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6799A -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6799A
CN103096799A CN2011800435309A CN201180043530A CN103096799A CN 103096799 A CN103096799 A CN 103096799A CN 2011800435309 A CN2011800435309 A CN 2011800435309A CN 201180043530 A CN201180043530 A CN 201180043530A CN 103096799 A CN103096799 A CN 103096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data
radiation
scanning line
reading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35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6799B (zh
Inventor
田岛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96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6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6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6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42/00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 G03B42/02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using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5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3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dark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8Readout circuits for addressed sensors, e.g. output amplifiers or A/D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2Transforming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61B6/423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using matrix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8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a detector unit being housed in a casset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可靠地排除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控制单元(22)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得暗图像数据(Od),并且当基于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检测到开始照射放射线时,对所有的扫描线(5)施加截止电压而移向电荷蓄积模式,在放射线照射结束后对各扫描线(5)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进行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正式图像数据(D)的处理,之后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取得偏移数据(O),根据基于偏移数据(O)和暗图像数据(Od)而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来修正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

Description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取得没有滞后(lag)影响的图像数据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已开发出了各种下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根据被照射的X射线等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利用检测元件来产生电荷并变换成电信号的所谓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利用闪烁体(scintillator)等将被照射的放射线变换成可见光等其他波长的电磁波后,根据变换而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利用光电二极管等光电变换元件来产生电荷并变换成电信号的所谓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中,在本发明中,将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中的检测元件、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中的光电变换元件统称为“放射线检测元件”。
该类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作为FPD(Flat Panel Detector)被公知,以往与支承台(或者滤线器装置)一体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近年来,开发了将放射线检测元件等收纳于壳体的便携式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并已将其实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在这样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中,例如如后述的图3、图7所示,通常放射线检测元件7在检测部P上被二维状(矩阵状)排列,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分别设置有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称为“TFT”。)8形成的开关单元。而且,大多被构成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之前、即在从放射线产生装置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之前,进行一边适当地控制TFT8的导通/截止,一边使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残留的多余电荷释放出的复位处理。
而且,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结束后,如果在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经由各扫描线6对TFT8施加截止电压,在使全部TFT8都处于截止状态的状态下从放射线产生装置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则会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对应的电荷,并蓄积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
而且,大多构成为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后(即放射线图像摄像后),如图40所示那样,一边依次切换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施加信号读出用的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一边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其内部蓄积的电荷,由读出电路17进行电荷电压变换等来作为图像数据而读出。
但是,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需要可靠地构筑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与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的放射线产生装置之间的接口,在照射放射线的阶段,使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侧成为能够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蓄积电荷的状态,但装置间接口的构筑并不容易。而且,如果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侧正在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的过程中照射了放射线,则导致因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电荷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流出,存在被照射的放射线向电荷即图像数据变换的变换效率降低等问题。
鉴于此,近年来,开发了各种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自身来检测被照射放射线的技术。而且,作为这些技术的一环,例如考虑过利用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自身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
在专利文献4、5中记载了下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图像数据的读出方法:在正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的过程中,一边依次切换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一边反复进行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的处理。
该情况下,如图41所示,当将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而从检测部P上排列的所有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的、读出图像数据的对象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各图像数据的期间设为1帧时,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通过各帧的读出处理被分割读出。
因此,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对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帧到放射线的照射结束的帧的下一帧为止的按各帧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来再次构筑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各自的图像数据。
但是,通过本发明人们的研究获知:在如专利文献4、5所记载的发明那样,构成为在检测出放射线的照射后还继续进行各帧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那样的问题。
即,该情况下,如图42所示,当一边从栅极驱动器15b依次施加从图中的最上侧的扫描线5开始按照顺序向各扫描线5的导通电压,一边进行各帧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当前例如在对图43中标注斜线进行表示的部分ΔT的扫描线5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期间照射放射线,并假设照射结束。其中,图43并不表示仅对标注斜线而表示的部分ΔT照射放射线,遍布线检测部P的整个区域照射放射。
而且,如果之后还继续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并在进行了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后,如上述那样对包含该帧的2次量或者3次量的各帧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法运算,来再次构筑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图像数据,则如图44A、图44B所示,在基于再次构筑的图像数据而生成的放射线图像中呈现出浓淡变化。
即,例如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检测部P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了相同照射剂量的放射线的情况下基于再次构筑的各图像数据d而生成的放射线图像中,当沿着信号线6的延伸方向(图44A中为纵向的箭头方向)观察到再次构筑的各图像数据d时,如图44B所示,与在照射放射线的期间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即图43的斜线部分ΔT)对应的图像区域δT的图像数据d与其上侧的图像区域A、下侧的图像区域B的图像数据d相比,值较大。
因此,放射线图像中的图像区域δT的部分与图像区域A、图像区域B相比稍黑(即变暗)。这样,可知与均匀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无关,存在在放射线图像中呈现浓淡这一问题。
除了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检测部P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了相同照射剂量的放射线的情况之外,在实际上隔着被摄体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放射线图像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在生成的放射线图像中呈现浓淡。
可认为图像区域δT的图像数据d大于图像区域A、B的图像数据d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如图45所示,在对扫描线5的某条线(line)Li施加导通电压而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i读出图像数据di的情况下,同时从与被施加了截止电压的扫描线5的其他线L连接的放射线检测元件7经由TFT8逐渐地泄漏出电荷q。因此,作为该放射线检测元件7i的图像数据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i实际上是与从该放射线检测元件7i读出的电荷Q和从其他放射线检测元件7经由TFT8泄漏出的电荷q的合计值相当的图像数据。
另外,在正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过程中进行读出处理的情况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也会对各TFT8照射放射线,或者被照射的放射线被闪烁体变换成电磁波,该电磁波向各TFT8照射,由此经由各TFT8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泄漏出的电荷q的量增加。
因此,该情况下,图45所示的作为放射线检测元件7i的图像数据而被读出的图像数据di增大从与相同的信号线6连接的其他放射线检测元件7泄漏出的各电荷q的量增加的量。因此,可认为图像区域δT的图像数据d大于图像区域A、B的图像数据d。
但是,若如上所述那样在生成的放射线图像中呈现浓淡,则放射线图像变得模糊。而且,例如在将放射线图像用于医疗诊断用等那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放射线图像上病变部与浓淡相重叠,则会产生漏看病变部,或者误看的可能性。另外,对如图44B所示那样比图像区域A、B的图像数据d大的图像数据δT的图像数据d进行修正并不容易。
鉴于此,可考虑不应用专利文献4、5所记载的发明,构成为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开始照射放射线之前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并如专利文献4、5所记载的发明那样,即使在正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的过程中也继续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而取而代之,构成为在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停止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
如果这样构成,则从与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开始照射放射线的时刻由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值与从在此之前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的图像数据d的值相比显著变大的图像数据d。
鉴于此,利用该现象,例如构成为从开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之前便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并能够构成为在读出的图像数据d骤增而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检测为被照射了放射线。而且,如果检测到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则停止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将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蓄积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如果在将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与偏压电源连接的偏压线9、捆绑它们的接线10(参照后述的图7等)中,设置对流过它们的电流值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或者在各扫描线5、将扫描驱动单元15的电源电路15a和栅极驱动器15b连接的布线15c等中设置电流检测单元,则当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时,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的电流值会急剧上升。
鉴于此,利用该现象,也能够构成为对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的电流的值进行监视,在电流值急剧上升例如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了放射线。而且,该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则也停止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或者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使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残留的电荷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释放出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使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蓄积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的各种构成,即使在无法构筑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与放射线产生装置之间的接口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自身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
然而,根据上述那样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在放射线照射后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为了与上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读出的图像数据相区别,以下称为“图像数据D”。)中,包含如上所述因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所导致的图像数据D(是指由于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真电荷所引起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真图像数据D*”。)。
但是,除此之外,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总是会因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自身的热引起的热激励等而产生所谓的暗电荷,在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时,除了真图像数据D*之外,还会读出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offset)量即偏移数据O。即,作为正式图像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如下述(1)式所示,被表示为真图像数据D*与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之和。
D=D*+O…(1)
而且,由于应该作为图像数据而取得的数据是仅因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真电荷所引起的真图像数据D*,所以通常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或者后,是与放射线图像摄像相同的条件,构成为在不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这一条件下取得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根据对上述(1)式进行变形而得到的下述(2)式来算出真图像数据D*。
D*=D-O…(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31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58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42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140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7225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219538号公报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们的研究得知,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强的放射线那样的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如果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照射放射线,则会产生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所引起的所谓滞后(lag)。
而且还得知:前述的暗电荷即使在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不被读出而残留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通过之后反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也被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除去,但对于上述的滞后而言,即使反复进行复位处理也并不会容易地消除。
可认为滞后并不会容易地消除的理由是由于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子、空穴的一部分向一种亚稳态能级(metastable state)迁移,放射线检测元件内的失去了移动性的状态会保持相对长的时间。
而且,该亚稳态能级的电子、空穴并非总是处于亚稳态能级,会由于热能而以某种概率逐渐地向被认为高于该亚稳能量的能级的传导带迁移,从而恢复移动性。但是,由于其比例并不一定大,所以认为即使反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也不会容易地消除。但是,对于该滞后的产生、持续的机理,尚存很多不明确之处。
这样,如果由于照射放射线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产生滞后,则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取得处理中取得的偏移数据O不仅包含上述那样的因暗电荷而引起的偏移数据O(以下将因该暗电荷而引起的偏移数据称为“偏移数据Odark”。),还包含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即,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后取得的偏移数据O如下述(3)式所示,是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和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之和。
O=Odark+Olag…(3)
另外,该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在之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时也会残留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在随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也作为所谓的残像而叠加。
而且,根据本发明人们的研究获知存在如下情况:在不如上述那样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与放射线产生装置之间构筑接口,而是构成为在与放射线产生装置之间以所谓的非协作的状态下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自身检测放射线的照射的情况下,由于残留因该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的影响,所以即使按照上述(2)式从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减去偏移数据O,也无法得到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其中,对于其原因等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鉴于此,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基于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D等进行图像处理的控制台中,期待在针对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的图像处理时,能够可靠地除去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的影响,从而得到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且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中可取得为了能够得到这样的恰当真图像数据D*所需的各种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可靠地排除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具备:
