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5686U -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5686U
CN220035686U CN202320905584.1U CN202320905584U CN220035686U CN 220035686 U CN220035686 U CN 220035686U CN 202320905584 U CN202320905584 U CN 202320905584U CN 220035686 U CN220035686 U CN 220035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reinforcement
frame structure
stand
clos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5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波
黄楚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OLRI AUTOMATIC PAR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OLRI AUTOMATIC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OLRI AUTOMATIC PAR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OLRI AUTOMATIC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5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5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5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5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两件第三立柱,第一立柱的侧边有第一连接端,第二立柱的侧边有第二连接端;第一梁组件,第一梁组件包括前梁和后梁,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件第三立柱的顶部,前梁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前梁的另一端有延长端,延长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梁组件,第二梁组件包括多件纵梁,纵梁的一端架设于后梁,纵梁的另一端架设于前梁,其中,第二立柱通过加强构件连接最靠近的纵梁,第一立柱通过第一加强件连接最靠近的纵梁,第三立柱通过第二加强件连接最靠近的纵梁。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能够提高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以及刚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无避让立体车库是基于两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框架上增加一个可前出旋转的车板,由于此前出旋转车板需要有导向导轨等的配合使用,因此整个设备框架需要有导轨以及导向结构等的安装,立柱需要在加装两层升降横移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和后缩,以最小程度减小整个框架的空间,更好适用地下车库场地面积紧张的情况。行业内大部分厂家框架立柱间距拉宽和后缩只是简单对立柱进行焊加强型材,纵梁与立柱没有任何连接,整个受力模型较差,且立柱与纵梁没有连接,不好保证整个框架安装对角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提高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以及刚性,结构简单,方便在导轨和导向结构等的加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Z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两件第三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立柱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二连接端;第一梁组件,所述第一梁组件包括沿X方向布置的前梁和后梁,所述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件所述第三立柱的顶部以形成第一支撑侧,所述前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前梁的另一端沿X方向延伸有延长端,所述延长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以使所述前梁、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第二立柱三者形成第二支撑侧;以及第二梁组件,所述第二梁组件包括多件沿Y方向阵列布置的纵梁,所述纵梁的一端架设于所述后梁,所述纵梁的另一端架设于所述前梁,其中,所述第二立柱通过加强构件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所述纵梁,所述第一立柱通过第一加强件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所述纵梁,所述第三立柱通过第二加强件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三立柱的所述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加强构件包括第三加强件、第四加强件以及第五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梁和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所述纵梁,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梁和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五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第四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三加强件位于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所述纵梁的下方,所述第三加强件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三立柱的所述纵梁,所述第三加强件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梁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四加强件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所述第四加强件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梁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三加强件和所述第四加强件均由方通制成,所述第五加强件为圆柱件,所述第五加强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三加强件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五加强件的另一端插设于第四加强件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后梁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立柱,所述后梁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的底面,所述第三立柱正对最靠近所述后梁的端部的所述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的底面,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立柱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所述纵梁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的底面,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形均设置成梯形,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顶部持平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顶部持平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以及两件所述第三立柱的长度相同且均由矩形方通制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第一梁组件以及第二梁组件组装好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在的一侧为前侧,正常需在前侧加装导轨和导向结构等时,通过在第一立柱的侧面加设第一连接端以及在第二立柱的侧面加设第二连接端,以使前侧的立柱能够后缩,通过在前梁的一端设置延长端以使前侧的两个立柱之间的距离加宽,便于导轨和导向结构等的加装,实现以最小程度缩减立柱所围成的空间,更好适用地下车库场地面积紧张的情况,同时,通过在第一立柱和最靠近第一立柱的纵梁加设第一加强件、在第二立柱与最靠近第二立柱的纵梁之间加设加强构件、在第三立柱与最靠近第三立柱的纵梁之间加设第二加强构件,使立柱与前梁或后梁端部的纵梁之间有了连接,使得整个框架的架构更加稳点,承载力和刚性大大加强,且结构简单,便于改装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支撑组件、第一梁组件以及第二梁组件。
