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656A - 一种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656A
CN103112656A CN2013100483784A CN201310048378A CN103112656A CN 103112656 A CN103112656 A CN 103112656A CN 2013100483784 A CN2013100483784 A CN 2013100483784A CN 201310048378 A CN201310048378 A CN 201310048378A CN 103112656 A CN103112656 A CN 103112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bottle cap
outer shroud
hoop
r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83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656B (zh
Inventor
吴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吴世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世峰 filed Critical 吴世峰
Priority to CN2013100483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盖,用于与包装容器的管口件装卸自如地连接,包括一体成型的盖体、防盗箍、翼片和外环;所述盖体设于外环内,盖体和外环之间通过翼片连接;所述防盗箍通过连接片与盖体下端连接;所述外环包括多个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环部,不同环部的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各环部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从下至上依次变小。本发明的瓶盖,通过合理设计瓶盖外环的结构,使瓶盖侧立时,瓶盖具有始终能够倒向同一侧方向的趋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倒向盖体顶面一侧的方向。从而在装配筛选的环节中,提高筛选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瓶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口包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装容器的瓶盖。 
背景技术
在行业中,通常使用的瓶盖装置包括瓶盖和管口件,将管口件安装在包装容器上,瓶盖装卸自如地拧在管口件上,以开闭管口件。多年来,对于具有瓶盖装置的包装容器,在不被发现瓶盖已被开封的情况下,将盖打开而改换内容物之类的恶劣的商业行为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后来有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带有防盗箍的瓶盖,其中,瓶盖包括盖体和防盗箍,盖体为圆柱形结构,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装载在管口件上,盖体与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旋紧。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接有切断片。箍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爪部,两个爪部沿盖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布置。管口件上设有从其外周突出用于阻止所述盖旋进的挡板,挡板外周上设有与所述爪部卡合的棘爪。爪部和棘爪相互配合,用以在盖稍稍旋开时使切断片出现断裂,以便简易、直观地反应盖被开封过,还是未开封过。 
包装容器,特别是饮料的包装容器是孩童的喜爱。市场上有部分饮料的瓶盖装置由于较小,其拧下来的小盖子往往会被一些尚未懂事的幼童误吞,更甚者如若盖子卡在幼童喉部,极易造成窒息,不及时取出盖子的话还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为解决该问题,有发明人设计一种具有系带的瓶盖装置,该系带使盖子拧下来后仍然连接在管口件或包装容器上,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曾度上解决了误吞的问题,但仍有不足之处;由于小孩在喝完包装容器内饮料后,往往不会立即将包装容器扔掉,而是反复玩耍,因而系带极易损坏使盖子脱落,仍然存在被玩耍幼童误吞的危险。此外,还有发明人为防止幼童误吞,根据幼童张嘴的大小,设计了一种比较大的盖子,使幼童不能吞入;此种方式虽然也能防止大部分孩童误吞,但仍不能排除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幼童嘴型较大,或年龄较大的孩童等。这种例外,使得当瓶盖被误吞卡住喉部时,极易造成窒息。还有人设计了中间盖体和外周把环相互配合的结构,这种结构较好解决了上述安全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100901.9所述的一种瓶盖的结构。 
