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379A -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379A
CN103072379A CN2012103714502A CN201210371450A CN103072379A CN 103072379 A CN103072379 A CN 103072379A CN 2012103714502 A CN2012103714502 A CN 2012103714502A CN 201210371450 A CN201210371450 A CN 201210371450A CN 103072379 A CN103072379 A CN 10307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ina ink
mentioned
flow path
dega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14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2379B (zh
Inventor
中村透
玉置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该液体供给装置通过防止墨内成分的沉淀来供给脱气程度较高的墨,从而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大版面印刷。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包括:液体导入路,其从液体收纳部件向液体贮存室输送液体;液体的脱气部件;第1液体流路,其从液体贮存室向脱气部件输送液体;第2液体流路,其向液体贮存室输送利用脱气部件进行脱气后的液体;第1送液部件,其进行第1液体流路和第2液体流路中的液体输送;以及液体导出路,其从液体贮存室向液体喷出部件输送液体;液体贮存室在室内设有由分隔壁划分出的具有开口部的区域,第2液体流路的出口和液体导出路的入口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内。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具备用于贮存预定量的从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部件供给的液体的液体贮存室、且向用于从该液体贮存室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件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液体供给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出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印刷)所希望的文字、图形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打印机),一直以来公知有各种结构。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在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出墨的过程中,溶解在墨中的气体有时生长成气泡。基于这一原因,有可能导致不喷墨或所谓的飞行弯曲等墨的喷出不良情况,因此,保持记录图像相对于记录介质的精度这一点成为问题。
为了稳定地喷出墨,需要除去供给至记录头的墨中的溶解气体。因此,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公知有通过在记录头的墨供给路的中途装入脱气装置来除去墨中的溶解气体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墨供给通路中具有脱气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282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结构中,需要在墨瓶中分别准备磁场产生装置,会导致成本升高。另外,需要使墨瓶自身形成气密构造,在具有与墨供给路线、墨导出路线相连通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提高墨的脱气程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公知有利用液体收纳部件(例如墨收纳袋等)供给脱气后的墨而尽量在脱气后的状态下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装置。但是,受到袋的刚性等的制约,墨收纳袋的上限通常为500[ml]左右,在大版面的商业用印刷等中,由于印刷需要大量的墨,因此产生了利用该液体收纳部件进行的墨供给存在极限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不利用液体收纳部件(例如墨收纳袋等)供给脱气后的墨、而采用从大型的贮存室供给的方式的情况下,虽然能够进行需要大量墨的大版面印刷,但是在不印刷时,墨滞留在贮存室或者墨流路内,存在墨所包含的沉淀性物质(例如色料)沉淀在流路内的问题。由于该色料的沉淀会导致印刷浓度或色彩的改变、或者记录头中的墨的喷出稳定性降低等,因此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作为容易发生该问题的墨的例子,能够列举出颜料类墨、白色系墨、金属光泽色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及具备该液体供给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该液体供给装置能够防止液体(墨)内成分的沉淀,并且能够供给脱气程度较高的液体(墨),从而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或者大版面印刷。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利用以下公开的解决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所公开的液体供给装置包括用于贮存预定量的从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部件供给的液体的液体贮存室,向用于从该液体贮存室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件供给液体,上述液体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液体供给装置包括:液体导入路,其从上述液体收纳部件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液体;脱气部件,其用于对液体进行脱气;第1液体流路,其从上述液体贮存室向上述脱气部件输送液体;第2液体流路,其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利用上述脱气部件进行脱气后的液体;第1送液部件,其用于进行上述第1液体流路和上述第2液体流路中的液体输送;以及液体导出路,其从上述液体贮存室向上述液体喷出部件输送液体;上述液体贮存室在室内设有由具备开口部的分隔壁划分出的区域,上述第2液体流路的出口和上述液体导出路的入口设置在上述划分出的区域内。由此,用于输送进行脱气后的液体的液体流路(第2液体流路)的出口和向液体喷出部件输送该液体的液体流路(液体导出路)的入口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内,因此,能够向液体喷出部件供给进行脱气后的液体、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液体。另外,未供给到液体喷出部件的液体流出到划分出的区域之外,进而被输送到向脱气部件输送液体的液体流路(第1液体流路)的入口,因此,发挥了基于液体循环而产生的沉淀防止效果,并且能够逐渐地提高液体贮存室内的液体的脱气程度。
