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3591A -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3591A
CN103033591A CN2012105629720A CN201210562972A CN103033591A CN 103033591 A CN103033591 A CN 103033591A CN 2012105629720 A CN2012105629720 A CN 2012105629720A CN 201210562972 A CN201210562972 A CN 201210562972A CN 103033591 A CN103033591 A CN 103033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tic reactor
hydrogen
gas
electric control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29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3591B (zh
Inventor
姜韶堃
赵宁
陶智勇
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2105629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35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3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3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催化反应工程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氢气钢瓶、减压阀、质量流量计、止逆阀、空气压缩机、缓冲罐、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混合配气管、催化反应器、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所述方法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记录催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本发明所述系统和方法能够精确模拟核电站安全壳设计基准事故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催化反应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针对消氢催化剂性能测试的装置多用于高温常压条件下的性能测试,采用的催化床多为固定填充床,形式为单根圆管,在中部填充催化剂。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简称气氛)从催化床底部通入,经过催化剂填充段后从顶部排出。存在问题为气流经过催化剂时阻力大,通入的气氛湿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氢气分析仪的正常使用。而核电站中安装的消氢装置要应对多种工况,比如高温高湿、含有酸性或者碱性的蒸汽的气氛条件;同时,消氢催化剂与气氛的接触形式也与固定填充床形式不同。因此,现有的实验装置均不能满足核电站用消氢催化剂的性能测试。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配制混合气作为实验用气源,为实现气体混合均匀,大多需要在压力容器内部安装风机或搅拌装置,因此对容器的要求高,能耗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模拟核电站安全壳设计基准事故状态,精确调节温度、压力、混合气中的氢气含量和混合气的相对湿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氢气钢瓶、减压阀、质量流量计、止逆阀、空气压缩机、缓冲罐、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混合配气管、催化反应器、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其中,氢气钢瓶、减压阀、质量流量计通过管路依次顺序连接后,与止逆阀的一端连接;
缓冲罐下部开有进气口,上部开有出气口;空气压缩机、缓冲罐进气口、缓冲罐出气口、第一电动调节阀依次顺序连接后,与第一旋进流量计的一端连接;
催化反应器的下部开有进气口,顶部开有排气口;止逆阀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进流量计的另一端连接后,通过混合配气管,与催化反应器的进气口连接;催化反应器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连接;
在缓冲罐和第一电动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在催化反应器的排气口和第二电动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测温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
缓冲罐内部设有加热元件,优选缓冲罐侧壁下部开有第一加液口;
优选混合配气管包括管路、连接杆和扰流板,其中连接杆位于管路内部且与管路同轴,扰流板为半圆环形,内圆半径与连接杆直径相匹配,外圆与管路内壁抵触连接;在管路一端的外壁上开有氢气进气孔;
在连接杆上均布垂直安装有6~10个扰流板,扰流板半圆形面的朝向依次为上前下后四个方向排列,相邻扰流板的间距为50mm;
催化反应器包括喷嘴、箱体、气体排出管路、压力变送器a、热电偶a、热电偶b;
箱体为长方体结构,箱体下部侧壁开有进气口,混合配气管一端分别与止逆阀和第一旋进流量计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气口进入箱体后,延伸到箱体中心轴线上,向下弯折90°后与喷嘴连接,喷嘴侧壁开有通孔,优选通孔直径≤3mm,喷嘴侧壁通孔的表面积之和与混合配气管的截面面积相等;
在箱体中固定有催化剂板,催化剂板位于混合配气管上方,在箱体中纵向分布;两片相邻的催化剂板间设有热电偶b;
优选催化剂板为长方板或长方盒,长方板表面为平板或网格状,厚度为0.5~0.6mm;长方盒表面为网格结构,厚度为6~12mm,内装催化剂小球;
热电偶a位于催化反应器内部中心轴线上,混合配气管和催化剂板之间;在催化反应器侧壁上设有压力变送器a和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优选压力变送器、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热电偶a位于催化反应器的同一高度处;
箱体顶端连有气体排出管路;优选气体排出管路与混合配气管的直径相同;
优选在催化反应器侧壁下方开有第二加液口;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别与质量流量计、缓冲罐内的加热元件、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催化反应器内的热电偶a、热电偶b、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连接。
