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5605A -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5605A
CN103045605A CN201210576929XA CN201210576929A CN103045605A CN 103045605 A CN103045605 A CN 103045605A CN 201210576929X A CN201210576929X A CN 201210576929XA CN 201210576929 A CN201210576929 A CN 201210576929A CN 103045605 A CN103045605 A CN 103045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otide sequence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polypeptide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69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5605B (zh
Inventor
凌锋
梁建涛
霍丽蓉
鲍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2105769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5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5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5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5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56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核苷酸序列,其与NF1中包含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相比在以下位置发生了突变:c.541C>T,自NF1基因编码区第1位碱基起算,所述突变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研究发现,该无义突变存在于所有合并脑血管狭窄的NF1家系患者,但不存在于NF1家系中正常的人群中。该突变点可为类似临床症状脑血管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为散发的NF1患者潜在的脑血管狭窄进行超早期诊断及预防。

Description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放入核苷酸序列,具体涉及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分离自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的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属于疾病诊断领域。
背景技术
脑血管狭窄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可导致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从而使脑血管狭窄的防治陷入“瓶颈”。目前,尽管随着脑卒中1级预防、2级预防知识的普及,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及颅内外动脉搭桥技术的应用,部分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得到缓解,致残率、致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由于脑血管狭窄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目前针对脑血管狭窄的防治仅仅处于疾病下游水平,其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同时近年来脑血管狭窄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而且常常找不到发病诱因,所以基因水平寻找到脑血管狭窄的发生机制,从根本上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是防治脑血管狭窄的新的突破口之一。近年来,Nf1基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Nf1基因突变位点多变、类型不定,突变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NF1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明确,即由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所致。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500,20%~60%有家族史,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主要为累及全身皮肤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同时NF1还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发生肾动脉狭窄、脑血管狭窄、视神经胶质瘤、脊柱侧凸、椎管内或颅内肿瘤等。
1989年,Nf1基因被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q11.2,并于1990年克隆出该基因。Nf1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较大的基因,全长350kb,含60个外显子,其转录部分的长度约11-13kb。NF1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NM_001042492.2。从功能上来看,Nf1基因是抑癌基因,其编码的由28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即神经纤维瘤蛋白(neurofibromin)是一种肿瘤抑制物,在机体多个组织与器官均有表达,如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施旺细胞。神经纤维瘤蛋白的主要功能域(GAP-relateddomain,GRD)由第21-27a外显子编码,与GTP酶激活蛋白家族有同源性,能够激活体内的Ras-GTPase,导致结合状态的GTP水解,Ras失活,因此GRD是Ras信号转导的一种负调节因子,而Ras是机体的癌基因,如Nf1基因发生突变,神经纤维瘤蛋白的质或量发生改变,Ras活性增高,从而可产生神经纤维瘤甚至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
Nf1基因结构复杂,突变位点多变,突变类型不定,且在Nf1全长基因存在大量假基因,因此,Nf1基因突变的筛查仍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根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显示(http:∥www.hgmd.org/),截止到2011年4月,共发现Nf1基因的1273个突变,包括错义突变、剪切突变、插入、缺失及复杂重排等,但突变缺乏明显的热点区域,大多数散发病例各自携带特异的突变位点,由于不同的NF1患者临床症状不一,所以甚至在同一个家系患者中的不同成员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
