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对炒锅的自动出菜功能,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包括:
机架;
炒锅以及固定所述炒锅的锅架;
与所述锅架同轴连接的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设有滑槽;
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锅架和驱动盘架在所述机架上,并能驱动所述锅架和驱动盘绕水平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炒锅360度翻转;
设置在炒锅下方的托盘架导轨以及能够在所述托盘架导轨上移动的托盘架,所述托盘架用于承载菜盘;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托盘架铰接,另一端卡在所述驱动盘的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自由滑行且不脱离;
所述驱动机构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发出的出菜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出菜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锅架和驱动盘转动;
当所述锅架和驱动盘顺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杆滑行到所述滑槽的最右端并在所述驱动盘的作用下拉动所述托盘架平移,从而使菜盘随着所述炒锅翻转而移动以接收所述炒锅倒下的菜品;当所述锅架和驱动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杆滑行到所述滑槽的最左端并在所述驱动盘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托盘架平移,从而使菜盘随着所述炒锅反向翻转而移动以回到原来位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转轴和电机,所述水平转轴穿过并固定所述锅架和驱动盘,以将所述锅架和驱动盘架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水平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锅架和驱动盘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控检测部件,所述位控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锅架以及驱动盘转动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圆弧状,且所述圆弧状滑槽的长度为所述驱动盘的圆周长的1/2。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最右端处于驱动盘的右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所述滑槽的最左端处于驱动盘的左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
优选的,当控制所述炒锅的锅口顺时针翻转到右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60度倾角时,停止转动所述锅架和驱动盘,以停止所述托盘架和菜盘继续平移;当控制所述炒锅的锅口逆时针翻转到左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时,停止转动所述锅架和驱动盘,以停止所述托盘架和菜盘继续平移。
优选的,所述托盘架在放置菜盘的两侧设有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托盘架上是否放置菜盘,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全自动化,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对炒锅的自动出菜功能,是自动炒菜机能够连续工作的重要辅助功能;
2、采用托盘连杆机构实现了托盘架(菜盘)随锅具倒菜而随动,保证位于下方的菜盘的位置始终处于菜肴下落的区域,即使得托盘架(菜盘)的有效区域终于位于炒锅沿口的正下方;
3、利用带有滑槽(避空区)的驱动盘和锅架同步转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托盘架(菜盘)平移,使得驱动盘和锅架只有在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才能带动托盘架平移。滑槽的作用一是为了满足转动与平移之间的接菜随动位置关系,二是避免托盘架在非炒锅出菜状态时的频繁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参见图1~2,本发明提供的炒锅装置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其中,该全自动炒菜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置于炒菜机机壳10内的炒锅装置1、锅盖控制装置2、主料自动上料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自动洗锅装置6以及主控装置7,其中,所述主控装置7用于接收预设的菜谱指令,并根据菜谱指令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装置1、锅盖控制装置2、主料自动上料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以及自动洗锅装置6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7连接,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下面,结合图3a~图3b,对本发明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可理解的,图3a和图3b显示的是同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仅是显示角度不同而已。该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包括机架11、炒锅12、固定所述炒锅12的锅架13、驱动盘14、驱动机构15、托盘架导轨16、托盘架17以及连杆18,其中,所述驱动盘14与所述锅架13同轴连接,且所述驱动盘上设有滑槽141;所述驱动机构15用于将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架在所述机架11上,并能驱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绕水平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炒锅360度翻转;所述托盘架导轨16设置在炒锅12下方,所述托盘架17能够在所述托盘架导轨16上移动,所述托盘架17用于承载菜盘20,所述菜盘用于接住炒锅翻转倒下的菜品;所述连杆18的一端与所述托盘架17铰接,另一端卡在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内并能够在所述滑槽141内自由滑行且不脱离。所述驱动机构15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图2)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发出的出菜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出菜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转动:当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顺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杆18滑行到所述滑槽141的最右端并在所述驱动盘14的作用下拉动所述托盘架17平移,从而使菜盘20随着所述炒锅12的翻转而移动以接收所述炒锅12倒下的菜品;当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逆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杆18滑行到所述滑槽141的最左端并在所述驱动盘14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托盘架平移,从而使菜盘随着所述炒锅反向翻转而移动以回到原来位置。
