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3173A - 熵循环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熵循环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3173A
CN103133173A CN2012105074553A CN201210507455A CN103133173A CN 103133173 A CN103133173 A CN 103133173A CN 2012105074553 A CN2012105074553 A CN 2012105074553A CN 201210507455 A CN201210507455 A CN 201210507455A CN 103133173 A CN103133173 A CN 103133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gas
cycle engine
loop path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74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74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31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3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体压缩机构、气体做功机构和连通通道,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经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连通形成工质闭合回路,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设内燃燃烧室,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工质导出口;所述气体压缩机构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中至少一个设为叶轮式、罗茨式或螺杆式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热气机的工质温度和压力难以被加热到应有高度从而影响热气机效率的问题,具有效率高、节能的特点。

Description

熵循环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熵循环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内燃机的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问题日显突出,所以,热气机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热气机都是以外燃加热方式对工质进行加热的,众所周知,外燃加热过程很难得到温度较高的工质,因此,造成大量化学                                                损失。不仅如此,由于外燃加热的速率有限,对材料要求高,负荷响应差,所以严重制约了热气机的单机功率和整机功率密度,最终使热气机的用途严重受限。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大、功率密度高的熵循环发动机,解决了传统热气机因工质的温度和压力难以被加热到应有的高度而影响功率和功率密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体压缩机构、气体做功机构和连通通道,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经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连通形成工质闭合回路,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设内燃燃烧室,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工质导出口;所述气体压缩机构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中至少一个设为叶轮式、罗茨式或螺杆式机构。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内燃燃烧室设在以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工质出口为上游和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为下游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
方案3:在方案1或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内燃燃烧室设为旁置内燃燃烧室。
方案4: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
方案5: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冷却器设在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为上游和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工质入口为下游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
方案6:在方案4或5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冷却液体排出口,所述冷却液体排出口设在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工质导出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上。
方案7:在方案1、2或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和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设为所述热交换器的被冷却流体通道,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工质出口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设为所述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
方案8: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氧化剂源,所述氧化剂源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
方案9: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氧化剂源经氧化剂控制阀与所述内燃燃烧室直接连通。
方案10: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直混冷凝冷却器,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冷却流体入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连通,所述氧化剂源与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并经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
方案11:在方案10的基础上,所述氧化剂源经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与所述内燃燃烧室连通。
方案12: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氧化剂源的压力大于2MPa。
方案13: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工质导出口设在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为上游和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工质入口为下游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
方案14: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非直混冷凝冷却器,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冷却工质入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连通。
方案15:在方案10的基础上,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上设有深冷液体工质出口。
方案16:在方案14基础上,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上设有深冷液体工质出口。
方案17:在方案16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有深冷液体工质储罐,所述深冷液体工质储罐与所述深冷液体工质出口连通。
方案18:在方案10或14基础上,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上设有不凝气出口。
方案19:在方案18基础上,所述不凝气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
方案20:在方案14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氧化剂源,所述氧化剂源经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与所述内燃燃烧室连通。 
方案21: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工质导出口上设控制阀。
方案22:在方案21基础上,所述控制阀设为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控制所述工质导出口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压力超过设定限度时导出工质。
方案23:在方案22基础上,所述压力控制阀受使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最低压力大于0.2MPa的控制机构所控制。
方案24:在方案1或13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有附属气体做功机构,所述工质导出口与所述附属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
方案25:在方案1或13的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有储气罐,所述工质导出口与所述储气罐连通。
