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7131B -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7131B
CN103047131B CN201310027402.6A CN201310027402A CN103047131B CN 103047131 B CN103047131 B CN 103047131B CN 201310027402 A CN201310027402 A CN 201310027402A CN 103047131 B CN103047131 B CN 103047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
chamber
brake
pump
aroun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74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7131A (zh
Inventor
何帆影
夏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74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7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包括并排联在一起的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分别设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腔和转向腔,两腔由传动轴贯穿,传动轴由带轮带动转动,传动轴上设有分别位于制动腔和转向腔内的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制动腔和转向腔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进油口,两进油口均与储油罐连通,油液从储油罐中分别经两进油口进入制动腔和转向腔,制动腔和转向腔还分别设第一、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接制动助力器,第二出油口接转向助力器,制动腔和转向腔中的液油分别被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泵入第一、第二出油口。只需把原来的制动泵和转向泵取消,布置上双联泵就可满足制动、转向的要求,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辅助制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是一种制动助力液压泵和助力转向泵的结合结构,适用于新型全动力液压辅助制动汽车上,尤其是用在6-9吨中重型卡车需要液压制动系统的车型。
背景技术
在卡车制动系统中一般采用液压制动及气压制动系统两种。液压制动系统一般采用真空助力器为助力装置,适用于总重为2-6吨的轻卡;而气压制动系统适用于总重6吨以上的中重型卡车,但是气压制动系统由于机构较多,底盘布置空间占用很大,卡车在改装车(扫地车、垃圾车、工程车等)要求中,需要留出较多的底盘空间给改装用,因此对于6~9吨的改装车就要求采用液压制动系统,为了达到理想的制动效果,真空助力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制动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新型液压助力器为助力方式。采用液压助力器则必须单独设置一个液压助力泵为助力源,而一般的轻卡发动机上仅有助力转向泵布置空间,在布置上往往由于另加一个液压助力泵而大费周章改型布置,又由于制动泵和转向泵在设计要求作用上的不同,往往不能采用同一个泵来提供,本文发明一种让制动助力液压泵和转向泵串联成一个泵的特殊结构方式既节省了布置空间又节约了成本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包括并排联在一起的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所述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分别设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腔和转向腔,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由传动轴贯穿,所述传动轴由带轮带动转动,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分别位于制动腔和转向腔内的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分别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均与储油罐连通,油液从储油罐中分别经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进入制动腔和转向腔,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还分别设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接制动助力器,所述第二出油口接转向助力器,制动腔和转向腔中的液油分别被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泵入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
    所述制动腔中设有第一滑阀,通过制动腔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一滑阀封堵或连通第一回油口实现制动腔的增压或卸荷,所述制动腔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的阀球将第一回油口封堵;所述制动腔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制动腔与第一回油口连通卸荷,所述第一回油口与储油罐连通。
所述转向腔中设有第二滑阀,通过转向腔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二滑阀封堵或连通第二回油口实现转向腔的增压或卸荷,所述转向腔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的阀球将第二回油口封堵;所述转向腔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转向腔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卸荷,所述第二回油口与储油罐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只需要把原来的制动泵和转向泵取消,布置上双联泵就可以满足制动和转向的要求,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2.两个滑阀的设置,在助力器到助力源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保证了油压的稳定,确保了动力转向及制动助力的安全性能;
3.两腔可以设置不同的额定压力,在不同的油压环境中进行独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第一滑阀进行卸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包括并排联在一起的制动泵单元1和转向泵单元2,所述制动泵单元1和转向泵单元2分别设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所述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由传动轴3贯穿,所述传动轴3由带轮4带动转动,所述传动轴3上设有分别位于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内的制动泵叶片12和转向泵叶片22,所述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分别设有第一进油口13和第二进油口23,所述第一进油口13和第二进油口23均与储油罐(图中未示出)连通,在制动泵叶片12和转向泵叶片22的作用下,油液从储油罐中分别经第一进油口13和第二进油口23被泵入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所述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还分别设第一出油口14和第二出油口24,所述第一出油口14接制动助力器,所述第二出油口24接转向助力器,制动腔11和转向腔21中的液油分别被制动泵叶片12和转向泵叶片22泵入第一出油口14和第二出油口24。
    所述制动腔11中设有第一滑阀15,通过制动腔11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一滑阀15封堵或连通第一回油口实现制动腔11的增压或卸荷,所述制动腔11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15的阀球将第一回油口16封堵;所述制动腔11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15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制动腔11与第一回油口16连通卸荷,所述第一回油口16与储油罐连通。
所述转向腔21中设有第二滑阀25,通过转向腔21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二滑阀25封堵或连通第二回油口实现转向腔21的增压或卸荷,所述转向腔21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的阀球将第二回油口封堵;所述转向腔21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25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转向腔21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卸荷,所述第二回油口与储油罐连通。
