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7591A - 可变容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变容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7591A
CN102947591A CN2011800293810A CN201180029381A CN102947591A CN 102947591 A CN102947591 A CN 102947591A CN 2011800293810 A CN2011800293810 A CN 2011800293810A CN 201180029381 A CN201180029381 A CN 201180029381A CN 102947591 A CN102947591 A CN 102947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oil
bolt
accum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47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75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8Lubric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9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07Lubrication with lubr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ervoirs in the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4Measures to avoid lubricant contaminating the pumped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确保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润滑性能及耐久性。以贯穿前壳(101)周壁的方式形成第一连通孔(202)和第二连通孔,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孔(202)靠近贯穿螺栓(201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该贯穿螺栓配置在前壳(101)内的斜板等旋转构件的旋转轨迹的外侧,所述第二连通孔靠近上方的贯穿螺栓(201b)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在前壳(101)的外侧配置有积存室(206),该积存室(206)经由这些连通孔而与前壳(101)的内侧空间连通,以对制冷剂中的油进行积存,一边将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从第二连通孔(203)返回至内侧空间,一边将与第一贯穿螺栓(201a)的上游侧抵接而被挡住的制冷剂中的油从第一连通孔(202)积存在积存室(206)内,旋转速度越增快,积存量越多。

Description

可变容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利用制冷剂中含有的油对被润滑部进行润滑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特别地,涉及能对朝被润滑部供给的油供给量进行调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热泵式空调装置等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供给在压缩机内循环的制冷剂中所含的油,来对压缩机的滑动部等被润滑部进行润滑。
然而,在压缩机运转中,有时油会过度积存在压缩机内的曲柄室中。一旦油过度地积存在曲柄室中,则曲柄室内的旋转体在低速时没有问题,但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会高速地搅拌油,并因该搅拌而产生摩擦热。因该摩擦热而会使油、曲柄室内的温度显著升高,从而使压缩机整体也处在高温下。一旦处在高温下,便会使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构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通过将油的积存室与压缩机内部空间(曲柄室)连通地配置在压缩机外部,在旋转构件高速旋转时会增大油所受到的离心力,以将过剩的油积存在油积存室中,从而实现了抑制摩擦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15026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若油经由油导入通路而积存在上游的积存室内,则封闭在积存室内的制冷剂会受到加压,而使油不容易顺畅地流入积存室,因而,该技术是很难在积存室内积存足够量的油的结构。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根据压缩机内的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来适量地调节朝被润滑部供给的油供给量,从而能确保润滑性能并能确保各构件的耐久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圆筒状收纳构件;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被驱动而在非水平面内绕该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旋转;多个活塞,这些活塞在形成于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外侧周围的多个汽缸内沿着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轴向往复运动,来将制冷剂吸入、排出;运动方向转换机构,该运动方向转换机构将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述活塞的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活塞相对于上述运动方向转换机构的旋转构件旋转量进行往复运动的转换量进行控制,来对制冷剂排出量进行控制,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以下结构。
在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对上述旋转构件进行收纳的内侧空间、即上述旋转构件的回转轨迹的外侧配置有挡油部,该挡油部将受到离心力作用的制冷剂中的油挡住。
配置有多个连通孔,这些连通孔形成为贯穿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外,并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其中,上述第一连通孔相对于上述挡油部而靠近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上述第二连通孔配置成在旋转方向上远离上述第一连通孔。
