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777A -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777A
CN102933777A CN2011800260041A CN201180026004A CN102933777A CN 102933777 A CN102933777 A CN 102933777A CN 2011800260041 A CN2011800260041 A CN 2011800260041A CN 201180026004 A CN201180026004 A CN 201180026004A CN 102933777 A CN102933777 A CN 102933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support arm
pedestal
longeron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6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嵯峨山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3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1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 F24S25/12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using posts in combination with upper prof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0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5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coupling adjacent supporting elements, e.g. for connecting profiles tog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7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final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or to a mounting surface;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mount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本发明是用来支承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结构如下,具有:用于搭载结构体的梁(14)、与梁(14)连接并支承梁(14)的支柱(11)、各自的一侧端部与梁(14)连接的两根支臂(12,13)、将两根支臂(12,13)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支臂托架(51),梁(14)与支柱(11)的连接位置位于两根支臂(12,13)与梁(14)的连接位置之间,支臂托架(51)围绕支柱(11)的外周。

Description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此类结构体用基座,包括构筑在铺设于地面等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基座、或构筑在夯入地面等的支柱上的基座等。
在构筑在夯入地面等支柱上的基座上,例如如图41所示,将支柱101夯入地面,突出设置在地面上,在支柱101的上端部固定托架102,由该托架102倾斜支承纵梁103。然后,使用多个这样的支承结构,相互间有间隔地并列设置多个纵梁103,在该各纵梁103上并列配置、固定与各纵梁103正交的多个横梁104,在各横梁104之间排列架设、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05(引用Schletter GmbH的商品)。在该情况下,优选将支柱101的上端部连接于纵梁103的中央,在支柱101上端部的两侧分担纵梁103上的载重,从而平衡载重。
或者如图42所示,将支柱111夯入地面,突出设置在地面上,在支柱111的上端部固定托架112,在支柱111的柱体连接支臂113,在托架112与支臂113的前端部之间倾斜架设、支承纵梁114。然后,使用多个这样的支承结构,相互之间有间隔地并列设置多个纵梁114,在该各纵梁114上并列地配置、固定与各纵梁114正交的多个横梁115,进而在各横梁115之间排列架设、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05(引用Schletter GmbH的商品)。
然而,在如图41所示的基座上,因为通过支柱101上端部的托架102只固定纵梁103的中央附近一个位置,所以,如果风压作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05,则在托架102周围产生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05旋转的力矩,从而存在由该力矩所产生的力集中于托架102、使托架102破损的问题。
另外,在如图42所示的基座上,因为在支柱111上端部的托架112和支臂113的前端部之间架设、支承纵梁114,所以,即使风压作用于太阳能电池105,太阳能电池组件105也难以旋转,托架112和支臂113的前端部分散承受了风压所产生的力,所以上述结构对风压的耐久性较高。
但是,如图42所示,因为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05的载荷中心偏离支柱111,所以对于支柱111来说,总是作用有使支柱111倾倒的力,因而支柱111的稳定性存在问题。特别是在一根支柱111上负载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载荷的情况下,在长期稳定地持续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存在隐患。
进而,在图41、图42的任一结构中,都需要在很高的支柱的上端部装载纵梁,进行边使纵梁倾斜、边在很高的支柱的上端部固定纵梁的操作,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稳定性良好、且施工操作简单的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是支承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其构成为,具有:搭载结构体用的梁、与所述梁连接而支承所述梁的支柱、各自的一侧端部与所述梁连接的两根支臂、将所述两根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支臂托架,所述梁与所述支柱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两根支臂与所述梁的连接位置之间,所述支臂托架围在所述支柱的外周。
在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其结构为,两根支臂的端部与梁的两个位置连接,梁在该两个位置之间与支柱连接,经由围在支柱外周的支臂托架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因此,先将两根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梁的两个位置上,将梁与支柱连接,然后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靠近支柱侧,经由支臂托架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并且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而且,因为由两根支臂、梁、以及支柱构筑桁架,所以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高。进而,因为梁与支柱上端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梁与各支臂的连接位置之间,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梁上的结构体。
另外,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是用来支承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具有:支柱、以及将两个支臂的端部与用来搭载结构体的梁的两个位置连接、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在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所述支柱穿过的开口部,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的大致中间位置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上,将两根支臂的端部与梁的两个位置连接,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形成由各支臂与梁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而且,在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支柱穿过的开口部。因此,通过在形成该结构单元之后、在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使支柱穿过的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进而,因为在使支柱的上端部穿过开口部而移动至梁的状态下,通过支柱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所以方便进行将支柱的上端部与梁连接的操作。即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而且,因为由两根支臂、梁、以及支柱构筑桁架,所以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高。进而,因为梁与支柱上端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梁与各支臂的连接位置之间,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梁上的结构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上,也可以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支柱穿过开口部,能够准确且方便地进行使支柱的上端部移动至梁的作业。
进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上,所述开口部的内侧与所述支柱的外侧相互卡合,可以阻止所述三角结构单元旋转。
例如,在开口部的内侧形状为矩形、支柱的剖面形状为H型的情况下,开口部的内侧与支柱的外侧相互卡合,从而阻止三角结构单元旋转,确定梁的方向。
而且,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具有存在于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支臂托架,在所述支臂托架上也可以形成所述开口部。
进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上,也可以将所述支臂托架紧固在所述支柱的柱体上。
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支臂托架及各支臂与支柱的柱体之间的晃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所述支臂托架配置成夹住所述支柱,因而所述支臂托架的内侧成为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支臂托架与各所述支臂之间紧固而连接,通过该紧固的强弱可以调节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支柱之间的间隙。
在该情况下,在将支臂托架与各支臂之间紧固的同时,使开口部与支柱之间的间隙消失,从而能够在支柱上固定三角结构单元。
进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所述支柱的上端部也可以在搭载于所述梁上的所述结构体的中央与所述梁连接。
在该情况下,结构体的载荷几乎不会起到使支柱倾倒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体用基座的稳定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在所述支柱的上端部形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孔,可以经由所述支柱上端部的长形孔紧固所述梁。
在该情况下,能够沿长形孔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梁,并且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梁的位置。
进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在各所述支臂的端部所连接的所述梁的两个位置及所述支柱的上端部所连接的所述梁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孔,可以经由所述梁的各长形孔紧固或连接各所述支臂的端部及所述支柱的上端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沿长形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梁,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齐梁的位置。
