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4178A -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4178A
CN103004178A CN2011800317779A CN201180031777A CN103004178A CN 103004178 A CN103004178 A CN 103004178A CN 2011800317779 A CN2011800317779 A CN 2011800317779A CN 201180031777 A CN201180031777 A CN 201180031777A CN 103004178 A CN103004178 A CN 103004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hooting
viewpoint
subject
guidan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4178B (zh
Inventor
桥本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0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4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1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89Recording image signals; Reproducing recorded image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2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equential recording
    • G03B35/04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equential recording with movement of beam-selecting members in a system defining two or more view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07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 H04N13/22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using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ameras an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Abstract

数码相机在拍摄正面图像时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测定从当前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在至被摄体的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数码相机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在未达到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由此,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从多个拍摄视点的立体拍摄。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图像的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一种立体摄像装置,其通过将多台照相机配置在一条直线上而容易地进行角度调整,从而对作为被摄体的三维物体拍摄立体图像(日本特开平6—78337号公报)。
另外,已知一种立体图像拍摄方法,其以使焦点距离错开的状态对被摄体进行多次拍摄(日本特开2002—341473号公报)。在该立体图像拍摄方法中,通过将最长的焦点距离图像之外的图像印刷在透明部件上,使透明部件与焦点距离较近的图像保持一定间隔,从而观察到立体图像。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日本特开平6—78337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必须准备多台照相机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341473号公报的技术中,存在如果不进行印刷则无法进行立体视觉显示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其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从多个拍摄视点的立体拍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拍摄装置构成为,其包含:拍摄部,其拍摄图像;取得部,其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距离测定部,其在由前述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与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距离;以及显示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本发明的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取得部、距离测定部及显示控制部而起作用,该取得部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该距离测定部在由拍摄图像的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与被摄体的距离,该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根据本发明,利用取得部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利用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此时,利用距离测定部测定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与被摄体的距离。
并且,利用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基于拍摄视点数量、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被摄体的距离,以使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这样,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及程序,在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从而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从多个拍摄视点的立体拍摄。
本发明涉及的显示控制部可以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从各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距离测定部还对从当前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进行测定,在从当前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未对应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本发明涉及的拍摄装置还包含移动距离计算部,其基于由前述距离测定部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计算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成为前述计算出的移动距离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另外,还包含当前移动距离计算部,其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前述显示控制部,在由前述当前移动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至前述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与前述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不对应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成为前述计算出的移动距离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本发明涉及的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进行下述引导:在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进行拍摄后,从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相比位于左侧及右侧中的任一侧的各拍摄视点对前述被摄体进行拍摄,然后返回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从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相比位于左侧及右侧中的另一侧的各拍摄视点对前述被摄体进行拍摄。
本发明涉及的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进行下述引导:从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而求出的拍摄开始点进行拍摄,以逐渐地靠近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的方式从各拍摄视点进行拍摄,然后以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逐渐地向与前述拍摄开始点相反的一侧离去的方式从各拍摄视点进行拍摄。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拍摄装置还包含开始点距离计算部,其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计算至前述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作为前述引导信息,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计算出的至前述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
本发明涉及的显示控制部,在由前述显示部显示且由前述拍摄部拍摄的实时图像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作为前述引导信息,在前述实时图像上还显示从前一个拍摄视点拍摄、且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
本发明涉及的拍摄装置还可以还包含景深调整部,其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基于由前述距离测定部测定的与前述多个被摄体的距离,调整景深。
