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8586U - 一种瓶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瓶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8586U
CN202518586U CN2012201450882U CN201220145088U CN202518586U CN 202518586 U CN202518586 U CN 202518586U CN 2012201450882 U CN2012201450882 U CN 2012201450882U CN 201220145088 U CN201220145088 U CN 201220145088U CN 202518586 U CN202518586 U CN 202518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ring
hoop
bottle cap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450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苏年
钟健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D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D PACKAGING Co Ltd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D PACKAGING Co Ltd,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D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450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8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8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85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盖装置,包括能够自如装卸地拧在包装容器口部的盖体,还包括具有环状结构的把环,所述把环套设于盖体外,盖体外周与把环内壁通过连接元件固定连接,盖体和把环之间的间隙可上下通透;所述把环上设有若干穿透把环外周面和把环内壁面的透气孔,该透气孔沿把环周向分布。通过给盖体增加一个带有透气孔的把环,增大盖子的大小,能有效阻止幼童将盖子整个吞入口中,同时盖子通过把环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和把环周向的透气孔,既可上下透气又可沿多个径向透气,因而即使被孩童误吞也不会造成因盖子堵住喉部而产生窒息的危险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瓶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装容器的瓶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行业中,通常使用的瓶装置包括盖和管口件,将管口件安装在包装容器上,盖装卸自如地拧在管口件上,以开闭管口件。其中,盖包括盖体和连接于盖沿的箍,盖体为圆柱形结构,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盖体盖在管口件上,盖体与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旋紧。箍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接有切断片,用以在盖稍稍旋开时即出现断裂,以便简易、直观地反应盖被开封过,还是未开封过。箍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爪部,两个爪部沿盖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布置。在箍的内壁上还设有突起部。在盖体和箍之间周向连有至少两条连接片,以保障盖在开封后箍移位变形但不会完全脱离盖体。
由于封装时盖旋转的最终位置难以确定,容易导致两种不良密封状态:一是旋转过紧,导致消费者难以打开;二是旋转不够,导致密封不实,一旦包装袋外部受到一定挤压,袋内内容物便从流出口漏出,并且可能出现棘爪与爪部未完全卡合,导致在不切断连接片的情况下打开盖。
    包装容器,特别是饮料的包装容器是孩童的喜爱。市场上有部分饮料的瓶盖装置由于较小,其拧下来的小盖子往往会被一些尚未懂事的幼童误吞,更甚者如若盖子卡在幼童喉部,极易造成窒息,不及时取出盖子的话还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为解决该问题,有发明人设计一种具有系带的瓶盖装置,该系带使盖子拧下来后仍然连接在管口件或包装容器上,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曾度上解决了误吞的问题,但仍有不足之处;由于小孩在喝完包装容器内饮料后,往往不会立即将包装容器扔掉,而是反复玩耍,因而系带极易损坏使盖子脱落,仍然存在被玩耍幼童误吞的危险。此外,还有发明人为防止幼童误吞,根据幼童张嘴的大小,设计了一种比较大的盖子,使幼童不能吞入;此种方式虽然也能防止大部分孩童误吞,但仍不能排除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幼童嘴型较大,或年龄较大的孩童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的瓶盖装置,该瓶盖装置能够防止大部分孩童不能吞入口中,即使被误吞卡住喉部时也不会造成窒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瓶盖装置,包括能够自如装卸地拧在包装容器管口件的流出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环状结构的把环,所述把环套设于盖体外,盖体和把环之间具有可上下透气的通道,盖体外周与把环内壁通过多个连接元件固定连接;所述把环上设有若干贯穿把环外周面和把环内壁面的透气孔,该透气孔沿把环周向分布。
