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255A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255A
CN103090255A CN2011103317715A CN201110331771A CN103090255A CN 103090255 A CN103090255 A CN 103090255A CN 2011103317715 A CN2011103317715 A CN 2011103317715A CN 201110331771 A CN201110331771 A CN 201110331771A CN 103090255 A CN103090255 A CN 103090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frame
reflector plate
diaphragm group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17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255B (zh
Inventor
罗静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com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317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0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其背光模块包括一承载框架、一反射结构、一导光板、一光学膜片组及一光源。承载框架具有一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及与第三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四侧面。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片及数个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上,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的内侧。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反射片上。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导光板上。光源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省略胶框的背光模块及具有此种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广泛地应用于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桌上型电脑,以及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等产品。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DisplayPanel)及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
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本身不发光的液晶能显示影像。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的光源,由光源、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LGP)、胶框及铁框等元件所组成。背光模块的胶框可以防止光源从导光板边缘漏光,并提供液晶显示面板及光学膜片组的定位。然而,受限于胶框的设置,使得背光模块的铁框在设计时常需要配合胶框的结构作卡合结构。铁框的卡合结构的设计常会对铁框结构造成破坏,因而降低铁框的整体强度。另外,胶框在制作工艺上的厚度至少要4~5毫米(mm)。因此,胶框的设置也增加整体背光模块的轮廓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具有此种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不需胶框的设置即可达到反射光线及固定面板的效果,因而可以缩减背光模块的外缘轮廓。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承载框架、一反射结构、一导光板、一光学膜片组及一光源。承载框架具有一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及与第三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四侧面。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片及数个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上,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的内侧。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反射片上。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导光板上。光源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之中,一背光模块相对于显示面板而设置于壳体之中。背光模块包括一承载框架、一反射结构、一导光板、一光学膜片组及一光源。承载框架具有一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及与第三侧面相对而设的一第四侧面。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及数个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上,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的内侧。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反射片上。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导光板上。光源设置于承载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侧。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B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显示装置
10:背光模块
20:显示面板
30、32:壳体
102:承载框架
104:反射结构
106:导光板
108:光学膜片组
110:挡块
112:第一贴附元件
114:第二贴附元件
116:光源
1021:第一侧面
1022:第二侧面
1023:第三侧面
1024:第四侧面
1026:夹角
1041:第一反射片
1042:第二反射片
1081:顶角
AA:可视区
A1’、A1~A5:区域
C:弯折部
O、S:开口
K:孔
P、P’:延伸部
T1、T2、T2’:舌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分解图。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10、显示面板20、上壳体32及下壳体30。背光模块10包括依序设置的承载框架102、反射结构104、导光板106及光学膜片组108。光学膜片组108可以包括保护膜(Protector)、扩散膜(Diffuser)、菱镜膜(Prism Film)或其他光学薄膜,并不作限制。显示面板20具有一可视区AA(Active Area)。上壳体32具有一开口O,开口O对应至显示面板20的可视区AA的位置。
请接着参考图1B,图1B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承载框架102包括一第一侧面1021、与第一侧面1021相对而设的一第二侧面1022、一第三侧面1023及与第三侧面1023相对而设的一第四侧面1024。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与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1中的背光模块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反射结构104、导光板106、光学膜片组108依序叠合于承载框架102之中,因此,于图1B仅绘示出承载框架102中最上层光学膜片组108及其外围的承载框架102。在图1B并未绘示出覆盖于光学膜片组108的下方的反射结构104及导光板106。
在此实施例中,承载框架102具有第一舌片T1、第二舌片T2及第二舌片T2’。第一舌片T1具有至少一孔以锁附壳体等其他元件,第一舌片T1与承载框架102一体成形并位于承载框架102的侧面的外侧。第二舌片T2及第二舌片T2’各具有至少一孔以锁附壳体等其他元件,第二舌片T2及第二舌片T2’与承载框架102一体成形并位于承载框架102的侧面的外侧。
