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9007A - 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9007A
CN102969007A CN2012103104639A CN201210310463A CN102969007A CN 102969007 A CN102969007 A CN 102969007A CN 2012103104639 A CN2012103104639 A CN 2012103104639A CN 201210310463 A CN201210310463 A CN 201210310463A CN 102969007 A CN102969007 A CN 10296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earing
recording medium
disc recording
drive device
sp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04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西启允
曾根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6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包括:记录及回放单元,其在具有印刷表面和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印刷头,其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滚轴,其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分离或接触并且通过在与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的同时被旋转而使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旋转;弹簧构件,其在所述滚轴的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施压;以及限位构件,其具有限制部分并且执行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的定位,其中通过所述弹簧构件被施压的所述滚轴被压在所述限制部分上。

Description

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有关盘驱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如下技术领域,其通过由弹簧构件在轴向上对在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以执行定位的状态下使盘状记录介质旋转的滚轴施压,来防止发生由于抵靠盘状记录介质的滚轴的接触缺陷引起的问题。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作为执行语音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记录和回放的记录介质,各种盘状记录介质,如CD(致密盘)、DVD(数字通用盘)和BD(蓝光盘),已经普及。
这种盘状记录介质包括如下盘状记录介质,在其中,除了执行语音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记录和回放之外还存在将记录的信息等内容印刷在其表面的高需求并且其一个表面被形成为印刷表面。
通过将所记录信息的内容等印刷在印刷表面上,使用者可以了解到记录的信息并且容易指定期望的盘状记录介质,因此能够促进可用性的提高。
在对盘状记录介质上的信息信号执行记录或回放的盘驱动装置中,提供了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执行记录或回放的记录及回放单元以及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的印刷单元(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7-50514号公报)。
在设置有印刷单元的盘驱动装置中,装载了一个表面作为印刷表面而另一个表面作为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具有光学拾取头(opticalpickup)的记录及回放单元在记录表面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并且具有印刷头的印刷单元在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
为了沿着记录表面移动光学拾取头并且对信息信号执行记录或回放,具有光学拾取头等的记录及回放单元被放置在与记录表面相对的一侧。此外,为了沿着印刷表面移动印刷头并且执行印刷,具有印刷头的印刷单元被放置在与印刷表面相对的一侧。
因此,记录及回放单元和印刷单元在厚度方向上被放置在盘状记录介质的相对侧,装载在盘搁台(disc table)上的盘状记录介质被插入在二者之间。
尽管存在多种类型的印刷,但当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使用采用了喷墨打印类型的印刷单元时,存在的顾虑是,墨雾可能散播在盘驱动装置的内部并且污染盘状记录介质和放置在盘驱动装置内部的各种零件。
因此,对于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印刷类型,为了避免污染各种零件,诸如使用热敏头(thermal head)的热转移类型是优选的,热转移类型通过将印刷头压在印刷表面上而使用热量来执行印刷。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50514号公报中描述的盘驱动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滚轴由可旋转杆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所述滚轴通过所述杆的旋转运动而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或分离。
当滚轴在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时,盘状记录介质随着滚轴的旋转而旋转。
发明内容
然而,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具有滚轴和杆的机构是由滚轴和杆之外多个各自的构件(如齿轮)构成的。因此,由于各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滚轴的位置在滚轴的轴向方向上未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对齐,并且存在可能产生接触不良的顾虑,在接触不良时,滚轴没有适当地接触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
这种接触不良例如包括如下问题,其中,滚轴骑乘(ride)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并且滚轴没有接触盘状记录介质的正确位置。
当滚轴骑乘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时,存在可能产生例如损坏盘状记录介质的表面的问题的风险。此外,当滚轴没有接触盘状记录介质的正确位置时,盘状记录介质不容易旋转,并且存在印刷在同一个位置相互重叠的印刷缺陷的风险。
此外,在盘状记录介质在水平定向的状态下旋转的所谓的垂直型盘驱动装置中,滚轴的位置由于重力而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位移,并且存在滚轴对盘状记录介质的接触缺陷的风险。
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以上提及的问题并且防止发生由于滚轴对盘状记录介质的接触不良导致的问题。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包括:记录及回放单元,其在具有印刷表面和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印刷头,其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滚轴,其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分离或接触并且通过在与外圆周表面接触的同时被旋转而使盘状记录介质旋转;弹簧构件,其在滚轴的轴向方向上对滚轴施压;以及限位构件,其具有限制部分并且执行在轴向方向上对滚轴的定位,其中通过弹簧构件被施压的滚轴被压在限制部分上。
因此,在该盘驱动装置中,当滚轴通过限位构件被定位时,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滚轴可以在其一个表面在轴向方向上被压在限制部分上的状态下旋转,并且限位构件的限制部分可被设置有滑动肋,该滑动肋伸出到滚轴的一个表面侧并且该一个表面在滑动肋上滑动。
通过设置具有滑动肋的限位构件的限制部分(滑动肋伸出到滚轴的一个表面侧并且该一个表面在滑动肋上滑动),减小了当滚轴被移动时滚轴相对于限位构件的接触面积。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记录及回放单元可以具有盘搁台,盘状记录介质被装载在盘搁台上,记录及回放单元可以由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盘托盘支撑,可以设置底架,盘托盘由该底架可移动地支撑,并且限位构件可被附接至底架上。