检测部,该检测部具备被配设成相互交叉的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和在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划分出的各区域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
开关单元,如果被施加导通电压,则该开关单元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中蓄积的电荷向所述信号线释放;
扫描驱动单元,在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对与所述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各开关单元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读出电路,在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读出电路将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向所述信号线释放的所述电荷变换成所述图像数据并加以读出;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控制所述扫描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读出电路,来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并且在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如果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则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有的所述扫描线施加截止电压,将所述各开关单元设为截止状态来移向电荷蓄积模式,
在放射线的照射结束后,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使所述读出电路依次进行读出动作,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并且,在该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后,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偏移数据,
根据基于所述偏移数据以及所述暗图像数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对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或者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
另外,本发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具备: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该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被配设成相互交叉;
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该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在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划分出的各区域被排列成二维状;
开关单元,如果被施加导通电压,则该开关单元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中蓄积的电荷向所述信号线释放;
扫描驱动单元,在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对与所述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各开关单元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读出电路,在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读出电路将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向所述信号线释放的所述电荷变换成所述图像数据并加以读出;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控制所述扫描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读出电路,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以及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装置之间收发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并且在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如果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则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有的所述扫描线施加截止电压,使所述各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来移向电荷蓄积模式,
在放射线的照射结束后,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使所述读出电路进行依次读出动作,来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该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还具备: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在该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后,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偏移数据;以及
控制台,该控制台根据基于从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发送来的所述偏移数据以及所述暗图像数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对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或者利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方式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控制单元、控制台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从偏移数据减去暗图像数据来算出偏移数据中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而且,基于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来推定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中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通过从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减去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等,来修正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
因此,能够从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可靠地排除数据中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而且,能够基于滞后的影响被可靠地排除后的正式图像数据等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因此,还能够从最终的放射线图像中可靠地排除滞后的影响,能够提高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X-X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基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3的基板上的小区域形成的放射线检测元件和TFT等的构成的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Y-Y线的截面图。
图6是说明安装有COF、PCB基板等的基板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等效电路的框图。
图8是表示关于构成检测部的1个像素量的等效电路的框图。
图9是表示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中的电荷复位用开关、TF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的电荷复位用开关、脉冲信号、TF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相关二重采样电路中的电压值的变化等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并对在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停止向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进行说明的时间图。
图14是表示泄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的电荷复位用开关、TF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15是说明经由TFT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泄漏的各电荷被作为泄漏数据而读出的图。
图16是交替进行泄漏数据的读出处理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时的时间图。
图17是表示设有电流检测单元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框图。
图18是表示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以及正式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19是表示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20是表示设置施加与电荷蓄积模式所要的时间相同时间的截止电压的期间而进行的暗图像数据的取得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21A是说明以一定比例产生的暗电荷以及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指数函数地衰减的滞后的图。
图21B是说明暗图像数据和正式图像数据、因偏移数据所含的滞后引起的偏移量等的概念图。
图22是说明在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与下一个扫描线之间真图像数据产生阶差的状态的图。
图23A是表示对受验者的头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23B是说明受验者的头部的残像被映入之后的腹部的图像中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说明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滞后还在之后的摄像后也继续产生的图。
图25是说明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叠加的、因在之前摄像中产生的滞后引起的偏移量的概念图。
图26是描绘了在各偏移数据的每个取得处理中取得的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与在最初的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的相对比率的图表。
图27是表示即使开始扫描线不同,图26所示的相对比率相对于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的衰减趋势也为几乎相同趋势的图表。
图28A是针对扫描线的线编号分别描绘了常数y的图表。
图28B是针对扫描线的线编号分别描绘了常数z的图表。
图29是表示将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的图。
图30是表示具有非连接端子的栅极驱动器、栅极IC的图。
图31是在图30的构成的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等中对非连接端子也施加导通电压的情况的时间图。
图32是表示栅极驱动器中存在非连接端子的情况下创建的表的例子的图。
图33是表示使所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发生各种变化来进行与图26同样的实验时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34是表示在正式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与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等的情况下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35是表示使在图34的情况下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发生各种变化来进行与图26同样的实验时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36是表示从第5实施方式中的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以及正式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37是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中对各扫描线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38是说明每个放射线检测元件的与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相关的表的图。
图39是说明一组的表的图。
图40是表示在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中使对各扫描线施加的电压在导通电压与截止电压之间切换的定时的时间图。
图41是说明按各帧反复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的时间图。
图42是说明各帧的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
图43是表示在对ΔT的部分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期间照射放射线且照射结束的图。
图44A是表示基于再次构筑的图像数据生成的放射线图像的图。
图44B是表示图像区域δT的图像数据大于图像区域A、B的图像数据的图表。
图45是说明从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的电荷与从其他放射线检测元件泄漏出的电荷的合计值被作为图像数据而读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其中,以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是具备闪烁体等,将被照射的放射线变换成可见光等其他波长的电磁波而得到电信号的所谓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直接型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另外,说明了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是便携式的情况,但也能够应用于与支承台等一体形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即所谓的专用机)。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X-X线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如图1、图2所示,构成为在框体2内收纳闪烁体3、基板4等。
框体2以至少放射线入射面R透过放射线的碳板、塑料等材料形成。此外,在图1、图2中,表示了框体2是以前板2A和后板2B形成的所谓饭盒箱型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与框体2一体地形成为方筒状的所谓单体横造型(monocoque type)。
另外,如图1所示,在框体2的侧面部分配置有电源开关36、由LED等构成的指示器37、为了更换电池41(参照后述的图7)等而能够开闭的盖部件38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38的侧面部内嵌有天线装置39,该天线装置39是用于与后述的控制台58(参照后述的图12)等外部装置之间以无线方式收发所需信息的通信单元。
此外,天线装置39的设置位置不限于盖部件38的侧面部,能够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任意位置设置天线装置39。另外,所设置的天线装置39不限于1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并且,也能够构成为与外部装置之间以线缆等有线方式来收发图像数据d等,该情况下,用于插入线缆等而进行连接的连接端子等被设置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侧面部等。
如图2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在基板4的下方侧隔着未图示的铅薄板等配置有基台31,在基台31上安装有配设了电子部件32等的PCB基板33、缓冲部件34等。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4、闪烁体3的放射线入射面R配设有用于保护这些部件的玻璃基板35。
闪烁体3以与基板4的后述检测部P对置的状态配置。闪烁体3例如可采用以荧光体为主成分,如果受到放射线的入射则将其变换成300~800nm的波长的电磁波、即以可见光为中心的电磁波并加以输出的闪烁体。
基板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玻璃基板构成,如图3所示,被配设成在基板4的与闪烁体3对置一侧的面4a上,多条扫描线5和多条信号线6相互交叉。在基板4的面4a上的由多条扫描线5和多条信号线6划分的各小区域r,分别设置有放射线检测元件7。
这样,在由扫描线5和信号线6划分出的各小区域r中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7所设置的区域r整体、即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区域为检测部P。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光电二极管作为放射线检测元件7,但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利用光电晶体管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如图3、图4的放大图所示,与作为开关单元的TFT8的源电极8s连接。另外,TFT8的漏电极8d与信号线6连接。
而且,如果通过后述的扫描驱动单元15对所连接的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经由扫描线5对栅电极8g施加导通电压,则TFT8变成导通状态,使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蓄积的电荷向信号线6释放。另外,如果对所连接的扫描线5施加截止电压,经由扫描线5对栅电极8g施加截止电压,则TFT8变成截止状态,停止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向信号线6释放电荷,使电荷保持并蓄积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
在此,利用图5所示的截面图来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放射线检测元件7、TFT8的构造。图5是沿着图4中的Y-Y线的截面图。
在基板4的面4a上,由Al、Cr等构成的TFT8的栅电极8g与扫描线5一体层叠形成,在栅电极8g上以及面4a上层叠的由氮化硅(SiNx)等构成的栅极绝缘层81上的栅电极8g的上方部分,隔着由氢化无定形硅(a-Si)等构成的半导体层82,层叠形成有与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1电极74连接的源电极8s和与信号线6一体形成的漏电极8d。
源电极8s和漏电极8d被由氮化硅(SiNx)等构成的第1钝化层83分割,并且第1钝化层83从上侧覆盖两个电极8s、8d。另外,在半导体层82与源电极8s、漏电极8d之间,分别层叠有对氢化无定形硅掺杂VI族元素而形成为n型的欧姆接触层84a、84b。如上述那样形成了TFT8。
另外,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部分,在基板4的面4a上与前述栅极绝缘层81一体形成的绝缘层71上层叠Al、Cr等而形成辅助电极72,在辅助电极72上隔着与前述第1钝化层83一体形成的绝缘层73来层叠由Al、Cr、Mo等构成的第1电极74。第1电极74经由在第1钝化层83中形成的孔H与TFT8的源电极8s连接。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辅助电极72。
在第1电极74上,从下方向上方按顺序层叠形成有对氢化无定形硅掺杂VI族元素而形成为n型的n层75、由氢化无定形硅形成的变换层即i层76、对氢化无定形硅掺杂III族元素而形成为p型的p层77。
而且,在放射线图像摄像时,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从框体2的放射线入射面R入射,在闪烁体3中被变换成可见光等电磁波,如果变换后的电磁波从图中上方照射,则电磁波到达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i层76,在i层76内产生电子空穴对。放射线检测元件7如此将从闪烁体3照射的电磁波变换成电荷(电子空穴对)。
另外,在p层77上层叠形成有作为ITO等透明电极的第2电极78,构成为被照射的电磁波到达i层76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形成放射线检测元件7。此外,p层77、i层76、n层75的层叠顺序可以上下颠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如上述那样按照p层77、i层76、n层75的顺序层叠形成的所谓pin型放射线检测元件作为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
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2电极78的上面,连接着经由第2电极78对放射线检测元件7施加偏压电压的偏压线9。其中,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2电极78、偏压线9、向TFT8侧延伸出的第1电极74、TFT8的第1钝化层83等、即放射线检测元件7与TFT8的上面部分从其上方侧被由氮化硅(SiNx)等构成的第2钝化层79覆盖。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配置成列状的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7连接1条偏压线9,各偏压线9分别与信号线6平行配设。另外,各偏压线9在基板4的检测部P的外侧的位置被接线10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各扫描线5、各信号线6、偏压线9的接线10分别与在基板4的端缘附近设置的输入输出端子(也称为“焊盘”)11连接。如图6所示,后述的扫描驱动单元15的构成栅极驱动器15b的栅极IC12a等芯片被嵌入到膜上的COF(Chip On Film)12经由各向异性导电粘结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膏(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各向异性导电性粘结材料13与各输入输出端子11连接。
另外,COF12绕到基板4的背面4b侧,在背面4b侧与前述的PCB基板33连接。这样,形成了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基板4部分。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电子部件32等的图示。
在此,说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电路构成。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等效电路的框图,图8是表示构成检测部P的1个像素量的等效电路的框图。
如前所述,对基板4的检测部P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而言,其第2电极78分别连接偏压线9,各偏压线9被接线10结束而与偏压电源14连接。偏压电源14经由接线10以及各偏压线9对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2电极78分别施加偏压电压。另外,偏压电源14与后述的控制单元22连接,通过控制单元22来控制从偏压电源14对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施加的偏压电压。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知偏压线9经由第2电极78与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p层77侧(参照图5)连接,从偏压电源14经由偏压线9向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2电极78施加对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1电极74侧施加的电压以下的电压(即所谓的逆偏压电压)作为偏压电压。
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1电极74与TFT8的源电极8s(在图7、图8中标记为“S”。)连接,各TFT8的栅电极8g(在图7、图8中标记为“G”。)分别与从后述的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延伸的扫描线5的各线L1~Lx连接。另外,各TFT8的漏电极8d(在图7、图8中标记为“D”。)分别与各信号线6连接。
扫描驱动单元15具备:经由布线15c对栅极驱动器15b供给导通电压和截止电压的电源电路15a;和使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施加的电压在导通电压与截止电压之间切换,来切换各TFT8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栅极驱动器15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15按照来自后述的控制单元22的指示,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或者维持对扫描线5的所有的线L1~Lx施加截止电压的状态。
另外,如果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经由扫描线5对TFT8的栅电极8g施加导通电压,则作为开关单元的TFT8使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蓄积的电荷向信号线6释放,如果对栅电极8g施加截止电压,则作为开关单元的TFT8停止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释放电荷并将产生的电荷蓄积在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
如图7、图8所示,各信号线6分别与在各读出IC16内形成的各读出电路17连接。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读出IC16按每1条信号线6设置1个读出电路17。
读出电路17由放大电路18和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等构成。在读出IC16内还设有模拟多路复用器21和A/D变换器20。其中,在图7、图8中,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被标记为CDS。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模拟多路复用器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大电路18由电荷放大器电路构成,由运算放大器18a、与运算放大器18a分别并联的电容器18b以及电荷复位用开关18c连接而构成。另外,放大电路18连接着用于对放大电路18供给电力的电源供给部18d。另外,在运算放大器18a与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之间,设有与电荷复位用开关18c联动地进行开闭的开关18e。
