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6921A - 燃料软管 - Google Patents

燃料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6921A
CN102996921A CN2012103420212A CN201210342021A CN102996921A CN 102996921 A CN102996921 A CN 102996921A CN 2012103420212 A CN2012103420212 A CN 2012103420212A CN 201210342021 A CN201210342021 A CN 201210342021A CN 102996921 A CN102996921 A CN 102996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polyamide
fuel
elastomer
fuel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20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6921B (zh
Inventor
小柳津直树
片山和孝
水谷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6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6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本发明为一种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

Description

燃料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软管,详细而言,涉及汽油、混合醇汽油、柴油机燃料、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等汽车用燃料的输送软管等中使用的汽车用燃料软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围绕着汽车的燃料气体的蒸散限制变得严格,研究了各种应对该限制的低透过性燃料软管。以往,燃料软管中使用氟树脂,但是在要求更为严格的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氟树脂层的厚度,因此存在软管变昂贵的难点。因此,作为比氟树脂更廉价、且燃料低透过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酰胺6(PA6)等脂肪族聚酰胺、聚酰胺9T(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备受瞩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0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6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PA6等脂肪族聚酰胺的耐化学试剂性(耐氯化钙性)差,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的刚性高、柔软性差,因此存在与连接体(connector)的接续加工性差的难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为如下构成: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A)脂肪族聚酰胺、
(B)半芳香族聚酰胺、
(C)弹性体。
即,本发明人等为了获得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以与燃料接触的树脂层为中心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若将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60/40的范围内,则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不采取海岛结构、而成为相容状态,因此能够良好地引出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效果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性能,并使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的缺点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恶化变得难以产生,确保了使用它们而成的树脂层整体的耐化学试剂性的提高。而且,进一步继续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含有上述规定量的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以及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酸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弹性体(C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燃料软管的树脂层(最内层)时,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燃料软管的树脂层由含有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弹性体(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被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60/40的范围内、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本发明的燃料软管的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
进而,若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含量为5~30重量份的范围,则柔软性进一步提高。
进而,若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聚酰胺9T(PA9T),则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变得提高。
另外,若上述弹性体(C成分)为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酸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烯烃系弹性体,则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提高。
特别是,若上述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70/30~65/35的范围,则软管扩径时的紧迫力变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燃料软管若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则可以为仅由上述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在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具有保护层等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本发明中,上述树脂层的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A)脂肪族聚酰胺、
(B)半芳香族聚酰胺、
(C)弹性体。
本发明中,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相容状态是指,A成分与B成分不采取海-岛结构等分散状态、为非分散状态。
另外,上述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确认例如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等的热分析来进行。
接着,对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进行具体说明。
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
作为上述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6(PA46)、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聚酰胺92(PA92)、聚酰胺99(PA99)、聚酰胺610(PA610)、聚酰胺612(PA612)、聚酰胺11(PA11)、聚酰胺912(PA912)、聚酰胺12(PA12)、聚酰胺6与聚酰胺66的共聚物(PA6/66)、聚酰胺6与聚酰胺12的共聚物(PA6/12)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相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A6。
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
作为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T(PA4T)、聚酰胺6T(PA6T)、聚酰胺MXD6(PAMXD6)、聚酰胺9T(PA9T)、聚酰胺10T(PA10T)、聚酰胺11T(PA11T)、聚酰胺12T(PA12T)、聚酰胺13T(PA13T)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A9T。
本发明中,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优选为A成分/B成分=70/30~65/35。若A成分过少(B成分过多),则柔软性差,若A成分过多(B成分过少),则耐化学试剂性变差。
弹性体(C成分)
作为上述弹性体(C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烯烃系弹性体。另外,上述各种弹性体(C成分)可以进行马来酸酐改性、环氧改性而使用。
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将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二烯烃单体均聚或共聚而得到的物质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乙烯-丙烯橡胶(EPM)、或EPDM与EPM的共混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反应器直接制备热塑性聚烯烃(reactorTPO)等。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乙烯-α-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
作为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与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
