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5798A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55798A
CN104155798A CN201310175697.1A CN201310175697A CN104155798A CN 104155798 A CN104155798 A CN 104155798A CN 201310175697 A CN201310175697 A CN 201310175697A CN 104155798 A CN104155798 A CN 104155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acklight module
sidewall
blooming piece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5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静怡
吴欣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756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557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55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5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一承载框、一光学组件及一黏着材。承载框具有一承载面及一侧壁,侧壁垂直于承载面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侧壁具有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其中,内壁面邻接于承载面,并与外壁面平行而设。其中,侧壁具有一贯穿内壁面及外壁面的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底面。光学组件具有一出光面并设置于前述的容置空间内。黏着材接触于出光面,并通过第一开口接触外壁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指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桌面电脑、电视或是设备屏幕等电子产品中。已知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包含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液晶本身不会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需要使用背光模块来提供液晶面板显示所需要的光源。背光模块中具有背光源及光学组件,以将背光源提供的光线导向液晶面板。
一般而言,光学组件能调整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使亮度均匀分布。倘若光学组件受损或是没有安置在默认的位置,则可能影响背光源光线的效率与均匀性,甚至造成漏光。因此,光学组件的组装是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承载框、一光学组件及一黏着材。承载框具有承载面及至少一侧壁,侧壁垂直于承载面并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侧壁具有外壁面及内壁面,内壁面邻接承载面并与外壁面平行而设。其中,侧壁上具有一贯穿内壁面及外壁面的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开口底面。光学组件具有一出光面,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而黏着材接触于出光面,并通过第一开口接触外壁面。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而显示面板组装于背光模块的邻近出光面的一侧。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效果,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显示图1的显示装置在组装显示面板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显示图1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4显示图3中沿着A-A切线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显示图4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符号说明】
显示装置 100、200、300、400
显示面板 2
上偏振片 20
上基板 21
下基板 22
下偏振片 23
背光模块 3、3'、3''
光学膜片组 31、31’
第一光学膜片 310、310’
第一凸耳 3100
第二光学膜片 311、311’
第二凸耳 3110
第三光学膜片 312、312’
第三凸耳 3120
导光板 32
反射片 33
光源 34
承载框 35、35’
底板 350
承载面 350a
底面 350b
侧壁 351、351’
侧壁高度 H
顶面 351a、351’a
外壁面 351b、351’b
内壁面 351c、351’c
第一开口 353
第一开口深度 d、d1、d2、d3
第一开口宽度 W
第一开口底面 353a
框架 36
框架侧壁 361
第二开口 363
第二开口底面 363a
缺口 354
黏着材 4、4’、4’’
条形本体 40、40’
延伸部 41
第一延伸部 42
第二延伸部 4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显示面板2、一背光模块3。而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将背光模块3与显示面板2电性连接的一软性电路板(未图标),由于并非本发明的重点,故不再赘述。
显示面板2在一实施例中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叠设的上偏振片20、上基板21、下基板22、下偏振片23及夹在上下基板21、22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也可以是触控面板。
背光模块3包括光学膜片组31、导光板32、反射片33、光源34、承载框35及一黏着材4。其中,光学膜片组31、导光板32、反射片33及光源34为光学组件,前述的光学组件具有一出光面。
光学膜片组31包括多个光学膜片,例如第一光学膜片310、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三光学膜片312,这些光学膜片可以是扩散片、增亮片、反射增亮片、棱镜片或保护片。光源34在一实施例中为条形光源,可以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而形成,或者是冷阴极荧光灯管。导光板32用以将光源34射入的线光源转换为显示面板2所需的面光源。反射片33则设置于导光板32下方,以提高背光模块3内的光线利用率。
承载框35具有一底板350及至少一侧壁351。底板350具有一承载面350a及与承载面350a相对的底面350b。所述的侧壁351由底板350的承载面350a向上凸起一高度H,并围绕所述底板350的四周,而构成一容置空间,以放置前述的光学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侧壁351垂直于承载面350a。在一实施例中,承载框35的材质为金属,且底板350及侧壁351是一体成型的。
在本实施例中,侧壁351具有一顶面351a、一外壁面351b及一内壁面351c。内壁面351c与外壁面351b平行,且内壁面351c邻接于底板350的承载面350a,顶面351a则同时邻接于外壁面351b及内壁面351c。前述的侧壁351高度H即为顶面351a至底板350的承载面350a的最大距离。