进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所述结构可以是太阳能电池组件。
由此,构筑太阳能发电系统。
接着,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是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包括:突出设置所述支柱的工序;将各所述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两个位置上,并且分割所述支臂托架使之与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工序;在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装载所述梁的工序;将连接在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的所述支臂托架连接在所述支柱上,通过所述支臂托架围住所述支柱的外周,经由所述支臂托架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工序。
在上述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先将两根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梁的两个位置上,在支柱的上端部搭载梁后,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靠近支柱侧,将支臂托架连接在支柱上,通过支臂托架围住支柱的外周,经由支臂托架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并且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而且,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是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其包括:突出设置所述支柱的工序;将各所述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上,并且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从而形成由各所述支臂和所述梁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的工序;所述支柱穿过形成于所述结构单元的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开口部,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的中间位置的工序。
在上述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因为在突出设置支柱、形成由各支臂与梁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后,在各支臂的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使支柱穿过,所以即使支柱很高也能够方便地组装结构体用基座,进而在穿过开口部而使支柱的上端部移动至横梁的状态下,通过支柱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所以能够方便进行将支柱的上端部固定于梁的操作。即、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还有,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可以排列多个所述支柱,使之突出设置在地面上,并且在台车上装载多个所述结构单元,移动所述台车使之依次在各所述支柱的位置停止,在从所述台车卸下所述结构单元的过程中,在形成于所述结构单元的各支臂的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中使所述支柱穿过,使所述支柱的上端部移动至所述梁,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与所述梁连接。
在该情况下,因为主要通过台车进行在各支臂的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中使支柱穿过的操作,所以不需要将三角结构单元抬高至支柱上端部的上方、或者减少上抬的操作,更方便地进行操作。而且,通过移动台车使之依次在各支柱的位置停止,每次都将结构单元安装在支柱上,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接着,本发明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设置多组具有所述支柱、所述横梁、以及所述两根支臂的结构体用基座,相互之间有间隔地并列设置各所述结构体用基座的梁,如果各所述梁为纵梁,则在该各纵梁上并列配置与各所述纵梁正交的多个横梁,在各所述横梁之间架设、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因为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所以方便进行施工操作,从而能够以足够的强度稳定地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
在本发明中,将两根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梁的两个位置,并且在该两个位置之间将梁与支柱连接,经由围住支柱外周的支臂托架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因此,先在梁的两个位置连接两根支臂的端部,将梁与支柱连接之后,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靠近支柱侧,经由支臂托架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而且,在本发明中,将两根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梁的两个位置上,将各支臂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由各支臂与梁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而且,在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支柱穿过的开口部。因此,通过在形成该结构单元之后、在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中使支柱穿过的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进而,在通过开口部使支柱的上端部移动至梁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支柱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所以方便进行将支柱的上端部与梁连接的操作。
还有,因为由两根支臂、梁、以及支柱构筑桁架,所以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高。进而因为支柱的上端部与横梁的连接位置位于各支臂与梁的连接位置之间,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梁上的结构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第一实施方式、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拉杆的端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4(a)、(b)是放大表示拉杆的端部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支柱的立体图;
图6(a)、(b)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长度相互不同的两根支臂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支臂的剖面图;
图8(a)、(b)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的纵梁的立体图及侧面图;
图9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的梁托架的立体图;
图10(a)、(b)是表示图9的梁托架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的支臂托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支臂托架的俯视图;
图13(a)、(b)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构成横梁的梁部件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构成横梁的其他梁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由纵梁及两根支臂等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结构单元的侧面图;
图17是放大表示图15的结构单元中的横梁托架附近的侧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5的结构单元中纵梁与支臂的连接结构的正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5的结构单元中各支臂与各支臂托架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9的各支臂托架的开口部中已插入支柱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在图15的结构单元的开口部中正要插入支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15的结构单元的开口部中已插入支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将横梁连接、固定在纵梁上所使用的安装金属件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图23的安装金属件安装在纵梁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将横梁与纵梁连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各梁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1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导向支承件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在横梁上固定导向支承件所使用的安装金属件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在横梁上安装图28的安装金属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使用了安装金属件的导向支承件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图30的固定结构的剖面图;
图32是表示使用了安装金属件的导向支承件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用来在图33的结构体用基座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操作流程的立体图;
图35是图34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36是表示用来支承图33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按顺序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导向支承件周边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侧面图;
图38是表示图37的结构体用基座中的梁托架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图37的结构体用基座中以两个为一组所使用的支臂托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图37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梁托架的连接结构的侧面图;
图41是表示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基座的侧面图;
图42是表示现有的其他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基座的侧面图;
图43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第三实施方式、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侧面图;
图44是表示图43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立体图;
图45A是表示图43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支臂托架的第一托架的立体图;