配置有积存室,该积存室以经由上述多个连通孔与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外侧,并对制冷剂中的油进行积存。
发明效果
在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内,通过旋转构件的旋转,与制冷剂一起被搅拌而受到离心力作用的油被挡油部挡住,上述被挡住的油会经由靠近的第一连通孔而流入至积存室内。
此时,通过将油积存室内的制冷剂经由多个连通孔中的位于上侧的连通孔排出至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来抑制积存室内的加压,从而可使油顺畅地流入至积存室内。
此外,在从第一连通孔流入(或欲流入)的油量与积存在积存室内的油因自重而从任一连通孔流出(或欲流出)的油量达到平衡的状态下,能将过剩的油积存在积存室中。
此处,在旋转构件高速旋转时,由于在积存室中积存大量的过剩油来使被旋转构件搅拌的油量减少,因此,能抑制因该油搅拌而产生摩擦热,以确保润滑性能、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旋转构件处于低速时,因油所受的离心力降低来抑制油积存在积存室内,从而能增大留在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内的油量,并能增大供给至压缩机内的被润滑部的油量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F-F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上述压缩机的图。
图4是图3的C-C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积存室设置在从上方朝下方旋转的一侧的另一例的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将积存室设置在从下方朝上方旋转的一侧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将积存室设置在从下方朝上方旋转的一侧的、与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设置多个积存室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与贯穿螺栓分体地设置油接收部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4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车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包括:在中心轴的外侧周围具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汽缸101a的缸体101;设于缸体101的一端的前壳102;以及隔着阀板103设于缸体101的另一端的后壳104。
构成这些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前壳102、缸体101、阀板103及后壳104通过贯穿上述构件的周缘部的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六根)贯穿螺栓201彼此紧固。
以横穿过由缸体101和前壳102限定出的曲柄室(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105内的方式设有驱动轴106,并在该驱动轴106的中心部的周围配置有斜板107。
斜板107通过连接部109而与固接在驱动轴106上的转子108结合,并使斜板107的倾斜角可随着驱动轴106而改变。在转子108与斜板107之间安装有将斜板107朝向其最小倾角侧施力的螺旋弹簧110,另外,在隔着斜板107的相反一侧安装有将斜板107朝向增大其倾角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111。
驱动轴106的一端贯穿朝前壳102的外侧突出的轴套102a内而延伸至外侧,并通过电磁离合器132以能自由断开、接合的方式与带轮131连接,其中,该带轮131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压缩机驱动皮带卡合。
在驱动轴106与轴套部102a之间插入有轴封装置112,以将压缩机内部与外部隔离。
在汽缸101a内以能自由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有活塞117,斜板107的外周部的周围被收容在活塞117内侧的一端的凹部117a内,通过与斜板107的外周两侧面滑动接触的一对滑履118,来使活塞117与斜板107彼此连动。因此,能利用驱动轴106的旋转来使活塞117在汽缸101a内往复运动,上述一系列的构件构成了运动方向转换机构。
在后壳104中划分形成有吸入室119及排出室120,吸入室119经由设于阀板103的连通孔103a(吸入孔)、未图示的吸入阀而与汽缸101a连通,排出室120经由未图示的排出阀、设于阀板103的连通孔103b(排出孔)而与汽缸101a连通。
吸入室119经由未图示的吸入端口而与空调装置系统侧连接,排出室120经由未图示的排出端口而与空调装置系统侧连接。
在后壳104上设有容量控制阀200。容量控制阀200对将排出室120与曲柄室105连通的供气通路121(121a、121b)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来对导入曲柄室105的排出气体导入量进行控制。另外,曲柄室105内的制冷剂经由驱动轴106外周与轴承115间的间隙、空间122及形成于阀板103的开度固定的固定节流孔103c这样的气体排出通路而流动至吸入室119。因此,通过利用容量控制阀200对导入曲柄室105的排出气体导入量进行调节来使曲柄室105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能对排出容量进行控制。
在具有上述基本结构的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根据运转状态(旋转速度)适量积存曲柄室105内的制冷剂中所含的油,由此,如下所述形成可恰当地维持朝压缩机100内的被润滑部供给的油供给量的积存室。
如图2所示,在比上述六根贯穿螺栓201中的位于正下方的贯穿螺栓201高一根的上侧、且位于斜板107等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以下仅为“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贯穿螺栓201a上,形成第一连通孔202,该第一连通孔202贯穿靠近该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前壳102的周壁内外。
另外,在比上述贯穿螺栓201a高一根的上侧且位于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贯穿螺栓201b上,形成有第二连通孔203,该第二连通孔203贯穿靠近该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前壳102的周壁内外。
另外,上述第一连通孔202及第二连通孔203形成在前壳102的前端部附近。藉此,在最大容量时、即在斜板107的最大倾斜时,即便活塞117处于最大行程时,也能在制冷剂中的油不会与活塞117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在高密度的部位上形成有第一连通孔202及第二连通孔203。