方案26:在方案1基础上,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有逆止阀。
方案27: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设有两个且串联方式连通。
方案28: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气体做功机构对所述气体压缩机构输出动力。
方案29: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参与循环的气体的一部分为不凝气。
方案30:在方案29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不凝气储罐,所述不凝气储罐经控制装置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
方案31:在方案30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不凝气回储压缩机,所述不凝气回储压缩机的进气口经控制阀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不凝气回储压缩机的气体出口经控制阀与所述不凝气储罐连通。
方案32:在方案1基础上,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有三元催化器
方案33: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低温冷源,所述低温冷源用于提供低温物质,所述低温物质用于冷却所述气体压缩机构中或即将进入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工质。
方案34: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次级涡轮动力机构和次级叶轮压气机,所述工质导出口与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出口经附属冷却器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出口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入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附属工质导出口。
方案35: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的供气口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连通,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的回充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连通。
方案36:在方案3基础上,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设为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的供气口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连通,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的回充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连通。
方案37:在方案8基础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氧化剂传感器和氧化剂控制装置,所述氧化剂传感器设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所述氧化剂传感器对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提供信号,所述氧化剂源经氧化剂控制阀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氧化剂控制阀。
方案38: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气体压缩机构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设为活塞液体机构,所述活塞液体机构包括气液缸和气液隔离结构,所述气液隔离结构设在所述气液缸内。
方案39:在方案37基础上,所述气液缸的气体工质对所述气液隔离结构的压力大于所述气液缸内的液体和所述气液隔离结构做往复运动时的惯性力之和。
方案40: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内燃燃烧室排出的物质的质量流量大于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外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物质的质量流量。
方案41:在方案1基础上,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大于2MPa。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所述内燃燃烧室对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进行内燃加热,推动气体做功机构对外做功,通过将部分工质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导出实现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工质平衡,在将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导出的过程的同时可导出部分热量;本发明中所述冷却器的作用与传统斯特林发动机中的冷却器的作用相同;本发明中所述冷凝冷却器的作用是将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工质进行冷凝液化,以液体的形式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导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工质平衡,也可以实现不向环境排放气体的作用,形成发动机整体零排放。用所述内燃燃烧室取代传统热气机(包括斯特林发动机等所有类型的热气机)的工质加热热交换器,从而使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实现热气机效率和功率密度的本质性提高,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机构的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中,所述气体压缩机构是指一切可以对气体进行压缩的机构,例如螺杆式气体压缩机构、叶轮式气体压缩机构、罗茨式气体压缩机构、气缸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构等,气缸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构包括常规的气缸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构和活塞液体机构,气体压缩机构的作用是将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内的气体工质进行压缩或压缩及平移,所谓的平移是指将工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本发明中,所述气体做功机构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气体工质膨胀和/或流动产生动力的机构,例如螺杆式气体做功机构、叶轮式气体做功机构、罗茨式气体做功机构、气缸活塞式气体做功机构等,气缸活塞式气体做功机构包括常规的气缸活塞式气体做功机构和活塞液体机构,气体做功机构的作用是利用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内的处于高能状态下的气体工质进行做功,所谓的高能状态是指在所述熵循环发动机的循环中,气体工质处于温度最高、压力最大的状态。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可以是氧化剂和燃料燃烧形成的烟气,也可以是烟气与事先存入的其它气体的混合物,例如烟气与氦气的混合物、烟气与氩气的混合物等。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是指由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以及连通两者的所述连通通道构成的工质可以循环流动的空间。
本发明中,所述内燃燃烧室是指氧化剂和燃料发生燃烧化学反应后所形成的高温产物直接作为循环工质或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事先存在的其它气体混合后作为循环工质的燃烧室。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设有内燃燃烧室包括将所述内燃燃烧室直接设置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也包括所述内燃燃烧室的高温燃烧产物的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的结构,即旁置内燃燃烧室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是指内燃燃烧室设为采用通道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的独立燃烧空间。
本发明中,所述内燃燃烧室可以设为内燃连续燃烧室、内燃间歇燃烧室或内燃正时燃烧室;所述内燃连续燃烧室是指其内可以连续发生所述放热化学反应的内燃燃烧室;所述内燃间歇燃烧室是指非连续发生所述放热化学反应的内燃燃烧室,所述内燃间歇燃烧室可以是正时间歇燃烧室,所述熵循环发动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中燃烧室内只发生一次所述放热化学反应,所述放热化学反应只在一个冲程内发生;或者可以是正时长间歇燃烧室,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多个工作循环中燃烧室内发生一次所述放热化学反应;或者可以是长正时间歇燃烧室,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连续的多个工作循环中燃烧室连续发生所述放热化学反应。
本发明中,所述连通通道是指连通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的工质流动的通道。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剂源是指可以提供氧化剂的装置、机构或储罐,所述氧化剂源中的氧化剂在进入所述内燃燃烧室时,其压力应高于所述内燃燃烧室内的压力。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剂是指液态或高压气态的能与燃料发生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例如液氧、高压氧气、高压压缩空气、液化空气、双氧水、双氧水溶液等。当所述氧化剂是液态时,需通过高压液体泵供送;当所述氧化剂是高压气态时,可直接以高压形式送入。