图45B是表示图43的结构体用基座中支臂托架的第二托架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图43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中一个工序的侧面图;
图47是组合图45A、图45B的第一及第二托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支柱;12,13支臂;14纵梁;15横梁;16太阳能电池组件;17导向支承件;17d嵌合槽;17e钩挂部;17f挡板;18太阳能电池板;19拉杆;19c嵌合部;19d抵接部;21,43梁托架;22,44,51支臂托架;23,26,29螺栓;25套管;27螺帽;28开口部;31,33安装金属件;51A第一托架;51B第二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第一实施方式、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立体图。
该太阳能发电系统以适用于发电厂为前提,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
在图1所示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相互之间有间隔地将多个支柱11夯入地面,在地面上突出设置多个支柱11,在各支柱11的上端部分别倾斜连接纵梁14,在各支柱11的柱体与各纵梁14之间分别架设两根支臂12、13,在各支柱11的上端部支承各纵梁14。然后,相互之间隔着间隔平行地配置各纵梁14,将三根横梁15与各纵梁14正交而配置,从而在各纵梁14上并列设置各横梁15,在各横梁15之间倾斜架设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各横梁15上通过隔着间隔而固定的多个导向支承件17,固定、支承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
梁托架21存在于支柱11的上端部与纵梁14之间,通过梁托架21连接支柱11的上端部和纵梁14。
而且,在支柱11的柱体及两根支臂12,13的端部之间存在两个为一组的支臂托架22,通过各支臂托架22连接各支臂12,13的端部,在各支臂托架22之间插入支柱11的柱体。
在这样构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在下侧的横梁15与中央的横梁15之间搭载横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中央的横梁15与上侧的横梁15之间也搭载横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因此,在三根横梁15上搭载排成两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而且,在左右相邻的两根纵梁14之间,分配有四个或六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
另外,在图1中,将各支柱11排列的方向作为X方向(左右方向),将与该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方向(前后方向)。
图2是表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6具有:太阳能电池板18、以及与该太阳能电池板18的背面相互平行地配置而固定的两根拉杆19。太阳能电池板18是例如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对太阳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半导体层而形成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在一块玻璃板与保护层之间夹有半导体层而形成的部件。在该太阳能电池板18的背面利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各拉杆19。各拉杆19与太阳能电池板18的一边并列,与另一边分离而设置。而且,拉杆19是对钢板进行切割、弯曲加工而形成的。或者也可以对铝材进行挤压加工来制作拉杆19。
图3是放大表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6中的拉杆19的端部附近的立体图,图4(a)、(b)是放大表示拉杆19的端部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如图3及图4(a)、(b)所示,拉杆19具有:长形主板19a、在主板19a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曲的各侧板19b、以及在主板19a的前后两端向上方弯曲的各嵌合部19c。而且,将各侧板19b的两端的一部分切割成矩形状切口,形成抵接部19d。进而,拉杆19的两端的各嵌合部19c从太阳能电池板18的端部突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具有:图1所示的支柱11、两根支臂12,13、纵梁14、横梁15等,进而图3及图4(a)、(b)所示的拉杆19也用作基座的构成部件。
接着,针对构成结构体用基座的支柱11、两根支臂12,13、纵梁14、横梁15等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支柱1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支柱11是由相互相对的一对凸缘部11a及连接各凸缘部11a的板状部11b形成的H字形剖面形状的钢材。在支柱11的上端部,在各凸缘部11a的两缘附近分别形成一个长形孔11c,总计形成四个长形孔11c。而且,在支柱11的柱体,在各凸缘部11a的两缘附近分别形成两个纵向排列的长形孔11d,总计形成八个长形孔11d。各支柱11被垂直夯入地面,以大致相同的高度突出设置于地面上。
图6(a)、(b)是分别表示两根支臂12,13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各支臂12,13的剖面图。如图6(a)、(b)所示,各支臂12,13彼此的长度不同,连接在图1中纵梁14的斜下侧位置的支臂12较短,连接在纵梁14的斜上侧位置的支臂13较长。
如图6(a)、(b)及图7所示,各支臂12,13具有:主板12b,13b、在主板12b,13b的两侧弯曲的一对侧板12a,13a、以及在各侧板12a,13a的一侧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12c,13c,其剖面形状大致为礼帽状。而且,在各支臂12,13的两端部,切除各凸边12c,13c,在各侧板12a,13a上分别形成穿孔12d,13d。
图8(a)、(b)是表示纵梁14的立体图及侧面图。如图8(a)、(b)所示,纵梁14具有:主板14b、在主板14b的两侧弯曲的一对侧板14a、以及在各侧板14a的一侧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14c,其剖面形状大致为礼帽状。在纵梁14的主板14b的两端附近及中央部分别形成一对T字形孔14d。而且,在各侧板14a的中央部、靠近前端的部位、以及靠近后端的部位分别形成与纵梁14的长度方向倾斜的长形孔14e。各长形孔14e与纵梁14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在支柱11的上端部倾斜支承纵梁14时,各长形孔14e为水平。
图9是表示梁托架21的立体图,图10(a)、(b)是表示梁托架21的正面图及侧面图。如图9及图10(a)、(b)所示,梁托架21具有:主板21a、在主板21a的前后两侧向下方弯曲的各侧板21b、以及在主板21a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弯曲的各支承板21c。
各侧板21b内侧的间隔设定为与支柱11的各凸缘部11a外侧的间隔大致相同,能够在各侧板21b的内侧夹入支柱11的上端部(各凸缘部11a的上端部)。在各侧板21b的一侧侧板21上以与支柱11的凸缘部11a的各长形孔11c相同的间隔形成两个穿孔21d,而在另一侧侧板21上以该相同间隔形成两个螺孔21e。
各支承板21c在主板21a的左右两端相互接近地倾斜弯曲,而从各支承板21c的中间开始又相互平行地变直。由此,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平行,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外侧的间隔设定为与纵梁14的各侧板14a内侧的间隔大致相同,能够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在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分别形成螺孔21f。
图11是表示支臂托架22的立体图,而图12是表示支臂托架22的俯视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支臂托架22具有:主板22a、在主板22a的两侧弯曲的一对侧板22b、以及在各侧板22b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22c,其剖面形状大致为礼帽状。在各侧板22b的一侧侧板22b上形成两个穿孔22d,而在另一侧侧板22b上以与各穿孔22d相同的间隔形成两个螺孔22e。而且,在各凸边22c上分别形成螺孔22f。
图13(a)、(b)及图14表示构成横梁15的梁部件。如图1所示,横梁15在X方向上极长,难以将横梁15制作为单一的部件,所以需要连接多个梁部件来构成横梁15。
图13(a)、(b)是将图1中横梁15最右侧的梁部件151作为第一个、表示该第一个梁部件151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如图13(a)、(b)所示,第一个梁部件151具有:主板15b、在主板15b的两侧弯曲的一对侧板15a、以及在各侧板15a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15c,其剖面形状大致为礼帽状。在梁部件151的主板15b中心线上的六个位置上分别形成T字形孔15d。而且,在各侧板15a的多个位置上分别形成穿孔15f,在各凸边15c的两端部分别形成长形孔15g。
还有,梁部件151的长度只比图1所示的各纵梁14的间隔稍长,能够在各纵梁14之间架设梁部件151。
图14表示如果将图1中最右侧的梁部件151作为第一个、那么从该第一个起左侧第二个以后的梁部件152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第二个以后的梁部件152也与图13(a)、(b)的梁部件151相同,具有由主板15b、一对侧板15a、以及各凸边15c形成的礼帽状剖面形状。而且,在主板15b中心线上的六个位置上分别形成T字形孔15d,在各侧板15a的多个位置上分别形成穿孔15f,在各凸边15c的一端部分别形成长形孔15g。
而且,梁部件152的长度与图1所示的各纵梁14的间隔大致相同,比梁部件151稍短。
在此,各支臂12,13、纵梁14、以及横梁15都具有由主板、在主板两侧弯曲的各侧板、以及在各侧板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形成的礼帽状剖面形状。而且,礼帽状剖面形状也都是相同尺寸。进而,都是对相同厚度的电镀钢板进行切割或开孔加工后,对电镀钢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因此,能够统一材料及加工装置,从而能够谋求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接着,针对由两根支臂12,13以及纵梁14等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进行说明。
图15及图16是表示该三角结构单元U的立体图及侧面图。如图15及图16所示,结构单元U的结构为,在纵梁14的中央部安装梁托架21,在纵梁14的靠近前端的部位连接支臂12的一端部,在纵梁14的靠近后端的部位连接支臂13的一端部,经由两个支臂托架22连接各支臂12,13的另一端部。
如图17所示,在纵梁14的中央部,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并重叠梁托架21的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经由各侧板14a的长形孔14e,在各支承板21c的螺孔21f中拧进两个螺栓23,从而安装梁托架21。
而且,如图18所示,在纵梁14的靠近前端的部位,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端部,在支臂12的各侧板12a之间插入套管25,使套管25、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穿孔12d、以及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长形孔14e位置吻合,在套管25、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穿孔12d、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长形孔14e以及垫圈中使螺栓26穿过,在螺栓26的一端拧上并紧固螺母27,将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端部与纵梁14的各侧板14a连接。
同样地,在纵梁14的靠近后端的部位,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支臂13的各侧板13a的端部,使用套管25、螺栓26、垫圈、以及螺母27,将支臂13的各侧板13a的端部与纵梁14的各侧板14a连接。
进而,如图19所示,使两个支臂托架22相对,在各支臂12,13的一侧侧板12a,13a的端部内侧重叠一侧支臂托架22的各凸边22c,经由一侧各侧板12a,13a的穿孔12d,13d,在一侧支臂托架22的各凸边22c的螺孔22f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23,同样地,在各支臂12,13的另一侧侧板12a,13a的端部内侧重叠另一侧支臂托架22的各凸边22c,经由另一侧各侧板12a,13a的穿孔12d,13d,在另一侧支臂托架22的各凸边22c的螺孔22f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23,由此,经由两个支臂托架22连接各支臂12,13的端部。
