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5020A -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15020A CN103015020A CN2012105906297A CN201210590629A CN103015020A CN 103015020 A CN103015020 A CN 103015020A CN 2012105906297 A CN2012105906297 A CN 2012105906297A CN 201210590629 A CN201210590629 A CN 201210590629A CN 103015020 A CN103015020 A CN 1030150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iding
- basic cloth
- cloth cylinder
- instruction
- rib co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其中工艺用于无缝圆筒针织机,该工艺包括: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织造耗时,改善了服装的结构形态,并提高了穿着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织物及服装织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层立体结构的针织织物及服装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穿着或使用织物的舒适度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塑体修身、穿用方便、视觉美观、保暖等目的,往往将多层织物叠合,如双层背心、带有底裤的裙子等。
现有的针对实现双层的服装结构的织造工艺,需要应用车缝技术或粘合技术将两层织物在设计的部位进行缝合或贴合。
然而,现有织造工艺的接缝处理不仅耗时也增加了接缝处的厚度,故而现有的织造工艺存在织造耗时长和织物穿着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以实现减少织造耗时,改善服装穿用结构和增加使用舒适度的技术目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用于无缝圆筒针织机,该工艺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可选地,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包括:
对折罗口边,并将第一基层布筒边缘末端和第二基层布筒始端边缘通过锁口线以折线形进行挂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工艺还包括:
将所述罗口边伸展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基层布筒和所述第二基层布筒之间。
可选地,所述工艺还包括:
将所述罗口边服帖设置于第一基层布筒或所述第二基层布筒上。
可选地,所述工艺还包括:
将第一基层布筒和所述第二基层布筒合并设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织物织造设备,包括:
控制机构,用于发送预设编织指令;
无缝圆筒针织机,用于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织物织造系统,包括:上述织物织造设备。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双层立体结构的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在无缝圆筒针织机上按照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无缝编织,由于减少了对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缝制或粘贴步骤,因而减少了织造耗时,改善了服装的结构形态,且因一体化无缝编织减少了缝接处对穿着触感的影响,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织造工艺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织造工艺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编织拼合缝制意匠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编织滚边缝制意匠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编织缝制线迹意匠结构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编织缝制线迹意匠结构示意图;
图3f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g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织造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织物织造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织物织造工艺,以实现减少织造耗时、改善服装结构形态,和增加使用舒适度的技术目的。
图1示出了一种织物织造工艺,包括:
用于无缝圆筒针织机,该工艺包括:
S11: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S12: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S13: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所述预设编织指令是所述基层布筒成型的控制指令,所述不同基层可选用不同色纱或利用不同材质纱线进行编织,且基层的收放形态、弹性、织针循环路径和花色编织动作都可进行设定和执行。
在无缝圆筒针织机上按照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无缝编织而减少了对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缝制或粘贴步骤。
上述织物成型后,还可供进行裁剪和车缝,形成不同款型和功用的双层结构服装。两基层在实际使用中,根据服装的款型和不同基层所起的作用,可设定任意一个为外基层或内基层。
图2示出了又一种织物织造工艺,包括:
S21: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S22: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包括:
对折罗口边,并将第一基层布筒边缘末端和第二基层布筒始端边缘通过锁口线以折线形进行挂口连接。
S23: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如图2b所示:
双层织物结构包括两个基层,即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3。在无缝针织圆机上编织时,两部分基层均为筒状,且分别由同一罗口边12连接。
其总体编织顺序为:第一基层11、罗口边12、第二基层13。
当完成第一基层11和罗口边12编织时,由哈夫针完成1X3的挂口动作,即将罗口边对折的同时,将第一基层布筒边缘末端15和第二基层布筒边缘始端16通过锁口线14以折线形,即“Z”字型进行挂口连接,再继续进行第二基层13剩余部分布筒织物的编织。此时,罗口边形成了一个双层结构,且其折叠的两个边缘分别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相连接。
上述实现方式仅作示例,并不局限,根据不同织物的用途和设计,所述罗口边可根据款式要求位于两基层之间,或服帖于其中一个基层(如第二位置17);两基层可分开,也可合并。
为了说明的清晰,下面列举根据上述织造工艺制成的不同织物:
如图3a所示,采用图2对应实施例的织造方法,该实施例中的织物为双层立体织物结构的女胸衣:
该胸衣包括:第一基层布筒形成的外基层20,第二基层布筒形成的内基层40,以及连接两层织物的罗口边51组成。
外基层20形成了胸衣的前身30和后身28;内基层40形成内层胸衣的前身45和后身52。为了形成适合于人体穿着的胸衣,在编织时,利用相应的编织指令,肩带部分设定两层胸衣结构设有不同宽度。该胸衣的结构为:在外基层40前身织物30的上端,设有右前肩带21,左前肩带22,在外基层后身织物40的上端,设有的右后肩带23,左后肩带24。根据款式及人体尺寸要求,外基层第一弧线29和外基层第二弧线34为裁剪而成的符合右臂尺寸形态的前袖笼弯线29和后袖笼弯线34;第一弧线31和第二弧线35为通过裁剪形成符合左臂尺寸形态的前后袖笼弯线;外基层的前领弧线36和后领弧线37形成符合人体脖子形态的领弯线;并分别在外层右肩顶部32和外层左肩顶部33处通过四针六线覆盖绷缝线迹以SSh-2的接缝方式拼合;领围和袖围弧线通过双针哈苏以BSa-1滚边方式缝合。需要注意的是,所述SSh-2如图3b的意匠结构所示,所述BSa-1如图3c的意匠图所示,图3d为六针四线覆盖绷缝意匠结构图,图3e为双针哈苏意匠结构图。
内基层20为窄肩带背心式胸衣,前身织物45的上端设有左肩带42和右肩带49;后身织物52的上端设有左肩带43和右肩带44;内基层20左右袖围分别由外基层右袖围弧线57和内基层右袖围弧线46,以及外基层左袖围弧线58,内基层左袖围弧线59形成;内基层的前后领围分别由前领围弧线47和后领围弧线48形成;内基层右肩带60和内基层左61处通过四针六线覆盖绷缝线迹以SSh-2的接缝方式拼合;领围和袖围弧线通过双针哈苏以BSa-1滚边方式缝合;
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在该女胸衣的织造过程中:第一基层布筒形成的外基层20所用纱线为70-90丹尼尔的聚酰胺纤维及其20丹尼尔弹力包纱,并由1X1浮线添纱组织编织而成,且在胸前设有区域网纹结构,增加局部透气性;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在该女胸衣的织造过程中:连接两基层的罗口位采用与外基层一样丹尼尔数的聚酰胺纤维与210丹尼尔橡筋以2X1束状罗口组织编织完成,在图中可见:内外基层在底端均与环形罗口51相连,罗口为双层结构,对折后以1X3锁扣线将内外两基层相连接,连接锁口位53。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在该女胸衣的织造过程中:第二基层布筒形成的内基层40直接接触皮肤,织物手感更轻薄、细腻和柔软,所用纱线为50-70丹尼尔的超细旦中空聚酰胺纤维及20丹尼尔弹力包纱,并由平针添纱组织完成,增加其触感轻薄柔软的舒适感受。
参见图3f,图3f示出了该织物以及连接罗口的展开布筒,针对所述无缝圆筒针织机来说,所述胸衣在直径为15英寸、机号28G、具有8路喂纱装置的无缝针织圆机上织造完成。完成外基层20所用的聚酰胺纤维穿在每一路的第5号纱嘴作为面纱,聚酰胺弹力包纱穿在每一路的第2号纱嘴作为底纱;内基层40的超细旦聚酰胺纤维穿在每一路的第4或第6号纱嘴作为内基层的面纱,其底纱与外基层相同;罗口位的面纱与外基层一样,但210丹尼尔的弹力橡筋穿于第2路和第6路的第三号纱嘴,编织大约160-200个线圈横行。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具有立体双层结构的胸衣采用图2对应实施例中织物织造工艺,没有侧缝线迹,织造简单,穿着舒适。胸衣的尺寸大小可应用不同筒径的无缝圆筒机来实现;所用编织材料也不局限于所述材料范围,也可为适合机号的其他天然、人造纤维素纤维或合成纤维材料。所述内外基层为两个款式不同的吊带短背心,也可为两个形态相同的吊带短背心,即在肩线、袖笼、领围处将两个基层通过双针哈苏以BSa-1滚边方式缝合,从而实现一个具有内外织物层的一体式胸衣结构,如图3g所示。
图4a中的织物采用图1对应实施例的织造方法,该实施例中的织物为双层立体织物结构的女式背心,图4b中示出了该织物展开结构;
该女式背心包括:第一基层布筒形成的外基层100,第二基层布筒形成的内基层101,以及连接两层织物的罗口边84组成。
其结构为:外基层100为一个宽松背心。其前身左肩带81和右肩带79,与后身左肩带82,右肩带80分别在左肩缝87,右肩缝88处以SSa-1方式缝合;外基层领围和袖围底端落低至贴身背心领围与袖围以下,形成复合层状效果。
内基层101中,前身的左肩带74和右肩带72;后身的左肩带75,右肩带73分别在左肩缝86,右肩缝85处以四针六线绷缝针迹缝合;其袖围和领围弧线采用双针哈苏以BSa-1滚边方式收边。内基层101的胸部中间处采用吊针结构形成皱褶,满足胸部隆起所需的立体容位。
一个宽为6厘米的双层罗口边84将外基层宽松背心与内基层贴身背心在底端相连接,整合为一体。同时配合内外两层的不同编织纱线所产生的不同上染色彩,使得双层结构背心在结构、手感、和视觉上更加丰富。
图4b展示了所述女背心的布筒展开图。成型的外基层100的布筒宽度明显大于内基层101的布筒宽度,且外基层的长度也大于内基层,因此所形成的双层结构背心的外层有一些织物余量堆积在罗口部位,形成一定的自然褶皱。
所述内外基层根据预设编织指令,采用了不同的纱线组合及结构设计,并产生了紧身及宽松两个具有对比效果的轮廓形态。
所述外基层100采用50-70丹尼尔聚酯纤维,设置在每一路的第4号或第6号导纱嘴上。为了增加外基层的纹样效果、增加手感柔软度以及透气能力,外基层采用特有移圈网纹组织,加之没有弹力纱的加入,此层织物较内基层宽松,悬垂性更好。所述内基层101由50-70丹尼尔聚酰胺长丝纤维和20丹尼尔聚酰胺包纱以平针添纱组织完成。聚酰胺纤维设置在每一路的第5号导纱嘴,聚酰胺包纱设置在每一路的第2号导纱嘴;罗口部位应用同样的聚酰胺纤维及其导纱位设置,但用于编织此部位所用的橡筋设置在第2、第4路的第3号纱嘴。
如图5a所示连衣女裙,采用图1对应实施例的织造方法,该实施例中的织物为双层立体织物结构的女连衣裙。