本发明中,应根据公知技术不仅向所述内燃燃烧室提供氧化剂还应向所述内燃燃烧室提供燃料。所述燃料源是指可以提供燃料的装置、机构或储罐,所述燃料源中的燃料在进入所述内燃燃烧室时,其压力应高于所述内燃燃烧室内的压力,所述燃料是指能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例如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等;其中所述碳氢化合物包括汽油、柴油、重油、煤油、航空煤油等其它烃类;所述碳氢氧化合物包括甲醇、乙醇、甲醚、乙醚等。
本发明中,在所述燃烧室中发生燃烧化学反应的燃料可以是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或固体碳。固体碳具有燃烧后没有水生成和燃烧后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易液化等优点;固体碳可采用固体预先装配、粉末化后喷入或粉末化后再用液体或气体二氧化碳流化后喷入的方式输入热气机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导出口可以是连续导出工质,可以是间歇导出工质(即根据工质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积累的情况,对工质进行导出),也可以是按正时关系对工质进行导出。
本发明中,导出工质可以是在所述熵循环发动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中、工质导出口处压力较低的时候导出一次工质;还可以是正时导出工质,间歇式地在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进行多个工作循环后在工质导出口处压力低的时候导出一次工质;还可以采用限压阀等压力控制装置在工质通道内压力超过某设定限度的时候导出工质。
本发明中,在所述工质导出口上设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受峰压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峰压控制机构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使所述控制阀开启,并当所述闭合回路内的压力回降到所述设定值时使所述控制阀关闭;或所述控制阀受谷压控制机构控制,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压力处于谷压状态时使所述控制阀开启,并当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压力将至0.2MPa时使所述控制阀关闭;或所述控制阀受开启度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开启度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压力设定范围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启度,使所述工质导出口在某种开启度下处于常开状态。
本发明中,导出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可以以气体的形式导出也可以以液体的形式导出。
本发明中,与所述工质导出口连通的所述储气罐可作为压缩气体源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工质的最高压力达到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循环气体可以选自氦气、氧气等气体。
本发明中,所述冷却器是指一切能使工质冷却的装置,例如混合式、热交换器式和散热器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是指将被加热流体与被冷却工质直接混合,两者直接进行热交换而达到工质冷却的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式冷却器是指采用其它流体做热的接受介质,与工质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工质的装置;所述散热器式冷却器是采用环境气体作为热接受介质,使工质热量扩散至环境中,达到冷却工质的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式和所述散热器式冷却器均属于非直混式冷却器,即被加热流体与被冷却工质不混合。
本发明中,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是指具有被加热流体通道和被冷却流体通道,所述被加热流体通道中的被加热流体和所述被冷却流体通道内的被冷却流体在其中发生热量交换但不进行混合的装置,例如热交换器式和散热器式冷凝冷却器;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是指被加热流体和被冷却流体在其中混合,使被冷却流体发生部分或全部冷凝,使被加热流体升温的装置。
本发明中,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和直混冷凝冷却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具有气液分离器的功能。
本发明中,所述不凝气是指惰性气体、氮气等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参与循环而经冷却后不液化的气体。
本发明中,所述内燃连续燃烧室和所述冷却器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的位置应根据公知的热力学循环来设置。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需要经过压缩、加热升温升压、做功以及被冷却的过程,这就要求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能承受一定压力,选择性地,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可设为大于2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5.5MPa、6MPa、6.5MPa、7MPa、7.5MPa、8MPa、8.5MPa、9MPa、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12.5MPa、13MPa、13.5MPa、14MPa、14.5MPa、15MPa、15.5MPa、16MPa、16.5MPa、17MPa、17.5MPa、18MPa、18.5MPa、19MPa、19.5MPa、20MPa、20.5MPa、21MPa、22MPa、23MPa、24MPa、25MPa、26MPa、27MPa、28MPa、29MPa、30MPa、31MPa、32MPa、33MPa、34MPa、35MPa、36MPa、37MPa、38MPa、39MPa或大于40MPa。相应地,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燃料源的承压能力也设为上述同样的数值范围。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阀受使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最低压力大于0.2MPa、0.3MPa、0.5MPa、1MPa、1.5MPa、2MPa、2.5MPa、3MPa、5MPa、8MPa或大于10MPa控制机构所控制。
本发明中,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之间可以不设阀,而依靠相互之间的相位差来形成系统的压缩和膨胀做功。
本发明中,所述低温冷源是指能提供温度在0℃以下的低温物质的装置、机构或储罐,例如采用商业购买方式获得的储存有低温物质的储罐,所述低温物质可以是液氮、液氧、液氦或液化空气等。当本发明中氧化剂为液氧时,液氧可直接作为所述低温物质。
本发明中,所述低温冷源以直接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使所述低温物质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混合的方式,或者以经换热装置使所述低温物质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工质换热的方式,对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构中或即将进入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构的工质进行冷却处理。热气机是一种工作循环接近卡诺循环的动力机构,其热效率的计算可以参考卡诺循环热效率计算公式:
Figure 769761DEST_PATH_IMAGE002
,从中可知,当冷源温度
Figure 173060DEST_PATH_IMAGE003
下降时,热效率
Figure 432003DEST_PATH_IMAGE004
升高,而且向冷源排放的热量减少,如果冷源温度下降幅度很大,即冷源温度很低,则热效率
Figure 113225DEST_PATH_IMAGE004
很高,向冷源排放的热量很小。由此推断,可用温度相当低的低温物质使冷源温度
Figure 636610DEST_PATH_IMAGE003
大幅下降,从而大幅减少向冷源排放的热量,有效提高发动机效率。
温度越低的低温物质(例如液氧、液氮或液氦等),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消耗越多的能量,但是就单位质量而言,对发动机热效率
Figure 66454DEST_PATH_IMAGE004
提升的贡献越大,就好比将能量存储在温度很低的物质中,相当于一种新型电池的概念,所述低温物质可以使用垃圾电等成本很低的能源来制造,从而有效降低发动机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中,所述低温冷源中的所述低温物质发挥冷却作用后,既可导入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作为熵循环发动机的循环工质,也可不导入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
本发明中,所谓的两个装置连通,是指流体可以在两个装置之间单向或者双向流通。所谓的连通是指直接连通或经控制机构、控制单元或其他控制部件间接连通。
本发明中,所述液氧包括商业液氧或现场制备的液氧。
本发明中,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是指气缸上设有进气口、排气口、供气口和回充口,在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口、所述供气口和所述回充口处依次对应设置进气门、排气门、供气门和回充门的气缸活塞机构。
