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8557A - 电磁式线性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式线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8557A
CN103038557A CN2010800683569A CN201080068356A CN103038557A CN 103038557 A CN103038557 A CN 103038557A CN 2010800683569 A CN2010800683569 A CN 2010800683569A CN 201080068356 A CN201080068356 A CN 201080068356A CN 103038557 A CN103038557 A CN 103038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liquid chamber
volume
electromagnetic linea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3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8557B (zh
Inventor
佐藤圭
七原正辉
大久保胜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8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8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5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55Continuously controlled electromagnetic valves
    • B60T8/366Valve details
    • B60T8/367Seat valves, e.g. popp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16K31/0658Armature and valve member being one singl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16K31/0665Lift valves with valve membe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ball-shap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磁式线性阀。电磁式线性阀(10)具备:(a)壳体(20),该壳体(2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34)、堵塞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开口的铁心部(32)、以及划分铁心部侧的第一液室(46)和第二液室(48)的划分部(30);(b)插棒式铁心(22),该插棒式铁心在一端部与铁心部对置的状态下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第一液室内,另一端部能够落座于连通口(50)的开口(52);(c)朝插棒式铁心从铁心部离开的方向即第一方向对插棒式铁心施力的弹性体(106);以及(d)线圈(24),该线圈形成用于使插棒式铁心朝接近铁心部的方向移动的磁场,在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铁心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凹陷(7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因第一液室内的气泡而导致的对插棒式铁心的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能够抑制自激振动。

Description

电磁式线性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式线性阀,该电磁式线性阀具备插棒式铁心以及壳体,上述壳体设置成使得上述插棒式铁心能够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通过使插棒式铁心移动来对阀进行开闭。
背景技术
作为电磁式线性阀,存在具备(a)壳体和(b)插棒式铁心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上述壳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铁心部,该铁心部堵塞该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开口;划分部,该划分部将由上述铁心部与主体部划分而成的内部划分成位于铁心部侧的第一液室以及位于与铁心部相反侧的第二液室;以及贯通孔,该贯通孔贯通上述划分部,以连通上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上述插棒式铁心在一端部与铁心部对置、另一端部与贯通孔的开口对置的状态下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第一液室内,该插棒式铁心的作为阀芯发挥功能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作为阀座发挥功能的开口。对于具备这样的插棒式铁心和壳体的电磁式线性阀,在阀芯落座于阀座的状态下,禁止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流动,在阀芯从阀座离开的状态下,容许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流动。此外,该电磁式线性阀还具备弹性体以及线圈,上述弹性体朝阀芯接近阀座的方向对插棒式铁心施力,上述线圈形成用于使插棒式铁心朝与上述弹性体对插棒式铁心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磁场,通过对朝线圈的通电量进行控制,能够以可控制的方式变更高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以下,有时称作“高压侧工作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以下,有时称作“低压侧工作液压”)之间的差压。在下述专利文献中记载了形成为可控制高压侧工作液压与低压侧工作液压之间的差压的构造的电磁式线性阀的一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91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A)发明的概况
在上述构造的电磁式线性阀中,由于插棒式铁心在壳体内由弹性体支承,因此存在伴随着阀的开闭而产生自激振动的忧虑。认为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例如,相对于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衰减力的降低被认为是自激振动的产生原因之一。对于插棒式铁心,在移动时,其移动因该插棒式铁心所被配设的第一液室内的工作液而被衰减,但如果气泡进入到该第一液室内,则存在由工作液产生的衰减效果降低的忧虑。因而,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通过抑制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能够提高电磁式线性阀的实用性。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研发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电磁式线性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壳体的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铁心部的和插棒式铁心对置的一侧的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凹陷。
由铁心部和插棒式铁心的与铁心部对置的一侧的端部划分而成的液室比较小,在气泡进入这样的较小的液室的情况下,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比较大。在本发明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利用上述凹陷能够增大该液室的容积,从而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此外,由于该凹陷形成于主体部的内周部,因此即便插棒式铁心沿轴线方向移动,进入到该凹陷中的气泡也不会被铁心部和插棒式铁心压缩。因此,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因而,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自激振动、且实用性高的电磁式线性阀。
(B)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举例示出几个认为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获得保护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作“可获得保护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实施方式与技术方案同样,按照项进行划分,并对各项标注编号,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项的编号的形式加以记载。这只是为了容易理解可获得保护的发明,并不意味着将构成这些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限定于以下各项所记载的内容。即,可获得保护的发明应参考各项所附的记载、实施例的记载等而加以解释,只要遵从于该解释,对各项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附加其他的构成要素而得的实施方式、以及从各项的实施方式删除某个构成要素后的实施方式都可以成为可获得保护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各项中,(1)项相当于技术方案1,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附加(2)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附加(3)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附加(4)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附加(5)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附加(6)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附加(7)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附加(8)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附加(9)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或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附加(10)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附加(11)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1,在技术方案10或技术方案11的基础上附加(12)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2,在技术方案8至技术方案12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附加(13)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3,在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附加(14)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4,在技术方案14的基础上附加(15)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5,在技术方案15的基础上附加(16)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6,在技术方案15或技术方案16的基础上附加(17)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7,在技术方案14至技术方案17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附加(18)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方案相当于技术方案18。
(1)一种电磁式线性阀,
所述电磁式线性阀具备:
壳体,该壳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铁心部,该铁心部堵塞该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开口;划分部,该划分部将由上述铁心部与上述主体部划分而成的内部划分成位于上述铁心部侧的第一液室和位于与上述铁心部相反侧的第二液室;贯通孔,该贯通孔贯通上述划分部,以连通上述第一液室与上述第二液室;流出口,该流出口与上述第一液室连通;以及流入口,该流入口与上述第二液室连通;
插棒式铁心,该插棒式铁心在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对置、另一端部与上述贯通孔的开口对置的状态下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第一液室内,该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能够作为阀芯落座于上述开口;
弹性体,该弹性体朝第一方向对上述插棒式铁心施力,上述第一方向是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从上述铁心部离开、且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接近上述开口的方向;以及
线圈,该线圈配设于上述壳体的周围,该线圈形成用于使上述插棒式铁心克服上述弹性体的作用力朝第二方向移动的磁场,上述第二方向是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接近上述铁心部、且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从上述开口离开的方向,
在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上述铁心部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凹陷。
