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7619A - 模制马达 - Google Patents

模制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7619A
CN103117619A CN2012104092893A CN201210409289A CN103117619A CN 103117619 A CN103117619 A CN 103117619A CN 2012104092893 A CN2012104092893 A CN 2012104092893A CN 201210409289 A CN201210409289 A CN 201210409289A CN 103117619 A CN103117619 A CN 103117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outer casing
axial
motor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92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纯一
前野彰利
吉田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621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58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7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7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1),其具有转子(3)、模制外壳(6)、轴承保持架(11a、11b)、轴承(10a、10b)和托架(7)。转子(3)具有轴(8)和转子磁铁(9)。在轴(8)固定有圆筒状的轴固定部(34)。轴承保持架(11a、11b)具有圆筒部(48)和底部(500)。轴固定部(34)的轴向长度比外周侧筒部(35)长。也就是说,轴固定部(34)相对于所述轴(8)以连接长度长的方式而安装。因此,转子(3)能够牢固地固定于轴(8)。并且,使转子(3)的轴固定部(34)与底部(500)间的距离大于转子磁铁(9)与模制外壳(6)间的轴向距离。因此,能够相对于轴承部进行轴(8)的轴向的适当定位。

Description

模制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制马达相关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11002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模制马达,其具有通过树脂对定子和电路板进行了模制的马达框架。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安装了旋转轴的转子。旋转轴通过一对轴承被支撑为能够旋转。
轴承机壳形成于马达框架。在轴承机壳安装有轴承托架。轴承容纳于轴承托架。在马达框架的开口侧安装有金属制的托架。轴承也容纳于托架。
并且,日本特开2004-12941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轴承与轴承机壳之间配置预压弹簧而对轴承施加预压的马达。由此,试图降低马达的振动和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包括转子、模制外壳、轴承保持架、轴承以及托架。转子具有轴和转子磁铁。在轴固定有圆筒状的轴固定部。轴承保持架具有圆筒部和底部。轴固定部的轴向长度比外周侧筒部的轴向长度长。也就是说,轴固定部相对于轴以连接长度长的方式安装。因此,转子被牢固固定于轴。并且,使转子的轴固定部与底部间的距离比转子磁铁与模制外壳间的轴向距离大。因此,能够相对于轴承部进行轴的轴向的恰当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A是从马达内侧观察托架的立体图。
图2B是从马达外侧观察托架的立体图。
图3是从马达内侧观察的托架的俯视图。
图4是从马达的轴心方向观察拆卸托架后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托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从模制外壳的开口侧且从径向外侧观察一体固定(容纳)有定子的模制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从模制外壳的开口侧观察一体固定(容纳)有定子的模制外壳的俯视图。
图8是轴承保持架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4中的托架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中的托架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日本特开2010-110029号公报所公开的模制马达的转子与轴的连接长度短,不能得到足够的固定强度。
日本特开2004-129418号公报公开的马达的转子隔着铁芯来固定磁铁。也就是说,铁芯相对于轴具有足够的连接长度而被固定。但是,旋转体的质量由于铁芯的重量而变大,因此旋转效率不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相对于轴固定磁铁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固定强度且能够恰当地进行轴相对于轴承部的轴向的定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具有转子、电枢、模制外壳、轴承保持架、轴承以及托架。转子具有沿中心轴线上下延伸的轴、和转子磁铁。在轴固定有圆筒状的轴固定部。转子磁铁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轴固定部。电枢具有电枢铁芯和线圈。电枢铁芯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环状的铁芯背部配置在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齿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齿的内端面与转子磁铁在径向对置。线圈在齿卷绕导线。模制外壳具有圆环状的底壁部和轮毂部。模制外壳将电枢容纳在内部,且朝向轴向上方侧开口。底壁部位于电枢的轴向下方。轮毂部在底壁部的中心部朝向轴向下方突出。轮毂部沿中心轴线具有轮毂贯通孔。轴承保持架具有圆筒部和底部。底部在中央具有供轴插入的保持架贯通孔。轴承保持架支撑于轮毂。轴承保持架为有底圆筒状。轴承容纳在轴承保持架且支撑轴。托架覆盖模制外壳的开口侧。并且,托架对支撑轴的轴承进行支撑。模制外壳的规定轮毂贯通孔的内周面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大径部在轴向下侧支撑轴承保持架。小径部在轴向上侧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径小。轴承保持架以底部侧成为上侧的状态支撑于小径部。轴承保持架的圆筒部的上端与小径部在轴向接触。小径部的内径比轴固定部的轴向下端的内径大。转子的轴固定部与底部间的距离比转子磁铁与模制外壳间的轴向距离大。
