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6090A -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6090A
CN103036090A CN2012103690211A CN201210369021A CN103036090A CN 103036090 A CN103036090 A CN 103036090A CN 2012103690211 A CN2012103690211 A CN 2012103690211A CN 201210369021 A CN201210369021 A CN 201210369021A CN 103036090 A CN103036090 A CN 103036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side rail
contact
bottom side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90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6090B (zh
Inventor
古平善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6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6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0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接触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C)具备触点(3)及致动器(2)。触点(3)具有下侧梁(33)、动作梁(34)和上侧梁(35)。下侧梁(33)沿着扁平电缆(9)的下表面向前方(F)延伸。动作梁(34)在下侧梁(33)从固定部(31)延伸的中途,从下侧梁(33)分岔,向扁平电缆(9)的上侧延伸。上侧梁(35)从固定部(31)分开,越过动作梁(34)的上方而向前方(F)延伸,承担和扁平电缆(9)的上表面的接触。致动器具有作用于动作梁(34)的凸轮部(22),当转动时,通过用凸轮部(22)推升动作梁(34),使下侧梁(33)从下方推压扁平电缆(9)并用上侧梁(35)和下侧梁(33)夹持。

Description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用于将以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为代表的扁平电缆连接于电路基板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被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展示有FPC用连接器。该FPC用连接器具备保持于绝缘体(insulator)的触点(contact)和可旋转地安装于绝缘体的致动器(actuator)。触点具有承担和FPC上侧的接触的上侧接触部和承担和下侧的接触的下侧接触部。一对接触部通过联结弹簧部相连,上侧接触部在比联结弹簧部靠后方延伸有弹簧部。当通过旋转的致动器而驱动位于上侧接触部后方的弹簧部时,上侧接触部向下侧下降,和下侧接触部一起和FPC接触。
此外,专利文献2中也展示了具备触点部和框体以及致动器的平型柔性电缆用连接器。触点部具有配置于电缆上侧的第1接触梁(beam)和配置于下侧的第2接触梁。第2接触梁经由联结部被固定于框体的基部梁支持,第1接触梁和第2接触梁联结。当通过致动器驱动第2接触梁的后端突部时,第1接触梁向下侧下降,和第2接触梁一起和电缆接触。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0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82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FPC用连接器中,触点下侧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体。其结果,当FPC被向上方扇,即FPC中连接器的外侧部分被向上方提起时,触点下侧的接触部不能够跟随FPC,有可能引起接触不良。
专利文献2展示的第2接触梁被联结部支持,且可动。然而,第2接触梁的后端突部被致动器锁止。从而,当电缆被向上方扇时第2接触梁不能够跟随,有可能引起接触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接触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外罩,接受将面朝向上下的姿势的扁平电缆来自前方的插入;
触点,具有: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外罩;下侧梁,从该固定部沿着上述外罩接受的扁平电缆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下表面的接触;动作梁,在该下侧梁的从该固定部向前方延伸的中途从该下侧梁分岔,在和该下侧梁之间形成接受上述扁平电缆的端部的接受部,并向该扁平电缆的上侧延伸;上侧梁,从上述固定部通过上述动作梁的上方越过该动作梁而向前方延伸,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上表面的接触;以及
致动器,具有作用于上述动作梁的凸轮部,在电缆接受姿势和电缆固定姿势之间转动自如,该电缆接受姿势为通过解除该凸轮部对上述动作梁的作用而打开上述接受部至接受上述扁平电缆的状态;该电缆固定姿势为通过用上述凸轮部推升上述动作梁,使上述下侧梁从下方推压该接受部接受的扁平电缆,并用上述上侧梁和该下侧梁夹持该扁平电缆。
