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2082B -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2082B
CN103152082B CN201310047119.XA CN201310047119A CN103152082B CN 103152082 B CN103152082 B CN 103152082B CN 201310047119 A CN201310047119 A CN 201310047119A CN 103152082 B CN103152082 B CN 103152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ource
angle
correction signal
mutual coupling
arri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71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2082A (zh
Inventor
王俊
吕小永
刘杰
王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471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2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2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2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2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20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主要解决现有互耦校正方法对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其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1)设定拟估计的路数;(2)放置校正信号源;(3)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4)确定校正信号源到达角;(5)判断是否已估计完设定的路数;(6)重新放置校正信号源;(7)构建互耦校正矩阵;(8)校正天线接收信号。本发明具有对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估计精度高的优点,不仅能对八单元圆阵天线进行精确地互耦校正,还可用于对八单元圆阵天线接收信号进行预处理。

Description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本发明可实现八单元圆阵天线的互耦校正,得到精确的阵列信号处理结果。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中,天线互耦校正方法主要采用基于子空间理论的互耦合校正和基于最优化理论的互耦合校正两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在其专利申请文件《适用于均匀圆阵的阵列互耦校正和信源测向方法》(公开号CN101149429A,申请号200610113171.0,申请日2006.9.18)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子空间理论的互耦合校正方法。该方法将经过自适应均衡处理后的数据生成阵列协方差矩阵,并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由小特征向量组成噪声子空间,并利用子空间原理构造代价函数,然后利用代价函数进行到达角的估计和互耦误差的计算。该专利申请文件存在的不足是,对信号的统计特性有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不同方向的来波信号统计不相关,这在实际中是很难被满足的,导致到达角的估计误差较大,互耦校正效果不理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在其专利申请文件《阵列天线单点去互耦校正方法》(公开号CN102208932A,申请号201110090457.2,申请日2011.4.11)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化理论的互耦合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测量出校正信号源到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入射角度,并测出各个阵元的输出响应。然后利用信号源方向和阵元响应构造代价函数,求出代价函数的极值得到互耦校正矩阵。该专利申请文件存在的不足是,需要精确的测量校正信号源的到达角,而实际中很难精确的测量校正信号源的到达角,导致求解出的互耦校正矩阵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精确地计算校正信号源的到达角,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精确获得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思路是,在只考虑相距为2以内阵子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阵子之间的耦合效应互逆的情况下,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精确地计算出校正信号源的到达角,结合最优化理论计算出八单元圆阵天线的互耦合矩阵,继而对八单元圆阵天线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如下:
(1)设定拟估计的路数;
(2)放置校正信号源;
在八单元圆阵天线的远场任一位置放置校正信号源;
(3)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
(4)确定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4a)在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范围内等间隔的选取多个观测角度;
4b)构建所选取的每个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4c)用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构建字典矩阵;
4d)通过稀疏估计重构稀疏向量;
4e)在稀疏向量中提取耦合系数向量;
4f)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5)判断是否已估计完设定的路数;
判断是否已完成步骤(1)所拟设定的估计路数,如果已完成,执行步骤(7);否则,执行步骤(6);
(6)重新放置校正信号源;
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已估计完成路数不同的位置,执行步骤(3);
(7)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7a)按照下式求互耦系数矢量:
min c , s ( t i ) Σ i = 1 N | | X i - T ( θ i ) cs ( t i ) | | 2 2