其中,氢气钢瓶的作用为,为系统提供反应所用的氢气;
减压阀的作用为,将从氢气钢瓶输出的氢气进行减压;
质量流量计的作用为,调节从减压阀输出的氢气流量;
止逆阀的作用为,在整个过程中处于开启状态,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回流,引起爆炸;
空气压缩机的作用为,为系统提供压缩空气;
缓冲罐的作用为,将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稳压,并对压缩空气进行加热和加湿;
第一电动调节阀的作用为,配合第二电动调节阀,调节压缩空气流量;
第一旋进流量计的作用为,测量压缩空气流量;
混合配气管的作用为,使输入催化反应器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均匀;
催化反应器的作用为,提供催化剂消氢反应进行的场所;
第二电动调节阀的作用为,通过调节催化反应器出口的气体流量,控制催化反应器内的压力;通过调节催化反应器出口的气体流量为5~12Nm3/h,控制催化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0.5MPa(表压);
第二旋进流量计的作用为,测量催化反应器出口的气体流量;
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湿度计的作用分别为,对表压、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测量;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作用为,显示并记录系统表压、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控制质量流量计、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和缓冲罐内的加热元件。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测试开始前,止逆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余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一、打开第一电动调节阀,开启空气压缩机,向缓冲罐内充入压缩空气,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后,进入催化反应器,通过催化反应器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读出压力,使催化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0.5±0.02MPa(表压)后,经10~30min后关闭空气压缩机,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放空整个系统内的压缩空气;
其中,优选步骤一结束后从第一加液口向缓冲罐中加入水,液面在缓冲罐的空气进气口以下;
从第二加液口向催化反应器中加入水或酸碱性液体,液面淹没喷嘴且不与催化剂板接触;
其中,酸碱性液体为硼酸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pH选为设定值;
步骤二、开启缓冲罐内的加热元件,将缓冲罐内的空气加热至第一选定温度后,开启空气压缩机,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后,进入催化反应器,使催化反应器内温度维持在第二选定温度;
其中,第一选定温度≥第二选定温度,且第一选定温度范围为30~350℃,第二选定温度范围为25~222℃;
步骤三、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使催化反应器内压力维持在0~0.5MPa(表压);通过第二旋进流量计读出出口气体流量为5~12Nm3/h;
步骤四、开启氢气钢瓶,调节减压阀使氢气压力为0~0.55MPa后,开启并调节质量流量计,使氢气流量为0.05~0.48Nm3/h,氢气依次通过减压阀、质量流量计、止逆阀,与压缩空气混合得到混合气,混合气通过混合配气管进入催化反应器后,从喷嘴喷出,与催化剂板接触,混合气中的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板表面发生反应,通过催化反应器内的热电偶a、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和第一湿度计,监控催化反应器进口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通过催化剂板间分布的热电偶b,监控催化剂板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反应后的混合气经过气体排出管路排出;
步骤五、当催化反应器进口、出口氢气含量测点检测氢气含量不再变化后,系统连续工作0.25~400h,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记录催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
其中,优选催化反应器进口氢气体积含量为1~4%。
测试结束后,依次关闭氢气钢瓶、空气压缩机,当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a的示数为0时,排空缓冲罐和催化反应器中的液体,关闭质量流量计、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能够控制催化反应器中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精确模拟核电站安全壳设计基准事故状态;
2.所述测试系统中,通过在缓冲罐和催化反应器中加入水或酸碱性液体,能够在不同湿度和pH值条件下模拟核电站安全壳设计基准事故状态;
3.所述测试系统中,通过混合配气管可将空气和氢气均匀混合,解决了不能输出均匀混合含氢的空气的缺陷,结构简单、能耗低;
4.所述测试系统中,通过使用喷嘴,使混合配气管中的混合气均匀进入催化反应器内,与催化剂板接触面积大,利于催化反应进行;
5.所述测试系统中,通过采用长方板或长方盒形式的催化剂板,可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催化需要;
6.所述测试系统中,压力变送器、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热电偶a位于催化反应器的同一高度处,得到催化反应器内同一位置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保证了实验的精确性;
7.所述测试系统中,气体排出管路与混合配气管的直径相同,使催化反应器内气体进入和排出体积大致相同,催化反应在相对恒压下进行;
