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5755A -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5755A
CN103005755A CN2012103517862A CN201210351786A CN103005755A CN 103005755 A CN103005755 A CN 103005755A CN 2012103517862 A CN2012103517862 A CN 2012103517862A CN 201210351786 A CN201210351786 A CN 201210351786A CN 103005755 A CN103005755 A CN 103005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termediate layer
ground floor
fabric
clot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17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马拉莫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Mara SRL
Original Assignee
Max Mara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Mara SRL filed Critical Max Mara SRL
Publication of CN103005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5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00Over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06Thermally protective, e.g. insulating
    • A41D31/065Thermally protective, e.g. insulating using layered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层织物,包括第一层(2)织物、第二层(3)织物和处于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之间的中间层(4),该中间层(4)为压光织物层。

Description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衣服特别是具有防风性能的衣服的织物。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织物制造的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人在户外感受到的温度不仅取决于当时有效测量的空气温度,还取决于其他环境条件,例如有无风或者湿度。例如,当湿度增大时,即使空气温度不变,感受到的热感觉也倾向于增大。假定空气温度相同,风会增大冷的感觉。
为了减小人在风中感受到的冷感觉,已经开发出防风织物,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防止空气穿过织物。
已知类型的防风织物通常具有多层结构,并包括例如通过层压、涂布或其他连接技术连接到织物层的至少一层薄膜。该薄膜用作限制或防止空气通过的屏障。薄膜通常由聚合物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制成。
尽管已知类型的防风织物具有良好的挡风性能,但还存在一些缺点。特别地,用作空气屏障的薄膜是聚合物膜,其摸起来不是特别柔软。用织物领域的行话来说,该概念可以表达为已知类型的防风织物通常会产生“摸起来发出劈啪声且如纸质般的感觉”。换句话说,触摸包括有薄膜的防风织物有硬的感觉,几乎就像拿纸一样。这会降低用户在穿着用已知类型的防风织物制成的衣服时的舒适感。用已知类型的防风织物制成的衣服的耐穿性不够好,这是由于构成衣服的织物相当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已知类型的织物,特别是具有防风性能的织物。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的空气阻隔性同时摸起来软且轻的织物和衣服。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空气阻隔性的织物和提供极其耐穿的衣服。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具有上述性能的织物和衣服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织物,包括第一层织物、第二层织物和处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中间层为压光织物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服,其包括适合于贴近用户身体的内层、适合于远离用户身体的外层和处于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中间层是压光织物层。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层织物、第二层织物和处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对中间层进行压光的步骤。
压光可使形成中间层织物的纤维被压扁。这样,最初具有大体上圆形横截面的这些纤维呈压扁的横截面,例如卵形或椭圆形。这样能够减小在形成中间层的织物的经线和纬线之间限定的空隙尺寸,因此基本上限制了空气从中间层通过。因而,能够获得具有良好防风性能的织物。
同时,由于压光处理没有完全封闭在中间层的经线和纬线之间限定的空隙,该多层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此外,防风性主要是通过中间层而获得的,该中间层与现有技术的阻隔层不同,该中间层由织物材料制成,即得自织物纤维。因此,中间层比现有技术的薄膜更软和更轻。这使得本发明的多层织物摸起来特别舒服,还增强了用该织物材料制成的衣服的舒适性和耐穿性。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多层织物的示意性放大横截面;
图2是俯视的示意性放大图,示出了图1中多层织物的中间层的一部分;
图3是沿图2的平面III-III截开的示意性剖面;
图4是示出了夹克的夹层的构件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4的夹克的内层的构件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4的夹克的外层的构件的视图;
图7-10是示出了获得夹克的方法的一些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多层织物1,其包括第一层2和第二层3,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插入有中间层4。正如下面充分说明地那样,中间层4使多层织物具有空气阻隔性,从而使得多层织物1适合用于制作防风衣服。
中间层4由织物制成,也就是说,用包括织物纤维的材料制成,织物纤维形成多个线5,如图2和3所示,这些线布置成限定了经线和纬线。
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也分别由织物制成。