本发明涉及的拍摄方法为,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在由拍摄图像的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与被摄体的距离,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得到下述效果,即,在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过使以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从而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从多个拍摄视点的立体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正面侧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背面侧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从多个拍摄视点进行拍摄的情况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拍摄视点之间的移动距离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拍摄视点之间的移动距离的图。
图6A是表示与被摄体的距离一致的情况的图。
图6B是表示从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从多个拍摄视点进行拍摄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拍摄装置适用于数码相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正面侧斜视图,图2是背面侧斜视图。如图1所示,在数码相机1的上部具有快门按钮2、电源按钮3及变焦杆4。另外,在数量相机1的正面配置闪光灯5及拍摄部21的镜头。另外,在数码相机1的背面设置进行各种显示的液晶显示器7及各种操作按钮8。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1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3所示,数码相机1具有拍摄部21、拍摄控制部22、图像处理部23、压缩/展开处理部24、帧存储器25、媒体控制部26、内部存储器27、显示控制部28、输入部36及CPU37。
拍摄控制部22由未图示的AF处理部及AE处理部构成。AF处理部通过快门按钮2的半按下操作,基于拍摄部取得的预览图像,将被摄体区域确定为合焦区域,并且确定镜头的焦点位置,向拍摄部21输出,此外,被摄体区域通过当前已知的图像识别处理而确定。AE处理部基于预览图像确定光圈值及快门速度,向拍摄部21输出。
另外,拍摄控制部22通过快门按钮2的完全按下操作,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此外,在操作快门按钮2之前,拍摄控制部22对拍摄部21进行下述指示,即,以规定时间间隔(例如1/30秒间隔)依次取得用于确认拍摄范围的、像素数比正式图像少的实时图像。
图像处理部23对由拍摄部21取得的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实施调整白平衡的处理、灰度校正、清晰度校正及颜色校正等图像处理。
压缩/展开处理部24对由图像处理部23实施处理后的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例如JPEG等压缩形式进行压缩处理,生成图像文件。该图像文件包含图像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文件中,基于Exif格式等,收容基准线长度、辐辏角及拍摄日期和时间等附加信息,并且收容表示后述的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中的视点位置的视点信息。
帧存储器25,是在对表示拍摄部21取得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包含前述图像处理部23进行的处理在内的各种处理时使用的作业用存储器。
媒体控制部26通过访问记录媒体29而进行图像文件等的写入及读取的控制。
内部存储器27对在数码相机1中设定的各种常数、以及CPU37执行的程序等进行存储。
显示控制部28,在拍摄时使由帧存储器25存储的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或者使由记录媒体29记录的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另外,显示控制部28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实时图像。
另外,显示控制部28,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被摄体的引导显示。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三维形状拍摄模式,在该模式下,将指定的被摄体作为对象,使用数码相机1取得为了测定三维形状而在多个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数据。
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如图4所示,拍摄者移动至在以特定的被摄体作为中心的圆弧轨迹上、且以对指定的被摄体的正面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视点作为中心的至少左右各一个拍摄视点上,使用数码相机1从多个拍摄视点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此外,对被摄体的正面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视点,与基准拍摄视点相对应。
另外,数码相机1具有三维处理部30、距离测定部31、移动量计算部32、半透明处理部33、移动量判定部34及距离判定部35。此外,移动量判定部34是当前移动距离计算部的一个例子。
三维处理部30对在多个拍摄视点拍摄的多幅图像进行三维处理,生成立体观察用图像。
距离测定部31,基于由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部得到的被摄体区域的镜头焦点位置,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拍摄正面图像时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作为基准距离,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
移动量计算部32如图5A、图5B所示,基于由距离测定部31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和拍摄视点之间的辐辏角,计算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拍摄时的多个拍摄视点之间的最佳移动距离。此外,拍摄视点之间的辐辏角也可以预先求出,作为参数而设定。
半透明处理部33对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拍摄的图像进行半透明处理。
移动量判定部34,计算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从前一个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并且判定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达到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
例如,移动量判定部34针对从前一个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和当前的实时图像,从被摄体提取特征点,进行特征点的关联,计算图像上的特征点之间的移动量。另外,移动量判定部34如图6B所示,基于计算出的特征点之间的移动量和至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
距离判定部35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如图6A所示,对由距离测定部31测定的从当前的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和拍摄正面图像时的至被摄体的距离进行对比,判定至被摄体的距离是否一致。此外,至被摄体的距离一致的情况,并不限定于至被摄体的距离完全一致的情况。也可以设定至被摄体的距离的对比误差的容许范围。
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在利用移动量判定部34的判定为肯定,且利用距离判定部35的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拍摄控制部22输入拍摄许可。在该状态下,通过快门按钮2的完全按下操作,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
下面,参照图7、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100中,数码相机1取得拍摄视点数量和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并且在步骤102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04。此时,由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部确定镜头的焦点位置,并且由AE处理部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
在步骤104中,数码相机1取得由AF处理部确定的被摄体区域的镜头焦点位置,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7中。
并且,在步骤106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08。
在步骤108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将其作为正面图像而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并且,在步骤110中,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和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计算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7中。在之后的步骤112中,数码相机1将“请从左正面拍摄”的引导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
并且,在步骤114中,数码相机对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28中拍摄的图像进行半透明处理。在步骤116中,数码相机1使在上述步骤11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和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重叠在液晶显示器7的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
在之后的步骤118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20。此时,由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确定镜头的焦点位置,并且由AE处理部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
在步骤120中,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28中拍摄的图像、和当前的实时图像,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判定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11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在未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24。在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122中,数码相机1基于由AF处理部确定的被摄体区域的镜头焦点位置,测定从当前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该距离与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24。另一方面,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一致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向拍摄控制部22输入拍摄许可,跳转至步骤126。
