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7836A -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7836A
CN103137836A CN2011104561389A CN201110456138A CN103137836A CN 103137836 A CN103137836 A CN 103137836A CN 2011104561389 A CN2011104561389 A CN 2011104561389A CN 201110456138 A CN201110456138 A CN 201110456138A CN 103137836 A CN103137836 A CN 103137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powder
fluorescence substrate
metal ion
fluorophor
nano fluorop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1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7836B (zh
Inventor
邱国创
吴禹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137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7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混合无机粉末、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组合,使金属离子组合通过螯合剂螯合至无机粉末的表面上;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组合的无机粉末置于模具中烧结,使金属离子组合形成纳米荧光体于无机粉末的表面,并使表面具有纳米荧光体的无机粉末粘结,以形成荧光基板。

Description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荧光体,更特别地涉及将纳米荧光体分散至基板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将荧光体分散于母材中,一直是本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当荧光体的尺寸越小,其发光效率应越高。然而在实际应用上,纳米级的荧光体极易聚集(aggregation),反而比微米级的荧光体的发光效率低。
一般将荧光体分散于有机胶材中,再硬化有机胶材,此传统作法所采用的荧光体为微米等级。若是将荧光体的尺寸缩小至纳米级,则难以避免前述的荧光体聚集问题。
在美国专利US 7879258中,将固态的微米级(0.3μm至50μm)的YAG荧光体与固态的氧化铝粉末混合后,烧结形成荧光基板,使YAG荧光体分散于氧化铝中。然而,若是将纳米级YAG荧光体与氧化铝粉末混合,则难以避免前述的荧光体聚集问题,反而降低其发光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方法分散纳米等级的荧光体,以进一步增加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混合无机粉末、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组合,使金属离子组合通过螯合剂螯合至无机粉末的表面上;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组合的无机粉末置于模具中烧结,使金属离子组合形成纳米荧光体于无机粉末的表面,并使表面具有纳米荧光体的无机粉末粘结,以形成荧光基板。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基板,系由无机粉末粘结而形成,其中无机粉末的表面具有纳米荧光体。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荧光基板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1~无机粉末;
13~螯合剂;
15~金属离子组合;
21~模具;
31~纳米荧光体;
33~荧光基板;
41~激发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如图1所示,先混合无机粉末11、螯合剂13、与金属离子组合15,使金属离子组合15通过螯合剂13螯合至无机粉末11的表面上。混合方式可为将无机粉末11置于含有适当比例的金属离子组合15的螯合剂13溶液中,进行搅拌、超声波震荡、或上述的组合。螯合剂13溶液的溶剂可为去离子水或酒精等。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机粉末11的尺寸介于100nm至800nm之间。若无机粉末11的尺寸过大,则易产生空孔缺陷。若无机粉末11的尺寸过小,则易产生团聚。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组合15的无机粉末11置于模具21中,如图2所示。模具21可为平板状、凸板状、凹板状、或任何适当的构形。
接着进行烧结步骤,使金属离子组合15形成纳米荧光体31于无机粉末11的表面,如图3所示。此烧结步骤亦会氧化螯合剂13使其逸散,并粘结无机粉末11,以形成荧光基板3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烧结步骤的温度介于1600℃至1800℃之间。若烧结温度过高,则使纳米荧光体与无机粉末反应而产生第二相或杂相。若烧结温度过低,则密度低且透明度不足。烧结步骤的氛围为一般空气烧结,氛围压力介于1至5大气压之间。若氛围压力过高,则产生第二相或杂相。形成于无机粉末11表面上的纳米荧光体31的尺寸介于10nm至150nm之间。若纳米荧光体31的尺寸过大,则发光效率低。若纳米荧光体31的尺寸过小,则易团聚而无法有效分散于基板中。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机粉末11与纳米荧光体31的重量比介于10∶90至40∶60之间。若无机粉末11的比例过高,则发光效率低且易产生光晕。若无机粉末11的比例过低,则透明度降低形成衍射。
如图4所示,将激发光源41置于荧光基板33下,光线在穿过荧光基板33时将激发纳米荧光体31,以发射可见光。举例来说,当纳米荧光体31为Y3Al5O12:Ce3+时,激发光源41的波长介于340nm至360nm之间,可使纳米荧光体31发射450nm至530nm的黄光。当纳米荧光体31为Sr3Al2O6:Eu2+时,激发光源41的波长介于450nm至480nm之间,可使纳米荧光体31发射550nm至700nm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若激发光源41的波长为紫外线时,应在荧光基板33的外侧加上一片紫外线滤光层(未图示),以避免伤害使用者的眼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机粉末11可为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或氧化锆,金属离子组合15可为Y3+、Al3+、与Ce3+的组合,或Al3+、Sr2+、与Eu2+的组合。Y3+的来源可为Y(NO3)3或YCl3,Al3+的来源可为AlCl3或Al(NO3)3,Ce3+的来源可为Ce(NO3)3或CeCl3,Sr2+的来源可为Sr(NO3)2或SrCl2,Eu2+的来源可为EuCl2或Eu(NO3)2。螯合剂13的种类例如为酒石酸、柠檬酸、硬脂酸或前述的组合。更进一步而言,螯合剂13的种类可视金属离子15的种类而作较佳的调整。举例来说,无机粉末与金属离子Y3+的螯合剂13可为柠檬酸或酒石酸,无机粉末与金属离子Al3+的螯合剂13可为酒石酸或硬脂酸,无机粉末与金属离子Ce3+的螯合剂13可为柠檬酸或酒石酸,无机粉末与金属离子Sr2+的螯合剂13可为酒石酸或硬脂酸,无机粉末与金属离子Eu2+的螯合剂13可为柠檬酸或酒石酸。烧结后形成的荧光基板33中的纳米荧光体31为Y3Al5O12:Ce3+或Sr3Al2O6:Eu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将表面接有Y3+、Al3+、与Ce3+的组合的氧化铝粉末,与表面接有Al3+、Sr2+、与Eu2+的组合的氧化铝粉末混合后置于模具21中,再进行烧结反应。如此一来,荧光基板33中的纳米荧光体31为Y3Al5O12:Ce3+与Sr3Al2O6:Eu2+两种荧光粉体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无机粉末11、螯合剂13、金属离子组合15、及最后形成的纳米荧光体31并不限于上述提及的种类。只要是能以螯合剂13螯合到无机粉末11表面上的金属离子组合15,且在烧结后于无机粉末11表面形成纳米荧光体31,均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实施例1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450g的氧化铝粉末(粒径3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铝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铝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铝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0∶9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20nm至15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2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3.02。