在电磁式线性阀中,插棒式铁心在壳体内由弹性体支承,因此存在伴随着阀的开闭而产生自激振动的忧虑。认为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例如,相对于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衰减力的降低被认为是自激振动的产生原因之一。对于插棒式铁心,在移动时,其移动因该插棒式铁心所被配设的第一液室内的工作液而被衰减,但如果气泡进入到该第一液室内,则存在由工作液产生的衰减效果降低的忧虑。因此,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壳体的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铁心部的和插棒式铁心对置的一侧的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凹陷。
插棒式铁心所被配设的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由铁心部和插棒式铁心的与铁心部对置的一侧的端部划分而成的液室亦即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比较小。因此,在气泡进入到该较小的液室的情况下,气泡的容积相对于该液室的容积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较大。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该比较小的液室形成有凹陷,该液室的容积因凹陷的存在而变大,因此,能够降低气泡的容积相对于该液室的容积所占的比例。并且,在以往电磁式线性阀中,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存在进入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气泡被插棒式铁心和铁心部夹持而被压缩的情况。如果像这样在插棒式铁心移动时气泡被插棒式铁心和铁心部压缩,则存在由工作液产生的衰减效果降低的忧虑。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凹陷形成在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铁心部的端面相交的部分,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气泡容易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进入到凹陷中。即便插棒式铁心移动,进入到上述凹陷中的气泡也不会被铁心部和插棒式铁心压缩。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能够抑制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
本项所记载的“凹陷”形成于主体部的内周部,可以遍及该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一个圆周上的整周形成,也可以在内周部的一个圆周上的一部分形成。该“凹陷”只要形成于主体部的与铁心部的端面相交的内周部的部分即可,换言之,也可以形成于主体部的与铁心部的端面连续的部分的内周部。此外,进一步换言之,也可以以自身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成为铁心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的方式形成于主体部的内周部的部分。
(2)在(1)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凹陷遍及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的整周而形成。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凹陷形成为圆环状。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气泡容易进入到凹陷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3)在(1)项或(2)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铁心部与上述主体部的至少与上述铁心部连续的部分由利用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单一的原材料一体地成形,并且,上述主体部的与上述铁心部连续的部分中的上述铁心部侧的端部被非磁性化,上述凹陷形成于该端部的内周部。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构成壳体的铁心部和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单一的原材料一体地成形。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减少电磁式线性阀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制造工序的简化等。本项所记载的“凹陷”形成于主体部的被非磁性化的部分,可以遍及该被非磁性化的部分的全部形成,也可以在该被非磁性化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并且,也可以不仅在主体部的被非磁性化的部分形成,而是在从该被非磁性化的部分到主体部的强磁性的部分形成凹陷。即,本项所记载的“凹陷”只要至少在主体部的被非磁性化的部分形成即可。
(4)在(1)项或(2)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铁心部包括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圆柱形状的部件,上述主体部包括:(a)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圆筒部件;以及(b)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形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外嵌于上述铁心部与上述圆筒部件,该连结部件将上述铁心部与上述圆筒部件以上述铁心部的端面与上述圆筒部件的端面分离的状态连结起来,上述凹陷由上述圆筒部件的端面、上述铁心部的端面中的与上述圆筒部件的上述端面对置的部分以及上述连结部件的内周面划分形成。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圆环状的凹陷必然形成于主体部的内周部。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即便不实施用于在主体部的内周部形成凹陷的处理,也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5)在(1)项至(4)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上述凹陷的容积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以上。
(6)在(5)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凹陷的容积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2倍以上。
在上述两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因凹陷的存在而变大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被限定。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在闭阀时最大,且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而变小。即,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气泡的容积相对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所占的比例变高,因气泡的存在而导致插棒式铁心的衰减效果降低的可能性变高。在上述两个电磁式线性阀中,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减少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的最大减少量、即从闭阀时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去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而得到的容积,在因凹陷的存在而变大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以下。因而,根据上述两项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减小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的、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7)在(1)项至(6)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上述一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阶梯差面,从而上述插棒式铁心形成为上述一端部的外径小的阶梯形状,上述铁心部具有凹部,该凹部形成于上述铁心部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比上述阶梯差面靠上述第二方向侧的部分插入于上述凹部,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上述阶梯差面位于比上述凹陷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靠上述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和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朝凹陷开口。因此,进入到凹陷的气泡容易经由该间隙被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排出。
(8)在(7)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与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中的一方形成有面向上述第一方向的阶梯差面亦即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以便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分亦即中间部、和上述壳体的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中的一方形成为阶梯形状,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与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以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为界,在上述第一方向侧比在上述第二方向侧大。
如上所述,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因此,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存在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工作液流入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与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且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气泡与工作液一起流入到该间隙的情况。但是,当插棒式铁心朝第一方向移动时,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增加,工作液从该间隙流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因此,在假设该间隙恒定的情况下,存在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被排出到该间隙的气泡再次被拉回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情况。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该间隙在凹陷的第一方向侧端部与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之间较小,但在比第一方向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较大。即,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与壳体的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包括:位于凹陷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之间的第一空隙部;以及位于比第一方向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且具有比第一空隙部大的空隙的第二空隙部。因此,当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时,如果气泡被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排出至第二空隙部,则即便插棒式铁心朝第一方向移动,被排出到第二空隙部的气泡也难以进入第一空隙部,因此,难以被拉回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气泡容易被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排出,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9)在(8)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存在于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与上述凹陷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上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小于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
通过在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和主体部的内周部中的一方形成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如上所述,被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排出的气泡难以再次被拉回到该液室。但是,为了像这样气泡使得不被拉回,当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时,需要将气泡经由第一空隙部排出至第二空隙部。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将第一空隙部的容积设定为小于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减少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的最大减少量、即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从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流出的工作液的最大量。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当插棒式铁心移动时,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气泡容易经由第一空隙部被排出至第二空隙部,能够将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内的气泡有效地排出。