另外,由于在从液体贮存室到液体喷出部件的液体流路(液体导出路)中未夹设脱气部件,因此,不会产生脱气部件所导致的压力损失、脱气部件的运转状况变化所导致的压力变动,能够以稳定的压力向液体贮存室的下游供给液体。
另外,不必将液体收纳部件和液体贮存室设成气密构造,能够以紧凑且简单的构造进行液体的脱气以及液体的循环。另外,由于只要逐渐对贮存于液体贮存室的液体进行脱气即可,因此能够得到使用处理容量较小的脱气部件即可的效果。
另外,用于向脱气部件输送液体的送液部件能够兼任使墨进行循环的送液部件,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循环用送液部件,能够使系统紧凑且简单地构成。
这样,由于能够一边在液体贮存室中贮存大量的液体,一边向液体喷出部件供给脱气程度极高的液体,因此,通过将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应用于喷墨记录装置,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或者大版面印刷。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为,上述开口部位于比贮存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预定量的液体的液面靠下的位置。由此,产生使液体从划分出的区域的内部向外部(即液体贮存室内)流出的作用,因此产生对液体贮存室内的液体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得到防止液体内的沉淀性物质发生沉淀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底部。由此,产生使液体从划分出的区域的内部向外部(即液体贮存室内)流出的作用,因此尤其会产生对液体贮存室内的底部附近的液体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在液体内的沉淀性物质发生沉淀的液体贮存室内的底面或者底部附近有效地消除该沉淀。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为,上述开口部位于比贮存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预定量的墨的液面靠上的位置。由此,产生使液体从上述划分出的区域的内部溢出而向液体贮存室内流入的作用,因此产生对液体贮存室内的液体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得到防止液体内的沉淀性物质发生沉淀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包括:副罐体,其配置于上述液体贮存室与上述液体喷出部件之间的上述液体导出路,用于贮存液体;第3液体流路,其从上述副罐体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液体;以及第3送液部件,其进行上述第3液体流路中的液体输送;使液体在上述副罐体与上述液体贮存室之间循环。由此,还能够使比液体贮存室靠下游的液体进行循环。另外,能够在液体贮存室的下游侧使脱气程度降低的液体再次返回到液体贮存室,利用脱气部件进行脱气。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贮存室设有漂浮在贮存于室内的液体上的浮子构件。由此,浮子构件漂浮在贮存于液体贮存室内的液体的液面上,能够阻碍该液面与大气(空气)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进行脱气后的液体与空气接触而导致向液体溶解的溶解气体再次增加。并且,即使在脱气部件的脱气能力较低的状态下,也能够逐渐地对液体贮存室内的液体进行脱气。
所公开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上述液体供给装置、作为上述液体喷出部件的记录头、及用于固定该记录头的托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向上述记录头22供给液体。由此,能够使用脱气程度较高的液体(墨)进行记录(印刷),因此能够防止溶解在墨中的气体所导致的不喷墨、所谓的飞行偏移等墨的喷出不良情况,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记录。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墨所包含的沉淀性物质发生沉淀,因此,能够防止该沉淀所导致的印刷浓度或色彩的改变、或者记录头中的墨的喷出稳定性的降低,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记录。
根据所公开的液体供给装置,能够一边防止墨内成分的沉淀,一边供给脱气程度较高的墨,通过将该液体供给装置应用于喷墨记录装置,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或者大版面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例子的简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例子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液体贮存室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液体贮存室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液体贮存室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液体贮存室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的装置,以喷墨记录装置(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示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例。另外,图2示出该喷墨记录装置1的简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中用箭头方向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的左右及上下方向。另外,将图2中的纸面的前后方向设为喷墨记录装置1的前后方向。