其中,c表示互耦系数矢量,min表示取最小值的符号,N表示步骤(1)中设定拟估计的路数,∑表示求和的符号,||||2表示二范数的符号,θi表示第i路校正信号源到达角,Xi、s(ti)、T(θi)分别表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为θi时八单元圆阵天线的响应、信号幅度和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7b)取互耦系数矢量中的元素,按照下式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C _ cal = c 1 , c 2 , c 3,0,0,0 , c 3 , c 2 c 2 , c 1 , c 2 , c 3,0,0,0 , c 3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0 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 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 0,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 c 3,0,0,0 , c 3 , c 2 , c 1 , c 2 c 2 , c 3,0,0,0 , c 3 , c 2 , c 1
其中,C_cal表示互耦校正矩阵,c1,c2,c3表示互耦系数矢量c中对应元素,c1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阵子的自耦合系数,c2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邻阵子的互耦合系数,c3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距为2阵子的互耦合系数;
(8)校正天线接收信号;
将接收信号左乘互耦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完成互耦校正矩阵对接收信号的校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采用压缩感知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对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精确测量的缺点,本发明只需要粗略测量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采用压缩感知精确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使得计算出的互耦校正矩阵更加精确。
第二,本发明采用最优化理论来计算互耦校正矩阵,克服了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不同方向来波信号统计不相关的要求而导致计算出的互耦校正矩阵误差大的缺点,本发明对信号的统计特性没有任何要求,不要求不同方向的来波信号统计不相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中采用的八单元圆阵天线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压缩感知方法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附图1、附图2,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设定拟估计的路数。
拟估计路数是由互耦校正矩阵的计算时间和精度确定。
步骤2,放置校正信号源。
在八单元圆阵天线的远场任一位置放置校正信号源,八单元圆阵天线如附图2所示。
步骤3,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或经纬仪测量得到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测量值α。
将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选定为
步骤4,确定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在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范围内等间隔的选取多个观测角度。等间隔的取值范围为0.1°~1°,具体取值根据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估计精度要求来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估计精度要求为0.1°时,等间隔的取值为0.1°;当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估计精度要求为0.5°时,等间隔的取值为0.5°;当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估计精度要求为1°时,等间隔的取值为1°。
构建所选取的每个观测角度对应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4a)将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范围内等间隔选取的多个观测角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θa,θa+Δθ,θa+2Δθ,...,θb,选取最小的观测角度值作为第一个观测角度。其中,θa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下边界,θb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上边界,Δθ表示所选取的等间隔。
4b)按照下式计算所选取观测角度的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
a ( θ ) = e j 2 π λ rocs ( θ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2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3 ) e j 2 π λ rocs ( θ - π 4 × 4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5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6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π 4 × 7 )
其中,a(θ)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θ表示顺序排列多个观测角度所选取的对应的观测角度,e为常数,j为虚数单位,r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阵列半径,λ表示校正信号源的波长。
4c)取导向矢量a(θ)中的元素,通过下式构建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T ( θ ) = a 1 , a 2 + a 8 , a 3 + a 7 a 2 , a 1 + a 3 , a 4 + a 8 a 3 , a 2 + a 4 , a 1 + a 5 a 4 , a 3 + a 5 , a 2 + a 6 a 5 , a 4 + a 6 , a 3 + a 7 a 6 , a 5 + a 7 , a 4 + a 8 a 7 , a 6 + a 8 , a 1 + a 5 a 8 , a 1 + a 7 , a 2 + a 6
其中,T(θ)表示导向矢量变形矩阵,θ表示顺序排列多个观测角度所选取的对应的观测角度,a1,a2,...,a8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a(θ)中对应的元素。
4d)判断所有的观测角度是否已选取完,如果已选取完则执行本步骤的4e);否则,选取下一个观测角度,执行本步骤的4b)。
4e)所有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构建完成。
字典矩阵是按照下式将所有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按观测角度值从小到大横向排列构成:
