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7443B -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7443B CN103147443B CN201310084994.5A CN201310084994A CN103147443B CN 103147443 B CN103147443 B CN 103147443B CN 201310084994 A CN201310084994 A CN 201310084994A CN 103147443 B CN103147443 B CN 1031474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chor cable
- triangle plug
- sidewall
- soldier pile
- sold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复数支护桩;在相邻两根支护桩之间锚入锚索;在锚索上施工三角塞;安装锚索的锚头以张拉锚索并锚固,使锚索形成预应力,以使三角塞压迫支护桩紧固于基坑的侧壁上。本发明通过在相邻支护桩之间锚入锚索,在锚索的锚头与支护桩之间连接三角塞,利用三角塞来压迫支护桩紧固于基坑的侧壁上的方式,不但可以起到传统腰梁的加强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的作用,而且减少了腰梁,不会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也可以减少基坑开挖的面积。既解决了基坑开挖大小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传统腰梁将锚索拉力传递至支护桩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三角塞代替传统腰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深基坑支护是采用支护桩31与腰梁32相结合的结构,主要是在竖向的支护桩31的外侧设置复数道横向的腰梁32,预应力锚索33穿过腰梁32与支护桩31的连接点并深入基坑的侧壁内,进而将支护桩31固定于基坑的侧壁,形成基坑支护结构。但是在许多施工中,由于基坑边线与旁边的地下室外墙距离太近,导致基坑用地红线与地下室外墙之间富余的宽度很小,若按照传统的腰梁设计尺寸进行施工,则后期基坑开挖完毕并开始修建地下室的时候,需要把腰梁拆除掉,这样的话既影响工期又造成成本的增加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解决了基坑开挖大小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传统腰梁将锚索拉力传递至支护桩的作用的基坑支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复数支护桩;
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锚入锚索;
在所述锚索上施工三角塞;
安装所述锚索的锚头以张拉所述锚索并锚固,使所述锚索形成预应力,以使所述三角塞压迫所述支护桩紧固于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所述锚索锚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后,于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之间通过先后两次注浆,使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有效结合。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施工所述三角塞包括以下步骤;
于所述锚索上安装三角塞钢筋笼;
于所述三角塞钢筋笼上浇注三角塞混凝土。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施工所述三角塞时,确保所述三角塞的两个弧形侧面与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的桩身相互贴合,且所述三角塞的平底端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齐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中,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有复数支护桩,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锚固有复数锚索,所述锚索的锚头与所述支护桩之间连接有一三角塞,所述三角塞压迫所述支护桩紧固于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锚索倾斜向下锚入所述基坑的侧壁,且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之间通过先后两次注浆有效结合。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三角塞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三角塞的钢筋笼与所述锚索固定连接。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三角塞包括一细端、一平底端和两个弧形侧面,所述弧形侧面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相互贴合,所述平底端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齐平。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护桩的顶部连接有压顶梁。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相邻支护桩之间锚入锚索,在锚索的锚头与支护桩之间连接三角塞,利用三角塞来压迫支护桩紧固于基坑的侧壁上的方式,不但可以起到传统腰梁的加强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的作用,而且减少了腰梁,不会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也可以减少基坑开挖的面积。既解决了基坑开挖大小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传统腰梁将锚索拉力传递至支护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基坑支护结构1主要由支护桩11、三角塞12以及锚索13组成,支护桩11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且支护桩11底部深入基坑底部21的强风化岩层4m,或中风化岩层3m,或微风化岩层2m,相邻两根支护桩11之间锚固有锚索13,锚索13倾斜向下锚入基坑的侧壁,且锚索13与基坑的侧壁之间通过先后两次注浆有效结合,锚索13的锚头131与支护桩11之间连接有三角塞12。配合图5和图6所示,三角塞12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三角塞12的钢筋笼120与锚索13固定连接,三角塞12包括一细端121、一平底端122和两个弧形侧面123,弧形侧面123与支护桩11的桩身相互贴合,细端121嵌入相邻两根支护桩11之间,平底端122与支护桩11的桩身齐平,拧紧锚索13的锚头131以张拉锚索13并锚固,使锚索13形成预应力,促使三角塞12压迫支护桩11紧固于1基坑的侧壁上,将锚索13的拉力传递至支护桩11上,从而将支护桩11稳固于基坑的侧壁上,支护桩11的顶部进一步连接有压顶梁14,进一步巩固支护桩11的支护作用。
采用在锚索13的锚头131与支护桩11之间连接三角塞12以固定支护桩11的形式后,减少了支护桩11本身的水平位移以及基坑整体的水平位移,起到了传统腰梁的加强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的作用,且三角塞12与支护桩11的桩身齐平,克服了传统腰梁支护中,腰梁突出支护桩,占用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空间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基坑开挖大小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结构稳固且施工方便。
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1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支护桩11,使支护桩11的底部深入基坑底部21的强风化岩层4m,或中风化岩层3m,或微风化岩层2m;
接着,制作锚索13并将其锚入基坑侧壁,通过向锚索13与基坑侧壁之间先后两次注浆,使锚索13与基坑侧壁有效结合;
接着,在锚索13上施工三角塞12,先在锚索13上绑扎三角塞12钢筋笼120,使三角塞12钢筋笼120与锚索13固定连接,再在三角塞12钢筋笼120上浇注三角塞12混凝土,使三角塞12的两个弧形侧面123与相邻两根支护桩11的桩身相互贴合,三角塞12的平底端122与支护桩11的桩身齐平;
然后,安装锚索13的锚头130以张拉锚索13并锚固,使锚索13形成预应力,促使三角塞12压迫支护桩11紧固于基坑的侧壁上。
最后在支护桩11的顶部安装压顶梁14,压顶梁14与地面22齐平。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复数支护桩;
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锚入锚索;
在所述锚索上施工三角塞,包括:于所述锚索上安装三角塞钢筋笼;于所述三角塞钢筋笼上浇注三角塞混凝土;