侧壁351还具有一贯穿外壁面351b及内壁面351c的第一开口3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开口353是由顶面351a向下凹入一预定深度d的开槽,而第一开口353的深度d小于侧壁351的高度H。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53使侧壁351的顶面351a形成不连续的平面。第一开口353具有第一开口底面353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底面353a平行承载面350a设置,并且第一开口底面353a与前述光学组件的出光面为共平面。也就是说,第一开口底面353a至承载面350a的垂直距离,为侧壁351的高度H扣除开口353的深度d,也即(H-d),即为前述反射片33、导光板32及光学膜片组31的总厚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53也可以是由外壁面351b贯穿内壁面351c而形成的贯孔。在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的承载框35也可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353。
请参照图2及图3,分别显示图1的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组合前与组合后的立体图。欲将背光模块3及显示面板2组装时,是将光源34、反射片33、导光板32、光学膜片组31及显示面板2配置于承载框35的容置空间内。而在尚未将显示面板2组装于承载框35时,由图2中可看出,光学组件的出光面和前述的第一开口底面353a共平面。
请参照图4,显示图3中沿着A-A切线的局部剖视立体图。本发明实施例的黏着材4为条形胶带,例如是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黏着材4贴附于光学组件的出光面,在本实施例中,黏着材4贴附于第一光学膜片310的局部侧边,朝第一开口353延伸,并通过第一开口353,接触于前述侧壁351的外壁面351b上。详细而言,黏着材4接触第一开口底面353a后向下折贴于外壁面351b上。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留使光学膜片热膨胀的空间,光学膜片的尺寸并不会完全配合承载框35的容置空间来设计,也就是说,承载框35的侧壁351所围设的面积会大于光学膜片的面积,以减少光学膜片在热膨胀体积增加后,因受侧壁351的限制而使光学膜片弯曲变成波浪状的情况发生。因为光学膜片的表面不平整,将影响扩散光的均匀性,进而影响显示品质。
然而,这些光学膜片容置于承载框35内时,就无法被精准地对位,且多个光学膜片之间很容易相互摩擦,而破坏具有光学结构的表面。当光学膜片已放置于承载框35内,若未使用黏着材4,在继续进行显示面板2的组装过程中,光学膜片组31很容易再度被位移,并且,显示面板2与各个光学膜片彼此之间会相互摩擦,而使光学膜片表面损伤,进而影响光学膜片的光学特性。
另外,在将显示面板2组装于光学膜片组31上的过程中,若显示面板2直接接触光学膜片,显示面板2底面很容易吸附光学膜片。当显示面板2吸附光学膜片时,可能会在显示画面中产生如牛顿环等干涉现象,同样会影响显示品质。本发明的实施例以黏着材4将光学膜片固定于承载框35后,可减少多个光学膜片310~312之间的相互摩擦。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黏着材4具有一预设厚度,使得黏着材4除了可用以固定光学膜片组31外,也可于显示面板2与光学膜片组31之间形成一间隙,以避免显示面板2吸附光学膜片组31或者显示面板2与光学膜片组310摩擦的情况发生。前述的预设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约为0.01mm至1mm。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53为贯孔,黏着材4通过第一开口353后,向下反折而贴附于外壁面351b。
请参照图5,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由图中可看出,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块3除了具有承载框35及前述的光学组件外,还包括一框架36。
框架36在一实施例中为胶框。框架36也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与承载面350a接触。组装时,先将反射片33及导光板32放置于承载框35的承载面350a上,再放置框架36,接着依序放入光学膜片组31及显示面板2。在本实施例中,框架36的框架侧壁361对应第一开口353而设置一第二开口363,其中,第二开口363具有一第二开口底面363a。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口363是贯孔,且贯孔的位置对准前述第一开口353的位置。
前述的黏着材4接触光学组件的出光面,也就是第一光学膜片310上表面,在穿过第二开口363及第一开口353后,接触于承载框35的外壁面351b。在一实施例中,当光学组件放置于框架36时,第二开口底面363a与光学组件的出光面几乎切齐。详细而言,黏着材4接触于第一光学膜片310、第二开口底面363a、第一开口底面353a及外壁面351b。
请参照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背光模块3及黏着材4'。各元件的设置和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下文中不再赘述,以下仅针对本实施例中和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黏着材4'包括一条形本体40及一延伸部41。延伸部41由条形本体40的长侧边延伸一预定长度。黏着材4'对应于承载框35所设置的第一开口353的位置贴附于第一光学膜片310的一侧边,其中,条形本体40沿着第一光学膜片310的侧边缘而贴附于第一光学膜片310上,而延伸部41则通过第一开口353并接触外壁面351b。
请参照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各元件的设置和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下文中不再赘述,以下仅针对本实施例中和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背光模块3'及黏着材4'。
背光模块3'的光学膜片组31’包括第一光学膜片310'、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三光学膜片312'。而第一光学膜片310’包括一第一凸耳3100,其中,第一凸耳3100垂直于第一光学膜片310'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由第一光学膜片310’的侧边延伸。相似地,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三光学膜片312'也分别包括一第二凸耳3110及一第三凸耳3120,其中,第二凸耳3110垂直于第二光学膜片311'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并由第二光学膜片311’的侧边延伸。第三凸耳3120垂直于第三光学膜片312'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并由第三光学膜片312’的侧边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光学膜片310'、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三光学膜片312'叠置时,其中,一片光学膜片的凸耳与另一光学膜片的凸耳不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所设置的位置均位于光学膜片组31’的相同侧,并且互不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耳与凸耳之间有一小部分重叠。上述光学膜片可能是扩散片、增亮片、反射增亮片、棱镜片或保护片,若这些光学膜片的外形相同,一般很难由外观来判定该光学膜片是哪一片。而通过在不同光学膜片设有不同位置的凸耳,使组装人员可依据凸耳的位置,快速判定该光学膜片放置的顺序,有利于减少组装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35对应于前述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所在的位置,于侧壁351上开设多个第一开口353。这些第一开口353的宽度W大于或等于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的宽度。