(10)在(8)项或(9)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形成为阶梯形状。
当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在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时,利用该阶梯差面在插棒式铁心形成外径小的部位。另一方面,当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在主体部的内周部时,利用该阶梯差面在主体部形成内径大的部位,因此,存在壳体的主体部变粗的忧虑。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在紧凑构造的电磁式线性阀中,能够实现对自激振动的抑制。
(11)在(10)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位于比上述凹陷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靠上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当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在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的情况下,插棒式铁心越朝第二方向移动,则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也朝第二方向移动,第一空隙部的容积越减少。即,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第一空隙部的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在极端情况下第一空隙部的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变为零,从而第一空隙部消失。第一空隙部起到阻止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作用,因此,优选即便在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也存在该第一空隙部。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即便当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也存在第一空隙部,能够抑制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
(12)在(10)项或(11)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在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存在于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与上述凹陷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上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1/3以上。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第一空隙部的容积。因此,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有效地抑制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
(13)在(8)项至(12)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与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中的另一方,以与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对置的方式形成有面向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方向阶梯差面,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中的另一方也形成为阶梯形状。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和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被划分成第一空隙部、第二空隙部以及第三空隙部,该第三空隙部是小于上述第二空隙部的空隙、且位于比第二方向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即,在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和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利用第一空隙部和第三空隙部形成有两处节流部。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
(14)在(13)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形成有面向上述第一方向的阶梯差面亦即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以便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阶梯形状,上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上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存在于上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与上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之间的上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小于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与第一空隙的容积同样,闭阀状态下的第三空隙部的容积设定成小于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减少的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的最大减少量。因此,伴随着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的移动,能够将第二空隙部内的气泡经由第三空隙部朝比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液室排出。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抑制第二空隙部内的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
(15)在(14)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并且,上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
(16)在(15)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在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上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位于比上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在轴线方向上靠上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17)在(15)项或(16)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上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上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在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存在于上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与上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之间的上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在上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上述开口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上述插棒式铁心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上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1/3以上。
当第二方向阶梯差面形成在壳体的主体部的内周部的情况下,插棒式铁心越朝第二方向移动,则第三空隙部的容积与第一空隙部同样越减少。第三空隙部起到阻止气泡从比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液室进入第二空隙部的作用,优选即便是在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与第一空隙部同样,也存在该第三空隙部。在上述第二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即便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也存在第三空隙部,在上述第三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插棒式铁心朝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第三空隙部的容积。因而,根据上述两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抑制气泡从比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靠第一方向侧的液室进入第二空隙部。
(18)在(14)项至(17)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上述插棒式铁心具有:(a)位于上述第二方向侧、且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大径部;以及(b)与该大径部连续且位于上述第一方向侧、并且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小径部,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小径部之间的阶梯差面作为上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发挥功能,上述壳体的上述主体部包括:(a)供上述大径部插入的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一内径部;以及(b)与该第一内径部连续,具有比上述第一内径部的内径小的内径,且供上述小径部插入的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二内径部,在上述大径部的外周部与上述第一内径部中的一方形成有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在另一方形成有上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该电磁式线性阀构成为如下构造:当上述插棒式铁心在上述第一液室内移动时,上述插棒式铁心与上述第一内径部不滑动接触,而上述小径部与上述第二内径部滑动接触。
作为抑制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的方法,不仅考虑应对因气泡而导致衰减效果降低的方法,而且还考虑例如通过增大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抑制自激振动的方法。如果增大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则能够抑制自激振动,但如果这样的摩擦力变大,则存在难以适当地执行高压侧工作液压与低压侧工作液压之间的差压的控制的忧虑。
在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中,当插棒式铁心移动时,小径部与第二内径部滑动接触,但大径部与第一内径部不滑动接触。此外,插棒式铁心的小径部的直径小于大径部的直径,在大径部和小径部之间,插棒式铁心的截面积急剧变化。因此,由于在插棒式铁心的小径部产生的磁饱和,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流动的磁通的量变得少于在插棒式铁心内流动的全部的磁通的量。即,即便在插棒式铁心内流动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磁通,也能够减少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流动的磁通的量。
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流动的磁通的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该磁通的量与在插棒式铁心和壳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存在较大的关系,如果在接触部分流动的磁通的量多、则摩擦力也变大。另一方面,在插棒式铁心内流动的磁通的量也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该磁通的量与因插棒式铁心移动时产生的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之间存在较大关系,如果在插棒式铁心内流动的磁通的量变多,则该电动势也变大。该电动势沿妨碍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方向产生。因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电磁式线性阀,能够在产生一定程度上较大的电动势的同时,减小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即,无需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就能够抑制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可获得保护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示出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的简要剖视图。