根据上述结构,马达的转子和轴被牢固地相固定,且能够恰当地进行轴相对于轴承部的轴向定位。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以下称作马达1)。马达1为无刷直流马达,例如用于驱动空调室内机的横流式风扇。
马达1具有电枢2和马达机壳5。电枢2为圆筒形。马达机壳5在内部构成有容纳转子3的容纳空间4。马达机壳5具有模制外壳6和托架7。模制外壳6朝向上方侧开口。模制外壳6的形状为有底圆筒状。托架7覆盖模制外壳6的开口侧。托架7的形状为圆盘状,且电枢2通过树脂而埋入模制外壳6中。此时,电枢2的内周面露出。转子3与环状的电枢2同轴,且配置在电枢2的径向内侧。轴8安装于转子3。轴8借助一对球轴承10a、10b被马达机壳5支撑为能够旋转。其中一个球轴承10a借助轴承保持架11a安装于模制外壳6的底壁部13。另一球轴承10b借助轴承保持架11b安装于托架7。轴8的末端部与横流式风扇的支撑轴串联连接。横流式风扇的支撑轴的一端部被风扇轴承支撑为能够旋转。在这里省略关于横流式风扇的图示。
另外,在图1中,轴线P为沿轴8的中心延伸的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轴线P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与轴线P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径向”,将绕轴线P的方向定义为“周向”。并且,在图1所示的马达1的轴向,相对于转子3将球轴承10b侧定义为“上”,相对于转子3将球轴承10a侧定义为“下”。
电枢2具有电枢铁芯14、绝缘件17和线圈20。电枢铁芯14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5和排列在周向的多个齿16。铁芯背部15配置在转子磁铁9的径向外侧。铁芯背部15的内端面与转子磁铁9在径向对置。齿16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绝缘件17覆盖电枢铁芯14的除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以外的部分。线圈20通过隔着绝缘件17将导线卷绕于各齿16而构成。内侧绝缘件壁19从齿16的末端的两端面朝向轴向突出。另外,绝缘件17只要能够覆盖电枢铁芯14的卷绕有线圈20的部分,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模制外壳6整体由树脂材料构成。模制外壳6具有圆筒部21、圆盘状的底壁部13和环状的马达覆盖部22。圆筒部21围绕电枢2的外周。底壁部13位于电枢2的轴向下方。并且,底壁部13从内侧绝缘件壁19的下端附近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电枢2被圆筒部21的内周面和底壁部13和马达覆盖部22覆盖,而被模制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饱和聚酯作为模制成型用的模制树脂。
对模制外壳6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在通过绝缘件17而绝缘的电枢2卷绕绕组后,将电枢2插入在模具内。在模具内注入树脂而成型模制外壳6。此时,树脂通过高压力被注入。因此,电枢2通过用设于模具的销按压绝缘件17的端面而被定位。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注入的压力而导致电枢2在模具内的姿势倾斜。成型后,将模制外壳6从模具卸下,模具的销痕迹23残留在模制外壳6。
模制外壳6在底壁部13的中心部具有轮毂部24。轮毂部24朝向轴向下方突出。轮毂部24具有轮毂贯通孔25。在轮毂贯通孔25与轴8同轴配置有轴承保持架11a。模制外壳6的规定轮毂贯通孔25的内周面具有大径部250和小径部251。在大径部250在轴向下侧支撑有轴承保持架11a。小径部251配置在模制外壳6的内周面的轴向上侧。小径部251比轴承保持架11a的外径小。轴承保持架11a的形状为有底圆筒状。轴承保持架11a具有圆筒部48和底部500。在底部500的中央具有供轴8插入的保持架贯通孔501。轴承保持架11a与模制外壳6的底壁部13一体成型(插入成型)。并且轴承保持架11a通过由轮毂24支撑而限制轴承保持架11a的轴向(轴8的轴心方向)的移动。并且,轴承保持架11a也可以底部500侧成为上侧的方式而压入固定。轴承保持架11a的圆筒部48的上端通过与小径部251在轴向接触而限制了向轴向上侧的移动。
托架7整体由树脂材料构成。优选构成托架7的树脂材料为与模制外壳6相同材质的树脂材料。
并且,托架7在中心部具有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轮毂部26。轮毂部26具有托架贯通孔27。轴承保持架11b与轴8同轴地配置在托架贯通孔27。托架7的规定托架贯通孔27的内周面在轴向上侧具有大径部270。托架7的内周面在轴向下侧具有小径部271。轴承保持架11b为有底大致圆筒状,且具有圆筒部48和底部500。在底部500的中央具有供轴8插入的保持架贯通孔501。轴承保持架11b也可在托架7被注塑成型时与托架7一体成型(插入成型),且由轮毂部26支撑。此时,轴承保持架11b的轴向(轴8的轴心方向)的移动被更加牢固地限制。并且,轴承保持架11b也可压入于轮毂部26的内周面而容纳于托架贯通孔27。轴承保持架11b以底部500侧成为下侧的方式被压入固定。轴承保持架11b通过使圆筒部48的下端与小径部271在轴向接触而进行与托架7的定位。并且,轴承保持架11b也可以底部500侧成为上侧的方式压入。