实施例2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400g的氧化铝粉末(粒径3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铝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铝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铝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20∶8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20~15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8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5.19。
实施例3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350g的氧化铝粉末(粒径3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铝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铝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铝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30∶7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20nm~15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1.1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6.28。
实施例4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300g的氧化铝粉末(粒径3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铝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铝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铝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铝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40∶6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20nm~15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1.3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7。
实施例5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450g的氧化锆粉末(粒径5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使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锆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锆。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锆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锆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锆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锆的重量比为10∶9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50~20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77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2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3.2。
实施例6
取57.509g的Y(NO3)3、93.78781g的Al(NO3)3、0.8685g的Ce(NO3)3溶于2000mL的去离子水溶剂中。将150g的酒石酸螯合剂加入上述盐类溶液后,再加入400g的氧化锆粉末(粒径500nm)。于65℃下搅拌1小时后加热至240℃下搅拌5小时,使溶液蒸发后让上述盐类螯合,使上述盐类螯合至氧化锆粉末上,干燥后即为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锆。
接着将表面螯合有金属离子的氧化锆置入15cm×15cm×5cm的模具中,于1atm的空气下,以1000℃烧结2小时,形成纳米荧光体YAG于氧化锆粉的表面上,且于1600℃下烧结成氧化锆相互粘结形成的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锆的重量比为20∶80,且于T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的尺寸约为50~20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77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5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4.2。
比较例1
取1g的YAG(购自日亚化学,粒径5~8μm)与9g的胶材(购自DowCorning,硅胶胶材)混合后,置入尺寸为Φ1cm×3cm的模具中加热硬化,使纳米荧光体YAG分散于胶材中,形成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胶材的重量比为10∶90,且由SEM切片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聚集成团的尺寸约为15~40μ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2.1。
比较例2
取2g的YAG(购自日亚化学,粒径5~8μm)与8g的胶材(购自DowCorning,硅胶胶材)混合后,置入尺寸为Φ1cm×3cm的模具中加热硬化,使纳米荧光体YAG分散于胶材中,形成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胶材的重量比为20∶80,且由SEM切片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聚集成团的尺寸约为15~40μ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20.5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74。
比较例3
取2g的YAG(购自日亚化学,粒径100nm)与8g的氧化铝混合后,置入5cm×5cm×1cm的模具中烧结于1200℃,使纳米荧光体YAG分散于氧化铝中,并于1600℃烧结形成荧光基板。此荧光基板中,纳米荧光体YAG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20∶80,且于SEM下观察得知纳米荧光体YAG聚集成团的尺寸约为400nm。
将此荧光基板覆盖LED光源,并以0.1安培的电流搭配2.8伏特的电压驱动LED光源,使其发射波长340nm的蓝光。此蓝光激发荧光基板中的纳米荧光体YAG,发射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此白光的光通量为17.4流明(lm),发光效率(lm/W)为67。
由比较例3与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直接将纳米级的荧光体与氧化铝混合后烧结成型的作法,无法有效地将纳米荧光体分散于氧化铝中。
表1为实施例1-6的荧光基板的激发参数与发光效率。
表1
  氧化铝陶瓷板   驱动电流   驱动电压   流明(lm)   发光效率
  实施例1   0.1   2.8   20.2   73.02
  实施例2   0.1   2.8   20.8   75.19
  实施例3   0.1   2.8   21.1   76.28
  实施例4   0.1   2.80   21.3   77
  氧化锆陶瓷板   驱动电流   驱动电压   流明(lm)   发光效率
  实施例5   0.1   2.8   20.2   73.2
  实施例6   0.1   2.8   20.5   74.2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可作任意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包括:
混合无机粉末、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组合,使该金属离子组合通过该螯合剂螯合至该无机粉末的表面上;
