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871B - 传动带 - Google Patents

传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871B
CN102933871B CN201180002302.7A CN201180002302A CN102933871B CN 102933871 B CN102933871 B CN 102933871B CN 201180002302 A CN201180002302 A CN 201180002302A CN 102933871 B CN102933871 B CN 102933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us
slot portion
driving belt
saddle face
rock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23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3871A (zh
Inventor
播磨和典
小林大介
服部勇仁
吉田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33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3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传动带,该传动带在提高带的最大扭矩和耐久性的同时防止扭矩的传递效率的下降。在传动带(1)中,圆环(12a)被放置在姿态统一地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元件(11)中的鞍状面(17)上,所述圆环(12a)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并且摇摆边缘(15)形成在比元件(11)的鞍状面(17)远离内周侧的位置上,所述摇摆边缘(15)使相邻的元件彼此接触而构成这些元件的旋转中心,传动带(1)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狭槽部(20)在圆环(12a)的径向上形成在比鞍状面(17a)靠内径侧的位置上,狭槽部(20)容纳对环状配置的多个元件(11)进行捆扎的副圆环(12b)。

Description

传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该传动带被构成为:板片状的多个元件相互面对地配置成环状,从而通过金属制的圆环将这些元件捆扎成环状。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中使用的传动带,已知将称作“组件”或“元件”的多个金属片配置成环状并通过圆环(也称为无端载体或者环带)捆扎这些金属片的构造。这种传动带被构成为通过相互接触地配置的金属片彼此之间的按压力来传递扭矩,并且夹在驱动侧的滑轮中的卷绕槽中的金属片因该滑轮的旋转被从该卷绕槽中依次地推出而按压前面的金属片,如此被前推的金属片进入从动侧的滑轮中的卷绕槽中,因此随着金属片的行进将扭矩传递至从动侧的滑轮。
这种传动带的一个例子被记载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04344号公报中。在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0434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中,设置在元件的行进方向前表面上的摇摆边缘形成在元件的滑轮接触面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上。并且,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065153号公报中记载的V形带被构成为:卷绕V形带的卷绕面和摇摆边缘在V形块中位于其高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0434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被构成为:由于以元件的摇摆边缘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得作用于元件上的力矩最小,从而能够使得动力损失最小。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065153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被构成为:在将V形带卷绕到滑轮上时,V形带在V形块的卷绕面上不发生滑动,从而能够消除摩擦损失。在这种传动带中,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带的最大扭矩和耐久性,则需要增加卷绕在元件上的层叠圆环的数量。然而,例如,在传动带的卷绕半径较小的滑轮侧中,各圆环的滑轮中的卷绕半径(换言之,节圆半径)彼此不同,因此各圆环的速度也彼此不同,其结果是,被层叠的圆环与圆环之间的接触面、或者鞍状面与圆环之间的接触面上,会产生由速度差引起的滑动和摩擦,可能会使得扭矩的传递效率下降。即,难以在提高扭矩性能和耐久性的同时防止扭矩的传递效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递带,该传动带在提高传动带的最大扭矩和耐久性的同时防止扭矩的传递效率的下降。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传动带,其中,圆环被放置在姿态统一地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元件中的鞍状面上,所述圆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并且摇摆边缘形成在比所述元件的所述鞍状面远离内周侧的位置上,所述摇摆边缘使相邻的元件彼此接触而构成所述元件的旋转中心,所述传动带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狭槽部在所述圆环的径向上形成在比所述鞍状面靠内径侧的位置上,所述狭槽部容纳对环状配置的多个所述元件进行捆扎的副圆环。