并且,如图1以及图2A和图2B所示,托架7具有圆筒状压入部28、轮毂部26和薄状的连接板部29。圆筒状压入部28位于轮毂部26的径向外侧。圆筒状压入部28被压入于模制外壳6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内周面。连接板部29连接轮毂部26和圆筒状压入部28。
在圆筒状压入部28的径向外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板部30。凸缘板部30位于圆筒状压入部28的轴向上侧。凸缘板部30的下表面在托架7被压入于模制外壳6的状态下与模制外壳6的开口侧的轴向端面接触。由此,在托架7被压入模制外壳6时,容易地确定了托架7压入的轴向位置。
并且,凸缘板部30的下表面具有在周向相互隔开预定间隔而排列的三个定位块80。三个定位块80分别压入于三个定位凹部81。三个定位凹部81形成于模制外壳6的开口侧的端面。通过定位块80与定位凹部81连接而完成托架7的周向定位。并且,构成有托架7相对于模制外壳6的止转件。定位块80以及凹部81在周向不等分地进行配置。因此,此结构在托架7被压入模制外壳6时,能够防止将被误认成托架7的部件组装于模制外壳6。此时,也可通过使定位块80以及凹部81的各自的周向宽度不同来防止错误的部件组装。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定位块80从圆筒状压入部28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到凸缘板部30的外周缘。各定位块80的高度与圆筒状压入部28的高度相等。定位块80以及圆筒状压入部28的马达内侧的端面连续相连并位于同一面上。
各定位块80从托架7的轴心方向观察呈周向长的圆弧状。各定位块80的周向的两侧面随着从托架7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而朝向周向外侧倾斜。如图3所示,倾斜角α在例如2°~5°的范围内。同样,模制外壳6的定位凹部81也随着从模制外壳6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而使周向的两侧面81a向周向的外侧倾斜。倾斜角β比倾斜角α稍小。如此一来,通过使定位块80的周向的两侧面倾斜而能够通过楔形效应将定位块80牢固地固定在定位凹部81。
连接板部29的上表面具有多个肋47。多个肋47从轮毂部26侧延伸到圆筒状压入部28侧。多个肋47以轮毂部26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如此一来,通过设置肋47而提高了托架7的刚性,且极力抑制了轴8旋转时的偏心。
接下来对托架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托架7通过向上模105和下模106之间形成的模腔107注塑热硬化性的树脂材料并使树脂材料硬化而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105以及下模106构成为两者的合模面108正好位于小径部271。由此,能够防止在成型品产生的分模线形成在大径部270的内周面,从而提高轴承保持架11b向托架7的组装精度(甚至球轴承10b的组装精度)。因此,能够防止轴8的偏心。
并且,在基于上述热硬化性树脂的制造中,热硬化性树脂在模腔内硬化时,在轮毂部26产生径向的歪倒变形。因此,存在形成在轮毂部26的内侧的托架贯通孔27的圆柱度降低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托架7的连接板部29的内周侧缘部构成肋部83。肋部83向轮毂部26的突出侧隆起,支撑轮毂部26的基端部。如此一来,通过设置肋部83,能够防止轮毂部26的硬化时的歪倒。并且,通过设置肋部83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轮毂部26的径向的刚性。在此,在肋部83的背面形成有凹部84以使肋部83的厚度不过大。由此,能够防止在肋部83产生缩痕等成型不良。
在托架7的轮毂部26以及模制外壳6的轮毂部24的外周面分别嵌有由橡胶形成的防振部件31。防振部件31由环状的防振本体部32和凸缘部33构成。防振本体部32的内周面与轮毂部26或者轮毂部24的外周面密接。凸缘部33从防振本体部32的轴向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
转子3具有轴8和转子磁铁9。轴8沿模制外壳6的圆筒方向延伸。转子磁铁9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轴8。转子3具有圆筒状的内周侧筒部34和圆筒状的外周侧筒部35以及圆盘状的连接部36。换言之,内周侧筒部34为圆筒状的轴固定部。内周侧筒部34紧固于轴8。外周侧筒部35直接与来自电枢铁芯14的磁力作用。连接部36连接内周侧筒部34和外周侧筒部35。转子3由在磁性材料中配合有塑料的磁铁树脂构成。转子3由注塑成型而形成。也就是说,由于转子3是一体形成的,因此能够确保高刚性。另外,转子3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用粘结剂等将分割成多个的烧结磁铁贴合于圆筒状的轭的外周面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转子磁铁9也可以间接固定于轴8。内周侧筒部34以及外周侧筒部35都形成为:壁厚在与连接部36的连接处为最大,并且随着从壁厚最厚处朝向轴向的两端侧而壁厚渐渐减少。换言之,内周侧筒部34的轴向长度比连接部36的轴向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侧筒部34的轴向长度比外周侧筒部35的轴向长度长。也就是说,内周侧筒部34相对于轴8以连接长度长的方式而安装。由此,转子3被牢固地固定于轴8。
在轴8的与转子3的紧固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37。在注塑成型转子3时,磁铁树脂紧固于槽部37。由此,能够使转子3牢固地紧固于轴8,并能够防止转子3绕轴8滑动而空转。
在托架7与转子3之间配置有控制用基板38。如图6所示,控制用基板38通过两个从马达覆盖部22向托架侧突出的突起85的爪部85a而被固定。控制用基板38的下表面与马达覆盖部22的上表面接触。控制用基板38的上表面与爪部85a的下表面接触。也就是说,控制用基板38通过被马达覆盖部22与爪部85a夹持而固定。各突起85的基端部与绝缘件17一体成型。爪部85a形成在突起85的末端部。
