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3722A -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3722A
CN103083722A CN2012104413540A CN201210441354A CN103083722A CN 103083722 A CN103083722 A CN 103083722A CN 2012104413540 A CN2012104413540 A CN 2012104413540A CN 201210441354 A CN201210441354 A CN 201210441354A CN 103083722 A CN103083722 A CN 103083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cartilage
collagen protein
cartilage
quality
obt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1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东万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3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3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6Mixture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6Porous materials, e.g. foams or spo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4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non-specific disorders of the connective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06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cartilage reconstruction, e.g. menisc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该人工软骨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

Description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以生物体软骨的成分作为原料的富有弹性的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matrix)组成。软骨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仅占软骨组织中的约10%,虽然基本上没有通过细胞分裂的增殖,但是软骨细胞在软骨组织内产生软骨基质成分,有助于维持占软骨组织约90%的软骨基质。
虽然已经有尝试使用软骨细胞人工再生软骨组织,将其利用于针对软骨的破损·变性的治疗中,但是为了形成软骨样组织,使软骨细胞自身产生软骨基质成分的工序是不可缺的。然而,现有技术中,使软骨细胞高效率的生成修补缺损部的充足量的软骨基质是困难的,现在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进行了化学制备类似软骨组织的组织再生用材料的研究。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80501公开了通过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和聚阳离子的缩合反应得到的组织再生基质用糖胺聚糖-聚阳离子复合物,其记载了作为软骨、肝脏、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的再生材料是有用的。然而,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80501中记载的复合物与生物体软骨不同,由于其是以糖胺聚糖和聚阳离子作为主要的两种成分形成的,恐怕不能得到充分的生物体亲和性。另外,由于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交联剂和缩合剂,需要洗净除去这些交联剂、缩合剂以及它们的副产物,需要许多步骤的同时,在将得到的复合物移植入体内的情况中,有产生化学物质的残留问题的危险。进一步地,由于使用交联剂和缩合剂制成的复合物的构造不是类似于纳米级的、生物体组织的构造,因此恐怕不能满足作为软骨的功能所必需的低摩擦性、耐压力性和生物体亲和性。
国际公开号2007/032404公开了包含(a)混合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制备糖胺聚糖蛋白聚糖聚集体的工序,和(b)在上述糖胺聚糖蛋白聚糖聚集体中混合胶原蛋白的工序的,自我组织化糖胺聚糖/蛋白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记载了该糖胺聚糖/蛋白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具有作为软骨再生医疗的生物材料的非常适合的性质,同时由于其是通过自我组织化制成的,不需要除去杂质等的工序。然而,通过国际公开号2007/032404中记载的方法得到的复合物实际上仅由胶原蛋白成分组成,没有发生充分的复合化。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糖胺聚糖/蛋白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形成的,机械强度、生物体亲和性和自我组织化优异的人工软骨。
[解决课题的方法]
鉴于上述目的专心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冷冻干燥含有合意的比例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分散物得到的复合物适合于作为人工软骨,而想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人工软骨的特征在于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