由于整个盖体增加了一个带有透气孔的把环,增大了盖子的大小,阻止了普通幼童将盖子整个吞入口中,同时整个盖子通过把环与盖体之间的间隙和把环周向的透气孔,既可上下透气又可前后左右透气,因而即使被孩童误吞也不会造成因盖子堵住喉部而产生窒息的危险情况。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元件为片状结构,该片状连接元件沿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片状连接元件具有扇形的曲面,该扇形连接原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透气孔沿把环周向均匀分布,防止瓶盖出现径向透气死角的情况。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盖体的顶面低于透气孔的上壁所在平面,使把环通过透气孔可以沿多个径向透气。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把环的环形内壁为光滑的圆筒形内面,以方便实际生产制造时的脱模成型;把环的外壁为向外周凸起的曲面,相邻透气孔之间的曲面上设有防滑条纹,使得手握时既舒适又不打滑。
作为本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包装容器上的管口件与盖体之间通过螺纹匹配连接,管口件上设有从其外周突出用于阻止所述盖体旋进的挡板,所述盖体下缘设有与所述挡板外周卡合的箍;所述箍至少被分割为两段箍部件,相邻箍部件之间连有切断片;所述箍内壁上设有至少四个沿盖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的爪部;所述盖体与箍部件之间连有连接片;所述管口件上设有从其外周突出用于阻止所述盖旋进的挡块;所述挡块上设有至少四个用于与所述爪部卡合的棘爪。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盖体的下缘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定位槽,该定位槽沿盖体旋进的方向由浅渐深,每个定位槽的深端在向下一个定位槽过渡时形成具有轴向深度的挡壁;在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对应于盖体定位槽的周向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进所述定位槽最深处碰到挡壁时,所述盖体与管口件密封,所述棘爪与爪部卡合。
通过挡壁对定位块的阻挡,从盖旋转的切线方向上阻止盖体过拧,避免消费者,尤其是孩童难以打开盖子;同时由于定位块被挡壁阻挡时恰好位于定位槽的最深处,向前旋进会受到挡壁的阻拦,向后旋退会受到定位槽底部倾斜面的轻微阻拦,因而定位槽和定位块的配合使用,既可防止盖子过拧,又不会导致发生盖子拧不紧的情况。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沿盖旋进的方向倾斜向下,使定位块的上表面与定位槽的斜面相贴合;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和所述定位槽的斜面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粗糙纹路。将定位块和定位槽的斜面相贴合并设置粗糙纹路可增大摩擦力,让盖子在不会过拧的情况下使盖子获得更好的旋紧效果。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每段箍部件通过一个连接片与盖体连接,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各段箍部件的第一爪部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的前端,以便对切断片端点形成更大的张力;所述箍内周直径大于盖体下缘的外周直径,箍的外周直径小于或等于盖檐的外周直径,箍与盖体下缘通过若干连接片连接,该连接片沿盖体的周向延伸。
通过将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而将爪部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末端的方式,使相邻箍部件的连接片和爪部分别设置在切断片两端,从而对切断片形成更大的张力,既能有效地降低对未开封状态的防盗箍进行恶意做假的可能性,亦能进一步确保盖在正常旋开时切断片必然断开的效果。连接片保证在旋开盖时断开的切断片不会脱离盖体,防止细小且带有突刺的箍部件被随意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或刺伤他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盖底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盖顶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F-F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E-E剖视图
图8是图6的G-G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管扣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管扣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盖底立体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盖顶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盖和具有管状流出口的管口件,盖和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匹配使用,盖可装卸自如地拧在流出口外周上并将流出口密封。
如图1至图8所示,盖包括盖体3、把环1和防盗箍4,所述盖体3套设于所述把环1内,盖体3外周通过扇形舌片2与把环内壁11a连接,盖体3、舌片2和把环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盖体3和把环1之间的间隙可上下通透;所述把环1在旋转盖时起到可供握紧的作用;所述防盗箍4设于盖体1下方通过连接片43与盖体3连接。
所述盖体3为圆筒状的结构,盖体3内壁设有与管扣件匹配使用的螺纹32,盖体3与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旋紧;盖体下缘30b的外周边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檐34,盖檐34的外周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防盗箍4的外周直径;盖体3的盖顶30a内设有与管口件内壁贴合的密封环35,当盖体3旋紧时用以密封管口件,盖体3的盖顶30a内还设有紧邻密封环35的密封片,密封片与密封环35的间距小于管口件的壁厚,以便紧贴管口件上端,通过对管口件的两层密封,以实现对管口件更好的密封效果。