其中,支撑组件包括沿Z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110、第二立柱120以及两件第三立柱130,第一立柱110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端111,第二立柱120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二连接端121,而第一梁组件包括沿X方向布置的前梁220和后梁210,后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件第三立柱130的顶部以形成第一支撑侧,前梁22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111,前梁220的另一端沿X方向延伸有延长端221,延长端221连接第二连接端121,以使前梁220、第一立柱110以及第二立柱120三者形成第二支撑侧;进一步的,第二梁组件包括多件沿Y方向阵列布置的纵梁310,纵梁310的一端架设于后梁210,纵梁310的另一端架设于前梁220,其中,第二立柱120通过加强构件连接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第一立柱110通过第一加强件450连接最靠近第一立柱110的纵梁310,第三立柱130通过第二加强件410连接最靠近第三立柱130的纵梁310。
需说明的是,支撑组件、第一梁组件以及第二梁组件组装好后,第一立柱110和第二立柱120所在的一侧为前侧,正常需在前侧加装导轨和导向结构等时,通过在第一立柱110的侧面加设第一连接端111以及在第二立柱120的侧面加设第二连接端121,以使前侧的立柱能够后缩,通过在前梁220的一端设置延长端221以使前侧的两个立柱之间的距离加宽,便于导轨和导向结构等的加装,实现以最小程度缩减立柱所围成的空间,更好适用地下车库场地面积紧张的情况,具体的,延长端221的设置长度根据实际前侧立柱需加宽的长度而定,同时,通过在第一立柱110和最靠近第一立柱110的纵梁310加设第一加强件450、在第二立柱120与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之间加设加强构件、在第三立柱130与最靠近第三立柱130的纵梁310之间加设第二加强件410,相较于现有技术,鄙弃以往通过对立柱进行焊加强型材的改造方式,使立柱与前梁220或后梁210端部的纵梁310之间有了连接,使得整个框架的架构更加稳点,承载力和刚性大大加强,结构简单,便于改装制造。
如图3和图4所示,后梁210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三立柱130,后梁210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纵梁310的底面,第三立柱130正对最靠近后梁210的端部的纵梁310且支撑起后梁210,本实施例中,后梁210由H型钢制成,纵梁310由矩形管制成,通过螺塞连接的方式配合H型钢,能够方便后续的改造和维修,同时,H型钢制成的后梁210提供足够的刚性的同时还能节省材料。进一步的,第二加强件41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纵梁310的底面,第二加强件41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三立柱130的侧面,第二加强件410起到加强筋的作用,第二加强件410将第三立柱130与纵梁310连接起来,确保所形成的框架的安装对角的稳定,确保整个框架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而不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10位于最靠近第一立柱110的纵梁310的下方,且第一连接端111通过螺栓连接前梁220的底面,第一加强件45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纵梁310的底面,第一加强件45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立柱110的侧面,第一加强件450、第一连接端111、纵梁310以及前梁220四者形成一个很好的受力结构,确保第一立柱110所在的框架的安装对角的稳定,也能够结构第一立柱110后缩后的受力问题,提高整个框架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21的外形均设置成梯形,第一连接端111的顶部持平第一立柱110的顶部,第二连接端121的顶部持平第二立柱120的顶部。具体的,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21均由钢板焊接成梯形,方便安装,有效解决立柱后缩后无法支撑起前梁220的问题。
如图5和图6所示,加强构件包括第三加强件420、第四加强件430以及第五加强件440,第三加强件420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前梁220和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第四加强件430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前梁220和第二立柱120,第五加强件44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加强件420和第四加强件430,因第二立柱120并不是针对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因此,通过第三加强件420、第四加强件430以及第五加强件440三者的配合间接建立起第二立柱120与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的联系,确保第二立柱120所在的框架的安装对角的稳定,提高整个框架的稳定。
具体的,第三加强件420位于最靠近第二立柱120的纵梁310的下方,第三加强件42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最靠近第三立柱130的纵梁310,第三加强件42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前梁220的侧面,第四加强件430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立柱120的顶面,第四加强件43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前梁220的侧面,其中,第三加强件420和第四加强件430均由方通制成,第五加强件440为圆柱件,第五加强件440的一端插设于第三加强件420后通过螺栓连接第三加强件420,第五加强件440的另一端插设于第四加强件430后通过螺栓连接第四加强件430,螺栓连接的方式方便拆装的同时还便于调整框架,确保框架完成后,四根立柱是处于竖直且相互平行的状态,保证整个框架的受力平衡和稳定,减少内应力。其中,第一立柱110、第二立柱120以及两件第三立柱130的长度相同且均由矩形方通制成。
综上,整个框架结构的各个部件连接都通过螺栓连接,并且大部分加强件都采用激光的手段加工,减少加工误差,前侧立柱与纵梁310通过各个加强件巧妙实现搭接,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保证了框架受力的稳定,整体结构简洁,不显笨重,同时各个加强件可以采用纵梁310的余料进行设计,充分设计开料尺寸,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材料的利用率也更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Z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110)、第二立柱(120)以及两件第三立柱(130),所述第一立柱(110)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端(111),所述第二立柱(120)的侧边沿Y方向延伸有第二连接端(121);