所述连衣女裙的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不同顺向展开,不设置重叠复合。上身为第一基层布筒201,其纱线使用和穿纱方法与图4a所示的内基层101相同,而第二基层布筒202仅采用50-70丹尼尔的聚酰胺纤维,且将其线圈密度减小,以产生更加宽的下摆和更加飘逸的效果。两个基层由1x1罗纹结构的罗口相连接。第二基层布筒202,即裙摆部位底端,可根据款式要求经过简单裁缝,形成波浪状底摆204,如图5b所示。
上述图例和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织物织造工艺的成形织物结构而进行的示例列举,所成形织物还可以是连体服、短裙、底裤和长裤等,以下身带有装饰性腰围的长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
该长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601,装饰腰围织物为第二基层布筒602,两基层由罗口边603于挂口604位相连接。第一基层布筒601的两个裤筒留有无缝光边脚口左脚口606,右脚口610。第二基层布筒602设有由吊针编织而成的装饰立体褶裥605。
图6b为布筒展开图,第一基层601沿中部剪开,形成前后左右裤筒的内侧线:前左内裤线607和前右内裤线609,以及后左内裤线611和后右内裤线612。
图7示出了又一种物织造设备,包括:
控制机构71,用于发送预设编织指令;
所述控制机构71可以解释无缝圆形针织机的控制计算机81编制好的控制指令程序控制下的执行编织指令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可控制带动织造机构按照指令动作。编织指令是在控制计算机中编写并调试,通过可移动存储设备存储到织造机构的控制机构中,在本实施例中,就是所述无缝圆筒针织机72机身上接近编织区域的位置,如图所示。
无缝圆筒针织机72,用于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图8示出了一种织物织造系统,包括:图7对应实施例中所述织物织造设备。
所述织造系统还包括:织物织造设备的控制计算机81。编织指令是在控制计算机中编写并调试,通过可移动存储设备存储到织造机构的控制机构中。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所述织物织造系统中可包含有几台具有不同筒径的无缝圆筒针织机织造设备,操作者只需根据服装或织物的尺寸要求选择适当的织造设备,而无需次次在同一机器上更换不同尺寸的针筒进行织造。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双层立体结构的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在无缝圆筒针织机上按照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无缝编织,由于减少了对第一基层布筒、罗口边和第二基层布筒的缝制或粘贴步骤,因而减少了织造耗时,改善了服装的结构形态,且因一体化无缝编织减少了缝接处对穿着触感的影响,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织物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无缝圆筒针织机,该工艺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包括:
对折罗口边,并将第一基层布筒边缘末端和第二基层布筒始端边缘通过锁口线以折线形进行挂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罗口边伸展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层布筒和所述第二基层布筒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罗口边服帖设置于第一基层布筒或所述第二基层布筒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第一基层布筒和所述第二基层布筒合并设置。
6.一种织物织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机构,用于发送预设编织指令;
无缝圆筒针织机,用于按照第一预设编织指令编织第一基层布筒,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一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第一基层布筒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罗口边,所述编织罗口边按照第二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二编织指令编织罗口边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在完成所述罗口边编织时,连续无缝编织第二基层布筒,所述第二基层布筒按照第三编织指令编织,所述第三预设编织指令包括第二基层布筒结构数据及编织动作数据。
7.一种织物织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所述织物织造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06297A CN103015020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06297A CN103015020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5020A true CN103015020A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6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906297A Pending CN103015020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1502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05248B1 (ja) * | 2015-11-27 | 2016-10-12 | 株式会社フロムアイ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ブラジャー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25664A (en) * | 1999-04-28 | 2000-10-03 | Browder, Jr.; George Alexander Graham | Brassiere, brassiere blank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US6287168B1 (en) * | 2000-06-14 | 2001-09-11 | Alba-Waldensian, Inc. | Substantially seamless brassiere, and bla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WO2004004497A2 (en) * | 2002-07-02 | 2004-01-15 | Sara Lee Corporation | Single-layer/double-layer cushion cup brassiere with terry loop stitch construction |