盖体3的下缘30b表面均匀设有四个定位槽31,四个定位槽31沿盖体下缘30b表面的周向首尾相连,每个定位槽31都是沿盖的旋进方向K由浅渐深的斜面,即,每个定位槽31的浅端与上一个定位槽的深端连接,深端则与下一个定位槽的浅端连接,从而,在相邻定位槽31的深端和浅端之间过渡时,形成了一个具有轴向深度的挡壁33,该挡壁33用以在盖拧紧时,从旋转的切线方向上阻止盖体3过拧。
所述把环1为环状的结构,把环1的上缘10a内径大小和下缘10b内径大小相等,把环1的环形内壁11a为光滑的直面,以方便实际生产制造时的脱模成型;把环1的外壁11b为向外周凸起的曲面,曲面上设有防滑条纹13,使得手握时既舒适又不打滑。把环中部偏上沿周向还对称设有四个透气孔12。
把环1和盖体3之间通过四个扇形舌片2连接,舌片2呈螺旋状对称设置,舌片2内边与盖体3外周连接,外边与把环内壁11a连接,使盖体3、舌片2和把环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把环下缘10b、舌片下缘20b和盖檐34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而盖体下缘30b则向下略凸出该平面;盖体的顶面30a低于把环上缘10a所在的平面,同时略低于透气孔12的上壁,使得各透气孔12之间相互通透,从而整个盖子既可上下透气又可前后左右透气,即使被小孩误吞也不会造成因盖子堵住喉部而产生窒息的情况;舌片2的上缘20a在把环上缘10a和盖体顶面30a之间倾斜过渡连接。
所述防盗箍4设于盖体3下方通过连接片43与盖体3连接,防盗箍4的内周直径大于盖体下缘30b的外周直径,防盗箍4的外周直径小于或等于盖檐34的外周直径,使得防盗箍4位于盖檐34的下方,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防盗箍4由两段箍部件组成,相邻箍部件之间连接有切断片41,该切断片41用以在盖稍稍旋开时即出现断裂,以便简易、直观地反应盖是否被开封过。在本实施例中,两段箍部件为等弧度箍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非均匀分割方式划分箍部件,以实现相同或近似的圆环分段功能和效果。所述切断片41对应的切断口42朝向内侧,即盖檐34的方向,从而使防盗箍4的表面平整,有效防止切断口划到异物而造成切断片意外损坏,或划到手指造成对手指的伤害。
本实施例中的两段箍部件各自通过一个连接片43与盖体3连接,用以保证在旋开盖时断开切断片的箍部件不会掉离盖体3,并防止细小且带有突刺的箍部件被随意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或刺伤他人;连接片43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K的前端;该连接片43沿盖体3的周向延伸,连接片43的背面与盖檐34连接,箍部件通过连接片43与盖体3径向连接且与盖檐34轴向连接,以使连接片43更加稳固地连接盖体3和箍部件,让箍部件不会因切断片41被旋转扯断的张力而与盖体3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片43的数量也可根据防盗箍4的分段数量选择两条以上的其他数量,以实现相同或近似的功能和效果,不以此为限。
防盗箍4的内壁上设有四个爪部44,每段箍部件包括两个爪部44,各段箍部件的第一爪部44a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L的前端,以便对切断片41端点形成更大的张力;各段箍部件的第二爪部44b设于离各段箍部件第一爪部44a稍远的内壁上。通过将连接片43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K的前端,而将爪部44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K的末端的方式,使相邻箍部件的连接片43和爪部44分别设置在切断片41两端,从而对切断片41形成更大的张力,既能有效地降低对未开封状态的防盗箍4进行恶意做假的可能性,亦能进一步确保盖在正常旋开时切断片必然断开的效果。
爪部44沿盖的旋开方向L向前稍倾斜,从而在旋开未开封的盖时,使爪部44与管口件上与之匹配的棘爪71更加紧密地扣紧;爪部44的结构可以是单峰形式,也可是多峰形式;不同段的箍部件的爪部44沿盖的中心对称布置。
如图9和图10所示,管口件为圆筒状的管件,其中部为流通通道51,用于形成包装袋内物质灌入/流出的通道。在管口件外周的中部设置沿径向向外伸展的基座60,基座60靠上侧的部分为流出口53,流出口外周设有与盖配套使用的螺纹,基座靠下侧的部分为管部55。流出口53的高度与盖的高度相匹配,并保证盖与基座60有一定间隙,方便盖的旋转操作。
在流出口53的下端部设有从流出口53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一对挡板70,各挡板70呈扇形形状并相互对称设置,其外边缘呈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各挡板70的外边缘以位于基座60外边缘的内侧的方式形成。挡板70在与容器的前面部和背面部相对应位置上两者分离开,两者的端面彼此平行、且分别相向。挡板70设置在离上层基座60A规定距离的上方位置上,挡板70与上层基座60A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之间设有连接挡板和上层基座60A的加强肋,用以支持挡板而不会被盖旋紧的压力压坏。
挡板70上向外周凸出设有四个与防盗箍4的爪部44相互配合的棘爪71,用于在旋出未开封的盖时,爪部44与棘爪71分别同时卡合,当盖继续旋出时,爪部44与棘爪71相互作用力变大,各段箍部件之间的切断片41受到的拉扯力随着变大,当拉扯力达到阈值时,切断片41将会被扯断,防盗箍4的各段箍部件被分开,爪部44与棘爪71不再卡合,此时盖可继续旋出。棘爪71均设于挡板70上,将所有棘爪71提高到同一高度平面,提高了棘爪71与爪部的接触点数,从而增强了盖在开封初期棘爪71与爪部的卡合效果,对防盗箍4起到了更好的张紧作用,因而使防盗箍4的移位变形更灵敏有效,也更明显,达到了更灵敏、准确地直接识别是否已被开封的效果。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棘爪71和爪部44的卡合效果,将棘爪71凸起的方向设置成沿盖旋紧的方向K倾斜,即逆向盖旋开的方向L。
挡板70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73,当盖旋紧时,定位块73对准盖体下缘30b并与定位槽31相互配合,即定位块73的上表面与定位槽31的斜面相互贴合,用以在盖拧紧后,管口件的流出口刚好被密封环密闭,防止内容物渗漏。为进一步使定位块73与定位槽31更加匹配,将定位块73的上表面设置成沿盖旋紧的方向K倾斜向下,使之与定位槽31的斜面相应;当定位块73与定位槽31因盖的旋紧而相互紧压时,若继续旋紧盖,则定位块73的侧面即会碰到定位槽的挡壁33,从而在旋转的切线方向上阻止盖过拧。