首先,使用图1说明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简要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利用液体供给装置10向液体喷出部件(此处为记录头)22供给液体(此处为墨)2,通过从该记录头22喷出墨2而在外部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印刷)文字、图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由于针对每一种所使用的墨(例如黑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青色墨等)区分设置送液系统,因此成为一并设置与墨的种类相同的数量的同一液体供给装置10的结构,但在图1中,为了使图简化而仅图示两个系统。
该液体供给装置10具备液体贮存室30,该液体贮存室30用于贮存从收纳有液体(此处为墨)2的液体收纳部件17(例如墨瓶)供给的墨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特征性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在此,附图标记40是从液体收纳部件17向液体贮存室30输送墨的液体导入路,附图标记44是从液体贮存室30向作为液体喷出部件的记录头22输送墨的液体导出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在液体导出路44中进行送液的第2送液部件(例如管泵等送液泵)52设置在液体导出路44中途(在此是液体贮存室30与后述的副罐体32之间)。但是,在利用水头差(waterhead difference)供给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第2送液部件52。
另外,在液体供给装置10中设有用于对墨进行脱气的脱气部件31,并且设有用于从液体贮存室30向该脱气部件31输送墨的第1液体流路41、用于使利用该脱气部件31进行脱气后的墨再次朝向液体贮存室30返回的第2液体流路42。并且,用于在第1液体流路41和第2液体流路42中进行送液的第1送液部件(例如管泵等送液泵)51设置在第1液体流路41中途。另外,也考虑采用将送液泵51设置在第2液体流路42中途的结构。
在此,作为一例,脱气部件31采用具有中空纤维膜的公知的脱气组件。说明简要结构和作用,该脱气组件利用如下作用进行脱气:在壳体内配置脱气膜(在此是中空纤维膜),利用墨充满该脱气膜的一侧,并且对该脱气墨的另一侧进行减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真空泵54来进行减压),由此墨中的气体(空气)向脱气膜扩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中,在液体贮存室30与记录头22之间的液体导出路44中途设有用于贮存墨的副罐体32。并且,还设有用于使液体从副罐体32再次返回到液体贮存室30的第3液体流路43,在该第3液体流路43中途设有用于在该第3液体流路43中进行送液的第3送液部件(例如管泵等送液泵)53。在此,利用液面传感器33来检测副罐体32中的墨2的贮存量,利用控制单元24对贮存量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定量。
另外,作为变形例,也考虑不设置第3液体流路43及第3送液部件53。
另一方面,在图2中示出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该喷墨记录装置1构成为包括由支承腿11支承的中央主体部12、设置在中央主体部12的左侧的左主体部13、设置在中央主体部12的右侧的右主体部14、以及上主体部15,该上主体部15连接左右主体部13、14,并且以与中央主体部12的上侧相分离的方式与该中央主体部12平行地延伸。
在左主体部13的前表面侧设有由操作开关类、显示装置类等构成的操作显示部13a。另外,在左主体部13的内部设有控制单元24,该喷墨记录装置1利用该控制单元24进行各部分的动作控制。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使图简化,例如省略用于连结各构成元件和控制单元24的信号布线类的图示。
另外,在上主体部15的内部设有沿左右延伸的导轨15a,在该导轨15a上安装有打印头单元20。打印头单元20构成为具备安装于导轨15a、且向左右移动自如的托架21、搭载于托架21的记录头22。另外,设置单个或者多个记录头22的结构是公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任一种结构(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而图示设置一个记录头22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在记录头22的上游侧设置公知的加压减震器单元23,但也考虑不设置该加压减震器单元23。在此,加压减震器单元23用于吸收从副罐体32供给的墨的压力变动,并且调整为预定范围的压力,进而将该墨送出到记录头22。
在该记录头22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向记录介质M朝下喷出墨的喷出喷嘴(未图示)。各喷出喷嘴的墨的喷出控制是根据从控制单元24输出至各记录头22的控制信号来进行的。
在中央主体部12的上表面设有暴露出来的向左右延伸的平板状的台板12a,在该台板12a的后侧设有暴露出来的向左右延伸的输送辊(未图示)。由设置在中央主体部12的内部的前后驱动电动机19驱动该输送辊进行旋转。因此,在将作为被印刷对象的片状的记录介质M夹持在设置于上主体部15的夹紧辊(pinch roller)(未图示)与输送辊之间的状态下,根据来自控制单元24的控制信号对前后驱动电动机19进行驱动,由此能够以与驱动控制量对应的进给量向前后输送记录介质M。
在右主体部14的上部设有液体收纳部件安装部16,在该液体收纳部件安装部16中安装有液体收纳部件17。该液体收纳部件17经由上述墨2的流路(液体导入路40)而与液体贮存室30连接。在此,控制单元24根据贮存于液体贮存室30的墨2的液面水平高度、即根据用于检测该液面水平高度的液面传感器33(参照图1、图3)的检测信号而输出控制信号,使液体收纳部件17的墨2经由液体导入路40朝向液体贮存室30供给,从而维持在该液体贮存室30内贮存有预定量的墨2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列举了使用可装卸的墨瓶作为液体收纳部件17的例子,但取而代之,也考虑采用墨收纳袋、墨盒的构造等(未图示)。
另外,在右主体部14的内部设有用于使打印头单元20沿着导轨15a左右移动的左右驱动电动机18。根据来自控制单元24的控制信号对该左右驱动电动机18进行驱动,由此能够使该左右驱动电动机18以与驱动控制量对应的进给量左右移动。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中的特征性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另外在该图3中,为了使图简化,省略例如用于连结各构成元件和控制单元24的信号布线类的图示。