所述附属工质导出口可选择地设在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附属冷却器之间的通道上。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出口与设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的连通口连通,该连通口和所述工质导出口设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的不同位置。
本发明中,通过调整工质闭合回路的工作压力以及热端机构的排量,以控制热端机构的质量排量,使所述内燃燃烧室排出的物质的质量流量M2大于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外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物质的质量流量M1,也就是说除了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外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物质外,还有一部分物质是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的,由于所述内燃燃烧室是设置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的,所以也就是说从所述内燃燃烧室排出的物质至少有一部分流回所述内燃燃烧室,即实现了工质在热端机构和冷端机构之间有往复流动。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外向所述内燃燃烧室导入的物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压缩气体或高温燃气等。
本发明中,所述热端机构是指所述内燃燃烧室设在其中,或者所述内燃燃烧室中发生燃烧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工质首先进入其中的配气机构或做功机构,例如气缸活塞机构或罗茨马达等机构。
本发明中,所述冷端机构是指工质从所述热端机构流出后进入的气体做功机构或气体压缩机构,例如气缸活塞机构或罗茨式压气机等机构。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剂传感器是指对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氧化剂的含量进行检测的装置。所述氧化剂传感器对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提供信号,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氧化剂传感器提供的信号以及预先设定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静态或动态的氧化剂含量设定值对所述氧化剂控制阀进行控制以增加或减少向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供给氧化剂的量,达到调控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氧化剂的含量的目的。
所述氧化剂含量的设定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区间,例如: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氧化剂含量的设定值可以为5%、10%或10%~12%等。
所述氧化剂传感器可以设在远离所述内燃燃烧室的闭合回路上,可保证整个工质闭合回路是在富氧(氧含量大于零)状态下工作,使所述内燃燃烧室内发生稳定的燃烧化学反应,同时还可以防止积碳的发生。
本发明中,所述气液隔离结构将所述气液缸分隔成气体端和液体端,所述气液缸的气体端设有气体工质开口,用于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其他装置或机构连通;所述气液缸的液体端设有液体工质开口,用于与液压动力机构或液体工质回送系统连通。
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压力(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工质导出口的开启压力或者开关时间来实现),使所述气液缸内的气体工质对所述气液隔离板的压力大于所述气液缸内的液体和所述气液隔离结构的总惯性力,从而防止所述气液隔离结构与所述气液缸碰撞。
本发明人提出如下所述P-T图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 
压力和温度是工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状态参数。然而,在至今为止的热力学研究中,没有将以压力P和温度T为坐标的P-T图用于对热力学过程及热力循环的研究中。在热力学诞生以来的两百多年里,本发明人第一次提出用P-T图研究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的思想。在利用P-T图研究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中,本发明人发现P-T图比常用的P-V图和T-S图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更本质地描述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中工质状态的变化,使本发明人对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有更深刻的理解。利用P-T图,本发明人总结了十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这些新的阐述方式与以往的开尔文和克劳修斯的热力学阐述方式虽然等价,但是更明确的揭示了对工质的加热过程和压缩过程的区别,也为高效热机的开发指明了方向。这一新方法和新定律,将大大促进热力学的发展和热机工业的进步。具体如下:
P-V图和T-S图在热力学研究中早已被广泛应用,然而鉴于P、T是工质最重要的状态参数,所以本发明人以压力P和温度T为坐标绘制了P-T图,并将Carnot Cycle和Otto Cycle标识在图26所示的P-T图中。很明显地,P-T图使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中工质状态的变化更加显而易见,也使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的本质更易理解。例如:图26所示的Carnot Cycle的P-T图,可以使本发明人容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Carnot Cycle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的使命是以可逆绝热压缩的方式将工质的温度升高至其高温热源的温度,以实现与高温热源的温度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自高温热源恒温吸热膨胀过程。此外,本发明人还可以明显地看出:当Carnot Cycle的高温热源的温度升高时,本发明人必须在Carnot Cycle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中将工质更加深度地压缩,使其达到更高的温度,以达到升温后的高温热源的温度,以实现与升温后的高温热源的温度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自升温后的高温热源恒温吸热膨胀过程,从而实现效率的提高。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
Figure 42501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583203DEST_PATH_IMAGE006
是常数,
Figure 164357DEST_PATH_IMAGE007
是工质的绝热指数),本发明人将不同
Figure 499524DEST_PATH_IMAGE006
值的绝热过程方程的曲线绘制在图27中。根据数学分析,并如图27所示,任何两条绝热过程曲线都不相交。这意味着:在同一条绝热过程曲线上的过程是绝热过程,而与任何绝热过程曲线相交的过程是非绝热过程,换句话说,任何连接两条不同绝热过程曲线的过程是非绝热过程(所谓的非绝热过程是指具有热量传递的过程,即放热的过程和吸热的过程)。在图28中,本发明人标注了两个状态点,即点A和点B。如果一个热力过程或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热力过程从点A出发到达点B,则本发明人称之为连接点A和点B的过程,反之本发明人称之为连接点B和点A的过程。根据图28所示,本发明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点B在点A所在的绝热过程曲线上,则连接点A和点B的过程是绝热过程;如点B在点A所在的绝热过程曲线的右侧,则连接点A和点B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如点B在点A所在的绝热过程曲线的左侧,则连接点A和点B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由于连接点A和点B的过程可能是放热过程、绝热过程或吸热过程,所以本发明人以点B为参照,将点A分别定义为具有过剩温度、理想温度和不足温度。同理,连接点B和点A的过程可能是放热过程、绝热过程或吸热过程,所以本发明人以点A为参照,将点B分别定义为具有过剩温度、理想温度和不足温度。
通过这些分析和定义,本发明人得出如下十条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
1、没有吸热过程的参与,不可能将放热过程恢复至其始点。
2、没有放热过程的参与,不可能将吸热过程恢复至其始点。
3、没有非绝热过程的参与,不可能将非绝热过程恢复至其始点。
4、仅用绝热过程,不可能将非绝热过程恢复至其始点。
5、用放热过程以外的热力过程使吸热过程的压力恢复到其始点的压力时,其温度一定高于其始点的温度。
6、用吸热过程以外的热力过程使放热过程的压力恢复到其始点的压力时,其温度一定低于其始点的温度。
7、吸热过程不可能不产生过剩温度。
8、放热过程不可能不产生不足温度。
9、任何在压缩过程中不放热的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卡诺循环的效率。
10、对工质的加热过程和对工质的压缩过程的区别在于:加热过程一定产生过剩温度,而压缩过程则不然。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十条新的阐述方式,是等价的,也是可以经数学证明的,这十条阐述方式中的任何一条均可单独使用。本发明人建议:在热力学研究过程中,应广泛应用P-T图及上述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P-T图以及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对热力学的进步和高效热机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的阐述方式的英文表达:
1.     It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a heat rejection process to its initial state without a heat injection process involved.
