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3068B -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3068B
CN103053068B CN201180038438.3A CN201180038438A CN103053068B CN 103053068 B CN103053068 B CN 103053068B CN 201180038438 A CN201180038438 A CN 201180038438A CN 103053068 B CN103053068 B CN 103053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storage battery
battery
key eleme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4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3068A (zh
Inventor
志村隆广
佐竹周子
池田匡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53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3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2Closed pipes transferring heat by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phase transition, e.g.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效率地加热以及/或者冷却蓄电池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能够合适地用于该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10包含与蓄电池1热连接的热传导部件(例如热导管11)、介由热传导部件加热蓄电池1的加热机构(例如,加热器12)以及/或者介由热传导部件冷却蓄电池1的冷却机构(例如,空调装置)。

Description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正在进行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搭载了镍氢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battery)。
已知这些电池存在最优使用温度范围,例如在0℃以下的低温状态下蓄电池输出降低。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电动汽车的空调装置100,其包含风箱101、作为送风机的鼓风机102、自如地冷却由鼓风机102输送的空气的冷却组件103、能够加热通过了冷却组件103的空气的子冷凝器104、与将通过了子冷凝器104的空气导入车室内的室内用风道105,为了将空气导向蓄电池框架150,从室内用风道105分叉出蓄电池风道106,并且,在室内用风道105与蓄电池风道106的分叉位置,设置将通过了子冷凝器104的空气向室内用风道105侧或者蓄电池风道106侧自如地切换、且自如地进行切换开度调节的蓄电池阀门107,如此,能够利用用于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冷却或者加热蓄电池框架150内的蓄电池151(参照图18)。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电动车辆搭载电池温度调整装置,即将在车厢的空调中使用的空气经由导入用流路导入电池收纳壳体内部,进行收纳于电池收纳壳体内部的车辆推进用电池的冷却或者加热。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情况:为了防止寒冷时或者在寒冷地区的电池的温度降低,用隔热材料覆盖蓄电池,此外,还并用电热器等加热机构。进而,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二次电池模块,其包含多个单元电池、配置于相邻接单元电池之间的隔板、内置单元电池以及隔板且形成了热传送介质流出的流入口以及排出口的壳体、和设置于隔板与单元电池之间的PTC加热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50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33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2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69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像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那样,在使空气流过蓄电池来调节温度的情况下,因为作为热传导介质的空气会将蓄电池的收纳部件等周边部件加热或者冷却,所以存在损失一部分热、蓄电池的加热效率等降低的问题。
进而,在使空气流过蓄电池的情况下,因为在上风处与下风处空气温度产生差别,所以产生蓄电池内部的温度差,从而存在下述可能性,例如负载集中于构成蓄电池的一部分的单元,在该单元产生故障。
并且,像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那样,在使用加热器加热蓄电池的情况下也存在在和加热器的接触部接近的位置与远离的位置产生温度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能够有效率地加热以及/或者冷却蓄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调节蓄电池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含:与所述蓄电池热连接的热传导部件,和介由所述热传导部件加热所述蓄电池的加热机构以及/或者介由所述热传导部件冷却所述蓄电池的冷却机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所述蓄电池是将多个蓄电池单元排列而得到的,所述热传导部件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单元之间,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包含与所述热传导部件热连接的翅片、和作为所述加热机构的向所述翅片输送暖气的暖气供给机构。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作为所述加热机构,还包含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包含热扩散抑制机构,所述热扩散抑制机构在由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加热时,抑制来自所述翅片的热释放。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所述蓄电池包含蓄电池要素,所述蓄电池要素由一个蓄电池单元构成,或者排列多个所述蓄电池单元而得到,所述热传导部件以两端部从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突出的状态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并且,所述热传导部件的一端部与翅片热连接,所述加热机构是向所述翅片输送暖气的暖气供给机构以及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另一端部热连接的加热器。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部件是在所述蓄电池单元之间配置的热导管。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部件是金属以及/或者石墨。