另外,作为上述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列举出将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聚合物侧链或聚合物末端用马来酸酐、硅酮(硅烷)、氯、胺、丙烯酸、环氧化合物等化学修饰而得到的物质。其中,优选用马来酸酐等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物质。
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丁烯嵌段共聚物(SIB)、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
作为上述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将在PVC/橡胶中共混了增塑剂的物质的一部分进行部分交联而得到的弹性体。
作为上述聚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系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 T)系弹性体等。
作为上述聚氨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通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共聚物等。
作为上述聚酰胺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6、聚酰胺12等聚酰胺与聚醚或聚酯的共聚物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聚酰胺6/聚醚共聚物、聚酰胺12/聚醚共聚物、聚酰胺12/聚酯共聚物等。
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优选为5~30重量份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0~15重量份的范围。若C成分过少,则可见到柔软性差的倾向,若C成分过多,则可能有损燃料低透过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中,上述弹性体(C成分)不与A成分或B成分相容,以在A成分与B成分相容的相容体系内、未交联的弹性体(C成分)以颗粒状分散的状态存在。
上述弹性体(C成分)优选以平均粒径0.1~1μm的颗粒状含有。若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平均粒径过小,则可见到柔软性差的倾向,若平均粒径过大,则可能有损燃料低透过性。另外,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测定大量的弹性体(C成分)的粒径、算出其平均值从而导出。
另外,在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A~C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配合填充剂、增塑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柔软成分、成核剂、耐热剂等。
上述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如下而制作。即,按照上述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前述规定的范围进行配合,接着,适当配合弹性体(C成分)及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利用双轴混炼机等在规定的条件(例如,300~310℃下4~5分钟)下将它们混合从而调制。
本发明的燃料软管只要具有如前所述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则可以为单层结构或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另外,在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中,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上述树脂层的内周面形成最内层。从燃料低透过性的观点来看,上述最内层优选为由氟系树脂形成的氟系树脂层。
作为上述氟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三氟乙烯(CTFE)、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THV)、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聚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它们的改性共聚物、各种接枝聚合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另外,作为上述氟系树脂,也可以使用添加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性高分子等而赋予导电性的导电氟系树脂。
本发明的燃料软管通过如下而制作:调制将上述A~C成分作为必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将其挤出成型为管状,形成管状的树脂层。
此外,在将软管形成蛇腹状时,可以通过使上述管状体(管)通过波纹成形机(corrugated forming machine),从而制作规定尺寸的蛇腹状软管。
本发明的燃料软管中,软管内径优选为1~40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36mm的范围,软管外径优选为2~44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40mm的范围。另外,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0.02~1.0m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05~0.6mm的范围。
实施例
接着,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首先,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之前,先准备下述所示的材料。
〔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
PA6(宇部兴产公司制,尼龙61030B)
〔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
PA9T(kuraray公司制,GENESTAR N1001A)
〔弹性体(i)(C成分)〕
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公司制,TAFMER A-4085)
〔弹性体(ii)(C成分)〕
马来酸酐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公司制,TAFMER MH7020)
实施例1
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将PA6(A成分)和PA9T(B成分)以下述表1所示的比例配合,使用双轴混炼机(JSW公司制),在300℃下混炼1~2分钟。接着,以同表所示的比例配合弹性体(i)(C成分),使用双轴混炼机(JSW公司制,TEX-α),在300℃下混合2~3分钟,从而调制树脂组合物。
软管的制作
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管状,制作仅由管状的树脂层(厚度1.0mm)构成的单层结构的软管(内径12mm)。
实施例2~8,比较例1~3
将各成分的配合比例变更为下述表1所示的比例,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树脂组合物。而且,除了使用该树脂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软管。
[表1]            (重量份)
Figure BDA00002138872100091
对于如此而获得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软管,依据下述基准,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将其结果一并示于上述表1。
相容状态
对于各软管的树脂组合物,确认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相容状态。即,使用DSC(岛津制作所公司制,DSC-60)对树脂组合物进行热分析。将熔点起因的吸热峰为单一峰的情况评价为○(相容)、不为单一峰的情况评价为×(非相容)。此外,测定条件为在氮气中在常温~300℃为止以10℃/min进行升温,之后冷却至30℃后,再次以10℃/min升温至300℃进行测定。
弹性体(C成分)的平均粒径
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岛津制作所公司制,9500-J)观察各树脂组合物中分散的大量的弹性体(C成分)的粒径,计算其平均值。将平均粒径为1~10μm的情况评价为○,将平均粒径超过10μm的情况评价为×。
接续加工性
将各软管与连接体接续,进行150℃×1小时热处理并在23℃下静置24小时后,用手在圆周方向上对连接体和软管施加旋转扭矩。将软管不旋转的情况评价为○,将软管旋转的情况(也包括无法接续加工的材料)评价为×。
应力缓和性
使用从各软管的树脂层切取的试验片(宽度:5mm,长度:100mm),通过应力缓和试验机(东洋精机公司制,HDT.VSPT.TESTER.S-6M)进行缓和试验。即,给予试验片35%拉伸,在室温下放置1天后升温至100℃,测定240小时后的应力(缓和)值。将应力值为4~7MPa的情况评价为○,将超过7MPa、或者不足1MPa的情况评价为×。
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
使用等压式软管透过率测定装置(GTR-TEC公司制,GTR-TUBE3-TG),对各软管在40℃下1个月期间内测定以45:45:10(体积比)的比例混合有甲苯/异辛烷/乙醇的模拟醇添加汽油的透过系数(单位:mg/m/day)。将达到平衡时的值不足50(mg/m/day)的情况评价为○,将50(mg/m/day)以上情况评价为×。
由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品的接续加工性、柔软性、应力缓和性、燃料低透过性优异。
对此,比较例1品由于树脂层以PA9T为主要成分,因此接续加工性(该材料在接续加工时产生裂纹)和应力缓和性差。
比较例2品由于PA9T的混合比过高(PA6的混合比过少),因此相容性差,应力缓和性也差。
比较例3品由于树脂层以PA6为主要成分,因此燃料低透过性差。
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树脂层中仅使用PA6作为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仅使用PA9T作为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但本发明人等通过实验确认到,即使使用这以外的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时,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略同等的结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燃料软管可用于汽油、混合醇汽油、柴油机燃料、CNG、LPG等汽车用燃料的输送软管等,也可以用于汽车、以及其他运输机器(飞机、叉车、铲车、起重机等产业用运输车辆、铁路车辆等)用燃料的输送软管等。