对于瓶盖的设计,除了要考虑防盗、安全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如何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诸多问题。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包装容器成品时,瓶盖需要经过多道机器筛选、操控的环节,从而使瓶盖能够顺利地被机械手夹持并旋紧在管口件的口部,其中管口件已经预先安装在包装容器上。瓶盖须经历的环节包括,利用分选机器将混乱的瓶盖进行分选,使瓶盖保持大致相同的姿势、朝向同一方向,然后输送至下一环节;其原理是利用了半波振动的圆盘来实现该功能,利用半波振动进行分选为现有技术。该分选环节中,需要配合特定的瓶盖外形,对于瓶盖外形不符合要求的,其分选效率将会很低,甚 至分选失败。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当瓶盖侧立时,瓶盖必须始终能够倒向同一侧方向,从而使瓶盖在输送轨道上能够较好的靠在轨道一侧的挡壁上,如此能够大大提高瓶盖分选的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在设计上要求瓶盖的重心始终位于瓶盖侧面任一点位置的切线的法线的同一侧,如此才能使瓶盖侧立时始终导向同一侧的方向。这在瓶盖的设计上具有较高的要求。 
当瓶盖经过分选整理,被输送至下一环节时,需要机械手准确“抓”住瓶盖,然后”旋”在管口件上。其中既要解决准确识别的问题,还有解决“抓”和“旋”的问题,如何针对瓶盖本身的结构做设计,使之更加地配合现有“抓”和“旋”功能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本领域中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使用安全、具有防盗功能,且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瓶盖。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瓶盖,用于与包装容器的管口件装卸自如地连接,包括一体成型的盖体、防盗箍、翼片和外环;所述盖体设于外环内,盖体和外环之间通过翼片连接;所述防盗箍通过连接片与盖体下端连接;所述外环包括多个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环部,不同环部的外侧面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各环部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从下至上依次变小。 
本发明的瓶盖,通过合理设计瓶盖外环的结构,使瓶盖侧立时,瓶盖具有始终能够倒向同一侧方向的趋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倒向盖体顶面一侧的方向。从而在装配筛选的环节中,瓶盖能够很好地侧立靠在振动圆盘的输送轨道上,从而提高筛选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环各环部的外侧面在连接处相切;最下端的环部的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为直面,其与外环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80°≤β≤100°;最上端的环部的外侧面与外环的顶面相切。在本改进方案中提到了最下端的环部的外侧面为直面,该直面应理解为曲率半径无限大的曲面。 
将最下端的环部的外侧面设计为直面,使瓶盖侧立靠在输送轨道上时,该直面与输送轨道的底面接触支撑,从而统一瓶盖侧立时停靠的角度。其他各环部的设计也具有该方面的设计考虑。 
优选的,所述外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环部、第二环部和第三环部,所述第一环部的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为直面,其与外环底面之间的夹角为89.5°;所述第三环部外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环部,第三环部的上端与外环的顶面相切。在本改进方案中提到了第一环部的外侧面为直面,该直面应理解为曲率半径无限大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外环的外侧面设有若干相对平行的凸起的防滑条纹,防滑条纹沿外环外侧面的周向布置,并在外环外侧面的轴向方向上具有周期性的波形起伏,波形起伏的周期小 于5个。 
优选的,所述翼片为平行的片状结构;或所述翼片为平行的曲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翼片的上缘为向下弯曲的弧面、斜面或脊形面。 
优选的,所述翼片具有4个,为片状结构,分别位于两个平行的平面内;所述外环上缘所在圆的垂直于该两个平行平面的直径,被该两个平行的平面三等分;或, 
所述翼片为曲面状结构,翼片之间相对平行布置。 
优选的,所述翼片的上缘为向上凸起的弧面、斜面或脊形面。 
优选的,所述盖体顶面和盖体的侧面之间为斜面或曲面的结构;所述盖体顶面设有与翼片位置关系已知的识别点,识别点具有多个;所述盖体的顶面低于外环的顶面,盖体、外环和翼片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盖体内壁面设有若干螺纹,螺纹的上表面与盖体内壁面的角度为90°至120°之间,螺纹的下表面与盖体内壁面的角度为120°至150°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盗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通过切断结构连接;各段箍部件的内壁上设有1个爪部,位于各段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的前端;各段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片与盖体连接,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第二