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3963A - 封装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封装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3963A
CN102953963A CN2012102584412A CN201210258441A CN102953963A CN 102953963 A CN102953963 A CN 102953963A CN 2012102584412 A CN2012102584412 A CN 2012102584412A CN 201210258441 A CN201210258441 A CN 201210258441A CN 102953963 A CN102953963 A CN 102953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mpressor
compressor main
cooling air
intak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4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3963B (zh
Inventor
贞方康辅
奥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9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配置成易于对多台压缩机供给冷空气,提高了冷却效率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向内部吸入冷却风的吸气口和向外部排出冷却风的排气口的封装,设置在封装内并对空气吸入压缩的多个压缩机主体;使上述多个压缩机主体从上述吸气口朝向上述排气口配置多台,在比上述压缩机主体靠下方的位置设置冷却风流通的下部间隙。

Description

封装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具有多台将吸入的空气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的封装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封装型流体机械,在壳体的内部配置多台流体机械单元。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814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封装型流体机械,将纵向堆叠的多台流体机械配置为2列。配置为2列的多台流体机械,通过在其间设置的吸气通路供给冷却风而冷却,但是由于对设置在各列的多个流体机械供给的冷却风的方向是相反方向,所以不能效率良好地供给冷却风。此处,想要对配置为2列的多台流体机械供给相同方向的冷却风时,出现配置在冷却风的上游一侧的流体机械的阴影,难以对配置在下游一侧的流体机械供给冷却风,难以对配置在下游一侧的流体机械供给冷空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配置成易于对多台压缩机供给冷空气,提高了冷却效率的封装型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向内部吸入冷却风的吸气口和向外部排出冷却风的排气口的封装;和设置在封装内、吸入并压缩空气的多个压缩机主体,其中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去配置有所述多个压缩机主体,在比所述压缩机主体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冷却风流通的下部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配置成易于对多台压缩机供给冷空气,提高了冷却效率的封装型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置有多台压缩机主体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图。
符号说明
1:封装
2:框架
3a~c:压缩机主体
4:风扇
5:罐
6:封装入口
7:封装出口
8a、b:冷却风引导件1
9:冷却风引导件2
10:内部风管1
11:内部风管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
封装1从6个方向覆盖后述的框架2、压缩机主体3a、3b、3c、罐5等封装型压缩机整体,屏蔽压缩机主体3a、3b、3c产生的噪声。此外,设置有向内部吸入冷却风的吸气口6和向外部排出冷却风的排气口7。
框架2支承设置在后述的罐5上的压缩机主体3a、3b、3c。
压缩机主体3a、3b、3c分别将空气吸入并压缩,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出至后述的罐5,例如构成为涡旋式压缩机或往复式压缩机。以往复式压缩机为例说明,压缩机主体3a、3b、3c例如由电机、压缩部(活塞、汽缸、汽缸盖)等构成,通过使由电机驱动的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压缩,将压缩后的空气从排出口向后述的罐5排出。压缩机主体3a、3b、3c,在封装1内,从后述的吸气口6向排气口7去从靠近吸气口一侧按照3a、3b、3c的顺序配置。通过按这样的顺序配置,仅使冷却风向一个方向流动就能够将多个压缩机主体3a、3b、3c冷却。此外,如果能够对压缩机主体3a、3b、3c分别从侧面进行冷却,则冷却效率会提高,但是需要配置较多的冷却风扇4、吸气口6、排气口7并增大各自的面积,或者在内部设置形状复杂的风管,成本较高,噪声也较大。从而,为了实现低成本、低噪声,本实施例中,从吸气口6向排气口7去从靠近吸气口一侧按照3a、3b、3c的顺序配置压缩机主体。
进而,通过使压缩机主体3a、3b、3c的吸入口配置在与排出口相比更靠近封装1的吸气口6的位置,能够降低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上升,也能够降低被压缩机主体3a、3b、3c压缩、向罐5排出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降低封装1内整体的温度上升。此外,通过使压缩机主体3a、3b、3c的吸入口配置在与电机、压缩部相比更靠近封装1的吸气口6的位置,能够降低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上升。