A=[T(θa),T(θa+Δθ),...,T(θb)]
其中,A表示字典矩阵,T(θa),T(θa+Δθ),...,T(θb)表示各个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θa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下边界,θb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上边界,Δθ表示所选取的等间隔。
按照下式求解得到稀疏向量y:
min y { | | X - Ay | | 2 2 + ϵ | | y | | 1 }
其中,y表示稀疏向量,min表示取最小值的符号,||||2表示二范数的符号,X是八单元圆阵天线对校正信号源的响应,A表示字典矩阵,ε表示常数,其取值范围ε≥||2ATX||,||||表示无穷范数的符号,T表示转置的符号,||||1表示一范数的符号。
将稀疏向量中各元素以三个为一组,组成子向量。求每个子向量的模值,找出模值最大的子向量即为耦合系数向量。统计耦合系数向量在稀疏向量中的位置i。提取所选取的多个观测角度θa,θa+Δθ,θa+2Δθ,...,θb中与耦合系数向量在稀疏向量中的位置相对应位置的观测角度θa+iΔθ,确定此观测角度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θa+iΔθ。其中,θa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下边界,θb表示步骤3中所选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上边界,Δθ表示步骤4中所选取的等间隔,i表示耦合系数向量在稀疏向量中的位置。
步骤5,判断是否已估计完设定的路数;
判断是否已完成步骤1所拟设定的估计路数,如果已完成,执行步骤7;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6,重新放置校正信号源;
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已估计完成路数不同的位置,执行步骤3;
步骤7,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按照下式求互耦系数矢量:
min c , s ( t i ) Σ i = 1 N | | X i - T ( θ i ) cs ( t i ) | | 2 2
其中,c表示互耦系数矢量,min表示取最小值的符号,N表示步骤(1)中设定拟估计的路数,∑表示求和的符号,||||2表示二范数的符号,θi表示第i路校正信号源到达角,Xi、s(ti)、T(θi)分别表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为θi时八单元圆阵天线的响应、信号幅度和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取互耦系数矢量中的元素,利用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矩阵的带状循环特性及对称性,仅考虑左右相邻的三个阵子之间的耦合效应,按照下式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C _ cal = c 1 , c 2 , c 3,0,0,0 , c 3 , c 2 c 2 , c 1 , c 2 , c 3,0,0,0 , c 3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0 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 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 0,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 c 3,0,0,0 , c 3 , c 2 , c 1 , c 2 c 2 , c 3,0,0,0 , c 3 , c 2 , c 1
其中,C_cal表示互耦校正矩阵,c1,c2,c3表示互耦系数矢量c中对应元素,c1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阵子的自耦合系数,c2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邻阵子的互耦合系数,c3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距为2阵子的互耦合系数。
步骤8,校正天线接收信号;
将接收信号左乘互耦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完成互耦校正矩阵对接收信号的校正。
下面结合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对本发明的效果做进一步的描述。
1.仿真条件
本发明的仿真实验采用八单元圆阵天线,如附图2所示,图中0,1,2,..7为八单元圆阵天线的八个阵子,八个阵子均匀分布在图中的大圆上,s(t)为校正信号源,θ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本发明的仿真实验软件平台为MATLAB,操作系统为Win7系统,校正信号源的频率设置为90.9MHz,相应的波长λ为3.3m,八单元圆阵天线半径为r=1.2m,拟估计到达角的路数为5,校正信号源依次放置于到达角为15°,70°,135°,255°,315°的位置,互耦系数设置为c1=1, 低副瓣权系数为:
w=[0.4652+0.0000i,0.2734+0.1154i,0.3270-0.0207i,0.2735+0.1155i0.4652-0.0000i,0.2734-0.1154i,0.3270+0.0207i,0.2735-0.1155i]。
2.仿真结果分析
图3给出了采用本发明压缩感知方法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其中,图3(a)为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到达角为15°的位置时,采用本发明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图3(b)为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到达角为70°的位置时,采用本发明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图3(c)为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到达角为135°的位置时,采用本发明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图3(d)为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到达角为255°的位置时,采用本发明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图3(e)为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到达角为315°的位置时,采用本发明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效果图。