另外,在液体贮存室30的室内设有由分隔壁30b划分出的具有开口部30c的区域30a。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划分出的区域30a设置为,开口部30c位于比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的室内的预定量的墨2的液面位置L1靠下的位置(即液中),更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那样设置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部。即,开口部30c配置为与液体贮存室30的底面30d相对。
另外,如上所述,在液体贮存室30中连接有用于输送墨2的各流路,在图3中,附图标记40a是液体导入路40的出口,附图标记41a是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附图标记42a是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附图标记43a是第3液体流路43的出口,附图标记44a是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另外,设置液体导入路40的出口40a和第3液体流路43的出口43a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且比所贮存的墨2的预定液面位置L1靠下的位置。
另一方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结构,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和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设置在上述划分出的区域30a内。并且,优选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也设置在该划分出的区域30a内。尤其优选的是,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从距开口部30c最远的位置按顺序配置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进行脱气后的墨从第2液体流路42送出至划分出的区域30a中的距开口部30c最远的部位(即最末端部位)。被送出的墨朝向开口部30c方向流动,产生朝向开口部30c的方向挤压贮存在该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未脱气的墨的作用,产生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提高了位于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脱气后的墨的填充率的作用(产生了若经过更长时间则提高了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整体的脱气程度的作用)。此时,从第2液体流路42送出的脱气后的墨在朝向开口部30c的方向的中途受到被吸向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的作用。即,能够向液体导出路44送出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这样,通过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产生脱气后的墨的流动,以及提高了脱气后的墨的填充率,由此,即使在不对液体贮存室30内(除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的墨进行脱气的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可以向液体导出路44送出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的显著的效果。即,在装置起动之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向记录头22供给不会在印刷中产生不良情况的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因而,能够解决在进行来自记录头的喷出(印刷)时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墨中的溶解气体所导致的不喷墨等)的问题。
另外,也以同样的方式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设置向脱气部件31送液的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从而能够向该第1液体流路41送出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脱气部件31进行脱气的墨的脱气程度。
并且,开口部30c配置为与液体贮存室30的底面30d相对,由此在从开口部30c向液体贮存室30内(即从划分出的区域30a的内部朝向外部)产生墨的流动作用时,能够得到对沉淀到该底面30d的墨的沉淀性物质进行搅拌的作用效果。因而,能够解决由于墨的沉淀性物质在液体贮存室30内沉淀而在进行来自记录头22的喷出(印刷)时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印字变薄等)的问题。
以上,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此,沿着墨在装置内部的流动对具备该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3)。
首先,基于来自控制单元24的控制信号,经由液体导入路40从液体收纳部件(在此是墨瓶)17向液体贮存室30供给墨2,并贮存在该液体贮存室30内。另外,利用液面传感器33检测墨2的贮存量,利用控制单元24控制该贮存量以使其达到预定量(预定的液面水平高度L1)。
接着,将第1送液部件51设为运转状态。第1送液部件51进行运转,由此经由第1液体流路41从液体贮存室30内的划分出的区域30a向脱气部件31输送墨。
接着,在脱气部件31中对墨进行脱气,进行脱气后的墨借助第1送液部件51的输送力经由第2液体流路42从该脱气部件31向液体贮存室30输送。此时,从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向划分出的区域30a内送出该脱气后的墨,由此发挥上述作用效果。
接着,将第2送液部件52设为运转状态。第2送液部件52进行运转,由此经由液体导出路44从液体贮存室30内的划分出的区域30a向副罐体32输送墨。
另外,在不设置第2送液部件52的变形例的情况下,利用水头差输送墨。
接着,基于来自控制单元24的控制信号,根据记录头22中的墨的消耗量而经由液体导出路44从副罐体32向记录头22供给墨。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加压减震器单元23从副罐体32向记录头22供给墨。