放大电路18的运算放大器18a的输入侧的反转输入端子与信号线6连接,放大电路18的输入侧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被施加基准电位V0。其中,基准电位V0被设定为适当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被施加0[V]。
另外,放大电路18的电荷复位用开关18c与控制单元22连接,利用控制单元22来控制导通/截止,如果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处于导通状态,则开关18e与其联动地处于截止状态,如果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处于截止状态,则开关18e与其联动地处于导通状态。
而且,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时,如图9所示,在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开关18e处于截止状态)的状态下,若各TFT8变成导通状态,则经由处于导通状态的各TFT8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对信号线6释放蓄积的电荷,电荷流过信号线6,通过放大电路18的电荷复位用开关18c。
然后,通过了电荷复位用开关18c的电荷从运算放大器18a的输出端子侧通过运算放大器18a内,从非反转输入端子输出而接地(earth),通过流出到电源供给部18d,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残留的电荷被释放,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
此外,在图9或后述的图10等中,仅记载了电荷复位用开关18c的导通/截止,而未记载开关18e(参照图8)的导通/截止,但如前所述,开关18e与电荷复位用开关18c的导通/截止联动地进行导通/截止动作。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存在仅叙述电荷复位用开关18c的动作等的情况,该情况也同样。
另一方面,在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在放大电路18中如图10所示,在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处于截止状态(以及开关18e处于导通状态)的状态下,经由处于导通状态的各TFT8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向信号线6释放所蓄积的电荷,电荷流过信号线6,流入并蓄积在放大电路18的电容器18b中。
此外,此时除了来自该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电荷之外,从与相同的信号线6连接的其他放射线检测元件7经由TFT8泄漏的电荷也流入到电容器18b,这与图45所示相同。
而且,在放大电路18中,与电容器18b中蓄积的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从运算放大器18a的输出侧输出。放大电路18如此根据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输出的电荷量输出电压值,进行电荷电压变换。
此外,也能够将放大电路18构成为根据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输出的电荷来输出电流。另外,在对放大电路18进行复位时,如果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处于导通状态,与其联动地开关18e处于截止状态,则放大电路18的输入侧和输出侧短路,电容器18b中蓄积的电荷被放电。而且,被放电的电荷从运算放大器18a的输出端子侧通过运算放大器18a内,从非反转输入端子输出而接地,通过流出到电源供给部18d,放大电路18被复位。
放大电路18的输出侧与相关二重采样电路(CDS)19连接。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采样保持功能,该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中的采样保持功能通过从控制单元22发送来的脉冲信号来控制其开(ON)/关(OFF)。
即,例如在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如图10所示,首先控制各读出电路17的放大电路18的电荷复位用开关18c而成为截止状态。此时,在将电荷复位用开关18c设为截止状态的瞬间,产生所谓的kTC噪声,在放大电路18的电容器18b中存积因kTC噪声而引起的电荷。
因此,如图11所示,从放大电路18输出的电压值在将电荷复位用开关18c设为截止状态的瞬间(在图11中表示为“18coff”),从前述的基准电位V0变化了因kTC噪声而引起的电荷的量,变成电压值Vin。控制单元22在该阶段如图10所示,对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发送第一次脉冲信号Sp1,在该时刻(在图11中表示为“CDS保持”(左侧))保持从放大电路18输出的电压值Vin。
接着,当如图10所示,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对1条扫描线5(例如扫描线5的线Ln)施加导通电压,从而将与该扫描线5连接栅电极8g的TFT8设为导通状态时(参照图10。在图11中表示为“TFTon”),所蓄积的电荷从连接这些TFT8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经由各信号线6流入并蓄积在放大电路18的电容器18b中,如图11所示,根据电容器18b中蓄积的电荷量从放大电路18输出的电压值上升。
而且,控制单元22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如图10所示,将从栅极驱动器15b对该扫描线5施加的导通电压切换成截止电压,将栅电极8g与该扫描线5连接的TFT8设为截止状态(在图11中表示为“TFToff”),在该阶段,对各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发送第二次脉冲信号Sp2,在该时刻保持从放大电路18输出的电压值Vfi(在图11中表示为“CDS保持”(右侧))。
如果各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以第2次脉冲信号Sp2保持电压值Vfi,则算出电压值的差量Vfi-Vin,将算出的差量Vfi-Vin作为模拟值的图像数据d向下游侧输出。
从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输出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图像数据d被发送给模拟多路复用器21,从模拟多路复用器21依次向A/D变换器20发送。而且,在A/D变换器20中依次被变换成数字值的图像数据d,输出并依次保存到存储单元40中。
控制单元22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输入输出接口等与总线连接的计算机、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构成。也可以由专用的控制电路构成。而且,控制单元22控制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各部件的动作等。另外,如图7等所示,控制单元22与由DRAM(Dynamic RAM)等构成的存储单元40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2连接着前述的天线装置39,并且连接有检测部P、用于对扫描驱动单元15、读出电路17、存储单元40、偏压电源14等各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池41。另外,对电池41安装有从未图示的充电装置向电池41供给电力来对电池41进行充电时的连接端子42。
如前所述,控制单元22控制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各功能部的动作,例如控制偏压电源14来设定从偏压电源14对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施加的偏压电压或者使该偏压电压可变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控制单元22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而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进行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然后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但这些处理等在说明了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的构成之后进行说明。
[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图。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如图12所示,例如被配置在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未图示的患者的身体的一部分即被摄体(患者的摄像对象部位)的摄像的摄像室R1、放射线医师等操作者进行开始对被摄体照射放射线的控制等各种操作的前室R2以及它们的外部等处。
在摄像室R1中,设有能够装载前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滤线器装置51、具备产生对被摄体照射的放射线的未图示的X射线管球的放射线源52、对放射线源52进行控制的放射线产生装置55、具备在放射线产生装置55和控制台58进行通信时或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和控制台58进行无线通信时对这些通信进行中继的无线天线53的中继器54等。
其中,在图12中表示了将可搬型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装载到滤线器装置51的盒式保持部51a来加以利用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前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与滤线器装置51、支承台等一体形成。另外,如前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经由天线装置39(参照图1、图7)、中继器54将所需的信息与控制台58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收发,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中继器54与各滤线器装置51之间设置线缆,将线缆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连接来以有线方式进行收发。
中继器54与放射线产生装置55、控制台58连接,在中继器54中内置有将在中继器54与控制台58等之间发送信息时的LAN通信用的信号等变换成与放射线产生装置55之间发送信息时的信号,并且还进行其逆变换的未图示的变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室R2中设有放射线产生装置55的操作台57,在操作台57上设有用于供放射线医师等操作者操作来对放射线产生装置55指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等的放射开关56。
放射线产生装置55对放射线源52进行各种控制,例如将放射线源52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以便能够对滤线器装置51中装载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恰当地照射放射线,或者对其放射方向进行调整,或者按照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规定区域内照射放射线的方式来调整未图示的光阑,或者按照照射恰当照射剂量的放射线的方式来对放射线源52进行调整等。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构成等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被如上述那样装载到滤线器装置51来加以利用的情况,但也可以不装载到滤线器装置51中,而以所谓的单独状态进行利用。
即,也能够以单独的状态例如对在摄像室R1内设置的床、图12所示那样卧位摄像用的滤线器装置51B等在上面侧配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并在其放射线入射面R(参照图1)上载置作为被摄体的患者的手等,或者在横卧于例如床上的患者的腰或足等与床之间插入并利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该情况下,例如从可移动的放射线源52B等经由被摄体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放射线图像摄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能够基于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生成最终放射线图像的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台58被设置在摄像室R1或前室R2的外侧。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前室R2等设置控制台58。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台58具备由CRT(Cathode Ray Tube)、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构成的显示单元58a,而且,控制台58连接着或者内置有由HDD(Hard Disk Drive)等构成的存储单元59。
此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控制台58显示基于通过放射线图像摄像而取得的图像数据的预览图像,或者具有使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状态在工作(wake up)状态与休眠(sleep)状态之间迁移的功能,或者具有能够创建、选择对放射线医师等操作者在摄像室R1中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的内容进行表示的摄像指令信息的功能,可适当地构成。
[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自身进行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检测]
这里,对如前所述那样在未构筑或者无法构筑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与放射线产生装置55之间的接口的情况下,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自身检测开始了放射线照射的几个手法进行说明。
[手法1]
例如,如前述的图41所示,构成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按照各帧一边从栅极驱动器15b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一边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
而且,能够构成为在对扫描线5的线Ln施加导通电压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与在此以前读出的图像数据d相比大幅上升,例如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该时刻开始了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从而检测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
该情况下,如果基于对扫描线5的线Ln施加导通电压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检测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则如图13所示,在该时刻,停止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即停止对线Ln+1以后的各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对扫描线5的所有线L1~Lx施加截止电压,移向使电荷蓄积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的电荷蓄积模式。
此外,关于检测到该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的导通电压向各扫描线5的施加停止、向截止电压的切换以及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在以下的各手法等中也同样,省略说明。另外,在图13中,表示了实效蓄积时间T*,对此将在后面说明。
[手法2]
另外,也可以取代如上所述那样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基于读出的图像数据d的值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而构成为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经由TFT8泄漏到信号线6的电荷通过读出电路17读出为泄漏数据dleak,基于读出的泄漏数据dleak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
具体而言,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对扫描线5的所有线L1~Lx施加了截止电压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使各读出电路17动作。即,与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情况同样地将读出电路17的放大电路18的电荷复位用开关18c(参照图8)设为截止状态,作为在电容器18b中蓄积电荷的状态,从控制单元22对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发送脉冲信号Sp1、Sp2来进行采样,但在该期间不进行各TFT8的导通/截止动作。
若如此使各读出电路17动作,则如图15所示,经由处于截止状态的各TFT8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泄漏的各电荷q被蓄积在放大电路18的电容器18b中。因此,从放大电路18输出与该蓄积的电荷、即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泄漏出的电荷q的合计值相当的电压值,在图15中利用省略了图示的相关二重采样电路19进行采样,读出泄漏数据dleak。
若如此构成,则与利用前述的图45说明的情况同样,由于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以前,经由各TFT8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i泄漏的电荷q微乎其微,其合计值也是小值,所以泄漏数据dleak也是小值,但如果开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则经由各TFT8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泄漏的电荷q变大,它们的合计值变大。因此,读出的泄漏数据dleak的值上升。
因此,构成为定期地读出泄漏数据dleak,能够构成为在读出的泄漏数据dleak与在此以前读出的泄漏数据dleak相比大幅上升,例如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该时刻开始了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从而检测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
此外,该情况下,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如上所述,在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施加截止电压,使各TFT8处于截止状态的状态下进行。而且,若如此直接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施加截止电压,则成为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蓄积了暗电荷的状态。
因此,例如能够如图16所示,构成为例如交替地进行上述那样的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和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而进行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
另外,也可以取代构成为交替地进行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而构成为交替地进行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和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像数据d的处理。其中,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将读出的图像数据d用于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检测,可以构成为利用读出的泄漏数据dleak和图像数据d双方,来检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
[手法3]
另外,可知如果如前所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则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的一部分向偏压线9流出,或者因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电子空穴对而使得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第1电极74与第2电极78(参照图7等)之间的电位差发生变化等,从而电流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内的布线中流过。
鉴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如图17所示,对将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和偏压电源14连接的偏压线9、使它们结束的接线10,设置对流过它们的电流值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43,或者对各扫描线5或将扫描驱动单元15的电源电路15a和栅极驱动器15b连接的布线15c(参照图7)等设置电流检测单元,来对流过接线10、扫描线5,布线15c等的电流的值进行监视。
该情况下,当未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时,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仅产生暗电荷,由于未产生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引起的电荷,所以电流的值小,但如果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则如上所述那样流过的电流的值上升。鉴于此,能够构成为在由电流检测单元43等检测的电流的值例如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时刻,检测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
此外,用于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自身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手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手法1至手法3,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设置放射线传感器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可采用适当的手法。
另外,以下说明了图13所示的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按各帧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情况、即采用了手法1的情况,但采用其他手法等的情况也可同样地说明。
[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
下面,对放射线图像摄像后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其后的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将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称为“正式图像数据D”。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基于对扫描线5的线Ln施加导通电压而读出的图像数据d检测出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停止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对扫描线5的所有线L1~Lx施加截止电压而移向电荷蓄积模式。
而且,如图18所示,在从移向电荷蓄积模式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τ之后,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其中,在该规定时间τ的期间,结束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而言,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从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或者紧挨着该时刻之前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图18的情况下为扫描线5的线Ln)的下一个应该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在图18的情况中为扫描线5的线Ln+1)开始施加导通电压,对各扫描线5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如图13、图18所示,在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相同的定时、即在与从对某个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到对下一条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为止的定时相同的定时,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对扫描线5的各线Ln+1~Lx、L1~Ln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如此地到扫描线5的线Ln为止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而结束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则接着如图19所示那样进行1帧量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进行规定次数的帧量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
而且,在进行了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后,对各扫描线5施加规定时间τ的截止电压,然后在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情况相同的定时,对扫描线5的各线Ln+1~Lx、L1~Ln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并取得偏移数据O(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