将表面螯合有该金属离子组合的该无机粉末置于模具中成形后烧结,使该金属离子组合形成纳米荧光体于该无机粉末的表面,并使表面具有纳米荧光体的无机粉末粘结,从而形成荧光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无机粉末包括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或氧化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其中该螯合剂包括酒石酸、柠檬酸、硬脂酸、或前述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其中该金属离子组合包括Al3+、Eu2+与Sr2+的组合、或Al3+、Y3+与Ce3+的组合,且该纳米荧光体包括Y3Al5O12:Ce3+或Sr3Al2O6:Eu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无机粉末的尺寸为100nm至800nm,而纳米荧光体的尺寸为10nm至15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基板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无机粉末与该纳米荧光体的重量比为10∶90至40∶60。
7.一种荧光基板,系由无机粉末粘结而形成,其中该无机粉末的表面具有纳米荧光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荧光基板,其中该无机粉末包括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或氧化锆,且该纳米荧光体包括Y3Al5O12:Ce3+或Sr3Al2O6:Eu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荧光基板,其中该无机粉末的尺寸为100至800nm,而纳米荧光体的尺寸为10至150nm。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荧光基板,其中该无机粉末与该纳米荧光体的重量比为10∶90至40∶60。
CN201110456138.9A 2011-11-29 2011-12-30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137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3661 2011-11-29
TW100143661A TW201321332A (zh) 2011-11-29 2011-11-29 螢光基板與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836A true CN103137836A (zh) 2013-06-05
CN103137836B CN103137836B (zh) 2015-10-28

Family

ID=48497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6138.9A Active CN103137836B (zh) 2011-11-29 2011-12-30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7836B (zh)
TW (1) TW20132133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608A (zh) * 2005-03-29 2006-10-04 卢忠远 氧化锌基红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019082A (ja) * 2007-07-10 2009-01-29 Chubu Kiresuto Kk 蛍光発光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蛍光発光粉体
CN101423758A (zh) * 2007-11-02 2009-05-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白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CN101953230A (zh) * 2008-02-21 2011-0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半透明陶瓷板的发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608A (zh) * 2005-03-29 2006-10-04 卢忠远 氧化锌基红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019082A (ja) * 2007-07-10 2009-01-29 Chubu Kiresuto Kk 蛍光発光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蛍光発光粉体
CN101423758A (zh) * 2007-11-02 2009-05-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白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CN101953230A (zh) * 2008-02-21 2011-0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半透明陶瓷板的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836B (zh) 2015-10-28
TW201321332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1722B (zh) 一种稀土硫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Geng et al. Oxonitridosilicate Y10 (Si6O22N2) O2: Ce3+, Mn2+ phosphors: a facile synthesis via the soft-chemical ammonolysis process, luminescence, and energy-transfer properties
US7481951B2 (en) Luminescent powd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luminescent powder and luminescent body provided with luminescent powder
EP2395065A1 (en) Phosphor particles,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backlight device using them
JP2007191702A (ja) 発光色変換材料
DE112004000210B4 (de)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mit beschichtetem Leuchtstoff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A2669838A1 (en) Phosphor flakes for leds made from structured films
CN107586126B (zh) 一种双层复合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09046683A (ja) 金属ヒドロキシ炭酸塩ナノ粒子が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蛍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2210195A1 (de)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elektromagnetischer Strahlung
JP2007246873A (ja) 蛍光体薄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蛍光積層体、並びに発光装置
WO2020052256A1 (zh) 一种多孔荧光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和投影装置
CN102690656A (zh) 一种硅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4707200B2 (ja) 複合粒子及び複合粒子の製造方法
GB2334033A (en) Self activated rare earth oxide nanoparticles
JP3699991B2 (ja) 高輝度発光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3137836B (zh) 荧光基板与其形成方法
CN105752957B (zh) 采用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纳米级稀土磷酸盐荧光粉的方法
CN100503775C (zh) 一种CaSiO3:Eu3+纳米球形红色荧光粉的制备
CN104818018A (zh) 含碱土金属元素的焦磷酸盐荧光粉的共沉淀制备方法、荧光粉及应用
US11097984B2 (en) Composite ceramic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496959B1 (ko) 발광효율이 높은 적색 형광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157243B2 (ja) 蛍光体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蛍光膜
SH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d-luminescence phosphors Ca 0.5 Sr 0.5 MoO 4: EU 3+ for white-light-emitting diodes
JP2010013608A (ja) 蛍光体および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