在本实施例中,出于加工工艺的需要,基座60以在上下方向上成为三层的方式形成,各基座分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横向较长的八角形状,以流出口53为中心,其下面与容器的上边缘接触,防止在制造过程中该管口件掉入容器的内部。在工艺发展过程中,如能以三层以下的工艺结构实现相同或近似的功能和效果,也可采用少于三层的结构形式。
管部55的上部设有沿管径方向伸出的安装片57,用于与包装袋紧贴而固定安装在包装袋上。安装片57上设有刻线或花纹,用以起到更好的紧固安装效果。管部55的下部设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紧邻安装片57正下方设置的导流片58,用于引导灌入包装袋中的物质顺畅流入包装袋中。导流结构还有开设于管部壁上的导入口59,用于让灌入物质有效地通过管口件流入包装袋中。
组装时将盖拧合在管口件上,在盖密闭着管口件的状态下,爪部与棘爪71卡合。且由于在管口件上设有定位块73,当盖旋进到位时,可以容易地区别盖是开封状态还是维持密闭状态。
当开始向盖施力以拧开盖时,随盖的旋转位移增加,处于卡合状态的爪部与棘爪71,在箍的周向张紧力作用下,迫使箍被棘爪71牵制,而使切断片被拉断。且箍在连接片的作用下,相对盖体发生明显变形但不会完全脱离盖体,以便灵敏、简易、直观、准确地识别盖被开封过,还是未开封过,并兼具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包括盖和具有管状流出口的管口件,盖和管口件通过螺纹连接匹配使用,盖可装卸自如地拧在流出口外周上并将流出口密封。
如图11和图12所示,盖包括盖体3、把环1和防盗箍4,所述盖体3套设于所述把环1内,盖体3外周通过扇形舌片2与把环内壁连接。本实施例二的瓶盖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缺少透气孔,虽然实施例二的透气效果没有实施一好,但胜在工艺比实施例一简单,成本更低。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瓶盖装置,包括能够自如装卸地拧在包装容器管口件的流出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环状结构的把环,所述把环套设于盖体外,盖体和把环之间具有可上下透气的通道,盖体外周与把环内壁通过多个连接元件固定连接;所述把环上设有若干贯穿把环外周面和把环内壁面的透气孔,该透气孔沿把环周向分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为片状结构,该片状连接元件沿周向均匀分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连接元件具有扇形的曲面,该扇形连接原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沿把环周向均匀分布。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顶面低于透气孔的上壁所在平面,使把环通过透气孔可以沿多个径向透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环的环形内壁为光滑的圆筒形内面,把环的外壁为向外周凸起的曲面,相邻透气孔之间的曲面上设有防滑条纹。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上的管口件与盖体之间通过螺纹匹配连接,管口件上设有从其外周突出用于阻止所述盖体旋进的挡板,所述盖体下缘设有与所述挡板外周卡合的箍;所述箍至少被分割为两段箍部件,相邻箍部件之间连有切断片;所述箍内壁上设有至少四个沿盖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的爪部;所述盖体与箍部件之间连有连接片;所述管口件上设有从其外周突出用于阻止所述盖旋进的挡块;所述挡块上设有至少四个用于与所述爪部卡合的棘爪。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缘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定位槽,该定位槽沿盖体旋进的方向由浅渐深,每个定位槽的深端在向下一个定位槽过渡时形成具有轴向深度的挡壁;在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对应于盖体定位槽的周向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进所述定位槽最深处碰到挡壁时,所述盖体与管口件密封,所述棘爪与爪部卡合。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沿盖旋进的方向倾斜向下,使定位块的上表面与定位槽的斜面相贴合;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和所述定位槽的斜面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粗糙纹路。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段箍部件通过一个连接片与盖体连接,连接片与箍部件连接的位置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紧方向的前端,各段箍部件的第一爪部设于各自箍部件沿盖旋开方向的前端,以便对切断片端点形成更大的张力;所述箍内周直径大于盖体下缘的外周直径,箍的外周直径小于或等于盖檐的外周直径,箍与盖体下缘通过若干连接片连接,该连接片沿盖体的周向延伸。
CN2012201450882U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瓶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8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450882U CN202518586U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瓶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450882U CN202518586U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瓶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8586U true CN202518586U (zh) 2012-11-07

Family