CN2628556Y (zh) * | 2003-06-29 | 2004-07-28 | 浙江大学银河自动化有限公司 | 圆纬机电子提花装置 |
CN1665409A (zh) * | 2002-05-22 | 2005-09-07 | 萨拉利公司 | 胸罩及由一块坯布制造两个无缝圆形编织双层胸罩的方法 |
CN1674800A (zh) * | 2002-07-18 | 2005-09-28 | 萨拉利公司 | 隐形胸带的文胸、文胸坯布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CN102634924A (zh) * | 2012-04-24 | 2012-08-15 | 浙江理工大学 | 全电脑圆纬机控制系统 |
CN202548610U (zh) * | 2012-01-19 | 2012-11-21 | 叶由新 | 针织大圆机联网控制系统 |
-
2012
- 2012-12-31 CN CN2012105906297A patent/CN1030150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25664A (en) * | 1999-04-28 | 2000-10-03 | Browder, Jr.; George Alexander Graham | Brassiere, brassiere blank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US6287168B1 (en) * | 2000-06-14 | 2001-09-11 | Alba-Waldensian, Inc. | Substantially seamless brassiere, and bla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CN1665409A (zh) * | 2002-05-22 | 2005-09-07 | 萨拉利公司 | 胸罩及由一块坯布制造两个无缝圆形编织双层胸罩的方法 |
WO2004004497A2 (en) * | 2002-07-02 | 2004-01-15 | Sara Lee Corporation | Single-layer/double-layer cushion cup brassiere with terry loop stitch construction |
CN1674800A (zh) * | 2002-07-18 | 2005-09-28 | 萨拉利公司 | 隐形胸带的文胸、文胸坯布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CN2628556Y (zh) * | 2003-06-29 | 2004-07-28 | 浙江大学银河自动化有限公司 | 圆纬机电子提花装置 |
CN202548610U (zh) * | 2012-01-19 | 2012-11-21 | 叶由新 | 针织大圆机联网控制系统 |
CN102634924A (zh) * | 2012-04-24 | 2012-08-15 | 浙江理工大学 | 全电脑圆纬机控制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05248B1 (ja) * | 2015-11-27 | 2016-10-12 | 株式会社フロムアイ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ブラジャー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6684C (zh) | 伸缩性服装 | |
KR102309980B1 (ko) | 다목적 의복 | |
US10480109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 |
CN107447352A (zh) | 一种针织横机的筒状3d编织方法及其织可穿产品 | |
CN105520202A (zh) | 一种混色透彩裤袜的编织工艺 | |
Čuden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knitting technology | |
CN111575890A (zh) | 一种针织两件套服装的全成形方法 | |
US20180310634A1 (en) | Arm Hosiery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3015020A (zh) | 一种织物织造工艺、织造设备和系统 | |
KR101251147B1 (ko) | 편물 소재를 이용한 남성용 양복정장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남성용 양복정장 | |
Zhan et al.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ake two-piece fully formed process for blouse | |
CN108041696A (zh) | 一种无缝丝袜及其生产工艺 | |
JP4066075B2 (ja) | 5本指タイプのストッキング類の製造方法及び5本指タイプのストッキング類 | |
CN100479682C (zh) | 伸缩性服装 | |
CN104223376A (zh) | 一种收腹无缝厚型九分裤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2030331B (zh) | 一种双层结构针织产品的无缝成形制备方法 | |
CN203735543U (zh) | 改进的帽体结构 | |
CN109562930A (zh) | 一种填充体及其用途 | |
CN202722509U (zh) | 女士无缝网眼平角内裤 | |
CN207692979U (zh) | 一种裆部弯曲的无缝丝袜 | |
JP2021038483A (ja) | 無縫製ニットブラジャ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5947168U (zh) | 无缝美体裤 | |
CN203692563U (zh) | 一种连裤袜 | |
JP2022027342A (ja) | 衣類及び衣類の提供方法 | |
JP2010270405A (ja) | 縦無縫製のデザイン性の生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