例如,第一层2可由基于聚酯、基于聚酰胺或聚酯/聚酰胺组合的织物制成。第一层2可处理成具有特殊的技术性能,例如通过使织物憎水的处理而获得的防雨性。
第二层3可以由基于聚酯的织物(例如聚酯微纤塔夫绸)制成。
中间层4可以由基于聚酯或聚酰胺的织物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4可以由40g/m2、22丹尼尔的尼龙织物制成。
对于第一层2、第二层3和中间层4,可以使用与上述材料不同的材料。
在形成多层织物1之前,对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进行压光操作。通过使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在两个压光辊之间穿过来执行该操作,所述两个压光辊中的一个被加热。压光辊在织物上施加预定的压力。
加热的压光辊的温度可以介于150℃和200℃之间,特别地介于160℃和180℃之间。压光辊可以调节,以便对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施加介于190和230巴之间的压力,特别地是210巴。当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穿过压光辊时,可以以每分钟7-10米的速度移动,特别地以每分钟8-9米的速度移动。
压光操作能够把构成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的线5压扁。这样,如图3所示,最初具有大体上圆形截面的线5变形,使得其截面变成大体上卵形。变形的每根线5的截面具有短轴横向尺寸H和长轴横向尺寸L。长轴横向尺寸L是平行于由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限定的平面测量的。长轴横向尺寸L比初始圆形截面的直径D更大,图3中所述初始圆形截面用虚线表示。
通过在压光操作过程中压扁线5,因此能够减小如图2所示在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的经线和纬线之间限定的空隙6的大小。这意味着能够防止空气通过中间层4,从而赋予多层织物1防风性。
同时,由于将要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不是连续的薄膜,即使在压光操作后空隙6虽然更小也仍然存在,因此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标准的实验室试验已经证实,如果在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上实施的压光操作重复超过一次,则可以提高防风性。这是由于:使织物在压光辊之间通过的次数越多,构成织物的线5压得越扁,空隙6的尺寸就越小。
然而,不能过度地减小空隙6的大小,以便不会令人无法接受地影响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的透气性。
试验还显示出,通过对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实施三次压光操作,获得了最佳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使将要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在压光辊之间通过三次,则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包括这样处理的中间层4的多层织物1进行了空气渗透性和抗水汽性试验。根据UNI-ENISO 9237:1996标准实施的空气渗透性试验得到小于每秒5毫米的平均空气渗透性值,使得织物按照UNI-EN 342:2004/AC:2008标准被归为3级,即最高级,其包括最高技术质量的防风衣服。根据UNI-EN31092:1996标准实施的抗水汽性试验得到小于12m2·Pa/W的平均抗水汽性值,其被归为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织物。
因此,三次压光操作能使线5被压扁成确保在抗空气通过性的增加和透气性的降低之间取得最佳折衷。
在图1的多层织物1的部分中,中间层4示出为与第一层2和第二层3是分离的。在现有技术中的层压的多层织物中,构成层压织物的各层在面对相邻层的层的整个表面上彼此接合;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反,多层织物1具有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中间层4并不永久地粘合到第一层2和第二层3上。换句话说,至少在多层织物1的中央区域中,中间层4与第一层2和第二层3分离。与构成多层织物1的三层沿着各面对表面的整个范围彼此粘合的情况相比,这进一步改进了用户在触摸多层织物1时感受到的软且轻的感觉。
此外,在第一层2和中间层4之间以及在第二层3和中间层4之间,可以至少暂时地形成两个空气室或空气袋,以提高用多层织物1制成的衣服的保温性。特别地,在中间层4和更靠近用户身体的层(选自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之间形成的空气室限制了热量从用户身体向外部环境散发。反之,在中间层4和暴露在外部环境下的层(选自第二层3和第一层2)之间形成的空气室限制了能够达到与用户身体接触的冷空气量。
如下面将要参考图4-10所描述地,多层织物1由于作为其特色的低空气渗透性和良好透气性而能够用于制造具有防风性的衣服,特别是夹克。
中间层4的织物在被压光后裁切成多个片,每个片用于形成夹克的一部分。特别地,通过裁切中间层4的织物而获得的片成形为能够在缝在一起时形成夹克的夹层。
图4示出了从中间层4的织物开始,如何把各个片成形为能够形成夹克夹层的一个实例。这些片包括两个后半片10、两个前半片11、两个侧片12、两个衣袖部分13和其他小的条带。
把第一层2的织物裁切成多个成形片,它们能够随后缝在一起而得到夹克的一层,例如内层,即用于与用户身体相接触的层。图5示出了如何成形从第一层2得到的片的一个实例。在示出的实例中,由第一层2形成的片的数量多于由中间层4得到的片的数量,因为夹克的内层包括多个不设置在由中间层4形成的夹层中或在由中间层4形成的夹层中不需要的部分,例如口袋和腰带。
第二层3的织物也裁切成多个成形片,它们能够随后缝在一起而得到夹克的一层。特别地,由第二层3得到的片可以成形为得到外层,即用于相对于内层和夹层而言远离用户身体的层。图6示出了由第二层3的织物裁切得到的片的一种可能布置方式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裁切第二层3的织物得到的片的数量也远多于由中间层4的织物得到的片的数量,因为夹克的外层包括多个不设置在夹层中或在夹层中不必要的部分。
由图4-6所示的片得到的夹克可以反穿,即设计和缝合成该夹克可以穿成为第一层2接触用户身体且第二层3面对外部环境,或者第二层3接触用户身体且第一层2朝向外部环境。中间层4的由于与加热的压光辊相接触因而变得更加光滑的表面朝向第一层2。当然,多层织物1也可以用于制作不可反穿的夹克。此外,从第一层2、第二层3和中间层4裁切得到的片也可以具有与图4-6所示不同的形状、尺寸或布置。
