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2572A - 一种袋泡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袋泡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2572A
CN102972572A CN2011102643312A CN201110264331A CN102972572A CN 102972572 A CN102972572 A CN 102972572A CN 2011102643312 A CN2011102643312 A CN 2011102643312A CN 201110264331 A CN201110264331 A CN 201110264331A CN 102972572 A CN102972572 A CN 102972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worm
natto
tea
radix glycyrrhizae
cordyceps militar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43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2572B (zh
Inventor
汤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643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72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72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2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2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25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具体的说是一种袋泡茶。包括袋泡茶原料,其中,袋泡茶原料由蛹虫草、纳豆、地龙和甘草组成,原料按重量比例为:蛹虫草∶纳豆∶地龙∶甘草=4-5∶3-4∶2-3∶1-1.5;本发明的组方做为营养补品做成代用茶的形式,增强了吸收利用度,使人们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中补充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起到了均衡补充的作用,创造了喝水降血脂的新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袋泡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具体的说是一种袋泡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袋泡茶基本都是以植物的花、叶、茎、根混合在一起经加工制成的,因此动物类袋泡茶是本领域的一大空白,而花和叶类的袋泡茶易霉变及受虫蛀,在保存及效期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木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袋泡茶包括袋泡茶原料,袋泡茶原料由蛹虫草、纳豆、地龙和甘草组成,原料按重量比例为:蛹虫草∶纳豆∶地龙∶甘草=4-5∶3-4∶2-3∶1-1.5;
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地龙和纳豆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煎煮提取,合并2次的煎煮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再将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做进行2次煎煮提取,合并2次煎煮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提取后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进行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细粉;
最后将2种浸膏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干燥,粉碎,制粒,再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所述蛹虫草、地龙和甘草均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干燥品,纳豆采用新鲜品。
所述的袋泡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地龙和纳豆混合在一起用水做为溶媒,进行2次提取,第一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8-12倍水量,浸泡20-60分钟后煎煮60-120分钟,过滤,滤渣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6-10倍水量之间进行煎煮60-120分钟,过滤,合并二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再将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提取,第一次提取为按蛹虫草和甘草的重量计加10-14倍水量,浸泡20-60分钟后煎煮60-120分钟,过滤,滤渣第二次提取为按蛹虫草和甘草的重量计加6-10倍水量之间进行煎煮60-90分钟,过滤,合并二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将二次提取后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在80-10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干燥后用80-100目筛粉碎;
最后将2种浸膏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60-80℃的温度下对浸膏进行干燥,得干燥品,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粉碎成细粉,然后用质量浓度70-80%酒精作赋形剂进行制粒,在60-80℃的温度下对湿颗粒进行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所述地龙和纳豆混合用水进行2次提取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第一次提取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0倍水量,浸泡40分钟后煎煮90分钟,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8倍水量,进行煎煮60分钟;
所述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提取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第一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2倍水量,浸泡40分钟后煎煮90分钟,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0倍水量,进行煎煮60分钟。
所述用质量浓度75%酒精进行制粒,制粒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使酒精对其充分杀菌。
蛹虫草别名:北冬虫夏草、北蛹虫草、虫草;