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是从发动机排气供给机构、空调装置、热水供给机构以及加热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机构是从空调装置、热电元件以及冷却水供给机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是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用于在包含多个蓄电池要素的蓄电池的温度调节,所述蓄电池要素由一个蓄电池单元构成,或者排列多个蓄电池单元而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包含:热导管固定部,使热导管以至少1个部分突出的状态固定;和蓄电池要素固定部,其设置在该热导管固定部的至少一侧,固定构成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中的一个的蓄电池单元,所述热导管在所述蓄电池单元被固定于所述蓄电池要素固定部时,能够与所述蓄电池单元热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对蓄电池要素固定部,其夹持所述热导管固定部设置在两侧,分别固定构成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中的一个的蓄电池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管以使至少2个部分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热导管固定部,所述热导管的一部分与翅片热连接,所述热导管的另一部分与加热器热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是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单元是棱柱型蓄电池单元、叠层型蓄电池单元或者圆柱型蓄电池单元。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因为包含与蓄电池热连接的热传导部件和介由所述热传导部件加热所述蓄电池的加热机构以及/或者介由所述热传导部件冷却所述蓄电池的冷却机构,所以能够有效率地加热以及/或者冷却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将组装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蓄电池收纳到蓄电池收纳盒的情况下的结构简图。
图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系统所包含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以及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系统所包含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以及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使用圆柱形蓄电池单元作为蓄电池单元的情况下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的实施方案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在图10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固定了蓄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及说明图10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所包含的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热导管等的配置方法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热导管等的配置方法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热导管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热导管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说明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17是表示在实施例的模拟中测定了单元间温度偏差(variation)的数据的图。
图18是说明现有例的蓄电池用温度调节装置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将图1的蓄电池收纳到蓄电池收纳盒的情况下的结构简图。
蓄电池1是将14个蓄电池要素2A整齐排列地配置而得的。
各个蓄电池要素2A是分别将蓄电池单元2a整齐排列地配置而得的(为了方便,使加热器12侧的蓄电池单元为2a1,翅片13侧的蓄电池单元为2a2)。
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是同一形状的棱柱型蓄电池,在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端子6a以及-端子6b。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10包含热导管11、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和翅片13。
热导管11是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所构成的空间(间隙部5),以与这些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热连接地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与4个蓄电池单元2a直接接触的状态)被水平配置。并且,热导管11分别被配置成其两端(端部11a以及11b)分别从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所构成的间隙部5向水平方向突出。所述热导管11是在例如铜、铝等导热性优良的金属制的或者包含所述金属的合金制的密闭了的容器内部以减压状态封入工作液而得到的。对于容器的形状,除了本实施方式的剖面为略长方形状以外,还有剖面为扁平状类型、圆形、板状类型等。对于热导管,有在容器内表面由金属线的网格或线圈、多孔性金属等形成管芯的热导管,或者在容器内表面进行槽加工(沟加工)而得的热导管。并且,在热导管11的内部设置作为工作液流路的空间。通过此空间所收纳的工作液蒸发(受热部)、凝结(散热部)的相变与内部移动来进行热输送。
加热器12分别与端部11a(受热部)热连接。加热器12通过来自未图示的电力供给机构的电力加热热导管11。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12的周围设置隔热材料14以将来自加热器12的热有效率地传送到热导管11。作为加热器12,没有特别地限定,能够列举通过在下端部11a卷绕电热丝来形成的加热器等。应予说明,优选加热器12与热导管11直接连接,但是,在热导管12的形状为扁平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介由金属板等连接。
翅片13是用于将由热导管11作为介质输送的且由蓄电池单元2a释放的热有效地进行散热的部件,包含分别与端部11b(散热部)热连接的多块板。应予说明,翅片13可以通过用焊锡等固定挤出成型的散热器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铝或者铜的薄金属板的中央部施加内缘翻边加工、并且在该薄板压入热导管11来形成。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定成在每个热导管11设置加热器12、并在每2个热导管11设置翅片13以及隔热材料14的结构,但是也无需设定成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说,例如,能够适当采用一个加热器12一并加热所有的热导管11的结构、或者一个翅片13与所有的热导管11热连接的结构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10,通过包含输送来自加热机构(加热器12)的热的热传导部件即热导管11,能够有效地将来自加热机构(加热器12)的热输送到蓄电池1并对蓄电池1进行有效地加热。特别是,通过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所构成的空间(间隙部5)配置热导管11,能够均匀地加热直至蓄电池1内部。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10,因为将热导管11热连接于加热器12以及翅片13,所以如果除了加热器12之外,还使得包含发动机排热(排气)供给机构、空调装置等暖气供给机构作为加热机构,将来自发动机以及/或者空调装置(暖气设备)的空气(暖气)输送到翅片13,则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加热蓄电池1。并且,作为空调装置,也可以如同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兼作车室内空调装置。