从形成中间层4的织物得到的片与从形成第一层2的织物裁切的相应片相关联。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这个步骤,示出了用中间层4的织物形成的后半片10和用第一层2的织物形成的后半片20,把这两个半片设置成彼此靠近以限定一个双层组件30。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多个双层组件30,每个双层组件30由中间层4的织物片和第一层2的相应织物片形成。将各双层组件30彼此接合,以得到第一初步夹克或第一夹克雏形31。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这个步骤,仅示出了两个双层组件30,相应于右后半部和左后半部。然而,很明显的是,接合双层组件30的步骤涉及到用第一层2的织物片和中间层4的织物片制成的所有双层组件30。特别地,通过将各个双层组件30与相邻的双层组件30在靠近各自周缘处缝合来接合双层组件30。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地不仅把双层组件30而且把形成每个双层组件30的第一层2的织物片和中间层4的织物片彼此接合。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可以执行第一接合步骤,其中,第一层2的织物片和中间层4的织物片在各自的边缘区域彼此接合,以形成各个双层组件30。随后,在第二接合步骤中,将双层组件30彼此缝合,以得到第一夹克雏形31。
在任一情况中,第一夹克雏形31具有与成品夹克相同的形状,即,它包括衣袖、后部或背部、前部和可能的兜帽,并且它由多个双层组件30在各周缘附近彼此接合而形成。然而,形成每个双层组件30的织物在限定于周缘内侧的中央区域中彼此分离,即没有彼此接合。
为了得到成品夹克,还提供一个步骤,其中,将从第二层3的织物裁切得到的片彼此接合,例如,借助于布置在相邻片的边缘区域附近的接缝来接合,从而得到第二初步夹克或第二夹克雏形32。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该步骤,其中,示出的两个后半片40彼此接合,后半片40由第二层3的织物形成。然而很明显的是,该接合步骤涉及到从第二层3的织物裁切得到的所有片。
因此,第二夹克雏形32具有与成品夹克相同的形状,但是是由单个织物层即第二层3形成的。
最后,将第一夹克雏形31与第二夹克雏形32接合,例如通过在选定区域设置的接缝来接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沿夹克的外缘区域,例如衣服的褶边、兜帽周边和前半片的自由边缘,将第一夹克雏形31和第二夹克雏形32彼此接合。接合点还可以包括在腋窝下面和领口上。
这样,获得的夹克33具有三层结构,如图10示意性所示。
由于压光的中间层4,夹克33具有良好的防风性,同时与传统的防风夹克(在传统的防风夹克中,空气阻隔性是由具有不可忽视硬挺度的薄膜或聚合物隔膜提供)相比,更加轻、软和摸起来更舒服。
由于仅在预定的接缝处把构成用于制作夹克33的多层织物1的各层接合在一起,且各层在把它们接合在一起的接缝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中分离,因此增强了轻且软的感觉。这样,与传统的多层结构(在传统的多层结构中,各层沿它们的面对表面的整个范围彼此接合)相比,能够得到对于用户来说具有更好耐穿性和舒适性的衣服。传统的多层结构不可避免地硬且与身体轮廓的贴合不太舒服。
此外,在中间层4与构成夹克33的内层的织物相互分离的区域中,可以形成空气袋或空气室,以限制热量从用户身体向外部环境的散失。同样地,在中间层4与构成外层的织物相互分离的区域中,可以形成空气袋或空气室,以使外部冷空气更难以接触用户身体。这样能够提高夹克33的保温性。
最后,通过提供具有双层结构的第一夹克雏形,第一夹克雏形随后被接合到具有单层结构的第二夹克雏形,这样就能够在无需使缝合操作过度复杂的情况下使织物保持良好的柔软性和轻巧性,反之,如果将三个单层夹克雏形接合在一起则缝合操作会过度复杂。
尽管图4-10涉及夹克,但是应该理解多层织物1也能够用于制备不同于夹克的衣服,例如裤子。

Claims (16)

1.一种多层织物,包括第一层(2)织物、第二层(3)织物和处于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之间的中间层(4),其特征在于,中间层(4)为压光织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对中间层(4)压光三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中间层(4)由多根具有大体上卵形截面的线(5)形成,线(5)布置成使得所述大体上卵形截面的较大尺寸(L)处于由中间层(4)限定的平面中。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通过缝合来使中间层(4)与第一层(2)和第二层(3)接合。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中间层(4)至少在其中央区域中与第一层(2)和第二层(3)分离。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第一层(2)、第二层(3)和中间层(4)各自是用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所选的织物制成:聚酯、聚酰胺或聚酯和聚酰胺的组合;第一层(2)优选具有防漏性,第二层(3)优选为微纤塔夫绸形式。
7.一种用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织物(1)制成的衣服,其中,中间层(4)形成衣服的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服,适于作为可反穿衣服,其中,第一层能够可替换地用作衣服的内层或外层,第二层(3)能够可替换地用作衣服的外层或内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衣服,适于作为夹克(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服,包括由第一层(2)和中间层(4)形成的第一初步夹克(31),由第二层(3)形成的第二初步夹克(32),第一初步夹克(31)和第二初步夹克(32)沿夹克(33)的外缘区彼此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服,其中,第一初步夹克(31)包括由第一层(2)的片和中间层(4)的片形成的多个双层组件(30),第一层的片和中间层的片沿每个双层组件(30)的边缘区接合,使得在每个双层组件(30)的中央区域中第一层(2)与中间层(4)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衣服,其中,在中间层(4)和用于与用户身体接触的从第一层(2)和第二层(3)中选择的层之间限定至少一个空气室,在中间层(4)和用于面向外部环境的从第二层(3)和第一层(2)中选择的层之间限定至少另一个空气室,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室限制了热量从用户身体散失,所述至少另一个空气室限制了冷空气从外部渗入。
13.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层(2)织物、第二层(3)织物和处于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之间的中间层(4)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对中间层(4)进行压光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中间层(4)压光三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中间层(4)由多根线(5)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光步骤中,线(5)被压扁,以便增大其截面的横向尺寸(L)。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光步骤中,以每分钟7至10米的速度前进的中间层(4)处于150-200℃之间的温度以及190-230巴之间的压力下。
