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3612A -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3612A
CN103083612A CN2011103486732A CN201110348673A CN103083612A CN 103083612 A CN103083612 A CN 103083612A CN 2011103486732 A CN2011103486732 A CN 2011103486732A CN 201110348673 A CN201110348673 A CN 201110348673A CN 103083612 A CN103083612 A CN 103083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 paste
hours
ganoderma
add
deco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86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
杜小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RK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RK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RK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RK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486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3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83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3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斑蝥、黄芪、灵芝、紫河车、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经加工制备而成;该药具有破血攻毒,补气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中晚期肝癌、肺癌、白血病、宫颈癌等癌症的治疗。其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癌症已成为世界上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程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西医治疗多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应用化疗或放疗,在癌细胞受到抑制或部分杀灭的同时,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相应的受到极大地摧残和伤害,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恶心,食欲不振,血象变化,脱发、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因此许多患者无法坚持放疗、化疗疗程,很难接受放化疗。然而,中医认为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虚、毒结病属正虚邪实,治疗益在破血攻毒,补气养血;需扶之正,去其邪,方能奏效。目前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很多,但大多疗效不理想,毒副作用大,有的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本领域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显著,且对人体副作用小的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中晚期肝癌、肺癌、白血病、宫颈癌等,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其配方组成为:
斑蝥4g-12g          黄芪80g-120g      灵芝80g-120g
紫河车40g-60g       补骨脂80g-120g    莪术180g-220g
甘草20g-40g         山慈菇80g-120g。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优选的配方组成为:
斑蝥8g          黄芪100g      灵芝100g
紫河车50g       补骨脂100g    莪术200g
甘草30          山慈菇100g。
本发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2、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3、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内含斑蝥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可干扰肿瘤细胞核苷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灵芝具有调节和激活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防癌、抗癌能力;可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山慈菇、黄芪、紫河车、补骨脂、莪术、甘草是组方中的扶正成分,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及抗癌的作用,本发明毒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所接受,疗效显著。
中医理论:在上述药物组方中,斑蝥、灵芝为君药,具有破血逐瘀、攻毒散结、养神益气的功效;山慈菇性凉味甘、微辛,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紫河车性温味甘、咸,有补气、养血、益精的功效;莪术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配山慈菇、紫河车、莪术为臣药助其破血祛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之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补骨脂性温味辛、苦,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的功效;黄芪、补骨脂合用配全方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效为佐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为使药。以上八味药合为一体,力专效宏,诸药合用共奏破血攻毒,理气散结,降逆软坚,解毒消肿,补气养血,增强体质,提高抗癌免疫力之功,可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肺癌、白血病、宫颈癌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具体主要药效学实验结果如下:
主要药效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胶囊和复方斑蝥胶囊的抗肿瘤、镇痛、提高免疫力等药理实验研究,
将本发明胶囊和复方斑蝥胶囊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试验方法:本发明胶囊和复方斑蝥胶囊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影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本发明胶囊和复方斑蝥胶囊能明显抑制小鼠移植S180肉瘤细胞的生长;可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生长;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作用。
结  论:本发明胶囊比复方斑蝥胶囊的抗肿瘤、镇痛、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胶囊比复方斑蝥胶囊破血攻毒,补气养血的功能强。
一、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21d,每日1次,给药后第8d无菌操作,给每只小鼠右腋下常规接种S180肉瘤细胞悬液0.2ml(含5x107细胞),于接种后24h继续给药,第21d给药1h后,脱椎处死小鼠,剥取S180瘤体,精密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小鼠对接种S180瘤体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41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42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能明显抑制小鼠移植S180肉瘤细胞的生长,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中、小剂量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的抗肿瘤的作用强。
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21d,每日1次,给药后第8d无菌操作,于每只小鼠的右腋皮下注射肝癌H22细胞悬液0.2ml(含6x107细胞)。于接种后24h继续给药,第21d给药1h后,处死小鼠称重,仔细剥离瘤体,精密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52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可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生长,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中、小剂量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抗肝癌的作用强。
三、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1h后,每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记录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并计算各组镇痛百分率。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53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54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61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的镇痛作用强。
四、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将电热板仪调至(55±0.5)℃,对体重为18~22g的昆明种雌性小鼠进行筛选,记录小鼠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作为该小鼠的痛阈值,筛选痛阈值在30s内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1h后,将小鼠放在电热板仪内,记录给药后出现舔后足的时间,用药后的痛阈值减去用药前痛阈值作为差值。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63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均可延长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镇痛的作用强。
五、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1h后,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混悬液0.4ml,4h后处死小鼠,测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72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较好的量效关系,随着剂量的加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的免疫作用强。
六、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市场购买,1.525g生药/粒;本发明胶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本发明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2.752g生药/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8、0.4、0.2g生药/kg;复方斑蝥胶囊组灌胃给药0.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于给药第1d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混悬液0.2ml进行免疫。免疫后第7d,末次给药后1h,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血清1ml与5%鸡红细胞混悬液0.5ml混合,在0℃冰箱中加10%补体0.5ml,在37℃恒温箱中保温30min,在0℃冰箱中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夜1ml与3ml都氏试剂反应,于752型分光光度计560nm处比色,测出溶血素吸光度值。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81