并且,在蓄电池1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或者,在高温条件下等蓄电池1处于预定温度以上的过热状态的情况下,由热导管11输送的蓄电池1的热量从翅片13有效率地扩散到环境气氛中。此情况下,通过将翅片13暴露于来自空调装置(冷却机构)的冷气,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电池1的冷却效率。应予说明,作为冷却机构的空调装置,与作为加热机构的空调装置是同一个也可以。并且,在此情况下,作为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也可以兼作车室内空调装置。
并且,如图3所示,因为蓄电池1通常被收纳于具有与蓄电池1大致同一尺寸的蓄电池盒20而进行车载等,所以无需固定蓄电池组件彼此、热导管与蓄电池单元等,但是,也能够通过粘合剂等适当固定它们。并且,也可以在蓄电池单元上形成固定热导管用的槽。
【实施方式二】
图4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30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并且,对于与实施方式一共通的一部分部件,标记共通的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50是配置共计28个(14个×2个)蓄电池单元2a(蓄电池要素2A)而得到的。
蓄电池单元2a均为同一形状的棱柱形蓄电池,在各自的侧面,设置+端子6a以及-端子6b。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30包含热导管21、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和翅片13。
对于热导管21,是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蓄电池单元2a)之间构成的间隙部5,以与这两个蓄电池单元2a热连接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这2个蓄电池单元2a直接接触的状态)被铅垂地配置。并且,热导管21被配置成下端部21a分别从两个蓄电池2a之间即从蓄电池单元2a的下表面向铅垂方向突出。并且,热导管21被配置成上端部21b分别从两个蓄电池2a之间即从蓄电池单元2a的上表面向铅垂方向突出。
加热器12分别与下端部21a(受热部)热连接。加热器12是通过来自未图示的电力供给机构的电力加热热导管21的部件。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地将来自加热器12的热传送到热导管21,在加热器12的周围设置隔热材料14。
翅片13是为了将由热导管21作为介质输送的且由蓄电池单元2a释放的热有效率地进行散热的部件,包含分别与上端部21b(散热部)热连接的多块板。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定成在每个热导管21设置加热器12、在每2个热导管21设置翅片13以及隔热材料14的结构,但是与实施方式一同样,也没有限定为如此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30,通过包含输送来自加热机构(加热器12)的热的热传导部件即热导管21,能够将来自加热机构(加热器12)的热有效率地输送到蓄电池50,从而有效地加热蓄电池50。特别是,通过在蓄电池单元2a之间构成的空间(间隙部5)配置热导管,能够均匀地加热直至蓄电池50内部。并且,与实施方式一同样,作为加热机构,除了加热器12,也还可以包含例如发动机排热(排气)供给机构、空调装置等暖气供给机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将加热器12与热导管21的下端部21a热连接、将翅片13与上端部21b热连接的构造。已知一般地热导管在顶部加热模式(使工作液的蒸发部在上部的那样的设置方法)的情况下,会降低输送效率。在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中,在由加热器12持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蓄电池单元的温度高于加热器12的温度的情况下,因为是顶部加热模式,所以就这样继续用加热器12加热时,会超过热导管的最大热输送量,导致不能进行热输送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加热器12的温度急速上升。因此,作为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30的构成要素,包含监测加热器12的温度的监测机构、与基于此监测机构的结果(是否存在急剧的升温等)来控制加热器12的工作/停止的工作/停止控制机构,从而能够进行更有效率的蓄电池的温度调节。
并且,在蓄电池50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或者,在高温条件下等蓄电池50成为预定温度以上的过热状态的情况下,由热导管21输送的蓄电池50的热从翅片13有效率地扩散到环境气氛中。并且,此情况下,能够通过将翅片13暴露于来自空调装置(冷却机构)的空气(优选的是冷气),来进一步提高蓄电池1的冷却效率。并且,在此情况下,作为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也可以兼作车室内空调装置。
【实施方式三】
图6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40的立体图。并且,关于与实施方式一共通的一部分部件,标记共通的符号。
在图6中,蓄电池3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蓄电池1的结构相同。
图6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40包含本发明的温度调节组件22。
图7(a)是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的立体图,图7(b)是说明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所包含的固定机构70的立体图。
如图7(a)所示,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包含固定机构70、热导管11、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与翅片13。
固定机构70是使收纳部件71A以及收纳部件71B成为一体而构成的。
收纳部件71A包含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插入安装的插装部73与框架部74A。
本实施方式中,插装部73由分别为平板状的插装部73a、73b以及73c构成。在插装部73a以及73b之间,形成能够以插通(嵌合)的状态保持热导管11的热导管固定部76。同样的,在插装部73b以及73c之间也形成能够以插通(嵌合)的状态保持热导管11的热导管固定部76。
以围绕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的周围的的方式设置框架部74A。并且,通过框架部74A与插装部73形成分别嵌合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的蓄电池单元收纳(固定)部75a1以及75a2。并且,75a1以及75a2构成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
