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8883A -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8883A
CN103018883A CN2012103494818A CN201210349481A CN103018883A CN 103018883 A CN103018883 A CN 103018883A CN 2012103494818 A CN2012103494818 A CN 2012103494818A CN 201210349481 A CN201210349481 A CN 201210349481A CN 103018883 A CN103018883 A CN 103018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ractive power
optical axis
recess
effectiv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94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本雅志
冈野英晓
都丸高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1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8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成像透镜单元中的透镜形状,并涉及采用这种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诸如CCD或CMOS传感器的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图像拾取装置,例如,装有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或者数字静态照相机已得到应用。需要减小这种图像拾取装置的尺寸和厚度,以及该图像拾取装置内所包括的成像透镜的尺寸和长度。
近年来,紧凑的图像拾取装置,例如装有摄像头的移动电话,在尺寸上减小而在图像拾取器件的像素数上增加。包括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型式已开始普及,所述图像拾取器件具有与数字静态相机相等的大量像素。因此,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具有相应于这种高像素数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高透镜性能的成像透镜。
另外,重影和光斑是图像劣化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成像光学系统。但是,随着近来尺寸和厚度的减小,重影或光斑变得更易于发生,且难以去除。
因此,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2010-164755提出一种光学元件,其通过使第二透镜的外周表面(边缘表面)具有不平行于光轴的非平行面而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
发明内容
当有害的光入射在边缘表面上时上述相关技术是有效的,但在像方有效直径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使得有害的光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的光学系统中,上述相关技术无法去除重影。另外,在像方上具有凸表面的光学系统中,被像方凸缘全反射的光束不射在边缘表面上的非平行面上。因此,当光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时难以去除重影或光斑。
因此,需要在相应于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光学元件中有效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有效直径区域和凸缘部分的光学元件,该有效直径区域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该凸缘部分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该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其上设置斜面的侧表面可为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斜面可设置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的内边缘部或外边缘部内。斜面可包括设置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以及连接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的区域可为大致垂直于光轴的平坦表面。斜面可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沿定中心在光轴上的圆的圆周的全部或一部分而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四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lens power)的透镜。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五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
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拾取装置,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将由成像透镜单元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成像透镜单元的图像拾取装置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根据本技术,在相应于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光学元件中,可有效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剖视图;
图3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
图4A、4B和4C是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透镜内的凹部的示例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
图7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
图9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
图12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
图13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
图14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以及
图15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实施例将按以下顺序说明:
1.第一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
2.第二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
3.第三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和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
4.第四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和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另一例子)
5.第五实施例(在第三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
6.变型
1.第一实施例
图像拾取装置内的光学系统的构造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在下文中,第一透镜110到第四透镜140的每一个有时简称为“透镜”。每个透镜具有相应于有效直径70的有效直径区域,所述有效直径区域定中心在光轴90上并透射有效光束。透镜内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部分被称为凸缘部分。凸缘部分面对物方的侧表面被称为物方凸缘表面,而凸缘部分面对像方的侧表面被称作像方凸缘表面。另外,透镜的外周边缘表面被称作边缘表面。
遮光部件151到153设置在四个透镜110到140的凸缘部分之间。遮光部件151和153是环形的,并阻挡光使得光不能通过透镜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外的区域。
透镜110到140和遮光部件151到153被容纳在透镜保持架160内。透镜保持架160也被称为镜筒。
在透镜110到140的像方上,设置滤光片180以除去额外的红外光。
在滤光片180的像方上,设置图像拾取器件190以将由从物方按顺序布置的透镜110到140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在这种四透镜结构中,例如,如图14中所示,来自光源10的一束入射光20可从第二透镜120的有效直径区域的像方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并可在第二透镜120内重复反射。当这种光束在第二透镜120内重复反射后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时,它导致重影或光斑。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设置凹部121,使得从像方有效直径区域127入射的有害光束被朝透镜保持架160和遮光部件152折射。因此,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除了入射光20的入射角以外,图2的光学系统类似于图1的光学系统。在该例中,如果不设置凹部121,来自光源10的一束入射光20会从第二透镜120的有效直径区域的像方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并会在第二透镜120内重复反射。当这种光束在第二透镜120内重复反射后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时,它类似地导致重影或光斑。因此,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使得以这样的角度入射的光束被朝遮光部件152折射,如图2中所示。因此,能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第二透镜的结构