冷却风扇4配置在封装1内部,使冷却风从吸气口6向排气口7流通。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配置在排气口7的排气扇,但也可以构成为吸气扇,还可以设置吸气扇和排气扇二者。
罐5配置在框架2的下方,贮存被压缩机主体3a、3b、3c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形成为两端封闭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
此处,由于压缩机主体3a、3b、3c因电机的驱动产生的发热和压缩热的产生而较大地发热,所以需要提高冷却效率并提高压缩机主体3a、3b、3c的可靠性/寿命。图1的封装型压缩机中,压缩机主体3a、3b、3c在框架2上以相同高度配置,冷却风难以流向多台压缩机主体3a、3b、3c的空间。在配置有3台以上压缩机主体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配置在中间的主体3b难以供给冷却风。此外,压缩机主体3a、3b、3c通过框架直接配置在罐5的上方,所以冷却风不流过压缩机主体3a、3b、3c的下部,不能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此外,压缩机主体3a、3b、3c分别具有吸入用于压缩的空气的吸入口,但如果不对吸入口供给冷空气,则压缩机主体3a、3b、3c、罐5会因压缩空气的压缩热进一步变得高温。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鉴于上述问题,配置成易于对多台压缩机主体3a、3b、3c供给冷空气。使用图2-6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机主体3a、3b、3c与封装1之间设置冷却风流通的上部间隙A、B、C,在比压缩机主体3a、3b、3c靠下方的位置(压缩机主体3a、3b、3c与框架2之间)设置冷却风流通的下部间隙A’、B’、C’。由此,能够对压缩机主体3a、3b、3c的上下供给冷却风,从上下高效率地对压缩机主体3a、3b、3c冷却。其中,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机主体3a、3b、3c与框架2之间设置下部间隙A’、B’、C’,但如果是能够从下侧对压缩机主体3a、3b、3c冷却的结构,则也可以例如使压缩机主体3a、3b、3c与框架2一体形成,在框架2与罐5之间设置下部间隙A’、B’、C’。
此外,本实施例中,使上部间隙和下部间隙的尺寸为上部间隙的尺寸更大(A>A’,B>B’,C>C’)。由此,对压缩机主体3a、3b、3c的上部间隙供给更多的冷却风,上部间隙A、B、C的流成为冷却风的干流,能够使被加热并吹向封装上方的冷却风高效率地流通。此外,产生通过压缩机主体3a、3b的下部的冷却风从压缩机3b的两侧的空间向压强较低的上方流动的冷却风,能够使冷却风高效率地流过压缩机3a、3b、3c周围。
进而,以使上部间隙、下部间隙的尺寸的关系成为A<B<C、A’>B’>C’的方式配置压缩机主体3a、3b、3c,以使靠近吸气口的压缩机主体比远离吸气口的压缩机主体更靠上方。由此,首先,对于通过压缩机主体3a上部之后的流,通过使压缩机主体3a、3b的上部间隙A、B为A<B,减少在上部间隙A流通的冷却风流入到压缩机主体3a与3b之间的情况,能够对上部间隙B一侧高效率地供给冷却风。对于压缩机主体3c也通过为B<C减少流入到压缩机主体3b与3c之间的冷却风。能够对上部间隙C一侧、排气口7一侧高效率地供给冷却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消除冷却风难以流动的压缩机主体3a、3b、3c周围的停滞和冷却风不足,能够实现压缩机主体3a、3b、3c的温度降低,和吸入过热的减少所带来的性能提高。
【实施例2】
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结构以外,还分别在压缩机主体3a、3b之间和压缩机主体3b、3c之间配置有L字形的冷却风引导件8a、8b。通过将冷却风引导件8a、8b设置为靠近位于靠近吸气口6一侧的压缩机主体,遮断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空间和上部间隙A、B、C之间的一部分,能够减少上部间隙A、B、C侧的流流入到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流,使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空间与上部间隙A、B、C之间的冷却风高效率地流动。
【实施例3】
使用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冷却风向压缩机主体3a、3b、3c的上部间隙A、B、C侧和下部间隙A’、B’、C’侧高效率地流通,使封装入口6的流被引导件9分流。由此,能够减少吹到入口侧的压缩机主体3a上而紊乱的流,对压缩机主体3a、3b、3c的上部间隙A、B、C侧和下部间隙A’、B’、C’上下高效率地流过冷却风。
【实施例4】
使用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上部间隙A、B、C侧的流高效率地流动,设置风管10。由此,能够减少上部间隙A、B、C侧的流流入到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流,使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空间与上部间隙A、B、C之间的冷却风高效率地流动。此外,在风管10的底面设置有压缩机主体3a、3b、3c的压缩部(汽缸盖)的部分,在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开口部。通过使压缩部(汽缸盖)进入风管10内,能够提高运转时变得高温的压缩部(汽缸盖)的冷却效率。此外,还在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设置开口部,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确保从下部间隙A’、B’到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流。
【实施例5】