此时,在两个支臂托架22的主板22a及各侧板22b的内侧形成矩形的开口部28。如图20所示,因为在该开口部28中插入支柱11,所以开口部28的横向宽度J及纵向宽度K大于支柱11剖面形状的横向宽度j及纵向宽度k。即开口部28与支柱11之间设有间隙。
这样的结构单元U在安装于支柱11之前被组装。例如,在工厂内组装多个结构单元U,将各结构单元U从工厂运到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先突出设置各支柱11,在各结构单元U被运到施工现场后,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结构单元U的各支部托架22的内侧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然后使支柱11的上端部移动至纵梁14,使支柱11的上端部与安装于纵梁14的中央部的梁托架21的主板21a抵接而夹在各侧板21b之间。
此时,因为在开口部28与支柱11之间设有间隙,所以支柱11能够方便地穿过开口部28。而且,因为开口部28为矩形,支柱11的剖面形状为H字形,所以开口部28的内侧与支柱11的外侧相互卡合,从而阻止支柱11旋转,确定纵梁14的方向。因为各支柱11上的纵梁14朝向Y方向,所以对于所有各支柱11,都需要在使板状部11b沿Y方向、各凸缘部11a沿X方向的状态下夯入支柱11。
像这样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在使支柱11的上端部与安装于纵梁14的中央部的梁托架21的主板21a抵接而夹在各侧板21b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支柱11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U,所以方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在此,即使各支柱11的高度存在差异,也不能在各支柱11上纵梁14的高度(垂直方向的位置)上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对齐各纵梁14的高度。因此,如图22所示,通过在支柱11的上端部与梁托架21的主板21a之间插入或不插入适当片数的垫片S,来调节梁托架21及纵梁14的高度。之后,穿过梁托架21的一侧侧板21b的各穿孔21d及支柱11各凸缘部11a的各长形孔11c,在梁托架21的另一侧侧板21b的螺孔21e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29,将梁托架21及纵梁14与支柱11的上端部连接。由此,能够对齐各支柱11上纵梁14的高度。
而且,各纵梁14在Y方向上的位置也不能存在差异。因此,如图15及16所示,松开紧固纵梁14的中央部与梁托架21各支承板21c的前端部的各螺栓23,松开紧固纵梁14的靠近前端的部位与支臂12各侧板12a的端部的螺栓26,松开紧固纵梁14的靠近后端的部位与支臂13各侧板13a的端部的螺栓26,使纵梁14在Y方向上移动,从而调节其在Y方向上的位置。纵梁14的各长形孔14e与纵梁14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形成,在纵梁14与支柱11的上端部倾斜而连接的状态下,纵梁14的各长形孔14e在水平方向(Y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使插入纵梁14的各长形孔14e的各螺栓23,26在Y方向上移动,也能够使纵梁14在Y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其在Y方向的位置。之后,紧固各螺栓23,26,固定纵梁14。由此,能够在对齐各纵梁14在Y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各纵梁14。
最后,如图22所示,对于两个支臂托架22的任一个,穿过支臂托架22的一侧侧板22b的各穿孔22d及支柱11各凸缘部11a的各长形孔11d,在支臂托架22的另一侧侧板22b的螺孔22e中拧进并紧固两个(总计四个)螺栓30,在支柱11的柱体固定各支臂托架22。
像这样先突出设置各支柱11,对每个支柱11,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使支柱11的上端部与安装于纵梁14中央部的梁托架21的主板21a抵接而夹在各侧板21b之间,在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U的状态下,调节纵梁14的高度(垂直方向的位置)及Y方向的位置,固定结构单元U及纵梁14,所以,方便进行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
而且,因为由支柱11、两根支臂12,13、以及纵梁14构筑桁架,所以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增加。
还有,因为纵梁14中央部与支柱11上端部的连接位置位于纵梁14与各支臂12,13的连接位置之间,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纵梁14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6。进而,如通过图1明确的那样,在纵梁14的中央部的两侧分布两列太阳能电池组件16,所以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载荷几乎不会以使支柱11倾倒的方式起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稳定性。
另外,使用螺栓30,在支柱11的柱体固定支臂托架22,但也可以不将支臂托架22固定在支柱11的柱体。这是因为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即使只经由梁托架21将支柱11的上端部连接在纵梁14上,也能够稳定地支承结构单元U。
还有,在搬运车(台车)的载物台上搭载多个结构单元U,移动搬运车使之依次在各支柱11的位置停止,在从搬运车的载物台上卸下结构单元U的过程中,可以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使支柱11的上端部移动至梁托架21,经由梁托架21将支柱11的上端部与纵梁14连接。
在该情况下,因为主要在搬运车的载物台上进行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28中使支柱11穿过的操作,所以不需要将结构单元U抬到支柱11上端部的上方,或者减少上抬的操作,更方便地进行操作。而且,通过使搬运车移动,依次在各支柱11的位置停止,每次都将结构单元U安装在支柱11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接着,针对用来将构成横梁15的梁部件151,152连接、固定在纵梁14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3是表示将横梁15的梁部件151,152连接、固定在纵梁14上所使用的安装金属件31的立体图。如图23所示,安装金属件31具有:主板31a、在主板31a的两侧弯曲的各侧板31c、在主板31a的前后两次折叠的各侧板31d、以及从各侧板31d的中央分别突出的T字形各支承片31e。在主板31a上形成两个螺孔31b。
如图8(a)、(b)及图15所示,在纵梁14的主板14b的两端附近及中央部分别形成有一对T字形孔14d。通过每一对该T字形孔14d,在纵梁14的主板14b上安装安装金属件31,从而在纵梁14的主板14b的两端附近及中央部的三个位置上分别配置安装金属件31。
如图24所示,在各T字形孔14d的切口14g中插入安装金属件31的各支承片31e的头部,使各支承片31e分别向T字形孔14d的卡合孔14h移动,将各支承片31e的头部分别钩挂在T字形孔14d的卡合孔14h中,将安装金属件31安装在纵梁14的主板14b上。
如图1及图25所示,在纵梁14的主板14b上与纵梁14正交地搭载梁部件151,152,在安装金属件31的各支承片31e的头部之间配置梁部件151,152的各凸边15c。然后,经由纵梁14的主板14b的各T字形孔14d,将梁部件151,152的各凸边15c的长形孔15g重叠在安装金属件31的各螺孔31b上,并且经由梁部件151,152各凸边15c的长形孔15g及纵梁14的主板14b的各T字形孔14d,在安装金属件31的各螺孔31b中拧进并临时固定各螺栓32。
在该临时固定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梁部件151,152,使各螺栓32沿梁部件151,152的各凸边15c的长形孔15g移动,因而,使梁部件151,152沿各长形孔15g(图1的X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其在X方向的位置。
而且,能够使安装金属件31沿纵梁14的主板14b的各T字形孔14d(纵梁14的长度方向)移动,也能够使梁部件151,152与该安装金属件31一起移动。通过梁部件151,152在该纵梁14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调节配置于纵梁14上的三根横梁15的间隔。
如此调节三根横梁15在X方向的位置、调节各横梁15的间隔后,分别紧固安装金属件31的各螺栓32,在纵梁14上固定各横梁15。
接着,针对构成横梁15的多根梁部件151,152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图13(a)、(b)所示的梁部件151是图1中横梁15最右侧第一个梁部件,架设在图1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各支柱11的纵梁14之间,使用安装金属件31固定在这些纵梁14上。
而且,图14所示的梁部件152是图1中横梁15第二个以后的梁部件,架设在按顺序在其之前一个的梁部件的左侧端部与下一个纵梁14之间。例如第二个梁部件152架设在第一个梁部件151的左侧端部与第三个纵梁14之间,而第三个梁部件152架设在第二个梁部件152的左侧端部与第四个纵梁14之间,以此类推,第n个梁部件152架设在第(n-1)个梁部件152的左侧端部与第(n+1)个纵梁14之间。第二个以后的梁部件152也使用安装金属件31分别固定在纵梁14上。
然后,如图26所示,在第二个梁部件152的各侧板15a的单侧端部152-1的内侧插入并夹住第一个梁部件151各侧板15a的左侧端部,与图18相同,使用套管、螺栓、垫圈、以及螺母,将第二个梁部件152的各侧板15a与第一个梁部件151的各侧板15a连接。
同样地,在第n个梁部件152各侧板15a的单侧端部152-1的内侧插入并夹住第(n-1)个梁部件152各侧板15a的左侧端部,与图18相同,使用套管、螺栓、垫圈、以及螺母,将第n个梁部件152的各侧板15a与第(n-1)个梁部件152的各侧板15a连接。
像这样通过连接多个梁部件151,152,可以构成一根很长的横梁15。
接着,针对用来将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端部连接、固定在横梁15上的导向支承件17进行说明。
图27是表示导向支承件17的立体图。如图27所示,导向支承件17具有:主板17a、以及将主板17a的两侧部分弯折三次而形成(按照上侧、外侧、下侧的顺序弯曲而成)的各侧部17b。各侧部17b的内侧分别为嵌合槽17d,在各嵌合槽17d的上侧设有各钩挂部17e。而且,各嵌合槽17b相邻的一端开口,各嵌合槽17d相邻的另一端设有挡板17f。挡板17f是将主板17a的一端部向与嵌合槽17d正交的方向延长而形成的。进而在主板17a的中央形成穿孔17g,在穿孔17g的两侧分别形成切口17h。
图28是表示在横梁15上固定导向支承件17所使用的安装金属件33的立体图。如图28所示,安装金属件33具有:主板33a、在主板33a的两侧被折叠为双层的各侧板33b、以及从各侧板33b的中央分别突出的T字形各支承片33c。在主板33a的中央形成螺孔33d。
如图13(a)、(b)及图14所示,在作为横梁15的各梁部件151,152的主板15b的六个位置上分别形成T字形孔15d。通过每个T字形孔15d,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安装安装金属件33。
如图29所示,在横梁15的主板15b的T字形孔15d的切口15h中依次插入安装金属件33各支承片33c的头部,并且使各支承片33c向T字形孔15d的卡合孔15i移动,从而将各支承片33c的头部钩挂在T字形孔15d的卡合孔15i中,将安装金属件33安装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
图30及图31是表示使用了安装金属件33的导向支承件17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及剖面图。而图32是表示使用了安装金属件33的导向支承件17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0、图31、以及图32所示,将安装金属件33各支承片33c的头部钩挂在横梁15主板15b的T字形孔15d上,使各支承片33c的头部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突出,在导向支承件17的各切口17h中插入各支承片33c的头部,从而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配置导向支承件17。然后,经由横梁15的T字形孔15d,将导向支承件17的穿孔17g重叠在安装金属件33的螺孔33d上,经由导向支承件17的穿孔17g及横梁15的T字形孔15d,将螺栓34在安装金属件33的螺孔33d中拧进并紧固。由此,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固定导向支承件17。
按照如上方式组装支柱11、结构单元U、横梁15、以及导向支承件17等,形成如图33所示的基座的主要结构。在图33中,突出设置各支柱11,在各支柱11上分别安装结构单元U,在各结构单元U的纵梁14上架设三根横梁15,在各横梁15上隔着间隔固定多个导向支承件17。
接着,针对通过横梁15上的导向支承件17对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支承进行说明。