图3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的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的示例后视图。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中,凹部121设置在环绕像方有效直径区域127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凹部121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部121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它也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一部分设置。例如,考虑到有害光束从上侧入射到下侧,凹部121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下面的一半设置。
图4A到4C是设置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内的凹部121的示例放大剖视图。图4A、4B和4C示出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121的例子,即,分别是凹部121a、凹部121b和凹部121c。
凹部121a具有在第二透镜12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上都不垂直于光轴90方向的斜面。凹部121b具有只在第二透镜120的内周侧上不垂直于光轴90方向的斜面。凹部121c具有只在第二透镜120的外周侧上不垂直于光轴90方向的斜面。通过改变光束在第二透镜120内被这些斜面反射的角度,可抑制在第二透镜120内的反复反射。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形成凹部121,能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即,被像方有效直径区域和物方凸缘表面反射的有害光束被凹部121朝透镜保持架160或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另外,被像方有效直径区域、物方凸缘表面和透镜边缘表面反射的有害光束朝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另外,当被像方有效直径区域反射的光束直接朝透镜边缘表面传播时,它被凹部121朝透镜保持架160或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2.第二实施例
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构造。
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进一步包括遮光部件151到153、透镜保持架160、滤光片180和图像拾取器件190。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在第二实施例中,凹部122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凹部122将入射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上的光束朝遮光部件152折射而不反射。因此,可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图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除了入射光20的入射角外,图6的成像拾取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类似于图5的光学系统。在该例中,入射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上的光束在第二透镜120内重复反射后,它在正要被内边缘部进一步反射之前被凹部122朝遮光部件152折射。因此,可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第二透镜的结构
图7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的示例后视图。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具有凹部122,所述凹部122设置在环绕像方有效直径区域127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凹部122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
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凹部122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它也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一部分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例如,考虑到有害光束从上侧入射到下侧,凹部122可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下面一半设置。
另外,凹部122具有的形状可类似于图4A到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凹部122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这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即,被像方有效直径区域全反射的有害光束朝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另外,在像方有效直径区域、物方凸缘表面、透镜边缘表面、像方凸缘表面和物方凸缘表面上重复全反射的有害光束朝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另外,在像方有效直径区域、透镜边缘表面、和物方凸缘表面上重复全反射的有害光束朝遮光部件152折射,从而不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3.第三实施例
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构造
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学系统进一步包括遮光部件151到153、透镜保持架160、滤光片180和图像拾取器件190。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凹部122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在第三实施例中,既设置凹部121,也设置凹部122。即,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而凹部122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该结构将以各种角度入射的有害光束朝透镜保持架160和遮光部件152折射。因此,可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第二透镜的结构
图9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的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120的示例后视图。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透镜120具有凹部121和凹部122,所述凹部121设置在环绕像方有效直径区域127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所述凹部122设置在环绕像方有效直径区域127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凹部121和凹部122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同心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上。
连接凹部121和凹部122的区域是大致垂直于光轴90的平坦表面。当透镜110到140装配在透镜保持架160内时这容易提高透镜110到140之间的距离的准确性。
尽管在第三实施例中,凹部121和凹部122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它们中的每一个也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相应的圆的一部分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例如,考虑到有害光束从上侧入射到下侧,凹部121和凹部122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下面的一半设置。或者,凹部121和凹部122中的一个可沿相应圆的整个圆周设置,而另一个可只沿相应圆的一部分设置。
凹部121和122具有的形状可类似于图4A到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而凹部122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因而,可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即,第三实施例既提供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又提供第二实施例的优点。即使光源设置在光轴90的任意角度,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也可被有效避免。
4.第四实施例
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构造
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学系统进一步包括遮光部件151到153、透镜保持架160、滤光片180和图像拾取器件190。
类似于上述第三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凹部121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而凹部122设置在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内边缘部内。尽管在上述的第三实施例中,假设连接凹部121和凹部122的区域是大致垂直于光轴90的平坦表面,但在第四实施例中,凹部121和凹部122由弯曲面123连接。这确保在第四实施例中凹部121和122内宽的斜面区域。
5.第五实施例
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构造
图1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学系统进一步包括遮光部件151到153、透镜保持架160、滤光片180和图像拾取器件190。