在控制用基板38设置用于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而使马达1旋转的马达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具有向马达1的各线圈20提供驱动电流的逆变电路和控制逆变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用基板38以使形成有马达驱动电路一侧的面即基板面39与托架7的马达内侧的面相对的方式而配置。控制用基板38的基板面39设有内置有控制电路的长方体的盒状的控制用IC40。控制用IC40也可在托架7安装于模制外壳6的状态下与托架7的马达内侧的面接触。
控制用基板38具有检测转子磁铁9的磁通的磁传感器381。磁传感器381配置在转子磁铁9的轴向上侧。控制用基板38基于磁传感器381的检测信号而控制向线圈20提供的驱动电流。
在控制用基板38形成有用于避免与转子3的内周侧筒部34的干涉的圆孔41。内周侧筒部34通过圆孔41内而向比控制用基板38靠托架7侧的位置突出。
控制用基板38具有三个引脚孔91和四个定位孔92。构成引脚孔91的部位作为与电枢2电连接的端子发挥作用。定位孔92用于控制用基板38的在与轴8垂直的平面内的周向定位。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四个定位孔92分别插入定位销93,共计插入四个定位销93。定位销93从马达覆盖部22的托架侧的面突出。
在控制用基板38的三个引脚孔91分别插入接线引脚94,共计插入三个接线引脚94。三个接线引脚94从马达覆盖部22的托架侧的面突出。接线引脚94与线圈20电连接。三个接线引脚94通过焊接在控制用基板38的配线图案上而使得马达驱动电路与线圈20电连接。
在控制用基板38还连接有用于向控制用基板38上的各电路提供电力的引线42。如图6所示,引线42从模制外壳6和托架7之间导出至马达1外,并借助连接器与外部电源连接。在模制外壳6与托架7之间设置一对衬套43a、43b。一对衬套43a、43b从径向夹持并固定引线42。在一对衬套43a、43b的在轴向对置的面分别沿径向延伸有截面为半圆形的配线槽44。通过在将引线42嵌入了配线槽44的状态下将引线42导出至马达外,引线42牢固固定并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配线。在各衬套43a、43b的与形成有配线槽44的一侧相反侧的面形成有插入槽45。衬套43a与凸部46a卡合而固定。衬套43b与凸部46b卡合而固定。因此,完成各衬套43a、43b在马达径向的定位。凸部46a、46b在模制外壳6的外周部具有插入槽45。
轴8由球轴承10a、10b支撑。该前后的球轴承10a、10b为相同部件。球轴承10a、10b容纳于轴承保持架11a、11b。
轴承保持架11a、11b为金属制。轴承保持架11a、11b具有圆筒部48和底部500。底部500具有圆环部49和突出部50。圆环部49在圆筒部48的轴向从转子磁铁9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圆环部49具有突出部50,突出部50从圆环部49的径向内侧且远离圆筒部48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球轴承10a、10b分别具有与轴8共同旋转的内圈和被圆筒部48支撑的外圈。突出部50与内圈不接触。轴承保持架11a的圆筒部48介于模制外壳6的轮毂部24与球轴承10a的外圈之间。轴承保持架11b的圆筒部48介于托架7的轮毂部26与球轴承10b的外圈之间。
轴承保持架11a在圆筒部48的上端与小径部251相接触的状态下被定位。小径部251的内径比突出部50的内径大。突出部50以防止与球轴承10a的内圈接触的程度远离球轴承10a的内圈即可,不要求很高的尺寸精度。假设模具的镶块将要与突出部50接触,根据突出部50的尺寸精度,结果有时会在镶块与突出部50之间产生间隙。于是,有可能在熔融树脂被注入模具内时,树脂进入间隙而形成毛边。对此,本实施方式在插入成型时通过使模具的镶块与圆环部49的上表面抵接,来抑制树脂向径向内侧流动并通过轴承保持架11a的保持架贯通孔501流入。因此,成品率得到改善。
分别从轴向上下在球轴承10a、10b安装有挡圈51a、51b。球轴承10a、10b的外圈与圆环部接触。挡圈51a、51b与球轴承10a、10b内圈接触。并且,通过将板簧12配置在轴承保持架11a与球轴承10a之间而构成定压预压。另外,板簧12也可配置在轴承保持架11b与球轴承10b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球轴承10a与轴承保持架11a的圆环部49接触,来抑制转子3朝向轴向下方移动。由此,限制了转子3向轴向下方的移动,并防止了与底壁部13接触。并且,由于通过板簧12对球轴承10b的外圈产生轴向下方的力,而挡圈51b与球轴承10b的内圈接触,因此对内圈产生轴向上方的力。由此,由于转子3只能向与磁传感器381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磁传感器381的检测精度提高了。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12只配置在轴承保持架11a与球轴承10a之间或者轴承保持架11b与球轴承10b之间,构成定压预压。通过此结构,保持在使转子磁铁9与定子铁芯14的磁传感器一致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在马达驱动中产生的杂音和噪音。
轴承保持架11a、11b固定在相对于模制外壳6以及托架7的小径部251、271远离马达1的方向侧,隔着球轴承10a、10b,挡圈51a、51b从两侧防止轴8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球轴承10a、10b从模制外壳6以及托架7脱离。
并且,由于模制外壳6具有凹部81,因此不是圆筒形状。因此,在压入托架7时,存在模制外壳6侧的各部移位不均、在组装时轴发生偏移的可能。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11a、11b朝向马达外侧安装,且挡圈51a、51b固定球轴承10a、10b。此时,挡圈51a、51b不仅固定球轴承10a、10b,也固定托架7。因此,由于托架7与模制外壳6的安装为稍微放松的配合即可,因此作业性提高。
在组装马达1时,首先模制成型电枢2,并准备一体成型了轴承保持架11a后的模制外壳6。并且,准备一体成型有轴承保持架11b的托架7。接下来,将安装有转子3的轴8插入于安装在轴承保持架11a的球轴承10a的内周面。将轴8插入球轴承10a的内周面后,安装挡圈51a。接下来,从模制外壳6的轴向的输出轴侧安装控制用基板38。并且,将衬套43a安装于模制外壳6,将引线42嵌入配线槽44。引线42的配线完成后,将衬套43b安装于衬套43a的轴向上侧。接下来,将托架7从轴8的输出轴侧安装于模制外壳6。安装托架7后,安装球轴承10b。由此,在托架7被安装于模制外壳6的同时,轴8被插入于球轴承10b的内周面。安装球轴承10b后,安装挡圈51b而固定球轴承10b,从而完成马达1的组装。