地龙别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甘草的别名:国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四味原料(蛹虫草、纳豆、地龙和甘草)组合在一起,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食品组方的主要功效是降血脂,其次是溶血栓、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蛹虫草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地龙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纳豆可以融解血栓,是很好的血栓预防剂,而甘草是调和口感和气味,同时也起到了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我们将蛹虫草、纳豆、地龙、甘草四种原料组合在一起,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食品组方,无论从营养方面还是从保健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1)蛹虫草与地龙组合,小白鼠实验,对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远大于单用蛹虫草,单用地龙对此方面的作用,尤其能提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从而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好的效果。(2)纳豆激酶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将蛹虫草中虫草素的作用、地龙中蚓激酶的活性提高一倍半。(3)本组方中加以甘草,不仅具有调和气味及口感的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补气的功效,易被中老年朋友接受。
2.本发明的组方做为营养补品做成代用茶的形式,增强了吸收利用度,使人们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中补充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起到了均衡补充的作用,创造了喝水降血脂的新方法。
3.本发明生产工艺是将所有原料都经过提取,这样也增加了冲泡过程中的浸出率,使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并进入人体而被人体所吸收。在降血脂方面,目前市场上尚无类似产品的相关报道,所以可以说本食品组方是独一无二的。
4.本发明为颗粒状,颗粒状以增加其流动性,作为袋泡茶便于浸泡。
5.本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是根据组方中各原料所含营养成分的特性,将纳豆和地龙用水进行提取,能最大限度的将所含蛋白质,纳豆激酶和蚓激酶提取出来;蛹虫草和甘草用水进行提取,也能很好的将其营养成分提取出来,并且这种提取方法适合大生产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6.本发明将蛹虫草及甘草提取后的料渣进行干燥,粉碎后可做为辅形剂,将浸膏均匀的吸附于细粉上,即利于浸膏的干燥,又减少了其它辅料的加入,使整个组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增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而制成颗粒利于分装和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9
袋泡茶包括内滤袋和袋泡茶原料,袋泡茶原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如下:
地龙和纳豆处理:分别取地龙300g和纳豆400g进行处理。
由于地龙和纳豆均含蛋白质、氨基酸等水溶性成分,所以将其混合在一起用水做为溶媒进行提取,根据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不同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
a、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
表1:正交因素水平表
 浸泡时间(min)   加水量(倍)  煎煮时间(min)
  1  20   8  60
  2  40   10  90
  3  60   12  120
表2:实施例1-9的得膏率及蛋白质含量
通过以上实施例,浸泡时间为40分钟,加水量为10倍,煎煮时间为90分钟,得膏率最高。
b、提取次数的确定
表3:通过测定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来确定提取次数
共提出三次
Figure BDA0000089650570000041
从实验可以看出,提取二次后,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86.91%,而第三次提取仅提取不足10%。
从节省时间、能源等因素考虑,提取二次第二次提取条件为
Figure BDA0000089650570000042
合并上述实施例的二次煎煮液,减压进行浓缩。
得到相对密度的浸膏
  1   2   3   4   5   6   7   8   9
  1.28   1.28   1.29   1.30   1.32   1.31   1.29   1.28   1.28
蛹虫草、甘草的处理:分别取蛹虫草500g和甘草150g进行处理。
蛹虫草主要含有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甘草甙元等有效成分。上述这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都比较好,所以将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进行水提取,通过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不同来进行实施。
表4:正交因素水平表
 浸泡时间(min)   加水量(倍)  煎煮时间(min)
  1  20   10  30
  2  40   12  60
  3  60   14  90
表5:实施例1-9的得膏率及虫草素、甘草甜素含量
Figure BDA0000089650570000051
浸泡时间为40分钟,加水量为12倍,煎煮时间为90分钟,得膏率最高。
b、提取次数的确定
表6:通过测定虫草素含量和提取率来确定提取次数
共提出三次
Figure BDA0000089650570000052
从实验可以看出,提取二次后,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82.0%,而第三次提取仅提取不足10%。
通过以上实验,综合虫草素及甘草甜素的提取含量及得膏率,各因素所占的重要性,从节省时间、能源等因素考虑,地龙、纳豆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最后确定为:提取二次,第二次提取条件为:
Figure BDA0000089650570000061
得到浸膏的相对密度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28   1.28   1.29   1.30   1.32   1.31   1.29   1.28   1.28
实施例十
将上述实施例1-9中提取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进行干燥,干燥后用80-100目筛进行粉碎成细粉。
将上述两种浸膏中提取出最佳相对密度的浸膏(即相对密度均为1.32)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于不超过60-8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得干燥品。
此工艺的确定:由于浸膏单独干燥会增加干燥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会对有效成分产生一些破坏,所以将蛹虫草和甘草提取后的料渣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入浸膏中,达到吸收水份,减少干燥时间的作用。
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进行粉碎成细粉,然后用质量浓度75%酒精代替水作赋形剂进行制粒,在60-8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分装,每袋装5g即得服用方法为:每天3至4袋,每次用超过80℃的水进行浸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2至3次。
本发明最终成品中标志性有效成分的含量见下表
  成分名称   含量
  虫草素,(mg/100g)   0.015
  腺苷,(mg/100g)   0.26
  蛋白质,(mg/100g)   31.5
测试其原料中各成分含量
根据所得本发明提取出大量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
实施例十一
将上述实施例1-9中提取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进行干燥,干燥后用80-100目筛进行粉碎成细粉。
