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栅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沟槽栅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成本的节约和性能的提高,集成电路的单位尺寸在逐渐的缩小,栅极技术从最初的平面技术发展到了沟槽栅技术,且沟槽栅的尺寸约来越小,导致沟槽的AR(深宽比)越来越大,在利用多晶硅对沟槽进行填充时,由于沟槽顶部生长比较快,沟槽底部生长比较慢,所以容易导致沟槽内部空洞残留,影响器件的性能;且后续去除沟槽外部的多晶硅时,容易把沟槽内部的空洞打开,导致后续工艺产生问题。如图1A至图1D所示,是现有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沟槽栅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
如图1A所示,在硅衬底101或硅外延层上进行光刻刻蚀形成沟槽2。
如图1B所示,进行栅介质层3生长,所述栅介质层3要覆盖所述沟槽2的底部表面和侧面。
如图1C所示,进行多晶硅4生长,在所述沟槽2的区域中,多晶硅4会对所述沟槽2进行填充。由于多晶硅在所述沟槽2的顶部区域生长速率大于底部区域的生长速率,故当所述沟槽2的AR较大时,容易在所述沟槽2中形成空洞。
如图1D所示,对所述多晶硅4进行刻蚀,将所述沟槽2的区域外的所述多晶硅4去除,并将所述沟槽2区域内的所述多晶硅的表面和所述沟槽2的顶部相平。由图1D中可以看出,所述沟槽2中形成了空洞。
此外,沟槽填充后,在后续的热处理后(一般为离子注入的扩散),多晶硅会收缩,从而导致沟槽侧壁受到指向沟槽内部的拉力,沟槽越深,沟槽宽度越宽,受到的拉力越大,从而会导致硅片的变形,可能会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下面表一是沟槽填充前后硅片的曲率半径变化情况:
表一
步骤 |
硅片曲率半径 |
多晶硅填充前 |
-266米 |
多晶硅填充后 |
68米 |
退火处理后 |
26米 |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沟槽栅的形成方法,能消除沟槽栅中的空洞,能降低沟槽栅中的多晶硅的应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沟槽栅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介质层。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形成多晶硅层。
步骤三、在所述多晶硅层上形成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的组成材料和所述第一介质层的组成材料不同。
步骤四、采用光刻工艺定义出沟槽栅区域,采用刻蚀工艺依次将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第二介质层、所述多晶硅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去除,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多晶硅层作为多晶硅栅,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作为所述多晶硅栅底部的栅介质层,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第二介质层作为后续选择性外延生长的掩模。
步骤五、对所述多晶硅栅进行退火。
步骤六、在退火后的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正面淀积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的组成材料和所述第一介质层的组成材料相同,所述第三介质层覆盖于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所述多晶硅栅的侧壁表面和所述多晶硅栅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表面。
步骤七、对所述第三介质层进行选择性刻蚀,刻蚀后,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和所述多晶硅栅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表面的所述第三介质层被去除,所述多晶硅栅的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三介质层保留并作为所述多晶硅栅侧面的栅介质层。
步骤八、在所述第三介质层选择性刻蚀后进行选择性外延生长,该选择性外延生长在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半导体外延层,该半导体外延层和所述多晶硅栅间由所述多晶硅栅侧面的栅介质层隔离;所述多晶硅栅的凹陷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层中的部分组成沟槽栅,所述沟槽栅的深度等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层的厚度。
步骤九、去除所述多晶硅栅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一中所述第一介质层为SiO2、SiN、SiON、Al2O3、TaN、Ta2O5、HfO2、La2O3、Nb2O5、ZrO2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三中所述第二介质层为SiO2、SiN和SiON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五中的退火的温度为500℃~1300℃,时间为10分钟~300分钟。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半导体外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多晶硅栅的厚度。
本发明是先形成沟槽栅的多晶硅,再形成沟槽栅外部的外延层,利用凹陷于外延层中的多晶硅组成沟槽栅,所以本发明能消除现有技术中先形成沟槽、再在沟槽中填充多晶硅时会产生空洞的问题,故本发明形成的沟槽栅不会产生空洞,能够提供沟槽栅的质量。
另外,本发明多晶硅的退火工艺是先对多晶硅进行退火,再形成沟槽栅结构的,故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先在沟槽中填充多晶硅、再对多晶硅退火而产生的应力问题,所以本发明还能降低沟槽栅中的多晶硅的应力,消除了由于应力问题而对后续的工艺造成的影响,最终能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A-图1D是现有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H是本发明实施例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至图3H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沟槽栅的形成方法的各步骤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沟槽栅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3A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上形成第一介质层2;所述第一介质层2为SiO2、SiN、SiON、Al2O3、TaN、Ta2O5、HfO2、La2O3、Nb2O5、ZrO2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中半导体衬底1为硅衬底。
步骤二、如图3B所示,在所述第一介质层2上形成多晶硅层3。
步骤三、如图3C所示,在所述多晶硅层3上形成第二介质层4,所述第二介质层4的组成材料和所述第一介质层2的组成材料不同;所述第二介质层4为SiO2、SiN和SiON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四、如图3D所示,采用光刻工艺定义出沟槽栅区域,采用刻蚀工艺依次将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第二介质层4、所述多晶硅层3和所述第一介质层2去除,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多晶硅层3作为多晶硅栅3A,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第一介质层2作为所述多晶硅栅3A底部的栅介质层2A。刻蚀后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保留的所述第二介质层4标示为4A,所述第二介质层4A作为后续选择性外延生长的掩模。
步骤五、如图3D所示,对所述多晶硅栅3A进行退火;退火的温度为500℃~1300℃,时间为10分钟~300分钟。
步骤六、如图3E所示,在退火后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淀积第三介质层5,所述第三介质层5的组成材料和所述第一介质层2的组成材料相同,所述第三介质层5覆盖于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表面、所述多晶硅栅3A的侧壁表面和所述多晶硅栅3A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4A表面。
步骤七、如图3F所示,对所述第三介质层5进行选择性刻蚀,该选择性刻蚀并不需要采用光刻工艺定义出所要刻蚀的区域,而是对所述第三介质层5进行全面刻蚀,全面刻蚀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表面。刻蚀后,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表面和所述多晶硅栅3A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4A表面的所述第三介质层5被去除,所述多晶硅栅3A的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三介质层5保留并作为所述多晶硅栅3A侧面的栅介质层5A。
步骤八、如图3G所示,在所述第三介质层5选择性刻蚀后进行选择性外延生长,该选择性外延生长在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上形成半导体外延层6,该半导体外延层6和所述多晶硅栅3A间由所述多晶硅栅3A侧面的栅介质层5A隔离。
由于在所述多晶硅栅3A顶部有所述第二介质层4A,而所述第二介质层4A的顶部不能形成外延层,故在所述沟槽栅区域不生长外延层。所以所述半导体外延层6只形成在所述沟槽栅区域外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上。
所述多晶硅栅3A的凹陷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层6中的部分组成沟槽栅,所述沟槽栅的深度等于所述半导体外延层6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外延层6的厚度等于所述多晶硅栅3A的厚度。
步骤九、如图3H所示,去除所述多晶硅栅3A顶部的所述第二介质层4A。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