在步骤124中,数码相机1使“未达到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的警告信息或“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返回至上述步骤116中。
在步骤126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28。
在步骤128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将其作为左正面图像而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在之后的步骤130中,数码相机1判定从左正面的拍摄是否结束。在利用上述步骤128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达到了根据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数量(例如5)确定的从左正面的必要拍摄视点数量(例如2)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判断从左正面的拍摄结束,跳转至步骤132。另一方面,在从左正面的拍摄次数没有达到从左正面的必要拍摄视点数量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114中。
在步骤132中,数码相机1使“请返回至正面”的引导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在之后的步骤134中,数码相机1判定当前的拍摄视点是否为正面位置。例如,数码相机1对于当前的实时图像和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正面图像,根据边缘进行阈值判定,从而判定当前的拍摄视点是否为正面位置。在判定不是正面位置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132中,在判定是正面位置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36。
在步骤136中,数码相机1使“请从右正面拍摄”的引导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
并且,在步骤138中,数码相机1对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52中拍摄的图像进行半透明处理。在步骤140中,数码相机1使在上述步骤11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和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重叠在液晶显示器7的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
在之后的步骤142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44。此时,由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部确定镜头的焦点位置,并且由AE处理部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
在步骤144中,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52中拍摄的图像、和当前的实时图像,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判定该距离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11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在未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48。在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146中,数码相机1与上述步骤122相同地测定从当前的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其与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跳转至148。另一方面,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一致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向拍摄控制部22输入拍摄许可,跳转至步骤150。
在步骤148中,数码相机1使“未达到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的警告信息或“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然后返回至上述步骤140中。
在步骤150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52。
在步骤152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将其作为右正面图像而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在之后的步骤154中,数码相机1判定从右正面的拍摄是否结束。在利用上述步骤152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达到了根据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数量(例如5)确定的从右正面的必要拍摄视点数量(例如2)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判断从右正面的拍摄结束,结束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另一方面,在从右正面的拍摄次数没有达到从右正面的必要拍摄视点数量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138中。
由上述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得到的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的多个图像,作为多视点图像记录在记录媒体29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拍摄视点数量为奇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拍摄视点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只要不将由步骤108进行的正面图像的拍摄作为拍摄视点数量而计数即可。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次的步骤116、120、140、144中,只要使用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的1/2作为移动距离进行处理即可。另外,正面图像不成为多视点图像的一部分。
如上述说明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以使拍摄正面图像的拍摄视点位于全部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显示对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的提示,从而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用于测定三维形状的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
另外,对于从多视点拍摄的各图像,在被摄体的大小不均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测定三维形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数码相机1进行引导显示以使得与被摄体的距离一致,因此可以使被摄体的大小一致。
另外,由于数码相机1进行引导显示以使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成为从辐辏角求出的移动距离,因此在复原三维形状时,不会由于拍摄角度的错误(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的波动)而产生信息遗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数码相机1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使拍摄视点从成为右正面或左正面的最大角度的拍摄视点朝向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移动,而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图像。
在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相机1中,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如图9所示,将正面图像的拍摄作为临时拍摄,将相对于被摄体的正面成为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所需的最大角度的拍摄视点作为拍摄开始位置,使拍摄视点以圆弧状朝向被摄体的正面位置移动。将相对于被摄体的正面成为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所需的最大角度的相反侧的拍摄视点作为拍摄结束位置,如果拍摄视点通过被摄体的正面位置,则使拍摄视点以圆弧状朝向拍摄结束位置移动。
移动量计算部32对以三维形状拍摄模式拍摄时的多个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移动量计算部32基于由距离测定部31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和由拍摄视点数量确定的从左正面或右正面的必要拍摄视点数量,计算从临时拍摄的正面拍摄视点至拍摄开始位置的移动距离。此外,移动量计算部32是移动距离计算部及开始点距离计算部的一个例子。
移动量判定部34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计算从临时拍摄的正面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并且判定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达到由移动量计算部32计算出的至拍摄开始位置的移动距离。
另外,移动量判定部34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开始的移动距离,并且判定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达到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
参照图10、图11对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在步骤100中,数码相机1取得预先设定的拍摄视点数量和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并且在步骤102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04。
在步骤104中,数码相机1取得由AF处理部确定的被摄体区域的镜头焦点位置,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7中。
并且,在步骤106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08。