图3中,由于附图布局所限,仅仅用15、25两个球体简单代表第一滑阀、第二滑阀,第一滑阀15的详细结构如图4所示。
低压状态下,油液从制动腔11被泵入第一出油口14,随着叶片将油液不断泵入制动腔11,制动腔11中的油液压力不断增大,当制动腔11中的压力达到设定的额定值时,第一滑阀15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被向右推开,则此时制动腔11与第一回油口16连通,第一回油口16与储油罐连通实现卸荷。制动腔11的额定压力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进行调整。转向腔21中通过滑阀25卸荷的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两个滑阀15、25的设置,从而在助力器到助力源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保证了油压的稳定,确保了动力转向及制动助力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将制动腔11设定为油压达到15MPa时自动断流,转向腔21设定为油压达到10MPa时可以自动断流卸荷,两腔可以在不同的油压环境中进行独立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联在一起的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所述制动泵单元和转向泵单元分别设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腔和转向腔,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由传动轴贯穿,所述传动轴由带轮带动转动,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分别位于制动腔和转向腔内的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分别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均与储油罐连通,油液从储油罐中分别经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进入制动腔和转向腔,所述制动腔和转向腔还分别设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接制动助力器,所述第二出油口接转向助力器,制动腔和转向腔中的液油分别被制动泵叶片和转向泵叶片泵入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转向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腔中设有第一滑阀,通过制动腔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一滑阀封堵或连通第一回油口实现制动腔的增压或卸荷,所述制动腔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的阀球将第一回油口封堵;所述制动腔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一滑阀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制动腔与第一回油口连通卸荷,所述第一回油口与储油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转向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腔中设有第二滑阀,通过转向腔中的油液作用于第二滑阀封堵或连通第二回油口实现转向腔的增压或卸荷,所述转向腔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的阀球将第二回油口封堵;所述转向腔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额定压力时,第二滑阀的阀球克服弹簧阻力将转向腔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卸荷,所述第二回油口与储油罐连通。
CN201310027402.6A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Active CN103047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7402.6A CN103047131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7402.6A CN103047131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7131A CN103047131A (zh) 2013-04-17
CN103047131B true CN103047131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059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7402.6A Active CN103047131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7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373B (zh) * 2016-05-11 2018-01-19 安徽好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叉车液压系统
CN106050601B (zh) * 2016-08-04 2019-03-15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V型柴油机的多联液压泵
CN111086559A (zh) * 2019-12-27 2020-05-0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液压助力系统、液压泵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46395U (zh) * 1973-04-16 1974-12-17
US4497618A (en) * 1983-09-12 1985-02-0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bined vacuum pump and power steering pump assembly
JPS61222857A (ja) * 1985-03-28 1986-10-03 Nippon Denso Co Ltd 真空ポンプ付パワステアリングポンプ
EP0702143B1 (de) * 1994-09-15 1999-02-24 LuK Fahrzeug-Hydraulik GmbH & Co. KG Kraftstoffpum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1021276Y (zh) * 2007-04-03 2008-02-13 长治液压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制动复合泵
CN201646609U (zh) * 2010-03-16 2010-11-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泵
CN203098272U (zh) * 2013-01-25 2013-07-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7131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8676Y (zh) 用于电机车制动的液压系统
CN103318158A (zh) 汽车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203496984U (zh) 井下轮式车辆紧急转向系统
CN203623654U (zh) 小型装载机双保险制动系统
CN103047131B (zh)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CN205469261U (zh)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液压转向制动系统
CN104061193B (zh) 多轴重型工程机械的鼓式制动液压系统
CN106627545A (zh) 防爆电动胶轮车的节能液压制动系统
CN102717788A (zh) 一种重型矿用自卸车制动装置
CN204020862U (zh) 电传动铰接式自卸车制动系统
CN203063930U (zh) 铣刨机行车液压制动系统
CN106627541B (zh) 一种汽车有源液压制动系统
CN203611976U (zh) 工程机械用液压行走紧急制动系统
CN204567751U (zh) 一种井下矿用卡车工作转向及制动的集成液压系统
CN211468414U (zh)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驻车制动液压系统
CN204003685U (zh) 一种转向制动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3098272U (zh) 一种制动、转向双联泵
CN103253253B (zh) 一种分体式多轴线液压载重车液压制动系统
CN105459993A (zh) 一种具有机械和液压联合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
CN202156403U (zh) 电动轮矿用自卸车电子行车制动系统
CN107285242B (zh) 叉车液压集成系统和具有其的叉车
CN204587015U (zh) 一种履带式农业机械液压转向及刹车集成系统
CN203305998U (zh) 汽车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116080751A (zh) 一种具有能量应急模块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1442278U (zh) 一种新型驻车制动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