所述板簧片的卷绕量最大时的所述卷绕部的外周的下限位置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机构具有:
筒形壳,其收容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并卡定该板簧片的外周端,
支撑轴,其与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的中心端相连接,并且,贯通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并延伸到筒形壳的外部侧,
牵引体,其卷绕在所述筒形壳的外周部,并能够自由放出;
所述支撑轴的一部分被所述壳主体的一部分支撑,所述牵引体能够从所述筒形壳的外周部自由放出,并且能够借助所述板簧片的弹性回复力来自由卷绕。
17.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陈列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机构具有:
筒形壳,其收容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并卡定该板簧片的外周端,
支撑轴,其与所述涡旋形状的板簧片的中心端相连接,并且,贯通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并延伸到筒形壳的外部侧,
延长部,其从所述筒形壳的一部分延伸形成,
牵引体,其卷绕在该延长部的外周部,并能够自由放出;
所述支撑轴的一部分被所述壳主体的一部分支撑,所述牵引体能够从所述延长部的外周部自由放出,并且能够借助所述板簧片的弹性回复力来自由卷绕。
CN201180047211.5A 2010-09-30 2011-07-22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Active CN103153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175 2010-09-30
JP2010220175 2010-09-30
PCT/JP2011/004135 WO2012042721A1 (ja) 2010-09-30 2011-07-22 物品陳列押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3139A true CN103153139A (zh) 2013-06-12
CN103153139B CN103153139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89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211.5A Active CN103153139B (zh) 2010-09-30 2011-07-22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778682B2 (zh)
CN (1) CN103153139B (zh)
HK (1) HK1180560A1 (zh)
RU (1) RU2549322C2 (zh)
TW (1) TW201218986A (zh)
UA (1) UA107727C2 (zh)
WO (1) WO201204272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103A (zh) * 2013-12-12 2015-06-17 有限公司商场贩卖力开发 商品陈列箱
CN107114961A (zh) * 2017-06-28 2017-09-01 苏州恒星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陈列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3504B2 (en) 2005-09-12 2015-11-03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US9265358B2 (en) 2005-09-12 2016-02-23 RTC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US8739984B2 (en) 2005-09-12 2014-06-03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trackless pusher mechanism
US11583109B2 (en) 2005-09-12 2023-02-21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trackless pusher mechanism
US9138075B2 (en) 2005-09-12 2015-09-22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US10952546B2 (en) 2005-09-12 2021-03-23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trackless pusher mechanism
US10285510B2 (en) 2005-09-12 2019-05-14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US8978904B2 (en) 2005-09-12 2015-03-17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trackless pusher mechanism
US11344138B2 (en) 2005-09-12 2022-05-31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US11259652B2 (en) 2005-09-12 2022-03-01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WO2013153579A1 (ja) * 2012-04-12 2013-10-17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02976028A (zh) * 2012-12-12 2013-03-20 无锡兰桂联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间距可调式药盒滑道
JP6302621B2 (ja) * 2013-02-07 2018-03-2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およびマガジン積層構造体
JP6204043B2 (ja) * 2013-03-28 2017-09-27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
JP2015002854A (ja) * 2013-06-20 2015-01-0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および残数表示ユニット
JP6182382B2 (ja) * 2013-07-29 2017-08-16 サンコースプリング株式会社 物品前出し装置
EP3141159B1 (en) 2015-09-09 2018-04-25 Hl Display Ab Feeder device
JP6792332B2 (ja) * 2015-12-22 2020-11-2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
JP6778015B2 (ja) * 2016-05-18 2020-10-2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
EP3518709B1 (en) * 2016-11-07 2020-09-16 RTC Industries, Inc. Product management display system