在步骤108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从而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将其作为临时拍摄的正面图像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并且,在步骤200中,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和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计算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7中。另外,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和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距离,计算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7中。
在之后的步骤202中,数码相机1使“请移动至左正面的拍摄开始点”的引导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
并且,在步骤203中,数码相机1对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图像进行半透明处理。在步骤204中,数码相机1使在上述步骤200中计算出的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和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重叠在液晶显示器7的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
在之后的步骤118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206中,数码相机1基于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的图像和当前的实时图像,计算从在上述步骤108中拍摄正面图像的拍摄视点至当前的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200中计算出的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在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未达到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跳转至208。在计算出的移动距离达到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122中,数码相机1测定从当前的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该距离与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208。另一方面,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一致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向拍摄控制部22输入拍摄许可,跳转至步骤126。
在步骤208中,数码相机1使“未达到至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的警告信息或“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返回至上述步骤204中。
在步骤126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28。
在步骤128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从而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将其作为从拍摄开始点的左正面图像,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在之后的步骤210中,数码相机1使“请移动至拍摄结束点”的引导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并且,在步骤138中,数码相机1对在上述步骤12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52中拍摄的图像进行半透明处理。在步骤140中,数码相机1使在上述步骤20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和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重叠在液晶显示器7的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
在之后的步骤142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按下一半。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144中,基于在上述步骤128中拍摄的、或上次在步骤152中拍摄的图像和当前的实时图像,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的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200中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在计算出的移动距离未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48。在计算出的移动距离达到最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146中,数码相机1与上述步骤122相同地测定从当前的拍摄视点至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数码相机1判定测定的距离与在上述步骤104中测定的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48。另一方面,在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一致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向拍摄控制部22输入拍摄许可,跳转至步骤150。
在步骤148中,数码相机1使“未达到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的警告信息或“与至被摄体的基准距离不一致”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7上,返回至上述步骤140中。
在步骤150中,数码相机1判定快门按钮2是否被完全按下。在快门按钮2由用户进行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152。
在步骤152中,数码相机1对拍摄部21进行用于取得图像的正式图像的正式拍摄指示,从而取得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存储在记录媒体29中。
在之后的步骤212中,数码相机1判定从所有的拍摄视点的拍摄是否结束。在利用上述步骤128和步骤152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达到与在上述步骤100中取得的拍摄视点数量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判断从所有的拍摄视点的拍摄结束,结束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另一方面,在拍摄次数没有达到所取得的拍摄视点数量的情况下,返回至上述步骤138中。
如上述说明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以临时拍摄正面图像的拍摄视点位于全部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显示将对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的提示,从而可以利用一台照相机容易地进行用于测定三维形状的从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
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基于至每个被摄体的距离,调整景深。
如图12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相机1中,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部基于拍摄部通过快门按钮2的半按下操作而取得的预览图像,将各被摄体区域分别确定作为合焦区域。另外,AF处理部对各合焦区域确定镜头的焦点位置,向拍摄部21输出。
另外,距离测定部31基于由拍摄控制部22的AF处理部得到的各被摄体区域的镜头焦点位置,测定至各被摄体的距离。距离测定部31将对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拍摄正面图像时测定的至各被摄体的距离的平均距离作为基准距离,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距离测定部35将由距离测定部31测定的从当前拍摄视点至各被摄体的平均距离、和拍摄正面图像时的至各被摄体的平均距离进行对比,判定至被摄体的距离是否一致。
数码相机1还具有景深调整部300。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景深调整部300基于至各被摄体的距离,对景深进行调整,以使焦点适合所有被摄体。例如,景深调整部300通过调整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而调整景深。
在三维形状拍摄模式下,景深调整部300基于在拍摄正面图像时测定的至各被摄体的距离,对景深进行调整,以使焦点适合所有的被摄体。
此外,对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相机1的其他结构及作用,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样,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不是仅将焦点集中在一点,而且可以以焦点适合所有被摄体的方式进行拍摄。
此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以预先设定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用户也可以输入设定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
另外,以使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重叠在实时图像上而显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数码相机1也可以使从前一个拍摄视点开始的当前移动距离和拍摄视点间的最佳移动距离的差值重叠在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另外,数码相机1也可以使从前一个拍摄视点开始的当前移动距离重叠在实时图像上而进行显示。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拍摄处理流程程序化,利用CPU执行该程序。
本发明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存储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取得部、距离测定部及显示控制部而起作用的程序,该取得部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该距离测定部在由拍摄图像的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与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距离,该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以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日本申请2010—149856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写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分别写入的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具体且与分别记载的情况相同地,通过参照写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拍摄装置,其包含:
拍摄部,其拍摄图像;
取得部,其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
距离测定部,其在由前述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与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距离;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从各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距离测定部还对从当前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进行测定,
在从当前拍摄视点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未对应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与前述测定的至前述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还包含移动距离计算部,其基于由前述距离测定部测定的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计算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成为前述计算出的移动距离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
还包含当前移动距离计算部,其计算从前一个拍摄视点至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
前述显示控制部,在由前述当前移动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至前述当前拍摄视点的移动距离与前述计算出的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不对应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拍摄视点间的移动距离成为前述计算出的移动距离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进行下述引导:在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进行拍摄后,从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相比位于左侧及右侧中的任一侧的各拍摄视点对前述被摄体进行拍摄,然后返回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从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相比位于左侧及右侧中的另一侧的各拍摄视点对前述被摄体进行拍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进行下述引导:从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而求出的拍摄开始点进行拍摄,以逐渐地靠近前述基准拍摄视点的方式从各拍摄视点进行拍摄,然后以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逐渐地向与前述拍摄开始点相反的一侧离去的方式从各拍摄视点进行拍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装置,
还包含开始点距离计算部,其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计算至前述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作为前述引导信息,在前述显示部上显示前述计算出的至前述拍摄开始点的移动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显示控制部,在由前述显示部显示且由前述拍摄部拍摄的实时图像上,显示前述引导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装置,
前述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作为前述引导信息,在前述实时图像上还显示从前一个拍摄视点拍摄且被半透明处理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还包含景深调整部,其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基于由前述距离测定部测定的与前述多个被摄体的距离,调整景深。
12.一种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取得部、距离测定部及显示控制部而起作用,
该取得部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
该距离测定部在由拍摄图像的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与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距离,
该显示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13.一种拍摄方法,在该方法中,
取得从多个拍摄视点拍摄时的拍摄视点数量及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
在由拍摄图像的拍摄部从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图像时,测定与从前述基准拍摄视点拍摄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距离,
进行下述控制,即,基于前述拍摄视点数量、前述拍摄视点间的辐辏角、及与前述被摄体的距离,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上显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以使前述基准拍摄视点位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中心的方式,对从前述多个拍摄视点的拍摄进行引导。
CN201180031777.9A 2010-06-30 2011-04-11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9856 2010-06-30
JP2010149856 2010-06-30
PCT/JP2011/059038 WO2012002017A1 (ja) 2010-06-30 2011-04-11 撮影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178A true CN103004178A (zh) 2013-03-27
CN103004178B CN103004178B (zh) 2017-03-22

Family

ID=4540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7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78B (zh) 2010-06-30 2011-04-11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7020A1 (zh)
JP (1) JP5539514B2 (zh)
CN (1) CN103004178B (zh)
WO (1) WO20120020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542A (zh) * 2014-12-23 2017-10-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数据集产生期间的观察指导的可视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04828A (ja) * 2012-11-30 2016-02-12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単一のカメラを用いて3d画像を取り込む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998934B1 (en) * 2013-05-16 2020-08-05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3089449B1 (en) 2015-04-30 2020-03-04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Method for obtaining light-field data using a non-light-field imag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carrier medium
EP3496387A1 (en) * 2017-12-05 2019-06-1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mage capture
JP2019114147A (ja) * 2017-12-25 2019-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88646A (ja) * 2018-11-27 2020-06-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モデル生成支援装置、三次元形状モデル生成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37743A1 (en) * 2019-09-03 2022-10-2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ing control apparatus, imaging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imag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85A (zh) * 1994-07-29 1996-05-08 佳能株式会社 视点检测器
US20030152263A1 (en) * 2002-02-13 2003-08-14 Pentax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for tak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images
US20030151659A1 (en) * 2002-02-13 2003-08-14 Pentax Corporation Camera for generat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im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1522A (ja) * 1998-05-22 1999-12-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JP2000066568A (ja) * 1998-08-20 2000-03-03 Sony Corp 視差画像列撮像装置
US7466336B2 (en) * 2002-09-05 2008-1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and method for composing multi-perspective images
IL155525A0 (en) * 2003-04-21 2009-02-11 Yaron May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3d photography and/or analysis of 3d images and/or display of 3d images
GB2405764A (en) * 2003-09-04 2005-03-09 Sharp Kk Guided capture or select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 pairs.