通过设置可移动地支撑盘托盘的底架并且将限位构件附接至底架,保证了限位构件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具有高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在盘驱动装置中,限位构件可被设置有附接至底架的附接目标部分和将附接目标部分与限制部分相连的加强肋(reinforcing rib)部分。
通过向限位构件设置附接至底架的附接目标部分以及将附接目标部分与限制部分相连接的加强肋部分,限制部分通过加强肋部分被加强,因此当滚轴被压在限位构件上时,限制部分难以发生变形。
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可以设置致动杆,滚轴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致动杆中,并且致动杆在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分离或相接触的方向上移动,弹簧构件可被放置在致动杆与滚轴之间,致动杆可被形成有向滚轴侧开口的放置用内凹部分,并且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被放置在放置用内凹部分中。
通过将弹簧构件放置在致动杆与滚轴之间,在致动杆中形成向滚轴侧开口的放置用内凹部分,并且将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该放置用内凹部分中,缩短了从致动杆的一个端面到弹簧构件的一端的长度。
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滚轴可被形成有向致动杆侧开口的内凹部分,并且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被放置在该内凹部分中。
通过在滚轴中形成向致动杆侧开口的内凹部分,并且将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该内凹部分中,缩短了从弹簧构件的另一端到滚轴的一端的长度。
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可以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簧构件,并且充当滚轴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可以位于弹簧构件内部。
通过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簧构件来将滚轴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定位在弹簧构件内部,减小了中心轴和弹簧构件的放置空间。
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滚轴可被设置有一对轮缘部分,这对轮缘部分被定位以便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位于这对轮缘部分之间的接触驱动部分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具有比轮缘部分小的外径,并且这对轮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分上彼此相对的表面可被形成有引导表面,这些引导表面朝着外圆周而相互分离。
通过在这对轮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分上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朝着外圆周而相互分离的引导表面,当滚轴接近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时,盘状记录介质可以由引导表面引导,并且盘状记录介质容易被插入到这对轮缘部分之间。
根据以上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盘驱动装置包括:记录及回放单元,其在具有印刷表面和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印刷头,其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执行印刷;滚轴,其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分离或接触并且通过在与外圆周表面接触同时被旋转而使盘状记录介质旋转;弹簧构件,其在滚轴的轴向方向上对滚轴施压;以及限位构件,其具有限制部分并且执行在轴向方向上对滚轴的定位,其中通过弹簧构件被施压的滚轴被压在限制部分上。
因此,加强了滚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精度,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的正确位置可靠地相接触,没有发生滚轴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接触不良,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滚轴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接触不良导致的问题的发生。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滚轴在其一个表面在轴向方向上被压在限制部分上的状态下旋转,并且限位构件的限制部分被设置有滑动肋,滑动肋伸出到滚轴的一个表面侧并且该一个表面在滑动肋上滑动。
因此,由于轮缘部分在滑动肋上滑动,因此减小了当滚轴被移动时滚轴相对于限位构件的接触面积,因此滚轴移动的负载小,从而滚轴能够被平滑地移动。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记录及回放单元具有盘搁台,盘状记录介质装载在盘搁台上,记录及回放单元被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盘托盘支撑,设置了可移动地支撑盘托盘的底架,并且限位构件被附接至底架。
因此,限位构件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位置精度高,因此可以确保被压在限位构件上的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的令人满意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限位构件被设置有附接至底架的附接目标部分和将附接目标部分与限制部分相连的加强肋部分。
因此,加强肋部分加强了限制部分,并且即使当滚轴被压在限位构件上时,限制部分也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可以确保滚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令人满意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设置了致动杆,滚轴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致动杆中,并且致动杆在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分离或相接触的方向上移动,弹簧构件被放置在致动杆与滚轴之间,致动杆被形成有向滚轴侧开口的放置用内凹部分,并且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该放置用内凹部分中。
因此,可以缩短从致动杆的一个端面到弹簧构件的一端的长度,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变薄和微型化。
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滚轴被形成有向致动杆侧开口的内凹部分,并且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该内凹部分中。
因此,可以缩短从弹簧构件的另一端到滚轴的一端的长度,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进一步变薄和微型化。
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在以上提及的盘驱动装置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簧构件,来将充当滚轴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定位在弹簧构件的内部。
因此,实现了对中心轴和弹簧构件的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微型化。
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滚轴被设置有一对轮缘部分,这对轮缘部分被定位以便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位于这对轮缘部分之间的接触驱动部分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具有比轮缘部分小的外径,并且这对轮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分上彼此相对的表面被形成有引导表面,引导表面朝着外圆周而相互分离。