2.     It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a heat injection process to its initial state without a heat rejection process involved.
3.     It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a non-adiabatic process to its initial state without a non-adiabatic process involved.
4.     It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a non-adiabatic process to its initial state only by adiabatic process.
5.     If the final pressure of heat injection process is returned to its initial pressure by process other than heat rejection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of that sta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tate.
6.     If the final pressure of heat rejection process is returned to its initial pressure by process other than heat injection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of that st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tate.
7.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heat injection process not generate excess-temperature.
8.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heat rejection process not generate insufficient- temperature.
9.     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device that operates on a cycle to reach the efficiency indicated by Carnot cycle without heat rejection in compression process. 
1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t injection process and compression process which are applied to working fluid of thermodynamic process or cycle is that heat injection process must generate excess-temperature, but compression process must not.
本发明中,根据热气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利用内燃加热方式代替热气机的外燃加热方式,将内燃加热方式的直接加热以致加热效率高的优势应用到热气机上,克服了传统热气机中因工质的温度和压力难以达到更高水平而影响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大幅度减少机构的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且同时对于活塞式和叶轮式的压缩和做功机构均实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斯特林发动机功率小、整机功率密度低和负荷响应差的缺陷,是一种高效、高功率密度、可大功率化、污染排放少或零排放、震动噪声小、负荷响应好的新型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所示的是卡诺循环和奥拓循环的P-T图,其中,
Figure 228445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307260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992188DEST_PATH_IMAGE010
是不同数值的常数,
Figure 498256DEST_PATH_IMAGE011
是绝热指数,循环0-1-2-3-0 是卡诺循环,循环0-1-4-5-0 是高温热源温度升高后的卡诺循环,循环0-6-7-8-0 是奥拓循环;
图27所示的是多条不同绝热过程曲线的P-T图,其中, 
Figure 714473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596979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887146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829694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267628DEST_PATH_IMAGE016
是不同数值的常数,
Figure 688246DEST_PATH_IMAGE007
是绝热指数,A和B是状态点;
图28所示的是绝热过程曲线的P-T图,其中,是常数,
Figure 195636DEST_PATH_IMAGE007
是绝热指数,A和B是状态点,
图中:
1气体压缩机构、11叶轮压气机、111次级叶轮压气机、12罗茨风机、13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4螺杆压气机、15活塞液体机构、2气体做功机构、21涡轮动力机构、211次级涡轮动力结构、22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3罗茨马达、24螺杆动力机构、3连通通道、31逆止阀、4内燃燃烧室、40旁置内燃燃烧室、41氧化剂源、42燃料源、43点火装置、44氧化剂传感器、45氧化剂控制装置、5工质导出口、55附属工质导出口、50冷却液体排出口、51控制阀、52储气罐、6冷却器、61热交换器式冷却器、62直混冷却器、63吸附式冷却器、64吸收式冷却器、65节流膨胀式冷却器、66低温冷源、67附属冷却器、7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0直混冷凝冷却器、71不凝气出口、72深冷液体工质出口、73不凝气储罐、721深冷液体工质储罐、8热交换器、81三元催化器、94气液缸、95气液隔离结构、96液压动力机构、97液体工质回送系统连通、98过程控制机构、99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1进气口、992排气口、993供气口、994回充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体压缩机构1、气体做功机构2和两条连通通道3,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出口沿工质流向经一条所述连通通道3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的工质入口连通,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的工质出口沿工质流向经另一条所述连通通道3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入口连通,即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和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经两条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构成工质闭合回路;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设有内燃燃烧室4,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有工质导出口5;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中至少一个设为叶轮式、罗茨式或螺杆式机构。
图1中所示的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出口沿工质流向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的工质入口连通的所述连通通道3内;所述内燃燃烧室4与相应的氧化剂源41和燃料源42连通,且在所述内燃燃烧室4上设点火装置43。
在所述工质导出口5处设有控制阀51,便于排出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过剩的工质;所述控制阀51受使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最低压力大于0.2MPa的控制机构所控制;可选择的将最低压力限制为大于0.3MPa、0.5MPa、1MPa、1.5MPa、2MPa、2.5MPa、3MPa、5MPa、8MPa或大于10MPa。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被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压缩的工质,在经过所述内燃燃烧室4时被加热后,与燃烧产物一起进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中,对外输出动力;做功后的混合工质可经所述工质导出口5部分导出,余下工质循环流动至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中再次被压缩,依此循环进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冷却器6,所述冷却器6设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上,且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内燃燃烧室4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逆止阀31。
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有储气罐52,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压力高于设定限度时,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压力设为至少大于2MPa;所述控制阀51可设为压力控制阀,将导致压力过高的工质部分导入所述储气罐52中,可作为高压气源用。
可选择地,将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设为大于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5.5MPa、6MPa、6.5MPa、7MPa、7.5MPa、8MPa、8.5MPa、9MPa、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12.5MPa、13MPa、13.5MPa、14MPa、14.5MPa、15MPa、15.5MPa、16MPa、16.5MPa、17MPa、17.5MPa、18MPa、18.5MPa、19MPa、19.5MPa、20MPa、20.5MPa、21MPa、22MPa、23MPa、24MPa、25MPa、26MPa、27MPa、28MPa、29MPa、30MPa、31MPa、32MPa、33MPa、34MPa、35MPa、36MPa、37MPa、38MPa、39MPa或大于40MPa。
相应地,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的承压能力也设为上述同样的数值范围。由于需要将所述氧化剂源41或所述燃料源42中物质向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喷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氧化剂源41或所述燃料源42的承压能力一般设为大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的。