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后端,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片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防盗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通过切断结构连接;所述切断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相邻两段箍部件端部的V形斜面,以及用于在V形斜面和防盗箍底面之间平滑过渡的曲面,以及设于V形斜面底部用于连接两段箍部件的切断块;所述切断块的厚度为防盗箍厚度的一半;所述V形斜面的角度为θ,60°≤θ≤1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瓶盖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瓶盖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瓶盖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发明瓶盖的底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瓶盖的顶面视图 
图7为本发明瓶盖的侧面视图 
图8为图6中A-A剖视图 
图9为图8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B-B剖视图 
图11为图6中C-C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口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口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4所述,分别为本实施例瓶盖底面方向和顶面方向的立体视图,瓶盖通过螺纹结构与管口件匹配连接。 
瓶盖包括中间盖体3、外环1和防盗箍4,所述盖体3设于外环1内,盖体3外周通过翼片2与外环的内壁连接,盖体3、翼片2和外环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盖体3和外环1之间的间隙可上下通透;外环1在旋转盖时起到可供握紧的作用;所述防盗箍4设于盖体1下方通过连接片与盖体3连接。 
如图5至图11所示,盖体3为圆筒状的结构,盖体3内壁设有与管口件匹配使用的螺纹36,盖体3与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旋紧。 
盖体下缘37的外周边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檐35,盖檐35的外周直径小于防盗箍4的外周直径。盖体3的顶面32与侧面之间具有过渡区33,为斜面或弧面的结构。盖体顶面32其高度低于外环1的顶部。盖体顶面32上还设有主识别点34a和辅识别点34b,主识别点34a位于顶面32中央,为圆形凹坑的结构;辅识别点34b具有两个,为圆形凸起的结构,分别位于主识别点34a的周边,并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装配包装容器的生产线中,当瓶盖经过分选整理,所有瓶盖侧立着朝向同一侧,并被输送至下一环节时,机械手设备的抓手从瓶盖的顶面方向插入外环1和中央盖体3之间,夹紧之后移动至管口件的口部上方,然后旋在管口件上。 
在抓手设备识别到瓶盖并将抓手插入外环1和中央盖体3之间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等造成的误差因素,抓手可能会碰到盖体顶面32的边缘,设置过渡区33可使抓手沿过渡区33滑至侧面,以减小故障率。 
同时,抓手在插入的过程中也有一定概率顶到位于外环1和中央盖体3之间的翼片2的上缘22,从而造成停机故障,甚至顶坏翼片。将翼片的上缘22设置成向上凸起的弧面、斜面或脊形面,当抓手顶到上缘22时,可沿上缘22滑至侧面,或瓶盖小角度旋转使翼片避开抓手,从而减小了故障率。 
更优的,在盖体顶面32上设置了识别点34a、34b,识别点34a、34b的位置与翼片2的位置关系已知,通过识别识别点34a、34b的位置,调整抓手插入的角度,以避开翼片2,从而实现零故障率。 
抓手插入外环1和中央盖体3之间后,将瓶盖抓起移至管口件口部处,然后抓手旋转抵到翼片,从而带动瓶盖旋转安装在管口件上。 
盖体3的盖顶内设有与管口件内壁贴合的密封环,当盖体3旋紧时用以密封管口件,盖体3的盖顶内还设有紧邻密封环的密封片,密封片与密封环的间距小于管口件的壁厚,以便紧贴管口件上端,通过对管口件的两层密封,以实现对管口件更好的密封效果。 
盖体3的下缘表面37均匀设有四个定位槽31,四个定位槽31沿盖体下缘表面37的周向首尾相连,每个定位槽31都是沿盖的旋进方向由浅渐深的斜面,即,每个定位槽31的浅端与上一个定位槽的深端连接,深端则与下一个定位槽的浅端连接,从而,在相邻定位槽31的深端和浅端之间过渡时,形成了一个具有轴向深度的挡壁,该挡壁用以在盖拧紧时,从旋转的切线方向上阻止盖体过拧。 
如图9所示,盖体3内壁的螺纹36的剖视图,每一道螺纹36的上表面与盖体3内壁面的角度为100°,这个数值最好在90°至120°之间。螺纹36的下表面和其上表面的夹角为55°,即螺纹36的下表面和盖体内壁的角度为135°,这个数值最好在120°至150°之间。总之,螺纹36下表面和盖体内壁面的角度最好大于其上表面和盖体内壁面的角度,同时管口件上对应的螺纹与此匹配设置。如此设置具有易于脱模的效果,以及通过盖体螺纹和管口件螺纹之间的倾斜角度的紧密配合,盖体能够有效并平稳地旋进旋出,不晃动,不错旋,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 