因此,当滚轴接近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时,盘状记录介质可以由引导表面引导,并且盘状记录介质容易被插入到这对轮缘部分之间,并且因此,可以使滚轴的接触驱动部分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可靠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盘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其与图2至图31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
图2为示出了在盘托盘打开的状态下的盘驱动装置和记录介质的透视图;
图3为示出了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平面图,其中盘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为剖视图;
图4为印刷单元等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印刷单元的透视图;
图6为印刷单元的平面图;
图7为印刷单元的正视图;
图8为印刷单元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了支撑基座与附接到其的各构件的后视图;
图10为示出了致动杆和致动杆所支撑的各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11为示出了致动杆和致动杆所支撑的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示出了进给基座、凸轮支撑杆、头部保持杆及由其支撑的各构件的透视图;
图13为与图14至图31一起示出了印刷单元的操作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初始状态;
图14为示出了初始状态的前视图;
图15为示出了初始状态的侧视图;
图16为示出了紧接在头部进给部分的运动从初始状态朝着折返位置被初始化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为示出了致动杆为旋转的并且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8为示出了紧接在头部进给部分的运动从初始状态朝着折返位置被初始化之后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9为示出了继图16之后头部进给部分朝着折返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为示出了继图18之后头部进给部分朝着折返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21为示出了印刷头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印刷表面上的状态的示意前视图;
图22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向上移动到折返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3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向上移动到折返位置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24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向上移动到折返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从折返位置朝着初始位置移动的中间状态的平面图;
图26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从折返位置朝着初始位置移动的中间状态的前视图;
图27为示出了移动凸轮在返回凸轮上滑动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图28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9为示出了头部进给部分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30为示出了驱动电机再次旋转并且滚轴与盘状记录介质相接触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
图31为示出了滚轴的旋转使盘状记录介质旋转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表示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
在以下提供的描述中,通过设置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示出了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此外,以下示出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便于描述,并且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盘驱动装置的配置】
通过将各个必要的部件放置到外壳2内部形成了盘驱动装置1(见图1至图3)。
外壳2形成为扁平的盒形,其上下长度比前后长度和左右长度短,并且前面部分3的下半部分具有托盘插入及移除端口3a。
盘驱动装置1被提供有盘托盘4,并且盘托盘4在前后方向移动并且经由托盘插入及移除端口3a被从外壳2抽出或被容纳在外壳2中。盘托盘4具有托盘主体5和附接至托盘主体5的前面的矩形前面板6。
托盘主体5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盘加载内凹部分5a。托盘主体5形成有垂直穿透的放置孔5b。托盘主体5的左右端部分分别被设置为引导目标部分5b和5c。
记录及回放单元7被放置在托盘主体5的放置孔5b内。记录及回放单元7具有拾取基座7a、附接至拾取基座7a的盘搁台7b和可移动地被支撑在拾取基座7a上的光学拾取头7c。
记录及回放单元7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盘搁台7b通过主轴电机(未示出)而旋转。在记录及回放单元7位于下移动端的状态下,盘搁台7b位于盘加载内凹部分5a之下,并且在记录及回放单元7位于上移动端的状态下,盘搁台7b位于盘加载内凹部分5a之上。
底架(chassis)8被放置于外壳2内部(见图3和图4)。底架8具有:底表面部分8a;侧表面部分8b,从底表面部分8a的侧缘向上伸出;和后表面部分8c,从底表面部分8a的后缘向上伸出。
导轨9和9分别附接至底架8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各盘托盘4的引导目标部分5c和5c以自由滑动方式由导轨9和9支撑,并且盘托盘4是由导轨9和9引导的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限位构件(position restricting member)10被附接至底架8的后表面部分8c。随后将会描述限位构件10的细节。
前面板6的右端部分位于托盘主体5的右侧。操作按钮6a被置于前面板6中。当在盘托盘4被容纳在外壳2之中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按钮6a时,盘托盘4向前移动并且从外壳2中被抽出,因此能使盘状记录介质100加载到托盘主体5的盘加载内凹部分5a中。在盘状记录介质100加载到托盘主体5的盘加载内凹部分5a中的状态下,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一部分(右端部分)从托盘主体5伸出到右侧。
当在盘状记录介质100加载到从外壳2抽出的托盘主体5的盘加载内凹部分5a中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按钮6a时,盘托盘4向后移动并被容纳在外壳2之中。当盘托盘4容纳在外壳2之中时,记录及回放单元7上升,盘搁台7b从下部分插入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中心孔100a中,并且盘状记录介质100被装载在盘搁台7b上。
在盘状记录介质100装载在盘搁台7b上的状态下,盘状记录介质100被定位以便从托盘主体5向上分离。
盘状记录介质100被配置为使得其下表面被形成为在上面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表面,并且其上表面被形成为在上面执行印刷的印刷表面102(见图2)。印刷表面102例如是通过将热敏纸粘合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表面或涂布可通过印刷头(热敏头)印刷的涂料形成的。
当在盘状记录介质100装载到盘搁台7b上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按钮6a时,记录及回放头7下降,并且盘搁台7b移动到盘加载内凹部分5a的底部。此时,盘状记录介质100被放置于盘加载内凹部分5a中,因此解除了盘状记录介质100相对于盘搁台7b的装载。接着,盘托盘4向前移动并且从外壳2被抽出,因此使得能够从盘加载内凹部分5a移除盘状记录介质100。
此外,尽管已描述了记录及回放单元7在上下方向移动以将盘状记录介质100装载到盘搁台7b上和从其解除的示例,但是,例如,记录及回放单元7可以具有不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配置。在此情况下,盘搁台提前从盘托盘向上伸出,并且在盘托盘从外壳抽出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将盘状记录介质装载到盘搁台上和从其解除。
放置基座11被放置在外壳2的内部的右端部分中(见图3和图4)。放置基座11在底架8的右端部分被连续地设置。
放置基座11从前到后被形成为细长的形状。放置基座11的上表面被形成为基座表面11a。缓冲构件12(例如,由橡胶材料、毛毡材料等形成)被附接至基座表面11a的一部分。