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风管10为与压缩机主体的高度匹配的结构(风管11),仅对汽缸盖的必要部分进行冷却。通过使风管11成为与压缩机主体3a、3b、3c的高度匹配,风管11内的流路的上下尺寸随着从压缩机主体3a的上方向压缩机主体3b、压缩机主体3c去而增大的结构,即使没有实施例2的冷却风引导件8a、8b,也能够通过防止在上部间隙A、B、C流通的冷却风与在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流通的冷却风碰撞,而使冷却风高效率地流通。其中,通过在风管的底面部与实施例4相同地设置开口部,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确保从下部间隙A’、B’到压缩机主体3a、3b、3c之间的流。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改善了多个压缩机主体3a、3b、3c的冷却,提高了性能。此外,通过使冷却风高效率地流动,能够实现冷却风扇4的小型化和个数削减。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压缩机主体的台数不限于3台,例如,是2台、4台也能够使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而获得相同效果。此外,通过将实施例1-5组合,例如,冷却风引导件8、9、风管10、11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构成为实施例2、3的组合或实施例3和4或5的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本说明中,用封装1内具有罐5的附图进行说明,但是不特别限定有无罐。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均为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是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技术思想、或主要的特征,就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作为简单的变形例,使用可控制容量的压缩机,并使用多台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向内部吸入冷却风的吸气口和向外部排出冷却风的排气口的封装;和
设置在封装内、吸入并压缩空气的多个压缩机主体,其中
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去配置有所述多个压缩机主体,在比所述压缩机主体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冷却风流通的下部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配置成所述封装的上表面与所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上部间隙的尺寸比所述下部间隙的尺寸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吸气口的压缩机主体配置在比远离所述吸气口的压缩机主体更靠上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所述压缩机主体之间配置有遮断所述上部间隙与所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的冷却风引导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所述压缩机主体中位于最靠近所述吸气口的位置的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置有将冷却风分流为向所述上部间隙去的冷却风和向所述下部间隙去的冷却风的冷却风引导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间隙设置有使冷却风流通的风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管设置有多台所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冷却风流入的开口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与位于多个所述压缩机主体中配置在靠近吸气口的位置的压缩机主体的上方的所述风管内的流路的上下尺寸相比,使配置于远离吸气口的位置的压缩机主体的所述风管内的流路的上下尺寸更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压缩部的一部分进入所述风管的方式设置开口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主体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和排出压缩后的空气的排出口,所述吸入口配置在比所述排出口更靠近所述封装内的吸气口的位置。
CN201210258441.2A 2011-08-24 2012-07-24 封装型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098 2011-08-24
JP2011182098A JP5707280B2 (ja) 2011-08-24 2011-08-24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3963A true CN102953963A (zh) 2013-03-06
CN102953963B CN102953963B (zh) 2015-10-14

Family

ID=4776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4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963B (zh) 2011-08-24 2012-07-24 封装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7280B2 (zh)
CN (1) CN1029539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622A (zh) * 2015-02-09 2017-09-26 阿耐思特岩田株式会社 箱式流体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96464B1 (en) * 2014-11-10 2019-06-1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modul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0103A (en) * 1977-01-12 1978-03-21 Bird F M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system for respirator