CN2012103517862A 2011-09-20 2012-09-20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30057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O2011A000239 2011-09-20
IT000239A ITMO20110239A1 (it) 2011-09-20 2011-09-20 Tessuto, indumento e metod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tessuto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5755A true CN103005755A (zh) 2013-04-03

Family

ID=4490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17862A Pending CN103005755A (zh) 2011-09-20 2012-09-20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67632A1 (zh)
EP (1) EP2572597B1 (zh)
CN (1) CN103005755A (zh)
ES (1) ES2592695T3 (zh)
IT (1) ITMO2011023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7259A (zh) * 2014-11-05 2015-01-21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手感滑爽型透气保暖夹克
CN104305557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透气保暖型夹克
CN104305556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湿保暖型夹克
CN104305558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除臭型夹克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66562A (en) * 1934-12-01 1937-05-27 British Celanes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stiffened fabrics and fabric articles
US4034417A (en) * 1975-06-09 1977-07-12 Can-Gard Protective Wear Ltd. Protective garments
US4551383A (en) * 1984-05-17 1985-11-05 Luciano Siniscalchi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dding for clothing or furnishings and product
CN1033927A (zh) * 1987-10-21 1989-07-19 W.L.戈尔及合伙人有限公司 加衬里的防风雨服装
EP0365491A2 (en) * 1988-10-20 1990-04-25 FISI FIBRE SINTETICHE S.p.A. Soft thermally insulating water proofing and perspiring wadding for cloth articles, in particular sports cloth articles
US5150476A (en) * 1991-03-22 1992-09-29 Southern Mills, Inc. Insulat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1181661A (zh) * 2007-12-13 2008-05-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透气式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22442Y (zh) * 2008-11-05 2010-03-17 绍兴东盛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防寒保暖服装
CN101748542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纤维高密度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92598A (zh) * 2009-05-19 2010-11-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2021843A (zh) * 2009-09-15 2011-04-20 华懋(厦门)织造染整有限公司 透湿阻燃防水技术面料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4663A (en) * 1973-04-04 1975-12-09 Johnson & Johnson Drapery fabrics
JPS59199856A (ja) * 1983-04-25 1984-11-13 東レ株式会社 不織シ−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384019A (en) * 1993-10-29 1995-01-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mbrane reinforced with modified leno weave fabric
US6010789A (en) * 1997-05-05 2000-01-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ester staple fiber
US6716778B1 (en) * 1997-10-01 2004-04-06 Martin Hottner Seam joining a waterproof laminate with textile layer made of multi-component yarns
US6607995B1 (en) * 1997-12-17 2003-08-19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Lining clot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5029924A (ja) * 2003-07-07 2005-02-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 気候保護用複合生地から作られた衣服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66562A (en) * 1934-12-01 1937-05-27 British Celanes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stiffened fabrics and fabric articles