如图3所示,为瓶盖外环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环1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环部12、第二环部13和第三环部14。第一环部12为具有倾角β的斜面,即第一环12的侧面与外环1的底面11之间的夹角为β,80°≤β≤100°,本实施例中选择89.5°。第三环部14的侧面为弧面,其曲率半径为R2,该弧面的上端与外环1的上端面15相切。第二环部13的侧面亦为弧面,其曲率半径为R1,其上端与第三环部14的下端相切连接,即第三环部14与第二环部13连接处,两者的切面重合;同样的,第二环部13和第一环部12亦为相切连接。R2小于R1,一种实施方式为,R1为17cm,R2为3cm。 
发明人经过重复的验证,瓶盖外环如此设置的好处,基本能够保证瓶盖的重心始终位于外环侧面任一点位置的切线的法线的同一侧,从而保证瓶盖侧立时始终往一侧倒的趋势。 
在图3所述外环1的外侧表面,设有若干相对平行的凸起的防滑条纹16,如图7和图10所示,防滑条纹16沿外环1的侧面周向布置,同时具有两个周期的轴向方向的波形起伏。由于旋进、旋出瓶盖时,手握的用力方向是沿外环侧面周向布置的,故设计所述防滑条纹在轴向上有周期的起伏,起伏的周期不宜太大造成波纹过密,反而因粗糙影响手感。本实施中仅设置了两个周期的起伏,即防滑条纹16在外环1轴向方向上只具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在其他实施例中最好不要超过4个周期。 
如图4至图11所示,连接外环1和中央盖体3的翼片1,翼片的下表面21与盖体的下缘37、外环的下端面11持平,位于同一平面内。翼片的上表面22与盖体过渡区33的下端持平。由于外环的上缘15的直径小于下缘11的直径,俯视瓶盖时,部分翼片被外环挡住视线;在盖体顶面32和外环上缘15具有高度落差的情况下,翼片2具有朝向内侧的垂面23。 
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翼片结构,两两各位于两个平行的平面内。从垂直的方向看,翼片2在盖体3和外环1之间是直线走向的,翼片2所在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将外环上缘15圆周的直径等分为三段,即将外环上缘15所在圆的垂直于所述翼片所在平面的直径等分为 三段,如此安排可尽量减小抓手插入盖体3和外环1之间时碰到翼片2的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曲线的走向,同时保持相对平行。 
如图1、图2、图5和图11所示,所述防盗箍4设于盖体3下方通过连接片与盖体3的下表面31连接,防盗箍4的内周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檐35的外周直径,在生产制造时方便脱模成型。 
防盗箍4由两段箍部件4a、4b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连接有切断结构41,该切断片41用以在盖稍稍旋开时即出现断裂,以便简易、直观地反应盖是否被开封过。在本实施例中,两段箍部件为等弧度箍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非均匀分割方式划分箍部件,以实现相同或近似的圆环分段功能和效果。 
所述切断结构41对应的切口朝向外侧,即与盖体3口部的朝向相同。如图11所示,切口大致成V形,角度θ的大小为90°,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个角度可以为,60°≤θ≤90°。这个角度的设置使切断结构很容易被破坏、变形,以方便判断是否被开封过。 
如图2所示,切断结构包括V形斜面41c,以及用于在V形斜面41c和防盗箍底面平滑过渡的曲面41d,防伤手。在V形缺口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两个箍部件的切断块41a,为方便断开,切断块41a只占了防盗箍4厚度的一半,另一半为切断块缺口41b。这种结构更利于防盗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两段箍部件各自通过2个连接片43、44与盖体3连接,用以保证在旋开盖时断开切断片的箍部件不会掉离盖体3,并防止细小且带有突刺的箍部件被随意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或刺伤他人。 
第一连接片44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第一连接片44分别连接于防盗箍4的内壁面和盖檐35的下表面。即,第一连接片44的背面与盖檐35的下表面连接,箍部件4a、4b通过第一连接片44与盖体3径向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片44更加稳固地连接盖体3和箍部件,让箍部件不会因切断结构41被旋转扯断的张力而与盖体3分离。 
第二连接片43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后端,其宽度小于第一连接片44,其与盖檐35和防盗箍4的连接方式相同,用于切断结构41被旋转扯断前固定箍部件,并随切断结构41被扯断而扯断。 
防盗箍4的内壁上设有2个爪部42,每段箍部件包括1个爪部42,各段箍部件的爪部42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的前端,以便对切断结构41形成更大的张力。通过将第一连接片44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而将爪部42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末端的方式,使相邻箍部件的第一连接片44和爪部42分别设置在切断结构41两端,从而对切断结构41形成更大的张力,既能有效地降低对未开封状态的防盗箍4进行恶意做假的可能性,亦能进一步确保盖在正常旋开时切断片必然断开的效果。 
爪部42沿盖的旋开方向向前稍倾斜,从而在旋开未开封的盖时,使爪部42与管口件上 与之匹配的棘爪71更加紧密地扣紧;爪部42的结构可以是单峰形式,也可是多峰形式;不同段的箍部件的爪部44沿盖的中心对称布置。 