正如通过图30及图31所明确的那样,导向支承件17两侧的各嵌合槽17d与横梁15平行地配置,在各嵌合槽17d的钩挂部17e(参照图27)与横梁15的主板15b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拉杆19的嵌合部19c通过嵌合槽17d的钩挂部17e与横梁15的主板15b之间的间隙插入嵌合槽17d中,将拉杆19的嵌合部19c嵌合在嵌合槽17d中。
而且,将拉杆19的侧板19b与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将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横梁15的主板15b和侧板15a(横梁15的角部)抵接。
这样,通过将拉杆19的嵌合部19c嵌合在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来支承拉杆19的端部,从而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端部。而且,拉杆19的侧板19b与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横梁15的角部抵接,从而确定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位置。进而,通过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与拉杆19的侧板19b抵接,阻止拉杆19滑动,也阻止太阳能电池组件16滑动。
如图1及图33所示,在所有的各横梁15中,横梁15上各导向支承件17的配置位置是相通的,各横梁15上第一个导向支承件17在Y方向的直线上排列,各横梁15上第二个导向支承件17在Y方向的直线上排列,以此类推,各横梁15上第n个导向支承件17在Y方向的直线上排列。而且,设定第一与第二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个拉杆19的间隔相同,设定第三与第四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个拉杆19的间距相同,以此类推,设定第奇数个与第偶数个的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个拉杆19的间距相同。即为了通过第奇数个与第偶数个的导向支承件17能够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个拉杆19的端部,在所有的各横梁15中,也要确定各导向支承件17的位置。
而且,设定第二与第三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第四与第五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即第偶数个与第奇数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与相邻而配置的两块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拉杆19的间距大致相同或稍宽。由此,在相邻的两块太阳能电池组件16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能够并列设置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
在此,为了在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插入拉杆19的嵌合部19c,如图34及图35所示,从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中移动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拉杆19的端部,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拉杆19的端部搭载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然后,如图31所示,将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横梁15的主板15b和侧板15a(横梁15的角部)抵接。通过该抵接,确定拉杆19的嵌合部19c相对于横梁15的角部的位置,当从X方向观察时,拉杆19的嵌合部19c与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重叠。
在该状态下,如图34及图35所示,如果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X方向上滑动,从而使拉杆19的抵接部19d沿横梁15的主板15b和侧板15a滑动,则拉杆19的嵌合部19c从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开口的一端插入,将拉杆19的嵌合部19c嵌合在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进而将拉杆19的侧板19b与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的另一端挡板17f抵接。
该结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端部被支承在横梁15的主板15b上。而且,拉杆19的侧板19b与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横梁15的角部抵接,从而能够确定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位置。进而,通过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与拉杆19的侧板19b抵接,阻止拉杆19滑动(向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排列的降序方向滑动),也阻止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排列的降序方向滑动。
在图1所示下侧的横梁15与中央的横梁15中,从各横梁15的第一个与第二个导向支承件17中移动最右侧第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各拉杆19的两端,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各拉杆19的两端搭载在各横梁15上。此时,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自重,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6斜下方的各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下侧的横梁15的角部抵接。通过该抵接,当从X方向观察时,位于各拉杆19斜下方的一端的嵌合部19c与下侧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重叠。
而且,为了使各横梁15上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的间隔距离与拉杆19两端的嵌合部19c的间隔距离相同,预先调节各横梁15的间隔。该调节可以在通过如上所述的安装金属件31固定横梁15时进行。在该情况下,如果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6斜下方的各拉杆19的抵接部19d与下侧横梁15的角部抵接,则当从X方向观察时,位于各拉杆19斜上方的另一端嵌合部19c也与中央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重叠。
在该状态下,如图34及图35所示,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X方向上滑动,使各拉杆19两端的嵌合部19c插入并嵌合在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内,从而使各拉杆19的侧板19b与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在各横梁15上架设、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
在该太阳能电池组件16滑动时,如图31所示,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6斜下方的各拉杆19的抵接部19d仍然维持与下侧的横梁15的角部抵接,所以,能够限制各拉杆19的抵接部19d向下方及水平方向移动,不会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自重而向斜下方滑落,能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如通过图31所明确的那样,因为在拉杆19的嵌合部19c与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之间设定有间隙,所以,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与拉杆19的嵌合部19c之间略微的位置偏移不会成为问题。
接着,按照同样的流程,将第二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各拉杆19两端的嵌合部19c插入且嵌合在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使各拉杆19的侧板19b与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在各横梁15上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之后,同样地,在各横梁15上架设、支承第三个、第四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下侧的横梁15与中央的横梁15之间并列设置下侧第一列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
而且,在图1所示中央的横梁15与上侧的横梁15中,使最右侧第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各拉杆19的两端搭载在各横梁15的主板15b上,并使之在X方向滑动,并且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各拉杆19的两端嵌合在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中,从而在各横梁15上架设、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然后,第二个、第三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也按顺序以同样的流程架设、支承在各横梁15上,从而在中央的横梁15与上侧的横梁15之间并列设置上侧第二列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
此时,中央的横梁15上的各导向支承件17支承所有下侧第一列的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及上侧第二列的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各导向支承件17两侧的各嵌合槽17d分别与下侧第一列的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及上侧第二列的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相对,在各导向支承件17的一侧嵌合槽17d中嵌合下侧第一列中各拉杆19斜上方的端部的嵌合部19c,而且在各导向支承件17的另一侧嵌合槽17d中嵌合上侧第二列中各拉杆19斜下方的端部的嵌合部19c。
还有,在下侧第一列及上侧第二列的任一列中,因为设定第奇数个与第偶数个导向支承件17的间距与相邻配置的两块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拉杆19的间距大致相同或比之稍宽,所以,在相邻的两块太阳能电池组件16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能够并列设置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
而且,对于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如图36所示,临时卸下横梁15上最后一个导向支承件17,使导向支承件17的左右反转,然后再在横梁15上固定导向支承件17,从而使拉杆19的嵌合部19c嵌合在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支承拉杆19的端部。此时,也使拉杆19的侧板19b与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阻止拉杆19滑动,但因为左右反转了导向支承件17,所以被阻止的滑动方向是各太阳能电池16排列的升序方向。由此,阻止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在任一横梁15中,左右反转最后一个导向支承件17,并进行固定,阻止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阻止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那么,因为如前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6无间隙地并列设置,所以能够阻止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因此,对于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中的任一太阳能电池组件,都不能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不能从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拔出拉杆19的嵌合部19c,从而不能卸下太阳能电池组件16。当然,因为通过最后一个导向支承件之前的各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能够阻止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降序方向滑动,所以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也不能向降序方向滑动。