上述人工软骨优选被交联处理。
上述人工软骨优选被灭菌处理。
制造由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形成的人工软骨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得到由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一组合物的工序,得到由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二组合物的工序,将上述第一和第二组合物混合的工序,和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第一冷冻干燥)的工序。
制造由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形成的人工软骨的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将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混合的工序,和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第一冷冻干燥)的工序。
上述冷冻干燥后,优选交联处理。
制造人工软骨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优选进一步具有以下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碎的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末分散于水中的工序,和将得到的分散物再次冷冻干燥(第二冷冻干燥)的工序。
优选在上述第二冷冻干燥后进行交联处理。
上述交联处理优选热脱水交联。
优选对交联后的人工软骨进行γ射线照射处理。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人工软骨以合意的比例含有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因此其机械强度、生物体亲和性和自我组织化优异。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简便地制造机械强度、生物体亲和性和自我组织化优异的人工软骨。
具体实施方式
[1]人工软骨
本发明的人工软骨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通过胶原蛋白形成作为软骨组织骨架的网状结构,并且物理地和/或化学地形成与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的交联,能够保持充足的水分,得到具有软骨特有的弹性的人工软骨。人工软骨中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量较优选分别为45~65质量%、20~40质量%和1.5~5质量%。在该范围的情况下,人工软骨特别适合于作为关节软骨。
胶原蛋白含量不足15质量%的情况时,由于插入生物体时的膨胀率大,使人工软骨很难适合软骨缺损部,且由于膨胀人工软骨的孔隙率降低。胶原蛋白含量超过95质量%的情况时,人工软骨的着色变大。蛋白聚糖含量不足4.9质量%的情况时,人工软骨的弹性下降,作为软骨的性能下降。蛋白聚糖含量超过70质量%的情况时,通过人工软骨的膨胀,尺寸的变化大,孔隙率下降。透明质酸含量不足0.1质量%的情况时,人工软骨的弹性下降,作为软骨的性能下降,同时人工软骨表面的润滑性(低摩擦性)下降。透明质酸含量超过20质量%的情况时,大大超过了生物体软骨中所含有的比例,由于成为与生物体软骨不同成分的材料,根据适用部位,确保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意的含有比例变得困难。
作为胶原蛋白,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从动物等提取的物质。并且作为来源的动物的种类、组织部位、年龄等也没有特别地限定。一般地,可以使用从哺乳动物(例如牛、猪、马、兔子、老鼠等)或鸟类(例如鸡等)的皮肤、骨、软骨、肌腱、脏器等得到的胶原蛋白。还可以使用从鱼类(例如鳕鱼、比目鱼、蝶鱼、鲑鱼、鳟鱼、金枪鱼、鲭鱼、红鲷鱼、沙丁鱼、鲨鱼等)的皮、骨、软骨、鳍、鳞、脏器等得到的胶原蛋白。另外,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一般的提取方法。也可以使用合成胶原蛋白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胶原蛋白代替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
糖胺聚糖是由氨基糖与糖醛酸或半乳糖结合得到的二糖的重复结构形成的酸性多糖。本发明中使用的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的一种,除了透明质酸,还可以使用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角质素、肝素等,但是优选使用透明质酸。
蛋白聚糖是在一个作为核心的蛋白质上结合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链的物质。作为蛋白聚糖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举例聚集蛋白聚糖、多功能蛋白聚糖、神经蛋白聚糖、短小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聚糖、双链蛋白聚糖、丝甘蛋白聚糖、基底膜聚糖、多配体聚糖、磷脂酰肌醇聚糖、基膜聚糖、角膜蛋白聚糖等,但是优选聚集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的来源没有特别地限定,根据复合物的使用目的,可以从哺乳动物(人类、牛、猪等)、鸟类(鸡等)、鱼类(鲨鱼、鲑鱼等)、甲壳类(螃蟹、虾等)等的各种动物来源中适当地选择。特别地,当将本发明的人工软骨用作人类软骨缺损或变性的治疗用时,则优选从人免疫原性低的来源中选择。
作为人工软骨中的胶原蛋白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举例UV吸收测定法、HPLC法等。作为透明质酸的含量测定,可以举例咔唑硫酸法、利用透明质酸结合性蛋白质的抑制法、HPLC法等。作为蛋白聚糖的含量测定,可以举例比色定量法(使用色素DMMB)、HPLC法等。