此外,如前所述,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之前的电荷蓄积模式(参照图18)中,从放射线源52(参照图12)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但在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前的电荷蓄积模式(参照图19)中,不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另外,在图18、图19中,表示了实效蓄积时间T,对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41所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即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前,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
由于该情况的图像数据d是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前读出的数据,所以在图像数据d中当然不包含前述的真图像数据D*、即因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所引起的图像数据。
另外,由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尚未被照射放射线,所以在该图像数据d中当然也不包含前述的由于放射线的照射而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电荷引起的所谓滞后(lag)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是仅因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暗电荷引起的数据。
即,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读出的图像数据d是从在某个帧中对扫描线5施加的导通电压被切换为截止电压而使得TFT8成为截止状态开始,到在下一个帧中对该扫描线5施加的导通电压被切换为截止电压为止的期间(以下,将该期间的时间称为“实效蓄积时间”。例如参照图13的实效蓄积时间T*。)仅因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暗电荷引起的数据。
因此,能够将该图像数据d作为前述的偏移数据Odark,即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所含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来使用。其中,鉴于该图像数据d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被读出,不是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所含的偏移数据Odark自身这一含义,在本发明中将该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得的图像数据d称为“暗图像数据Od”。
但是,如果上述的实效蓄积时间不同,则暗图像数据Od变成不同的值,通过本发明人们的研究可知,尤其是在实效蓄积时间短的情况下,暗图像数据Od不限于其值一定与实效蓄积时间成比例地发生变化。
而且,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实效蓄积时间T*(参照图13)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8)、其后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的情况的实效蓄积时间T相比,缩短电荷蓄积模式所要的时间τ(即上述的规定时间τ)。
因此,无法直接将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得的暗图像数据Od作为偏移数据Odark使用。
鉴于此,作为化解该问题的手法,例如预先通过实验求出将在实效蓄积时间T*的情况下取得的暗图像数据Od换算成在实效蓄积时间T读出的偏移数据Odark的换算率。而且,能够构成为在实际的放射线图像摄像时,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按各帧来读出并存储图像数据d即暗图像数据Od,对其乘以换算率,来算出并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所含的偏移数据Odark。
另外,作为其他的手法,也可以构成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例如如图20所示,在进行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的帧和紧接其之前的帧之间,设置从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对各扫描线5施加与电荷蓄积模式所要的时间τ相同的时间的截止电压的期间。
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将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的实效蓄积时间T*设为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8)、其之后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的情况的实效蓄积时间T相同的时间。因此,能够将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得的暗图像数据Od直接作为与正式图像数据D中所含的偏移数据Odark相同的值使用。
不过,由于在如上所述对各扫描线5施加截止电压的时间τ的期间,不进行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或者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所以即使在该期间开始了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也无法基于图像数据d(或者暗图像数据Od)进行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检测处理,导致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检测发生延迟。
鉴于此,优选构成为如上所述在帧间空开规定时间τ来取得暗图像数据Od的处理以在例如10次的每一帧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期间进行1次等的规定比例来进行。
另外,如同在上述的手法2中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交替进行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的情况、在上述的手法3中构成为设置电流检测单元43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时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反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的情况那样,当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时,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释放出的电荷不被作为图像数据而读出,而如上所述通过放大电路18的运算放大器18a从非反转输入端子输出并被接,向电源供给部18d流出。因此,无法直接取得暗图像数据Od。
鉴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与上述同样地在例如10次的每一帧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的期间以1次等比例进行等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适当的定时,结束了某帧中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后,对各扫描线5施加上述规定时间τ的截止电压后读出图像数据d即暗图像数据Od。该情况下,在除此以外的帧中不进行读出处理地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
[正式图像数据D的修正处理]
接着,在控制台58中,对基于如上所述而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等算出的真图像数据D*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但如前所述,在取得的偏移数据O中除了包含因暗电荷而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之外,还包含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因此,如果未恰当地处理该由于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则即使按照上述(2)式从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偏移数据O,也无法得到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从而无法生成恰当的放射线图像。
鉴于此,作为用于通过图像处理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的前处理(即用于算出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的前处理),以下对本发明特有的前处理,即利用上述的暗图像数据Od和偏移数据O从正式图像数据D可靠地排除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一并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的作用进行说明。
该修正处理可以构成为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控制单元22进行,也能够构成为由控制台58进行。在构成为由控制台58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暗图像数据Od等所需的信息被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向控制台58发送。
可认为即使如上所述进行从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所取得的偏移数据O的处理也无法得到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的理由如下。
如前所述,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取得的偏移数据O中,除了包含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的实效蓄积时间T(参照图19)的期间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并蓄积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之外,还包含在放射线图像摄像时由于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而产生的滞后(lag)所引起的偏移量Olag。
即,如上述(3)式所示,
O=Olag+Odark…(4)成立。
而且,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与前述的暗图像数据Od的情况同样,未必被作为与实效蓄积时间T成比例地增加的值读出,以下为了简化说明,如图21A的α所示那样,设暗电荷在单位时间以一定的比例产生。偏移数据Odark、暗图像数据Od以在单位时间以一定的比例产生的暗电荷的实效蓄积时间T的积分值算出。
另外,如前所述,滞后(lag)的产生、持续的机理尚存较多不明点,但以下如图21A的β所示,设滞后自放射线的照射时开始产生,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相对于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以指数函数衰减。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由其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的积分值算出。
在这样假定的情况下,暗图像数据Od、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由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以及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D)、与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由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以及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之间的关系为图21B的概念图所示的关系。
其中,在图21B中,对各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分别用箭头表示。另外,在图21B中省略了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与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参照图19)的图示。并且,在图21A、图21B中,因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电荷所引起的真图像数据D*的图示被省略。其中,真图像数据D*通常与暗电荷、滞后相比为相当大的值。
另外,由于在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未图示的真图像数据D*和偏移量Olag(D)、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D),
所以D=D*+Olag(D)+Od(D)…(5)成立。
该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构成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进行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中的实效蓄积时间T*(参照图20)、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8)、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的情况的实效蓄积时间T相等,则图21B所示的暗图像数据Od、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D)以及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对于所有的放射线检测元件7而言是相等的。
即,Od=Od(D)=Odark…(6)成立,作为上述(4)式、(5)式中的Odark、Od(D),可以采用在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中取得的暗图像数据Od。
但是,例如在检测到开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时与被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的线Ln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如图21B的箭头的下侧表示的概念图所示,由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在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中最后进行,所以偏移数据O中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是较小的值。
与此相对,在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在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中最初进行的扫描线5的线Ln+1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偏移数据O中所含的偏移量Olag是较大的值。
因此,可认为如以往那样,即使根据上述(2)式进行从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所取得的偏移数据O的处理(即、即使运算D*=D-O),也无法得到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
实际上,例如若考虑在不隔着被摄体的状态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均匀地照射强的放射线,即对放射线入射面R(参照图1等)的整个面照射相同照射剂量的强放射线的情况,则该情况下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每个的真图像数据D*、即因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电荷所引起的真图像数据D*应该在所有的放射线检测元件7中为相同的值。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了放射线后的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中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定时或早或晚,所以偏移数据O中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或为大的值或为小的值。
而且,如图21B所示,在检测到开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扫描线5的线Ln中,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最小,扫描线5的下一条线Ln+1中因滞后引起的偏移量Olag最大。
因此,如果进行从正式图像数据D单纯地减去偏移数据O的处理,则算出的真图像数据D*如图22所示,成为从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向线Ln逐渐变大,在之后的扫描线5的线Ln+1中值急剧变小,在真图像数据D*产生了阶差后,向扫描线5的最终线Lx变大的状态。其中,在图22中,真图像数据D*的每条扫描线5的不同被非常强调地表现。
这样,如果采用现有的按照上述(2)式的真图像数据D*的计算处理,则与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均匀地照射放射线的情况无关,存在按照每个扫描线5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真图像数据D*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扫描线5的线Ln与其之后的线Ln+1之间,真图像数据D*会产生阶差的情况。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真图像数据D*能够按照根据上述(6)式而导出的D*=D-Olag(D)-Od(D)…(7)来算出这一情况,根据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来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对正式图像数据D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真图像数据D*。
具体而言,例如若设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如上所述相对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以指数函数衰减,则在将a、b作为规定常数的情况下,能够将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设为bexp(-at)。
而且,关于与某条扫描线5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若将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到对该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为止的经过时间设为tp,则能够按照下述(8)式来算出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其中,经过时间tp按每条扫描线5不同。
[数1]
Olag ( D ) = ∫ 0 tp b e - at dt = b a ( 1 - e - atp ) . . . ( 8 )
另外,关于与该扫描线5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由于从对该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开始到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为止的时间是前述的实效蓄积时间T,所以能够按照下述(9)式来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实效蓄积时间T在每条扫描线5中是相同的时间。
[数2]
Olag = ∫ tp tp + T b e - at dt = b a { e - atp - e - a ( tp + T ) }
· · · Olag = b a ( 1 - e - aT ) · e - atp - - - ( 9 )
而且,根据上述(8)、(9)式,由于
[数3] Olag ( D ) : Olag = ( 1 - e - atp ) : ( 1 - e - aT ) · e - atp . . . ( 10 )
的关系成立,所以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能够按照对上述(10)式进行了变形后的下述(11)式,基于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来推定算出。
[数4]
Olag ( D ) = 1 - e - atp ( 1 - e - aT ) · e - atp × Olag
· · · Olag ( D ) = e atp - 1 1 - e - aT × Olag . . . ( 11 )
在此,如上述那样,实效蓄积时间T是预先决定的一定值,但tp是按照各扫描线5而不同的时间,是能够根据放射线的照射开始时刻、放射线的照射时间算出的从放射线的照射结束时刻起的经过时间。
另外,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能够根据在对上述(4)式进行了变形后的式中代入上述(6)式而得到的下述(12)式,从偏移数据O减去暗图像数据Od来算出。
Olag=O-Odark
∴Olag=O-Od…(1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对上述(7)式代入上述(6)式,
则由于D*=D-Olag(D)-Od…(13)成立,所以针对与扫描线5的各线L1~Lx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分别将按照上述(12)式根据偏移数据O和暗图像数据Od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经过时间tp等代入到上述(11)式,来算出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将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正式图像数据D以及暗图像数据Od代入到上述(13)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根据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来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对正式图像数据D进行修正,从正式图像数据D中可靠地排除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来算出真图像数据D*。
其中,在由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进行上述的前处理、即用于算出恰当的真图像数据D*的处理的情况下,为了对如此算出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各自的真图像数据D*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算出的真图像数据D*等所需的信息被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发送给控制台5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控制单元22、控制台58从偏移数据O减去暗图像数据Od,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而且,基于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来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从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等,由此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因此,能够从正式图像数据D中可靠地排除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而且,能够基于滞后的影响被可靠地排除后的正式图像数据D即真图像数据D*等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因此,从最终的放射线图像中也能够可靠地排除滞后的影响,能够提高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的画质。
此外,上述的例子对假定为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相对于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以指数函数衰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不限于一定以指数函数衰减。因此,例如能够预先实验性地求出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等,设定对其加以近似的近似式,来进行与上述同样的算出处理。
另外,也可以取代设定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的近似式,对其如上述(9)式所示那样地进行积分处理,而例如构成为根据实验结果来设定与上述(9)式的右边相当的、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自身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即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的积分后的值的近似式)。
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对该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自身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如后述的(14)式所示,将说明以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幂的形式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情况,但也能够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该形式的近似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指数函数、经过时间t的幂以外形式的近似式。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在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图21B等)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等,来修正在紧挨着该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前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8、图21B等)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情况。即,在1次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和偏移数据O是对象。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已知在与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近接的时间内(即在该放射线图像中产生的滞后的影响残留的时间内)再次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进行其他放射线图像摄像的情况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残留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在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上作为所谓的残像而叠加。