在2000年以前,很少有人关注Nf1基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直到近几年,Nf1基因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联也多为单纯的临床病例报道,对于Nf1基因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鲜有深入研究,不过人们发现NF1伴发的血管病变病程缓慢,呈进行性损害。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可无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的临床症状可因病变累及血管的部位和损伤程度而不同。但目前尚未找到Nf1基因与脑血管狭窄相关的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在1993年,Ahlgren-Beckendorf等对Nf1与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他们检测到血管壁上有Nf1的表达,并且发现Nf1催化域的表达和替代剪切模式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提示Nf1在血管平滑肌的发育和血管病理过程当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没有继续深入的探讨。两年后,Norton再次证实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有神经纤维瘤蛋白的表达,目前已认为动脉壁的内在损害是NF1患者的重要表现,其血管病理过程中可能是由于神经纤维瘤蛋白的功能改变所致。2006年,Li等人发现神经纤维瘤蛋白是初级血管平滑肌细胞RAS-诱导信号通路的一个新的负调控子,Nf1基因突变可导致神经纤维瘤蛋白的质量发生改变,对RAS-信号通路抑制作用减弱,ras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神经纤维瘤及血管病的发生。在Nf1+/-鼠模型中发现失控的RAS-信号通路可致新生血管内膜增厚而致血管狭窄的发生。从Nf1+/-小鼠及缺乏神经纤维瘤蛋白的病人中取得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且鉴定了一个独立的Ras效应器通路,该通路严格地受到神经纤维瘤蛋白的调控,从而限制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维持着血管壁血管平滑肌的稳定。同期,对于Nf+/-杂合突变小鼠神经纤维瘤中的高度血管化及小鼠体内血管发生的增加,Li和Munchhof探讨了神经纤维瘤蛋白调控新生血管形成的生化机制和其在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发现不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缺乏神经纤维瘤蛋白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与神经纤维瘤蛋白源的生长因子有关。2007年,针对NF1患者高发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梗塞性疾病,Xu等人获得平滑肌细胞Nf1基因敲除小鼠(Nf1smKO),这些小鼠出现了相应的血管损害,内膜血脯氨酸增多以及Ras的下游效应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异常活化。如果在Nf1smKO小鼠平滑肌细胞表达Nf1Ras调控域(GTP酶活化的相关蛋白域),那么内膜血脯氨酸增多症状可以得到恢复。体外实验发现Ras效应器活性同样恢复正常,提示平滑肌细胞受损后,Nf1调控Ras在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2008年,Lasater等人总结发现Nf1+/-小鼠血管内有新内膜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的刺激下高度活化Ras-Erk信号转导通路,提示神经纤维瘤蛋白通过PDGF-BB-Ras-Erk信号轴控制着血管壁内环境的稳定,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动脉受损后PDGF-BB由血管内局部的血小板或其它细胞释放。也就是说这个信号通路上的任一环节受抑制,都会有利于与Nf1基因相关的血管性疾患的恢复,提示Nf1基因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Milewicz同样提出Nf1基因的突变是多种增生性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Nf1缺失所致血管性疾病的具体内环境变化,Lasater等认为神经纤维瘤蛋白可调控每种类型细胞的功能。然后通过在小鼠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骨髓衍生细胞(BMDC)细胞中敲除Nf1基因,以观察究竟那种类型的细胞对小鼠体内新的内膜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证实了在BMDC中Nf1的失活对新生内膜的形成是必要的,对Nf1+/-外周血分析发现血管内在新生血管内膜处有显著的巨噬细胞的聚集,提示炎症反应的存在,这与血管炎症及血管闭塞性疾患明显相关,再次提示Nf1在血管病变中的重要作用。
Nf1基因外显率为100%。但不同临床症状或者表现不完全外显,或者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相关性。多数研究表明,NF1突变与临床表现之间似乎无明确联系。相同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产生相同的临床表现,同一家族不同成员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不同。家族中携带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者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在一级亲属中,临床表现却非常相似。Upadhyaya等研究了来自同一家族的3例NF1患者发现其基因突变各不相同,提出不能根据家族中某一患者的突变检测来推断整个家族的发病机制。Castle等研究113例NF1患者基因突变并分析了110例患者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发现错义突变患者Lisch结节的相对危险度较无义突变和框架漂移低,但未见其他有意义的联系。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严重临床表现型的出现可能与大侧翼DNA功能缺失有关,而与NF1基因本身无关。
总之,Nf1基因非常复杂,其突变可导致NF1的发生,但在NF1的不同患者中,Nf1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变化莫测”。而且NF1患者往往伴发多种疾病,近年来一些主要针对动物实验的高影响因子文章均提示Nf1基因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对Nf1基因突变位点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却寥寥无几。