可选择地,将所述冷却器6设在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的工质出口为上游和以所述内燃燃烧室4的工质入口为下游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即所述冷却器6设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内燃燃烧室4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叶轮压气机11,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涡轮动力机构21;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1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内,所述氧化剂源41经氧化剂控制阀53与所述内燃燃烧室4直接连通。
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的被冷却流体通道连通,即所导出的过剩工质将被进行冷凝冷却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排放污染。
可选择地,所述叶轮压气机11设为两个并串联设置,以实现多级压缩;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1也可设为两个,以实现多级做功。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且将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内。
所述氧化剂源41经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的被加热流体通道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上设有不凝气出口71和深冷液体工质出口72,所述不凝气出口71设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22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11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进入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进行冷凝冷却处理,其中被冷凝部分经由所述深冷液体工质出口72导出,而不能被冷凝部分为不凝气,经由所述不凝气出口71送回到所述工质闭合回路。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为旁置内燃燃烧室40,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40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罗茨风机12,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螺杆动力机构24。
在所述冷却器6和所述工质导出口5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冷却液体排出口50。
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有直混冷凝冷却器70,所述深冷液体工质出口72连通有深冷液体工质储罐721。所述氧化剂源41经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70与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40连通。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罗茨马达23;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螺杆动力机构24连通,即由所述工质导出口5导出的工质将继续驱动所述螺杆动力机构24对外做功。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罗茨马达23;所述氧化剂源41经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7的被加热流体通道与所述内燃燃烧室4连通。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为8MPa,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的压力均为10MPa。
由于需要将所述氧化剂源41或所述燃料源42中物质向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喷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氧化剂源41或所述燃料源42的承压能力一般设为大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 内,所述氧化剂源41经所述直混冷凝冷却器70和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为15MPa,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的压力均为20MPa。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罗茨风机12,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罗茨马达23;所述冷却器6设为直混冷却器62,所述工质导出口5设在所述直混冷却器62上。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所述冷却器6设为吸附式冷却器63。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螺杆压气机14,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螺杆动力机构24;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为旁置内燃燃烧室40,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40和以所述螺杆压气机14的工质出口为上游与以所述螺杆动力机构24的入口为下游的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所述工质导出口5设在所述螺杆压气机14工质出口和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40的连通处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所述冷却器6设为吸收式冷却器64。
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不凝气回储压缩机74,所述不凝气回储压缩机74的进气口经控制阀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不凝气回储压缩机74的气体出口经控制阀与不凝气储罐73连通,所述不凝气储罐73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螺杆压气机14,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罗茨马达23;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为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的旁置内燃燃烧室40;所述冷却器6设为节流膨胀式冷却器65,所述节流膨胀式冷却器65的入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
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叶轮压气机11,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有两个:分别为涡轮动力机构21和螺杆动力机构24,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螺杆动力机构2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螺杆动力机构24的工质出口经冷却器6与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入口连通。
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罗茨风机12,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 内。
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有热交换器8,所述罗茨风机12的工质出口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设为所述热交换器8的被加热流体通道,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2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罗茨风机12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设为所述热交换器8的被冷却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8与所述罗茨风机12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冷却器6,所述工质闭合回路的承压能力为37MPa,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的压力均为40MPa。
实施例15
如图15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涡轮动力机构2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热交换器8,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罗茨风机12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冷却器6。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却器6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设为所述热交换器8的被冷却流体通道,而所述冷却器6与所述罗茨风机12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设为所述热交换器8的被加热流体通道。
实施例16
如图16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叶轮压气机11,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罗茨马达23;所述罗茨马达23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冷却器6。
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有不凝气储罐73,所述不凝气储罐73与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工质出口和所述内燃燃烧室4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
实施例17
如图17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螺杆动力机构24;所述不凝气储罐73与所述冷却器6和所述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
实施例18
如图18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工质导出口5经所述控制阀51直接排出,在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所述罗茨马达23的工质出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三元催化器81。
实施例19
如图19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8的被冷却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设有三元催化器81。
实施例20
如图20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罗茨马达23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设有冷却器6,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低温冷源66,所述低温冷源66与所述叶轮压气机11工质入口处的所述连通通道3连通,所述低温冷源66用于提供低温物质,所述低温物质用于冷却即将进入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工质。