印刷单元13被放置在外壳2中的记录及回放单元7之上(见图2和图3)。
印刷单元13是通过将必要的构件支撑或附接至支撑基座14而形成的(见图4至图8)。
支撑基座14被固定到外壳2的内部的上端侧。
支撑基座14具有:在上下方向定向的基座部分15;从基座部分15向后伸出的齿轮支撑部分16;各自从基座部分15向下伸出的轴附接部分17、17、18和18;从基座部分15向下伸出的传感器附接部分19;和各自从齿轮支撑部分16向下伸出的电机附接部分20和21。
齿轮支撑部分16在左右方向上从基座部分15的中心部分向后伸出。
轴附接部分17和17分别从基座部分15的左右边缘的前端附近的位置向下伸出,并且轴附接部分18和18分别从基座部分15的左右边缘的后端附近的位置向下伸出。
传感器附接部分19包括连接表面部分19a和附接表面部分19b,所述连接表面部分19a从基座部分15的后边缘的左端附近的位置向下伸出,所述附接表面部分19b从连接表面部分19a的下边缘向前伸出。
电机附接部分20从齿轮支撑部分16的后边缘向下伸出,并且电机附接部分21从齿轮支撑部分16的右侧边缘向下伸出。电机附接部分20和21分别形成有插入孔20a和21a。
引导凸轮22被附接至支撑基座14的基座部分15的下表面的右端侧(见图9)。引导凸轮22包括附接目标表面部分23和凸轮引导部分24,所述附接目标表面部分23被形成为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形状并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定向的板形,所述凸轮引导部分24从附接目标表面部分23向下伸出并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定向的板形。凸轮引导部分24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凸轮引导部分24的右端部分被设置作为第一动作部分24a,并且凸轮引导部分24包括第一动作部分24a和第二动作部分24b,所述第二动作部分24b被连接至第一动作部分24a的左端。第二动作部分24b具有大于第一动作部分24a的向下突出量,并且第一动作部分24a被形成为使得向下突出量朝着第二动作部分24b增加。
返回凸轮25在基座部分15的下表面上的右端部分中被附接至引导凸轮22的正后侧。返回凸轮25包括上引导部分26和下引导部分27,并且上引导部分26和下引导部分27分别被形成有引导表面26a和27a,这两个引导表面倾斜以便朝着右侧向前移位。
支撑基座14的齿轮支撑部分16可旋转地支撑传动齿轮(transmissiongear)28、进给齿轮(feeding gear)29和步进齿轮(stepped gear)30。
传动齿轮28和进给齿轮29从齿轮支撑部分16的左端部分的后侧被顺序地定位,并且位于齿轮支撑部分16的下表面侧上。传动齿轮28包括小直径部分28a和大直径部分28b。进给齿轮29包括齿轮部分29a和设置在齿轮部分29a的下表面上的动作部分29b,并且动作部分29b被设置在从齿轮部分29a的中心部分跨越到外圆周部分的部分中并从齿轮部分29a向下伸出。传动齿轮28的小直径部分28a与进给齿轮29的齿轮部分29a相啮合。
步进齿轮30位于齿轮支撑部分16的右端部分中的下表面侧上,并且包括大直径部分30a和小直径部分30b。
均充当引导构件的引导轴31和32分别被附接至支撑基座14的轴附接部分17和17与轴附接部分18和18之间(见图4至图8)。引导轴31和32被放置以便以平行状态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位置检测传感器33被附接至支撑基座14中的传感器附接部分19的附接表面部分19b。
驱动电机34被附接至支撑基座14的电机附接部分20的后表面。蜗杆(worm)35被固定到驱动电机34的电机轴34a。蜗杆35通过插入孔20a插入,位于电机附接部分20的前方并且与传动齿轮28的大直径部分28b啮合。
旋转电机36被附接至支撑基座14的电机附接部分21的右侧。蜗杆37被固定到旋转电机36的电机轴36a。蜗杆37通过插入孔21a插入,位于电机附接部分21的左侧并且与步进齿轮30的小直径部分30b啮合。
支撑基座14的基座部分15的后端部分可旋转地支撑致动杆38。致动杆38被形成为大体上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形状,并且大体上其中心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是旋转支点。向上伸出的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被设置在致动杆38的左端附近的位置处,并且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可与传动齿轮29的限制部分29b啮合。
致动杆38的旋转支点可旋转地支撑中间齿轮39。中间齿轮39包括小直径部分39a和大直径部分39b。中间齿轮39被配置为使得小直径部分39a与步进齿轮30的大直径部分30a啮合。
在致动杆38中,从动齿轮40和滚轴4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中间齿轮39的左侧的同一轴上,并且从动齿轮40和滚轴41一体地旋转。从动齿轮40位于致动杆38的上表面侧上,并且滚轴41位于致动杆38的下表面侧上。从动齿轮40与中间齿轮39的大直径部分39b啮合。
因此,当旋转电机36旋转时,其驱动力被顺序地传递到蜗杆37、步进齿轮30和中间齿轮39,并且从动齿轮40和滚轴41一体地旋转。
从动齿轮40和滚轴41通过上下延伸的中心轴70相互连接(见图10和图11)。中心轴70被配置为使得其上端部分被固定到从动齿轮40的中心部分并且其下端部分被固定到滚轴41的中心部分。
致动杆38在轴向上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中心轴70。因此,从动齿轮40和滚轴41与致动杆38成为一体并且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致动杆38中支撑滚轴41的一部分被形成有用于放置的向下开口的内凹部分38b。
致动杆38在旋转方向上被施压,其中通过可拉伸螺旋弹簧42使得致动杆38的左侧部分大体向前移动并且致动杆38的右端部分大体向后移动,所述可拉伸螺旋弹簧42被支撑在致动杆38的右端部分与弹簧附接部分(未示出)之间。
滚轴41具有一对轮缘(flange)部分80和81和接触驱动部分82,这对轮缘部分被定位为垂直地相分离,所述接触驱动部分82位于轮缘部分80与81之间。
例如,轮缘部分80和81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如具有良好滑移性的聚甲醛(POM)。在轮缘部分80和8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两个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了引导表面80a和81a,这两个引导表面随着靠近外圆周而相互分离。
在位于上侧的轮缘部分80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向上开口的内凹部分80b。
接触驱动部分82例如是由具有高黏性的材料(如,聚氨酯橡胶)形成的,并且其外径小于轮缘部分80和81的外径。
弹簧构件83被放置在致动杆38与滚轴41之间。弹簧构件83例如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滚轴41通过弹簧构件83被相对于致动杆38向下施压。滚轴41通过中心轴70连接至从动齿轮40,并且从动齿轮40也和滚轴41一起被相对于致动杆38向下施压。
此外,弹簧构件83不局限于压缩螺旋弹簧,并且包括具有对滚轴41向下施压的施压力的任何事物,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力的构件,如弹簧片或橡胶。
此外,弹簧构件83不局限于被放置在致动杆38与滚轴41之间的配置,并且例如弹簧构件83可以具有这样的配置:弹簧构件83被放置于致动杆38的上表面侧并且通过向下压中心轴70和从动齿轮40而对滚轴41向下施压。
弹簧构件83被配置为使得其上侧的一部分插入到致动杆38的放置用内凹部分38b中,并且其下部分插入到轮缘部分80的内凹部分80b中。此外,中心部分70位于弹簧构件83的内部。
以此方式,由于中心轴70位于弹簧构件83的内部,所以能够实现对中心轴70与弹簧构件83的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1的微型化。
此外,由于中心轴70位于弹簧构件83的内部,所以通过中心轴70能够防止弹簧构件83从致动杆38和滚轴41掉落。
另外,由于致动杆38被形成有放置用内凹部分38b以供插入和放置弹簧构件83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减少在上下方向上从致动杆38的上表面到弹簧构件83的下端的长度,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1的变薄和微型化。
此外,由于轮缘部分80被形成有用于插入和放置弹簧构件83的一部分的内凹部分80b,因此可以减少在上下方向上从弹簧构件83的上端到滚轴41的下表面的长度,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1的变薄和微型化。
附接至底架8的后表面部分8c的限位构件10位于滚轴41正下方。限位构件10被配置为使得附接至底架8的附接目标部分90、从附接目标部分90的上端部分向后伸出的限制部分91以及连接附接目标部分90与限制部分91的加强肋部分92例如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如滑动性能良好的聚甲醛。限位构件10通过螺钉固定等被附接至底架8的后表面部分8c。