基于从控制单元24输出的控制信号,将到达记录头22的墨从各喷出喷嘴喷出,在期望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印刷)。
另一方面,若将第3送液部件53设为运转状态,则贮存于该副罐体32的墨经由第3液体流路43从副罐体32向液体贮存室30供给。即,形成从液体贮存室30经由副罐体32而再次朝向液体贮存室30返回的墨的循环流路,特别是能够解决下述问题:墨滞留在副罐体32内和液体导出路44内(在此是液体贮存室30与副罐体32之间),从而使该墨的沉淀性物质沉淀,在进行来自记录头22的喷出(印刷)时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印字变薄等)。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与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基本结构相同(参照图1、图2),特别是在液体供给装置10的结构上具有不同点。以下,以该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在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构造方面尤其不同。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另外,在该图4中,为了使图简化而省略了例如连结各构成元件和控制单元24的信号布线类的图示。
另外,在液体贮存室30的室内设有由分隔壁30b划分出的具有开口部30c的区域30a。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划分出的区域30a设置为,开口部30c位于比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的室内的预定量的墨2的液面位置L1靠下的位置,更具体地讲,如图4所示那样设置为墨2的液面位置L1位于比开口部30c更低的位置。
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液体贮存室30中连接有用于输送墨2的各流路,在图4中,附图标记40a是液体导入路40的出口,附图标记41a是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附图标记42a是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附图标记43a是第3液体流路43的出口,附图标记44a是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另外,设置液体导入路40的出口40a和第3液体流路43的出口43a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且是比贮存的墨2的预定液面位置L1靠下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设置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部附近。其原因在于,由于从底部附近吸入墨2,因此能够得到对沉淀到液体贮存室30的底面30d的墨2的沉淀性物质进行搅拌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结构,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和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设置在上述划分出的区域30a内。尤其优选的是,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将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及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相邻配置在距开口部30c最远的位置、即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底部附近。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进行脱气后的墨从第2液体流路42送出到位于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距开口部30c最远的部位(即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底部附近)。被送出的墨朝向开口部30c方向流动,产生向开口部30c方向挤压贮存在该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未脱气的墨的作用,产生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提高位于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的进行脱气后的墨的填充率的作用。此时,朝向开口部30c方向挤压的墨从该开口部30c溢出,向液体贮存室30内(除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流入。借助此时产生的墨的流动而产生对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内(除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的墨进行搅拌的作用。另外,产生若付出更长的时间则提高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整体的脱气程度的作用。
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从第2液体流路42送出的进行脱气后的墨在朝向开口部30c方向的同时受到被吸向与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相邻配置的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的作用。即,能够向液体导出路44送出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这样,由于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产生进行脱气后的墨的流动,且提高了进行脱气后的墨的填充率,由此,即使在未对液体贮存室30内(除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的墨进行脱气的状态下,也能够得到向液体导出路44送出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的显著效果。即,在装置起动之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向记录头22供给不会在印刷中产生不良情况的进行脱气后的墨、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因而,能够解决在进行来自记录头的喷出(印刷)时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墨中的溶解气体所导致的不喷墨等)的问题。