人工软骨优选实施交联处理。交联处理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并且,人工软骨优选通过γ射线处理等方法灭菌处理。
人工软骨的孔隙率优选50~99%,更优选60~99%。人工软骨的平均气孔径优选1~1000μm,更优选50~800μm。
[2]制造方法
(1)第一种方法
制造本发明的人工软骨的第一种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得到由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一组合物的工序,得到由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二组合物的工序,混合上述第一和第二组合物,得到混合物的工序,和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的工序(第一冷冻干燥工序)。第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具有以下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碎的工序,将粉碎的冷冻干燥物分散于水中的工序,和将得到的分散物再次冷冻干燥的工序(第二冷冻干燥工序)。下面,详细说明制造人工软骨的第一种方法。
(a)第一和第二组合物的制备
在制备上述第一组合物的工序中,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10000:1~1:10000,更优选5000:1~1:5000,最优选15:1~1:15。优选使用将胶原蛋白以0.1~20质量%的浓度预先溶解于稀盐酸(约5~50mM的浓度)中的物质。并且,优选使用将透明质酸以0.1~20质量%的浓度预先溶解于无菌水(注射用水等)中的物质。优选于3~25℃进行透明质酸水溶液和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混合。
在制备上述第二组合物的工序中,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10000:1~1:10000、更优选5000:1~1:5000、最优选10:1~1:10。优选使用将胶原蛋白以0.1~20质量%的浓度预先溶解于稀盐酸(5~50mM左右的浓度)中的物质。并且,优选使用将蛋白聚糖以0.1~20质量%的浓度预先溶解于无菌水(注射用水等)中的物质。优选于3~25℃进行蛋白聚糖水溶液和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混合。
由于透明质酸水溶液和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混合(第一组合物的制备)以及蛋白聚糖水溶液和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混合(第二组合物的制备)不需要特别高的剪切(せん断),因此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搅拌器、混合器等器具。为了能够得到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均一混合物,以及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均一混合物,优选于3~25℃,进行混合约11 秒~3分钟。
(b)第一和第二组合物的混合
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的混合比按照混合后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的组成设定。第一和第二组合物的混合优选使用均质机、溶解器等的器具,通过具有剪切力的方法进行。例如,使用均质机的情况下,优选以1,000~12,000rpm的转速,进行30秒~3分钟的搅拌,重复2~5次。混合时的样品优选保持在约3~25℃。通过将分别制备的第一和第二组合物混合,能够促进软骨合成的进行。
(c)第一冷冻干燥
将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置于热传导性好的容器(金属托盘等)中,于-80℃~-60℃冷冻过夜一晚。对于冷冻后的混合物,以隔板温度约-50℃~-5℃(优选-40℃~-5℃)进行约10小时~10天抽真空的第一干燥工序直至混合物的水分(冰)基本除尽,将隔板温度升至约20~40℃(优选25~40℃)进一步进行3~24小时抽真空的第二干燥工序。这样,通过使温度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的冷冻干燥,甚至除去了结合水,得到更干燥的具有优异的保存性的冷冻干燥物。
得到的冷冻干燥物可以就此原样作为人工软骨使用,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如下所述的(d)粉碎工序~(g)第二冷冻干燥。经过这样的粉碎工序,能够得到高密度的人工软骨。优选对通过第一和第二冷冻干燥得到的冷冻干燥物实施下述交联和/或灭菌处理。
(d)粉碎
用磨粉机等的固体粉碎器粉碎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碎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使冷冻干燥物的温度不要过高的方法。
(e)分散
按照3~20质量%的浓度将粉碎后的冷冻干燥物与水或生理盐水混合,使用均质机等的器具,以3~25℃和1,000~15,000rpm的条件,分散30秒~3分钟×1~5次。
(f)凝胶化
将得到的分散物置于培养皿等的容器中并盖上盖子,于30~40℃静置1~5小时使之凝胶化。
(g)第二冷冻干燥
优选将凝胶化的分散物再次冷冻干燥。于2~10℃冷藏凝胶化的分散物1~20小时,然后于约-20℃~-60℃冷冻过夜一晚。冷冻优选将装有凝胶化的分散物的容器置于放在不锈钢托盘内的网状隔板上进行。与上述第一冷冻干燥的情况相同,干燥冷冻后的分散物。
(h)交联和灭菌处理
为了在提高机械强度的同时能够经过长时间地保持插入体内的人工软骨,优选交联处理冷冻干燥物。交联处理可以通过使用γ射线、紫外线、电子束、热脱水等的物理交联方法,或通过使用交联剂、缩合剂的化学交联方法进行。在化学交联方法中,例如可以举例,将冷冻干燥物浸渍于交联剂溶液中的方法,使含有交联剂的蒸气作用于冷冻干燥物的方法,以及向制造中的人工软骨水性分散物添加交联剂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本发明优选热脱水交联法。热脱水交联法可以通过将冷冻干燥后的分散物在100~160℃和0~100hPa的真空烘箱中保持10~30小时进行。