尽管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凹部设置在第二透镜120的像方凸缘表面129的外边缘部内,但在第五实施例中,凹部132设置在第三透镜130的像方凸缘表面139的内边缘部内。凹部132将入射在像方凸缘表面139的内边缘部上的光束朝遮光部件153折射而不反射。因此,可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第三透镜130的像方凸缘表面139的内边缘部内的凹部132可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整个圆周设置,与图7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类似。但是,类似于其它实施例,凹部132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一部分设置。例如,考虑到有害光束从上侧入射到下侧,凹部132可只沿定中心在光轴90上的圆的下面一半设置。
凹部132具有的形状可类似于图4A到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凹部121的形状。
这样,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凹部132设置在第三透镜130的像方凸缘表面139的内边缘部内。因此可防止会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190。
6.变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凹部设置在第二或第三透镜的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内以防止有害光束入射在图像拾取器件190上,起到这一作用的凹部也可设置在物方表面而不是像方表面上。或者,这一凹部可设置在第一或第四透镜内。
尽管在第一到第三和第五实施例中假设除了凹部121等以外的透镜的凸缘表面的部分是平坦表面,该部分也可在例如不妨碍透镜固定的程度上成波浪形。例如,如图12中所示,凹部124可设置在凸缘表面内。在图12中,除了凹部124以外的凸缘表面的区域支撑透镜。例如,如图13中所示,还可设置突起125。在图13中,凹部125主要支撑透镜。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光学系统具有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的四透镜结构,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本技术可类似地应用于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的五透镜结构。
应注意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示出实施本技术的例子。实施例中的各项内容与用于限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内容有各自相应性。类似地,用于限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内容与本技术实施例中类似名字的内容有各自相应性。但是,应注意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各种变型而实施本技术。
本技术还可包括以下实施例: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2)根据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其上设置所述斜面的所述侧表面是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
(3)根据上述实施例(1)或(2)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或外边缘部内。
(4)根据上述实施例(1)到(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两者内。
(5)根据上述实施例(1)到(4)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包括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二者内的凹部,以及连接所述内边缘部和所述外边缘部内的凹部的区域是大致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坦表面。
(6)根据上述实施例(1)到(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上沿定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圆的圆周的全部或一部分而设置。
(7)一种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8)根据上述实施例(7)所述的成像透镜单元,还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lens power)的透镜。
(9)一种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10)根据上述实施例(9)所述的成像透镜单元,还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
(11)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成像透镜单元,所述成像透镜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将由所述成像透镜单元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12)根据上述实施例(11)所述的成像透镜单元,其中所述成像透镜单元还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
本公开包含涉及2011年9月26日在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11-208346的公开内容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9)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
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其上设置所述斜面的所述侧表面是所述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或外边缘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两者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
其中所述斜面包括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以及
其中连接所述内边缘部和所述外边缘部内的凹部的区域是大致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坦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上沿定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圆的圆周的全部或一部分而设置。
7.一种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8.一种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9.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成像透镜单元,所述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
将由所述成像透镜单元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CN2012103494818A 2011-09-26 2012-09-19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Pending CN103018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8346 2011-09-26
JP2011208346A JP2013068857A (ja) 2011-09-26 2011-09-26 光学素子、撮像レンズ群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8883A true CN103018883A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10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4818A Pending CN103018883A (zh) 2011-09-26 2012-09-19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95028B2 (zh)
JP (1) JP2013068857A (zh)
CN (1) CN10301888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527A (zh) * 2013-04-04 2015-11-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组合透镜以及拍摄装置
CN106646836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广角小型成像系统
CN107305259A (zh) * 2016-04-22 2017-10-3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
CN10994680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春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遮光片的镜头组件模块
TWI783648B (zh) * 2021-08-26 2022-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型光學元件及攝像模組
TWI796817B (zh) * 2021-10-28 2023-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03982B1 (ko) 2012-12-21 2015-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103412396B (zh) * 2013-04-12 2015-12-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KR102034586B1 (ko) * 2013-07-15 2019-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비전 디바이스 및 이에 부착되는 렌즈 바