请参考图2A,其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区域A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A所示,反射结构104包括一第一反射片1041、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1042及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1042’。第二反射片1042连接第一反射片1041,且第二反射片1042与第一反射片1041一体成型。较佳地,第二反射片1042可以由第一反射片1041沿承载框架102的侧面的内侧向上反折而形成。第一反射片1041与第二反射片1042可以是相同厚度的反射材质所制成,例如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质。第一反射片1041与第二反射片1042’为不相连,且第二反射片1042’通过背胶(未绘示出)粘贴于承载框架102的侧面的内侧。第二反射片1042’例如是PET材质,或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白色贴片。第二反射片1042及第二反射片1042’除了可以反射光源以防止漏光,还可以调整承载框架102及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之间的距离,且提供承载框架102及显示面板20之间一缓冲,以保护显示面板20不会直接接触承载框架102。
在此实施例中,仅绘示出承载框架102的第二侧面1022及第四侧面1024。第一反射片1041设置于承载框架102(绘示于图1A)及导光板106(绘示于图1A)之间。第二反射片1042设置于承载框架102的第四侧面1024的内侧,第二反射片1042’设置于承载框架102的第二侧面1022的内侧。然而,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第二侧面1022、第三侧面1023及第四侧面1024的内侧设置有可以反光的反光元件即可。也就是说,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选择第二反射片1042或第二反射片1042’设置于承载框架102的第二侧面1022、第三侧面1023及第四侧面1024的内侧。值得注意的是,承载框架102的第一侧面1021为光源的出光区,因此,第一侧面1021的内侧并不设有反射片1042或第二反射片1042’。
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108至少有两个位于同一对角线上的顶角的形状,对应承载框架102的两个对应的夹角的形状设置。在此仅绘示出其中一个夹角作说明,如图2A所示,承载框架102具有一扇形夹角1026,光学膜片组108具有一扇形顶角1081,扇形顶角1081对应于扇形夹角1026而设置。此外,于此以扇形顶角1081对应于扇形夹角1026而设置作说明。然而,光学膜片组108的顶角1081也可为直角或其他形状,只要光学膜片组108的顶角1081对应于承载框架102的夹角1026的形状设置,且光学膜片组108至少有两个位于同一对角线的顶角,对应于其容置的承载框架102的夹角设置,使得光学膜片组108可以固定地设置于承载框架102中即可,顶角与夹角的形状并不作限制。反射片1042或第二反射片1042’也用以夹持光学膜片组108的扇形顶角1081两侧,减少光学膜片组108水平位移的幅度。
请参考图2B,其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另一实施例中,区域A1’的局部放大图。于此仅说明图2B与图2A所示的不同处,其余相同之处将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B所示,第二反射片1042可以朝向光学膜片组108的方向弯折,第二反射片1042的弯折的部分贴附于光学膜片组108的表面上。如此一来,贴附于光学膜片组108表面上的第二反射片1042,可以固定光学膜片组108于承载框架102内,还可以作为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与光学膜片组108之间的缓冲,使得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不会直接地接触到光学膜片组108造成磨损。值得注意的是,贴附于光学膜片组108表面上的第二反射片1042,其粘贴位置不可以对应到显示面板20的可视区AA(绘示于图1A)的区域范围。
请参考图3及图4,图3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区域A2的局部放大图。图4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区域A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承载框架102的第一侧面1021为光源的出光区,因此,第一侧面1021的内侧并不设有反射片1042或第二反射片1042’。在此实施例中,在承载框架102的第一侧面1021的内侧设置一挡块(Spacer)110,以调整承载框架102及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之间的距离,且提供承载框架102及显示面板20之间一缓冲,以保护显示面板20不会直接接触承载框架102。挡块110的材质可以是一发泡的泡绵或一塑性材质。于外,虽然图中未绘示出来,设置于第一侧面1021内侧的挡块110也可以朝向光学膜片组108的方向弯折,并贴附于光学膜片组108的表面上,作为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与光学膜片组108之间的缓冲。
如图3及图4所示,承载框架102的第二侧面1022具有一延伸部P’,承载框架102的第四侧面1024具有一延伸部P。延伸部P朝向设有光学膜片组108之侧,一体成型地延伸于第四侧面1024,并且向第四侧面1024的内侧凸出一适当的距离。延伸部P’朝向设有光学膜片组108之侧,一体成型地延伸于第二侧面1022,并且向第二侧面1022的内侧凸出一适当的距离。延伸部P及延伸部P’可以以注塑成型或是冲压的方式形成于承载框架102的任何一侧面。延伸部P及延伸部P’凸出的距离,可以依据承载框架102及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之间的距离作调整,以固定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在承载框架102之中。
请参考图5,其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区域A4的局部放大图。以下仅说明其与图1A~图4不同之处,其余相同之处于此将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还包括一第一贴附元件112,第一贴附元件112可弯折地贴附于承载框架102的底表面及光学膜片组108的表面,以固定光学膜片108组于承载框架102内。于此仅绘示出第一贴附元件112粘贴于背光模块10的一角落作为说明。较佳地,可以在背光模块10的两个对角的角落粘贴第一贴附元件112。粘贴完成的第一贴附元件112除了可固定光学膜片组108于承载框架102内,还可以作为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与光学膜片组108之间的缓冲,使得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不会直接地接触到光学膜片组108。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贴附元件112的粘贴位置不可以对应到显示面板20的可视区AA(绘示在图1A中)的区域范围。
请参考图6,绘示如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区域A5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承载框架102具有一第一侧面1021,第一侧面1021具有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弯折部C1与弯折部C2相邻。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延伸于第一侧面1021的边缘,且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朝向光学膜片组108之侧延伸。相邻的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之间形成一开口S,可见一光源116设置于开口S中,但光源116位置不仅限于开口S区域。第一舌片T1位于承载框架102的侧面外侧,与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一舌片T1的孔K所在的平面其高度低于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所在的平面的高度。