继续参考图3a~图3b,所述炒锅12的筒型锅体包括上端部121和下端部122,所述上端部121呈中空圆柱体,下端部122呈半球体。所述炒锅12的下端部122内壁设置有多块用于翻炒食品的拨片(图未示),使炒锅12在炒锅翻炒装置(图未示)的驱动下而旋转炒菜时,可以制造类似颠勺的翻炒效果。所述炒锅12为不锈铁锅,适用于电磁加热(图1所示的电磁加热线圈),采用电磁加热,在炒锅12内形成半球立体环绕加热温场,加热迅速,热效率高,所形成的加热温场类似传统鼓风炉灶对铁锅的加热效果,很好的满足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对火候的要求,且高效节能。而且电磁加热没有时滞,因此这种方法调节烹饪火候比传统的明火或电阻发电传导等方式要灵敏得多。另外,整个炒锅12的内壁涂有耐高温不粘材料层,具有加热食品不粘锅具、自洁、出菜容易、更易洗锅、低油烹饪菜肴的多项功能。
所述锅架13用于固定所述炒锅12并通过水平轴(后面详述)架在炒菜机的机架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架13为门型锅架,包括两竖向机架杆13a以及置于两竖向机架杆13a之间的横向支撑架13b,所述两竖向机架杆13a分别通过水平轴架在炒菜机的机架上。所述门型锅架13用于固定和承载所述炒锅11,具体的,所述横向支撑架13b的中心设置通孔以穿过固定连接所述炒锅的转轴123(所述炒锅12的下端部122向下凸起有凹槽,以与所述转轴123固定连接),且所述横向支撑架13b在通孔上设置轴承(图未示),所述转轴123设有与所述轴承配合的定位环120,从而将炒锅12固定承载在所述门型锅架13上。
结合图4~图5,所述驱动盘14与所述锅架13同轴(水平轴)连接,并与所述锅架13绕水平轴同步转动。所述驱动盘14为圆盘状,所述水平轴穿过所述驱动盘14的圆中心140。所述驱动盘14上靠近边的位置上设置圆弧状滑槽141(滑动避空区),且所述圆弧状滑槽的长度约为所述驱动盘14的圆周长的1/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盘14处于初始状态下时(即没有转动),所述滑槽141的最左端141b处于驱动盘14的左上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所述滑槽141的最右端141a处于驱动盘的右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
参考图3a~3b,所述驱动机构15包括水平轴151、电机152和位控检测部件153,所述主轴152用于穿过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以将锅架13和驱动盘14架在炒菜机的机架上,并可带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转动360度。另外,水平轴15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152,所述控电机152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电连接,在主控装置7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水平轴15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炒锅12翻转,到达相应的工位以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位控检测部件153用于检测所述锅架13以及驱动盘14转动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7,从而精确控制所述炒锅12的翻转角度,以精确到达相应的工位上。
返回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全自动炒菜机的操作装置不同的安装位置,总共设置了五个工位,分别为主料上料工位、辅料加料(炒菜)工位、出菜工位、洗锅工位以及倒洗锅水工位,所述锅架13带动炒锅12转动到每一个工位时,使炒锅12的锅口面向对应的一个操作装置以进行对应的上料、炒菜(加辅料)、出菜、洗锅、倒洗锅水等自动烹饪操作,例如:
当所述电机152接收到主料上料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12转动到上料工位(垂直位置),以使锅口面向所述主料自动上料装置3;
当所述电机152接收到辅料加料指令或翻炒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12顺时针转动到炒菜工位(呈45度倾角的位置),以使锅口面向锅盖和锅盖控制装置2;
当所述电机152接收到出菜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转动到出菜工位(倾角为45~135度位置),以使锅口逐渐面向所述菜盘;
当所述电机152接收洗锅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12逆时针转动到洗锅工位(倾角为45度位置),以使锅口面向所述自动洗锅装置;且待洗锅完成后,接收到倒水控制命令时将所述炒锅12转动到倒水工位(倾角为135度位置),以使锅口面向集水盆。
在本发明中,重点描述如何控制所述炒锅12翻转到出菜工位,以将炒熟的菜品倒入菜盘内。
继续参考图3a~3b以及图4、5,所述托盘架导轨16设置在所述炒锅12的右下方,并且与所述炒菜机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托盘架17用于承载菜盘20,并可带动所述菜盘在所述托盘架导轨16上来回移动。所述托盘架17在放置菜盘的两侧设有检测部件170,所述检测部件170用于检测所述托盘架17上是否放置菜盘20,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7,以防误操作。所述连杆18的一端与所述托盘架17铰接,优选为销钉连接(连接点称为铰点181),另一端卡在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内(连接点为锚点182)并能够在所述滑槽141内自由滑行且不脱离。可以理解的,所述锚点182的位置会随着驱动盘14转动而改变。当所述驱动盘14在初始状态下顺时针转动45度时,所述锚点182滑动到所述滑槽141的最右端141a(着力点A,即拉盘点),然后,当所述驱动盘14继续顺时针转动时,所述锚点182保持在所述着力点A上,且所述连杆18在所述驱动盘的作用下拉动所述托盘架17(以及菜盘)在托盘架导轨16上往左移动;当所述菜盘被拉到出菜位置并倒入菜品后,所述驱动盘14反向转动到初始状态并继续逆时针转动45度时,所述锚点182滑动到所述滑槽141的最左端141b(着力点B,即推盘点),然后,当所述驱动盘14继续逆时针转动时,所述锚点182保持在所述着力点B上,且所述连杆18在所述驱动盘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托盘架17(以及菜盘)在托盘架导轨16上往右移动。