Claims (5)

1.一种燃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A)脂肪族聚酰胺、
(B)半芳香族聚酰胺、
(C)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5~30重量份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B)成分为聚酰胺9T即PA9T。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C)成分为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酸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烯烃系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70/30~65/35。
CN201210342021.2A 2011-09-15 2012-09-14 燃料软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6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2013A JP2013064423A (ja) 2011-09-15 2011-09-15 燃料ホース
JP2011-202013 2011-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6921A true CN102996921A (zh) 2013-03-27
CN102996921B CN102996921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92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20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6921B (zh) 2011-09-15 2012-09-14 燃料软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64423A (zh)
CN (1) CN102996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3370B2 (ja) * 2012-09-25 2016-03-1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燃料チューブ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燃料チューブ
CN115315485A (zh) * 2020-03-19 2022-11-08 Ube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JP2023150340A (ja) * 2022-03-31 2023-10-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燃料輸送用ホー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9799A1 (en) * 2000-03-03 2003-05-29 Masaki Koike Resin hose for fuel
US20040135371A1 (en) * 2002-10-29 2004-07-15 Kuraray Co., Ltd., A Japanese Corporation Fuel pipe joint with excellent fuel permeation resistance
CN101175791A (zh) * 2005-03-18 2008-05-07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半芳族聚酰胺树脂
JP2010106984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ubber Ind Ltd 自動車用燃料系ホース
WO2010141073A1 (en) * 2009-06-01 2010-12-09 The Gates Corporation Low-permeation flexible fuel ho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7369B2 (ja) * 1987-10-14 1997-12-08 日本合成ゴム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200517807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Ube Ind Ltd 積層構造体
WO2005102694A1 (ja) * 2004-04-27 2005-11-03 Ube Industries, Ltd. 積層構造体
JP2006281507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uraray Co Ltd 積層構造体
JP2010248418A (ja) * 2009-04-17 2010-11-0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バリア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9799A1 (en) * 2000-03-03 2003-05-29 Masaki Koike Resin hose for fuel
US20040135371A1 (en) * 2002-10-29 2004-07-15 Kuraray Co., Ltd., A Japanese Corporation Fuel pipe joint with excellent fuel permeation resistance
JP4293777B2 (ja) * 2002-10-29 2009-07-08 株式会社クラレ 燃料透過耐性に優れた燃料配管用継手
CN101175791A (zh) * 2005-03-18 2008-05-07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半芳族聚酰胺树脂
JP2010106984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ubber Ind Ltd 自動車用燃料系ホース
WO2010141073A1 (en) * 2009-06-01 2010-12-09 The Gates Corporation Low-permeation flexible fuel ho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6921B (zh) 2015-04-01
JP2013064423A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92650B1 (en) Layered tube
JP4522406B2 (ja) 積層構造体
EP1741549B1 (en) Multilayer hose for transporting high-temperature chemical and/or gas
JP4175942B2 (ja) 積層構造体
CN100455865C (zh) 用于流体传送的基于聚酰胺的多层管
CN101146679B (zh) 多层结构体
JP6255823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7157394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CN102996921A (zh) 燃料软管
JP6970371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6614402B1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2014240145A (ja) 積層構造体
JP5724542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5724541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6583648B2 (ja) 積層構造体
JP2005331101A (ja) 積層ホース
JP6255824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7331365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6455648B1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7124332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6856889B2 (ja) 積層チューブ
JP2017193101A (ja) 積層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