ID=47101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450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8586U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瓶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858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2656A (zh) * 2013-02-06 2013-05-22 吴世峰 一种瓶盖
WO2013149500A1 (zh) * 2012-04-06 2013-10-10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置
CN104326149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曼盛包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表情系列的防盗儿童吞咽防护塑料焊接盖
CN105059694A (zh) * 2015-07-20 2015-11-18 林钧红 一种可热封装密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9500A1 (zh) * 2012-04-06 2013-10-10 广州市蔼洋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置
CN103112656A (zh) * 2013-02-06 2013-05-22 吴世峰 一种瓶盖
CN103112656B (zh) * 2013-02-06 2015-06-24 吴世峰 一种瓶盖
CN104326149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曼盛包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表情系列的防盗儿童吞咽防护塑料焊接盖
CN105059694A (zh) * 2015-07-20 2015-11-18 林钧红 一种可热封装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7165A (zh) 一种瓶盖装置
CN202518586U (zh) 一种瓶盖装置
US8556094B2 (en) Baby bottle having compartmented closure for selectively mixing and dispensing baby formula
JP4017393B2 (ja) ねじ戻り阻止歯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蓋
US8251236B1 (en) Closure with lifting mechanism
RU2448882C2 (ru) Составное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внешним захватным слоем
EP1086024B1 (en) Closure with dual hinge means
RU2578581C2 (ru)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 упаковка с индикацией вскрытия
JP5086465B2 (ja) 容器用キャップ
CN108394633A (zh) 顶开式防伪瓶盖
CN102438919B (zh) 旋转式定量装置
CN101878164A (zh) 具有改进的抑制旋转凸起的闭合件
TW201420441A (zh) 容器、閉塞物及包裝
JP2023519084A (ja) 連結クロージャ付きパッケージ
JP2009524555A (ja) 密閉手段
WO2006089620A1 (en) Oval container with click closure
WO2010150597A1 (ja) 樹脂製ボトルキャップのエンドリング除去構造並びにこれを具えた容器
WO2020024618A1 (zh) 一种具有防误操作的储库型瓶盖
JP2017507093A (ja) 容器閉止装置
US7513377B1 (en) Folding finger tamper-indicating band arrester
CN104386352B (zh) 一种带安全装置的盖
CN107672928A (zh) 一种便于开口的包装容器
CN103112656B (zh) 一种瓶盖
CN203283575U (zh) 一种瓶盖
CN202321065U (zh) 一种包装袋的口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OSHAN NANHAI LIDA PRINTING PACKAG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1

Address after: Panyu District Sha Tau Street Beiqiao road 511490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79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Panyu District Sha Tau Street Beiqiao road 511490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79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D Packag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9

Address after: Panyu District Sha Tau Street Beiqiao road 511490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79

Co-patentee after: LD Packag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Panyu District Sha Tau Street Beiqiao road 511490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79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iyang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