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中,通过致动器推升动作梁,下侧梁以从下方推压的方式和扁平电缆接触。因此,即使在扁平电缆被扇到上方的情况下,下侧梁也跟随扁平电缆。从而,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中,和不通过致动器推升下侧梁的情况相比下侧梁的位移量大,因此对被扇到上方的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大,接触的可靠性高。
在此,上述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中,优选:上述扁平电缆在被上述外罩接受的端部,靠近端缘的端缘侧端子和同该端缘分离并邻接于该端缘侧端子的位置的里侧端子在沿着该端缘的宽度方向交替配置,
上述触点分担和上述里侧端子的接触,
该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还具备第2触点,
该第2触点分担和上述端缘侧端子的接触,具有:固定于上述外罩的第2固定部;从该第2固定部彼此分岔而形成将上述扁平电缆接受于彼此之间的第2接受部,分别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的接触的第2下侧梁和第2上侧梁,
上述致动器还具备作用于上述第2上侧梁的第2凸轮部,该第2凸轮部在上述电缆接受姿势下,通过解除对该第2上侧梁的作用,而打开上述第2接受部至接受上述扁平电缆的状态,并且在上述电缆固定姿势下,通过下推上述第2上侧梁,使上述第2上侧梁从上方推压该第2接受部接受的扁平电缆,并用该第2上侧梁和上述第2下侧梁夹持该扁平电缆。
通过交替配置分担和里侧端子的接触的触点以及分担和端缘侧端子的接触的第2触点,在扁平电缆的端部,交替施加触点的下侧梁导致的向上的力和第2触点的上侧梁导致的向下的力。因此,扁平电缆的保持力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现接触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FPC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2是FPC连接器的正面图及侧面图,(A)部分为正面图,(B)部分为侧面图;
图3是FPC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示出致动器处于固定姿势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FPC连接器C的5—5线截面的图,(A)部分示出致动器2处于接受姿势的状态,(B)部分示出处于固定姿势的状态;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FPC连接器C的6—6线截面的图;
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致动器和第1触点的动作的截面图,(A)部分示出FPC9的端部被插入的状态,(B)部分示出致动器的操作中途的状态,(C)部分示出致动器变为固定姿势的状态;
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FPC连接器C的8—8线截面的图;
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致动器和第2触点的动作的截面图,(A)部分示出FPC9的端部92被插入的状态,(B)部分示出致动器的操作中途的状态,(C)部分示出致动器变为固定姿势的状态;
图10是说明FPC被扇到上方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FPC连接器的平面图。此外,图2是FPC连接器的正面图及侧面图,(A)部分是正面图,(B)部分是侧面图。此外,图3是FPC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图3所示的FPC连接器C是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表面、电连接FPC9和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图1也示出和FPC连接器C连接的FPC9。
图1所示的FPC9是柔软的带状电缆,具有多个导体91。FPC9的端部92露出有和各个导体91连接而设置的端子93、94。图1所示的FPC9的端子93、94由端缘侧端子94和里侧端子93构成。端缘侧端子94靠近端部92的端缘92a而配置,里侧端子93和端缘92a分离而配置于和端缘侧端子94邻接的位置。端缘侧端子94及里侧端子93在沿着端缘92a的FPC9的宽度方向W成2列排列。此外,端缘侧端子94和里侧端子93在宽度方向W交替配置。图1示出端部92的上表面,但FPC9在未图示的下表面也和上表面同样地配置有端缘侧端子及里侧端子。下表面的端缘侧端子及里侧端子各自和图1所示的上表面的端缘侧端子94及里侧端子93的各端子隔着板状的端部92配置于正好相反的位置。隔着端部92配置于相反的位置的端子之间彼此导通。FPC9通过上表面及下表面被夹,能够连接在上表面及下表面两者配置的端子。此外,端部92的宽度方向W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防止从FPC连接器C的脱落的防脱落突起95。
图1~图3所示的FPC连接器C具备外罩1、致动器2、第1触点3、第2触点4以及桩(peg)5。
[外罩]
外罩1是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构件。外罩1支持致动器2、第1触点3、第2触点4。外罩1接受FPC9(参照图1)的端部92。
在此,在FPC连接器C中,将朝向FPC9的方向称为前方F,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B。此外,将沿着FPC9的端缘92a的方向,即沿着宽度方向W的方向称为右方向R及左方向L。此外,将朝向安装有FPC连接器C的未图示的基板的方向称为下方D,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上方U。此外,将前方F及后方B一并称为前后方向FB,将右方向R及左方向L称为左右方向RL,将上方U及下方D一并称为上下方向UD。