即,例如若在如图23A所示那样对受验者的头部进行了摄像后,利用相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在近接的时间内对受验者的腹部进行摄像,则如图23B所示,存在由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拍摄到的受验者的头部的残像映入到之后的受验者的腹部的图像中的情况。如果产生了这种现象,则在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放射线图像变得模糊,例如在将放射线图像用于例如诊断用的情况等下,观察放射线图像的医师等有可能看错患者的病变部。
如果采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本发明的手法,则能够可靠地排除这样的在之后摄像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残留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影响,得到不存在残像的正式图像数据D。
以下,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从之后的摄像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排除如此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处理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滞后如图24的β1所示那样在之前的摄像后也持续产生,如在图24中标注斜线所示,在之后的摄像后也持续产生。而且,该持续产生的滞后成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残像。鉴于此,如以下那样从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排除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残像。
首先,在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关于开始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检测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对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泄漏数据dleak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4~图16)中读出的图像数据d、泄漏数据dleak的值的上升加以监视来进行。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对偏压线9、接线10设置电流检测单元43(参照图17),或者对各扫描线5、扫描驱动单元15的布线15c(参照图7)等设置电流检测单元,监视流过接线10、扫描线5、布线15c等的电流的值来检测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这些构成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其中,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进行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参照图20)已经在之前的摄像前进行,在之后的摄像前不进行。这因为如果在之后的摄像前进行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则除了仅因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暗电荷而引起的暗图像数据Od之外,还得到对其和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而残留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加法运算之后的值。
而且,在之后的摄像中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了放射线后,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参照图18)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
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如图25所示,能够作为从在之后的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最后对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开始,到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对该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来读出正式图像数据D为止的实效蓄积时间T的期间产生的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的积分值而算出。
因此,直接利用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上述(9)式,能够算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另外,也可以取代如前所述那样直接利用上述的(9)式,即取代设定成以指数函数来近似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从而将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作为其积分值以指数函数算出,而构成为例如按照例如下述(14)式,以从之前的摄像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幂的形式来设定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生成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自身。
Olag=Olag_pre×y·tz…(14)
在此,上述(14)式中的Olag_pre表示按照上述(12)式,从之前的摄像中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所得到的偏移数据O减去暗图像数据Od而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算出的之前的摄像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该情况下,上述的(14)式中的常数y、z能够按照以下方式预先通过实验算出而决定。
即,例如在如图18所示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了放射线而进行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持续反复进行图19所示那样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从在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读出的各偏移数据O分别减去暗图像数据Od,按偏移数据O的每个取得处理,来算出在最初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而且,例如如图26所示,按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到进行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为止的每个经过时间t在图表上描绘分别算出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各自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作为对各描绘(plot)进行近似的近似式,算出上述(14)式中的常数y、z。
这样,能够以经过时间t的幂的形式预先设定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生成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其中,在图26中,描绘了按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取得的在最初的摄像中生成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在最初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即上述(14)式的Olag_pre)的相对比率,即简单而言,描绘了与上述(14)式中的y·tz的部分相当的值。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各情况中,上述(14)式中的t、上述(9)式中的tp如前所述,是从之前的摄像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经过时间t、tp是按每条扫描线5不同的时间。
为了算出该经过时间t、tp,例如可以构成为在控制单元22中对该经过时间t、tp进行计数,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控制单元22基于从之前的摄像到之后的摄像为止的期间进行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帧数、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的帧数等来算出经过时间t、tp。
在由控制台58进行根据上述(14)式、上述(9)式来算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2将经过时间t、tp等所需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台58。
而且,在控制单元22、控制台58中,当进行针对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修正处理时,将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正式图像数据D以及暗图像数据Od代入到下述(15)式,对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进行修正,算出真图像数据D*。
D*=D-Olag-Od…(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可靠地算出并推定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基于其来修正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从正式图像数据D中可靠地排除至少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算出真图像数据D*。
其中,若利用上述(14)式、上述(12)式来表示上述(15)式,则能够表示为
D*=D-Olag-Od
=D-Od-Olag_prexy·tz
∴D*=D-Od-(O-Od)xy·tz...(16)
其中,上述式中的(O-Od)中的偏移数据O如前所述,表示在之前的摄像中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另外,取代上述(14)式而利用上述(9)式等的情况也同样。
这样,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不利用在之后的摄像中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25)所得到的偏移数据O,而利用事前取得的暗图像数据Od和在之前的摄像的时得到的偏移数据O,来修正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之后的摄像中也利用在该之后的摄像中取得的偏移数据O来修正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
该情况下,例如根据表示利用偏移数据O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时的原则的上述(2)式,即D*=D-O…(2)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算出真图像数据D*。
但是,该情况下与如图25所示,在之后的摄像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叠加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同样,在之后的摄像取得的偏移数据O中也叠加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并且,该情况下,之前的摄像中的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tp在之后的摄像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不同。因此,与在该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和与在之后的摄像中取得的偏移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为不同的值。
若从之前的摄像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到之后的摄像中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为止将经过时间例如表示为t(D),从之前的摄像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到之后的摄像中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为止将经过时间例如表示为t(O),则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和偏移数据O分别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例如能够利用上述(14)式,表示为
Olag=olag_prexy·t(D)z...(17)
Olag=Olag_prexy·t(0)z...(18)
而且,由于这些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和偏移数据O分别叠加,所以如果如
D-Olag_prexy·t(D)z...(19)
O-Olag_prexy·t(0)z...(20)
那样,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分别减去由上述(17)式、(18)式表示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则能够从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除去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影响。
而且,能够如下述(21)式所示,构成为将这些(19)式、(20)式代入到上述(2)式的D、O来算出真图像数据D*。此外,无需赘言,取代利用上述(14)式而利用上述(9)式等的情况也同样。
D*=(D-Olag_prexy·t(D)z)
-(O-Olag_prexy,t(0)z)...(21)
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在从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可靠地排除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影响的状态下,基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来可靠地修正在该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可以不被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影响地算出真图像数据D*。
此外,如上所述,考虑到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和偏移数据O分别叠加,也可以构成为对在之后的摄像中取得的正式图像数据D和偏移数据O应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法,利用在该之后的摄像中取得的偏移数据O等来修正通过该之后的摄像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其中,该情况下,作为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如上述(19)式、(20)式所示,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被分别减去之后的形式的基础上,应用第1实施方式的手法。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控制单元22、控制台58通过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从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等,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因此,能够从正式图像数据D可靠地排除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而且,能够基于滞后的影响被可靠地排除后的正式图像数据D即真图像数据D*等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因此,能够从最终的放射线图像中也可靠地排除滞后的影响,可提高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的画质。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如上所述,说明了假定为以从之前的摄像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幂的形式来设定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或者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以指数函数衰减的情况。
但是,也可以取代利用上述(14)式、(9)式,而设定以指数函数以外的形式对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并对近似式进行积分处理,或者基于以经过时间t的幂以外的形式来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自身的时间性变化等进行近似的式,算出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另外,例如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三次放射线,3次放射线图像摄像在比较短的时间的期间连续进行的情况下,在第3次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通过之后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取得的偏移数据O中,叠加在第1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和在第2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双方。
这样,在比较短的时间的期间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多次放射线而连续地进行多次放射线图像摄像的情况下,成为在以前的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全部叠加到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的状态。
因此,在连续多次进行放射线图像摄像那样的情况下,通过从正式图像数据D、偏移数据O将这以前的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等全部减去来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等。
此外,此时根据上述的(9)式、(14)式等也可知,摄像间的时间越长,即上述的经过时间t、tp越长,则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越小。因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针对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的长的经过时间t、tp那样的之前的摄像,无视在该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对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等的叠加量,对于该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不作为上述(15)式等的运算的对象。
[第3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关于因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放射线而产生的滞后的发生、持续的机理尚存较多不明点。而且,如果将发生滞后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构成、有可能与滞后的泄漏有关的TFT8的构成等或者对放射线检测元件7施加的偏压电压、对TFT8施加的截止电压的值等变更成其他的构成或值等,则滞后的发生、持续的机理会发生变化等,从而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经过时间t(以下,包括上述(9)式等的情况的经过时间tp。)的近似式等的形式有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存在所利用的近似式的形式等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型号等而不同的可能性,适当设定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对应的近似式。
以下,针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经过时间t的近似式、在上述(14)式中应用的常数y、z的决定方式,说明几个方法。
[决定法1]在第1实施方式等所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中,在最初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变化即衰减趋势为图26所示那样的趋势,但是用于得到这样的结果的实验如前所述,通过如图18所示那样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之后持续反复地进行图19所示那样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而得到。
因此,在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图18的扫描线5的线Ln)例如是扫描线5的第500条线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之后应该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在图18的情况下为扫描线5的线Ln+1)即扫描线5的第501条线开始开始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但在之后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时,开始取得处理的扫描线5在任意一个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都成为与上述相同的扫描线5的第501条线。
因此,对图26所示的结果进行近似而算出的上述的(14)式中的常数y、z始终仅能够应用于从扫描线5的第501条线起开始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情况,存在无法在从其他的扫描线5开始的情况下应用的可能性。
对于该点,在利用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实验中,如图27所示,可知即使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扫描线5(以下简称为“开始扫描线”。)是相互不同的线编号的扫描线5,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相对于在放射线照射时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相对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衰减趋势也几乎是相同的趋势。
此外,在图27中表示了开始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是扫描线5的第453条线的情况(γ1)和第965条线情况(γ2)。
因此,至少在第1实施方式等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中,即使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线编号的扫描线5,也能够对于所有的扫描线5都以将相同的常数y和z应用到上述(14)式的1个近似式,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
[决定法2]但是,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不同,有可能存在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Olag等进行近似的上述(14)式中应该应用的常数y、z因为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的扫描线5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有可能存在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Olag等进行近似的近似式的形式根据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的扫描线5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预先准备将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的线编号与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或者将上述的开始扫描线5的线编号与近似式建立对应的表。
而且,可以构成为参照该表,根据在之前的摄像中开始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的线编号来算出常数y、z或近似式,基于其来算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决定法3]另一方面,如图27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等所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中,即使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线编号的扫描线5,至少针对开始扫描线5能够如上所述,利用将相同的常数y、z应用到上述(14)式的1个近似式。
但是,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等中,针对在开始扫描线5的之后被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读出处理的扫描线5、其再下一个被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读出处理的扫描线5,也不清楚是否能够利用与开始扫描线5相同的常数y、z或相同的近似式。
即,无论图18、图19中作为扫描线5的线Ln+1而表示的开始扫描线5是图27所示的第453条线(γ1),还是第965条线(γ2),或者是扫描线5的其他线,都如图27所示,针对这些开始扫描线5,能够利用相同的常数y、z作为在上述(14)式中应用的常数y、z。
但是,当开始扫描线5在图18、图19中为扫描线5的线Ln+1时,为了针对其之后被施加导通电压来读出偏移数据O的扫描线5的线Ln+2,得到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经过时间t的近似式,不清楚是否能够将与开始扫描线5(即扫描线5的线Ln+1)的情况的常数y、z相同的常数y、z应用到上述(14)式中。针对扫描线5的线Ln+3以后的各线也同样。