优选将这样得到的人工软骨通过紫外线、γ射线、电子束、干燥加热等灭菌处理。特别地,优选通过照射25kGy以下的γ射线灭菌。
(2)第二种方法
制造本发明人工软骨的第二种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混合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工序,和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第一冷冻干燥)的工序。第二种方法可进一步具有以下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碎的工序,将粉碎后的冷冻干燥物分散于水中的工序,将得到的分散物再次冷冻干燥的工序(第二冷冻干燥)。另外,由于第一冷冻干燥工序及其后续工序与上述第一种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详细说明第二种方法中混合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工序。
按照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的组成,混合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优选以0.1~20质量%的浓度将胶原蛋白预先溶解于水或稀盐酸(约5~50mM的浓度)中。优选以0.1~20质量%的浓度将蛋白聚糖预先溶解于无菌水(注射用水等)中。优选以0.1~20质量%的浓度将透明质酸预先溶解于无菌水(注射用水等)中。
优选使用均质机、溶解器等的器具,施加剪切力混合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各溶液。例如,在使用均质机的情况中,优选以1,000~12,000rpm的转速进行30秒~3分钟的搅拌,重复2~5次。优选在3~25℃保温进行胶原蛋白水溶液、蛋白聚糖水溶液和透明质酸水溶液的制备和混合。
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这并不进一步限制本发明。
比较例1
(1)样品101的制备
用水稀释市售1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水溶液,制备0.5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水溶液。用水溶解蛋白聚糖粉末,制备0.5质量%浓度的蛋白聚糖水溶液。用水溶解透明质酸粉末,制备0.6质量%浓度的透明质酸水溶液。以1:2(质量比)混合得到的0.6质量%浓度的透明质酸水溶液和0.5质量%浓度的蛋白聚糖水溶液,然后将0.5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水溶液2mL混合入上述混合液3mL中。
向得到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混合液(pH4.40)中添加1NNaOH水溶液8μL,将上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6.03。pH6.03被视为实质上中性。将pH调节后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混合液置于37℃的具有振荡功能的培养箱(ハィブリダィゼ一ションィンキユベ一タ一HB-100、TAITEC社)中,以60rpm振荡4小时,然后进行第1次超速离心分离(23000rpm、30分钟),使固体成分沉淀。不分离得到的沉淀物和上清液而于37℃原样静置过夜一晚。沉淀物保持了刚刚完成超速离心分离后的形状。将静置过夜一晚的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第2次超速离心分离(23000rpm、30分钟),将上清液置换为生理盐水,然后,再次进行第3次超速离心分离(23000rpm、30分钟)得到人工软骨(沉淀物)。
(2)样品102的制备
向得到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透明质酸的混合液(pH4.40)中添加1N NaOH水溶液10μL,将上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9.04,除此之外,与样品101同样地得到人工软骨。
由于基本上所有未反应的成分包含在第2次超速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中,因此对上清液中的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进行定量,计算出沉淀物(人工软骨)中含有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组成比。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表明的,样品101(实质上中性)的沉淀物基本上不含有生物体软骨中应该含有的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其基本上仅由胶原蛋白构成,且样品102(碱性)的沉淀物基本上不含有透明质酸,蛋白聚糖的含量也少。
表1
Figure BDA00002367722000091
注(1):相对于初始添加量的回收的沉淀物量的比例。
实施例1
(1)原料溶液的制备
将胶原蛋白溶解于5mM盐酸中,制备1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水溶液。另将蛋白聚糖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制备1质量%浓度的蛋白聚糖水溶液。并且,将透明质酸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制备0.1质量%浓度的透明质酸水溶液。另外,这些制备全部在4℃进行。
(2)原料的混合
以1:1(质量比)混合上述胶原蛋白水溶液和蛋白聚糖水溶液,用混合器搅拌得到混合液A。同样地,以1:1(质量比)混合上述胶原蛋白水溶液和透明质酸水溶液,用混合器搅拌得到混合液B。以2:1(质量比)混合混合液A和B,用均质机以10,000rpm的转速,30秒的间隔,进行3次1分钟的搅拌。搅拌是在将样品的温度保温在5℃进行的。