收纳部件71B包含框架部74B。以围绕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框架部74B。并且,通过框架部74B与收纳部件71A的插装部73形成分别嵌合蓄电池单元2a1以及2a2的蓄电池单元收纳(固定)部75a1以及75a2。并且,75a1以及75a2构成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应予说明,本例中,虽然设定成一对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夹持热导管固定部76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定成仅仅在热导管固定部76(插装部73)的单侧设置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的结构。
对于热导管11,是通过插通热导管收纳部76,而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以与这些蓄电池要素2A、收纳部件71A以及71B热连接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是与4个蓄电池单元2a、收纳部件71A以及71B直接接触的状态)被水平配置。并且,热导管11分别被配置为两端(端部11a以及端部11b)分别从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向水平方向突出。应予说明,本例中,虽然没有将热导管11固定在收纳部件71A以及/或者71B,但是也可以使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它们。
加热器12以及翅片13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分别与端部11a(受热部)以及11b热连接。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40是如下形成的:在使设置于各个固定机构70的固定销插通孔72相互连通的状态下,通过使固定销79插通而固定7个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并且,作为将固定销79固定于固定销插通孔72的方法,能够使用粘合剂等适当进行。并且,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其它的固定部件固定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彼此。
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系统10同样的效果。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因为能够预先用固定机构70将构成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的蓄电池单元2a以及热导管11(及加热器12、翅片13以及隔热材料14)一体地固定,所以能够显著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只要使得插装部73a~73c与热导管11的侧面热接触,就能够降低这些热导管11的侧面上的传热损失。
【实施方式四】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立体图,并且,对于与实施方式一~三共通的一部分部件,标记共通的符号。
在图8中,蓄电池5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二的蓄电池50的结构相同。图8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80包含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32。
图9(a)是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32的立体图。图9(b)是说明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32所包含的固定机构70的立体图。
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32包含固定机构70、热导管11、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与翅片13。
固定机构70是使收纳部件71A以及收纳部件71B成为一体而构成的。
收纳部件71A包含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蓄电池单元2a)之间插入安装的插装部73、框架部74A、与封闭框架部74A的封闭板77(应予说明,图9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封闭板77)。
插装部73插入安装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蓄电池单元2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插装部73由分别为平板状的插装部73a、73b以及73c构成。在插装部73a以及73b之间,以及,在插装部73b以及73c之间,分别形成能够以插通(嵌合)的状态保持热导管11的热导管固定部76。
以围绕蓄电池单元2a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框架部74A。并且,由框架部74A与插装部73以及封闭板77围绕的空间成为蓄电池单元2a进行嵌合的蓄电池单元固定部(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a。
收纳部件71B包含框架部74B。以围绕蓄电池单元2a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框架部74B。并且,通过框架部74B与收纳部件71A的插装部73形成蓄电池单元2a进行嵌合的蓄电池单元固定(蓄电池要素固定)部75c。
对于热导管21,通过插通热导管固定部76,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以与构成这些蓄电池要素2A的蓄电池单元2a、收纳部件71A以及71B热连接的状态(与2个蓄电池单元2a及收纳部件71A以及71B直接接触的状态)铅垂配置。并且,热导管21分别被配置为两端(端部21a以及21b)分别从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向铅垂方向突出。并且,在本例中,虽然没有将热导管21固定于收纳部件71A以及/或者71B,但是也可以使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它们。
加热器12以及翅片13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分别与端部11a以及11b热连接。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80如下形成:在使分别设置于各个固定机构70的固定销插通孔72相互连通的状态下,通过使固定销79插通而固定7个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应予说明,作为将固定销79固定于固定销插通孔72的方法,能够使用粘合剂等适当进行。并且,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其它的固定部件来固定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22彼此。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80的作用是能够实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30同样的效果。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32,因为能够预先用固定机构70将构成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的蓄电池单元2a以及热导管11(及加热器12、翅片13以及隔热材料14)一体地固定,所以能够显著地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只要使插装部73a~73c与热导管11的侧面热接触,就能够降低这些热导管11的侧面上的传热损失。