可选择地,当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所述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时,可将所述低温冷源66与所述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直接连通,所述低温冷源66所提供的低温物质,用于冷却所述气缸活塞压气机构13中的工质。
实施例21
如图21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所述冷却器6设置在所述工质导出口5和所述叶轮压气机11的工质入口之间的所述连通通道3上,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和次级叶轮压气机111,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出口经附属冷却器67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3上设有附属工质导出口55。
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可以进一步利用在所述罗茨马达23中做功完成后流出的工质进一步做功,而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和所述叶轮压气机11可对所述工质进行多级压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具体实施时,可选择地,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与次所述级叶轮压气机111同轴设置并对其输出动力。所述附属工质导出口55可选择地设在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附属冷却器67之间的通道上,或设在所述附属冷却器67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入口之间的通道上。
实施例22
如图22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所述氧化剂源41设为活塞式压气机,所述活塞式压气机设为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受使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气体回充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工作模式循环工作的四类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的供气口993为所述氧化剂源41的氧化剂出口,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的回充口994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
被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压缩后的氧化剂,经所述供气口993进入所述内燃燃烧室4中,所述燃料源42向所述内燃燃烧室4喷入燃料,所述氧化剂和所述燃料在所述内燃燃烧室4内发生燃烧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热推动所述罗茨马达23做功,从所述工质导出口6导出的部分工质经所述回充口994进入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中,所述工质的余热推动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做功后,经所述排气口992排出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
实施例23
如图23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为旁置内燃燃烧室40,所述旁置内燃燃烧室40设为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与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的进气口991连通,在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上设有点火装置43,所述氧化剂源41和所述燃料源42在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中进行燃烧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部分高温高压工质可用来使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对外做功,另外一部分工质经所述供气口993进入所述罗茨马达23,所述回充口994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从所述工质导出口5导出的部分工质从所述回充口994导入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内,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经所述排气口992排出部分工质。
实施例24
如图24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氧化剂传感器44和氧化剂控制装置45,所述氧化剂传感器44包含有氧化剂探头,所述氧化剂探头设在所述连通通道3内,所述氧化剂传感器44对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45提供信号,所述氧化剂源41经氧化剂控制阀53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氧化剂控制装置45控制所述氧化剂控制阀53打开或关闭,以调整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中的氧化剂的量。
实施例25
如图25所示的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涡轮动力机构21,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设为活塞液体机构15,所述活塞液体机构15包括气液缸94和气液隔离结构95,所述气液隔离结构95设在所述气液缸94内。所述气液缸94的液体端与液压动力机构96连通,所述液压动力机构96与液体工质回送系统97连通,所述液体工质回送系统97与所述气液缸94的液体端连通;所述液压动力机构96和所述液体工质回送系统97受过程控制机构98控制。所述气液缸94的气体工质对所述气液隔离结构95的压力大于所述气液缸94内的液体和所述气液隔离结构95的总惯性力,以使所述气液隔离结构95不撞上所述气液缸94的缸盖。
以上所有实施例中,所述内燃燃烧室4排出的物质的质量流量大于从所述工质回路外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4的物质的质量流量。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体压缩机构(1)、气体做功机构(2)和连通通道(3),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经所述连通通道(3)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连通形成工质闭合回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设内燃燃烧室(4),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工质导出口(5);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中至少一个设为叶轮式、罗茨式或螺杆式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以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出口为上游和以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的工质入口为下游的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冷却器(6),所述冷却器(6)设置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非直混冷凝冷却器,所述非直混冷凝冷却器的被冷却工质入口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质闭合回路上设有三元催化器(8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低温冷源(66),所述低温冷源(66)用于提供低温物质,所述低温物质用于冷却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中或即将进入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的工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和次级叶轮压气机(111),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出口经附属冷却器(67)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连通;所述次级涡轮动力机构(21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次级叶轮压气机(111)的工质入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附属工质导出口(5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熵循环发动机还包括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的供气口(993)与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连通,所述四类门气缸活塞机构(99)的回充口(994)与所述工质导出口(5)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1)或所述气体做功机构(2)设为活塞液体机构(15),所述活塞液体机构(15)包括气液缸(94)和气液隔离结构(95),所述气液隔离结构(95)设在所述气液缸(94)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燃烧室(4)排出的物质的质量流量大于从所述工质闭合回路外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4)的物质的质量流量。
CN2012105074553A 2011-12-01 2012-11-30 熵循环发动机 Pending CN1031331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74553A CN103133173A (zh) 2011-12-01 2012-11-30 熵循环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2947.8 2011-12-01
CN201110392947 2011-12-01
CN201110397711.3 2011-12-03
CN201110397711 2011-12-03
CN201110398349 2011-12-05
CN201110398349.1 2011-12-05
CN201110413450 2011-12-10
CN201110413450.X 2011-12-10
CN201110426769 2011-12-19
CN201110426769.6 2011-12-19
CN201110444350 2011-12-27
CN201110444350.3 2011-12-27
CN201210039407.6 2012-02-21
CN201210039407 2012-02-21
CN201210042186 2012-02-22
CN201210042186.8 2012-02-22
CN201210045600 2012-02-24
CN201210045600.0 2012-02-24
CN201210048964 2012-02-28
CN201210048964.4 2012-02-28
CN201210054459.0 2012-03-03
CN201210054562.5 2012-03-04
CN201210060399.3 2012-03-08
CN201210130328.6 2012-04-27
CN201210193287.5 2012-06-12
CN201210199483.3 2012-06-14
CN201210204335.6 2012-06-15
CN201210217984.X 2012-06-27
CN201210233108.6 2012-07-05
CN201210299717.1 2012-08-21
CN201210307059.6 2012-08-24