(3)冷冻干燥
将得到的混合物灌浆于托盘中,于-80℃冷冻19小时,然后于隔板温度-5℃进行10天的抽真空的第一干燥。通过该第一干燥,基本除去混合物的所有水分(冰)。继续保持抽真空的状态下,将隔板温度升高至25℃,另进行3小时的第二干燥,得到冷冻干燥物。
(4)粉碎和分散
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用磨粉机粉碎后,按照10.7质量%的浓度将粉碎后的冷冻干燥物与生理盐水混合,用均质机,以10,000rpm的条件,进行3次1分钟的分散。通过均质机的分散是于5℃保温进行的。
(5)凝胶化
将得到的分散物置于玻璃制的培养皿中并盖上盖,于37.5℃静置1小时使之凝胶化,然后于5℃冷藏2小时。
(6)冷冻干燥
在置于不锈钢托盘内的网状隔板上放置包含在培养皿中的上述冷藏后的材料,于-60℃冷冻16小时,然后于隔板温度在-5℃以下进行3天抽真空的第一干燥。通过该第一干燥,基本除去混合物的所有水分(冰)。保持继续抽真空的状态使隔板温度升高至25℃,另进行3小时的第二干燥,得到冷冻干燥物。
(7)交联和灭菌
真空烘箱中,以110℃的条件进行20小时的热脱水交联后,照射15kGy辐射能量的γ射线进行灭菌处理,得到含有58.8质量%胶原蛋白、39.2质量%蛋白聚糖和1.96质量%透明质酸的本发明人工软骨。
实施例2
(1)原料溶液的制备
将胶原蛋白溶解于5mM盐酸中,制备1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水溶液。将蛋白聚糖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制备1质量%浓度的蛋白聚糖水溶液。并且,将透明质酸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制备0.2质量%浓度的透明质酸水溶液。另外,这些制备全部在4℃进行。
(2)原料的混合
混合制备的胶原蛋白水溶液22.5mL、蛋白聚糖水溶液105mL、和透明质酸水溶液112.5mL,用均质机以2,000rpm的转速,进行1分钟的搅拌。搅拌是在将样品的温度保温在5℃进行的。
(3)冷冻干燥
将得到的混合物灌浆于托盘中,于-80℃冷冻12小时,然后于隔板温度-5℃进行8天的抽真空的第一干燥。通过该第一干燥,基本除去混合物的所有水分(冰)。继续保持抽真空的状态下,将隔板温度升高至25℃,另进行24小时的第二干燥,得到冷冻干燥物。
(4)粉碎和分散
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用磨粉机粉碎后,按照10.7质量%的浓度将粉碎后的冷冻干燥物与生理盐水混合,用均质机,以10,000rpm的条件,进行3次1分钟的分散(间隔:1分钟)。通过均质机的分散是在5℃保温进行的。
(5)脱泡
用自转·公转搅拌机(シンキ一社製、あわとり練太郎ARE-250)将得到的分散物搅拌1分钟,去除分散物中含有的气泡。
(6)凝胶化
将脱泡后的分散物置于玻璃制的培养皿中并盖上盖,于37.5℃静置3小时使之凝胶化,然后于5℃冷藏3小时。
(6)冷冻干燥
在置于不锈钢托盘的网状隔板上放置包含在培养皿中的上述冷藏后的材料,于-60℃冷冻12小时,然后于隔板温度-5℃进行4天抽真空的第一干燥。通过该第一干燥,基本除去混合物的水分(冰)。保持继续抽真空的状态使隔板温度升高至25℃,另进行4小时的第二干燥,得到冷冻干燥物。
(7)交联和灭菌
真空烘箱中,以110℃的条件进行20小时的冷冻干燥物的热脱水交联后,照射15kGy辐射能量的γ射线进行灭菌处理,得到含有15质量%胶原蛋白、70质量%蛋白聚糖和15质量%透明质酸的本发明人工软骨。
实施例3
使用285mL的胶原蛋白水溶液、14.7mL的蛋白聚糖水溶液和1.5mL的透明质酸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含有95质量%胶原蛋白、4.9质量%蛋白聚糖和0.1质量%透明质酸的本发明人工软骨。
实施例4
使用82.5mL的胶原蛋白水溶液、37.5mL的蛋白聚糖水溶液和150mL的透明质酸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含有55质量%胶原蛋白、25质量%蛋白聚糖和20质量%透明质酸的本发明人工软骨。
比较例1(样品101和102)以及实施例1~4得到的样品中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组成比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02367722000121
实施例1~4的弹性示于表3。另外,比较例1的样品101和102在弹性试验中其样品破损无法测定弹性。从该结果可知,本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1~4的人工软骨具有高的弹性。
表3
Figure BDA00002367722000122
如上可知,用现有的方法(比较例1的方法)制备的人工软骨基本不含有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具有与生物体软骨不同的组成,不具有作为人工软骨所必需的性能,与此相反,本发明的人工软骨具有与以合意的组成比含有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的生物体软骨相似的组成,其与比较例1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机械强度。

Claims (12)

1.一种人工软骨,其含有15~95质量%的胶原蛋白、4.9~70质量%的蛋白聚糖、和0.1~20质量%的透明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软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软骨经过交联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软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软骨经过灭菌处理。
4.一种制造由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形成的人工软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得到由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一组合物的工序,得到由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形成的第二组合物的工序,混合上述第一和第二组合物得到混合物的工序,以及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的工序。