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传动带,在上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在比所述鞍状面靠近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上或者形成在所述摇摆边缘的延长线上。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传动带,在上述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比所述鞍状面或者其它的所述狭槽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传动带,在上述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包括通过堆积多个单层圆环形成的层叠圆环,所述副圆环包括单层圆环,至少一个所述副圆环被容纳在所述狭槽部中。
根据本发明,堆积的多个圆环被放置在姿态统一地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元件中的鞍状面上,所述圆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在该元件的径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位于比鞍状面靠内径侧的位置上的狭槽部,所述狭槽部中插入有至少一个圆环。因此,根据该发明,除堆积在鞍状面上的层叠圆环捆扎元件以外,插入狭槽部中的圆环也能够捆扎元件,因此至少可使捆扎元件的圆环的总数增加一个,因此,能够提高扭矩性能和耐久性。另外,插入狭槽部中的圆环被配置在比其它的层叠圆环靠近摇摆边缘的位置上,因此,该圆环与狭槽部之间的摩擦减小,从而能够防止或抑制因圆环的数量增多引起的摩擦以及伴随着摩擦的动力损失或动力传递效率的下降。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通过将圆环插入狭槽部中来捆扎元件,因此堆积在鞍状面上的圆环的数量至少减少一个,通过将该减少的一个圆环插入狭槽部中,能够在对元件进行捆扎的圆环的总数不减少的情况下减小圆环的层叠数和圆环彼此之间的摩擦接触部位,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减小耐久性和扭矩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动力损失或者提高动力传递效率。特别地,由于狭槽部被设置在靠近摇摆边缘的位置或者与摇摆边缘一致的位置上,因此狭槽部和插入狭槽部中的圆环之间的摩擦减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动力损失或者因动力损失产生的动力传递效率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元件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传动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元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元件的另一例子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元件的又一例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传动带是例如用于无级变速器中的传动带,并被构成为夹在滑轮的外周部上形成的截面为V字状的卷绕槽的内部,从而通过其与滑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图2中示意性示出了该传动带的一个例子,传动带1被卷绕在构成无级变速器2的驱动滑轮3和从动滑轮4上。所述的各个滑轮3、4被构成为:通过使分别包括锥面5的固定槽轮6和可动槽轮7相对地配置,在这些槽轮6、7之间形成截面V字状的卷绕槽8,并通过油压缸等致动器9、10使该可动槽轮7相对于固定槽轮6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卷绕槽8的宽度。
如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传动带被构成为通过圆环12将多个元件11捆扎成环状,使得传动带整体呈环状且两侧面呈V字状或锥状。图4中示出了构成图3所示的传动带的元件的例子。本发明涉及的元件是具有全部相同的形状的金属制的板片,并且姿态统一配置成环状。因此,必然存在各元件11以传动带1的曲率中心为中心在所谓的开放状态下扇状(放射状)地配置而非平行地排列的部位。
为了使这种排列状态下的元件11彼此之间维持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凸部13以及该凸部13松动嵌合到其中的孔部14形成在元件11的正反两面的一处。具体地,沿板厚方向按压元件11的表面或者背面的一处使其凹陷而形成孔部14,由此凸部13向背面或表面突出地形成。
另外,为了使各元件11能够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扇状地敞开排列,在元件11上形成摇摆边缘15。具体地,该摇摆边缘15是元件11的厚度发生改变的边界线或边界区域,并在元件11的径向的大致中央部上沿宽度方向(与滑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地形成。即,在传动带1被卷绕在滑轮上的状态下,由于外径侧(传动带1的外周侧)的周长在元件11的径向上变长,因此元件11彼此之间的间隔变宽。与此相反,由于内径侧(传动带1的内周侧)的周长在元件11的径向上变短,因此元件11彼此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元件11的内径侧的部分被构成为在内径端侧变薄。如此,板厚在元件11的径向上内径侧和外径侧发生改变的部位构成摇摆边缘15。因此,各元件11以摇摆边缘15为中心在板厚方向上旋转,即发生倾斜,从而如上所述地以扇状(放射状)敞开。另外,该摇摆边缘15形成在正反两面的任一者上即可。另外,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被构成在位于各元件11上、与预先确定的基准位置相距预定尺寸的位置上。例如可将滑轮之间传递扭矩的侧面、或凸部13和孔部14作为基准位置来确定摇摆边缘15的位置。