【实施方式五】
图10是说明使用圆柱形蓄电池单元作为蓄电池单元的情况下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52的立体图。图11(a)是表示将蓄电池固定在了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5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b)是说明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52所包含的固定机构80的立体图。
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52包含固定机构80、热导管41、加热器62与翅片63。
固定机构80包含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插入安装的插装部83和一对蓄电池要素固定部84,所述一对蓄电池要素固定部84夹持插装部83而形成,与插装部83成为一体,固定构成蓄电池要素2A的蓄电池单元42。
在插装部83形成插通热导管41而进行保持的热导管固定部86。
各个圆筒形蓄电池单元42嵌合于与圆筒形蓄电池单元42的圆周面的形状相配合而设置于插装部83的剖面为半圆弧状的凹陷85,并且,由设置于插装部83的一对卡止爪87a以及87b卡止,固定于插装部83。卡止爪87a以及87b是弹性部件,在蓄电池单元42嵌合于凹陷85的状态下,成为比非嵌合状态更加张开的状态(弹性变形),利用此状态的弹性恢复力按压蓄电池单元42而保持蓄电池42嵌合于凹陷85的状态。应予说明,作为蓄电池单元42的固定方法,也可以用具有与凹陷85相同的凹陷的别的部件按压蓄电池单元42之后,通过螺钉固定等将该别的部件与插装部83固定。
对于热导管41,通过在热导管固定部86插通,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以与构成这些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的所有的蓄电池单元42以及固定机构80热连接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是与固定机构80直接接触的状态)被水平配置。并且,热导管41分别被配置为两端从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2A之间向水平方向突出。应予说明,本例中,虽然没有将热导管41固定于固定机构80,但是也可以使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它们。并且,固定机构80也可以将仅与蓄电池单元以及热导管接触的部分设定为金属,而将固定部40设定为树脂。
【实施方式六以及七】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作为热传导部件的热导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翅片以及加热器,但是翅片以及加热器的配置没有限制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方式。对于其它的方式,使用图12以及图13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六(图12)中,以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之间,热导管11的至少一个部分从之间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将翅片13与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两者热连接在该突出的一个部分。
并且,实施方式七(图13)与实施方式六相同,也以在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要素之间,热导管11的至少一个部分从之间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将翅片13与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2两者热连接在该突出的部分。与热导管11热连接了的翅片13被配置于蓄电池单元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并且,在本例中,与热导管11热连接了的加热器12也是被配置于蓄电池单元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车辆等倾斜的情况下,2个热导管11中的某一个也能够确实地成为底部加热模式(热源被配置于下侧的状态)。如此,即使是在车辆倾斜时等,也能够防止蓄电池的加热效率恶化。
对于以上的实施方式1~7,虽然对于使用热导管作为热传导部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热传导部件没有特别地限制,此外,也能够使用通常公知的热传导部件,例如,铜、铝等金属、石墨等。但是,为了充分发挥作为本发明目的的效果,优选使用热传导率200W/(m·K)以上的高热传导部件。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传导部件,虽然使用了笔直棒状的热导管,但是,热传导部件的形状没有限制为此。例如,也可以将热传导部件(热导管)成型为大致コ字形状(大致C字形状)(图14)或者大致环状(图15)。对于安装翅片以及加热器的位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展示的例子,可以将翅片设置于热导管的中间部(图14)。并且,也可以将翅片以及加热器设置于热导管的中间部(图15)。进而,无需将翅片以及加热器热连接于同一热导管,也可以将加热器连接于与连接有翅片的热导管不同的热导管。
并且,在设想为仅用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抑制来自翅片的热扩散的热扩散抑制机构。作为热扩散抑制结构,例如,能够列举通过封闭翅片周围的空间、特别是上部空间来抑制自然对流的封闭机构。
作为使用热导管作为热传导部件的情况的工作液,没有特别地限制,能够列举水,HCFC-22等氢氯氟烃,HFCR134a、HFCR407C、HFCR410A、HFC32等氢氟烃,HFO1234yf等氢氟烯烃,二氧化碳气体,氨,以及丙烷等等。但是,从上述物质中,考虑性能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时,优选使用水、二氧化碳气体、氢氟烯烃等等。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使用加热器、和空调装置以及发动机排热(排气)供给机构等暖气供给机构作为加热机构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制为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使用通常公知的一个以上的加热机构。能够列举可以与热导管直接连接的作为加热机构的热电元件、电磁感应加热机构。并且,在使用热水作为热导管的加热介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热水供给机构作为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加热机构。并且,作为进行热导管冷却的情况下的冷却机构,也没有特别地限制,能够列举空调装置、热电元件。并且,在使用冷却水作为冷却热导管的介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冷却水供给机构作为本发明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的冷却机构。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因为同时使用发动机与马达,所以能够利用发动机的排热作为热水供给机构的热源(参照图16)。在图16中表示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中,作为热水供给机构(加热机构)的结构,包含用于进行通过发动机而被加热了的发动机冷却水和用于加热蓄电池的蓄电池加热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机构、与使所述蓄电池加热水在此热交换机构与蓄电池之间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