如图12和图13所示,管口件为圆筒状的管件,其中部为流通通道51,用于形成包装袋内物质灌入/流出的通道。在管口件外周的中部设置沿径向向外伸展的基座60,基座60靠上侧的部分为流出口53,流出口外周设有与盖配套使用的螺纹,基座靠下侧的部分为管部55。流出口53的高度与盖的高度相匹配,并保证盖与基座60有一定间隙,方便盖的旋转操作。 
在流出口53的下端部设有从流出口53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一对挡板70,各挡板70呈扇形形状并相互对称设置,其外边缘呈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各挡板70的外边缘以位于基座60外边缘的内侧的方式形成。挡板70在与容器的前面部和背面部相对应位置上两者分离开,两者的端面彼此平行、且分别相向。挡板70设置在离上层基座60A规定距离的上方位置上,挡板70与上层基座60A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之间设有连接挡板和上层基座60A的加强肋,用以支持挡板而不会被盖旋紧的压力压坏。 
挡板70上向外周凸出设有四个与防盗箍4的爪部44相互配合的棘爪71,用于在旋出未开封的盖时,爪部44与棘爪71分别同时卡合,当盖继续旋出时,爪部44与棘爪71相互作用力变大,各段箍部件之间的切断片41受到的拉扯力随着变大,当拉扯力达到阈值时,切断片41将会被扯断,防盗箍4的各段箍部件被分开,爪部44与棘爪71不再卡合,此时盖可继续旋出。棘爪71均设于挡板70上,将所有棘爪71提高到同一高度平面,提高了棘爪71与爪部的接触点数,从而增强了盖在开封初期棘爪71与爪部的卡合效果,对防盗箍4起到了更好的张紧作用,因而使防盗箍4的移位变形更灵敏有效,也更明显,达到了更灵敏、准确地直接识别是否已被开封的效果。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棘爪71和爪部44的卡合效果,将棘爪71凸起的方向设置成沿盖旋紧的方向K倾斜,即逆向盖旋开的方向L。 
挡板70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73,当盖旋紧时,定位块73对准盖体下缘30b并与定位槽31相互配合,即定位块73的上表面与定位槽31的斜面相互贴合,用以在盖拧紧后,管口件的流出口刚好被密封环密闭,防止内容物渗漏。为进一步使定位块73与定位槽31更加匹配,将定位块73的上表面设置成沿盖旋紧的方向K倾斜向下,使之与定位槽31的斜面相应;当定位块73与定位槽31因盖的旋紧而相互紧压时,若继续旋紧盖,则定位块73的侧面即会碰到定位槽的挡壁33,从而在旋转的切线方向上阻止盖过拧。 
在本实施例中,出于加工工艺的需要,基座60以在上下方向上成为三层的方式形成,各基座分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横向较长的八角形状,以流出口53为中心,其下面与容器的上边缘接触,防止在制造过程中该管口件掉入容器的内部。在工艺发展过程中,如能以三层以下的工艺结构实现相同或近似的功能和效果,也可采用少于三层的结构形式。 
管部55的上部设有沿管径方向伸出的安装片57,用于与包装袋紧贴而固定安装在包装袋上。安装片57上设有刻线或花纹,用以起到更好的紧固安装效果。管部55的下部设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紧邻安装片57正下方设置的导流片58,用于引导灌入包装袋中的 物质顺畅流入包装袋中。导流结构还有开设于管部壁上的导入口59,用于让灌入物质有效地通过管口件流入包装袋中。 
组装时将盖拧合在管口件上,在盖密闭着管口件的状态下,爪部与棘爪71卡合。且由于在管口件上设有定位块73,当盖旋进到位时,可以容易地区别盖是开封状态还是维持密闭状态。 
当开始向盖施力以拧开盖时,随盖的旋转位移增加,处于卡合状态的爪部与棘爪71,在箍的周向张紧力作用下,迫使箍被棘爪71牵制,而使切断片被拉断。且箍在连接片的作用下,相对盖体发生明显变形但不会完全脱离盖体,以便灵敏、简易、直观、准确地识别盖被开封过,还是未开封过,并兼具使用安全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瓶盖,用于与包装容器的管口件可拆卸地连接,包括一体成型的盖体、防盗箍、翼片和外环;所述盖体设于外环内,盖体和外环之间通过翼片连接;所述防盗箍通过连接片与盖体下端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包括多个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环部,不同环部的外侧面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各环部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从下至上依次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各环部的外侧面在连接处相切;最下端的环部的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为直面,其与外环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80°≤β≤100°;最上端的环部的外侧面与外环的顶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环部、第二环部和第三环部,所述第一环部的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为直面;所述第三环部外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环部,第三环部的上端与外环的顶面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的外侧面设有若干相对平行的凸起的防滑条纹,防滑条纹沿外环外