8.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控制催化反应器中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pH值和相对湿度,能够模拟核电站安全壳设计基准事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混合配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氢气钢瓶、2-减压阀、3-质量流量计、4-止逆阀、5-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6-第二压力变送器、7-第二热电偶、8-第二湿度计、9-第二电动调节阀、10-第二旋进流量计、11-热电偶b、12-第二加液口、13-催化反应器、14-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5-热电偶a、16-压力变送器a、17-混合配气管、18-第一旋进流量计、19-第一电动调节阀、20-第一湿度计、21-第一热电偶、22-第一压力变送器、23-第一加液口、24-缓冲罐、25-空气压缩机、26-气体排出管路、27-箱体、28-喷嘴、29-催化剂板、30-管路;31-连接杆;32-扰流板;33-氢气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氢气钢瓶1、减压阀2、质量流量计3、止逆阀4、空气压缩机25、缓冲罐24、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混合配气管17、催化反应器13、第二电动调节阀9、第二旋进流量计10、第一压力变送器22、第一热电偶21、第一湿度计20、第二压力变送器6、第二热电偶7、第二湿度计8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其中,氢气钢瓶1、减压阀2、质量流量计3通过管路依次顺序连接后,与止逆阀4的一端连接;
缓冲罐24下部开有进气口,上部开有出气口;空气压缩机25、缓冲罐24进气口、缓冲罐24出气口、第一电动调节阀19依次顺序连接后,与第一旋进流量计18的一端连接;
催化反应器13的下部开有进气口,顶部开有排气口;止逆阀4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进流量计18的另一端连接后,通过混合配气管17,与催化反应器13的进气口连接;催化反应器13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电动调节阀9、第二旋进流量计10连接;
在缓冲罐24和第一电动调节阀19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22、第一热电偶21、第一湿度计20,在催化反应器13的排气口和第二电动调节阀9之间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6、第二测温热电偶7、第二湿度计8、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5;
缓冲罐24内部设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棒;
混合配气管17包括管路30、连接杆31和扰流板32,其中连接杆31位于管路30内部且与管路30同轴,扰流板32为半圆环形,内圆半径与连接杆31直径相匹配,外圆与管路30内壁抵触连接;在管路30一端的外壁上开有氢气进气孔33;
在连接杆31上均布垂直安装有6~10个扰流板32,扰流板32半圆形面的朝向依次为上前下后四个方向排列,相邻扰流板32的间距为50mm;
催化反应器包括喷嘴28、箱体27、气体排出管路26、压力变送器a16、热电偶a15、热电偶b11;
箱体27为长方体结构,箱体27下部侧壁开有进气口,混合配气管17一端分别与止逆阀4和第一旋进流量计18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气口进入箱体27后,延伸到箱体27中心轴线上,向下弯折90°后与喷嘴28连接,喷嘴28侧壁开有通孔,通孔直径≤3mm,喷嘴28侧壁通孔的表面积之和与混合配气管17的截面面积相等;
在箱体27中固定有催化剂板29,催化剂板29位于混合配气管17上方,数量为1~5片,在箱体27中纵向分布;相邻催化剂板29间的间隔为5~10mm,两片相邻的催化剂板29间设有3~6个热电偶b11,热电偶b11到催化剂板29的距离为0~4mm;
催化剂板29为长方板,表面为平板或网格状,厚度为0.5~0.6mm;
热电偶a15位于催化反应器13内部中心轴线上,混合配气管17和催化剂板29之间;在催化反应器13侧壁上设有压力变送器a16和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压力变送器16、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热电偶a15位于催化反应器13的同一高度处;其中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5为在催化反应器13进出口管路上分别开孔,通过氢分析仪得到相应位置的氢气含量;
箱体27顶端连有气体排出管路26;气体排出管路26与混合配气管17的直径相同;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别与质量流量计3、缓冲罐24内的加热元件、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催化反应器13内的热电偶a15、热电偶b11、第二电动调节阀9、第二旋进流量计10、第一压力变送器22、第一热电偶21、第一湿度计20、第二压力变送器6、第二热电偶7、第二湿度计8、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5连接。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测试开始前,止逆阀4处于开启状态,其余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一、打开第一电动调节阀19,开启空气压缩机25,向缓冲罐24内充入压强为0.1~0.7MPa的压缩空气,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后,进入催化反应器13,通过催化反应器13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16读出压力,使催化反应器13内的压力维持在0.5MPa(表压),10~30min后关闭空气压缩机25,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9,放空整个系统内的压缩空气;
步骤二、开启缓冲罐24内的加热元件,将缓冲罐24内的空气加热至第一选定温度30℃后,开启空气压缩机25,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后,进入催化反应器13,使催化反应器13内温度维持在第二选定温度25℃;
步骤三、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二电动调节阀9,使催化反应器13内压力维持在0.2MPa(表压);通过第二旋进流量计10读出出口气体流量为5~12Nm3/h;