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中,横轴表示校正信号源范围内所选取的观测角度,纵轴表示稀疏向量中与观测角度位置相对应的子向量的幅度,图中曲线为稀疏向量中子向量的幅度随观测角度的变化曲线,稀疏向量中子向量最大的幅度所对应的观测角度是所估计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从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中的曲线可以看出,稀疏向量中子向量最大的幅度所对应的观测角度分别为15°,70°,135°,255°,315°,与仿真条件设定的校正信号源到达角吻合,表明本发明精确地估计出了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图4为本发明的仿真图,图4中以圆形标示的曲线表示理想情况下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以点划线标示的曲线表示互耦校正前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以实线标示的曲线表示采用本发明进行互耦校正后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从图4的三条曲线中可以看出,互耦校正前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严重偏离理想情况下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而经过互耦校正后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逼近理想情况下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低副瓣波束合成曲线,达到了互耦校正的目的。

Claims (7)

1.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步骤如下:
(1)设定拟估计的路数;
(2)放置校正信号源;
在八单元圆阵天线的远场任一位置放置校正信号源;
(3)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
(4)确定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4a)在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范围内等间隔的选取多个观测角度;
4b)构建所选取的每个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所述导向矢量变形矩阵的构建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范围内等间隔选取的多个观测角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选取最小的观测角度值作为第一个观测角度;
第二步:按照下式计算所选取观测角度的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
a ( θ ) = e j 2 π λ r cos ( θ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2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3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4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5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6 ) e j 2 π λ r cos ( θ π 4 × 7 )
其中,a(θ)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θ表示顺序排列多个观测角度所选取的对应的观测角度,e为常数,j为虚数单位,r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阵列半径,λ表示校正信号源的波长;
第三步:取导向矢量a(θ)中的元素,通过下式构建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T ( θ ) = a 1 , a 2 + a 8 , a 3 + a 7 a 2 , a 1 + a 3 , a 4 + a 8 a 3 , a 2 + a 4 , a 1 + a 5 a 4 , a 3 + a 5 , a 2 + a 6 a 5 , a 4 + a 6 , a 3 + a 7 a 6 , a 5 + a 7 , a 4 + a 8 a 7 , a 6 + a 8 , a 1 + a 5 a 8 , a 1 + a 7 , a 2 + a 6
其中,T(θ)表示导向矢量变形矩阵,θ表示顺序排列多个观测角度所选取的对应的观测角度,a1,a2,...,a8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导向矢量a(θ)中对应的元素;
第四步:判断所有的观测角度是否已选取完,如果已选取完,则执行第五步;否则,选取下一个观测角度,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所有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构建完成;
4c)用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构建字典矩阵;
4d)通过稀疏估计重构稀疏向量;
所述的稀疏向量是按照下式求解得到:
min y { | | X - Ay | | 2 2 + ϵ | | y | | 1 }
其中,y表示稀疏向量,min表示取最小值的符号,||||2表示二范数的符号,X是八单元圆阵天线对校正信号源的响应,A表示字典矩阵,ε表示常数,其取值范围ε≥||2ATX||,||||表示无穷范数的符号,T表示转置的符号,||||1表示一范数的符号;
4e)在稀疏向量中提取耦合系数向量;
4f)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5)判断是否已估计完设定的路数;
判断是否已完成步骤(1)所拟设定的估计路数,如果已完成,执行步骤(7);否则,执行步骤(6);
(6)重新放置校正信号源;
将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已估计完成路数不同的位置,执行步骤(3);
(7)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7a)按照下式求互耦系数矢量:
min c , s ( t i ) Σ i = 1 N | | X i - T ( θ i ) cs ( t i ) | | 2 2
其中,c表示互耦系数矢量,min表示取最小值的符号,N表示步骤(1)中设定拟估计的路数,∑表示求和的符号,||||2表示二范数的符号,θi表示第i路校正信号源到达角,Xi、s(ti)、T(θi)分别表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为θi时八单元圆阵天线的响应、信号幅度和导向矢量变形矩阵;
7b)取互耦系数矢量中的元素,按照下式构建互耦校正矩阵:
C _ cal = c 1 , c 2 , c 3,0,0,0 , c 3 , c 2 c 2 , c 1 , c 2 , c 3,0,0,0 , c 3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0 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0 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0 0,0,0 , c 3 , c 2 , c 1 , c 2 , c 3 c 3,0,0,0 , c 3 , c 2 , c 1 , c 2 c 2 , c 3,0,0,0 , c 3 , c 2 , c 1
其中,C_cal表示互耦校正矩阵,c1,c2,c3表示互耦系数矢量c中对应元素,c1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阵子的自耦合系数,c2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邻阵子的互耦合系数,c3表示八单元圆阵天线相距为2阵子的互耦合系数;
(8)校正天线接收信号;