因此,在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架设、并列设置在各横梁15上之后,临时卸下各横梁15上最后一个导向支承件17,使各导向支承件17的左右反转后,在各自的横梁15上再次固定各导向支承件17,通过各导向支承件17来支承各拉杆19的端部,从而阻止最后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向升序方向滑动。如果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则不能卸下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无论在升序方向还是降序方向都不能使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滑动。
但是,因为导向支承部件17由安装金属件33及螺栓34固定在横梁15,通过拧下螺栓34,能够卸下导向支承部件17,所以,只要卸下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各拉杆19的两端的四个导向支承部件17,就能够卸下太阳能电池组件16。因此,当需要维护或更换任意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时,能够只卸下任意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
像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中,对于每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来说,将太阳能电池组件16架设在各横梁15上,使太阳能电池组件16滑动,在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嵌合槽17d中插入并嵌合太阳能电池组件16各拉杆19两端的嵌合部19c,使各拉杆19的侧板19b与各横梁15的导向支承件17的挡板17f抵接,通过重复上述操作,能够在各横梁15上架设、并列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
接着,说明本发明结构体用基座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7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侧面图。另外,在图37中,对具有与图1相同的作用的部位使用相同标记。
在该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在支柱11的上端部倾斜连接纵梁14,在支柱11的柱体与纵梁14之间架设两根支臂12,13,从而在支柱11的上端部支承纵梁14。
图37虽然只表示了一根支柱11、一根纵梁14、两根支臂12,13,但实际上是突出设置了多根支柱11,在各支柱11的上端部分别连接有纵梁14,并且在各支柱11的柱体与各纵梁14之间分别架设两根支臂12,13,从而在各支柱11的上端部支承各纵梁14。然后,与图1相同,相互之间隔着间隔、平行地配置各纵梁14,配置三根横梁15与各纵梁14正交,在各纵梁14上并列设置各横梁15,在各横梁15之间架设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通过在各横梁15上隔着间隔而固定的多个导向支承件17,固定支承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
在支柱11的上端部与纵梁14之间存在梁托架43,通过梁托架43连接支柱11的上端部与纵梁14。
而且,在连接支柱11的柱体与两根支臂12,13的端部之间存在两个为一组的支臂托架44,通过各支臂托架44连接各支臂12,13的端部,在各支臂托架44之间插入支柱11的柱体。
在这样结构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在下侧的横梁15与中央的横梁15之间搭载横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在中央的横梁15与上侧的横梁15之间也搭载横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
图38是表示梁托架43的立体图,如图38所示,梁托架43具有:主板43a、在主板43a的两侧弯曲的各侧板43b、以及在各侧板43b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43c。而且,各凸边43具有从各侧板43b的一端至中央附近的长度。
将各凸边43c的外侧两端的间隔设定为与支柱11的凸缘部11a的宽度大致相同。在各凸边43c上,以与支柱11的凸缘部11a的各长形孔11c相同的间隔形成两个穿孔43d。
而且,将各侧板43b外侧的间隔设定为与纵梁14的各侧板14a内侧的间隔大致相同,能够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各侧板43b。在各侧板43b上分别形成穿孔43e。
图39是表示以两个一组而使用的支臂托架44周边的立体图。如图39所示,支臂托架44具有:主板44a、在主板44a的两侧弯曲的一对侧板44b、以及在各侧板44b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44c。在各凸边44c上分别形成穿孔(未图示)。
如图40所示,在纵梁14的中央部,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插入并重叠梁托架43的各侧板43b,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穿孔及梁托架43的各侧板43b的穿孔43e中使螺栓45穿过,在螺栓45上拧上并紧固螺母46,安装梁托架43。
而且,如图39所示,使两个支臂托架44相对,将各支臂托架44两侧的凸边44c重叠在各支臂12,13的侧板12a,13a的端部外侧。然后,在支臂12的各侧板12a之间插入套管25,在套管25、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穿孔12d、各支臂托架44一侧的凸边44c的穿孔、以及垫圈中使螺栓26穿过,在螺栓26的一端拧上并紧固螺母27,将支臂12各侧板12a的端部与各支臂托架44一侧的凸边44c连接。同样地,将支臂13的各侧板13a的端部与各支臂托架44另一侧的凸边44c连接。在这样所安装的两个支臂托架44的主板44a及各侧板44b的内侧形成矩形的开口部。
这样,在纵梁14的中央部安装梁托架43,经由两个支臂托架44连接各支臂12,13的端部。而且,在纵梁14的靠近前端的部位连接支臂12的另一端部,在纵梁14的靠近后端的部位连接支臂13的另一端部。由此,构成结构单元U。
该结构单元U也在开口部中使支柱11穿过而安装在支柱11上。此时,先松开各支臂托架44与各支臂12,13之间的两组螺栓26及螺母27,扩大各支臂托架44之间的空间即开口部。由此,在开口部与支柱11之间出现间隙,能够在开口部中使支柱11穿过。
然后,在开口部中使支柱11穿过,紧固各支臂托架44与各支臂12,13之间的两组螺栓26及螺母27。由此,缩小各支臂托架44之间的空间,使开口部与支柱11之间不存在间隙,在各支臂托架44之间夹持、固定支柱11。
而且,如图40所示,将纵梁14搭载在支柱11上端部的角部,在支柱11的凸缘部11a上重叠梁托架43的各凸边43c,在各凸边43c的穿孔43d及支柱11的凸缘部11a的各长形孔11c中使两个螺栓47穿过,在各螺栓47上分别拧上并紧固螺母48,将梁托架43及纵梁14连接在支柱11的上端部。
之后,按照与图23~图36相同的流程,在各纵梁14上搭载并固定各横梁15,在各横梁15之间架设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从而构筑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在结构单元U的开口部中使支柱11穿过、经由梁托架43将支柱11的上端部与纵梁14的中央部连接这样的简单施工操作而完成的。而且,因为由支柱11、两根支臂12,13、以及纵梁14构筑桁架,所以,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增强。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3是表示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形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侧面图。而图4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3、图44中,对具有与图1相同作用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记。
在该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如图43及图44所示,将两根支臂12,13的端部连接在纵梁14的靠近两端的位置,经由梁托架43将纵梁14的中央附近连接在支柱11的上端部,将各支臂12,13的另一端部与围住支柱11外周的支臂托架51连接,从而倾斜地支承纵梁14。
在图43及图44中虽然只表示了一根支柱11、一根纵梁14、两根支臂12,13,但实际上与图1相同,突出设置多根支柱11,各纵梁14相互之间隔着间隔、平行地配置,配置三根横梁15与各纵梁14正交,在各纵梁14上并列设置各横梁15,在各横梁15之间架设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16,通过多个导向支承件17,固定支承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的两端。
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上,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在使用支臂托架51这一方面、以及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上存在不同之处。
图45A、图45B是表示支臂托架51的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的立体图。支臂托架51被分成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由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组合而构成。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都是将金属板切断、弯曲而形成的,具有:主板51a;在主板51a的相对的两边弯曲的一对侧板51b;在各侧板51b的一边向外侧弯曲的各凸边51c;在主板51a的另一相对两边弯曲的各支承部51d;以及在各支承部51d的切割部51e被部分分离、相互之间相对弯曲的各连接板51f,在一侧支承部51d的各连接板51f之间夹入另一侧支承部51d的各连接板51f,在一侧支承部51d的各连接板51f(外侧的各连接板51f)分别形成穿孔51i,在被夹于外侧各连接板51f中的另一侧支承部51d的各连接板51f(内侧连接板51f)上分别形成螺孔51j。而且,在第一托架51A的各凸边51c上分别形成螺孔51h,在第二托架51B的各凸边51c上分别形成穿孔51g。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首先,在施工现场,如图1所示,相互隔着间隔在地面上夯入并突出设置多个支柱11。
然后,在结构体用基座的制造工厂或施工现场,组装由各支臂12,13、纵梁14、梁托架43、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形成的单元。在该单元的组装工序中,如图18所示,使用套管25、螺栓26、垫圈、以及螺母17,将各支臂12,13的端部与纵梁14的靠近两端的位置连接。然后,如图43、图44、以及图47所示,在支臂12的各侧板12a的端部内侧夹入第一托架51A的各连接板51f,经由各侧板12a的穿孔及外侧各连接板51f的穿孔51i,在内侧各连接板51f的螺孔51j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52,将支臂12的端部与第一托架51A连接。同样地,在支臂13的各侧板13a的端部内侧夹入第二托架51B的各连接板51f,经由各侧板13a的穿孔及外侧的各连接板51f的穿孔51i,在内侧各连接板51f的螺孔51j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52,将支臂13的端部与第二托架51B连接。进而,在纵梁14的各侧板14a的内侧重叠插入梁托架43的各侧板43b,通过两组螺栓及螺母,将纵梁14的各侧板14a与梁托架43的各侧板43b连接。
将这样组装的多个单元分别搬运至各支柱11的设置位置,对每个支柱11,将单元安装在支柱11上。在该安装工序中,如图46所示,在支柱11的上端部搭载纵梁14的中央部,在支柱11的板状部11b(图44所示)上重叠梁托架43(图38所示)的各凸边43c,在各凸边43c的穿孔43d及板状部11b的垂直方向上,在较长的各长形孔(未图示)中使两个螺栓(未图示)穿过,在各螺栓上分别拧上并紧固螺母,将梁托架43连接在支柱11的上端部。
然后,如图46所示,以纵梁13的各螺栓26为旋转中心,使各支臂12,13旋转,将与各支臂12,13的端部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靠近支柱11,如图47所示,在第一托架51A的主板51a及各侧板51b与第二托架51B的主板51a及各侧板51b之间夹入支柱11,通过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的主板51a及各侧板51b围住支柱11的外周,在第一及第二托架52A,51B上重叠各凸边51c,经由第二托架51B各凸边51c的穿孔51g在第一托架51A各凸边51c的螺孔51h中拧进并紧固两个螺栓53,将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连接在支柱11上,经由第一及第二托架51A,51B连接各支臂12,13。