将两种浸膏中提取出相对密度的浸膏为1.31的地龙和纳豆浸膏、相对密度的浸膏为1.31的蛹虫草和甘草浸膏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于不超过60-8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得干燥品。
此工艺的确定:由于浸膏单独干燥会增加干燥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会对有效成分产生一些破坏,所以将蛹虫草和甘草提取后的料渣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入浸膏中,达到吸收水份,减少干燥时间的作用。
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进行粉碎成细粉,然后用质量浓度75%酒精代替水作赋形剂进行制粒,在60-8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分装,每袋装5g即得服用方法为:每天3至4袋,每次用超过80℃的水进行浸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2至3次。
本发明最终成品中标志性有效成分的含量见下表
  成分名称   含量
  虫草素,(mg/100g)   0.013
  腺苷,(mg/100g)   0.24
  蛋白质,(mg/100g)   30.8
测试其原料中各成分含量
有益效果:
服用本品的几个典型实例:
一、今年52岁的张姐,早在一年前进行血脂检查中就检查得出胆固醇(TC,CHO):5.69mmo l/L(220mg/dL),甘油三酯(TG):3.63mmo l(200-5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 l/L(35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3mmo l/L(121-139mg/dL);
张姐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服用本产品,将壹加壹袋泡茶泡于80-100℃的开水中,每天坚持喝5袋,服用本食品8个月后:胆固醇(TC,CHO):5.17mmo l/L(200mg/dL),甘油三酯(TG):1.89mmo l/L(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6mmo l/L(4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8mmol/L(120mgd/L)。
可见本食品对降血脂有非同凡响的功效,困扰张组多年的血压也平稳下降了,明显改善了困扰她多年的头晕头痛的毛病。
二、家住沈阳的李大爷,2009年春节过后,就感觉左腿有点肿,于是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怀疑是静脉血栓,逐对李大爷进行了详细的血栓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调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值,内皮素-1检测高于正常值,血小板检查: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中血小板释放物含量增高,血浆抗凝血因子减少,通过以上项目的检查,李大爷被诊断为体内已形成血栓。于是李大爷在医院开了溶栓的药物-肝素,静脉注射一周后,李大爷的腿消肿了,走路也不那么酸疼了,于是李大爷就在医院开了一些药物后就出院了,但仅过了半年,李大爷的腿又出现了酸疼肿胀的症状,经人介绍,李大爷这次没去医院,而改为服用壹加壹袋泡茶,李大爷将壹加壹袋泡茶泡于80-100℃的开水中,每天坚持喝4袋,服食本品半年多来,再去医院对凝血酶调节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查时,异外发现其指标已降为正常值,李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在走路不感觉到累了,腿部的酸疼也改善了许多,腿部也消肿了。
三、沈阳的苏大娘,今年刚刚60岁,由于多年来身弱多病,并伴有高血压,血压在90-160mmHg,每年的冬天,苏大娘都会得几次重感冒,自从每天都坚持饮用壹加壹袋泡茶后,服用方法是将壹加壹袋泡茶泡于80-100℃的开水中,每天坚持喝3袋,今年的冬天,苏大娘的感冒次数减少了,并且伴随她多年的高血压也降了下来,去医院检查时,苏大娘的血压范围在80-140mmHg。
综上所述,壹加壹袋泡茶不仅具有降血脂的功效,还具有降血压、溶血栓、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经常服用,会使患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很好的缓解及预防效果,是不可多得的营养食品组方。

Claims (6)

1.一种袋泡茶,包括袋泡茶原料,其特征在于:袋泡茶原料由蛹虫草、纳豆、地龙和甘草组成,原料按重量比例为:蛹虫草∶纳豆∶地龙∶甘草=4-5∶3-4∶2-3∶1-1.5;
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地龙和纳豆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煎煮提取,合并2次的煎煮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再将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做进行2次煎煮提取,合并2次煎煮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提取后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进行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细粉;
最后将2种浸膏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干燥,粉碎,制粒,再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蛹虫草、地龙和甘草均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干燥品,纳豆采用新鲜品。
3.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地龙和纳豆混合在一起用水做为溶媒,进行2次提取,第一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8-12倍水量,浸泡20-60分钟后煎煮60-120分钟,过滤,滤渣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6-10倍水量之间进行煎煮60-120分钟,过滤,合并二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再将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提取,第一次提取为按蛹虫草和甘草的重量计加10-14倍水量,浸泡20-60分钟后煎煮60-120分钟,过滤,滤渣第二次提取为按蛹虫草和甘草的重量计加6-10倍水量之间进行煎煮60-90分钟,过滤,合并二次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的浸膏;
将二次提取后的蛹虫草及甘草料渣在80-10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干燥后用80-100目筛粉碎;
最后将2种浸膏与细粉充分进行混合,60-80℃的温度下对浸膏进行干燥,得干燥品,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品用80-100目筛粉碎成细粉,然后用质量浓度70-80%酒精作赋形剂进行制粒,在60-80℃的温度下对湿颗粒进行干燥,分装即为成品。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龙和纳豆混合用水进行2次提取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第一次提取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0倍水量,浸泡40分钟后煎煮90分钟,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8倍水量,进行煎煮60分钟;所述蛹虫草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2次提取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第一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2倍水量,浸泡40分钟后煎煮90分钟,第二次提取为按地龙和纳豆的重量计加10倍水量,进行煎煮60分钟。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质量浓度75%酒精进行制粒,制粒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使酒精对其充分杀菌。