另外,针对开始扫描线5以外的扫描线5也能够利用相同的常数y、z或相同的近似式,但为了提高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算出(近似)精度,针对开始扫描线5以外的扫描线5,存在可以在上述(14)式中应用各自不同的常数y、z,或者设定各自不同的近似式的情况。
例如图28A、图28B所示的图表是针对扫描线5的线Lm的线编号m分别描绘了常数y、z而成的图表,其中,该常数y、z是以y·tz的形式来近似对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描绘了相对比率(即上述(14)式的y·tz的项)而得到的曲线(参照开始扫描线5的情况的图27)时的常数,上述相对比率是在开始扫描线5为扫描线5的第453条线的情况下,针对扫描线5的各线Lm,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在放射线照射时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
其中,图28A、图28B中由δ表示的直线如上所述表示扫描线5的各线Lm的常数y、z。另外,在图28A、图28B中由ε表示的单点划线表示上述的决定法1中的常数y、z,表示对于扫描线5的各线Lm一律应用开始扫描线5中的常数y、z的情况。
另外,在如上所述针对扫描线5的线Lm的线编号m分别描绘了按扫描线5的各线Lm求出的常数y、z的情况下,常数y、常数z在图28A、图28B的图表中按线编号m在纵轴方向多少出现偏差。在图28A中表示了在开始扫描线5的前后分别对各常数y进行直线近似的结果,在图28B中表示了在开始扫描线5的前后分别对各常数z进行直线近似的结果。
并且,在图28A、图28B中,如上所述,表示了开始扫描线5是扫描线5的第453条线的情况,但可知在开始扫描线5是扫描线5的其他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
而且可知,即使如上所述,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线编号的扫描线5,针对开始扫描线5也能够在上述(14)式中应用相同的常数y、z,但即使开始扫描线5是任意线编号的扫描线5,针对开始扫描线5的下一扫描线5(即第2条扫描线5),在第2条扫描线5彼此中也能够对上述(14)式应用相同的常数y、z,针对第3条以后的扫描线5,在相同顺序的扫描线5彼此中,也能够对上述(14)式应用相同的常数y、z。
鉴于此,当如此在开始扫描线5彼此、从开始扫描线5起的顺序相同的扫描线5彼此中能够对上述(14)式应用相同的常数y、z时,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应用用于算出与对开始扫描线5、其他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的情况下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常数y、z或近似式。
即,例如将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扫描线5、即开始扫描线5的图像读出编号设为第1,将之后备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读出处理的第2条扫描线5的图像读出编号作为第2,将再之后被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读出处理的第3、第4…条扫描线5的图像读出编号设为第3、第4…,来定义图像读出编号。
若如此定义图像读出编号,则图像读出编号成为从1开始到扫描线5的全部个数为止的编号。其中,开始扫描线5按照各摄像而变化,但一旦决定了开始扫描线5,则各扫描线5和各图像读出编号就1对1地确定。
而且,通过预先进行上述所示那样的实验等,来预先准备例如将图29所示那样的图像读出编号与在上述(14)式中应用的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
而且,可以构成为在算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时,参照该表,基于根据在之前的摄像中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而对各扫描线5分配的图像读出编号,来算出常数y、z或近似式,基于其来算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取代准备图29所示那样的将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而构成为准备将图像读出编号和近似式建立对应的表。
另外,如果进行多次上述的实验,则通常开始扫描线5会按各次的实验而发生变化。鉴于此,利用该情况来进行多次上述实验,按图像读出编号来得到多个与图像读出编号对应的常数y(或者常数z)。而且,也能够按图像读出编号来算出各常数y(或者各常数z)的平均值等,按照将各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或者常数z)的平均值等建立对应的方式来创建表。这样,能够基于在开始扫描线5不同的状态得到的常数y、z,可靠地算出应该在上述(14)式中应用的常数y、z(即常数y、z的平均值等)。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如图28A、图28B所示,例如针对扫描线5的线Lm的线编号m分别描绘按扫描线5的各线Lm求出的常数y、z(或者常数y、z的平均值等),基于将其结果例如在开始扫描线5的前后通过分别进行直线近似等而近似后的结果,来决定与图像读出编号对应的常数y、z。
[决定法4]另一方面,当如在上述的决定法3中表示那样(参照图27)开始扫描线5不同时,即使在针对开始扫描线5彼此能够对上述(14)式应用相同的常数y、z的情况下,针对其以后的扫描线5(即上述的图像读出编号为2以后的各扫描线5),存在有可能对于相同编号的扫描线5彼此无法在上述(14)式中应用相同的常数y、z的情况。
另外,还可能存在根据开始扫描线5是哪一个扫描线5,使得对滞后所导致的偏移Olag等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发生变化,或对上述(14)式应用的常数y、z发生变化的情况。
鉴于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对于各扫描线5按开始扫描线5不同而预先准备将近似式或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即,该情况下,例如在检测部P上存在1000条扫描线5的情况下,例如1000条各扫描线5分别与近似式或常数y、z对应的表被预先准备了可能成为开始扫描线5的扫描线5的条数即作为扫描线5的全部个数的1000个。
若如以上的决定法1到决定法4所示那样构成,则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的效果。
其中,为了求出在最初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从放射线的照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衰减趋势而进行的上述实验、即用于求出上述(14)式的常数y、z等的实验如上所述,如图18所示那样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之后持续反复地进行图19所示那样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向电荷蓄积模式的转移、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
因此,如上所述,如果在例如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了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是第500条线,则在之后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从接下来应该被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的第501条线开始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各处理。
但是,当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实际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检测到在之前的摄像和之后的摄像分别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开始照射放射线时,在之前的摄像和之后的摄像中,在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通常是不同的扫描线5。因此,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被施加导通电压来开始各处理的开始扫描线5通常也是不同的扫描线5。
因此,在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手法应用于例如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情况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的方面。
即,例如在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三次放射线、3次摄像在比较短的时间的期间连续进行的情况下,在第3次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在之后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取得的偏移数据O中,叠加有在第1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和在第2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双方。
此时,与在第3次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等叠加的、在第1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按照基于在第1次摄像时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等的开始扫描线5的线编号等而决定的常数y、z或近似式来算出。
但是,与在第3次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等叠加的、在第2次摄像的放射线的照射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按照基于在第2次摄像时开始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等的开始扫描线5的线编号等而决定的常数y、z或近似式来算出。
这样,在应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手法的情况下,由于在各次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开始扫描线5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基于各次摄像的开始扫描线5来可靠地分开使用常数y、z或近似式。
然而,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不同,例如如图30所示,存在扫描驱动单元15的栅极驱动器15b、构成其的栅极IC15c(以下统称为“栅极驱动器15b”。)未连接扫描线5的所谓非连接端子p的情况。
而且,在利用这样的栅极驱动器15b的情况下,当在上述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或者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等中从栅极驱动器15b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时,例如从栅极驱动器15b的连接有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的端子按照顺序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在对连接有扫描线5的最终线Lx的端子施加了导通电压后,处于对未连接扫描线5的非连接的端子p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状态。
因此,在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等中也是同样的,但例如在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如图31所示,例如在从扫描线5的线Ln+1按照顺序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开始偏移数据O的读出动作后,一旦对非连接的各端子p依次施加了导通电压后,便成为返回到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而对扫描线5的线L1~Ln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状态。
这样,当在栅极驱动器15b中存在非连接的端子p时,在栅极驱动器15b侧,进行对包含非连接的端子p的各端子依次施加导通电压的处理,但在从各扫描线5侧观察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当对非连接的端子p施加导通电压时,处于对任意一个扫描线5均未施加导通电压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上述的决定法3等中,当准备图29所示那样的将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z建立对应的表(准备将图像读出编号和近似式建立对应的表的情况也同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其中,下面假如以将扫描线5的条数设为1000条,将非连接的端子p设为50个的情况,即包含非连接的端子p在内栅极驱动器15b中存在1050个端子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例如若设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放射线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情况的开始扫描线5(与图18的扫描线5的线Ln+1对应)是扫描线5的第301条线,则在上述实验中,在之后反复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参照图19)中,开始扫描线5成为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情况相同的扫描线5的第301条线。
而且,在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从开始扫描线5即扫描线5的第301条线到第1000条线(即扫描线5的最终线Lx)被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分别读出偏移数据O,然后对非连接的各端子p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之后从扫描线5的第1条线(即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到第300条线为止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分别读出偏移数据O。
而且,该处理按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被反复执行。其中,在对非连接的各端子p施加导通电压的期间,不读出偏移数据O。
而且,根据在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取得的各偏移数据O分别算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按各扫描线5来算出上述的常数y、z。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对于图像读出编号而言,由于扫描线5的第301~1000条线分别为1~700,非连接的各端子p为701~750,扫描线5的第1~300条线分别为751~1050,所以如果将算出的各常数y、z分别与图像读出编号建立对应地创建表,则表成为图32所示那样的形式。
即,在如上所述栅极驱动器15b中存在非连接的端子p的情况下,如果将图像读出编号与算出的常数y、z分别建立对应,则在与非连接的端子p对应的图像读出编号的部分中,成为未对应常数y、z的状态。
因此,如果将如此创建出的表应用到开始扫描线5例如碰巧是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的情况,则会产生问题。
即,在开始扫描线5是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的情况下,对于图像读出编号而言,扫描线5的第1~1000条线分别为1~1000,非连接的各端子p为1001~1050。但是,由于在表中未对图像读出编号为700~750的扫描线5的第700~750条线分配常数y、z,所以对于与这些扫描线5连接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无法基于上述(14)式来算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因此,在这样栅极驱动器15b存在非连接的端子p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如前所述将开始扫描线5变成各种扫描线5,进行多次上述实验,通过算出各图像读出编号各自的常数y、常数z的平均值等,来创建将各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z的平均值等建立对应的表。其中,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基于例如在开始扫描线5的前后分别通过直线近似等来近似常数y、z的平均值等而得到的结果,来决定与图像读出编号对应的常数y、z。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次实验中,如图28A、图28B所示那样分别按扫描线5的线编号m描绘例如如图32所示那样得到的按各图像读出编号的常数y、常数z,例如在开始扫描线5的前后分别进行直线近似,延长该直线近似,从而推定非连接的端子p的部分(图32中图像读出编号为701~750的部分)的常数y、z。
即,在如图30所示,非连接的端子p存在于扫描线5的最终线Lx的外侧的情况下,将比图28A、图28B所示的开始扫描线5(在图28A、图28B中线编号m为453的线)靠右侧(即线编号大侧)的直线近似向比扫描线5的最终线Lx更靠右侧延长,来推定非连接的端子p的部分的常数y、z。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非连接的端子p存在于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的外侧的情况下,将图28A、图28B所示的开始扫描线5(即线编号m为453的线)靠左侧(即线编号小侧)的直线近似向比扫描线5的最初的L1更靠左侧延伸,来推定非连接的端子p的部分的常数y、z。
通过这样创建表,也能够创建将各图像读出编号和常数y,z可靠地建立对应的表。
[第4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前提是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例如如上述的(14)式等所示那样,成为被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即Olag_pre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即y·tz的项)的形式的近似式。
另外,在利用上述(9)式所示的近似式作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近似式的情况下,前提也是近似式被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即(b/a)·(1-e-aT)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即e-atp的项)。其中,在上述(9)式中,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反映于上述项中的常数b。
但是,在此产生了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尤其是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能否如上述(14)式、(9)式所示那样,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这一问题。
针对该问题,在本发明人们的研究中获知,当如图19所示,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时,能够如上述(14)式、(9)式所示,将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
此外,即使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取代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而进行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也能够将对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
因此,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将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替换为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将在该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的读出处理中读出的图像数据d用于在其之前刚刚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修正等。
在本发明人们进行的上述研究中,构成为利用在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如图19所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以下称为“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并且使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发生各种变化,来进行与图26的情况同样的实验。
而且,当针对经过时间t描绘了根据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而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在放射线照射时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与上述(14)式的y·tz的项相当)时,得到了图33所示的结果。
根据图33的结果可知,如果构成为如图19所示那样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则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Olag_pre的相对比率不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如同可以称为同一衰减趋势那样相同地衰减。
这样可知,当至少在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中,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时,对与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能够如上述(14)式、上述(9)式所示,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即与上述的相对比率有关的项),以它们的积的形式来加以表示。
但是,即使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针对所有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对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也不限于能够表示为上述那样的形式。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们所进行的研究还可知,即使在利用了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例如当如图34所示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而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立刻移向电荷蓄积模式来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时,也未必能够如上所述,将近似式单纯地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
即,在第1实施方式等说明的构成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中,当构成为如图34所示那样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时,若与图33的情况同样地相对经过时间t描绘根据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而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在放射线照射时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则能够得到例如图35所示那样的结果。
而且,该情况下,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Olag_pre的相对比率不像图33所示那样,表示大致相同的衰减趋势,与相对比率有关的项(即依赖于上述的经过时间t的项)也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衰减趋势发生变化。
当构成为如图34所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时,可认为上述的相对比率的衰减趋势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理由如下。
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因放射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电荷所引起的图像数据(即前述的真图像数据D*)时的读出效率通常不是100%,而是以某种程度的比例产生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
此时,如果构成为如图19所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则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未读出的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通过复位处理等被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除去。
因此,在其之后紧接着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读出的偏移数据O中,不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按照上述(12)式从偏移数据O减去暗图像数据Od而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也不含有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成为纯粹仅因滞后引起的值。
另外,由于在之后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也不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所以根据这些偏移数据O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也成为纯粹仅因滞后引起的值。
在这样考察的情况下,可认为图33所示的结果不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表示了纯粹仅因滞后引起的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Olag彼此的相对比率与经过时间t的衰减趋势的关系成为不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关系。
与此相对,当如图34所示,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时,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未被读出的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包含于在其之后立刻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读出的偏移数据O。