图4是一并示出图1的电磁式线性阀和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的图。
图5是一并示出图1的电磁式线性阀的放大图和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的放大图的图。
图6是将图1的电磁式线性阀所具备的插棒式铁心的大径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7是示出对实施方式进行变形而得的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可获得保护的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对该实施方式进行变形而得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可获得保护的发明,除了下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方式之外,能够以上述[发明内容]一项中所记载的方式基础、并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实施了各种变更后的各种方式加以实施。
<实施方式>
1.电磁式线性阀的结构
图1中示出实施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0。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以及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连接,通常情况下,阀芯落座于阀座,由此来禁止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另一方面,通过阀芯从阀座分离,容许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使得能够以可控制的方式变更容许工作液的流动时的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之间的差压。
如图1所示,电磁式线性阀10具备:中空形状的壳体20;以能够沿自身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20内的插棒式铁心22;以及设置于壳体20的外周的圆筒状的线圈24。壳体20由有盖圆筒状的有盖圆筒部件26、从该有盖圆筒部件26的下端部嵌入并对插棒式铁心22的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大致圆筒状的引导部件28、以及嵌入于该引导部件28的下端部的阀部件30构成。
壳体20的有盖圆筒部件26由圆柱状的铁心部32和圆筒部34构成,且由利用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单一的原材料一体地成形。但是,圆筒部34的上端部、即圆筒部34的与铁心部32连结的部分通过激光加工而被非磁性化,有盖圆筒部件26能够划分成具有强磁性的铁心部32、被非磁性化的圆筒部34的上端部(以下,有时称作“非磁性圆筒部”)36、从圆筒部34除去该非磁性圆筒部36后的具有强磁性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作“强磁性圆筒部”)38。另外,在图1中,利用虚线示出铁心部32与非磁性圆筒部36之间的边界、以及非磁性圆筒部36与强磁性圆筒部38之间的边界。并且,构成壳体20的引导部件28也由强磁性材料形成,且以固定的方式嵌入于有盖圆筒部件26的强磁性圆筒部38。
该引导部件28能够划分成:嵌入于强磁性圆筒部38的嵌入部40;与该嵌入部40连续且位于该嵌入部40的下方,并且内壁面朝向中心部突出的突出部42;以及与该突出部42连续且位于该突出部42的下方的下端部44。作为划分部的阀部件30以固定的方式嵌入于下端部44,利用该阀部件30将壳体20的内部划分成第一液室46和第二液室48。在第一液室46设置有插棒式铁心22。第二液室48在壳体20的下端面开口,该开口作为流入口发挥功能,由此,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与第二液室48连接。并且,在阀部件30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0。该贯通孔50的上方的开口52形成为锥状,该开口52作为阀座发挥功能。
插棒式铁心22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由主体部、铁心部32、阀部件30划分而成的第一液室46的内部,该主体部由圆筒部34以及引导部件28构成。插棒式铁心22构成为包括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圆柱部件60、以及固定于该圆柱部件60的下端且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阶梯形状的阶梯部件62。阶梯部件62能够划分成位于上端部的压入部64、位于下端部的杆部66、以及位于上述压入部64与杆部66之间的滑动接触部68。在圆柱部件60的下端面形成有有底孔70,阶梯部件62的压入部64被压入于该有底孔70。并且,作为大径部的圆柱部件60也形成为阶梯形状,该圆柱部件60构成为包括:外径最大的第一圆柱部72;与该第一圆柱部72连续且位于该第一圆柱部72的下方,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圆柱部72的外径小的外径的第二圆柱部74;以及形成于第一圆柱部72的上端的凸部76。
另一方面,壳体20的内部也形成为阶梯形状。详细来说,如上所述,构成壳体20的有盖圆筒部件26的圆筒部34被划分成非磁性圆筒部36和强磁性圆筒部38,但非磁性圆筒部36的内径大于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径。即,在圆筒部34的上端部的内周部,遍及全周形成有凹陷78,形成有该凹陷78的部位成为非磁性圆筒部36。并且,嵌入于强磁性圆筒部38的引导部件28的嵌入部40能够划分成位于上端部且内径最大的第一嵌入部80;以及与该第一嵌入部80连续且位于该嵌入部80的下方,并且具有比第一嵌入部80的内径小的内径的第二嵌入部82。另外,与嵌入部40连续且位于该嵌入部40的下方的突出部42的内径小于第二嵌入部82的内径。即,壳体20的内径按照非磁性圆筒部36、强磁性圆筒部38、第一嵌入部80、第二嵌入部82、突出部42的顺序变小。
阶梯形状的插棒式铁心22以具有空隙的状态插入到内部形成为阶梯形状的壳体20。详细来说,第一圆柱部72跨越非磁性圆筒部36和强磁性圆筒部38而插入,第二圆柱部74跨越强磁性圆筒部38和第一嵌入部80而插入。此外,滑动接触部68主要插入到第二嵌入部82,杆部66贯通突出部42并延伸至下端部44的内部。另外,插棒式铁心22的外径与壳体20的内径之间的关系为如下所述。第一圆柱部72的外径比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径稍小,第二圆柱部74的外径比第一嵌入部80的内径稍小。此外,滑动接触部68的外径比第二嵌入部82的内径稍小,杆部66的外径比突出部42的内径稍小。即,在第一圆柱部72与强磁性圆筒部38之间、第二圆柱部74与第一嵌入部80之间、滑动接触部68与第二嵌入部82之间、以及杆部66与突出部42之间具有间隙(空隙),插棒式铁心22能够在壳体20内顺畅地移动。并且,滑动接触部68与第二嵌入部82之间的空隙比第一圆柱部72与强磁性圆筒部38之间、第二圆柱部74与第一嵌入部80之间、杆部66与突出部42之间的空隙小。因此,在插棒式铁心22的轴线与壳体20的轴线错开的情况下,插棒式铁心22与壳体20仅在作为小径部的滑动接触部68和作为第二内径部的第二嵌入部82处接触。即,即便插棒式铁心22的轴线与壳体20的轴线错开,由第一圆柱部72和第二圆柱部74构成的大径部与由强磁性圆筒部38和第一嵌入部80构成的第一内径部也不接触。
并且,在对插棒式铁心22的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28,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84。如图1以及作为该图1的A-A剖视图的图2所示,切口部84形成为如下构造:将引导部件28的第二嵌入部82的内壁的一部分切口,并且将突出部42的外壁面的一部分切口,但突出部42的内壁面未被切口。借助该切口部40,壳体20内的多个液室连通,并且壳体20内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连通。
详细来说,壳体20内的第一液室46构成为包括以下五个液室:由铁心部32和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部划分而成的作为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由第一圆柱部72与第二圆柱部74之间的阶梯差面88和引导部件28的上端面90划分而成的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由第二圆柱部74与滑动接触部68之间的阶梯差面94和第一嵌入部80与第二嵌入部82之间的阶梯差面划分而成的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由滑动接触部68与杆部66之间的阶梯差面和第二嵌入部82与突出部42之间的阶梯差面划分而成的第四插棒式铁心液室98;以及由突出部42和阀部件30划分而成的第五插棒式铁心液室100。上述五个液室中的除了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之外的三个液室96、98、100通过切口部84连通。并且,该切口部84的下端部在引导部件28的外周面开口,该开口作为流出口发挥功能。
并且,插棒式铁心22的杆部66的下端形成为球状,与形成于阀部件30的贯通孔50的开口52相面对。该杆部66的下端落座于开口52,作为阀芯发挥功能。通过该作为阀芯发挥功能的杆部66的下端落座于作为阀座发挥功能的开口52,贯通孔50被堵塞。另外,构成为包括杆部66的阶梯部件62由强磁性材料形成,在整个表面实施用于提高表面的硬度的表面热处理、详细来说是渗碳淬火处理。因此,作为阀芯发挥功能的杆部的下端的硬度变得比较高。
并且,在壳体20的有盖圆筒部件26的铁心部32,以与位于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部的凸部76对置的方式形成有凹部102,在该凹部102的底面形成有有底孔104。在该有底孔104中插入有螺旋弹簧106。螺旋弹簧106的下端部从有底孔104突出,螺旋弹簧106以由有底孔104的底面和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面压缩的状态配设。因此,插棒式铁心22借助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06的弹力而被朝从铁心部32离开的方向施力。即,被朝插棒式铁心22的杆部66的下端接近开口52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作“第一方向”)施力。另外,在有底孔104中,以由螺旋弹簧106包围的方式插入有杆状的止挡件108,利用该止挡件108限制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的移动量。
并且,线圈24由树脂制的保持部件110保持在壳体20的外周部,利用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线圈壳体112覆盖该线圈24和该保持部件110。线圈壳体112在上端部被固定于有盖圆筒部件26的铁心部32,并且在下端部被固定于强磁性圆筒部38。因此,伴随着由线圈24形成磁场,在线圈壳体112、铁心部32、插棒式铁心22、强磁性圆筒部38形成磁路。
2、电磁式线性阀的工作
根据上述的构造,电磁式线性阀10形成为如下构造:当不对线圈24供给电流时,禁止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通过对线圈24供给电流,容许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并且以可控制的方式使容许工作液流动时的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之间的差压变化。
详细来说,当不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借助螺旋弹簧106的弹力,插棒式铁心22的杆部66的前端落座于与第二液室48相连的贯通孔50的开口52,电磁式线性阀10禁止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此时,在杆部66的前端作用有基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以下,有时称作“高压侧工作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以下,有时称作“低压侧工作液压”)之差的力F1。基于该压力差的力F1和螺旋弹簧108的弹性力F2相互朝相反的方向发挥作用,但由于弹力F2比基于压力差的力F1大一定程度,所以当不对线圈24供给电流时,电磁式线性阀10不会开阀。
另一方面,当对线圈24供给电流时,伴随着磁场的形成,磁通通过线圈壳体112、铁心部32、插棒式铁心22、强磁性圆柱部38以及引导部件28。进而,产生意欲使插棒式铁心22朝杆部66的前端从贯通孔50的开口52离开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作“第二方向”)移动的磁力。因此,当对线圈24供给电流而形成磁场时,基于压力差的力F1和利用磁力朝上方对插棒式铁心22施力的力F3之和、与螺旋弹簧108的弹性力F2相互朝相反的方向作用于插棒式铁心22。此时,在基于压力差的力F1和由磁力产生的作用力F3之和大于弹性力F2的期间,杆部66的前端从开口52离开,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进而,通过高压的工作液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低压侧工作液压增加,基于压力差的力F1减少。如果因基于该压力差的力F1减少而使得基于压力差的力F1和由磁力产生的作用力F3之和小于弹性力F2,则电磁式线性阀10闭阀,阻止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12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流动。因此,低压侧工作液压被维持在基于压力差的力F1和由磁力产生的作用力F3之和小于弹性力F2的时刻的低压侧工作液压。即,通过对朝线圈24的通电量进行控制,能够控制低压侧工作液压与高压侧工作液压之间的压力差,能够使低压侧工作液压增加至作为目标的工作液压。
3.本电磁式线性阀与其他的电磁式线性阀之间的比较
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插棒式铁心22形成为阶梯形状,并且,保持该插棒式铁心22的壳体20的内部也形成为阶梯形状。相对于像这样具备阶梯形状的插棒式铁心22以及壳体20的电磁式线性阀,作为比较例,图3中示出具备大致圆柱状的插棒式铁心120以及内径均一的壳体122的电磁式线性阀124。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除了插棒式铁心120以及壳体122之外具有与本电磁式线性阀1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以插棒式铁心120以及壳体122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说明。