限制部分91被形成有朝向上的表面,并且该朝向上的的表面被形成作为限制表面91a。在限制部分91的限制表面91a上,设置了滑动肋91b,所述滑动肋91b向上伸出并且大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提及的,滚轴41通过弹簧构件83被相对于致动杆38向下施压,并且被压在位于其正下方的限位构件10上。滚轴41被压在设置于限位构件10的限制部分91中的滑动肋91b上,并且位于下侧的轮缘部分81的下表面与滑动肋91b的上表面接触。
当滚轴41被压在限位构件10上时,弹簧构件83被压缩,并且滚轴41位于轴向方向(上下方向)上。
限位构件10被设置有加强肋部分92,所述加强肋部分92将附接目标部分90与限制部分91相连。因此,加强肋部分92加强了限制部分91,因此即使当滚轴41被压在限位构件10上时,限制部分91也几乎不变形。因此,能够保证滚轴41在轴线方向上的令人满意的位置精度。
由引导轴31和32可滑动地支撑头部进给部分43。如图4至图12所示,头部进给部分43具有:进给基座44;凸轮支撑杆45,由进给基座44可旋转地支撑;和头部保持杆46,由凸轮支撑杆45可旋转地支撑。
进给基座44包括:基座板47;轴承构件48,附接至基座板47的前端部分;和耦接构件49,附接至基座板47的后端部分。
基座板47具有基座表面部分50以及侧表面部分51和52,所述基座表面部分50被定向在上下方向上,各侧表面部分从基座表面部分5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向上伸出。在侧表面部分51和52的右端附近的位置中,分别设置了支撑构件51a和52a。
轴承构件48具有轴承部分48a,所述轴承部分48a被附接至基座表面部分50的上表面上的前端部分。
耦接构件49包括附接目标部分53和齿条部分54,所述附接目标部分53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所述齿条部分54从附接目标部分53的上端部分向后伸出。附接目标部分53在其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上被设置有轴承部分53a和53a。齿条部分54的后端部分被形成作为齿条54a。在齿条部分54的后端表面的下表面上,提供了向下伸出的检测伸出部分54b和54b,并且检测伸出部分54b和54b被设置在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中。
凸轮支撑杆45具有被定向在上下方向上的基座板部分55以及从基座板部分55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伸出到右侧的伸出板部分56和56。
在基座板部分55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中,提供了均向下伸出的支撑目标件部分55a和55a。
伸出板部分56和56被设置有凸轮支撑件部分56a和56a以及支撑件部分56b和56b,各凸轮支撑件部分56a和56a在伸出板部分56和56的内边缘中向下伸出,并且支撑件部分56b和56b在伸出板部分56和56的外边缘中向下伸出。支撑件部分56b和56b分别位于支撑目标件部分55a和55a的外侧。
由进给基座44可旋转地支撑凸轮支撑杆45。从前向后延伸的旋转支撑轴57被附接在进给基座44的支撑部分51a与51a之间,旋转支撑轴57被插入支撑目标件部分55a和55a内,并且由进给基座44来支撑凸轮支撑杆45。因此,使用旋转支撑轴57作为支点,凸轮支撑杆45能够相对于进给基座44旋转。
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被支撑在旋转支撑轴57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上,并且例如,扭转螺旋弹簧被用作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凸轮支撑杆45在旋转方向上被施压,其中,由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使伸出板部分56和56大体向上移动。
从前向后延伸的凸轮支撑轴59被附接在伸出板部分56和56的凸轮支撑件部分56a与56a之间,并且由凸轮支撑轴59在轴向旋转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移动凸轮60且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移动凸轮60。
移动凸轮60具有向外凸轮接合部分(outbound cam engagementsection)60a和向内凸轮接合部分(inbound cam engagement section)60b,所述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被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形状,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被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形状并且具有比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小的直径。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和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被定位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如以上提及的,由于凸轮支撑杆45在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使伸出板部分56和56大体向上移动的旋转方向上被施压,因此位于凸轮支撑件部分56a和56a之间的移动凸轮60通过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被大体上向上施压。
施压弹簧61被支撑在凸轮支撑轴59中的移动凸轮60的前侧上。例如,压缩螺旋弹簧被用作施压弹簧61。移动凸轮60通过施压弹簧61被向后施压。
头部保持杆46具有:基座部分62,被定向在上下方向上;头部附接部分63,从基座部分62的右侧边缘向右略微斜上伸出;和支撑目标部分64和64,各支撑目标部分64从头部附接部分63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向上伸出。印刷头65被附接至头部附接部分63的下表面。例如,热敏头被用作印刷头65。
右凸轮支撑杆45可旋转地支撑头部保持杆46。各自从前向后延伸的支点轴66和66被附接至凸轮支撑杆45的支撑件部分56b和56b,支点轴66和66被插入到支撑目标部分64和64中,并且由凸轮支撑杆45来支撑保持杆46。因此,使用支点轴66和66作为支点,头部保持杆46能相对于凸轮支撑杆45旋转。
压簧67和67被支撑在凸轮支撑杆45的伸出板部分56和56与头部保持杆46的头部附接部分63之间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例如,压缩螺旋弹簧被用作压簧67和67。头部保持杆46在压簧67和67使头部附接部分63大体向下移动的旋转方向上被施压,并且在使附接至头部附接部分63的印刷头65大体向下移动的方向上被施压。
头部进给部分被配置为使得轴承构件48的轴承部分48a以及耦接构件49的轴承部分53a和53a分别由引导轴31和32可滑动地支撑,被引导至引导轴31和32并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耦接构件49的齿条54a与由支撑基座14支撑的进给齿轮29的齿轮部分29a相啮合。因此,当驱动电机34旋转时,其驱动力被顺序地传送到蜗杆35、传动齿轮28、进给齿轮29和耦接构件49,并且头部进给部分43被引导至引导轴31和32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头部进给部分43通过驱动电机34的驱动力在初始位置与折返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初始位置是右侧的移动端部,所述折返位置是左侧的移动端部。此时,印刷头6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位置是右侧的移动端部,所述第二位置是左侧的移动端部。
【印刷单元的印刷操作】
以下,将会描述印刷单元13的印刷操作(见图13至图31)。
首先,将会描述执行印刷操作之前的印刷单元13的初始状态(原位置)(见图13至图15)。
在初始状态下,进给齿轮29保持在预定位置,动作部分29b从前侧与致动杆38的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接合,并且致动杆38抵抗可拉伸螺旋弹簧42的施压力地被保持一个旋转端上。此时,由致动杆38支撑的滚轴41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向后分离,并且保持在不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非接触位置处。在非接触位置,滚轴41通过弹簧构件83被压在限位构件10的限制部分91上。
头部进给部分43保持在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是初始状态下的右移动端部。此时,移动凸轮60保持在右移动端部,并且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与引导凸轮22中的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一动作部分24a的右端部分接合。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的移动凸轮60的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与凸轮引导部分24接合的位置是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中的第一接合位置。移动凸轮60的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与凸轮引导部分24接合的位置是第二接合位置。