接着,形成将前壳102的周壁围成矩形的突出壁101b,且使上述第一连通孔202及第二连通孔203位于该突出壁101b的内侧,使盖204与该突出壁101b的外侧开口端抵接来将上述突出壁101b的外侧开口端封闭,并利用螺栓205将矩形的四个角部紧固。
藉此,在由前壳102的周壁、上述突出壁101b及盖204围成的内侧空间内,形成油的积存室206。
接着,对上述积存室206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与可变压缩机100的驱动源即发动机或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转子108及与转子108连接的斜板107等旋转构件的旋转下,曲柄室105内的制冷剂也在曲柄室105内旋转,制冷剂中所含的油受到旋转离心力。
受到离心力的油一边沿着曲柄室105内的外周侧旋转,一边与贯穿螺栓201的上游侧抵接而被挡住,特别地,被贯穿螺栓201a挡住的油经由靠近上游侧的第一连通孔202而流入至积存室206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螺栓201a在曲柄室105内露出的中间部分便构成挡油部(日文:オイル受け部)。
此外,当旋转速度为低速而使油所受的离心力为规定值以下时,若流入积存室206的油的液面达到第一连通孔202,则流入积存室206的流入量和从积存室206流出的流出量平衡,就能抑制油积存在积存室206中。
另一方面,若被其它贯穿螺栓201挡住的油达到与离心力相当的挡油量,则超过挡油量的油会因自重而落下或是顺着前壳102内壁流下,从而积存在曲柄室105的底部。
在低速旋转时,如上所述,积存在积存室206内的油量较少,大部分的油会停留在曲柄室105内。
在低速时,更容易在被润滑部即斜板107等旋转构件和活塞117等滑动部上出现油膜开裂,而使润滑所需的油量增大,但如上所述,通过在曲柄室105内留有较多的油,并利用斜板107等旋转构件刮落油来将足够量的油供给至被润滑部,从而能防止油膜开裂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
另外,虽然因利用斜板107等旋转构件的旋转来搅拌含油的制冷剂,会产生摩擦热,但是,在低速时能将发热量抑制得足够低,因此,能忽略热量对压缩机的影响。
当旋转速度增大而使油所受的离心力增大时,离心力增大后的油与在贯穿螺栓201a的上游侧被挡住的油抵接,而使将油压入积存室206内的力增大。藉此,会使流入积存室206的油的流入量增大,积存在积存室206内的油的液面上升得比第一连通孔202高,但另一方面,当积存室206内的积存量增大时,由油的自重而产生的液压会增大,而使油从第一连通孔202排出的排出量也增大,因此,液面会上升至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为止。
这样,旋转速度越快,则积存在积存室206内的油量就越多。
在高速时,滑动部发生油膜开裂的趋势降低,而使润滑所需的油量减少,另一方面,因搅拌制冷剂中的油而产生的发热就成为问题。然而,由于越是高速,则积存在积存室206内的油量越是多,而使在曲柄室105内被搅拌的油量减少,因此,能抑制发热,从而能抑制因热的影响而导致的压缩机各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另外,在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被积存在积存室206内的油从第二连通孔203排出至曲柄室105内的、所谓气体排出功能(日文:ガス抜き機能)的作用下,能使油顺畅地流入至积存室206内。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通孔203配置在靠近位于上侧的贯穿螺栓201b的下游侧处,并在该位置上产生负压,因此,可促进将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排出至曲柄室105的气体排出作用,而使油朝积存室206的流入变得更顺畅。
如上所述,在高速旋转时将油积存在积存室206内之后,在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降低时,因油所受的离心力的降低而使被贯穿螺栓201a挡住的油量减少,并使压入积存室206的压入力降低,积存室206内的油便因自重而从第一连通孔202返回至曲柄室105内。
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第一连通孔202配置在比曲柄室105的最下部的上方,并将积存室206配置在曲柄室105的侧方,就能容易地确保油的积存量,但也可以将积存室配置在其它位置上。
图5~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积存室206的各种可能的配置位置。
在图5(A)、图5(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它们分别示出了靠近第一连通孔202、第二连通孔203的贯穿螺栓201a、201b各自朝上侧移位一根及各自朝下侧移位一根的情况。一边将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从第二连通孔203排出至曲柄室105内,一边将在贯穿螺栓201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被挡住的油从第一连通孔202流入积存室206内,直至积存到与流出量平衡的液面为止,这点是相同的。不过,在图5(B)的情况下,与图5(A)相比,由于积存室206位于第一连通孔202的下方,因此,具有油容易流入积存室206但不易流出的特性。因而,只要根据各自特性对第一连通孔202的开口面积、开口方向、形状等进行设定来积存与旋转速度相适应的量的油即可。
图6(A)~图6(C)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示出了将积存室206配置在旋转构件从下方朝上方旋转的一侧(图示左侧)的例子,将第一连通孔202配置在位于积存室206的周向中央部的一根共通的贯穿螺栓201c的上游侧(下侧),将第二连通孔203配置在贯穿螺栓201c的下游侧(上侧)。
在该情况下,油在贯穿螺栓201c的上游侧被挡住,而使油经由第一连通孔202流入积存室206内,此时,经由配置在贯穿螺栓201c下游的负压产生侧的第二连通孔203,将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排出至曲柄室105内,从而能使油顺利地流入。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油从下侧的第一连通孔202流入并从上侧的第二连通孔203进行气体排出的情况。
与此相对的是,在图7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与图6同样地,在将积存室206配置在旋转构件从下方朝上方旋转的一侧(图示左侧)的例子中,将第一连通孔202配置在靠近上侧贯穿螺栓201d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将第二连通孔203配置在靠近下侧的贯穿螺栓201e的下游侧。也就是说,在靠近各连通孔的贯穿螺栓是不同的两根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图5(A)、图5(B)相同,但在第一连通孔202位于上侧、第二连通孔203位于下侧这点上不同。
即便在这种结构中,使在贯穿螺栓201d的上游侧被挡住的油经由第一连通孔202流入积存室206这点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配置在积存室206的下方的第二连通孔203具有使从第一连通孔202流入积存室206内并积存着的油流出的作用。此外,通过减小第二连通孔203的开口面积来使其具有节流作用,就可对积存室206内的积存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因旋转速度上升而使油从第一连通孔202流入的油流入量增大,并使积存在积存室206的积存量增大,但另一方面,因积存室206内的油的自重而产生的液压也增大,使油从第二连通孔203排出的排出量也增大,液面便会上升至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为止。