临床上出现的一个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病家系为此关系的确定提供了契机。本发明就以此合并脑血管狭窄的NF1家系为切入点,对该家系及单纯脑血管狭窄病例的Nf1基因进行全基因筛查,探寻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突变位点、类型及可能的热点区域,并通对多例脑血管病人Nf1基因热点区域的再筛查,有望找到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Nf1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为脑血管狭窄发病机制的探索找到新的突破口,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它包含一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脑血管狭窄突变蛋白多肽的核苷酸序列;(b)与(a)中所述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编码脑血管狭窄突变蛋白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与NF1中包含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相比在以下位置发生了突变:c.541C>T(即位于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第924位碱基的碱基由C突变为T,产生无义突变),自NF1基因编码区第1位碱基(即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第384位碱基)起算,所述突变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其含有选自下组的核苷酸序列:(1)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2)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3)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多肽,它包括具有SEQ 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含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的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多肽,其选自下组:(a)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b)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仍能够导致脑血管狭窄的多肽。
含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载体以及被所述的载体转化或转导的含有所述载体的宿主细胞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及多肽的用途,该用途包括:
本发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制备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或在制备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
本发明所述的多肽在制备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或在制备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
本发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构建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
本发明所述的多肽在构建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用于脑血管狭窄诊断的试剂盒,它包括:(1)以含有c.541C>T突变位点的NF1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设计的特异性扩增人NF1基因的引物对,突变位点自NF1基因编码区第1位碱基起算;(2)用于检测扩增产物与正常NF1基因相比是否存在变化所需的试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含有c.541C>T突变位点的N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试剂盒中包含的引物对如下所示:
5’GAAGGAAGTTAGAAGTTTGTGACA3’(SEQ ID NO:6)与
5’CAATCGTATCCTTACCAGCCAT3’(SEQ ID NO:7)。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的试剂盒在制备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或在制备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是提供一种诊断脑血管狭窄疾病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血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样品中脑血管狭窄转录本与正常转录本相比是否有变化,有变化就表示存在脑血管狭窄风险;或者检测受检细胞样品中NF1基因编码蛋白的活性与正常NF1基因编码蛋白的活性相比是否有变化,有变化就表示存在脑血管狭窄风险;或者检测基因组样品中NF1基因组序列与正常NF1基因组序列相比是否有变化,有变化就表示存在脑血管狭窄风险。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变化包括:NF1基因外显子5(碱基863-969,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中的核苷酸的缺失、插入和置换突变。更佳地,所述的变化选自下组:SEQ ID NO:1中编码区第541位核苷酸(自SEQ ID NO:1所示序列第384位碱基(即起始密码子ATG中的“A”)起算,即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第924位碱基,下同)由C突变为T,产生无义突变。
本发明的目的之六是提供一种转基因非人哺乳动物(动物模型),其基因组中对应于人NF1基因外显子5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具有患脑血管狭窄的风险。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动物是小鼠,其基因组中NF1基因的外显子5中包含的核苷酸541由C突变为T(c.541C>T)。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技术的公开并结合现有技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图谱;
图2为先证者Ⅳ-7的皮肤改变和DSA检测结果;
A:皮肤牛奶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B:DSA,箭头所指处为血管狭窄的部位;
图3为NF1患者Ⅳ-3的皮肤咖啡斑和DSA检测结果,其中,箭头所指处为血管狭窄的部位;
图4为DHPLC流程图;
图5为Nf1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检测的DHPLC色谱图及测序结果;
其中,A图为对照野生型的DHPLC峰型图,其右侧为相应测序图;B图为家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NF1患者Nf1基因的第5外显子相应检测图(箭头所指部位出现了肩峰)及测序图(测序图中箭头所指部位出现无义突变:c.541C-T);C图为单纯脑血管狭窄患者的DNA的第5外显子相应检测图(箭头所指部位出现了肩峰)及测序图(测序图中箭头所指部位同样出现无义突变:c.541C-T);