在初始状态下,头部进给部分43的耦接构件49中设置的一个检测伸出部分54b被定位为与位置检测传感器33相对应,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33对头部进给部分43存在于初始位置进行检测。
在初始状态下,由于移动凸轮60的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一动作部分24a接合,所以凸轮支撑杆45支撑的头部保持杆46位于上下移动范围中的上侧。因此,附接至头部保持杆46的印刷头65被定位以便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向上分离。
在以上提及的初始状态下,当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头部进给部分43从初始状态朝着折返位置移动到左侧,从而向外操作被初始化。
当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进给齿轮29旋转,并且动作部分29b大体上向前移动。致动杆38被配置为使得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通过可拉伸螺旋弹簧42的施压力而跟随动作部分29b,滚轴41在大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滚轴41的接触驱动部分82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上并且到达接触位置(见图16和图17)。因此,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旋转受到滚轴41的限制。
此时,当弹簧构件83使滚轴41被压在限位构件10上时滚轴41移动,并且轮缘部分81的下表面在设置在限位构件10的限制部分91中的滑动肋91b上滑动。
因此,由于轮缘部分81在滑动肋91b上滑动,所以当滚轴41移动时滚轴41相对于限位构件10的接触面积小,针对滚轴41的移动的负载小,并且致动杆38和滚轴41可以平滑地移动(旋转)。
此外,如以上提及的,在轮缘部分80和81的外圆周部分中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了朝着外圆周相互分离的引导表面80a和81a。
因此,当滚轴41接近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时,盘状记录介质100可被引导表面80a和81a引导,盘状记录介质100容易被插入到一对轮缘部分80与81之间,并且可以使滚轴41的接触驱动部分82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可靠地接触。
由于移动凸轮60在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使凸轮支撑杆45大体向上移动的旋转方向上被施压,所以当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被压在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一动作部分24a上并且与第一动作部分24a接合时,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相对于凸轮接合部分59旋转(参见图18)。如以上提及的,由于第一动作部分24a被形成为使得向下伸出量朝着第二动作部分24b增加,所以印刷头65随着移动至头部进给部分43的左侧而逐渐向下移动,并且接近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
接着,头部进给部分43通过驱动电机34的旋转而移动到左侧,进给齿轮29连续地旋转,并且动作部分29b从致动杆38的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分离(见图19)。因此,滚轴41保持在接触驱动部分82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状态下,并且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旋转受到滚轴41限制的状态被维持。
移动凸轮60被配置为使得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的右端部分接合(见图20)。因此,印刷头65向下移动,邻接(abut)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中的外圆周,从而初始化了使用印刷头65在印刷表面102上的印刷。在印刷头65向下移动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印刷头65从上侧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上,盘状记录介质100进入扰曲(deflected)状态,并且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边缘被压在附接至放置基座11的基座表面11a的缓冲构件12上。
头部进给部分43通过驱动电机34的旋转连续地移动到左侧并且向上移动到折返位置(见图22)。当头部进给部分43向上移动到左侧的移动端部时,设置在头部进给部分43的耦接构件49中的一个检测伸出部分54b被定位以与位置检测传感器33相对应,位置检测传感器33检测到头部进给部分43到折返位置的移动,并且驱动电机34的旋转临时停止。
当头部进给部分43向上移动到折返位置时,移动凸轮60在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被压在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上的状态下旋转。移动凸轮60随着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折返位置而移动到左移动端部(见图23)。此时,印刷头65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滑动接触,以使用印刷头65在印刷表面102上执行印刷。
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至折返位置时,移动凸轮60的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移动到左侧,并且解除与凸轮引导部分24的接合(见图22)。因此,移动凸轮60通过施压弹簧61的施压力向下移动并被维持在第二接合位置,并且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位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的左侧上(见图22和图24)。
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折返位置时,由于移动凸轮60相对于凸轮引导部分24的接合被解除,所以旋转施压弹簧58和58的施压力使凸轮支撑杆45和头部保持杆46大体向上移动,印刷头65被定位以便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向上分离,从而完成了使用印刷头65在印刷表面102上的印刷。
如以上提及的,当位置检测传感器33检测到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折返位置时,驱动电机34反向旋转以在另一方向上旋转。
头部进给部分43通过驱动电机34旋转到另一方向而从折返位置朝着初始位置移动到右侧,从而初始化了向内操作。在向内路径中,执行非印刷操作,其中不使用印刷头65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进行印刷。
当头部进给部分43从折返位置移动到右侧时,移动凸轮60在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被压在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上的状态下旋转(见图25和图26)。此时,印刷头65在引导轴31和32与印刷表面102之间被保持在向上分离的位置的同时,移动到右侧。
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右侧并且移动凸轮60的向内凸轮接合部分60b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二动作部分24b跨越第一动作部分24a而接合时,移动凸轮60的后端部分在返回凸轮25的引导表面26a和引导表面27a上连续地滑动(见图27)。因此,随着移动凸轮60向右侧移动,其抵抗着施压弹簧61的施压力而向前移动。
头部进给部分43通过驱动电机34的旋转而连续地移动到右侧并且到达初始位置(见图28和图29)。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印刷头65被保持在右侧的移动端部。此外,紧邻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初始位置之前,随着移动凸轮60向右侧移动,移动凸轮60在返回凸轮25上滑动,并且向前移动。因此,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与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一动作部分24a接合并且到达第一接合位置。