可见,本发明由连杆18、连接驱动盘的锚点182、连接托盘的铰点181组成托盘连杆机构,并与驱动盘14、托盘架17、托盘架导轨16一起组成一个曲柄连杆运动机构。当驱动盘14绕水平轴转动时,通过着力点A或B,使托盘连杆机构拉或推动菜盘、托盘架平移。从而实现了托盘架(菜盘)随炒锅倒菜而随动,保证位于下方的菜盘的位置始终处于菜肴下落的区域,即使得托盘架(菜盘)的有效区域始终位于炒锅沿口的正下方。
下面,结合图6a~6d以及图7a~7d,对本发明的出菜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当所述炒锅将锅内的菜盘炒熟准备出菜时,即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处于垂直位置,所述托盘架17位于托盘架导轨16的最右端(拿菜位置),这时候,使用者将菜盘放置在托盘架17上,当托盘架17上的检测部件170检测到菜盘时,将检测数据发送给炒菜机的主控装置,以通知所述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可以进行出菜操作,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6a所示。
所述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向所述驱动机构15的电机152(图中为显示清楚,省略显示电机152)发送出菜控制指令,所述电机152根据控制指令驱动所述水平轴151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同步转动,并带动所述炒锅12翻转。所述驱动盘14在转动的时候,所述连杆18与驱动盘14连接的锚点182在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内向右滑行(相对而已,本质上锚点182没有动,但锚点182相对滑槽141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所述驱动盘14顺时针转动45度角时,所述锚点182滑行到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的最右端141a(着力点A),所述锚点182停止滑行,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6b所示。可以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托盘架17和菜盘20并没有随着所述驱动盘14的转动而发生移动,因此在托盘架导轨16上的位置不变。
所述电机152根据控制指令驱动所述水平轴151继续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继续转动。随着所述驱动盘14转动,由于所述锚点182无法继续滑行,所述连杆18在所述驱动盘14的作用下(着力点A)随着所述驱动盘14的转动而移动,从而拉动所述托盘架17(菜盘)在托盘架导轨16上往左移动,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6c所示。
当所述电机152控制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顺时针转动了90度()水平位置并且继续转动时,所述炒锅12内煮熟的菜品由于炒锅12缓慢倾斜,而靠自身重力沿锅壁逐渐滑落,所述托盘架17(菜盘)随着所述炒锅12的翻转而移动,从而接收从炒锅12内滑落的菜品,所述托盘架17(菜盘)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菜品滑落的区域,即对着所述炒锅12的锅口。当所述炒锅12的锅口顺时针翻转到右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60度倾角时,控制所述电机152以停止转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从而停止所述托盘架17和菜盘继续往左平移。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6d所示,而炒锅12内的菜品基本全部倒入菜盘内。
接着,所述电机152驱动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逆时针转动,所述驱动盘14在转动的时候,所述连杆18与驱动盘14连接的锚点182在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内向左滑行(相对而已,本质上锚点182没有动,但锚点182相对滑槽141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所述驱动盘14回归到初始状态(垂直位置)并继续逆时针转动45度角时,所述锚点182滑行到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的最左端141b(着力点B),所述锚点182停止滑行,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7a所示。可以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托盘架17和菜盘20并没有随着所述驱动盘14的转动而发生移动,在托盘架导轨16上的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电机152控制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继续逆时针转动。随着所述驱动盘14转动,由于所述锚点182无法继续滑行,所述连杆18在所述驱动盘14的作用下(着力点B)随着所述驱动盘14的转动而移动,从而推动所述托盘架17(菜盘)在托盘架导轨16上往右移动,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7b所示。
所述电机152控制所述锅架13、驱动盘14和炒锅12继续逆时针转动到右左下方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倾角时,控制所述电机152以停止转动所述锅架13和驱动盘14,从而停止所述托盘架17和菜盘继续往右平移。此时,出菜装置的状态如图7c所示,而托盘架17和菜盘20刚好被推到最初的位置(拿菜位置)。
至此,如图7d所示,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装有菜品的菜盘端走,从而完成了整个出菜操作。
可以理解的,所述驱动盘14的滑槽141长度和位置的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举例的,本实施例的滑槽14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炒菜机而设计的,为了保证所述炒锅12、锅架13和驱动盘14在顺时针旋转45度以及逆时针旋转135度的范围内以进行其他烹饪操作,不会带动连杆使处于拿菜位置上的托盘架17发生移动,从而避免托盘架17在非出菜状态下的频繁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出菜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全自动化,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对炒锅的自动出菜功能,是自动炒菜机能够连续工作的重要辅助功能;
2、采用托盘连杆机构实现了托盘架(菜盘)随锅具倒菜而随动,保证位于下方的菜盘的位置始终处于菜肴下落的区域,即使得托盘架(菜盘)的有效区域终于位于炒锅沿口的正下方;
3、利用带有滑槽(避空区)的驱动盘和锅架同步转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托盘架(菜盘)平移,使得驱动盘和锅架只有在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才能带动托盘架平移。滑槽的作用一是为了满足转动与平移之间的接菜随动位置关系,二是避免托盘架在非炒锅出菜状态时的频繁移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