在转子3安装于模制外壳6时,电枢2与转子3通过磁力相吸,转子3顺势插入于模制外壳6内,转子3与模制外壳6接触。此时,转子3的内周侧筒部34与轴承保持架11a的底部500间的距离大于转子3的外周侧筒部35与模制外壳6间的轴向距离。并且,小径部251比内周侧筒部34的轴向下端部的外径大。由此,内周侧筒部34不会与轴承保持架11a接触,轴承保持架11a的球轴承10a的支撑面不会变形。并且,即使在作为变形例而使小径部251覆盖轴承保持架11a的底部500的上表面时,即使在内周侧筒部34与小径部251接触时,也有应力传递至轴承保持架11a、球轴承10a的支撑面变形的危险。因此,在上述所示的结构中也能发生同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小径部251与内周侧筒部34在轴向重叠时,内周侧筒部34与小径部251间的距离比转子3的外周侧筒部35与模制外壳6间的轴向距离大。
然而,在这样用树脂材料构成托架7时,与用金属材料构成托架7相比,尺寸精度等加工精度差,因此托架7的圆筒状压入部25的外径精度降低,托架7相对于模制外壳6的组装误差(例如,同心度的偏离)增加。并且,由于用于在托架7安装球轴承10b的托架贯通孔27的孔径精度也下降,因此球轴承10b相对于托架7的组装误差也增加。因此,采用树脂制的托架7时,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组装误差累积,使马达工作中的轴8的偏心超过许可范围,从而轴8的旋转精度明显降低。对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轴承保持架11b与托架7一体成型,能够防止轴8的旋转精度的下降。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模制外壳6和托架7用相同树脂材料构成,两者的线膨胀系数相等。因此,由于马达工作时的发热(球轴承10a、10b的摩擦热等)和外气温,即使模制外壳6以及托架7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将两者的配合精度维持在不变的关系。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两者的配合精度下降而引起的轴8的旋转精度下降以及配合强度下降。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11a与模制外壳6一体成型,模制外壳6的规定模制外壳6的轮毂贯通孔24的内周面的尺寸精度高的话,轴承保持架11a也可压入固定于模制外壳6。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11b与托架7一体成型,但托架7的规定托架7的轮毂贯通孔26的内周面的尺寸精度高的话,轴承保持架11b也可压入固定于托架7。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托架7在向马达的组装部位也存在误差,因此比外壳侧需要轴承精度。因此,优选轴承保持架11b与托架7一体成型。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架7被压入于模制外壳6。例如,如图9所示,在模制外壳6的外周面全周形成有截面为三角状的突部111。并且,托架7的外周部具有与突部111卡合的卡合片112。由此,托架7更加牢固地固定于模制外壳6。另外,在图9的例子中,卡合突部111一体成型于模制外壳6,卡合片112通过插入成型(或者粘结)固定于托架7。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例如能够如图10所示构成为:在托架7压入于模制外壳6的状态下,将固定用部件113从径向外侧装设于模制外壳6以及托架7。在图10的例子中,固定用部件113由带状板114和与带状板1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的一对固定片115构成。带状板114沿模制外壳6的外周面向马达轴心方向延伸。一对固定片115从马达轴向两侧夹持模制外壳6的底壁部13和托架7。固定用部件113例如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包括除此以外的各种结构。也就是说,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饱和聚酯作为模制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其他树脂材料。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模制外壳6的轴向一侧开口、并用托架7覆盖开口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是模制外壳6的筒轴方向的两侧开口,并用托架7分别覆盖两侧的开口。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前后的球轴承10a、10b采用板簧12的例子,但只要对球轴承10a、10b施加预压,则可以是各种种类的弹簧。
在本发明中,朝向马达外侧安装轴承保持架11a、11b。因此,在尘埃和灰尘容易进入球轴承10a、10b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为设有盖等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在模制外壳内通过模制成型而一体固定定子的模制马达。

Claims (13)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转子,其具有:轴,其沿中心轴线上下延伸;和转子磁铁,圆筒状的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轴,所述转子磁铁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轴固定部;
电枢,其具有:电枢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所述铁芯背部配置在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内端面与转子磁铁在径向对置;和线圈,其通过在所述齿卷绕导线而构成;
模制外壳,其具有:圆环状的底壁部,其位于所述电枢的轴向下方;和轮毂部,其在所述底壁部的中心部朝向轴向下方突出,且沿中心轴线具有轮毂贯通孔,所述模制外壳在内部容纳所述电枢,且朝向轴向上方侧开口;