图6为Nf1基因的外显子5的突变与其功能区域的关系(GRD区和CSRD区)。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先证者(Ⅳ4,图1),男,24岁,8年前因突发血压升高及头部较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就诊,体检发现血压180/100mmHg,近期再次因无特殊诱因而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视物模糊入院,测血压210/135mmHg。诊断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神经纤维瘤入院。入院后超声结果发现肾动脉狭窄,左侧MCA狭窄。另外,该患者智力正常,有肾内多处动脉瘤(AN)、前交通动脉(ACOA)瘤。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胸背腹及大腿内侧出现直径约1~2厘米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多处,边界清晰,有皮肤纤维瘤。
该家系共涉及5代34人,与NF1疾病有遗传关联的为21人(图1)。其中4人已死亡(3男1女,均为NF1患者,3人死于脑卒中),其余人中,患者7人,男4人女3人。该病在本家族连续5代相传,5代中患病总人数11人。皆在幼年出现多个淡褐色斑或片状褐色牛奶咖啡斑,腋窝牛奶咖啡斑,随年龄增大症状加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1.2血管监测方法
包括经颅多普勒(TCD)、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2结果
2.1合并脑血管狭窄的NF1家系中脑血管病人的发病比例
该家系中4人已死亡(3男1女,均为NF1患者,3人死于脑卒中),其余患者7人,合并血管性疾病的有5人(其中一人未来院体检)。除去无该家系遗传因素的婚配者,该病在5代中患病总人数11人,占图1总人数的52.38%(11/21)。10人(体检的6例患者+死亡的4例)中患血管性疾病的确定人数(血管狭窄+血管走形异常)为8人,不确定者1人(未体检),血管性疾病患者占NF1发病人数的比例>80%。
2.2家系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皮肤改变、血管超声和DSA结果
2.2.1先证病例
(Ⅳ-4)男,24岁,胸背腹可见多处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多处,边界清晰,头部原有较大神经纤维瘤(已手术切除)。入院后超声结果发现肾动脉狭窄,左侧MCA狭窄。DSA结果显示见图2。其祖父、父亲和姑奶奶均患有神经纤维瘤并死于脑卒中。
2.2.1其他病例
Ⅲ-4:男,39岁,皮肤多处大小不一的神经纤维瘤,血管超声发现双侧椎动脉走行变异。
Ⅲ-7:男,45岁,除皮肤多处大小不一的神经纤维瘤外,腹部有一特大的神经纤维瘤,但血管超声未见异常。
Ⅳ-2:女,31岁,皮肤多发咖啡斑,血管超声可见双侧ICA终末段-MCA重度狭窄;双侧大脑后动脉(PCA)重度狭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中度狭窄;脾大;左侧颈内动脉(ICA)远端节段性狭窄;左侧椎动脉(VA)走行变异。DSA可见颅内血管狭窄处(图3)
Ⅳ-5:女,15岁,皮肤多发咖啡斑及前臂处可见大片牛奶咖啡斑。血管超声可见腹腔动脉起始部狭窄(50-69%);双侧VA走行变异。
Ⅴ-2:男,6岁,可见皮肤咖啡斑和腋窝雀斑及咖啡斑。血管超声可见双侧ICA、VA走行弯曲。
实施例2DHPLC筛查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的Nf1基因突
变及单纯脑血管狭窄患者的Nf1基因突变
1对象与方法
1.1Nf1全基因突变筛查的研究对象
Nf1全基因筛查包括家系收集到的血样13例:参见图1中合并血管疾病的6例病人(Ⅲ-4、Ⅲ-7、Ⅳ-2、Ⅳ-4、Ⅳ-5、Ⅴ-2;检测号:1-6号)和家系中无神经纤维瘤病表现的7例(Ⅲ-2、Ⅲ-5、Ⅲ-6、Ⅳ-1、Ⅳ-3、Ⅳ-7、Ⅳ-8;检测号:13-18)及5例无其他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的单纯脑血管狭窄患者(检测号8-12号)。
表118例Nf1全基因突变筛查的对象
Figure BDA00002657747500081
1.2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
1.2.1样品制备和预处理
DHPLC分析样品是未经纯化的PCR扩增产物,杂合突变样品可直接用于分析,含纯合突变的样品需与野生型样品等量混合,以形成杂合双链。PCR产物经过95℃变性5min,然后,大约以每分钟降1℃的速度将温度至45℃以下,以充分形成杂合双链。
1.2.2.DHPLC检测所需要的PCR产物最低进样量
DHPLC仪器的峰吸收值大于3mV。在能满足检测所需量的前提下,减少扩增循环数,本实验中设置30个循环。
1.2.3.PCR产物的大小
虽然DHPLC分析的DNA分子的大小为150-800bp,但最合适的片段大小为300bp左右。为了保证筛查的灵敏度,扩增产物最好为300bp左右。
1.2.4.PCR引物设计
5’-GAAGGAAGTTAGAAGTTTGTGACA-3’
5’-CAATCGTATCCTTACCAGC CAT-3’
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172bp,PCR退火温度为57°C,DHPLC温度为54°C。
1.2.5.阳性结果的判断
由于不含突变位点的PCR产物(野生型PCR产物)只有单一成分(即同源双链DNA分子),DHPLC图谱上呈现为单一峰型(同源双链峰,Homoduplexpeak)。含突变成分的PCR产物,经变性、退火处理后形成了异源双链和同源双链两种DNA分子。异源双链DNA分子由于含不匹配的碱基位点,在DHPLC检测温度下容易解链成单链DNA分子,与DNA色谱检测柱的结合能力较双链DNA分子低,优先被洗脱液洗脱下来,形成异源双链峰(Heteroduplex peak)。因此,与野生型DNA片段色谱峰相比,含突变位点的PCR片段DHPLC图谱上多1~2个色谱峰,有的样本则表现为肩型峰等。
1.2.6.DHPLC可检出的PCR产物中突变成分最少百分含量
在含突变成分的PCR产物中,DHPLC能检出的突变产物的最低量(百分含量)是评价DHPLC灵敏性的一项重要指标。DHPLC能灵敏地识别PCR混合物中突变成分的最低含量为5%左右。当PCR混合物中突变的DNA分子达到10%以上时,异源双链都能被有效地检出。
有些PCR反应液含有降低柱子的分辨率和损害柱子的稳定性的成分,应避免成分不明的试剂(PCR稳定剂,增强剂,添加剂等);DNA模板制备中可能掺入的有害杂质;矿物油;甲酰胺;高压灭菌水;蛋白酶K;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还有一些应控制浓度的成分:如DMSO、甘油、PEG、表面活性剂和三甲铵乙内酯(Betaine)等。检测含有上述成分的样品时,只能采用“Active clean”模式清洗柱子。
2结果
2.1NF1家系DHPLC检测结果
合并脑血管狭窄的NF1家系所收集的13例血DNA Nf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结果及5例单纯脑血管狭窄患者Nf1全基因突变筛查阳性结果见表2。6例NF1患者共同的突变为c.541C-T(图5B),属于无义突变(G181X),产生了截短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另外,家系的非NF1人员中未检测出该突变,表明该突变直接与患者的神经纤维瘤及脑血管狭窄相关。同时,5例单纯脑血管狭窄患者的Nf1全基因筛查同样发现一例患者中出现了相同的无义突变(图5C)。该突变检测的引物序列为:5’-GAAGGAAGTTAGAAGTTTGTGACA-3’和5’-CAATCGTATCCTTACCAGCCAT-3’(表2)。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172,PCR退火温度为57°C,DHPLC温度为54°C。