5.一种制造由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形成的人工软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将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混合的工序,以及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冻干燥后进行交联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处理是热脱水交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交联后的人工软骨进行γ射线照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具有以下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物粉碎的工序,将得到的冷冻干燥粉末分散于水中的工序,以及将得到的分散物再次冷冻干燥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再次冷冻干燥后进行交联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处理是热脱水交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软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交联后的人工软骨进行γ射线照射处理。
CN2012104413540A 2011-11-08 2012-11-07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0837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4631 2011-11-08
JP2011-244631 2011-11-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3722A true CN103083722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12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13540A Pending CN103083722A (zh) 2011-11-08 2012-11-07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16187A1 (zh)
JP (1) JP5973873B2 (zh)
CN (1) CN103083722A (zh)
DE (1) DE1020121106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2286A (zh) * 2015-09-29 2017-04-05 胡懿郃 人工软骨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7591B2 (ja) * 2012-01-24 2015-08-19 HOYA Technosurgical株式会社 人工軟骨の製造方法
KR20150053606A (ko) * 2013-11-08 2015-05-18 세원셀론텍(주) 콜라겐과 히알루론산의 천연가교를 통한 고무성질의 물성이 강화된 생체재료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57742B1 (ko) * 2018-01-16 2020-09-18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장기 유착 방지용 수화겔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수화겔, 필름 및 다공성 재료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396A (zh) * 1984-03-27 1987-01-31 新泽西州口腔医学院 可被生物降介的衬质和生产它的方法
CN1319436A (zh) * 2001-02-28 2001-10-31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复合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US6451060B2 (en) * 1999-03-01 2002-09-17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 Cartilage matrix and in vitro production of transplantable cartilage tissue
CN1544097A (zh) * 2003-11-27 2004-11-10 四川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62475A (zh) * 2009-10-10 2010-10-20 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 一种ⅱ型胶原透明质酸复合海绵支架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9626A (ja) * 1994-04-27 1995-11-07 Terumo Corp 生体材料
JP4187917B2 (ja) 2000-09-08 2008-11-26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組織再生マトリックス用グリコサミノグリカン−コラーゲ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US20030165473A1 (en) * 2001-11-09 2003-09-04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 Engineered intervertebral disc tissue