JPH10205973A (ja) * 1997-01-24 1998-08-04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ユニット
KR20040002480A (ko) * 2002-06-28 2004-01-07 도키코 가부시키 가이샤 패키지형 압축기
JP2004060554A (ja) * 2002-07-30 2004-02-26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スクロール空気圧縮機
CN101153592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封装型压缩机
JP200808884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Hitachi Ltd 圧縮機
JP2008133811A (ja) * 2006-11-29 2008-06-12 Hitachi Ltd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JP2011106373A (ja) * 2009-11-18 2011-06-0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6678B2 (ja) * 2003-09-22 2007-07-18 アネスト岩田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型流体機械
JP5119558B2 (ja) * 2005-10-03 2013-01-16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圧装置ステーション及び空気圧装置の収納ボックス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0103A (en) * 1977-01-12 1978-03-21 Bird F M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system for respirator
JPH10205973A (ja) * 1997-01-24 1998-08-04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ユニット
KR20040002480A (ko) * 2002-06-28 2004-01-07 도키코 가부시키 가이샤 패키지형 압축기
JP2004060554A (ja) * 2002-07-30 2004-02-26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スクロール空気圧縮機
CN101153592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封装型压缩机
JP200808884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Hitachi Ltd 圧縮機
JP2008133811A (ja) * 2006-11-29 2008-06-12 Hitachi Ltd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JP2011106373A (ja) * 2009-11-18 2011-06-0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圧縮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玉峰,董金华: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及进展"", 《轻工机械》, vol. 24, no. 1, 20 February 2006 (2006-02-20), pages 48 - 50 *
薛正学: ""级间冷却对动力用压缩机耗功的影响"", 《流体工程》, no. 1, 31 January 1984 (1984-01-31), pages 5 - 1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622A (zh) * 2015-02-09 2017-09-26 阿耐思特岩田株式会社 箱式流体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3963B (zh) 2015-10-14
JP5707280B2 (ja) 2015-04-22
JP2013044271A (ja) 2013-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5155B2 (en) Package type compressor
KR100949413B1 (ko) 냉각 장치를 가지는 피스톤 엔진 타입의 공기 압축기
CN101545486A (zh) 多级真空泵单元及其工作方法
US20080101023A1 (en) Negative pressure pump device
CN101153592A (zh) 封装型压缩机
CN108368835B (zh) 多级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气缸盖
CN102953963A (zh) 封装型压缩机
CN106014939B (zh) 一种气缸、压缩机及制冷或制热系统
JP2008088845A (ja) 圧縮機
CN103807144B (zh) 压缩机
CN204733506U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控制器散热机构
CN102563949B (zh) 一种抽真空方法及其设备
CN204783966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液压站
CN212429125U (zh) 一种空压机
CN210623034U (zh) 一种可调节真空度的罗茨水喷射真空泵机组
CN206234072U (zh) 一种电动空气压缩机
CN202468227U (zh) 低压无油螺杆压缩机风道结构
CN205846987U (zh) 一种水冷散热电机
CN109891094A (zh) 两级空气压缩机
CN218522776U (zh) 充气泵
CN220470155U (zh) 一种空压机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13540686U (zh) 一种压缩机控制器
CN211950800U (zh) 一种自冷却气体压缩机
CN203214168U (zh) 柴油发电机组
CN214261305U (zh) 一种干燥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