当头部进给部分43移动到右侧的移动端部时,设置在耦接构件49中的一个检测伸出部分54b被定位为与位置检测传感器33相对应,并且检测传感器33检测到头部进给部分43存在于初始位置。因此,驱动电机34的旋转立即被停止。此时,进给齿轮29使动作部分29b从前方与致动杆38的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接合,并且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被向后压。因此,致动杆38抵抗着可拉伸螺旋弹簧42的施压力而旋转,滚轴41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向后分离并且移动至非接触位置,因此解除了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旋转的限制。
如以上提及的,头部进给部分43返回到初始位置,印刷头65返回到第一位置,移动凸轮60返回到第一接合位置,致动杆38旋转,并且滚轴41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分离,返回到非接触位置,并因此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以上提及的印刷操作中,使用头部进给部分43执行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半径大小相对应的距离的往复操作,并且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的约1/4的区域内执行印刷。
因此,当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的约1/4的另一区域中执行印刷时,以下描述的操作被执行。
在以上提及的初始状态下,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再次旋转,并且头部进给部分43从初始位置朝着折返位置移动到左侧。
当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进给齿轮29旋转,并且动作部分29b大体向前移动。致动杆38被配置为使得动作目标伸出部分38a通过可拉伸螺旋弹簧42的施压力而跟随动作部分29b,滚轴41在大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滚轴41的接触驱动部分82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上(见图30)。
当滚轴41的接触驱动部分82被压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上时,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立即被停止。
移动凸轮60沿着头部进给部分43的运动而移动到左侧,并且当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被压在凸轮引导部分24的第一动作部分24a时,向外凸轮接合部分60a旋转,并且与第一动作部分24a的左端部分接合。
此时,旋转电机36旋转,并且滚轴41旋转。滚轴41的旋转使保持在盘搁台7b中的盘状记录介质100旋转(见图31)。当盘状记录介质100旋转了例如90°时,旋转电机36的旋转被停止,并且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旋转再次受到滚轴41的限制。
当旋转电机36的旋转被停止时,驱动电机34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被恢复,并且头部进给部分43再次朝着折返位置移动到左侧。因此,印刷操作在旋转了90°之前被执行,并且利用以上提及的印刷头65在与形成有印刷200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执行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印刷表面102的印刷操作。
【综述】
如以上提及的,在盘驱动装置1中,滚轴41通过弹簧构件83在轴向上被施压并且被压在限位构件10上以在轴向方向上执行对滚轴41的定位。
因此,加强了滚轴41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精度,滚轴41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外圆周表面的正确位置可靠地接触,没有产生滚轴41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接触缺陷,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滚轴41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接触缺陷导致的问题的发生。
因此,限位构件10被附接至底架8,支撑盘搁台7b的盘托盘4通过所述底架8被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盘搁台7b上装载了盘状记录介质100。
因此,限位构件10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位置精度高,因此可以确保被压在限位构件10上的滚轴41与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令人满意的位置精度。
【本技术】
此外,本技术也可以按照以下这样来配置。
(1)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
记录及回放单元,其在具有印刷表面和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
印刷头,其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
滚轴,其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分离或接触并且通过在与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的同时被旋转而使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旋转;
弹簧构件,其在所述滚轴的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施压;以及
限位构件,其具有限制部分并且执行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的定位,其中通过所述弹簧构件被施压的所述滚轴被压在所述限制部分上。
(2)根据(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滚轴在其一个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压在所述限制部分上的状态下旋转,并且
所述限位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分被设置有滑动肋,所述滑动肋伸出到所述滚轴的一个表面侧并且所述一个表面沿着所述滑动肋滑动。
(3)根据(1)或(2)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及回放单元具有盘搁台,所述盘状记录介质被装载在所述盘搁台上,
所述记录及回放单元由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盘托盘支撑,
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盘托盘的底架被设置,并且
所述限位构件被附接至所述底架。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限位构件被设置有附接至所述底架的附接目标部分和将所述附接目标部分与所述限制部分相连接的加强肋部分。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致动杆被设置,所述致动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滚轴,并且在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分离或相接触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弹簧构件被放置在所述致动杆与所述滚轴之间,
所述致动杆被形成有向所述滚轴侧开口的放置用内凹部分,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放置用内凹部分中。
(6)根据(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滚轴被形成有向所述致动杆侧开口的内凹部分,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内凹部分中。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所述弹簧构件,并且
使充当所述滚轴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位于所述弹簧构件的内部。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滚轴被设置有一对轮缘部分,所述轮缘部分被定位以便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位于所述一对轮缘部分之间的接触驱动部分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具有比所述轮缘部分小的外径,并且
所述一对轮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分上彼此相对的表面被形成有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朝着外圆周而相互分离。