在此实施例中,一第二贴附元件114粘贴于第一侧面1121的弯折部C1及弯折部C2上方,且第二贴附元件114覆盖于开口S上。粘贴完成的第二贴附元件114除了可以保护开口S内的光源116,并固定光学膜片组108于承载框架102内,还可以作为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与光学膜片组108之间的缓冲,使得显示面板20(绘示于图1A)不会直接地接触到光学膜片组108。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贴附元件114的粘贴位置不可以对应到显示面板20的可视区AA(绘示于图1A)的区域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通过反射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光源于导光板外缘漏光。并且,反射结构的第二反射片可以固定显示面板并作为显示面板与承载框架之间的缓冲。反射结构的第二反射片更可以朝向光学膜片组的方向弯折,且贴附于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上,以固定光学膜片组于承载框架内,且作为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缓冲,使得显示面板不会直接地接触到光学膜片组。如此一来,可以省去胶框的设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相比较于传统具有胶框的背光模块,其单一侧边即可以省去大约4mm~5mm的距离。因此,背光模块外缘轮廓的整体的长度及宽度,均可以减少大约8mm~10mm的距离,可以降低背光模块的外缘轮廓大小,有利于显示装置微型化。由于省略了胶框的设置,可以避免传统的承载框架需配合胶框的设计时的结构破坏,并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还可以降低模具设计的复杂度,降低模具的开发成本及开发时程。
综上所述,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承载框架,具有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而设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与该第三侧面相对而设的第四侧面;
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及多个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该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承载框架内,该些第二反射片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内侧;
导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片上;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以及
光源,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反射片连接该些第二反射片中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且该第一反射片及该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反射片与该些第二反射片中一另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为不相连,且该另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片通过背胶粘贴于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第二反射片还朝向该光学膜片组的方向弯折,且贴附于该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承载框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朝向设置有该光学膜片组之侧,一体成型地延伸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其中一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挡块,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其中一侧面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的夹角,该第二侧面及该第三侧面的夹角,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夹角及该第一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夹角中至少一夹角为扇形,且该光学膜片组具有至少一顶角为扇形,该顶角对应于该承载框架的该夹角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一贴附元件,该第一贴附元件可弯折地贴附于该承载框架的表面及该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以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于该承载框架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具有多个弯折部,该些弯折部延伸于该第一侧面的边缘且朝向该光学膜片组的侧延伸,该些弯折部中两相邻的弯折部之间形成一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二贴附元件粘贴于该第一侧面的该些弯折部上,且该第二贴附元件覆盖于该开口上。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
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壳体的中;以及
背光模块,相对于该显示面板而设置于该壳体之中,该背光模块包括:
承载框架,具有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而设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与该第三侧面相对而设的第四侧面;
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及多个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反射片,该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承载框架内,该些第二反射片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内侧;
导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片上;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该导光板上;及
光源,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片连接该些第二反射片中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且该第一反射片及该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为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片与该些第二反射片中一另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片为不相连,且该另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片通过背胶粘贴于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内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光学膜片组上方,该些第二反射片朝向该光学膜片组的方向弯折,且该些第二反射片的弯折部位夹设于该光学膜片组及该显示面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光学膜片组上方,该承载框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朝向设置有该显示面板之侧,一体成型地延伸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一侧面,以固定该显示面板于该承载框架中。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挡块,设置于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中至少一侧面与该显示面板之间,以固定该显示面板于该承载框架中。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的夹角,该第二侧面及该第三侧面的夹角,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夹角及该第一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夹角中至少一夹角为扇形,且该光学膜片组具有至少一顶角为扇形,该顶角对应于该承载框架的该夹角而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贴附元件,该第一贴附元件可弯折地贴附于该承载框架的表面及该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以固定该光学膜片组于该承载框架内,且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贴附元件上。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侧面具有多个弯折部,该些弯折部延伸于该第一侧面的边缘且朝向该显示面板的侧延伸,该些弯折部中两相邻的弯折部之间形成一开口。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贴附元件,粘贴于该第一侧面的该些弯折部上,该第二贴附元件覆盖于该开口,且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二贴附元件上。