步骤四、开启氢气钢瓶1,调节减压阀2使氢气压力为0~0.55MPa后,开启并调节质量流量计3,使氢气流量为0.05~0.48Nm3/h,使得催化反应器13进口氢气含量维持(2.0±0.2)%;氢气依次通过减压阀2、质量流量计3、止逆阀4,与压缩空气混合得到混合气,混合气通过混合配气管17进入催化反应器13后,从喷嘴28喷出,与催化剂板29接触,混合气中的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板29表面发生反应,通过催化反应器13内的热电偶a15、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16、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和第一湿度计20,监控催化反应器13进口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通过催化剂板29间分布的热电偶b11,监控催化剂板29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反应后的混合气经过气体排出管路26排出;
步骤五、当催化反应器13进口、出口氢气含量测点5检测氢气含量不再变化后,系统连续工作1h,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每隔1s记录一次催化反应器13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
重复步骤一~五,在步骤二中将催化反应器13内温度分别维持在77℃、117℃、157℃、222℃,重复上述步骤,考察基准事故工况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催化剂消氢能力的影响。
测试结束后,依次关闭氢气钢瓶1、空气压缩机25,当第一压力变送器22、第二压力变送器6、压力变送器a16的示数为0时,排空缓冲罐24和催化反应器13中的液体,关闭质量流量计3、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二电动调节阀9。
实施例2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缓冲罐24侧壁下部开有第一加液口23,在催化反应器13侧壁下方开有第二加液口12;
在催化反应器13中,箱体27内的催化剂板29为长方盒,表面为网格结构,厚度为6~12mm,内装催化剂小球;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测试开始前,止逆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余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一、打开第一电动调节阀19,开启空气压缩机25,向缓冲罐24内充入压强为0.1~0.7MPa的压缩空气,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后,进入催化反应器13,通过催化反应器13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16读出压力,使催化反应器13内的压力维持在0.5MPa(表压),10~30min后关闭空气压缩机25,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9,放空整个系统内的压缩空气;
其中,步骤一结束后,从第一加液口23向缓冲罐24中加入水,液面在缓冲罐24的空气进气口以下;
从第二加液口12向催化反应器13中加入碱性液体,液面淹没喷嘴28且不与催化剂板29接触;
其中,碱性液体为硼酸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pH为4;
步骤二、开启缓冲罐24内的加热元件,将缓冲罐24内的空气加热至第一选定温度300℃后,开启空气压缩机25,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一旋进流量计18后,进入催化反应器13,使催化反应器13内温度维持在第二选定温度222℃;
步骤三、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19、第二电动调节阀9,使催化反应器13内压力维持在0.47MPa(表压);通过第二旋进流量计10读出出口气体流量为5~12Nm3/h;
步骤四、开启氢气钢瓶1,调节减压阀2使氢气压力为0~0.55MPa后,开启并调节质量流量计3,使氢气流量为0.05~0.48Nm3/h,使得催化反应器13进口氢气含量维持(2.0±0.2)%;氢气依次通过减压阀2、质量流量计3、止逆阀4,与压缩空气混合得到混合气,混合气通过混合配气管17进入催化反应器13后,从喷嘴28喷出,,经过催化反应器13中的碱性液体后与催化剂板29接触,混合气中的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板29表面发生反应,通过催化反应器13内的热电偶a15、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16、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14和第一湿度计20,监控催化反应器13进口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通过催化剂板29间分布的热电偶b11,监控催化剂板29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反应后的混合气经过气体排出管路26排出;
步骤五、当催化反应器13进口、出口氢气含量测点5检测氢气含量不再变化后,系统连续工作370h,每隔1s记录一次催化反应器13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
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每隔5s记录一次记录催化反应器13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
重复步骤一~五,在步骤三中将催化反应器13内溶液pH值为7和10,重复上述步骤,考察基准事故工况范围内不同pH值条件下对催化剂消氢能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氢气钢瓶、减压阀、质量流量计、止逆阀、空气压缩机、缓冲罐、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混合配气管、催化反应器、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其中,氢气钢瓶、减压阀、质量流量计通过管路依次顺序连接后,与止逆阀的一端连接;
其中缓冲罐下部开有进气口,上部开有出气口,内部设有加热元件;空气压缩机、缓冲罐进气口、缓冲罐出气口、第一电动调节阀依次顺序连接后,与第一旋进流量计的一端连接;
催化反应器的下部开有进气口,顶部开有排气口;止逆阀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进流量计的另一端连接后,通过混合配气管,与催化反应器的进气口连接;催化反应器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与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连接;
在缓冲罐和第一电动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在催化反应器的排气口和第二电动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测温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