KR20160075085A (ko) * 2014-12-19 2016-06-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6530215B2 (ja) * 2015-03-26 2019-06-1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5549173A (zh) * 2016-01-28 2016-05-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TWI614518B (zh) * 2016-05-09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6094155B (zh) * 2016-07-20 2018-10-3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JP2018045212A (ja) 2016-09-16 2018-03-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15794T1 (de) * 2002-03-25 2006-02-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Dreilinsiges objektiv
TWI261120B (en) * 2002-07-18 2006-09-01 Konica Corp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2005101911A (ja) * 2003-09-25 2005-04-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05170711A (ja) * 2003-12-09 2005-06-30 Fujinon Corp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05250089A (ja) * 2004-03-04 2005-09-15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7522355B2 (en) * 2004-03-31 2009-04-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Lens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5309289A (ja) * 2004-04-26 2005-11-0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および組レンズ
JP2005338234A (ja) * 2004-05-25 2005-12-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
KR100616616B1 (ko) * 2004-09-01 2006-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자동 초점조절 광학계
JP2006098429A (ja) * 2004-09-28 2006-04-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
KR100645635B1 (ko) * 2004-11-30 2006-11-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학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픽업 모듈
KR20080035601A (ko) * 2005-08-08 2008-04-23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의 조립 방법
JP2008090150A (ja) * 2006-10-04 2008-04-17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US8194183B2 (en) * 2007-07-27 2012-06-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ing device
JP2009080330A (ja) 2007-09-26 2009-04-16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042767B2 (ja) 2007-10-05 2012-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102077B2 (ja) 2008-03-11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353879B2 (ja) * 2008-03-31 2013-11-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N201314970Y (zh) 2008-05-27 2009-09-23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JP5102110B2 (ja) 2008-05-27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TWM356115U (en) 2008-08-21 2009-05-01 Fujinon Corp Photography lens and photography apparatus
JP201004911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164755A (ja) 2009-01-15 2010-07-29 Fujinon Corp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00130423A (ko) * 2009-06-03 2010-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이퍼-레벨 렌즈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 모듈
WO2011004467A1 (ja) * 2009-07-08 2011-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JP5472307B2 (ja) * 2009-09-02 2014-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単焦点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KR20110064156A (ko) * 2009-12-07 2011-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3047198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527A (zh) * 2013-04-04 2015-11-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组合透镜以及拍摄装置
CN107305259A (zh) * 2016-04-22 2017-10-3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
CN107305259B (zh) * 2016-04-22 2019-07-2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
CN106646836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广角小型成像系统
CN10994680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春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遮光片的镜头组件模块
TWI783648B (zh) * 2021-08-26 2022-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型光學元件及攝像模組
TWI796817B (zh) * 2021-10-28 2023-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76971A1 (en) 2013-03-28
JP2013068857A (ja) 2013-04-18
US9195028B2 (en)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8883A (zh)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
JP5671684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US20090147381A1 (en)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US9267797B2 (en) Range-find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267391A (ja) 撮像装置
JP5775616B2 (ja) 撮像レンズ
JP2010164755A (ja)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01071410A3 (en) High acuity lens system
TWI642967B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2959434B (zh) 分色滤光阵列,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JP200904802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機器
US7688532B1 (en) Lens system
JP201509048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244217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
US20210063674A1 (en) Lens module, optical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770435A4 (en) ILLUSTRATION DEVICE
JP2011221136A (ja) 組合せ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組合せレンズの連結固定方法
US7203406B2 (en) Optical lowpass filt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lowpass filter
CN114077026A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416190B (zh) 間隔環以及具有該間隔環之鏡頭模組
TWI453491B (zh) 光學鏡片組及鏡頭模組
KR100621306B1 (ko) 화상 픽업 장치
US20220128888A1 (en) Camera module
CN110286459B (zh) 镜头及摄像头模组
TWI416191B (zh) 鏡頭模組及相機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