如图3所示,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所具备的壳体122具有由铁心部130和构成壁面的圆筒部132构成的有盖圆筒部件134。该有盖圆筒部件134由利用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单一的原材料一体地成形,但圆筒部132的上端部、即圆筒部132的与铁心部130连续的部分通过激光加工而被非磁性化,在图3中用虚线明确示出该部分。该有盖圆筒部件134的圆筒部132的内径均一,在该均一内径的圆筒部132插入有具有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圆柱状的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插棒式铁心120。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外径比有盖圆筒部件134的圆筒部132的内径稍小,插棒式铁心120能够在壳体122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另外,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外径与本电磁式线性阀10所具有的插棒式铁心22的第一圆柱部72的外径大致相等。
在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下端面形成有有底孔138,杆部件140以固定的方式嵌合于该有底孔138。杆部件140的下端面对与有盖圆筒部件134的下端部嵌合的阀部件30,且落座于形成在该阀部件30的贯通孔50的开口52。并且,在铁心部130的下端面形成有凹部142,在该凹部142的底面形成有有底孔144。在该有底孔144,以被压缩的状态插入有螺旋弹簧146,并且以由该螺旋弹簧146包围的方式插入有止挡件148。即,在由铁心部130和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上端部划分而成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150内设置有螺旋弹簧146和止挡件148。另外,在壳体122的外周面设置有线圈152,该线圈152形成用于使插棒式铁心120克服螺旋弹簧146的弹力而朝上方移动的磁场。
根据上述的构造,在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中,也与本电磁式线性阀10同样,当不对线圈152供给电流时闭阀,通过对线圈152供给电流,容许工作液从高压侧的工作液路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流动,并且以可控制的方式使高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之间的差压变化。将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与本电磁式线性阀10进行比较,当在插棒式铁心移动时插棒式铁心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错开的情况下,在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中,插棒式铁心主体136与有盖圆筒部件134的圆筒部132滑动接触,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插棒式铁心22的滑动接触部68与引导部件28的第二嵌入部82滑动接触,存在在插棒式铁心主体136与圆筒部13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在滑动接触部68与第二嵌入部8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倾向。
详细来说,在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中,当对线圈152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磁场,磁通在壳体122、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线圈壳体112流动。此时的磁力线能够如图4的(a)的箭头所示。在该附图中,示出插棒式铁心120的轴线与壳体122的轴线错开,插棒式铁心主体136在附图的左侧与壳体122的圆筒部132接触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对线圈152通电,例如在与6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从铁心部130朝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上端流动的情况下,与5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插棒式铁心主体136与圆筒部132接触的一侧(附图中的左侧)流动,与1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插棒式铁心主体136与圆筒部132不接触的一侧(附图中的右侧)流动。因此,在插棒式铁心120作用有与朝插棒式铁心主体136与圆筒部132接触的一侧流动的磁通和朝不接触的一侧流动的磁通之差相当的力。即,在插棒式铁心120与圆筒部132之间产生有基于与4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的吸引力,并产生与该吸引力相应的摩擦力。
另一方面,对本电磁式线性阀10所具有的线圈24通电的情况下的磁力线如图4的(b)的箭头所示。在该附图中,示出插棒式铁心22的轴线与壳体20的轴线错开,从而插棒式铁心22的滑动接触部68在附图的左侧与壳体20的第二嵌入部82接触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对线圈24通电,例如在与6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从铁心部32朝插棒式铁心22的圆柱部件60的上端流动的情况下,仅有与2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从插棒式铁心22的圆柱部件60朝滑动接触部68流动。当磁通从圆柱部件60朝滑动接触部68流动时,磁通所流动的部位的截面积急剧减少,在滑动接触部68产生磁饱和。因此,无法从圆柱部件60朝滑动接触部68流动的磁通从圆柱部件60朝壳体20经由二者之间的空隙流动。详细来说,在圆柱部件60的第一圆柱部72与壳体20的强磁性圆筒部38之间,与1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附图的左侧流动,与1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附图的右侧流动。此外,在圆柱部件60的第二圆柱部74与壳体20的第一嵌入部80之间,与1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附图的左侧流动,与1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附图的右侧流动。另一方面,从圆柱部件60朝滑动接触部68流动的与2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朝滑动接触部68与壳体20的第二嵌入部82接触的一侧(附图的左侧)流动。因此,在插棒式铁心22与壳体20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有基于与2根磁力线相当的磁通的吸引力,在滑动接触部68与第二嵌入部82之间产生有与该吸引力相应的摩擦力。
因而,当在相同量的磁通从壳体的铁心部朝插棒式铁心流动的情况下,对于在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言,本电磁式线性阀10的摩擦力小于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的摩擦力。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不论插棒式铁心停止还是移动都会产生的力,是阻止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力。电磁式线性阀通过对作用于插棒式铁心的朝上的力与朝下的力的平衡进行控制而对高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路内的工作液的液压之间的差压进行控制,因此,如果阻止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摩擦力大,则存在对差压的控制造成影响的忧虑。因此,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与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相比,能够更恰当地控制高压侧的工作液压与低压侧的工作液压之间的差压。
并且,存在除了上述摩擦力以外还产生有阻止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力的情况。当在磁通流动的状况下导体移动时,会因电磁感应效应而产生意欲阻止该导体的移动的力、即电动势。导体的移动速度变得越高,则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变得越大,而在导体停止的情况下不产生该电动势。即,在电磁式线性阀中,当对线圈通电时磁通在插棒式铁心、壳体等移动之际,如果插棒式铁心移动,则产生上述电动势。但是,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在插棒式铁心停止时并不产生、且在插棒式铁心以低速移动的情况下相当小,因此,能够认为对差压的控制的影响小。
在电磁式线性阀中,存在对差压进行控制时的自激振动的问题。自激振动是指:插棒式铁心以依存于对插棒式铁心施力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工作液的流体力以及电磁力等的固有振动频率进行振动,这样的振动是不希望得到的。即,优选抑制自激振动,换言之优选使其衰减,优选对自激振动作用有大的衰减力。插棒式铁心的移动速度变得越高,则因上述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变得越大,因此,能够适当地对自激振动进行衰减。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依存于插棒式铁心的移动速度,但也依存于在插棒式铁心流动的磁通的量。即,如果插棒式铁心的移动速度相同,则在插棒式铁心流动的磁通的量越多,电动势越大。对于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的插棒式铁心22流动的磁通的量,由于该插棒式铁心22的圆柱部件60的第一圆柱部72的外径与比较例的插棒式铁心120的插棒式铁心主体136的外径大致相同,所以与在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的插棒式铁心120流动的磁通的量几乎相同。因此,本电磁式线性阀10能够与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同样地利用依存于电磁感应的电动势对自激振动进行衰减。即,与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相比较,本电磁式线性阀10能够在不会降低由依存于电磁感应的电动势带来的衰减效果的情况下使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降低。
此外,当气泡进入插棒式铁心所被收纳的液室、即第一液室46内时,则基于工作液的衰减效果降低,易于产生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因此,优选将进入到第一液室内的气泡朝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排出。但是,与由壳体的铁心部和插棒式铁心的上端部划分而成的液室连通的、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因此,难以从该液室排出气泡。因此,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通过使由铁心部32和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部划分而成的液室、即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大于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150的容积,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详细来说,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在构成壳体20的有盖圆筒部件26的圆筒部34的上端部、即圆筒部34的内周部的与铁心部32的下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凹陷78。因此,如图5所示,本电磁式线性阀10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相比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150的容积大由凹陷78包围的容积。在相同大小的气泡160进入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150的情况下,气泡160的容积相对于本电磁式线性阀10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所占的比例低于气泡160的容积相对于变形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150的容积所占的比例。因而,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即便气泡160进入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也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另外,由形成于圆筒部34的凹陷78划分而成的容积大于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的移动而减少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详细来说,在闭阀时,插棒式铁心22的前端落座于贯通孔50的开口52,插棒式铁心22位于图6的实线所示的部位。进而,当伴随着对线圈24通电而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移动时,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部进入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由此,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减少。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插棒式铁心22移动到最上方的状态、即插棒式铁心22的上端部最接近铁心部32的状态下的插棒式铁心22,用(i)示出的斜线表示与此时减少的容积的量、即从闭阀时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减去插棒式铁心22移动到最上方的状态下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而得的容积(以下,有时称作“最大减少量”)相当的部位。并且,用(ii)示出的斜线表示与由凹陷78划分而成的容积相当的部位。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由该凹陷78划分而成的容积(ii)是最大减少量(i)的大约三倍,即便伴随插棒式铁心的移动而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减少,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内的气泡也难以对衰减效果造成影响。