催化反应器包括喷嘴、箱体、气体排出管路、压力变送器a、热电偶a、热电偶b;
箱体为长方体结构,箱体下部侧壁开有进气口,混合配气管一端分别与止逆阀和第一旋进流量计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气口进入箱体后,延伸到箱体中心轴线上,向下弯折90°后与喷嘴连接,喷嘴侧壁开有通孔;
在箱体中固定有催化剂板,催化剂板位于混合配气管上方,在箱体中纵向分布;两片相邻的催化剂板间设有热电偶b;
热电偶a位于催化反应器内部中心轴线上,混合配气管和催化剂板之间;在催化反应器侧壁上设有压力变送器a和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
箱体顶端连有气体排出管路;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别与质量流量计、缓冲罐内的加热元件、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催化反应器内的热电偶a、热电偶b、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旋进流量计、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热电偶、第一湿度计、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热电偶、第二湿度计、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反应器出口氢气含量测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缓冲罐侧壁下部开有第一加液口,在催化反应器侧壁下方开有第二加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配气管包括管路、连接杆和扰流板,其中连接杆位于管路内部且与管路同轴,扰流板为半圆环形,内圆半径与连接杆直径相匹配,外圆与管路内壁抵触连接;在管路一端的外壁上开有氢气进气孔;
在连接杆上均布垂直安装有6~10个扰流板,扰流板半圆形面的朝向依次为上前下后四个方向排列,相邻扰流板的间距为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催化反应器内喷嘴的通孔直径≤3mm,喷嘴侧壁通孔的表面积之和与混合配气管的截面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板为长方板或长方盒,长方板表面为平板或网格状,厚度为0.5~0.6mm;长方盒表面为网格结构,厚度为6~12mm,内装催化剂小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催化反应器内,压力变送器、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热电偶a位于催化反应器的同一高度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排出管路与混合配气管的直径相同。
8.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测试开始前,止逆阀处于开启状态,其余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一、打开第一电动调节阀,开启空气压缩机,向缓冲罐内充入压缩空气,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后,进入催化反应器,通过催化反应器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读出压力,使催化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0.5±0.02MPa后,经10~30min关闭空气压缩机,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放空整个系统内的压缩空气;
步骤二、开启缓冲罐内的加热元件,将缓冲罐内的空气加热至第一选定温度后,开启空气压缩机,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旋进流量计后,进入催化反应器,使催化反应器内温度维持在第二选定温度;
其中,第一选定温度≥第二选定温度,且第一选定温度范围为30~350℃,第二选定温度范围为25~222℃;
步骤三、调节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使催化反应器内压力维持在0~0.5MPa;通过第二旋进流量计读出出口气体流量为5~12Nm3/h;
步骤四、开启氢气钢瓶,调节减压阀使氢气压力为0~0.55MPa后,开启并调节质量流量计,使氢气流量为0.05~0.48Nm3/h,氢气依次通过减压阀、质量流量计、止逆阀,与压缩空气混合得到混合气,混合气通过混合配气管进入催化反应器后,从喷嘴喷出后与催化剂板接触,混合气中的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板表面发生反应,通过催化反应器内的热电偶a、侧壁上的压力变送器a、反应器进口氢气含量测点和第一湿度计,监控催化反应器进口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通过催化剂板间分布的热电偶b,监控催化剂板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反应后的混合气经过气体排出管路排出;
步骤五、当催化反应器进口、出口氢气含量测点检测氢气含量不再变化后,系统连续工作0.25~400h,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记录催化反应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氢气含量和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结束后,从第一加液口向缓冲罐中加入水,液面在缓冲罐的空气进气口以下;从第二加液口向催化反应器中加入水或酸碱性液体,液面淹没喷嘴且不与催化剂板接触,进行步骤二;
其中,酸碱性液体为硼酸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pH选为设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反应器进口氢气体积含量为1~4%。
CN201210562972.0A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ctive CN1030335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2972.0A CN1030335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2972.0A CN1030335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3591A true CN103033591A (zh) 2013-04-10
CN103033591B CN103033591B (zh) 2015-02-18