FPC9以将沿着端缘92a的宽度方向W和FPC连接器C的左右方向RL配合的状态插入外罩1。
[致动器]
致动器2是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构件。致动器2被相对于外罩1转动自如地支持。致动器2通过操作,在将FPC9固定于FPC连接器C的固定姿势和自由接受及卸下FPC9的接受姿势之间旋转。图1~图3示出致动器2向上方U立起的接受姿势。在致动器2设置有旋转轴、凸轮,关于这些部分,将在后面讲述。
图4是示出致动器处于固定姿势的状态的图。FPC连接器C具有所谓后翻型(back flip type)的致动器2。图4示出FPC9从前方F朝向后方B,更详细而言向下方D倾斜的方向插入FPC连接器C,之后,致动器2朝向后方B沿箭头E方向旋转而倒下的固定姿势。图4所示的固定姿势中,FPC9固定于FPC连接器C。此外,FPC9的防脱落突起95通过锁止于在桩5设置的FPC锁止爪54,防止FPC9的脱落。
[触点]
再次参照图1~图3继续进行说明。第1触点3及第2触点4在左右方向RL交替排列。本实施方式的FPC连接器C为41针的连接器,具有20个第1触点3和21个第2触点4。若对这些触点3、4从一端开始依次付与编号,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第1触点3成为偶数触点,第2触点4成为奇数触点。第1触点3承担和FPC9的里侧端子93(参照图1)的接触,第2触点4承担和端缘侧端子94的接触。第1触点3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触点的一个例子,第2触点4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第2触点的一个例子。关于这些触点3、4的详细内容之后叙述。
[桩]
在外罩1的左右方向RL两端近旁配置有2个桩5。
图5为示出图2所示的通过FPC连接器C的桩近旁的5—5线截面的图。图5的(A)部分示出致动器2处于接受姿势的状态,(B)部分示出处于固定姿势的状态。
桩5具有压入部51、焊料固定部52、轴承部53以及FPC锁止爪54。桩5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构件,压入部51、焊料固定部52、轴承部53以及FPC锁止爪54为一体形成。桩5通过将压入部51压入外罩1而固定于外罩1。桩5的焊料固定部52露出在外罩1的下表面。通过将焊料固定部52和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焊接,FPC连接器C切实地固定于电路基板。轴承部53为U字形,保持设于致动器2的旋转轴21。致动器2经由桩5而被外罩1支持,且对外罩1转动自如地被支持。
致动器2以保持于轴承部53的旋转轴21为中心,从图5的(A)部分所示的接受姿势到(B)部分所示的固定姿势为止,在近似90°的范围转动。
此外,致动器2的转动范围既可以小于90°,也可以大于90°。
[第1触点]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通过FPC连接器C的第1触点3近旁的6—6线截面的图。
第1触点3具备固定部31、焊接部32、下侧梁33、动作梁34以及上侧梁35。第1触点3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构件,固定部31、焊接部32、下侧梁33、动作梁34以及上侧梁35为一体形成。第1触点3从外罩1的后方朝向前方F而插入外罩1内。固定部31突出有锁止爪311。固定部31被压入、固定于外罩1,从而第1触点3被外罩1支持。焊接部32露出在外罩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部32和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焊接,第1触点3和电路基板电连接。
下侧梁33是从靠近外罩1内的后方的固定部31向前方F延伸的悬臂弹簧。下侧梁33大致沿着外罩1的底壁11而延伸,承担和FPC9的下表面的接触。在下侧梁33的前端,和FPC9的下表面接触的接点331向上方U突出。
动作梁34是在下侧梁33从固定部31朝向前方F延伸的中途从下侧梁33分岔而延伸的部分。动作梁34在和下侧梁33之间形成接受FPC9的端部92的接受部3a,向FPC9的上侧延伸。
致动器2的配置第1触点3的部分设置有第1凸轮部22。致动器2的第1凸轮部22和第1触点3的动作梁34的前端部分凸轮配合。
第1触点3的上侧梁35是从固定部31分开而向前方F延伸的悬臂弹簧。上侧梁35从固定部31和下侧梁33分开延伸。上侧梁35通过动作梁34的上方,越过动作梁34而比动作梁34靠向前方F延伸。上侧梁35的前端部分向下方D弯曲,成为和FPC9的上表面接触的接点351。
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致动器和第1触点的动作的截面图。图7的(A)部分示出插入FPC9的端部92的状态,(B)部分示出致动器的操作中途的状态,(C)部分示出致动器变为固定姿势的状态。
图7的(A)部分示出接受状态的致动器2。在该状态下,致动器2的第1凸轮部22解除对动作梁34的作用,接受部3a打开至接受FPC9的状态。如图7的(A)部分所示,在外罩1接受FPC9的端部92的状态下,如图7的(B)部分所示,当致动器2向后方B旋转时,第1凸轮部22旋转,将作为凸轮从动件(cam follower)的动作梁34的前端部分向上方U推升。因为动作梁34从下侧梁33的中途延伸,所以通过动作梁34被推升,靠近固定部31的窄宽度的根部31a弹性变形,下侧梁33尤其是有接点331的前端部分以该根部31a为中心向上方U旋转并同时上升。下侧梁33的接点331和FPC9的端部92的下表面,更详细地说,和刚好在图1所示的里侧端子93的背后配置的里侧端子(未图示)接触,将接触的部分向上方U推压。其结果,FPC9的端部92的上表面,更详细地说,图1所示的里侧端子93和上侧梁35的接点351接触。在图7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下,FPC9的端部92被下侧梁33和上侧梁35夹持。即,下侧梁33和上侧梁35和FPC9的端部92弹性接触,成为通过弹性力将端部92彼此向对方一侧施力的状态。从而,第1触点3在FPC9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两者和端子切实地接触。此外,图7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下,上侧梁35的比前端更靠近固定部31的部分和倒至固定姿势的致动器2抵接。