由此,在支柱11的上端部倾斜地支承纵梁14,构成由支柱11、两根支臂12,13、以及纵梁14形成的桁架。
之后,按照与图23~图36相同的流程,在各纵梁14上搭载并固定各横梁15,在各横梁15之间架设各太阳能电池组件16,从而构筑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先将各支臂12,13的端部与纵梁14的靠近两端的位置连接,将纵梁14的中央部连接在支柱11上,然后使各支臂12,13的另一端部靠近支柱11,从而经由支臂托架51将各支臂12,13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通过上述的操作,能够大体上组装结构体用基座,方便进行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操作。而且,因为由支柱11、两根支臂12,13、以及纵梁14构筑桁架,所以结构体用基座的强度增加。
上面,参照附图,针对适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所涉及的实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显然会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对此当然也认为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支承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中所使用的反射镜面板等结构是有用的。

Claims (15)

1.一种结构体用基座,是用来支承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
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搭载结构体的梁;
与所述梁连接并支承所述梁的支柱;
各自的一侧端部与所述梁连接的两根支臂;
将所述两根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支臂托架;
所述梁与所述支柱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两根支臂与所述梁的连接位置之间,所述支臂托架具有围绕所述支柱外周的结构。
2.一种结构体用基座,是用来支承结构体的结构体用基座;
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柱;
将两根支臂的端部连接在用来搭载结构体的梁的两个位置上、并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三角结构单元;
在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所述支柱穿过的开口部;
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的大致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与所述支柱的外侧相互卡合,从而阻止所述三角结构单元旋转。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在于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的支臂托架;
在所述支臂托架上形成有所述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托架紧固在所述支柱的柱体部。
7.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托架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支柱,使所述支臂托架的内侧成为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支臂托架与各所述支臂之间紧固并连接,通过该紧固的强弱调节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支柱之间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上端部在搭载于所述梁上的所述结构体的中央,与所述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柱的上端部形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孔,经由所述支柱的上端部的长形孔紧固所述梁。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支臂的端部所连接的所述梁的两个位置以及所述支柱的上端部所连接的所述梁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孔,经由所述梁的各长形孔,紧固或连接各所述支臂的端部及所述支柱的上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为太阳能电池组件。
12.一种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有:
突出设置所述支柱的工序;
将各所述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分割所述支臂托架而与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工序;
使所述梁搭载在所述支柱的上端部的工序;
将与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所述支臂托架连接在所述支柱上,由所述支臂托架围住所述支柱的外周,经由所述支臂托架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工序。
13.一种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有:
突出设置所述支柱的工序;
将各所述支臂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将各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由各所述支臂与所述梁构成的三角结构单元的工序;
在形成于所述结构单元的各支臂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中使所述支柱穿过,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梁的两个位置的中间位置的工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支柱排列、突出设置在地面上;
将多个所述结构单元装载在台车上;
移动所述台车并依次在各所述支柱的位置停止,在从所述台车卸下所述结构单元的过程中,在形成于所述结构单元的各支臂端部之间的开口部中使所述支柱穿过,使所述支柱的上端部移动至所述梁,将所述支柱的上端部与所述梁连接。
15.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体用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多组具有所述支柱、所述横梁、以及所述两根支臂的结构体用基座;
各所述结构体用基座的横梁相互之间有间隔地并列设置,当各所述梁为纵梁时,则在该各纵梁上并列配置与各所述纵梁正交的多根横梁,在各所述横梁之间架设并支承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1800260041A 2010-03-25 2011-03-25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Pending CN102933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0807 2010-03-25
JP2010070807 2010-03-25
JP2010265272A JP4749509B1 (ja) 2010-03-25 2010-11-29 構造物用架台、その架台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架台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2010-265272 2010-11-29
PCT/JP2011/057303 WO2011118754A1 (ja) 2010-03-25 2011-03-25 構造物用架台、その架台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架台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777A true CN102933777A (zh) 2013-02-13

Family

ID=4459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60041A Pending CN102933777A (zh) 2010-03-25 2011-03-25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8103A1 (zh)
EP (1) EP2551420A1 (zh)
JP (1) JP4749509B1 (zh)
CN (1) CN102933777A (zh)
WO (1) WO20111187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490A (zh) * 2017-03-02 2017-06-06 南通久立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太阳能组件式房屋防水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7701B2 (en) * 2008-09-25 2014-03-25 The Boeing Company Attaching solar collectors to a structural framework utilizing a flexible clip
EP2412033A2 (de) * 2009-03-27 2012-02-01 Energiebüro AG Anordnung für die befestigung von mehreren solarmodulen auf einem gebäudedach oder einer gebäudefassade und clip zur bildung eines anschlagelements auf einer fläche
CA2813819A1 (en) 2010-11-04 2012-05-10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ough-shaped solar energy concentrators
US8776454B2 (en) 2011-04-05 2014-07-15 Michael Zuritis Solar array support structure, mounting rail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thereof
US20130146554A1 (en) * 2011-06-15 2013-06-13 Jason Berry Solar module mounting apparatus
DE202011108518U1 (de) * 2011-12-01 2013-03-04 Schletter Gmbh Montageset für trapezförmige Rippen eines Trapezblechs
JP5472535B2 (ja) * 2012-01-06 2014-04-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パネル支持架台
MY166925A (en) * 2012-01-06 2018-07-24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Panel supporting mount
WO2013138444A1 (en) * 2012-03-15 2013-09-19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Sola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JP6072444B2 (ja) * 2012-06-26 2017-02-01 上新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DE202012103108U1 (de) * 2012-08-17 2012-09-10 Habdank Pv-Montagesysteme Gmbh & Co. Kg Tragkonstruktion für Solarmodule
US20140077055A1 (en) * 2012-09-19 2014-03-20 Chevron U.S.A Inc.. Bracing assembly
DE202012011155U1 (de) * 2012-09-25 2014-01-08 Habdank Pv-Montagesysteme Gmbh & Co. Kg Tragkonstruktion für Solarmodule
JP6170665B2 (ja) * 2012-11-22 2017-07-26 ホリー株式会社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架台
WO2014151490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First Sola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4113273A (zh) * 2013-04-17 2014-10-22 昆山睿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跟踪支架的驱动回转机构