CN2012105074553A CN103133173A (zh) 2011-12-01 2012-11-30 熵循环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3173A true CN103133173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7447.9A Active CN103133178B (zh) 2011-12-01 2012-11-30 双通道熵循环发动机
CN2012105074553A Pending CN103133173A (zh) 2011-12-01 2012-11-30 熵循环发动机
CN2012105064208A Pending CN103133176A (zh) 2011-12-01 2012-11-30 单缸u流熵循环发动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7447.9A Active CN103133178B (zh) 2011-12-01 2012-11-30 双通道熵循环发动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64208A Pending CN103133176A (zh) 2011-12-01 2012-11-30 单缸u流熵循环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31331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7788A (zh) * 2015-10-10 2017-04-19 熵零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同门过程发动机
CN110462171A (zh) * 2017-01-27 2019-11-15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热力发动机
CN115750076A (zh) * 2022-12-08 2023-03-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及其发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246A (zh) * 2013-09-12 2015-02-25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闭合活塞式发动机
CN104265505B (zh) * 2013-09-13 2016-08-24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转流道发动机
CN104819048A (zh) * 2015-05-02 2015-08-05 周虎 一种燃烧室独立的内燃机
CN106224098A (zh) * 2015-08-21 2016-12-14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高含氧气体液化物发动机
CN110645051B (zh) * 2019-09-06 2021-07-06 施爱龙 高低温联合循环发动机
CN112065574B (zh) * 2020-09-09 2021-11-02 高富 一种提高热机效率减少尾气污染的中燃热气轮机
CN116838443A (zh) * 2021-02-27 2023-10-03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循环工质回送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6A (zh) * 1993-10-19 1996-11-27 加利福尼亚州能源保护和发展委员会 性能提高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CN1359447A (zh) * 1999-04-28 2002-07-17 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 热动力设备
US6470679B1 (en) * 1997-09-26 2002-10-29 Thomas Ert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ntropy with the aid of a thermodynamic cycle
US20050166869A1 (en) * 2002-02-28 2005-08-04 Nikolay Shkolnik Liquid piston internal combustion power system
CN1821557A (zh) * 2005-09-12 2006-08-23 李岳 连续燃烧恒功率发动机
US20070033943A1 (en) * 2005-08-10 2007-02-15 Eribert Benz Method for operating a gas turbine as well as a gas turbin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01598066A (zh) * 2008-06-04 2009-12-09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排气再循环和再加热的涡轮机系统
CN201581995U (zh) * 2009-12-26 2010-09-15 姜文岐 一种热气轮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947A (en) * 1975-07-25 1977-02-05 Nissan Motor Co Ltd External heat thermal engine
JPS5947133B2 (ja) * 1978-07-13 1984-11-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再生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JPS62214256A (ja) * 1986-03-17 1987-09-21 Jinichi Nishiwaki 独立燃焼室型エンジン
SE521713C2 (sv) * 1998-11-09 2003-12-02 Stt Emtec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ett EGR-system, samt dylik ventil
US20030150420A1 (en) * 2001-10-12 2003-08-14 Naoya Ishikawa Compression-igni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263562A (ja) * 2003-01-14 2004-09-24 Yanmar Co Ltd 予混合圧縮自着火式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SE526821C2 (sv) * 2004-03-31 2005-11-08 Scania Cv Ab Arrangemang för återcirkulation av avgaser hos en överladdad förbränningsmotor
SE526818C2 (sv) * 2004-03-31 2005-11-08 Scania Cv Ab Arrangemang för återcirkulation av avgaser hos en överladdad förbränningsmotor
JP200529100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Isuzu Motors Ltd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2881124Y (zh) * 2005-10-31 2007-03-21 李建锋 一种新型的活塞式发动机
JP4622819B2 (ja) * 2005-11-14 2011-0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エネルギ回収装置
JP2007224786A (ja) * 2006-02-22 2007-09-06 Komatsu Ltd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6A (zh) * 1993-10-19 1996-11-27 加利福尼亚州能源保护和发展委员会 性能提高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US6470679B1 (en) * 1997-09-26 2002-10-29 Thomas Ert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ntropy with the aid of a thermodynamic cycle
CN1359447A (zh) * 1999-04-28 2002-07-17 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 热动力设备
US20050166869A1 (en) * 2002-02-28 2005-08-04 Nikolay Shkolnik Liquid piston internal combustion power system
US20070033943A1 (en) * 2005-08-10 2007-02-15 Eribert Benz Method for operating a gas turbine as well as a gas turbin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821557A (zh) * 2005-09-12 2006-08-23 李岳 连续燃烧恒功率发动机
CN101598066A (zh) * 2008-06-04 2009-12-09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排气再循环和再加热的涡轮机系统
CN201581995U (zh) * 2009-12-26 2010-09-15 姜文岐 一种热气轮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7788A (zh) * 2015-10-10 2017-04-19 熵零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同门过程发动机
CN110462171A (zh) * 2017-01-27 2019-11-15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热力发动机
CN110462171B (zh) * 2017-01-27 2022-09-09 杜伦大学 热力发动机
CN115750076A (zh) * 2022-12-08 2023-03-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及其发动机
CN115750076B (zh) * 2022-12-08 2024-04-05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及其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3176A (zh) 2013-06-05
CN103133178A (zh) 2013-06-05
CN103133178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3173A (zh) 熵循环发动机
CN102312725A (zh) 临界低熵混燃循环热动力系统
CN102536427B (zh) 低熵混燃充气爆排发动机
CN102777253A (zh) 高压充气爆排发动机
CN103195607A (zh) 热源做功热气机
CN102121434B (zh) 低熵混燃循环热动力系统
CN103089486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103122805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202811060U (zh) 门控同缸u流活塞热动力系统
CN103104374B (zh) 气缸内燃斯特林发动机
CN102926893A (zh) 低熵混燃气体液化物发动机
CN103306846A (zh) 气流相循环发动机
CN202402166U (zh) 低熵混燃循环热动力系统
CN103216358A (zh) 热缸门控热气机
CN103206316A (zh) 做功单元热气机
CN103089482B (zh) 压气单元热气机
CN103133177A (zh) 往复通道熵循环发动机
CN103089484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102454419A (zh) 传统活塞单热源开路发动机
CN105240154A (zh) 往复通道熵循环发动机
CN103104370B (zh) 单缸三类门熵循环发动机
CN103195606B (zh) 做功单元热气机
CN103114939A (zh) 气缸相循环发动机
CN103104372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103104375B (zh) 气缸内燃斯特林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