在放置光源34、反射片33及导光板32后,依序叠置第三光学膜片312’、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一光学膜片310’。而在一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三凸耳3120的第一开口底面353a与导光板32的出光面共平面,使在第三光学膜片312’放置于导光板32上之后,第三凸耳3120接触于第一开口底面353a,而使第三光学膜片312’平整放置于承载框35内。相似地,对应于第二凸耳3110的第一开口底面353a与第三光学膜片312’的出光面共平面,而对应于第一凸耳3100的第一开口底面353a与第二光学膜片311’的出光面共平面。
换言之,这些第一开口353依据所对应的光学膜片而分别具有不同的深度d1、d2、d3。在本实施例中,d1<d2<d3。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放置光学膜片时,即便只有些微的弯折,都有可能对扩散光的均匀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前述承载框35及光学膜片组31’的结构,可避免凸耳翘曲,而使各个光学膜片的出光面尽量保持平整。
在本实施例中,黏着材4'如图6的实施例,包括一条形本体40及多个延伸部41,条形本体40的延伸方向与前述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的延伸方向相交。组装时,光源34、反射片33、导光板32及光学膜片组31配置于承载框35的容置空间内。组装后的显示装置300中,黏着材4'的条形本体40是贴附于第一光学膜片310’的出光面上,而这些延伸部41分别贴附于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上,而延伸部41穿过第一开口353后,接触外壁面351b。由于黏着材4’可贴附到所有光学膜片,而非只贴附到最上层,因此对于光学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定位效果,并可减少光学膜片在定位过程中相互摩擦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延伸部41的宽度与第一开口353的宽度W相同,可提供遮光效果,降低显示装置300边缘漏光的机率。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延伸部41的宽度并不限于和第一开口353的宽度W相同,也可以小于第一开口353的宽度W。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承载框35的侧壁351设有多个第一开口353,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及第三凸耳3120分别对应这些第一开口353的位置而自第一光学膜片310’、第二光学膜片311’及第三光学膜片312’的侧边延伸并分别接触于这些第一开口底面353时,多个如图1实施例的黏着材4分别贴附于第一凸耳3100、第二凸耳3110或第三凸耳3120,并穿过所对应的第一开口353后,接触于外壁面351b上。
请参照图8,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2、背光模块3''及黏着材4''。各元件的设置和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承载框35'包括一底板350及多个侧壁351'。这些侧壁351'垂直于底板350的承载面350a。并且,这些侧壁351’围设而形成容置空间,且其中,至少有一侧壁351'与其相邻的侧壁351'之间形成一缺口354。本实施例中,底板350具有四个框条,每一框条上设有一侧壁351',每一侧壁351'的延伸方向与其相邻的侧壁35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每两个相邻侧壁351’之间形成前述缺口354。每一侧壁351'具有顶面351'a、外壁面351'b及内壁面351'c。
本实施例的黏着材4''包括一条形本体40'、一第一延伸部42及一第二延伸部43。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43连接于条形本体40’的同一端,并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43之间还以一曲面相连接。
组装时,光源34、反射片33、导光板32及光学膜片组31依序放置于承载框35'的容置空间内,而黏着材4''的条形本体40’对应于前述承载框35'的缺口354位置,贴附于光学组件的出光面,并以前述的曲面覆盖部分地由缺口354露出的光学组件的边角,而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则分别接触于形成缺口354的两相邻侧壁351'的外壁面351’b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于承载框设计开口,并以黏着材通过该开口,以将这些光学膜片固定于承载框,从而辅助这些光学膜片被安置在默认的位置,可减少多个光学膜片之间相互摩擦或者位移的情况。另外,黏着材还具有一预设厚度,使黏着材除了可固定光学膜片外,也可在显示面板与光学组件之间形成一间隙,以减少显示面板吸附光学膜片的情况发生。
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变动和修饰的等效替换,仍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承载框,所述承载框具有一承载面及至少一侧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承载面并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侧壁具有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所述内壁面邻接于所述承载面并且与所述外壁面平行而设置,其中,所述侧壁具有一贯穿所述内壁面及所述外壁面的一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开口底面;
一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具有一出光面,并且所述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黏着材,所述黏着材与所述出光面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外壁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材与所述第一开口底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底面与所述出光面共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的材质为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一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一凸耳,所述凸耳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并且所述凸耳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并由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延伸,所述凸耳与所述第一开口底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承载面接触,其中,所述框架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而设置有一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底面共平面的一第二开口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材与所述第二开口底面接触。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承载框,所述承载框具有一承载面及至少一侧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承载面并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侧壁具有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所述内壁面邻接于所述承载面并且与所述外壁面平行而设置,其中,所述侧壁上具有一贯穿所述内壁面及所述外壁面的一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开口底面;