安装所述锚索的锚头以张拉所述锚索并锚固,使所述锚索形成预应力,以使所述三角塞压迫所述支护桩紧固于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索锚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后,于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之间通过先后两次注浆,使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有效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所述三角塞时,确保所述三角塞的两个弧形侧面与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的桩身相互贴合,且所述三角塞的平底端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齐平。
4.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基坑的侧壁竖向埋设有复数支护桩,相邻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锚固有复数锚索,所述锚索的锚头与所述支护桩之间连接有一三角塞,所述三角塞压迫所述支护桩紧固于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三角塞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三角塞的钢筋笼与所述锚索固定连接;所述支护桩的顶部连接有压顶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倾斜向下锚入所述基坑的侧壁,且所述锚索与所述基坑的侧壁之间通过先后两次注浆有效结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塞包括一细端、一平底端和两个弧形侧面,所述弧形侧面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相互贴合,所述平底端与所述支护桩的桩身齐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84994.5A CN103147443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84994.5A CN103147443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7443A CN103147443A (zh) | 2013-06-12 |
CN103147443B true CN103147443B (zh) | 2015-08-05 |
Family
ID=4854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84994.5A Active CN103147443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474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6036B (zh) * | 2014-09-01 | 2016-04-13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基于老旧地下室外墙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
CN109235490B (zh) * | 2018-11-16 | 2024-05-03 | 青岛业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158611A (zh) * | 2019-05-30 | 2019-08-23 | 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424480A (zh) * | 2019-08-16 | 2019-11-08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23824Y (zh) * | 2006-07-20 | 2007-07-18 | 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司 | 嵌入式型钢腰梁 |
CN101280564A (zh) * | 2008-06-06 | 2008-10-08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腰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1285309A (zh) * | 2008-06-06 | 2008-10-15 | 南通华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深基坑复合支护方法 |
CN201228356Y (zh) * | 2008-06-10 | 2009-04-29 | 北京六建集团公司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腰梁结构 |
KR20110034333A (ko) * | 2009-09-28 | 2011-04-05 | 이현숙 | 원형 phc말뚝을 이용한 집수구가 구비된 친환경 옹벽 및 그 시공공법 |
CN203238641U (zh) * | 2013-03-18 | 2013-10-16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基坑支护结构 |
-
2013
- 2013-03-18 CN CN201310084994.5A patent/CN1031474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23824Y (zh) * | 2006-07-20 | 2007-07-18 | 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司 | 嵌入式型钢腰梁 |
CN101280564A (zh) * | 2008-06-06 | 2008-10-08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腰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1285309A (zh) * | 2008-06-06 | 2008-10-15 | 南通华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深基坑复合支护方法 |
CN201228356Y (zh) * | 2008-06-10 | 2009-04-29 | 北京六建集团公司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腰梁结构 |
KR20110034333A (ko) * | 2009-09-28 | 2011-04-05 | 이현숙 | 원형 phc말뚝을 이용한 집수구가 구비된 친환경 옹벽 및 그 시공공법 |
CN203238641U (zh) * | 2013-03-18 | 2013-10-16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基坑支护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7443A (zh) | 2013-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55548B (zh) | 一种拉索式双排桩(墙)支护结构 | |
CN105298516A (zh) | 一种用于软基的钢管桩植筋隧道复合衬砌的联合支护结构 | |
CN103147443B (zh) |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359118B (zh) | 地下连续墙环形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 |
CN210598987U (zh) | 基于单层四导洞和中导洞内桩基础的地铁车站 | |
CN102330436B (zh) | 一种用于半岩土层超深圆形旋流池的组合支护结构及方法 | |
CN101691760B (zh) | 一种锚杆联合掏挖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865855U (zh) | 稳定板式锚固桩支挡结构 | |
CN202865850U (zh) | 近端头井盾构隧道上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 |
CN211922740U (zh) | 一种与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结合的地铁抗浮体系 | |
CN103243721B (zh) | 软弱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及核心筒开挖施工方法 | |
CN103711139A (zh) | 一种桩基与承台之间的半刚性连接结构 | |
CN202730796U (zh) | 既有挡土墙肋板式卸荷加固结构 | |
CN204825923U (zh) | 一种接力式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9826230A (zh) | 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947687A (zh) | 一种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一体化竖向受荷构造 | |
CN210530876U (zh) | 一种偏置式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 | |
CN201502065U (zh) | 一种锚杆联合开挖类复合基础 | |
CN205188976U (zh) | 一种拉索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203668978U (zh) |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抗浮结构 | |
CN103031841A (zh) | 后张预应力矩形空心基坑支护桩 | |
CN208309592U (zh)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
CN202577316U (zh) | 一种微型桩结合复合土钉墙结构 | |
CN203238641U (zh) | 基坑支护结构 | |
CN206337566U (zh) |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