以上提及的优选实施例中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仅仅示出了在实施本技术时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且不应当通过这些以限制方式来理解本技术的技术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效内容的范围内即可。
本技术包括与在2011年8月30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187928中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被结合于此。

Claims (8)

1.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
记录及回放单元,其在具有印刷表面和记录表面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回放;
印刷头,其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印刷表面上执行印刷;
滚轴,其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分离或接触并且通过在与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的同时被旋转而使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旋转;
弹簧构件,其在所述滚轴的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施压;以及
限位构件,其具有限制部分并且执行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对所述滚轴的定位,其中通过所述弹簧构件被施压的所述滚轴被压在所述限制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滚轴在其一个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被压在所述限制部分上的状态下旋转,并且
所述限位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分被设置有滑动肋,所述滑动肋伸出到所述滚轴的一个表面侧并且所述一个表面沿着所述滑动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及回放单元具有盘搁台,所述盘状记录介质被装载在所述盘搁台上,
所述记录及回放单元由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盘托盘支撑,
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盘托盘的底架被设置,并且
所述限位构件被附接至所述底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限位构件被设置有附接至所述底架的附接目标部分和将所述附接目标部分与所述限制部分相连接的加强肋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致动杆被设置,所述致动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滚轴,并且在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相分离或相接触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弹簧构件被放置在所述致动杆与所述滚轴之间,
所述致动杆被形成有向所述滚轴侧开口的放置用内凹部分,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放置用内凹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滚轴被形成有向所述致动杆侧开口的内凹部分,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内凹部分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使用螺旋弹簧作为所述弹簧构件,并且
使充当所述滚轴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位于所述弹簧构件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滚轴被设置有一对轮缘部分,所述轮缘部分被定位以便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位于所述一对轮缘部分之间的接触驱动部分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具有比所述轮缘部分小的外径,并且
所述一对轮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分上彼此相对的表面被形成有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朝着外圆周而相互分离。
CN2012103104639A 2011-08-30 2012-08-23 盘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29690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7928A JP2013051009A (ja) 2011-08-30 2011-08-30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1-187928 2011-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9007A true CN102969007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4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04639A Pending CN102969007A (zh) 2011-08-30 2012-08-23 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47872A1 (zh)
JP (1) JP2013051009A (zh)
CN (1) CN10296900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82223A1 (en) * 2022-05-30 2023-11-30 Toyota Connected North America, Inc. Recommended vehicle-related functiona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1009A (ja) 2013-03-14
US20130047872A1 (en)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68C (zh) 唱盘装置
CN104299627A (zh) 光盘驱动器
CN102969007A (zh) 盘驱动装置
EP2151824B1 (en) Automatic disk feeding device for a disk dupl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589961B2 (en) Disc changer for diverse recording media
US8250592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N104299626A (zh) 光盘驱动器
CN100472628C (zh) 盘装置
CN101366087B (zh) 盘装置
JP5158329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2555528A (zh) 盘驱动装置
CN100454420C (zh) 盘装置
US8307382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cluding a disc tray
JP20110184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171638B (zh) 具有用于保护光学拾取单元的装置的光盘设备
JP504117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201163532Y (zh) 一种滚轴吸入式机芯
EP2348507A2 (en) Optical disc drive
JP4278453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WO2013005504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92598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0125241B1 (ko) 다중 미니 디스크 구동장치
JP3992599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945369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CN101256794A (zh) 一种滚轴吸入式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