并且,根据开口部30c位于比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的室内的预定量的墨2的液面位置L1靠上的位置的结构、即将划分出的区域30a的开口部30c的高度位置L2设置为比墨2的预定液面位置L1高的位置的结构,能够产生墨从划分出的区域30a内向液体贮存室30内(除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流入的流动。其结果,能够得到对沉淀到液体贮存室30的底面30d的墨2的沉淀性物质进行搅拌的作用效果。该作用效果作为与从设置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部附近的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吸入墨2的增效效应而得以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因而,能够解决因墨2的沉淀性物质在液体贮存室30内沉淀而导致在进行来自记录头22的喷出(印刷)时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印字变薄等)的问题。
另外,由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除上述不同点和作用效果之外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其基本结构与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此,图5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结构,液体贮存室30设有漂浮在贮存于室内的墨2上的浮子构件35。作为一例,浮子构件35是树脂制的球状浮子,优选的是以不会露出墨2的液面的方式使多个上述浮子构件35漂浮。由此,能够防止墨2的液面暴露出,因此,与该墨2接触的空气量减少,能够降低该空气溶解在墨2中的量。因而,能够得到抑制利用脱气部件31进行脱气而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中的墨2的脱气程度降低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具备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其基本结构与图1、图2、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此,图6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10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液体贮存室30及其周边结构的简图。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结构,液体贮存室30设有漂浮在贮存于室内的墨2上的浮子构件35。另外,由于浮子构件35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所公开的液体供给装置,能够防止墨所包含的沉淀性物质沉淀,并且能够供给脱气程度较高的墨。因而,根据包括有该液体供给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或者大版面印刷。
另外,利用本实施方式尤其能够发挥以下特征性的作用效果。
所公开的液体供给装置10具备用于贮存预定量的从收纳有墨2的液体收纳部件17供给的墨2的液体贮存室30,朝向用于从该液体贮存室30喷出墨2的记录头22供给墨2,其特征在于,该液体供给装置包括:液体导入路40,其从液体收纳部件17向液体贮存室30输送液体;脱气部件43,其对墨2进行脱气;第1液体流路41,其从液体贮存室30向脱气部件31输送液体;第2液体流路42,其向液体贮存室30输送利用脱气部件31进行脱气后的墨2;第1送液部件51,其进行第1液体流路41和第2液体流路42中的液体输送;以及液体导出路44,其从液体贮存室30向记录头22输送液体;液体贮存室30在室内设有由分隔壁30b划分出的具有开口部30c的区域30a,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和液体导出路44的入口44a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30a内。由此,由于用于输送进行脱气后的墨2的第2液体流路42的出口42a和向记录头22输送该墨2的液体流路(液体导出路)的入口设置在划分出的区域内,因此,能够向记录头22供给进行脱气后的墨2、或者脱气程度极高的墨2。另外,由于未供给到记录头22的墨2流出到划分出的区域30a之外,进而被输送到向脱气部件31输送墨2的第1液体流路41的入口41a,因此,能够发挥墨循环所带来的沉淀防止效果,并且能够逐渐地提高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2的脱气程度。
另外,由于在从液体贮存室30到记录头22的液体导出路44中未夹设脱气部件,因此,不会产生脱气部件所导致的压力损失、脱气部件的运转状况变化所导致的压力变动,能够以稳定的压力向液体贮存室30的下游供给墨2。
另外,不必将液体收纳部件17和液体贮存室30设成气密构造,能够以紧凑且简单的构造进行墨脱气以及墨循环。另外,由于只要逐渐对贮存于液体贮存室30的墨2进行脱气即可,因此,能够得到采用处理容量较小的脱气部件31即可的效果。
另外,用于向脱气部件31输送液体的送液部件(第1送液部件51)能够兼任使墨进行循环的送液部件,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循环用送液部件,能够使系统变得紧凑且简单。
这样,即使在液体贮存室30中贮存有大量的墨2,并且没有对所有该贮存的墨2完成脱气,也能够向记录头22供给脱气程度极高的墨2,因此,通过将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应用于喷墨记录装置1,能够以高品质进行长期印刷或者大版面印刷。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划分出的区域30a设置为,开口部30c位于比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预定量的墨2的液面位置L1靠下的位置。由此,产生墨2从划分出的区域30a的内部朝向外部(即液体贮存室30内)流出的作用,因此产生对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2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得到防止墨2内的沉淀性物质沉淀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划分出的区域30a设置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部。