[第2触点]
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通过FPC连接器C的第2触点近旁的8—8线截面的图。
第2触点4具备固定部41、焊接部42、下侧梁43、加强梁44以及上侧梁45。第2触点4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构件,固定部41、焊接部42、下侧梁43、加强梁44以及上侧梁45为一体形成。在此,固定部41、下侧梁43以及上侧梁45分别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第2固定部、第2下侧梁以及第2上侧梁的一个例子。
第2触点4和第1触点3(参照图6)相反,从外罩1的前方朝向后方B而插入外罩1内。固定部41突出有锁止爪411。固定部41被压入、固定于外罩1,从而第2触点4被外罩1支持。第2触点4的固定部41具有整体弯曲为L字形的形状,从外罩1内的后方部分经过外罩1内的下方而向前方F延伸。焊接部42设置于固定部41的前方F的前端,露出在外罩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部42和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焊接,第2触点4和电路基板电连接。
下侧梁43是从固定部41的前方F的前端向后方B延伸的悬臂弹簧。下侧梁43沿着外罩1接受的FPC9(参照图4)的下表面而延伸,承担和FPC9的下表面的接触。在下侧梁43的前端,和FPC9的下表面接触的接点431向上方U突出。
上侧梁45是从固定部41的后方部分向前方F延伸的悬臂梁。上侧梁45从固定部41和下侧梁43分开延伸。上侧梁45在和下侧梁43之间形成接受FPC9的端部92的第2接受部4a,向FPC9的上侧延伸。在上侧梁45的前端,和FPC9的上表面接触的接点451向下方D突出。
致动器2的配置第2触点4的部分设置有第2凸轮部23。致动器2的第2凸轮部23和第2触点4的上侧梁45凸轮配合。
加强梁44是从固定部41的后方部分的上端向前方F延伸的悬臂弹簧。加强梁44和上侧梁45以及下侧梁43二者分开延伸。加强梁44比上侧梁45更向上方延伸,和第2凸轮部23的上部接触。加强梁44从上方压下推上侧梁45的第2凸轮部23。
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致动器和第2触点的动作的截面图。图9的(A)部分示出FPC9的端部92插入的状态,(B)部分示出致动器的操作中途的状态,(C)部分示出致动器变为固定姿势的状态。
图9的(A)部分示出接受状态的致动器2。在该状态下,致动器2的第2凸轮部23解除对上侧梁45的作用,接受部4a打开至接受FPC9的状态。如图9的(A)部分所示,在外罩1接受FPC9的端部92的状态下,如图9的(B)部分所示当致动器2向后方B旋转时,第2凸轮部23旋转,将作为凸轮从动件的上侧梁45的前端部分向下方D推压。上侧梁45的接点451和FPC9的端部92的上表面,更详细地说,和图1所示的端缘侧端子94接触,将接触的部分向下方D推压。其结果,FPC9的端部92的下表面,更详细的说,刚好在图1所示的端缘侧端子94的背后配置的端缘侧端子(未图示)和下侧梁43的接点431接触。在图9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下,FPC9的端部92被下侧梁43和上侧梁45夹持。即,下侧梁43和上侧梁45和FPC9的端部92弹性接触,成为通过弹性力将端部92彼此向对方一侧施力的状态。从而,第2触点4在FPC9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两者和端子切实地接触。此外,图9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下,从上方压第2凸轮部23的加强梁44和倾倒的致动器2抵接。
[FPC的固定]
如图7的(A)部分及图9的(A)部分所示,在致动器2变为接受姿势的FPC连接器C中插入FPC9的端部92之后,当将致动器2旋转操作至固定姿势时,FPC9的端部92固定于FPC连接器C。具体而言,在图1所示的FPC9的端部92之中,在靠近端缘92a的位置在宽度方向W排列的端缘侧端子94的部分被图9的(C)部分所示的第2触点4的下侧梁43和上侧梁45夹持。此外,图1所示的FPC9的端部92之中,和端缘92a分离而在宽度方向W排列的里侧端子93的部分被图7的(C)部分所示的第1触点3的上侧梁35及下侧梁33夹持。FPC9的端部92之中,端缘侧端子94的部分和里侧端子93的部分被夹持,从而FPC9的姿势被固定。此外,如图4所示,姿势被固定的FPC9的防脱落突起95被设置于桩5的FPC锁止爪54锁止,从而防止FPC的脱落。
图10是说明FPC被扇到上方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示出固定于FPC连接器C的FPC9被扇到上方的状态,即,连接器的外侧的部分在远离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上方U受力而被提起的状态。此时,FPC9的端部92也被向上方U提起,端部92之中,特别是离FPC连接器C的插入口近的里侧端子93(参照图1)的部分的提起量大。
本实施方式的FPC连接器C中,和里侧端子93(参照图1)的部分接触的第1触点3的下侧梁33被动作梁34驱动,对FPC9的端部92向上方U施力。因此,下侧梁33跟随FPC9的端部92向上方U的位移。从而,不仅是上侧梁35,下侧梁33对端部92的高接触压力也被维持。因而,即使FPC9被向上方扇,在端部9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这两者接触也被维持,所以接触的可靠性高。