此处,由于第一连通孔202在积存室206的上侧是连通的,因此,不会被积存在下方的油堵住。因此,只要第一连通孔202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开口面积,就能在油流入积存室206的同时具有将积存室206内的制冷剂排出至曲柄室105的气体排出功能,从而能使油顺畅地流入积存室206内。
这样,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连通孔202的油流入功能与第二连通孔203的油流出功能分离这点上是不同的,但在使用上方侧的连通孔进行气体排出这点上是相同的。
另外,如图8所示,还可以采用在曲柄室105周围配置多个(图中为两个)积存室206的结构。
如上所述,积存室206能位于曲柄室105周围的多个位置上,并能配置在避免与配置有压缩机100的发动机室等其它设备发生干涉的位置上。
然而,由于在正下方的位置上,无论旋转速度的高低,油始终会积存在积存室中,因此,除去正下方的位置。由于在正上方的位置上,实质上很难积存足够的油,因而,也应除去正上方的位置。
以上实施方式示出了将紧固用的贯穿螺栓用作挡油部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与贯穿螺栓不同的挡油部,来促进挡油作用。
图9表示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沿轴向具有规定长度的挡油部301配置成从第一连通孔202下端周缘附近的前壳101的内壁部分朝向内侧(曲柄室105侧)突出。该挡油部301既可以与前壳102一体形成,也可以将分体形成的挡油部301固定在前壳102上。另外,最好将挡油部301的下端面配置成与靠近下游侧的贯穿螺栓201的上表面连接,若是这样,则被位于挡油部301侧方的贯穿螺栓201挡住的油也能经由挡油部301从第一连通孔202引导至积存室206。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更能更高效地在与第一连通孔202相连的挡油部301的上表面处将曲柄室105内的油挡住,而使油容易流入积存室206中。
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一部分结构与以上实施方式所应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不同的类型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
例如,如图10(A)所示,在日本专利特公平4-28911号等公开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同样包括斜板401和活塞402,但将斜板40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402的往复移动的机构不同。具体而言,将摆动板403配置成能沿着斜板401的倾斜面相对于斜板401自由地相对旋转,使该摆动板403与沿轴向配置在收纳外壳404内壁的导向板405卡合,而在使旋转受限的同时进行摆动,从而使通过杆406而与该摆动板403连接的活塞402往复运动。
在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中,由于上述导向板405配置在斜板401等旋转构件的外周侧,因此,制冷剂中的油与该导向板405抵接而被挡住。因此,即便在沿轴向分割形成的收纳外壳404被贯穿螺栓以外的元件紧固的情况下,也能将上述导向板405用作挡油部,而应用本发明。
具体而言,如图10(B)所示,设置靠近上述导向板405的斜板401旋转方向上游侧并贯穿缸体102的第一连通孔407,并在旋转方向上远离该第一连通孔407的位置处配置第二连通孔408,将包括这些第一连通孔407及第二连通孔408在内的积存室409形成在收纳外壳404外侧。此外,将第二连通孔408配置在比第一连通孔404更靠上方的位置处,从而使第二连通孔408具有气体排出功能,并使油从第一连通孔407导入积存室409。或者,只要将第一连通孔407配置在比第二连通孔408更靠上方的位置,以使第一连通孔407具有气体排出功能并使油流入且使油从第二连通孔408流出即可。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积存室内经由导管、管道等负压导入通路而与朝汽缸的吸入室连通连接,将吸入室的负压引导至积存室的结构,其可使油容易导入积存室。在该情况下,也可采用使具有气体排出功能的连通孔与吸入室连通连接的结构。
另外,积存室206不仅可以横跨至前壳的方式形成,还可以横跨至缸体101、甚至是横跨至后壳104的方式沿轴向延伸形成,从而使积存容量扩大。
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02586917500101
Figure BDA00002586917500121

Claims (10)

1.一种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
圆筒状收纳构件;
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被驱动而在非水平面内绕该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旋转;
多个活塞,这些活塞在形成于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外侧周围的多个汽缸内沿着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轴向往复运动,来将制冷剂吸入、排出;
运动方向转换机构,该运动方向转换机构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以及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所述运动方向转换机构中的、活塞相对于旋转构件旋转量进行往复运动的转换量进行控制,从而对制冷剂排出量进行控制,
所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挡油部,该挡油部配置在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对所述旋转构件进行收纳的内侧空间、即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轨迹的外侧,从而将受到离心力作用的制冷剂中的油挡住;
多个连通孔,这些连通孔形成为贯穿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外,并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于所述挡油部而靠近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所述第二连通孔配置成在旋转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孔;以及