如图1所示,各元件11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面16(即,侧面)是与滑轮中的卷绕槽8的内表面5(即,锥面)接触来进行扭矩的传递的面,并且与滑轮中的卷绕槽8的锥面5平行。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元件上形成有放置层叠的圆环12a的鞍状面17,该鞍状面17的宽度形成为比圆环12a的宽度更宽。该圆环12a通过层叠薄的金属带而构成,并且被构成为配置在鞍状面17上以捆扎元件11。图1中示出了该圆环12a被夹在元件11的颈部18而被配置在鞍状面17上的例子。在本发明涉及的传动带1中,圆环12a被置于鞍状面17上,从而起到捆扎各元件11使得各元件11维持环状的排列、使各元件11不会沿半径方向脱离到外侧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起到当从滑轮的卷绕槽8中送出元件11时从卷绕槽8中抽出元件11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圆环11不会从元件11中在半径方向上被拔出到外侧,设置保持圆环12a被夹在鞍状面17之间的状态的顶部19。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元件在传动带1的径向上比鞍状面17靠内径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狭槽部20(或者第二鞍状面)。该狭槽部20平行于鞍状面17设置。狭槽部20形成在尽可能靠近前述的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上。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由于在元件11的径向上元件11的外径侧的板厚比摇摆边缘15厚、内径侧的板厚比摇摆边缘15薄,因此在元件11的宽度方向上摇摆边缘15沿左右两方向延长的位置构成狭槽部20。另外,一个副圆环12b被容纳在该狭槽部20中,该副圆环12b将多个元件11捆扎成环状。另外,比摇摆边缘15的位置略靠外径侧的位置或者略靠内径侧的位置也可以构成狭槽部20。另外,至少一个副圆环12b被容纳在狭槽部20中即可。
例如,在传动带1的卷绕半径较小的滑轮侧,当层叠圆环12a被配置在鞍状面17上且一个副圆环12b被容纳在狭槽部20中、元件11从以直线状排列的状态卷绕在滑轮上并以扇状(换言之,放射状)敞开时,在尽可能靠近前述的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上形成狭槽部20,因此,摩擦力引起的力矩和相对运动得到抑制,使得狭槽部20与被插入狭槽中的副圆环12b之间几乎不产生滑动。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减小扭矩的传递效率的情况下提高传动带的扭矩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当层叠在鞍状面17上的圆环12a被移除一个且该移除的一个圆环被容纳在狭槽部20中时,在传动带1的卷绕半径较小的滑轮侧,元件11的鞍状面17上卷绕的层叠圆环12a的因摩擦力引起的力矩和相对运动得到抑制,使得鞍状面17上配置的圆环12a与圆环12a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和摩擦减小。另外,由于狭槽部20形成在尽可能靠近前述的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上,因此摩擦力引起的力矩和相对运动得到抑制,狭槽部20与被插入狭槽中的副圆环12b之间几乎不产生滑动。其结果是,能够在保持传动带的最大扭矩和耐久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扭矩的传递效率。
另外,图5示出了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元件上可形成有多个狭槽部。元件11上形成有两个狭槽部21、22,其中一个狭槽部21在圆环12a的径向上形成在比鞍状面17靠近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上或者形成在上述摇摆边缘15的延长线上,另一个狭槽部22与鞍状面17和上述的狭槽部21平行地形成在它们之间。副圆环12b被分别容纳在两个狭槽部21、22中。
另外,图6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又一实施例,元件的狭槽部也可以比鞍状面或者其它的狭槽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狭槽部23形成在圆环12a的径向上比鞍状面17靠近摇摆边缘15的位置上或者形成在摇摆边缘15的延长线上,并且狭槽部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是鞍状面17的大致一半,被插入该狭槽部23中的副圆环24的宽度方向长度形成为鞍状面17上的圆环12a的大致一半。
总之,本发明涉及的元件具有下述构成即可,在传动带的径向上比鞍状面靠内径侧的位置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狭槽部,并且在该狭槽部中容纳有至少一个副圆环。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例中,以传递滑轮的动力的传动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是被构成为通过与旋转体啮合来传递动力的传动带,或者也可以是用于所谓的输送带等中的传动带。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车辆中的传动带,也可以是用于航空机、船舶或者产业机械的传动带。