Figure BSA00000607061500082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方斑蝥胶囊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和复方斑蝥胶囊组具有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作用,与对照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大剂量组与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胶囊组比复方斑蝥胶囊组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强。
结论:本发明胶囊比复方斑蝥胶囊的抗肿瘤、镇痛、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胶囊比复方斑蝥胶囊破血攻毒,补气养血的功能强。
毒理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将本发明胶囊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灌胃给药,在24h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4h,累积药物总量达10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的254.4倍。给药后7d内,小鼠活动、进食、排泄均正常,生长良好,毛色光亮,其平均体重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d处死后解剖每只小鼠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胃、肠等均未发现颜色及形态异常,未能测出LD50。表明本发明胶囊无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分为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2.0、4.0g生药/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5.4、50.9、101.7倍,灌胃给药12周后,本发明胶囊对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停药2周也未见明显改变。本发明胶囊在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可见,本发明胶囊无毒性反应,长期用药安全可靠。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8g        黄芪100g      灵芝100g
紫河车50g     补骨脂100g    莪术200g
甘草30        山慈菇10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8g       黄芪100g      灵芝100g
紫河车50g    补骨脂100g    莪术200g
甘草30       山慈菇10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3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8g        黄芪100g     灵芝100g
紫河车50g     补骨脂100g   莪术200g
甘草30        山慈菇10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
处方:
斑蝥4g       黄芪80g      灵芝80g
紫河车40g    补骨脂80g    莪术180g
甘草20g      山慈菇8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5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12g      黄芪120g      灵芝120g
紫河车60g    补骨脂120g    莪术220g
甘草40g      山慈菇12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6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6g       黄芪90g      灵芝85g
紫河车45g    补骨脂110g   莪术190g
甘草25g      山慈菇11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7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斑蝥9g      黄芪100g      灵芝95g
紫河车60g   补骨脂105g    莪术195g
甘草35g     山慈菇90g
制备方法: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Claims (6)

1.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组成为:
斑蝥4g-12g       黄芪80g-120g      灵芝80g-120g
紫河车40g-60g    补骨脂80g-120g    莪术180g-220g
甘草20g-40g      山慈菇80g-12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组成为:
斑蝥8g       黄芪100g      灵芝100g
紫河车50g    补骨脂100g    莪术200g
甘草30       山慈菇10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剂型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选自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上8味,紫河车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3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粉碎成粗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O的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10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0.08Mpa,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备用;灵芝药渣与黄芪、补骨脂、莪术、甘草、山慈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70℃测)的稠膏,加入上述斑蝥稠膏、灵芝稠膏及紫河车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CN2011103486732A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083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86732A CN103083612A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86732A CN103083612A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3612A true CN103083612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19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86732A Pending CN103083612A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836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648A (zh) * 2013-10-22 2014-01-22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3083A (zh) * 2004-05-24 2005-02-23 张龙光 内消肿瘤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
CN1679889A (zh) * 2005-01-05 2005-10-12 谢志明 一种抑制和消除癌症的药物
CN1833717A (zh) * 2006-01-11 2006-09-20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970036A (zh) * 2005-11-24 2007-05-30 王精益 一种治疗癌症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抑癌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484A (zh) * 2007-05-14 2007-10-10 郝来勤 一种治疗肺癌及其它各种癌症的强效中药
CN101670071A (zh) * 2009-09-25 2010-03-17 卢速江 治疗癌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5183A (zh) * 2011-06-20 2011-10-26 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3083A (zh) * 2004-05-24 2005-02-23 张龙光 内消肿瘤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
CN1679889A (zh) * 2005-01-05 2005-10-12 谢志明 一种抑制和消除癌症的药物
CN1970036A (zh) * 2005-11-24 2007-05-30 王精益 一种治疗癌症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抑癌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3717A (zh) * 2006-01-11 2006-09-20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049484A (zh) * 2007-05-14 2007-10-10 郝来勤 一种治疗肺癌及其它各种癌症的强效中药
CN101670071A (zh) * 2009-09-25 2010-03-17 卢速江 治疗癌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5183A (zh) * 2011-06-20 2011-10-26 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英姿: "中药辅助防治肺癌放疗副作用浅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张季林: "廖金标调理脾胃治肿瘤经验", 《江西中医药》 *
徐晓燕: "金龙胶囊配合中草药治疗乳腺癌39例", 《武警医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648A (zh) * 2013-10-22 2014-01-22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6666B (zh) 用于减少癌症化疗引起的呕吐并对化疗增效的生姜与荜拔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315B (zh) 生姜与乌梅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48959B (zh) 可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0013B (zh) 一种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181529B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0789C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肠溶胶囊剂的用途
CN102091314B (zh) 干姜与吴茱萸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6421383A (zh) 一种抗癌中药组合物
CN104208275A (zh) 一种具有改善脂肪肝、降低体重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61284A (zh) 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668B (zh) 用于减少癌症化疗引起的呕吐并对化疗增效的生姜与白胡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54B (zh)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40666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CN103550718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91313B (zh) 紫苏叶与生姜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4189782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308361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748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583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511915A (zh) 一种复方中药组合物在抑制皮肤黑色素瘤肺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66927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或抗肿瘤应用
CN107929413A (zh)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02133383B (zh) 生姜与佛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614235A (zh) 一种刺五加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6706A (zh) 参灵扶正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