侧面的周向布置,并在外环外侧面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波形起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为平行的片状结构;或所述翼片为平行的曲面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的上缘为向下弯曲的弧面、斜面或脊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顶面和盖体的侧面之间为斜面或曲面;所述盖体顶面设有与翼片位置关系已知的识别点;所述盖体的顶面低于外环的顶面,盖体、外环和翼片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壁面设有若干螺纹,螺纹的上表面与盖体内壁面的角度为90°至120°之间,螺纹的下表面与盖体内壁面的角度为120°至15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通过切断结构连接;各段箍部件的内壁上设有1个爪部,位于各段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的前端;各段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片与盖体连接,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第二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后端,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片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通过切断结构连接;所述切断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相邻两段箍部件端部的V形斜面,以及用于在V形斜面和防盗箍底面之间平滑过渡的曲面,以及设于V形斜面底部用于连接两段箍部件的切断块;所述V形斜面的角度为θ,60°≤θ≤100°。
CN201310048378.4A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瓶盖 Active CN103112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378.4A CN103112656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378.4A CN103112656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瓶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56A true CN103112656A (zh) 2013-05-22
CN103112656B CN103112656B (zh) 2015-06-24

Family

ID=4841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8378.4A Active CN103112656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6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352A (zh) * 2014-11-12 2015-03-04 佛山市南海利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带安全装置的盖
CN110282248A (zh) * 2019-07-18 2019-09-27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断点安全的瓶盖
WO2020000754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厦门德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5977A1 (en) * 2002-11-20 2004-06-03 Jung-Min Lee Spout assembly for liquid container
JP2004231229A (ja) * 2003-01-30 2004-08-19 Hosokawa Yoko Co Ltd 口栓部の構造、並びにこれに使用される注出口及びキャップ体
EP1676783A1 (en) * 2004-12-23 2006-07-05 KPSS-Kao Professional Salon Services GmbH Product for permanent shaping keratin fibers
US20090223963A1 (en) * 2006-10-27 2009-09-10 Guala Pack S.P.A. Cap For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Guarantee Seal
JP2011037451A (ja) * 2009-08-07 2011-02-24 Teruyuki Izawa ペットボトル用蓋
CN202321065U (zh) * 2011-10-25 2012-07-11 吴世峰 一种包装袋的口塞装置
CN202346107U (zh) * 2011-12-08 2012-07-25 汕头市虹桥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容器的安全密封盖
CN102642659A (zh) * 2011-02-18 2012-08-22 刮拉包装股份公司 用于容器、例如用于瓶或软包装、尤其是用于儿童饮料的盖