一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具有一出光面,并且所述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黏着材,所述黏着材与所述出光面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外壁面接触;以及
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触控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底面与所述出光面共平面。
CN201310175697.1A 2013-05-13 2013-05-13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Pending CN1041557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697.1A CN104155798A (zh) 2013-05-13 2013-05-13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697.1A CN104155798A (zh) 2013-05-13 2013-05-13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5798A true CN104155798A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8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5697.1A Pending CN104155798A (zh) 2013-05-13 2013-05-13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557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026A (zh) * 2015-11-11 2016-04-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5719568A (zh) * 2014-12-17 2016-06-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028681A (zh) * 2018-12-05 2020-04-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052B2 (ja) * 2003-06-30 2009-10-14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30076A (zh) * 2009-08-18 2010-0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模块
TWI361303B (zh) * 2007-11-02 2012-04-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US20120113351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2494280A (zh) * 2011-09-30 2012-06-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结构
CN103090255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052B2 (ja) * 2003-06-30 2009-10-14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361303B (zh) * 2007-11-02 2012-04-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CN101630076A (zh) * 2009-08-18 2010-0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模块
US20120113351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2494280A (zh) * 2011-09-30 2012-06-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结构
CN103090255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9568A (zh) * 2014-12-17 2016-06-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528026A (zh) * 2015-11-11 2016-04-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5528026B (zh) * 2015-11-11 2019-11-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028681A (zh) * 2018-12-05 2020-04-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043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light leakage
US8502933B2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fixed and removable 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9632237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V receiver
CN10390164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487887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3022273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311508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6149966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30300973A1 (en) Display module
US989137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4412314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15005536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60103273A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155798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US20140177268A1 (en) Optical Film Layer,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165264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395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718463B (zh) 顯示裝置
WO202122775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00583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00075126A (ko) 표시 장치
US8267567B2 (en) Backlight module, bezel assembly applied to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216531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08129474A (ja) 表示装置
CN205316158U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