并且,对于进入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的气泡,通过伴随着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工作液的流动,如图5所示,该气泡多位于铁心部的下端面的边缘。当在该状态下插棒式铁心移动时,在比较例的电磁式线性阀124中,气泡160被插棒式铁心120和铁心部130压缩,但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由于气泡160进入到凹陷78中,因此气泡160不会被插棒式铁心22和铁心部32压缩。由于与工作液相比气泡易于被压缩,所以如果在插棒式铁心移动时气泡被插棒式铁心和铁心部压缩,则相对于插棒式铁心的移动的衰减效果降低。因而,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即便气泡进入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
此外,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由于凹陷78形成于圆筒部34,所以由圆柱部件60的外周面与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周面划分而成的间隙的容积、进一步说是由圆柱部件60的第一圆柱部72的外周面和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周面划分而成的间隙的容积,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的移动而变化。详细来说,从图6可知,在插棒式铁心22移动的情况下,第一圆柱部72与第二圆柱部74之间的阶梯差面88沿上下方向移动,但非磁性圆筒部36和强磁性圆筒部38之间的阶梯差面、即凹陷78的下方侧的端部不移动。因此,由第一圆柱部72的外周面和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周面划分而成、并且位于该凹陷78的下方侧的端部与作为第一方向阶梯差面的阶梯差面88之间的间隙的容积(以下,有时称作“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的移动而变化。
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的移动,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减少,并且,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朝下方的移动,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增加。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移动时,如上所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减少,与该减少的容积相当的量的工作液从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朝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流入。因此,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移动时,存在进入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气泡与工作液一起流入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的可能性。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的移动,将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和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相连的间隙的容积亦即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减少,当插棒式铁心朝上方移动时,进入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气泡易于流入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即,当插棒式铁心朝上方移动时,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气泡易于被朝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排出。另一方面,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下方移动时,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增加,与增加的容积相当的量的工作液从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朝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流入。因此,存在气泡从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流入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可能性。但是,如上所述,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下方移动时,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增加,因此,气泡难以从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朝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流入。
此外,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通过使闭阀状态下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小于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的移动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的减少量、即上述最大减少量,容易将进入到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气泡朝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排出。详细来说,在插棒式铁心22移动到最上方的情况下,与最大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工作液首先从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流入第一圆柱部72的外周面与强磁性圆筒部38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并从该空隙流入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但是,当该空隙的容积、即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大于最大减少量时,存在即便气泡与工作液一起从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流入该空隙,也不流入至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的忧虑。因此,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下方移动时,位于该空隙的气泡再次被拉回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闭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小于最大减少量,当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移动时,气泡与工作液一起从第一插棒式铁心86经由上述空隙流入至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因而,根据本电磁式线性阀10,能够容易地从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排出气泡。另外,在图6中用(iii)示出的斜线表示与闭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相当的部位。
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为了将被排出到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的气泡进一步朝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排出,对于闭阀状态下的第二圆柱部74的外周面与引导部件28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的容积、换言之为该空隙的位于第二圆柱部74与滑动接触部68之间的阶梯差面和作为第二方向阶梯差面的引导部件28的上端面90之间的间隙的容积(以下,有时称作“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也与上述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同样,设定为小于最大减少量。因而,根据本电磁式线性阀10,能够伴随着插棒式铁心22朝上方的移动而将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内的气泡排出至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在图6中用(iv)示出的斜线表示与闭阀时的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相当的部位。另外,由于在引导部件28形成有切口部84,所以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内的气泡经由该切口部84容易地被排出到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
另外,如果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极小,则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内的气泡易于进入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如果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极小,则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内的气泡容易进入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因此,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从图6可知,最大开阀时的第一圆柱部72与第二圆柱部74之间的阶梯差面88(双点划线)位于比凹陷78的下方侧的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第二圆柱部74与滑动接触部68之间的作为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的阶梯差面94(双点划线)位于比引导部件28的上端面90靠下方的位置,即便在开阀时也能够确保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以及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进一步说,最大开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以及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是闭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以及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的大约8成,是闭阀时的各容积的一半以上。因而,在本电磁式线性阀10中,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内的气泡难以进入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并且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96内的气泡难以进入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92。另外,将开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以及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与最大减少量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开阀时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以及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为最大减少量的大约一半。
<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形而得的方式>
在图7中示出对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进行变形而得的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对于变形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除了插棒式铁心172以及壳体174之外,具有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以插棒式铁心172以及壳体174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说明。
变形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所具备的壳体174具有:设置于上端部的圆柱形状的作为铁心部的铁心180;构成壁面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部件182;外嵌于上述铁心180和圆筒部件182的圆筒状的连结部件184;以及嵌入圆筒部件182的下端部的有盖呈圆筒状的阀部件30。铁心180和圆筒部件182由强磁性材料形成,上述铁心180和圆筒部件182经由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连结部件184以离开的状态被连结起来。
圆筒部件182的内部形成为阶梯形状,该圆筒部件182能够划分成:位于上端部的上端部186;位于该上端部186的下方、并且内径小于上端部186的内径的第一中间部188;位于该第一中间部188的下方、并且内径小于第一中间部188的内径的第二中间部190;以及位于下端部的下端部192。阀部件30以固定的方式嵌入于下端部192,利用阀部件30将壳体174内划分成第一液室200和第二液室202。另外,第一液室200位于阀部件30的上方,第二液室202位于阀部件30的下方。