由此,产生墨2从划分出的区域30a的内部朝向外部液体贮存室30内流出的作用,因此,尤其会产生对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部附近的墨2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在沉淀有墨2内的沉淀性物质的液体贮存室30内的底面30d或者底部附近有效地消除该沉淀。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划分出的区域30a设置为,开口部30c位于比贮存在液体贮存室30内的预定量的墨的液面位置L1靠上的位置。由此,墨2从划分出的区域30a的内部溢出,产生向外部(即液体贮存室30内)流入的作用,因此,产生对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2进行搅拌的作用。因而,能够得到防止墨2内的沉淀性物质沉淀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该液体供给装置包括:副罐体32,其配置于液体贮存室30与记录头22之间的液体导出路44,用于贮存墨;第3液体流路43,其从副罐体32向液体贮存室30输送墨2;以及第3送液部件53,其进行第3液体流路43中的液体输送;使墨2在副罐体32与液体贮存室30之间循环。由此,也能够使比液体贮存室30靠下游的墨2循环。并且,能够使脱气程度在液体贮存室30的下游降低了的墨2再次返回到液体贮存室30,利用脱气部件31进行脱气。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液体贮存室30设有漂浮在贮存于室内的液体上的浮子构件35。由此,浮子构件35漂浮在贮存于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2的液面上,从而能够阻碍该液面与大气(空气)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进行脱气后的墨2与空气接触而导致向墨2溶解的溶解气体再次增加。另外,即使在脱气部件31的脱气能力较低的状态下,也能够逐渐地对液体贮存室30内的墨2进行脱气。
所公开的喷墨记录装置1包括上述液体供给装置10、记录头22、及用于固定该记录头22的托架21,其特征在于,液体供给装置10向记录头22供给墨2。由此,能够使用脱气程度较高的墨2进行记录(印刷),因此能够防止溶解在墨2中的气体所导致的不喷墨、所谓的飞行偏移等墨的喷出不良情况,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记录。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墨2所包含的沉淀性物质发生沉淀,因此,能够防止该沉淀所导致的印刷浓度或色彩的改变、或者记录头22中的墨的喷出稳定性的降低,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记录。
另外,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虽然列举喷墨记录装置作为具备液体供给装置的装置的例子,且列举墨作为液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对其他装置、其他液体加以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2、墨;10、液体供给装置;17、液体收容部件;21、托架;22、记录头;30、液体贮存室;31、脱气部件;32、副罐体;33、液面传感器;34、连通口;35、浮子构件;40、液体导入路;41、第1液体流路;42、第2液体流路;43、第3液体流路;44、液体导出路;51、第1送液部件;52、第2送液部件;53、第3送液部件。

Claims (7)

1.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包括用于贮存预定量的从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部件供给的液体的液体贮存室,且向用于从该液体贮存室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件供给液体,其特征在于,
该液体供给装置包括:
液体导入路,其从上述液体收纳部件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液体;
脱气部件,其用于对液体进行脱气;
第1液体流路,其从上述液体贮存室向上述脱气部件输送液体;
第2液体流路,其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利用上述脱气部件进行脱气后的液体;
第1送液部件,其用于进行上述第1液体流路和上述第2液体流路中的液体输送;以及
液体导出路,其从上述液体贮存室向上述液体喷出部件输送液体;
上述液体贮存室在室内设有具备开口部、且由分隔壁划分出的区域;
上述第2液体流路的出口和上述液体导出路的入口设置在上述划分出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为,上述开口部位于比贮存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预定量的液体的液面靠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划分出的区域设置为,上述开口部位于比贮存在上述液体贮存室内的预定量的液体的液面靠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体供给装置包括:
副罐体,其配置于上述液体贮存室与上述液体喷出部件之间的上述液体导出路,用于贮存液体;
第3液体流路,其用于从上述副罐体向上述液体贮存室输送液体;
第3送液部件,其用于进行上述第3液体流路中的液体输送;
上述液体供给装置使液体在上述副罐体与上述液体贮存室之间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贮存室设有漂浮在贮存于室内的液体上的浮子构件。
7.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作为上述液体喷出部件的记录头、及固定该记录头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向上述记录头供给液体。
CN201210371450.2A 2011-09-29 2012-09-28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072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5347A JP5838506B2 (ja) 2011-09-29 2011-09-29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215347 2011-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79A true CN103072379A (zh) 2013-05-01
CN103072379B CN103072379B (zh) 2015-04-22

Family

ID=4814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1450.2A Active CN103072379B (zh) 2011-09-29 2012-09-28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8506B2 (zh)