JP3779308B2 (ja) * 2004-07-21 2006-05-24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カメラ校正システム及び三次元計測システム
US8964054B2 (en) * 2006-08-18 2015-02-2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JP2008154027A (ja) * 2006-12-19 2008-07-03 Seiko Epson Corp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00870B2 (ja) * 2008-05-19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装置
JP2010219825A (ja) * 2009-03-16 2010-09-30 Topcon Corp 三次元計測用画像撮影装置
JP5347716B2 (ja) * 2009-05-27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80292B2 (en) * 2009-07-31 2016-06-28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US8436893B2 (en) * 2009-07-31 2013-05-07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selecting image capture positions to generate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WO2011014419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f a scene
WO201101442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selecting image capture positions to generate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JPWO2012002046A1 (ja) * 2010-06-30 2013-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合成装置及び複眼撮像装置並びに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合成方法
US9344701B2 (en) * 2010-07-23 2016-05-17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identifying a rough depth map in a scene and for determining a stereo-base distance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content creation
US8259161B1 (en) * 2012-02-06 2012-09-04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3-D image creation
US8937644B2 (en) * 2012-03-21 2015-0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image cap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85A (zh) * 1994-07-29 1996-05-08 佳能株式会社 视点检测器
US20030152263A1 (en) * 2002-02-13 2003-08-14 Pentax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for tak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images
US20030151659A1 (en) * 2002-02-13 2003-08-14 Pentax Corporation Camera for generat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imag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542A (zh) * 2014-12-23 2017-10-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数据集产生期间的观察指导的可视化
CN107251542B (zh) * 2014-12-23 2020-04-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数据集产生期间的观察指导的可视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02017A1 (ja) 2012-01-05
US20130107020A1 (en) 2013-05-02
CN103004178B (zh) 2017-03-22
JPWO2012002017A1 (ja) 2013-08-22
JP5539514B2 (ja)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4178A (zh) 拍摄装置、程序及拍摄方法
CN102282857B (zh) 拍摄装置以及方法
CN102959969B (zh) 单眼立体摄像装置
JP4880096B1 (ja) 多視点撮影制御装置、多視点撮影制御方法及び多視点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733133B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9974B (zh) 立体图像再现装置、其视差调整方法及摄影装置
CN101943841B (zh) 摄像装置和变焦校正信息生成方法
JP4692849B2 (ja) 立体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記録方法
CN103430530A (zh) 成像设备、用于成像设备的拍摄向导显示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US8896670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WO2013047415A1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視差量調整方法
CN103238340B (zh) 摄影装置及方法
JP625726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3007686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238086A (ja) 立体写真用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立体写真撮影方法
CN104054333A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以及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KR20140067611A (ko) 입체영상 카메라 제어 방법
CN104041026A (zh) 图像输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JP5409481B2 (ja) 複眼撮影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20603A (ja) 3d映像信号撮影装置
JP2012186793A (ja) 撮像装置
JP2015233258A (ja) 画像撮影装置
CN117478809A (zh) 虚拟拍摄的延迟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15102602A (ja) 立体撮像装置、立体撮像システム、立体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6128899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