因此,成为在按照上述(12)式从偏移数据O减去暗图像数据Od而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中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的状态,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变成纯粹仅因滞后引起的值和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相加的值。
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如上所述,通常成为对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真图像数据D*乘以规定比例的值,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真图像数据D*依赖于对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变化。即,对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越大,则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产生的真图像数据D*越大。
因此,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越大,则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越大,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也成为大出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变大的量的值。
但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在之后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偏移数据O中不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所以根据这些偏移数据O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成为纯粹仅因滞后引起的值。
因此,可认为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最初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如图35所示,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越大则越小,相对比率相对于经过时间t的衰减趋势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
根据以上那样的理由,如果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参照图19),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从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图像数据d的处理,则如上述(14)式、(9)式所示,能够将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分离成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项、和不依赖于放射线的照射剂量而依赖于经过时间t的项。
而且,由于能够利用这样的单纯形式的近似式,所以利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手法,并利用1个近似式或者图29所示那样的单纯的表等,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算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能够可靠地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另一方面,当如图34所示,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时,如上所述,在反复进行的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即在之后的摄像中与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最初的(即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的相对比率依赖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
而且,其理由是在被照射放射线后立即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中包含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而且,真图像数据D*的读取残余量通常可以作为对在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内中产生的真图像数据D*乘以规定比例而得到的值来算出。
该规定比例是依赖于放射线检测元件7、TFT8等的构成、对TFT8施加的导通电压的值(即扫描驱动单元15的构成)、从读出电路17中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读出数据的效率等而决定的值,通常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型号等而为不同的值。
但是,在按每个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观察的情况下,上述比例不按各摄像而发生变化,通常是一定值。因此,图35所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Olag_pre的相对比率针对经过时间t的衰减趋势也按各摄像而成为相同的趋势。
鉴于此,当构成为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之间不进行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等时,预先进行使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发生各种变化的实验,将常数y、z设定为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函数。
另外,也可以创建将常数y、z和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建立对应的表。该情况下,构成为当照射了表中不存在的照射剂量的放射线时,例如基于与表中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的常数y、z的关系,例如根据线形插补等方法,来算出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对应的常数y、z。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预先进行使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发生各种变化的实验,按照射剂量来分配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相对于Olag_pre的相对比率进行表示的近似式。该情况下,当不存在与被照射的照射剂量对应的近似式时,例如利用其附近的、照射了被分配近似式的照射剂量的放射线时的近似式来算出相对比率,例如利用线形插补等方法,来算出与被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剂量对应的相对比率。
通过这样算出相对比率,并将其与在被照射放射线后立刻进行的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_pre相乘,来可靠地算出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另外,因此能够可靠地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通过如以上那样构成,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0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前提是如图18~图20等所示那样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以及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中,以从对某条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开始到对下一条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为止的定时相同定时来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另外,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前提是,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从在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或者紧挨着该时刻之前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在图18的情况下为扫描线5的线Ln)的下一个应该施加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在图18的情况下为扫描线5的线Ln+1)开始施加导通电压,对各扫描线5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
而且,如果这样构成,则实效蓄积时间T在扫描线5的各线L1~Lx中成为相同的时间。因此,无需根据暗图像数据Od,转换并算出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D)、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数据Odark。而且,如上述(6)式所示,能够以暗图像数据Od来置换并处理偏移数据Od(D)、Odark,具有鞥够容易地进行运算处理这一优点。
但是,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不同,有时也会因硬件上或者软件上的问题而无法如上述那样构成。另外,当存在想要以更高速度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等要求时,无法采用上述那样的构成。
鉴于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如图36所示,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但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从扫描线5的最初的线L1开始施加导通电压,并且在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定时不同的定时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的情况加以说明。
该情况下,也在进行了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后,在如图37所示对各扫描线5施加规定时间τ的截止电压后,或者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进行了规定次数的帧量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的复位处理后对各扫描线5施加规定时间τ的截止电压,然后在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情况相同的定时下对扫描线5的各线L1~Lx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
另外,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6所示,尤其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的实效蓄积时间T、即从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按各扫描线5被最后施加导通电压到在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被施加导通电压为止的时间T是按扫描线5而不同的时间。
另外,由于在按各扫描线5来观察实效蓄积时间T的情况下,某条扫描线5的实效蓄积时间T不按各放射线图像摄像为一定的时间,而是在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开始照射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按各放射线图像摄像而发生变化,所以该扫描线5的实效蓄积时间T也按放射线图像摄像而发生变化。
因此,与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D)(参照图21B)也按放射线图像摄像而发生变化。
鉴于此,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参照图20),能够构成为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进行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按各放射线检测元件7得到暗图像数据Od,将在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中的实效蓄积时间T得到的暗图像数据Od以上述的按各扫描线5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的实效蓄积时间T来进行换算,通过运算来算出与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D)。
另外,当利用上述的(9)式、(14)式等来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等时,各式中应用的经过时间t、tp按扫描线5为不同的值,这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但是,此时尤其在利用(9)式来算出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等的情况下,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扫描线5中实效蓄积时间T是相同的,所以(9)式中的(1-exp(-aT))的项可以作为常数来处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实效蓄积时间T按各扫描线5而变化,所以需要按扫描线5来运算出实效蓄积时间T,将其代入到上述项来进行进行运算。
另外,由于如果进行上述那样的运算处理,则需要进行多次运算处理,所以也可以取代上述那样的运算处理,而例如构成为如图38所示预先通过实验取得对某条扫描线5施加了导通电压时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情况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m,n)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m,n),创建表Ta,基于该表Ta来运算出各放射线检测元件(m,n)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m,n)。
该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在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开始照射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按各放射线图像摄像而发生变化,所以如图39所示,针对在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各扫描线5、即扫描线5的各线L1~Lx分别创建表Ta。
而且构成为,控制单元22、控制台58基于在检测到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开始照射放射线的时刻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扫描线5的信息,来决定所参照的表Ta,基于该表Ta来取得各放射线检测元件(m,n)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m,n)。这些一组的表Ta被预先存储在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存储单元40(参照图7等)、控制台58的存储单元59中。
其中,如图37所示,在以与正式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中向各扫描线5施加导通电压的定时相同的定时进行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的情况下,偏移数据O的取得处理时的实效蓄积时间按各扫描线5为相同的时间。
因此,可以构成为至少对于与偏移数据O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参照图21B),利用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图像数据d的读出处理时进行的暗图像数据Od的取得处理中得到的暗图像数据Od。另外,也能够构成为与上述同样地预先创建与偏移数据O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的各放射线检测元件(m,n)的表,并参照该表。
这样,如果除去通过基于上述换算的运算处理或者参照上述表Ta来运算出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D)(以及在参照表来运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的情况下为偏移量Odark),则可以构成为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即,在将第1实施方式应用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求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作为暗图像数据Od,或者作为参照表而运算出的偏移量Odark,从偏移数据O减去与偏移数据O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来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而且,基于算出的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推定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从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如上所述推定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和参照上述表Ta而运算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D),来算出真图像数据D*。这样,能够构成为修正正式图像数据D。
另外,在将第2实施方式等应用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反复进行预先参照上述的表Ta,从偏移数据O减去与偏移数据O叠加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ark,来算出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实验。
而且,根据算出的偏移数据O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结果,来设定对滞后的单位时间的产生比例进行近似的近似式、对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自身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近似的近似式。
而且,基于其来推定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而且参照上述表Ta来运算出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因暗电荷引起的偏移量Od(D),从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减去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和暗电荷导致的偏移量Od(D),算出真图像数据D*。这样,能够构成为修正在之后的摄像中得到的正式图像数据D。
这样,通过将上述各实施方式应用到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如上述那样修正的正式图像数据D可靠地排除正式图像数据D中含有的、在该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
而且,能基于滞后的影响被可靠地排除后的正式图像数据D即真图像数据D*等,来生成最终的放射线图像。因此,也能够从最终的放射线图像中可靠地排除滞后的影响,可提高最终的放射线图像的画质。
此外,从之前的摄像到之后的摄像的时间越长,则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参照图25)越小。而且,如果从之前的摄像起的经过时间长至某种程度,则与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叠加的、在之前的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对在之后的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的贡献度事实上小到可以无视。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进行上述那样的修正处理实际上没有意义。
鉴于此,可以构成为在从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时检测到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起,时间经过了例如预先设定为比较长的时间的规定时间以上后,当进行了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时,对在该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正式图像数据D不进行基于在该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的修正。
如果这样构成,则如上所述,不进行实际上无需进行的处理即可,能够减轻处理,并且能够更迅速地进行根据正式图像数据D等来算出真图像数据D*的上述前处理。
此外,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进行近似的近似式也可能依赖于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的检测部P(参照图2、图3等)等的温度而变化。即,有可能存在例如上述(9)式的常数a、b或上述(14)式等中的常数y、z等依赖于检测部P的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鉴于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构成为预先以温度的函数、按每个温度的表的形式来求出常数a、b或常数y、z等,例如对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1设置温度传感器,或者基于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等读出的图像数据d、泄漏数据dleak的值来检测并推定检测部P的温度等,运算出与检测并推定出的温度对应的常数a、b或常数y、z来决定近似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在进行放射线图像摄像的领域(尤其是医疗领域)中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1…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5…扫描线;6…信号线;7、(m,n)…放射线检测元件;8…TFT(开关单元);15…扫描驱动单元;17…读出电路;22…控制单元;39…天线装置(通信单元);43…电流检测单元;50…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58…控制台;D…正式图像数据(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d…图像数据;dleak…泄漏数据;P…检测部;q…电荷;r…区域;O…偏移数据;Od…暗图像数据;Olag…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Olag(D)…作为正式图像的图像数据所含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τ…规定时间(电荷蓄积模式所要的时间)。

Claims (10)

1.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部,该检测部具备被配设成相互交叉的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和在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划分出的各区域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
开关单元,如果被施加导通电压,则该开关单元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中蓄积的电荷向所述信号线释放;
扫描驱动单元,在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对与所述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各开关单元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读出电路,在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读出电路将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向所述信号线释放的所述电荷变换成所述图像数据并加以读出;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控制所述扫描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读出电路,来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并且在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如果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则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有的所述扫描线施加截止电压,将所述各开关单元设为截止状态来移向电荷蓄积模式,
在放射线的照射结束后,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使所述读出电路依次进行读出动作,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并且,在该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后,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来取得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偏移数据,