CN201110331771.5A 2011-10-27 2011-10-27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ctive CN103090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1771.5A CN103090255B (zh) 2011-10-27 2011-10-27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1771.5A CN103090255B (zh) 2011-10-27 2011-10-27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255A true CN103090255A (zh) 2013-05-08
CN103090255B CN103090255B (zh) 2015-06-03

Family

ID=4820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1771.5A Active CN103090255B (zh) 2011-10-27 2011-10-27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2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27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机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4158532A (zh) * 2014-07-25 2014-11-19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后视镜玻璃的触摸按键装置
CN104155798A (zh) * 2013-05-13 2014-11-1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8877502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6827A (ja) * 2000-02-04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照明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6954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CN101666927A (zh) * 2008-09-02 2010-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876412A (zh) * 2009-12-16 2010-11-0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US20110096267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6827A (ja) * 2000-02-04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照明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6954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CN101666927A (zh) * 2008-09-02 2010-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10096267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876412A (zh) * 2009-12-16 2010-11-0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5798A (zh) * 2013-05-13 2014-11-1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36727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机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4158532A (zh) * 2014-07-25 2014-11-19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后视镜玻璃的触摸按键装置
CN108877502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255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13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366802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KR101966739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502997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wo adhesives,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lamination method
WO2016176929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2661553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9015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2621744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JP608833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09025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US11327350B2 (en) Flexible liquid-crystal-screen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101395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7019214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0408400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3201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01666938B (zh) 显示装置
CN10693293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31529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5670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0060883A (ja) 表示装置
JP2017198854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77590B (zh) 背光模组及其应用
WO2021243569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TO: INNOLUX DISPLAY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