Claims (4)

1.一种传动带,其中,圆环被放置在姿态统一地排列成环状的多个元件中的鞍状面上,所述圆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并且摇摆边缘形成在比所述元件的所述鞍状面更靠内周侧的位置上,所述摇摆边缘使相邻的元件彼此接触而构成所述元件的旋转中心,所述传动带的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狭槽部在所述圆环的径向上形成在比所述鞍状面更靠内径侧的位置上,所述狭槽部容纳对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元件进行捆扎的副圆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槽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比所述鞍状面靠近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上或者形成在所述摇摆边缘的延长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槽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比所述鞍状面或者其它的所述狭槽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包括通过层叠多个单层圆环而形成的层叠圆环,
所述副圆环包括单层圆环,
至少一个所述副圆环被容纳在所述狭槽部中。
CN201180002302.7A 2011-03-25 2011-03-25 传动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3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7364 WO2012131841A1 (ja) 2011-03-25 2011-03-25 伝動ベル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871A CN102933871A (zh) 2013-02-13
CN102933871B true CN102933871B (zh) 2014-12-24

Family

ID=4692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230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3871B (zh) 2011-03-25 2011-03-25 传动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96102B1 (zh)
JP (1) JP5234193B2 (zh)
CN (1) CN102933871B (zh)
WO (1) WO20121318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1045B2 (ja) * 2012-12-27 2017-11-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ベルト
JP6094911B2 (ja) 2013-03-28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ベルト
CN105264261B (zh) 2013-06-04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
JP6471709B2 (ja) * 2016-02-22 2019-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5137A (ja) * 1985-08-06 1987-02-16 Nhk Spring Co Ltd 伝動用ベルト
JPS6271443U (zh) * 1985-10-25 1987-05-07
CN2428624Y (zh) * 2000-07-05 2001-05-02 程乃士 一种摩擦片金属带式传动组件
CN1347481A (zh) * 2000-01-17 2002-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传动带
JP2008223956A (ja) * 2007-03-14 2008-09-25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動力伝達用ベルト及び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141U (ja) * 1981-08-19 1983-0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駆動ベルト
US4610648A (en) * 1983-10-31 1986-09-09 Dayco Corporation Belt construction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transverse belt element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S63119953U (zh) * 1987-01-28 1988-08-03
JPH0394447U (zh) * 1990-01-18 1991-09-26
JP3126811B2 (ja) * 1992-06-16 2001-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vベルトの作用力検出用金属ブロッ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作用力検出装置
JP3695216B2 (ja) 1998-06-11 2005-09-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立式伝動vベルト
JP2001304344A (ja) 2000-04-21 2001-10-31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JP3562645B2 (ja) * 2002-02-26 2004-09-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の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41359B2 (ja) * 2008-02-28 2012-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エレメン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5137A (ja) * 1985-08-06 1987-02-16 Nhk Spring Co Ltd 伝動用ベルト
JPS6271443U (zh) * 1985-10-25 1987-05-07
CN1347481A (zh) * 2000-01-17 2002-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传动带
CN2428624Y (zh) * 2000-07-05 2001-05-02 程乃士 一种摩擦片金属带式传动组件
JP2008223956A (ja) * 2007-03-14 2008-09-25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動力伝達用ベルト及び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31841A1 (ja) 2012-10-04
EP2696102B1 (en) 2017-04-19
EP2696102A4 (en) 2015-01-07
EP2696102A1 (en) 2014-02-12
JP5234193B2 (ja) 2013-07-10
JPWO2012131841A1 (ja) 2014-07-24
CN102933871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96254A1 (ja)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ベルト
CN103492258B (zh) 履带行进装置和弹性履带
CN102933871B (zh) 传动带
US8025600B2 (en) Endless belt for power transmission
JP6094911B2 (ja)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ベルト
JPWO2010103656A1 (ja) Vベルト
CN102144110A (zh) 挤压式传动带
CN109073043A (zh) 传动带
EP2726755B1 (en) Drive belt comprising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verse members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KR20160100978A (ko) 풀리 및 구동 벨트를 구비한 무단 변속기
JP4678307B2 (ja) Cvtエレメントおよびcvt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5877900B2 (ja) 金属ベルト用エレメント
JP5070900B2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および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WO2013098653A1 (en) Drive belt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two types of transverse members having a mutually different width
JP2012167741A (ja) 車両用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における伝動ベルトのエレメント
JP6673115B2 (ja) 伝動ベルト
JP4858462B2 (ja) 伝動ベルト
JP5515818B2 (ja)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US20160069433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2009204103A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エレメント
JP5125648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S6115330Y2 (zh)
JP2017180784A (ja) 伝達ベルト
JP2017026123A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CN110114590B (zh)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包括不同类型横向段的传动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