CN (1) CN103072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7912B2 (ja) 2014-02-07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455280B2 (ja) * 2015-03-30 2019-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86243B2 (ja) * 2016-04-05 2020-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9125619A (ja) * 2018-01-12 2019-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JP7059041B2 (ja) * 2018-02-23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2910A (ja) * 2006-07-04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ク循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1115624A (zh) * 2004-12-17 2008-01-30 爱克发印艺公司 用于喷墨印刷的墨水更新系统
US20100039486A1 (en) * 2006-12-28 2010-02-18 Agfa Graphics Nv Ink degassing for circulating ink supply systems in ink jet printers
JP2010162821A (ja) * 2009-01-19 2010-07-2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脱気装置、インクボトル、及び脱気方法
US20110074840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760B2 (ja) * 1997-11-14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2000301733A (ja) * 1999-04-19 2000-10-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22133B2 (ja) * 2002-11-26 2007-12-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624A (zh) * 2004-12-17 2008-01-30 爱克发印艺公司 用于喷墨印刷的墨水更新系统
JP2008012910A (ja) * 2006-07-04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ク循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20100039486A1 (en) * 2006-12-28 2010-02-18 Agfa Graphics Nv Ink degassing for circulating ink supply systems in ink jet printers
JP2010162821A (ja) * 2009-01-19 2010-07-2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脱気装置、インクボトル、及び脱気方法
US20110074840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79B (zh) 2015-04-22
JP5838506B2 (ja) 2016-01-06
JP2013075371A (ja)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4810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89806B (zh) 液体喷出头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24094B (zh) 墨水循环系统和包括该墨水循环系统的喷墨打印系统
US8506060B2 (en) Ink supply device for inkjet printer and inkjet printer
US8104855B2 (en) Inkjet printer system and ink supply apparatus
CN101659147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8142003B2 (en) Inkjet printer system and ink supply apparatus
JP5642513B2 (ja)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2110249B1 (en) Ink supply device for inkjet printer
CN10307237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JP52461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71047A (zh) 墨供给装置
EP3061609B1 (en) Dummy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797610B2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457637B2 (ja)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01319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65465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2045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8841A (ja) 記録装置
JP20111436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0270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36808B2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53437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46853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20163839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