US4034417A (en) * 1975-06-09 1977-07-12 Can-Gard Protective Wear Ltd. Protective garments
US4551383A (en) * 1984-05-17 1985-11-05 Luciano Siniscalchi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dding for clothing or furnishings and product
CN1033927A (zh) * 1987-10-21 1989-07-19 W.L.戈尔及合伙人有限公司 加衬里的防风雨服装
EP0365491A2 (en) * 1988-10-20 1990-04-25 FISI FIBRE SINTETICHE S.p.A. Soft thermally insulating water proofing and perspiring wadding for cloth articles, in particular sports cloth articles
US5150476A (en) * 1991-03-22 1992-09-29 Southern Mills, Inc. Insulat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1181661A (zh) * 2007-12-13 2008-05-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透气式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22442Y (zh) * 2008-11-05 2010-03-17 绍兴东盛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防寒保暖服装
CN101748542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纤维高密度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92598A (zh) * 2009-05-19 2010-11-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2021843A (zh) * 2009-09-15 2011-04-20 华懋(厦门)织造染整有限公司 透湿阻燃防水技术面料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日)文化服装学院编;张祖芳,潘菊琴,王明珠等译: "《文化服饰大全 服饰造型讲座 4 套装·背心》", 31 December 2005, 东华大学出版社, article "西装的制作步骤", pages: 69-80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编: "《中国长丝织造产业研究报告》", 28 February 2010, 中国纺织出版社, article "涤纶和锦纶", pages: 40-43 *
朱文俊: "《电脑横机编织技术》", 30 June 2011, 中国纺织出版社, article "轧光整理", pages: 55 *
林宗华: "《纺织整理工学》", 31 December 1975, 纺织工程研究所, article "压光工程", pages: 70-86 *
陈旭初: "《棉织工艺设计》", 30 September 1975, 纺织工业出版社, article "织物中纱线截面的变形", pages: 46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7259A (zh) * 2014-11-05 2015-01-21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手感滑爽型透气保暖夹克
CN104305557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透气保暖型夹克
CN104305556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湿保暖型夹克
CN104305558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江苏大唐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除臭型夹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92695T3 (es) 2016-12-01
EP2572597A1 (en) 2013-03-27
EP2572597B1 (en) 2016-07-20
ITMO20110239A1 (it) 2013-03-21
US20130067632A1 (en)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99055B1 (en) Article of apparel incorporating an embossed material
CN103005755A (zh) 织物、衣服和织物的生产方法
JP2011511887A (ja) 複合布
CN111542428A (zh) 多层和多功能编织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AU2010338186A1 (en) Insulating garment
CN215689118U (zh) 吸收性物品用热风无纺布
US20090017725A1 (en) High Elastic Fiber Cup
CN106418779A (zh) 一种自适应透气面料及服装
CN210826530U (zh) 多层口袋夹层织物
CN104856304A (zh) 带防紫外线功能的具有抗菌功能透气面料
CN206260874U (zh) 一种挺括且防风防水的针织塑型夹克
CN216860814U (zh) 一种保密性较好的雪纺面料
CN213733855U (zh) 一种新型透气吸汗的服装面料
CN219781657U (zh) 一种牢固有型的梭织羽绒服
CN1994166A (zh) 胸罩透气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Batič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laminates for car seats
WO2018072196A1 (zh) 羽毛制品
CN207023278U (zh) 一种冰爽型防辐射内衣
US20150239206A1 (en) Fabric structure
CN104354355A (zh) 带防紫外线功能的透气面料
TWM421002U (en) Full-directional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layer structure for underwear cup
CN104824888A (zh) 带防紫外线功能的富有立体感透气面料
CN112458594A (zh) 多层口袋夹层织物
CN106273682A (zh) 防火性好强度高棉布褶皱雪纺面料
CN103126107A (zh) 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服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