积存室,该积存室以经由所述多个连通孔与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外侧,并对制冷剂中的油进行积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容量压缩机被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而将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孔配置在积存室的下部,所述第二连通孔配置在积存室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沿轴向分割为多个,
所述挡油部是多根贯穿螺栓的、露出到圆筒状收纳构件内侧空间中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多根贯穿螺栓将被分割的多个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彼此紧固,并绕中心轴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存室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从上方朝下方旋转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靠近贯穿螺栓的上游侧,该贯穿螺栓靠近所述积存室下部,
所述第二连通孔靠近另一个贯穿螺栓的下游侧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连通孔更靠上方的位置,其中,所述另一个贯穿螺栓靠近所述积存室上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存室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从下方朝上方旋转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通孔配置在贯穿螺栓的下方,该贯穿螺栓配置在所述积存室下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所述第二连通孔配置在同一贯穿螺栓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存室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从上方朝下方旋转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靠近贯穿螺栓的上游侧,该贯穿螺栓靠近所述积存室上部,
所述第二连通孔靠近另一个贯穿螺栓的下游侧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连通孔更靠下方的位置,其中,所述另一个贯穿螺栓靠近所述积存室下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使旋转面倾斜而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面倾斜角来对活塞相对于所述运动方向转换机构的旋转构件旋转量进行往复移动的转换量进行控制,从而对制冷剂排出量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方向转换机构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经由在该旋转运动的作用下摆动的摆动板而转换为所述活塞的往复移动,
所述挡油部由导向板构成,该导向板以在阻止所述摆动板的旋转的同时进行摆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存室与将制冷剂吸入所述汽缸内的吸入室连通。
CN2011800293810A 2010-06-21 2011-05-27 可变容量压缩机 Pending CN1029475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0145A JP5487019B2 (ja) 2010-06-21 2010-06-21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010-140145 2010-06-21
PCT/JP2011/062212 WO2011162072A1 (ja) 2010-06-21 2011-05-27 可変容量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7591A true CN102947591A (zh) 2013-02-27

Family

ID=4537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3810A Pending CN102947591A (zh) 2010-06-21 2011-05-27 可变容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1443A1 (zh)
JP (1) JP5487019B2 (zh)
CN (1) CN102947591A (zh)
DE (1) DE112011102085T5 (zh)
WO (1) WO20111620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235A (zh) * 2019-03-07 2019-05-24 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交换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9543B1 (ko) * 2013-11-14 2019-11-27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사판식 압축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3679U (zh) * 1979-02-26 1980-09-02
US4321019A (en) * 1978-06-02 1982-03-23 Hitachi, Ltd.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US4586876A (en) * 1982-06-11 1986-05-06 Taiho Kogyo Co., Ltd. Inclined disc type fluid compressor
US5009286A (en) * 1988-12-02 1991-04-23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i Lubricating oil supplying mechanism in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JPH08303345A (ja) * 1995-05-01 1996-11-19 Calsonic Corp 斜板式コンプレッサ
CN1136640A (zh) * 1995-04-18 1996-11-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活塞式压缩机中的润滑机构
CN1137097A (zh) * 1995-03-17 1996-12-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JPH11241679A (ja) * 1998-02-24 1999-09-07 Zexel:Kk 斜板式圧縮機