根据基于所述偏移数据以及所述暗图像数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对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或者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代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而进行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释放电荷的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和将在对所述扫描线施加了截止电压的状态下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经由所述开关单元向所述各信号线泄漏的电荷变换成泄漏数据并加以读出的所述泄漏数据的读出处理,在读出的所述泄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并且,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以适当的定时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偏移数据减去所述暗图像数据而算出的所述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来算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从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减去所述暗图像数据,并且减去计算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由此来修正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对在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之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从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与之前的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相减而得到的值,减去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取得的所述偏移数据与在所述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相减而得到的值,来修正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以及所述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与放射线图像摄像前的所述暗图像数据的取得处理相同的定时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并且从在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的时刻或者在紧挨着该时刻之前被施加了导通电压的所述扫描线的下一个应该施加导通电压的所述扫描线开始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进行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以及所述偏移数据的取得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而从排列在所述检测部上的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各图像数据的期间或者进行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的期间设为1帧时,
当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所述暗图像数据的处理时,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暗图像数据的取得处理的所述帧与紧挨着该帧之前的帧之间,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施加与所述电荷蓄积模式所要的时间相同时间的截止电压。
7.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该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被配设成相互交叉;
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该多个放射线检测元件在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划分出的各区域被排列成二维状;
开关单元,如果被施加导通电压,则该开关单元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中蓄积的电荷向所述信号线释放;
扫描驱动单元,在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对与所述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各开关单元依次施加导通电压;
读出电路,在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时,该读出电路将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向所述信号线释放的所述电荷变换成所述图像数据并加以读出;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控制所述扫描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读出电路,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以及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装置之间收发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并且在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如果检测到放射线的照射开始,则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有的所述扫描线施加截止电压,使所述各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来移向电荷蓄积模式,
在放射线的照射结束后,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使所述读出电路依次进行读出动作,来进行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该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还具备: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在该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后,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偏移数据;以及
控制台,该控制台根据基于从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发送来的所述偏移数据以及所述暗图像数据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算出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对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或者利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在该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取代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进行从所述放射线检测元件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而进行从所述扫描驱动单元对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压来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释放电荷的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的复位处理、和将在对所述扫描线施加了截止电压的状态下从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经由所述开关单元向所述各信号线泄漏的电荷变换成泄漏数据并加以读出的所述泄漏数据的读出处理,在读出的所述泄漏数据超过了阈值的时刻检测为开始了放射线的照射,
并且,在放射线图像摄像前,以适当的定时在未被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处理,按所述各放射线检测元件取得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作为暗图像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台基于从所述偏移数据减去所述暗图像数据而算出的因所述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算出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从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减去所述暗图像数据,并且减去算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含有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由此来修正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对在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后进行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修正时,所述控制台从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与之前的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相减而得到的值,减去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取得的所述偏移数据与在所述之前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产生的因滞后所导致的偏移量相减而得到的值,来修正在所述之后的放射线图像摄像中读出的作为正式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
CN201180043530.9A 2010-09-09 2011-03-02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Active CN103096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1502 2010-09-09
JP2010201502 2010-09-09
PCT/JP2011/054699 WO2012032801A1 (ja) 2010-09-09 2011-03-02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6799A true CN103096799A (zh) 2013-05-08
CN103096799B CN103096799B (zh) 2015-05-13

Family

ID=4581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3530.9A Active CN103096799B (zh) 2010-09-09 2011-03-02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28368B2 (zh)
EP (1) EP2614772B1 (zh)
JP (1) JP5776693B2 (zh)
CN (1) CN103096799B (zh)
WO (1) WO201203280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9132A (zh) * 2014-12-03 2017-08-0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医学x射线图像中的信号补偿的设备及方法
CN109069085A (zh) * 2016-04-18 2018-12-21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放射线图像拍摄系统和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996797A (zh) * 2017-07-28 2020-04-1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95415A (ja) * 2012-03-23 2013-09-30 Konica Minolta Inc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5949050B2 (ja) * 2012-03-29 2016-07-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ソール
KR101911314B1 (ko) * 2012-03-30 2018-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엑스선 검출기
JP6049314B2 (ja) * 2012-06-11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413988B2 (en) * 2012-07-24 2016-08-09 Fluke Corporation Thermal imaging camera with graphical temperature plot
JP6162937B2 (ja) * 2012-08-31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4027057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Himax Imaging, Inc.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correcting eclipse phenomenon, and related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apparatus
US10054495B2 (en) 2013-07-02 2018-08-21 Exergen Corporation Infrared contrasting col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JP6263914B2 (ja) * 2013-09-10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カメラ
JP6155240B2 (ja) * 2014-09-22 2017-06-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および電子カセッテシステム
JP6251147B2 (ja) * 2014-09-29 2017-1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セッテおよび電子カセッテの作動方法
US10230906B2 (en) 2014-12-11 2019-03-12 Carestream Health, Inc. Beam detection with continuous detector readout
JP6649775B2 (ja) * 2016-01-13 2020-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WO2018098219A1 (en) 2016-11-23 2018-05-31 Carestream Health, Inc. Synchronizaton for dynamic imaging
JP6815273B2 (ja) 2017-05-18 2021-01-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8318907B (zh) * 2018-02-01 2019-10-0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X射线探测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x射线探测装置
JP7087435B2 (ja) * 2018-02-19 2022-06-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2019216875A (ja) * 2018-06-18 2019-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54439A (ja) * 2018-09-28 2020-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35941B2 (ja) * 2019-03-01 2022-09-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8913A (en) * 1995-12-18 2000-02-22 U.S. Philips Corporation X-ray examin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mage sensor matrix with a correction unit
US20030086523A1 (en) * 2001-10-23 2003-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sensing apparatus
US20060239407A1 (en) * 2003-06-05 2006-10-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tector for the detection of x-radiation
US20070040099A1 (en) * 2005-08-17 2007-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radiation image pickup system, their control method and their control program
JP200920158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012082A (ja) * 2008-07-04 2010-01-21 Fujifilm Corp 画像補正方法および画像補正装置
WO2010073838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8020C1 (zh) 1992-06-01 1993-07-15 Siemens Ag, 8000 Muenchen, De
US5661309A (en) 1992-12-23 1997-08-26 Sterling Diagnostic Imaging, Inc. Electronic cassette for recording X-ray images
JP3560624B2 (ja) 1993-09-01 2004-09-0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信号読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GB2303772B (en) 1995-07-28 1999-06-16 Eev Ltd Imaging apparatus
JP3486490B2 (ja) 1995-09-04 2004-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3556029B2 (ja) 1995-11-27 2004-08-18 東芝医用システム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X線撮像装置
US5693948A (en) 1995-11-21 1997-12-02 Loral Fairchild Corporation Advanced CCD-based x-ray image sensor system
JPH11155847A (ja) 1997-11-28 1999-06-15 Canon Inc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2004344249A (ja) 2003-05-20 2004-12-09 Canon Inc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方法、放射線撮影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012182B2 (ja) 2004-08-19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セッテ型x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07151761A (ja) 2005-12-02 2007-06-21 Canon Inc 放射線撮像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211803B1 (en) 2006-04-24 2007-05-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Wireless X-ray detector for a 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 with remote X-ray event detection
US7313224B1 (en) 2006-06-22 2007-12-25 General Electric Co. Wireless integrated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module
JP5217156B2 (ja) 2006-11-29 2013-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JP2010212741A (ja) 2007-07-05 2010-09-2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JP2009219538A (ja) 2008-03-13 2009-10-0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5099000B2 (ja) * 2008-12-26 2012-1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4659887B2 (ja) 2009-01-29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X線撮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8913A (en) * 1995-12-18 2000-02-22 U.S. Philips Corporation X-ray examin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mage sensor matrix with a correction unit
US20030086523A1 (en) * 2001-10-23 2003-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sensing apparatus
US20060239407A1 (en) * 2003-06-05 2006-10-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tector for the detection of x-radiation
US20070040099A1 (en) * 2005-08-17 2007-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radiation image pickup system, their control method and their control program
JP200920158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012082A (ja) * 2008-07-04 2010-01-21 Fujifilm Corp 画像補正方法および画像補正装置
WO2010073838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9132A (zh) * 2014-12-03 2017-08-0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医学x射线图像中的信号补偿的设备及方法
CN109069085A (zh) * 2016-04-18 2018-12-21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放射线图像拍摄系统和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996797A (zh) * 2017-07-28 2020-04-1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
CN110996797B (zh) * 2017-07-28 2024-03-08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28368B2 (en) 2015-09-08
EP2614772A4 (en) 2014-02-19
EP2614772B1 (en) 2016-03-02
CN103096799B (zh) 2015-05-13
WO2012032801A1 (ja) 2012-03-15
JP5776693B2 (ja) 2015-09-09
JPWO2012032801A1 (ja) 2014-01-20
US20130161526A1 (en) 2013-06-27
EP2614772A1 (en) 2013-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6799A (zh) 放射线图像摄像装置以及放射线图像摄像系统
CN102933146B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CN102934423B (zh)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
JP5475574B2 (ja) 放射線検出素子、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83850B2 (ja) 放射線検出素子、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102315233B (zh) 放射线检测元件和放射线成像装置
CN102593164B (zh) 放射线摄像装置、放射线摄像显示系统以及晶体管
CN102387322B (zh)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
US7488948B2 (en) Radiatio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and radiation image pick-up system
CN100505841C (zh) 放射线图像拾取装置和放射线图像拾取方法
US887897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imaging apparatus
DE102015113206A1 (de) Strahlungsbildgebungsvorrichtung und strahlungsdetektionssystem
CN103456753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显示系统
US8044362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X-ray detec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X-ray detector having the same installed there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X-ray detector
CN101583883A (zh) 成像设备和放射线成像系统
CN103180757A (zh)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及程序
CN103095998B (zh) 图像拍摄单元和图像拍摄显示系统
KR20140056670A (ko) 엑스레이 검출기 및 엑스레이 검출 시스템
US20110006191A1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e capture system
US5981931A (e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device
JP6887812B2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US20080217713A1 (en)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tector having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joined substrates
US20160178759A1 (en) 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an x-ray detector
US20020196898A1 (en) Radi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radiographing system using it
CN106129078B (zh) 一种x射线图像传感器及其校正图像干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