应予说明,虽然,在图16中表示了蓄电池加热时的蓄电池加热水的循环系统,但是,设定成包含在蓄电池冷却时与从散热器刚刚流出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具备加热用、冷却用两个系统,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切换使得其中哪一个系统工作。
应予说明,对于所述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方法,当然可以使用串联、并联、混联的任一个。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模拟来分析本发明的效果。也就是说,假定配置了28个(7个×4列)110mm×20mm×80mm的蓄电池单元。假定来自各个单元的发热量为10W,在以下的各个条件下模拟-40℃下的蓄电池系统启动时的蓄电池单元的温度变化。
条件1:对没有热导管的蓄电池单元直接吹空调的暖风(40℃)。
条件2:以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配置方法,在蓄电池单元之间配置各2条共计14条热导管。但是,对于各热导管,不与加热器连接,在两端部设置翅片。在此条件下,对翅片吹暖风(40℃)。
条件3:以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配置方法,在蓄电池单元之间配置各2条共计14条热导管。但是,对于各热导管,不连接翅片,在两端部设置加热器,仅仅由加热器加热。
条件4:以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配置方法,在蓄电池单元之间配置各2条共计14条热导管,组合对翅片的暖风(条件4-1:30℃、条件4-2:0℃)与加热器进行加热。
在表1中示出结果。在表1中,暖风用热量代表了为了使空调的空气从-40℃上升到预定的温度而必需的热量,加热器热量是投入加热器的热量,总热量表示暖风用热量与加热器热量的和。并且,升温时间是从系统启动到所有蓄电池单元的温度达到0℃的时间。
【表1】
在条件1的情况下,为了使蓄电池达到0℃所消耗的电量是1439Wh。由此结果与同样地使用了空调的风的条件2的结果明确了通过使用热导管能够缩短升温时间,还能够削减消耗电量。
并且,虽然在条件3的情况的消耗电量能够削减为条件1的情况下的大约10分之1的程度,但是升温时间需要920秒。对于此,在条件4-1的情况下,能够使升温时间为条件1的情况的大致一半程度。进而在条件4-2的情况下,虽然升温时间为730秒,但是消耗电量为628Wh,为条件1的情况下的大致44%。
由这些结果明确了通过在蓄电池温度调整装置配置热导管,同时使用翅片以及加热器,能够实现得到了升温时间特性以及消耗电量特性平衡的蓄电池的加热。
并且,图17中,表示了在上述模拟中所测定的单元间的温度偏差的数据。温度偏差是从蓄电池封装内的单元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所得的值。其结果是,在条件1的情况下,单元间的温度差接近20℃,相对于此,在条件4-1以及条件4-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为1℃程度。
符号说明

Claims (9)

1.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是调节蓄电池温度的系统,所述蓄电池包含多个蓄电池要素,所述蓄电池要素由一个蓄电池单元构成或者排列多个蓄电池单元而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包含:
热导管,所述热导管被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与所述蓄电池热连接,
翅片,所述翅片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
暖气供给机构,所述暖气供给机构向所述翅片输送暖气,
和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向所述翅片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导管以两端部从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突出的状态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并且,所述翅片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的一端部,
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的另一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导管以上端部和下端部从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突出的状态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之间,并且,所述翅片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的上端部,
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被热连接于所述热导管的下端部,并且,
所述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包含:
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监测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的温度,
和工作/停止控制机构,所述工作/停止控制机构基于所述监测机构的结果来进行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的工作/停止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抑制来自所述翅片的热扩散的热扩散抑制机构,通过该热扩散抑制机构,在仅由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加热时,抑制来自所述翅片的热扩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暖气供给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是从热电元件以及加热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7.一种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用于包含多个蓄电池要素的蓄电池的温度调节,所述蓄电池要素由一个蓄电池单元构成或者排列多个蓄电池单元而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包含:
热导管固定部,所述热导管固定部使热导管以至少2个部分突出的状态被固定,
和蓄电池要素固定部,所述蓄电池要素固定部设置在该热导管固定部的至少一侧,固定构成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中的一个的蓄电池单元,
翅片被热连接于所述2个部分中的一个,加热机构被热连接于另一个,
所述热导管在所述蓄电池单元被固定于所述蓄电池要素固定部时,能够与所述蓄电池单元热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包含一对蓄电池要素固定部,所述蓄电池要素固定部夹持所述热导管固定部设置在两侧,分别固定构成彼此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要素中的一个的蓄电池单元。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单元是棱柱型蓄电池单元、叠层型蓄电池单元或者圆柱型蓄电池单元。