JP2009150261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斜板式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7891A (en) * 1968-08-21 1971-05-11 Hitachi Ltd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S5627708B2 (zh) * 1972-09-29 1981-06-26
JPH0428911A (ja) 1990-05-22 1992-01-31 Osaka Gas Co Ltd 産業廃棄物溶融炉
JP2697346B2 (ja) * 1991-04-18 1998-01-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揺動斜板式圧縮機における回り止め機構
TW278112B (zh) * 1994-05-27 1996-06-11 Toyota Automatic Loom Co Ltd
JP3417067B2 (ja) * 1994-07-29 2003-06-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3094841B2 (ja) * 1995-04-28 2000-10-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斜板式圧縮機の油ポンプ装置
JP2008082256A (ja) * 2006-09-28 2008-04-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斜板式圧縮機における潤滑装置
JP2009168005A (ja) * 2007-12-19 2009-07-3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斜板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1019A (en) * 1978-06-02 1982-03-23 Hitachi, Ltd.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JPS55123679U (zh) * 1979-02-26 1980-09-02
US4586876A (en) * 1982-06-11 1986-05-06 Taiho Kogyo Co., Ltd. Inclined disc type fluid compressor
US5009286A (en) * 1988-12-02 1991-04-23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i Lubricating oil supplying mechanism in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CN1137097A (zh) * 1995-03-17 1996-12-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CN1136640A (zh) * 1995-04-18 1996-11-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活塞式压缩机中的润滑机构
US5779004A (en) * 1995-04-18 1998-07-14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Lubricating mechanism for piston type compressor
JPH08303345A (ja) * 1995-05-01 1996-11-19 Calsonic Corp 斜板式コンプレッサ
JPH11241679A (ja) * 1998-02-24 1999-09-07 Zexel:Kk 斜板式圧縮機
JP2009150261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斜板式圧縮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235A (zh) * 2019-03-07 2019-05-24 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交换泵
CN109798235B (zh) * 2019-03-07 2024-01-23 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交换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87019B2 (ja) 2014-05-07
WO2011162072A1 (ja) 2011-12-29
JP2012002196A (ja) 2012-01-05
US20130101443A1 (en) 2013-04-25
DE112011102085T5 (de)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166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7076150A (zh) 具有润滑油回收机构的压缩机
JP6425417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および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を有するco2車両空調システム
WO2007077856A1 (ja) 圧縮機
CN203098281U (zh) 涡旋压缩机
JP2003247488A (ja) 圧縮機および圧縮機の潤滑方法
CN102947591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01230872B (zh) 压缩机和等速万向节
JP2013072365A (ja) 圧縮機
KR20160108036A (ko) 전동압축기
JP5626260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CN103511254B (zh)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JP2008133810A (ja) 圧縮機
CN104093981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EP1954944B1 (en) A compressor
CN203906297U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103982438B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JP2022502604A (ja) コンプレッサー
CN103994074A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JP2013144957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
KR101059063B1 (ko) 압축기의 오일분리구조
JP2017145827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3108453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RU2369776C2 (ru) Рот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рессор
JP5138300B2 (ja) 斜板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