表2合并脑血管狭窄或畸形的NF1家系13个样本基因突变分析
Figure BDA00002657747500101
2.5DHPLC峰值图及测序结果图
与表2相对应,图5列出了有代表性的DHPLC峰值图和测序图。
在该家系中最为稳定的突变位点就是在所收集到的6例NF1患者的第5号外显子(Nf1基因中碱基863-969)发生的c.541C>T突变,即在第541碱基位置胞嘧啶C被胸腺嘧啶T所代替,导致在突变位点处形成提前终止密码子,结果形成由180个氨基酸组成的截短蛋白(SEQ ID NO.2所示,图6)。已有研究发现,Nf1基因的转录部分长度约11-13kb,可编码由2838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变异体1,NM_001042492.2)或由2818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变异体2,NM_000267.3)组成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其主要功能区为GRD区(外显子21-27a,碱基2793-4091),其次为CSRD区(外显子11-17,碱基1569-2384)。本研究中6例患者的共同点突变位于第5号外显子中,属于非GRD区和CSRD区,但突变形成截短蛋白会导致CSRD和GRD功能区的丢失,或者是该突变影响前体RNA的剪接,从而影响基因转录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该家系共同NF1疾病症状和脑血管狭窄的发生。
实施例3一种用于诊断脑血管狭窄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一、试剂盒的制备:
1、PCR引物设计与合成(5pmol/μL):
5’-GAAGGAAGTTAGAAGTTTGTGACA-3’(引物1)
5’-CAATCGTATCCTTACCAGC CAT-3’(引物2)
2、PCR反应液:双蒸水、10×PCR缓冲液(TaKaRa)、25mM Mg2+、10mM dNTPs。
3、酶:Taq DNA聚合酶(TaKaRa)。
二、在诊断脑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1、采集样本血样,提取基因组DNA;
2、使用设计的引物,按照以下程序进行PCR扩增:
2.1.PCR反应体系的配制:
Figure BDA00002657747500111
Figure BDA00002657747500121
2.2.PCR反应条件的设置,即在PCR热循环仪上设置程序,按程序设置的条件进行扩增。
(1)94℃预变性5min;(2)94℃变性40s;(3)57℃退火50s;(4)72℃延伸30s;(5)重复步骤(2)~(4)30次;(6)72℃延伸8min。
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172bp,用于以下分析。
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
3.1样品制备和预处理
DHPLC分析样品是未经纯化的PCR扩增产物,杂合突变样品可直接用于分析,含纯合突变的样品需与野生型样品等量混合,以形成杂合双链。PCR产物经过95℃变性5min,然后,大约以每分钟降1℃的速度将温度至45℃以下,以充分形成杂合双链。
3.2.DHPLC检测所需要的PCR产物最低进样量
DHPLC仪器的峰吸收值大于3mV。在能满足检测所需量的前提下,减少扩增循环数,本实验中设置30个循环,DHPLC温度为54°C。
3.3.阳性结果的判断
由于不含突变位点的PCR产物(野生型PCR产物)只有单一成分(即同源双链DNA分子),DHPLC图谱上呈现为单一峰型(同源双链峰,Homoduplexpeak)。含突变成分的PCR产物,经变性、退火处理后形成了异源双链和同源双链两种DNA分子。异源双链DNA分子由于含不匹配的碱基位点,在DHPLC检测温度下容易解链成单链DNA分子,与DNA色谱检测柱的结合能力较双链DNA分子低,优先被洗脱液洗脱下来,形成异源双链峰(Heteroduplex peak)。因此,与野生型DNA片段色谱峰相比,含突变位点的PCR片段DHPLC图谱上多1~2个色谱峰,有的样本则表现为肩型峰等。
检测结果为c.541C-T突变的患者被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或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1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2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3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5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6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7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8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09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111
Figure IDA00002657748300151

Claims (10)

1.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它包含一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脑血管狭窄突变蛋白多肽的核苷酸序列;(b)与(a)中所述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编码脑血管狭窄突变蛋白多肽的核苷酸序列与NF1中包含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相比在以下位置发生了突变:c.541C>T,自NF1基因编码区第1位碱基起算,所述突变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其含有选自下组的核苷酸序列:(1)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2)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3)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多肽,它包括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含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的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其选自下组:(a)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b)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仍能够导致脑血管狭窄的多肽。
5.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苷酸序列。