有底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其具有:圆筒部;和底部,其在中央具有供轴插入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轴承保持架被支撑于所述轮毂部;
轴承,其容纳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并支撑所述轴;以及
托架,其覆盖所述模制外壳的开口侧,并对支撑轴的轴承进行支撑,
所述模制外壳的规定所述轮毂贯通孔的内周面具有在轴向下侧支撑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大径部,
所述内周面在轴向上侧具有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径小的小径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以所述底部侧成为上侧的状态支撑于所述小径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与所述小径部在轴向接触,
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比所述轴固定部的轴向下端的内径大,
所述转子的所述轴固定部与所述底部间的距离比所述转子磁铁与所述模制外壳间的轴向距离大。
2.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转子,其具有:轴,其沿中心轴线上下延伸;和转子磁铁,圆筒状的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轴,所述转子磁铁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轴固定部;
电枢,其具有:电枢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所述铁芯背部配置在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内端面与转子磁铁在径向对置;和线圈,其通过在所述齿隔着绝缘件卷绕导线而构成;
模制外壳,其具有:圆环状的底壁部,其位于所述电枢的轴向下方;和轮毂部,其在所述底壁部的中心部朝向轴向下方突出,且沿中心轴线具有轮毂贯通孔,所述模制外壳在内部容纳所述电枢,且朝向轴向上方侧开口;
有底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其具有:圆筒部;和底部,其在中央具有供轴插入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轴承保持架被支撑于所述轮毂部;
轴承,其容纳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并支撑所述轴;以及
托架,其覆盖所述模制外壳的开口侧,并对支撑轴的轴承进行支撑,
所述模制外壳的规定所述轮毂贯通孔的内周面具有在轴向下侧支撑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大径部,
所述内周面在轴向上侧具有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径小的小径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以所述底部侧成为上侧的状态支撑于所述小径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与所述小径部在轴向接触,
所述小径部与所述轴固定部在轴向重叠,
所述转子的所述轴固定部与所述小径部间的距离比所述转子磁铁与所述模制外壳间的轴向距离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
所述转子具有连接所述轴固定部和所述转子磁铁的连接部,所述轴固定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连接部的轴向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
所述转子具有连接所述轴固定部和所述转子磁铁的连接部,所述轴固定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连接部的轴向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底部具有圆环部和突出部,
所述圆环部在所述圆筒部的轴向从所述转子磁铁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圆环部的径向内侧且远离所述圆筒部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突出部的内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
所述马达具有:
控制用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模制外壳的径向内侧,且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该控制用基板与所述转子磁铁在轴向对置地配置;
板簧,其配置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圆环部与所述轴承之间;以及
挡圈,其从轴向上下安装于所述轴承,
所述控制用基板在所述转子磁铁的轴向上侧具有磁传感器,
所述磁传感器与所述转子磁铁轴向接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轴承保持架与所述模制外壳以及所述托架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轴承保持架通过压入而与所述模制外壳以及所述托架相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轴承保持架中的一个轴承保持架与所述托架一体成型,
所述轴承保持架中的另一个轴承保持架压入固定于所述模制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
所述绝缘件具有突起,
所述突起在末端部具有爪部,
所述控制用基板固定于所述爪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模制外壳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托架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所述托架由与所述模制外壳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