此外,当FPC9被向上方扇时,上侧梁35被FPC9向上方U提起。上侧梁35的比前端靠近固定部31的部分和固定姿势的致动器2抵接,因此,将致动器2向上方U提起。致动器2虽然经由桩5(参照图5)而保持于外罩1,但是因为是树脂制,所以受力而向上方U弹性位移。此时,致动器2经由第1凸轮部22将动作梁34的前端进一步向上方推升。通过动作梁34被推升,下侧梁33的接点331进一步上升。如此,下侧梁33跟随FPC9的上升。从而,接触的可靠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FPC连接器C中,第1触点3及第2触点4在左右方向RL即宽度方向W交替配置。在FPC9固定于FPC连接器C的状态下,第1触点3通过下侧梁33将FPC9的端部92向上方U推升的力夹持端部92,第2触点4通过上侧梁45将端部92向下方D下推的力夹持端部92。对于端部92,向上方U的力和向下方D的力在宽度方向W交替施加,因此第1触点3及第2触点4对端部92的保持力增加。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和端缘侧端子94及里侧端子93成2列排列的FPC9连接的FPC连接器C。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将端子成1列排列的扁平电缆作为对象也可以。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的例子,示出了具备第1触点3以及第2触点4两者的FPC连接器C。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只具备第1触点3也可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FPC作为对象的FPC连接器C。但是,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不局限于将FPC作为对象,是具有挠性的扁平状的构件、具有导体即可,例如,也可以是FFC等。
此外,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具备的触点的数量,也可以小于等于40,或者,也可以大于等于4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所谓后翻型的致动器2的FPC连接器C。但是,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也可以具有前翻型的致动器。
符号说明
C FPC连接器;1 外罩;2 致动器;22 第1凸轮部;23 第2凸轮部;3 第1触点;3a 接受部;31 固定部;33 下侧梁;34 动作梁;35 上侧梁;4 第2触点;4a 接受部;41 固定部;43 下侧梁;44 加强梁;45 上侧梁;9 FPC;92a 端缘;92 端部;93 里侧端子;94 端缘侧端子;W 宽度方向。

Claims (2)

1.一种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罩,接受将面朝向上下的姿势的扁平电缆来自前方的插入;
触点,具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外罩;下侧梁,从该固定部沿着所述外罩接受的扁平电缆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下表面的接触;动作梁,在该下侧梁的从该固定部向前方延伸的中途从该下侧梁分岔,在和该下侧梁之间形成接受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的接受部,并向该扁平电缆的上侧延伸;上侧梁,从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动作梁的上方越过该动作梁而向前方延伸,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上表面的接触;以及
致动器,具有作用于所述动作梁的凸轮部,在电缆接受姿势和电缆固定姿势之间转动自如,所述电缆接受姿势为通过解除该凸轮部对所述动作梁的作用而打开所述接受部至接受所述扁平电缆的状态;所述电缆固定姿势为通过用所述凸轮部推升所述动作梁,使所述下侧梁从下方推压该接受部接受的扁平电缆,并用所述上侧梁和该下侧梁夹持该扁平电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电缆在被所述外罩接受的端部,靠近端缘的端缘侧端子和同该端缘分离并邻接于该端缘侧端子的位置的里侧端子在沿着该端缘的宽度方向交替配置,
所述触点分担和所述里侧端子的接触,
该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还具备第2触点,
该第2触点分担和所述端缘侧端子的接触,具有:固定于所述外罩的第2固定部;从该第2固定部彼此分岔而形成将所述扁平电缆接受于彼此之间的第2接受部,分别承担和该扁平电缆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的接触的第2下侧梁和第2上侧梁,
所述致动器还具备作用于所述第2上侧梁的第2凸轮部,该第2凸轮部在所述电缆接受姿势下,通过解除对该第2上侧梁的作用,而打开所述第2接受部至接受所述扁平电缆的状态,并且在所述电缆固定姿势下,通过下推所述第2上侧梁,使所述第2上侧梁从上方推压该第2接受部接受的扁平电缆,并用该第2上侧梁和所述第2下侧梁夹持该扁平电缆。
CN201210369021.1A 2011-09-28 2012-09-27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6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2773 2011-09-28
JP2011212773A JP5828727B2 (ja) 2011-09-28 2011-09-28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090A true CN103036090A (zh) 2013-04-10