CN201180038438.3A 2010-08-12 2011-07-04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Active CN103053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1080 2010-08-12
JP2010181080 2010-08-12
PCT/JP2011/065253 WO2012020614A1 (ja) 2010-08-12 2011-07-04 バッテリ温度調節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温度調節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3068A CN103053068A (zh) 2013-04-17
CN103053068B true CN10305306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56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8438.3A Active CN103053068B (zh) 2010-08-12 2011-07-04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89814B2 (zh)
KR (1) KR101903492B1 (zh)
CN (1) CN103053068B (zh)
WO (1) WO2012020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80614A (ja) * 2012-02-29 2013-09-1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池温度制御構造
CN103427135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FR2998098B1 (fr) * 2012-11-13 2014-11-2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Module de stockage d'energi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caloduc disposant de branches inserees entre les cellules
KR101428383B1 (ko) * 2013-04-26 2014-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친환경 차량의 배터리모듈 간접 냉각장치
JP6186209B2 (ja) * 2013-08-23 2017-08-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冷却兼加熱構造
WO2015041149A1 (ja) 2013-09-20 2015-03-26 株式会社 東芝 電池放熱システム、電池放熱ユニット
CN104600337A (zh) * 2013-11-01 2015-05-06 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电化学电源的调温装置
DE102014007449A1 (de) 2014-05-21 2015-11-26 Audi Ag Energiespeicheranordnung, Temperierein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JP6070672B2 (ja) * 2014-10-21 2017-0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4883861B (zh) * 2015-06-11 2017-11-14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装置的大容量电池
KR101726298B1 (ko) 2015-08-25 2017-04-12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발포제의 발포방향을 제어하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KR102284339B1 (ko) 2015-09-09 2021-08-0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CN106571499B (zh) * 2015-10-08 2023-05-12 赵耀华 长方体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KR101647481B1 (ko) * 2015-10-23 2016-08-10 국방과학연구소 히트파이프 원리를 적용한 배터리 모듈 설계
CN106785236B (zh) * 2015-11-23 2023-05-12 赵耀华 圆柱体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JP6704595B2 (ja) * 2016-01-12 2020-06-03 Leading Edge Associates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温度制御・給電システム
CN105895843B (zh) * 2016-06-23 2018-06-22 广州益维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锂离子电池模组
CN105958137B (zh) * 2016-06-23 2019-05-14 广州益维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平衡管理系统
WO2018099327A1 (zh) * 2016-12-02 2018-06-07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电池模组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6532192B (zh) * 2017-01-17 2024-05-07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
WO2018221761A1 (ko) * 2017-05-31 2018-12-06 주식회사 엘지엠 소형선박용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케이스 냉각구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946083B2 (ja) * 2017-07-12 2021-10-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CN109980314A (zh) * 2017-12-28 2019-07-05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DE102018208946A1 (de) * 2018-06-06 2019-12-12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DE102018114417A1 (de) * 2018-06-15 2019-12-19 Man Truck & Bus Se Technik zur Erwärmung eines Traktionsenergiespeichers
CN108808169A (zh) * 2018-07-10 2018-11-1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应用软包电池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
JP7064704B2 (ja) * 2018-07-27 2022-05-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蓄電装置
JP7064703B2 (ja) * 2018-07-27 2022-05-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蓄電装置