CN2012104092893A 2011-11-16 2012-10-24 模制马达 Pending CN1031176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1164 2011-11-16
JP2011-251164 2011-11-16
JP2012-162154 2012-07-21
JP2012162154A JP5775853B2 (ja) 2011-11-16 2012-07-21 モールド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7619A true CN103117619A (zh) 2013-05-22

Family

ID=4808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470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9059U (zh) 2011-11-16 2012-10-24 模制马达
CN2012104092893A Pending CN103117619A (zh) 2011-11-16 2012-10-24 模制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470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9059U (zh) 2011-11-16 2012-10-24 模制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55729B1 (zh)
CN (2) CN202889059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043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
CN10475323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659476A (zh) * 2013-10-24 2016-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及空调机
CN107508403A (zh) * 2014-02-08 2017-12-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马达
CN108370192A (zh) * 2015-12-15 2018-08-03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N110022040A (zh) * 2014-02-12 2019-07-16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95735A (zh) * 2018-02-09 2020-05-01 株式会社美姿把 无刷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24413A (zh) * 2019-03-28 2021-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3454889A (zh) * 2019-03-28 2021-09-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承保持件
CN113472132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5729B1 (ko) * 2011-11-16 2019-03-07 니혼 덴산 테크노 모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몰드 모터
KR101429081B1 (ko) * 2013-07-04 2014-08-14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메인 마그네트를 이용한 회전자 위치 센싱 구조의 모터
CN112217322B (zh) * 2020-01-20 2022-03-01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CN117595559B (zh) * 2024-01-18 2024-03-29 沈阳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高压三相同步电动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9418A (ja) * 2002-10-03 2004-04-22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
CN101325351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模压电机
JP2009290936A (ja) * 2008-05-27 2009-12-10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
CN202889059U (zh) * 2011-11-16 2013-04-17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0029A (ja) 2008-10-28 2010-05-13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9418A (ja) * 2002-10-03 2004-04-22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
CN101325351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模压电机
JP2009290936A (ja) * 2008-05-27 2009-12-10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
CN202889059U (zh) * 2011-11-16 2013-04-17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043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