将接收信号左乘互耦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完成互耦校正矩阵对接收信号的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路数是由互耦校正矩阵的计算时间和精度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或经纬仪测量得到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测量值α;
第二步:将校正信号源到达角范围选定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a)所述的等间隔取值范围为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c)中所述的字典矩阵是将所有观测角度的导向矢量变形矩阵按观测角度值从小到大横向排列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e)中所述提取耦合系数向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稀疏向量中各元素以三个为一组,组成子向量;
第二步:求每个子向量的模值,找出模值最大的子向量即为耦合系数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f)中所述估计校正信号源到达角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统计耦合系数向量在稀疏向量中的位置;
第二步:提取步骤4a)所选取的多个观测角度中与耦合系数向量在稀疏向量中的位置相对应位置的观测角度,确定此观测角度为校正信号源到达角。
CN201310047119.XA 2013-01-25 2013-01-25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2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7119.XA CN103152082B (zh) 2013-01-25 2013-01-25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7119.XA CN103152082B (zh) 2013-01-25 2013-01-25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2082A CN103152082A (zh) 2013-06-12
CN103152082B true CN103152082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54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71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2082B (zh) 2013-01-25 2013-01-25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2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490B (zh) * 2015-06-25 2018-06-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空域小样本的天线阵列校正方法
CN108226855B (zh) * 2017-12-14 2020-07-14 宁波大学 互耦情况下的远近场非圆联合参数估计方法
CN111983576B (zh) * 2020-08-21 2022-04-19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互耦效应的二次雷达相控阵自动校准方法、装置
CN112881972B (zh) * 2021-01-15 2022-06-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模型误差下基于神经网络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12904270B (zh) * 2021-01-15 2022-06-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模型误差下基于拟合模型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889B (zh) * 2006-06-30 2013-02-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重新可配置天线和获取重新可配置天线的配置的方法
CN101149429B (zh) * 2006-09-18 2011-03-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适用于均匀圆阵的阵列互耦校正与信源测向方法
CN102208932B (zh) * 2011-04-11 2013-11-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阵列天线单点去互耦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2082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2082B (zh) 基于压缩感知的八单元圆阵天线互耦校正方法
US1124601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CN101149429B (zh) 适用于均匀圆阵的阵列互耦校正与信源测向方法
CN104519571B (zh) 一种基于rss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5445709B (zh) 一种稀布阵列近场无源定位幅相误差校正方法
CN103064056B (zh) 一种干扰环境下的天线阵列阵元位置误差测定方法
CN103713285B (zh) 基于信息融合的分布式米波阵列雷达测角方法
CN104181513B (zh) 一种雷达天线阵元位置的校正方法
CN104199029B (zh) 一种提高压缩感知雷达目标成像性能的测量矩阵设计方法
US11681006B2 (en) Method for jointly estimating gain-phase error and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rray
CN101977068B (zh) 不需目标仰角参数对目标来波方向进行快速测定的方法
CN103926555B (zh) 一种利用非圆信号测定天线阵列接收机幅相响应的方法
CN105425212A (zh) 一种声源定位方法
CN101982953B (zh) 宽带无线通信信道频域多维参数化模型及建模方法
CN112379327A (zh) 一种基于秩损估计的二维doa估计与互耦校正方法
CN104793177B (zh)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麦克风阵列测向方法
CN104820204A (zh) 一种减小偏差的加权最小二乘定位方法
CN104200110B (zh) 基于去耦合的二维波束扫描测角方法
CN105572630B (zh) 基于多波位联合处理的单脉冲目标doa估计方法
CN103558584A (zh) 一种波达方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344582B (zh) 半盲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方法
CN105242236B (zh) 宽带信号超分辨测向中的阵元位置误差校正方法
CN105182306A (zh) 基于稀疏表示的稳健二维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05572631A (zh) 基于多波位联合处理的最大似然目标doa估计方法
CN104215957B (zh) 一种冲击噪声环境下的近场源角度和距离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