CN201110264331.2A 2011-09-07 2011-09-07 一种袋泡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2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4331.2A CN102972572B (zh) 2011-09-07 2011-09-07 一种袋泡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4331.2A CN102972572B (zh) 2011-09-07 2011-09-07 一种袋泡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2572A true CN102972572A (zh) 2013-03-20
CN102972572B CN102972572B (zh) 2014-04-23

Family

ID=4784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43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2572B (zh) 2011-09-07 2011-09-07 一种袋泡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725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65A (zh) * 2014-07-29 2014-12-10 宁国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养生沫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4A (zh) * 1992-03-28 1993-10-06 袁渊成 刺梨健身茶的配制方法
CN1090714A (zh) * 1993-02-09 1994-08-17 汪志新 北虫草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36665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沈阳春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北冬虫夏草茶的制作方法
CN101507502A (zh) * 2009-03-30 2009-08-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蛹虫草桑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9503A (zh) * 2010-12-03 2011-04-0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蛹虫草灵芝袋泡茶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4A (zh) * 1992-03-28 1993-10-06 袁渊成 刺梨健身茶的配制方法
CN1090714A (zh) * 1993-02-09 1994-08-17 汪志新 北虫草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36665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沈阳春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北冬虫夏草茶的制作方法
CN101507502A (zh) * 2009-03-30 2009-08-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蛹虫草桑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9503A (zh) * 2010-12-03 2011-04-0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蛹虫草灵芝袋泡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65A (zh) * 2014-07-29 2014-12-10 宁国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养生沫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2572B (zh)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9412B (zh) 一种男性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432A (zh) 开心散新剂型处方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5352B (zh) 一种蓝莓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6913854A (zh) 虫草多糖蛋白肽复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56163B (zh) 一种蓝莓保健饮品
CN102302091B (zh) 用于治疗雄性种禽性机能低下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6580A (zh) 一种灵芝茶、灵芝袋泡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5079492A (zh) 一种铁皮石斛黄精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7232A (zh) 一种铁皮石斛枸杞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758A (zh) 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2707A (zh) 一种铁皮石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5334B (zh) 一种玛咖复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4180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267B (zh) 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的阿胶归芪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CN107348288A (zh) 一种补肝肾强筋骨中草药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2572B (zh) 一种袋泡茶
CN105012778A (zh) 一种铁皮石斛薏苡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1166A (zh) 一种具有抗疲劳功效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
CN104187583B (zh) 一种灵芝粉的加工方法
CN101138399A (zh) 五味子、蜂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9058A (zh) 一种胶类中药的烊化方法和产品,以及由该产品制得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7783B (zh) 一种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50291A (zh) 一种枸杞护肝片的制备方法
CN104856162B (zh) 一种越桔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3734423A (zh) 一种保健龙须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