第一梁组件,所述第一梁组件包括沿X方向布置的前梁(220)和后梁(210),所述后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件所述第三立柱(130)的顶部以形成第一支撑侧,所述前梁(2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111),所述前梁(220)的另一端沿X方向延伸有延长端(221),所述延长端(2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1),以使所述前梁(220)、所述第一立柱(110)以及所述第二立柱(120)三者形成第二支撑侧;以及
第二梁组件,所述第二梁组件包括多件沿Y方向阵列布置的纵梁(310),所述纵梁(310)的一端架设于所述后梁(210),所述纵梁(310)的另一端架设于所述前梁(220),其中,所述第二立柱(120)通过加强构件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0)的所述纵梁(310),所述第一立柱(110)通过第一加强件(450)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柱(110)的所述纵梁(310),所述第三立柱(130)通过第二加强件(410)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三立柱(130)的所述纵梁(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包括第三加强件(420)、第四加强件(430)以及第五加强件(440),所述第三加强件(420)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梁(220)和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0)的所述纵梁(310),所述第四加强件(430)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梁(220)和所述第二立柱(120),所述第五加强件(44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420)和所述第四加强件(4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件(420)位于最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0)的所述纵梁(310)的下方,所述第三加强件(42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最靠近所述第三立柱(130)的所述纵梁(310),所述第三加强件(42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梁(220)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强件(430)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立柱(120)的顶面,所述第四加强件(43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梁(220)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件(420)和所述第四加强件(430)均由方通制成,所述第五加强件(440)为圆柱件,所述第五加强件(440)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三加强件(420)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420),所述第五加强件(440)的另一端插设于第四加强件(430)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加强件(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210)的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立柱(130),所述后梁(210)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310)的底面,所述第三立柱(130)正对最靠近所述后梁(210)的端部的所述纵梁(3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41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310)的底面,所述第二加强件(41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立柱(130)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10)位于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柱(110)的所述纵梁(310)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强件(45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梁(310)的底面,所述第一加强件(450)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立柱(110)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1)的外形均设置成梯形,所述第一连接端(111)的顶部持平所述第一立柱(110)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端(121)的顶部持平所述第二立柱(120)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10)、所述第二立柱(120)以及两件所述第三立柱(130)的长度相同且均由矩形方通制成。
CN202320905584.1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Active CN220035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5584.1U CN22003568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5584.1U CN22003568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5686U true CN22003568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5584.1U Active CN22003568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5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35686U (zh) 一种适用无避让设备的框架结构
CN101936049B (zh) 石材幕墙安装结构
CN110572112A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CN104110081A (zh) 一种装配式厂房墙板与立柱连接结构
CN102864746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承重架
CN110539120A (zh) 制作焊接h型钢可调节胎架及方法
CN212250037U (zh) 一种用于盾构始发的反力装置
CN212427537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固定机构
CN211421378U (zh) 钢框架结构柱接长安装结构
CN219364335U (zh) 一种盖梁钢筋骨架片定位装置
CN111827678A (zh) 一种筒仓顶部桁架钢结构吊装方法
CN216181461U (zh) 箱梁模板单元
CN216787928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用支撑系统
CN219908599U (zh) 一种整体式施工平台
CN220909002U (zh) 一种免焊接的方管钢结构电梯井道
CN220122848U (zh) 光伏支架和光伏发电设备
CN217400898U (zh) 一种辅助盾构始发的型钢架体
CN221073336U (zh) 一种无焊接室外安装井道钢结构
CN203247596U (zh) 一种大体积承台模板加固装置
CN220538883U (zh) 一种绿色环保墙、梁与柱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0405160U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
CN203840258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主轴小桁架安装的工装结构
CN214684990U (zh) 一种h型钢组装胎具
CN220117033U (zh) 一种钢桁梁临时拼装平台
CN111535644B (zh) 一种建筑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