CN105659476A (zh) * 2013-10-24 2016-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及空调机
CN105659476B (zh) * 2013-10-24 2018-03-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空调机及电器设备
CN10475323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753236B (zh) * 2013-12-26 2019-02-19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7508403A (zh) * 2014-02-08 2017-12-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马达
CN110022040A (zh) * 2014-02-12 2019-07-16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370192B (zh) * 2015-12-15 2020-01-3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370192A (zh) * 2015-12-15 2018-08-03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N111095735A (zh) * 2018-02-09 2020-05-01 株式会社美姿把 无刷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US11251668B2 (en) 2018-02-09 2022-02-15 Mitsuba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11095735B (zh) * 2018-02-09 2022-03-15 株式会社美姿把 无刷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24413A (zh) * 2019-03-28 2021-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3454889A (zh) * 2019-03-28 2021-09-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承保持件
CN113472132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3472132B (zh) * 2020-03-31 2023-10-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89059U (zh) 2013-04-17
KR101955729B1 (ko) 2019-03-07
KR20130054136A (ko) 2013-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9059U (zh) 模制马达
US9692270B2 (en) Motor including brackets and fixing members
US9634533B2 (en) Motor with a stator having four separate corner bobbins/insulators and molded resin insulation around tooth completely enclosing the co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071107B2 (en) Rotor unit,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unit
CN104682646B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JP5775853B2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01789650B (zh) 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8449268B2 (en) Fa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45460A (zh) 模塑电机
CN102738996B (zh) 带泵的电动机
CN109075654B (zh)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KR20150095175A (ko) 모터 및 수지 케이싱의 성형 방법
CN105745823B (zh) 电动机及空调机
CN206948107U (zh) 马达
CN102454641B (zh) 泵装置
CN106640674A (zh) 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
CN207150272U (zh)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风扇马达
US11177723B2 (en) Rotor and motor
JP2740140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ー
US11228217B2 (en) Bus bar assembly and motor
CN107979246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5745822A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US20180254682A1 (en) Sta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mo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8292872B (zh) 转子、马达、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AU2020431621B2 (en) Stator,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