CN202518586U (zh) * 2012-04-06 2012-11-07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置
CN203283575U (zh) * 2013-02-06 2013-11-13 吴世峰 一种瓶盖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5977A1 (en) * 2002-11-20 2004-06-03 Jung-Min Lee Spout assembly for liquid container
JP2004231229A (ja) * 2003-01-30 2004-08-19 Hosokawa Yoko Co Ltd 口栓部の構造、並びにこれに使用される注出口及びキャップ体
EP1676783A1 (en) * 2004-12-23 2006-07-05 KPSS-Kao Professional Salon Services GmbH Product for permanent shaping keratin fibers
US20090223963A1 (en) * 2006-10-27 2009-09-10 Guala Pack S.P.A. Cap For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Guarantee Seal
JP2011037451A (ja) * 2009-08-07 2011-02-24 Teruyuki Izawa ペットボトル用蓋
CN102642659A (zh) * 2011-02-18 2012-08-22 刮拉包装股份公司 用于容器、例如用于瓶或软包装、尤其是用于儿童饮料的盖
CN202321065U (zh) * 2011-10-25 2012-07-11 吴世峰 一种包装袋的口塞装置
CN202346107U (zh) * 2011-12-08 2012-07-25 汕头市虹桥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容器的安全密封盖
CN202518586U (zh) * 2012-04-06 2012-11-07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置
CN203283575U (zh) * 2013-02-06 2013-11-13 吴世峰 一种瓶盖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352A (zh) * 2014-11-12 2015-03-04 佛山市南海利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带安全装置的盖
WO2020000754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厦门德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
US11214418B2 (en) 2018-06-25 2022-01-04 Xiamen Deguan Technology Co., Ltd. Seal cover
CN110282248A (zh) * 2019-07-18 2019-09-27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断点安全的瓶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56B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7165B (zh) 一种瓶盖装置
CN1894139B (zh) 瓶及具有改进的锁定装置的封盖组件
US8453866B2 (en) Closure with improved rotation-inhibiting projections
CN201712948U (zh) 旋转式定量装置
CN103112656A (zh) 一种瓶盖
CN108394633A (zh) 顶开式防伪瓶盖
JP6634228B2 (ja) 中栓と外蓋とを具備する容器蓋
EP3670377B1 (en) Capping device that is affixed to the neck of a container
CN203283575U (zh) 一种瓶盖
CN206934901U (zh) 净水器滤芯及净水器
CN202518586U (zh) 一种瓶盖装置
CN208377410U (zh) 一种密封盖
CN205525682U (zh) 一种瓶盖的上盖开启毁坏结构
WO2014176715A1 (zh) 一种易拉盖理盖器
CN205418491U (zh) 铝箔封口开启盖
CN201777507U (zh) 防伪缩径瓶盖
CN207497268U (zh) 一种加厚防盗箍拼接瓶盖
CN203439430U (zh) 瓶口密封结构
CN208037088U (zh) 一种防漏扭开盖
JP6106147B2 (ja) 容器蓋装着装置に適用されるチャック
CN202321065U (zh) 一种包装袋的口塞装置
CN215501687U (zh) 一种可折断包装软管
JP5038952B2 (ja) 容器蓋装着装置に適用されるチャック
JP4993591B2 (ja) 容器蓋
CN206172164U (zh) 一种可提高密封性的试剂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6

Address after: 511490 Beiqiao Road, Sha Tau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79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07 Hongwei industry, 79 Beiqiao Road,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Wu Sh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