插棒式铁心172由强磁性材料形成,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第一液室200内。插棒式铁心172构成为包括:外径最大的第一圆柱部204;位于第一圆柱部2043的下方、并且外径小于第一圆柱部204的外径的第二圆柱部206;位于该第二圆柱部206的下方、并且内径小于第二圆柱部206的外径的滑动接触部208;以及位于该滑动接触部208的下方、并且外径小于滑动接触部208的外径的杆部210,该插棒式铁心172形成为阶梯形状。
插棒式铁心172的第一圆柱部204以与铁心180对置的方式设置,并且插入圆筒部件182的上端部186,第二圆柱部206插入到第一中间部188,滑动接触部208插入到第二中间部190。插棒式铁心172的第一圆柱部204、第二圆柱部206、滑动接触部208的各自的外径形成为比圆筒部件182的上端部186、第一中间部188、第二中间部190的各自的内径稍大,插棒式铁心172能够在壳体174内沿轴线方向顺畅地移动。并且,滑动接触部208与第二中间部190之间的空隙小于第一圆柱部204与上端部186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圆柱部206与第一中间部188之间的空隙。因此,在插棒式铁心172的轴线与壳体174的轴线错开的情况下,插棒式铁心172与壳体174仅在作为小径部的滑动接触部208和作为第二内径部的第二中间部190处接触,由第一圆柱部204和第二圆柱部206构成的大径部、与由上端部186和第一中间部188构成的第一内径部不接触。另外,在插棒式铁心172的第一圆柱部204的上端面形成有凸部212,该凸部212插入形成于铁心180的下端面的凹部214。
在滑动接触部208所插入的第二中间部190,在该第二中间部5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220,利用该切口部220将第一液室200内的两个液室连通。详细来说,第一液室200构成为包括:由铁心180和插棒式铁心172的上端部划分而成的作为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222;由第一圆柱部204与第二圆柱部206之间的阶梯差面224、和上端部186与第一中间部188之间的阶梯差面226划分而成的第二插棒式铁心液室228;由第二圆柱部206与滑动接触部208之间的阶梯差面229、和第一中间部188与第二中间部190之间的阶梯差面划分而成的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230;以及由下端部192和阀部件30划分而成的第四插棒式铁心液室232,上述四个液室222、228、230、232中的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230和第四插棒式铁心液室232借助切口部220连通。另外,位于该第四插棒式铁心液室232的插棒式铁心172的杆部210的下端面对形成于阀部件30的贯通孔50的开口52。
并且,在插棒式铁心172的上端面形成有有底孔234,在该有底孔234中插入螺旋弹簧236。螺旋弹簧236的上端部从插棒式铁心172的上端面突出,螺旋弹簧236在由形成于铁心180的凹部214的底面和有底孔234的底面压缩的状态下配设,插棒式铁心172借助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236的弹力被朝从铁心180离开的方向施力。另外,在有底孔234,以由螺旋弹簧236包围的方式插入有杆状的止挡件238。
根据上述的构造,在变形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中,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同样,能够维持由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所带来的对自激振动的衰减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插棒式铁心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此外,在变形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中,由圆筒部件182的上端面、铁心180的与该上端面对置的下端面的外缘部、以及连结部件184的内周面划分而成的空间以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的凹陷78同样的方式发挥功能,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222的容积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86的容积大致相同。并且,从闭阀时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222的容积减去插棒式铁心172移动到最上方的状态下的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222的容积而得的容积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的最大减少量相同。此外,由第一圆柱部204的外周面和圆筒部件182的内周面划分而成、并且位于第一圆柱部204与第二圆柱部206之间的作为第一方向阶梯差面的阶梯差面224和圆筒部件182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的容积,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的第一圆柱部圆筒部间容积相同,由第二圆柱部206的外周面和圆筒部件182的内周面划分而成、并且位于第二圆柱部206与滑动接触部208之间的作为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的阶梯差面229和圆筒部件182的上端部186与第一中间部188之间的作为第二方向阶梯差面的阶梯差面226之间的间隙的容积,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的第二圆柱部引导部件间容积相同。因而,在变形方式的电磁式线性阀170中,与上述电磁式线性阀10同样,能够减小因气泡而导致的对衰减效果的降低的影响,并且能够伴随着插棒式铁心172朝上方的移动而将第一插棒式铁心液室222内的气泡排出至第三插棒式铁心液室230,进而经由切口部220容易地排出到低压侧的工作液路14。

Claims (18)

1.一种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电磁式线性阀具备:
壳体,该壳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铁心部,该铁心部堵塞该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开口;划分部,该划分部将由所述铁心部与所述主体部划分而成的内部划分成位于所述铁心部侧的第一液室和位于与所述铁心部相反侧的第二液室;贯通孔,该贯通孔贯通所述划分部,以连通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流出口,该流出口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以及流入口,该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
插棒式铁心,该插棒式铁心在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对置、另一端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对置的状态下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第一液室内,该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能够作为阀芯落座于所述开口;
弹性体,该弹性体朝第一方向对所述插棒式铁心施力,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从所述铁心部离开、且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接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以及
线圈,该线圈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围,该线圈形成用于使所述插棒式铁心克服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力朝第二方向移动的磁场,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接近所述铁心部、且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从所述开口离开的方向,
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与所述铁心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凹陷遍及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部的整周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铁心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与所述铁心部连续的部分由利用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单一的原材料一体地成形,并且,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铁心部连续的部分中的所述铁心部侧的端部被非磁性化,所述凹陷形成于该端部的内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铁心部包括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圆柱形状的部件,
所述主体部包括:(a)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圆筒部件;以及(b)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形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外嵌于所述铁心部与所述圆筒部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铁心部与所述圆筒部件以所述铁心部的端面与所述圆筒部件的端面分离的状态连结起来,
所述凹陷由所述圆筒部件的端面、所述铁心部的端面中的与所述圆筒部件的所述端面对置的部分以及所述连结部件的内周面划分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
所述凹陷的容积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凹陷的容积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2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所述一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阶梯差面,从而该插棒式铁心形成为所述一端部的外径小的阶梯形状,
所述铁心部具有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所述铁心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比所述阶梯差面靠所述第二方向侧的部分插入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阶梯差面位于比所述凹陷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部中的一方形成有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阶梯差面亦即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以便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分亦即中间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中的一方形成为阶梯形状,
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面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以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为界,在所述第一方向侧比在所述第二方向侧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存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与所述凹陷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所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形成为阶梯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位于比所述凹陷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存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与所述凹陷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所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1/3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部中的另一方,以与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对置的方式形成有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方向阶梯差面,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中的另一方也形成为阶梯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形成有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阶梯差面亦即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以便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中间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阶梯形状,
所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存在于所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与所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之间的所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小于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外周部,并且,所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所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位于比所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在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第一液室构成为包括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该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由所述插棒式铁心的一端部与所述铁心部划分而成,并且,伴随着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减少,