Family

ID=4802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2972.0A Active CN103033591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359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9195A (zh) * 2014-10-13 2015-01-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模拟核电安全壳基准事故工况的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392753A (zh) * 2014-10-13 2015-03-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模拟核电安全壳严重事故工况的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835542A (zh) * 2015-06-01 2015-08-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测试核电用非能动氢复合器点火阈值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5527369A (zh) * 2016-01-18 2016-04-2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消氢催化板的反应动力学检测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64698A (zh) * 2018-01-03 2018-08-0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站小空间消氢方法及系统
CN110639452A (zh) * 2019-10-07 2020-01-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计算流体消耗量的恒压反应装置
CN111830189A (zh) * 2020-07-21 2020-10-27 北京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消氢器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3990171A (zh) * 2021-10-31 2022-01-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模拟核电站严重事故氢气爆燃环境的试验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45262A2 (en) * 1983-11-10 1985-06-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dissolved oxygen from aqueous media
US5500371A (en) * 1993-04-30 1996-03-19 John T. Gleaves Method for study and analysis of products of catalytic reaction
CN1125888A (zh) * 1994-12-28 1996-07-03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核能系统催化消氢工艺方法
CN2523493Y (zh) * 2002-01-25 2002-12-04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评价固体催化剂的反应器
CN1736590A (zh) * 2005-07-27 2006-02-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金属载体型消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60216202A1 (en) * 2003-06-04 2006-09-28 Umicore Ag &Co. K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and aging behavior of a catalyst
US20070099299A1 (en) * 2005-09-20 2007-05-03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Catalyst support,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dehydrogenating hydrocarbons
CN2901504Y (zh) * 2006-05-25 2007-05-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无须外部提供能源的氢与氧复合装置
JP2009103493A (ja) * 2007-10-22 2009-05-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固体触媒の評価方法
CN201780284U (zh) * 2010-07-09 2011-03-3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催化剂评价的装置
CN202159497U (zh) * 2011-08-05 2012-03-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密闭环境消除可燃气体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45262A2 (en) * 1983-11-10 1985-06-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dissolved oxygen from aqueous media
US5500371A (en) * 1993-04-30 1996-03-19 John T. Gleaves Method for study and analysis of products of catalytic reaction
CN1125888A (zh) * 1994-12-28 1996-07-03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核能系统催化消氢工艺方法
CN2523493Y (zh) * 2002-01-25 2002-12-04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评价固体催化剂的反应器
US20060216202A1 (en) * 2003-06-04 2006-09-28 Umicore Ag &Co. K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and aging behavior of a catalyst
CN1736590A (zh) * 2005-07-27 2006-02-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金属载体型消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099299A1 (en) * 2005-09-20 2007-05-03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Catalyst support,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dehydrogenating hydrocarbons
CN2901504Y (zh) * 2006-05-25 2007-05-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无须外部提供能源的氢与氧复合装置
JP2009103493A (ja) * 2007-10-22 2009-05-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固体触媒の評価方法
CN201780284U (zh) * 2010-07-09 2011-03-3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催化剂评价的装置
CN202159497U (zh) * 2011-08-05 2012-03-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密闭环境消除可燃气体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琳 等: "阳极氧化法制备消氢催化剂金属载体及其性能研究", 《舰船科学技术》, vol. 33, no. 4, 30 April 2011 (2011-04-30) *