DE102017104041A1 (de) * 2017-02-27 2018-08-30 POS TUNING Udo Voßhenrich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Vorschub von Waren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s Warenbestandes
CN109363320A (zh) * 2018-11-30 2019-02-22 怀化学院 桌面收纳盒
JP7062713B2 (ja) * 2019-03-12 2022-05-06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及び、マガジン什器
PT116406A (pt) * 2020-05-20 2021-11-22 Prio Energy S A Dispositivo de posicionamento de maços de tabaco em compartimentos de expositores para maços de tabaco, expositor para maços de tabaco e respetivo método de posicionamento de maços de tabaco
RU201415U1 (ru) * 2020-07-27 2020-12-1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Эври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дачи штучного товара
RU202219U1 (ru) * 2020-09-23 2021-02-08 Игорь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тов Толкатель для пачек
JP7164916B1 (ja) * 2022-07-25 2022-11-02 株式会社スリー企画 陳列棚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224A (ja) * 1994-03-04 1995-09-19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
JPH0852051A (ja) * 1994-08-10 1996-02-27 Hiroyuu Kk 陳列棚
CN1671516A (zh) * 2002-05-28 2005-09-21 株式会社依顶盛 订书机用钉盒
CN201479910U (zh) * 2009-07-24 2010-05-26 朱体健 一种烟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6523Y2 (ja) * 1989-11-10 1995-08-23 アサヒネオン株式会社 商品繰り出し器
JPH07241227A (ja) * 1994-03-03 1995-09-19 Sanko Hatsujo Kk テープ付商品押出機構
US5562217A (en) * 1994-10-31 1996-10-08 The Mead Corporation Pusher unit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RU13305U1 (ru) * 1999-12-14 2000-04-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Ю.Т.М." Стенд для демонстрации и продажи товара
US6889855B2 (en) * 2001-12-17 2005-05-10 Trion Industries, Inc. Product pusher for merchandise displays
US7641057B2 (en) * 2003-10-14 2010-01-05 Fasteners For Retail, Inc. Adjustable shelv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224A (ja) * 1994-03-04 1995-09-19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
JPH0852051A (ja) * 1994-08-10 1996-02-27 Hiroyuu Kk 陳列棚
CN1671516A (zh) * 2002-05-28 2005-09-21 株式会社依顶盛 订书机用钉盒
CN201479910U (zh) * 2009-07-24 2010-05-26 朱体健 一种烟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103A (zh) * 2013-12-12 2015-06-17 有限公司商场贩卖力开发 商品陈列箱
CN107114961A (zh) * 2017-06-28 2017-09-01 苏州恒星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陈列系统
CN107114961B (zh) * 2017-06-28 2023-11-14 苏州恒星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陈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80560A1 (zh) 2013-10-25
RU2549322C2 (ru) 2015-04-27
UA107727C2 (en) 2015-02-10
RU2013116549A (ru) 2014-11-10
JPWO2012042721A1 (ja) 2014-02-03
CN103153139B (zh) 2015-04-01
TW201218986A (en) 2012-05-16
WO2012042721A1 (ja) 2012-04-05
JP5778682B2 (ja)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3139A (zh) 物品陈列推出装置
US5881910A (en) Numerical inventory control device
US4742936A (en) Dispensing device with numerical indicator for inventory control
US4042096A (en) Shelf aid
US20130105509A1 (en) Dispensing system
US20120325839A1 (en) Devices for dispensing and displaying products and package assemblies for use with the same
KR20040053358A (ko) 물품 판매용 벤딩 머신 및 벤딩 방법
JP5952291B2 (ja) マガジンユニット
JP3146426U (ja) 商品陳列ユニット
JP6778015B2 (ja) マガジン
CN106461364A (zh) 标记卷尺
KR100931414B1 (ko) 담배 진열케이스
JP7113032B2 (ja) 商品払出システム
HUE030804T2 (hu) Berendezés gyógyszercsomagok kezelésére
CN107719989A (zh) 顶出式储物盒
JPH04246058A (ja) 交換カセット
JP4001980B2 (ja) 弾薬供給装置及び航空機
JP2015002854A (ja) マガジンおよび残数表示ユニット
JP6792332B2 (ja) マガジン
JP5163382B2 (ja) 新聞自動販売機
CN210540327U (zh) 一种卷烟零售展示柜
JP2013244311A (ja) 商品の陳列販売装置
CN216020220U (zh) 一种零售卷烟的计数型推烟器
JP3471554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装置
US601852A (en) gallwe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5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5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