US7468192B2 (en) * 2002-03-22 2008-12-23 Histoge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air of cartilage lesions
JP2004202126A (ja) * 2002-12-26 2004-07-22 Next:Kk 人工骨成形方法
EP1935438A4 (en) * 2005-09-16 2011-10-19 St Marian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IOMATERIAL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396A (zh) * 1984-03-27 1987-01-31 新泽西州口腔医学院 可被生物降介的衬质和生产它的方法
US6451060B2 (en) * 1999-03-01 2002-09-17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 Cartilage matrix and in vitro production of transplantable cartilage tissue
CN1319436A (zh) * 2001-02-28 2001-10-31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复合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544097A (zh) * 2003-11-27 2004-11-10 四川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62475A (zh) * 2009-10-10 2010-10-20 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 一种ⅱ型胶原透明质酸复合海绵支架及其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2286A (zh) * 2015-09-29 2017-04-05 胡懿郃 人工软骨的制备方法
CN106552286B (zh) * 2015-09-29 2019-07-19 胡懿郃 人工软骨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110690A1 (de) 2013-05-08
JP5973873B2 (ja) 2016-08-23
JP2013121496A (ja) 2013-06-20
US20130116187A1 (en)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5713B2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bioactive gels from extracellular matrix material
CN106421929B (zh) 一种可注射磷酸钙/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1087743A2 (en) Decellularized adipose cell growth scaffold
CN103083722A (zh) 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05146A (zh) 一种保留天然羟基磷灰石的脱细胞骨基质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JP5767591B2 (ja) 人工軟骨の製造方法
Chen et al. Programmable scaffolds with aligned porous structures for cell cultured meat
CN101492491A (zh) Ⅱ型胶原蛋白混合粉的制备方法
CN115645617B (zh)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基质凝胶的制备方法
Shkand et al. Assessment of alginate hydrogel degradation in biological tissue using viscosity-sensitive fluorescent dyes
JP6018477B2 (ja) 人工骨−軟骨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51768C (zh) 全天然体外成型硬组织修复材料制备方法
CN114177353A (zh) 一种可注射温敏性自固化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avid et al. Pea Protein‐Rich Scaffolds Support 3D Bovine Skeletal Muscle Formation for Cultivated Meat Application
Nikolaeva et al. Development of Low-Molecular Weight Collagen Peptide Complex with Glycosaminoglycan Components
KR102210056B1 (ko) 오골계 dbp를 포함하는 젤란검 하이드로겔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Tang et al. Konjac glucomannan-fibrin composite hydrogel as a model for ideal scaffolds for cell-culture meat
CN105288749A (zh) 一种缓释多肽生长因子生物材料支架的制备方法
Blanco Comesaña et al. Production of Chondroitin Sulphate from Head, Skeleton and Fins of Scyliorhinus canicula By-Products by Combination of Enzymatic,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Methodologies
CZ2013535A3 (cs) Optimalizovaný pastovitý kostní implantá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