JP6170750B2 (ja) * 2013-06-13 2017-07-26 ホリー株式会社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架台
US20150040965A1 (en) * 2013-08-12 2015-02-12 Zep Solar Llc Ground Mount Structure With Mounting Assemblies And Central Quick-Mount Rail
WO2015105820A1 (en) * 2014-01-07 2015-07-16 Anar Solar, Llc A highly adjustable and adaptable exterior panel racking system
US20150372635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Miguel M.L. Praca Modular roof mounting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panels
US9444396B2 (en) 2014-12-16 2016-09-13 Sunrail Co., Lt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anel mount
EP3034961A1 (en) 2014-12-17 2016-06-22 Sunrail Co., Lt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anel mount
US20170126168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Gamechange Solar Llc Grid-lite roof system for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s
US10720877B2 (en) * 2016-02-25 2020-07-21 Solarcity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mounting system for solar tracker array
KR101987022B1 (ko) * 2017-07-28 2019-06-10 김윤상 태양광 발전지붕
DE102018221183B3 (de) * 2018-09-03 2019-12-19 S-Rack K.K. Justierbeschlag und Tragsystem für Solarmodule
CN112112287A (zh) * 2020-08-26 2020-12-22 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 树杈型支撑节点的制作方法
US20220255495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Brantingham and Carroll Holdings, Inc.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Photovoltaic Module Rack
US11817814B2 (en) * 2021-04-28 2023-11-14 James E. Straeter Ground mounted solar power assembly
CZ2022401A3 (cs) * 2022-09-23 2023-08-30 AdiZone s.r.o. Pilíř zejména pro přístřešky
CN116826276A (zh) * 2023-06-08 2023-09-29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U (ja) * 1983-06-20 1985-01-09 新日軽株式会社 カ−ポ−ト等の樋装置
JPH061820U (ja) * 1992-06-17 1994-01-14 帝人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用固定ピン
JPH068990U (ja) * 1991-01-23 1994-02-04 株式会社ディー・エヌ・エー 電飾広告装置
JPH0673258U (ja) * 1993-03-25 1994-10-11 泉示 奥田 シェルター
JP2000101123A (ja) * 1998-09-25 2000-04-07 Aichi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取付架台装置
JP3070637U (ja) * 2000-01-31 2000-08-11 光一 櫻井 タワ―型ソ―ラ―発電機
JP3111725U (ja) * 2005-04-21 2005-07-28 株式会社井手口 ステージデッキ
CN101359884A (zh) * 2007-07-30 2009-02-04 昂科公司 地面太阳能阵列
CN101609845A (zh) * 2009-07-15 2009-12-23 浙江煤山矿灯电源有限公司 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A (ja) * 1983-06-17 1985-01-08 Tohoku Metal Ind Ltd 円筒状永久磁石の製造方法
JPH0370637U (zh) * 1989-11-14 1991-07-16
JPH03111725U (zh) * 1990-02-28 1991-11-15
ITTV20010055U1 (it) * 2001-11-20 2003-05-20 Gilberto Mattiuzzo Struttura di dispositivo di trasformazione della radiazione solare inenergia elettrica
JP2007258357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harp Corp 追尾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JP4202401B1 (ja) * 2007-08-09 2008-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構造物設置架台、その組立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構造物設置架台を用いた施工構造
US7705277B2 (en) * 2008-02-04 2010-04-27 Envision Solar, Llc Sun tracking solar panels
US8832938B2 (en) * 2008-03-27 2014-09-16 Panelclaw, Inc. Ground mounted solar module integration system
DE102008018422A1 (de) * 2008-04-10 2009-10-15 Leichtmetallbau Schletter Gmbh Montagesystem für Ständer für Photovoltaik-Freiflächenanlagen
JP5451989B2 (ja) * 2008-06-10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架台装置
JP5681709B2 (ja) * 2009-06-19 2015-03-11 ユニラ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モジュール構造組立システム
US8387318B2 (en) * 2009-08-06 2013-03-05 Watts LLC Open-air parking shelter with photovoltaic elements and improved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US8661747B2 (en) * 2010-07-23 2014-03-04 Kristian Eide Solar panel racking system
US8881484B2 (en) * 2011-05-16 2014-11-11 Anthony Zante Long span solar collector suppor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U (ja) * 1983-06-20 1985-01-09 新日軽株式会社 カ−ポ−ト等の樋装置
JPH068990U (ja) * 1991-01-23 1994-02-04 株式会社ディー・エヌ・エー 電飾広告装置
JPH061820U (ja) * 1992-06-17 1994-01-14 帝人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用固定ピン
JPH0673258U (ja) * 1993-03-25 1994-10-11 泉示 奥田 シェルター
JP2000101123A (ja) * 1998-09-25 2000-04-07 Aichi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取付架台装置
JP3070637U (ja) * 2000-01-31 2000-08-11 光一 櫻井 タワ―型ソ―ラ―発電機
JP3111725U (ja) * 2005-04-21 2005-07-28 株式会社井手口 ステージデッキ
CN101359884A (zh) * 2007-07-30 2009-02-04 昂科公司 地面太阳能阵列
CN101609845A (zh) * 2009-07-15 2009-12-23 浙江煤山矿灯电源有限公司 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490A (zh) * 2017-03-02 2017-06-06 南通久立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太阳能组件式房屋防水层
CN106801490B (zh) * 2017-03-02 2019-02-26 南通久立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太阳能组件式房屋防水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20096A (ja) 2011-11-04
US20130008103A1 (en) 2013-01-10
WO2011118754A1 (ja) 2011-09-29
EP2551420A1 (en) 2013-01-30
JP4749509B1 (ja)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777A (zh) 结构体用基座、该基座的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该基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1456108B (zh) 高速动车组车顶组焊装置
WO2012018011A1 (ja) 架台用部材、構造物用架台、その架台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架台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EP2535948A1 (en) Structure-supporting structure, frame for structur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tructure using said frame,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EP2674363B1 (en) Assembling jig used to assemble large-size structure
JP5927599B2 (ja) 仮設鉄塔ユニット及び仮設鉄塔
JP521397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架台、そ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KR200183956Y1 (ko) 자동화 창고의 화물보관용 가대
CN103615118A (zh) 一种大型拱形结构的提升安装方法
CN202788873U (zh) 一种组合式门架隧道衬砌台车
CN205045667U (zh) 一种框架式电梯轿厢结构
JP2015010372A (ja) 金網フェンスの施工方法及び金網フェンス
CN103625574B (zh) 客车骨架摆渡拖车
CN112049477A (zh) 一种平台支撑搭建方法及平台支撑结构
CN220977703U (zh) 一种钢栈桥自限位桥面结构
JP6335231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等の面状物品の架台構成システム
KR101423450B1 (ko) 패널 지지 가대
CN214399608U (zh) 一种吊装构件的三角组合支架
JP2014088695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等の面状物品の架台構成システム、架台構成方法及び架台用フレーム
CN103043521A (zh) 一种自动人行道上头部导轨型梯路及其自动人行道
CN113148397B (zh) 一种海上风电叶片运输和储存支架系统
CN220035686U (zh)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CN216381397U (zh) 一种正八边形框架盾构反力架
CN214192265U (zh) 飞行平台现场总装调试龙门架
US20230036236A1 (en) 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of solar track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