KR20200050052A (ko) 2018-10-31 2020-05-11 주식회사 엠디엠 버스바를 이용한 배터리 가열장치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배터리 카트리지
JP2022519908A (ja) * 2019-02-19 2022-03-2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ハイドロフルオロオレフィン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21229952A1 (ja) * 2020-05-13 2021-1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N112611040B (zh) * 2020-12-17 2022-03-25 常州大学 石墨烯电池空调暖通设备
CN113764756B (zh) * 2021-09-07 2023-04-07 上海环能新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极端工况环境的储能电源
CN117254167B (zh) * 2023-11-15 2024-02-20 安徽中科中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耗能的储能预制舱温控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796A (zh) * 1999-07-05 2004-10-27 ���µ�����ҵ��ʽ���� 电池组和使用它的电动工具
CN101378141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
CN101499545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适合温度传感器结构的电池温度调节器
CN101527352A (zh) * 2008-03-05 2009-09-09 株式会社电装 车用电池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4166A (ja) * 1998-06-08 1999-12-24 Sony Tektronix Corp バッテリ温度制御装置
JP4057810B2 (ja) * 2001-12-26 2008-03-05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蓄電池
KR100536335B1 (ko) * 2003-07-24 2005-12-12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배터리 온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0552527B1 (ko) * 2003-08-13 2006-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배터리 온도 제어 장치
JP4925680B2 (ja) * 2006-02-08 2012-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5354846B2 (ja) * 2006-08-11 2013-11-27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充放電方法
JP2009004237A (ja) * 2007-06-21 2009-01-08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及び車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796A (zh) * 1999-07-05 2004-10-27 ���µ�����ҵ��ʽ���� 电池组和使用它的电动工具
CN101378141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
CN101499545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适合温度传感器结构的电池温度调节器
CN101527352A (zh) * 2008-03-05 2009-09-09 株式会社电装 车用电池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3068A (zh) 2013-04-17
JP5089814B2 (ja) 2012-12-05
WO2012020614A1 (ja) 2012-02-16
JPWO2012020614A1 (ja) 2013-10-28
KR101903492B1 (ko) 2018-10-02
KR20140031158A (ko)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3068B (zh) 蓄电池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蓄电池温度调节组件
US11192425B2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 for vehicle
US9653762B2 (en) Batter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and batter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nit
US20120291987A1 (e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for heating and/or cooling a battery and a vehicle interior
JP5757502B2 (ja) バッテリ温度調節ユニット及びバッテリ温度調節装置
CN102315501B (zh) 电池模块
JP6693480B2 (ja) 端子冷却装置
US11142037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102085789B (zh) 用于车辆的预热器装置
WO2019039188A1 (ja) 電池温調装置および外部熱源供給装置
CN102673347A (zh)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742753A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76631B (zh) 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US9509018B2 (en) Expanded battery cooling fin
CN205692890U (zh) 电池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520689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JP5951205B2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8417926B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04716399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
US10720684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ttery
KR101977728B1 (ko) 피티씨 히터
KR101198639B1 (ko) 차량용 냉방 및 난방 시스템
CN217158323U (zh) 一种温控式电芯模组以及动力电池
CN220400706U (zh) 一种电池冷却板、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21570565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集成式散热水箱和混合动力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