赵罗生: "新型金属载体消氢催化剂的研究", 《舰船科技技术》, vol. 28, no. 2, 30 April 2006 (2006-04-30)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9195A (zh) * 2014-10-13 2015-01-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模拟核电安全壳基准事故工况的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392753A (zh) * 2014-10-13 2015-03-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模拟核电安全壳严重事故工况的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835542A (zh) * 2015-06-01 2015-08-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测试核电用非能动氢复合器点火阈值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4835542B (zh) * 2015-06-01 2016-12-2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测试核电用非能动氢复合器点火阈值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5527369A (zh) * 2016-01-18 2016-04-2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消氢催化板的反应动力学检测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5527369B (zh) * 2016-01-18 2018-02-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消氢催化板的反应动力学检测装置的实现方法
CN108364698A (zh) * 2018-01-03 2018-08-0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站小空间消氢方法及系统
CN108364698B (zh) * 2018-01-03 2020-05-22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站小空间消氢方法及系统
CN110639452A (zh) * 2019-10-07 2020-01-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计算流体消耗量的恒压反应装置
CN111830189A (zh) * 2020-07-21 2020-10-27 北京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消氢器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3990171A (zh) * 2021-10-31 2022-01-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模拟核电站严重事故氢气爆燃环境的试验装置
CN113990171B (zh) * 2021-10-31 2023-11-07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模拟核电站严重事故氢气爆燃环境的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3591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3591A (zh) 一种催化剂消氢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722203B (zh) 一种加热炉烟气的scr脱硝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592194B (zh) 一种催化剂磨蚀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510532A (zh) 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CN107389272B (zh) 一种so3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及标定方法
CN103969315A (zh) 脱硝催化剂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5467063B (zh) 一种检测脱硝催化剂综合性能的试验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7219323A (zh) 一种摩托车催化剂耐久性能评测方法
CN111398512A (zh) 基于现场烟气脱硝装置的催化剂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3512966A (zh) 硫回收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15610573U (zh) 基于尿素直喷热解的烟气脱硝分区喷氨系统
CN103529161A (zh)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系统催化剂活性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7402278B (zh) 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中试装置
CN105911227B (zh) 一种可同时测量多种scr催化剂的测试装置
CN203908990U (zh) 脱硝催化剂检测装置
CN105527369B (zh) 一种消氢催化板的反应动力学检测装置的实现方法
CN206950974U (zh) 一种模拟工业烟气干法脱硫的实验装置
CN205353035U (zh) 一种检测脱硝催化剂综合性能的试验装置
CN107941986A (zh) 一种用于评价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装置
CN207689445U (zh) 一种scr脱硝催化剂全尺寸性能检测评价装置
CN219226329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子系统测试的电堆模拟装置
CN208872616U (zh) 一种脱硝催化剂机械性能测试装置
CN109342171B (zh) 煤氧复合反应气态产物组分及煤重动态测定装置及方法
CN208596141U (zh) 催化剂活性检测系统及其反应单元
CN207142842U (zh) 一种烟气脱硝尿素热解制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Shaokun

Inventor after: Zhao Ning

Inventor after: Tao Zhiyong

Inventor after: Zhu Min

Inventor after: Song Chunjing

Inventor after: Qiu Jian

Inventor after: Pan Rudong

Inventor after: Tian Zhenqiang

Inventor after: Yin Haif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Shaokun

Inventor before: Zhao Ning

Inventor before: Tao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Zhu M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30

Address after: 056027 Exhibition Road, Hebei, Handan, No. 17

Patentee after: Handan Purify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056027 Exhibition Road, Hebei, Handan, No. 17

Patentee before: Handan Purify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56027 No. 17, Exhibition Road, Handan, Hebei

Patentee after: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56027 No. 17, Exhibition Road, Handan, Hebei

Patentee before: Handan Purify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