CN103036090B CN103036090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02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902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6090B (zh) 2011-09-28 2012-09-27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28727B2 (zh)
CN (1) CN1030360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9957A (zh) * 2015-08-31 2018-04-2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8621A (en) * 2005-03-09 2006-11-01 Kyocera Elco Corp Connector
CN101053123A (zh) * 2004-11-01 2007-10-10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柔性电缆的电连接器
CN102017314A (zh) * 2008-04-25 2011-04-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US20110201220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Molex Incorporated FPC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6327B2 (ja) * 1995-09-29 1999-11-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295808B2 (ja) * 1999-10-06 2002-06-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4158206A (ja) * 2002-11-01 2004-06-03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3123A (zh) * 2004-11-01 2007-10-10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柔性电缆的电连接器
TW200638621A (en) * 2005-03-09 2006-11-01 Kyocera Elco Corp Connector
CN102017314A (zh) * 2008-04-25 2011-04-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US20110201220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Molex Incorporated FPC Connec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9957A (zh) * 2015-08-31 2018-04-2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7949957B (zh) * 2015-08-31 2019-08-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090B (zh) 2016-05-11
JP2013073825A (ja) 2013-04-22
JP5828727B2 (ja)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6233C (zh) 电连接器
CN102057539B (zh) 连接器
CN100595978C (zh) 推入式接线器
CN259338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515671B (zh) 连接模块
CN202025877U (zh) 连接器
CN102656750A (zh) 连接器
CN201230007Y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748167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vity sealing plug
CN101640343B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和短路方法
CN104145376B (zh) 电连接器
CN102315176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7645151B2 (en) Sh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hunt therefore
CN102144339A (zh) 电连接器
CN102856730B (zh) 电连接器
CN102377053A (zh) 电连接器
CN102025059B (zh) 连接器
CN102365792B (zh) 连接器
CN101304131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4659503A (zh) 连接器
KR101357439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1593884A (zh) 电连接器
CN103036090B (zh)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CN101630787B (zh) 一种卡缘连接器
CN106684625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