6.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制备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或在制备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肽在制备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及/或在制备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在构建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肽在构建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脑血管狭窄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CN201210576929.XA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45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6929.XA CN1030456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6929.XA CN1030456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5605A true CN103045605A (zh) 2013-04-17
CN103045605B CN103045605B (zh) 2015-01-07

Family

ID=48058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692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45605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560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5697A (zh) * 2015-03-24 2015-07-01 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nf1基因第31-34号全外显子的方法和引物
CN104878080A (zh) * 2014-06-26 2015-09-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
CN108763864A (zh) * 2018-05-04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评价生物通路样本状态的方法
CN108763862A (zh) * 2018-05-04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推导基因通路活性的方法
CN110184275A (zh) * 2019-06-19 2019-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nf1新突变致病基因及应用和试剂盒
CN113005125A (zh) * 2021-02-03 2021-06-22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一种乐伐替尼耐药基因nf1、其筛选方法及应用
CN117431323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广州嘉检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nf1基因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5799A (en) * 1990-07-12 1997-02-25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Somatic mutations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gene in human tumors
WO2001029251A2 (en) * 1999-10-18 2001-04-26 Universiteit Gent Improved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nf1 gene
CN102186998A (zh) * 2008-08-19 2011-09-14 人类遗传学与健康缅因州研究院 微小rna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在诊断和治疗中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5799A (en) * 1990-07-12 1997-02-25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Somatic mutations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gene in human tumors
WO2001029251A2 (en) * 1999-10-18 2001-04-26 Universiteit Gent Improved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nf1 gene
CN102186998A (zh) * 2008-08-19 2011-09-14 人类遗传学与健康缅因州研究院 微小rna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在诊断和治疗中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UPADHYAYA,ET AL: "An Absence of Cutaneous Neurofibromas Associated with a 3-bp Inframe Deletion in Exon 17 of the NF1 Gene (c.2970-2972 delAAT): Evidence of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NF1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SIAˆN GRIFFITHS, ET AL: "Molecular diagnosis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2 years experience", 《FAMILIAL CANCER》 *
TENA L. ROSSER,ET AL: "Cerebrovascular abnormalities in a population of children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EUROLOGY》 *
梁建涛,凌锋: "I型神经纤维瘤基因突变与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黄颖浩等: "一个I型神经纤维瘤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遗传》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080A (zh) * 2014-06-26 2015-09-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
CN104745697A (zh) * 2015-03-24 2015-07-01 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nf1基因第31-34号全外显子的方法和引物
CN108763864A (zh) * 2018-05-04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评价生物通路样本状态的方法
CN108763862A (zh) * 2018-05-04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推导基因通路活性的方法
CN108763862B (zh) * 2018-05-04 2021-06-29 温州大学 一种推导基因通路活性的方法