在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存在于所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与所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之间的所述间隙部分的容积,在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另一端部落座于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与所述插棒式铁心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到最大限度的状态下的所述插棒式铁心-铁心间液室的容积之差的1/3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线性阀,其中,
所述插棒式铁心具有:(a)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侧、且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大径部;以及(b)与该大径部连续且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并且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小径部,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的阶梯差面作为所述插棒式铁心阶梯差面发挥功能,
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部包括:(a)供所述大径部插入的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一内径部;以及(b)与该第一内径部连续,具有比所述第一内径部的内径小的内径,且供所述小径部插入的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第二内径部,
在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内径部中的一方形成有所述第一方向阶梯差面,在另一方形成有所述第二方向阶梯差面,
该电磁式线性阀构成为如下构造:当所述插棒式铁心在所述第一液室内移动时,所述插棒式铁心与所述第一内径部不滑动接触,而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第二内径部滑动接触。
CN201080068356.9A 2010-09-06 2010-09-06 电磁式线性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8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5232 WO2012032594A1 (ja) 2010-09-06 2010-09-06 電磁式リニア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8557A true CN103038557A (zh) 2013-04-10
CN103038557B CN103038557B (zh) 2014-09-17

Family

ID=4581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83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8557B (zh) 2010-09-06 2010-09-06 电磁式线性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33954B2 (zh)
JP (1) JP5494810B2 (zh)
CN (1) CN103038557B (zh)
WO (1) WO20120325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517A (zh) * 2014-09-04 2017-05-10 Kyb株式会社 螺线管以及电磁阀
CN114258577A (zh) * 2019-08-28 2022-03-29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推拉式螺线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3954B2 (en) * 2010-09-06 2015-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 linear valve
KR101294674B1 (ko) * 2011-11-02 2013-08-09 주식회사 만도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솔레노이드 밸브
US20150137014A1 (en) * 2012-08-10 2015-05-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olenoid valve
JP2014105753A (ja) * 2012-11-27 2014-06-09 Denso Corp 高圧流体用電磁弁装置
JP5733581B2 (ja) * 2012-11-27 2015-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圧流体用電磁弁装置
DE102013213712A1 (de) * 2013-07-12 2015-01-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ktromagnetischer Aktor sowie Fluidventil mit einem solchen Aktor
JP6265009B2 (ja) * 2014-03-31 2018-01-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装置および電磁弁
JP6488134B2 (ja) * 2015-01-26 2019-03-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
JP6481641B2 (ja) * 2015-09-28 2019-03-13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車両の液圧制御装置
US10774941B2 (en) 2017-06-14 2020-09-15 Bwi (Shanghai) Co., Ltd. Controlled brake solenoid valve
US10738750B2 (en) 2018-07-25 2020-08-11 Hitachi, Ltd. Low impact noise solenoid valve
CN113915391A (zh) * 2020-07-09 2022-01-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及电磁阀的组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542A (zh) * 1997-10-27 2001-01-24 科勒公司 闭锁式电磁阀
JP2002188744A (ja) * 2000-12-25 2002-07-05 Nidec Tosok Corp 比例電磁弁
CN1680740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阀
CN101240857A (zh) * 2007-12-30 2008-08-13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阀芯运动连续可调的电磁阀
JP2010060074A (ja) * 2008-09-04 2010-03-18 Toyota Motor Corp 電磁弁
JP2010133490A (ja) * 2008-12-04 2010-06-17 Denso Corp 電磁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111A (en) * 1974-09-25 1975-11-18 Marotta Scientific Controls Solenoid actuator for high pressure valve
US4425767A (en) * 1979-10-01 1984-01-17 Sporlan Valve Company Refrige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modulating electrically-operated expansion valves
US4919390A (en) * 1987-12-29 1990-04-2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Solenoid operated valve apparatus
JP2522630Y2 (ja) 1988-07-29 1997-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弁
KR930006510B1 (ko) 1988-07-29 1993-07-16 미쓰비시전기 주식회사 전자밸브
US5513832A (en) * 1994-04-22 1996-05-07 Lectron Products, Inc. Variable force solenoid valve
JPH08277952A (ja) * 1995-03-31 1996-10-22 Tosok Corp 電磁弁
JP2002122266A (ja) 2000-10-13 2002-04-26 Aisin Seiki Co Ltd 電磁弁
DE10107115B4 (de) * 2001-02-14 2004-09-30 Robert Bosch Gmbh Drucksteuerventil
US6877717B2 (en) * 2003-03-14 2005-04-12 Kelsey-Hayes Company Control valve for a vehicular brake system
JP4697088B2 (ja) 2006-08-10 2011-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2009290154A (ja) 2008-06-02 2009-12-10 Jtekt Corp 電磁弁の製造方法
JP5471734B2 (ja) 2009-06-03 2014-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5158270B2 (ja) 2009-12-21 2013-03-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式リニア弁
US9133954B2 (en) * 2010-09-06 2015-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 linear valv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542A (zh) * 1997-10-27 2001-01-24 科勒公司 闭锁式电磁阀
JP2002188744A (ja) * 2000-12-25 2002-07-05 Nidec Tosok Corp 比例電磁弁
CN1680740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阀
CN101240857A (zh) * 2007-12-30 2008-08-13 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阀芯运动连续可调的电磁阀
JP2010060074A (ja) * 2008-09-04 2010-03-18 Toyota Motor Corp 電磁弁
JP2010133490A (ja) * 2008-12-04 2010-06-17 Denso Corp 電磁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517A (zh) * 2014-09-04 2017-05-10 Kyb株式会社 螺线管以及电磁阀
CN114258577A (zh) * 2019-08-28 2022-03-29 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推拉式螺线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32594A1 (ja) 2013-12-12
US9133954B2 (en) 2015-09-15
US20130153801A1 (en) 2013-06-20
CN103038557B (zh) 2014-09-17
JP5494810B2 (ja) 2014-05-21
WO2012032594A1 (ja)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8557B (zh) 电磁式线性阀
KR101254288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CN107002900B (zh) 容量控制阀
US9273791B2 (en) Pilot solenoid valve
CN103899826B (zh) 具有电磁驱动器的阀
CN101936419B (zh) 电磁阀
CN102326016B (zh) 电磁式线性阀
CN102678412B (zh) 燃料喷射装置
CN102893016A (zh)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EP2749800B1 (en) Solenoid valve
CN103003607A (zh) 气体用调压阀
CN104047664A (zh) 流体泵出口压力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291564A1 (en) Electromagnetic linear valve
US20180023723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US5551540A (en) Vibration damper and a vibration damper with a valve actuation device
EP2631465A1 (en) Solenoid valve
US11926186B2 (en) Suspension device
EP1236940B1 (en) Solenoid and fluid control valve
KR102137404B1 (ko) 고압 비례제어기능을 구비한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N100467854C (zh) 燃油喷射阀
US4763872A (en) Operating oil introduction type electromagnetic valve
CN105612378A (zh) 能电磁操纵的阀
WO2013047418A1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8967186U (zh) 一种电磁阀
CN107131165B (zh) 电磁阀和压力流体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