CN108763864B (zh) * 2018-05-04 2021-06-29 温州大学 一种评价生物通路样本状态的方法
CN110184275A (zh) * 2019-06-19 2019-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nf1新突变致病基因及应用和试剂盒
CN110184275B (zh) * 2019-06-19 2021-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nf1新突变致病基因及应用和试剂盒
CN113005125A (zh) * 2021-02-03 2021-06-22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一种乐伐替尼耐药基因nf1、其筛选方法及应用
CN113005125B (zh) * 2021-02-03 2024-01-26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一种乐伐替尼耐药基因nf1、其筛选方法及应用
CN117431323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广州嘉检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nf1基因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
CN117431323B (zh) * 2023-12-20 2024-04-30 广州嘉检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nf1基因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5605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5605B (zh) 一种与脑血管狭窄有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突变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Dewar et al. The glutamine 27 β2-adrenoceptor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gE levels in asthmatic families
Isidor et al. Mesomelia-synostoses syndrome results from deletion of SULF1 and SLCO5A1 genes at 8q13
DeAngelis et al. Novel mutations in the NRL gene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
Nakamura et al. Novel CACNA1F mutation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
Xia et al. A novel COL4A1 gene mutation results in 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congenital cataract in a Chinese family
Lischka et al. Genetic pain loss disorders
Nelis et al. Autosomal dominant 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 (CMT2G) maps to chromosome 12q12–q13. 3
Wang et al.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a four-generation family with aniridia carrying a novel PAX6 mutation
Chen et al. The effect of bradykinin B2 receptor polymorphisms on the susceptibility and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 in a Chinese cohort
CN103045741B (zh) 一种用于诊断脑血管狭窄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Wang et al. A novel mutation of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gene CHRNA4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non-familial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
KR102127218B1 (ko) 뇌 신경 교종 치료용 약물 제조에서의 화합물의 용도
CN102732607A (zh) 一种检测高度近视的试剂盒
Li et al. A novel mutation of the VMD2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best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
Yan et al. Molecular genetics of familial nystagmus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 and iris anomalies
Himi et al. A case of oculodentodigital dysplasia syndrome with novel GJA1 gene mutation
Xiao et al. A novel PAX6 heterozygous mutation found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congenital aniridia
Ponjavic et al. 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 with a rhodopsin mutation (Arg‐135‐Trp) Disease phenotype in a Swedish family
Switała et al. Genetic aspects of pain and its variability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Chuah et al. CADASIL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Wu et al. Congestive myeloradiculopathy in a patient with Cowden syndrome
Deng et al. Late-onset bilateral lens dislocation and 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mutation in FBN1
Bocquet et al. Retinitis Punctata Albescens and RLBP1-Allied Phenotypes: Phenotype–Genotype Correl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in the Aim of Gene Therapy
CN108659113A (zh) 一种辅助癫痫诊断的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