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111A - 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33111A CN102933111A CN2011800281743A CN201180028174A CN102933111A CN 102933111 A CN102933111 A CN 102933111A CN 2011800281743 A CN2011800281743 A CN 2011800281743A CN 201180028174 A CN201180028174 A CN 201180028174A CN 102933111 A CN102933111 A CN 102933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rm
- pair
- edge
- femal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其具备:形成为扁平筒状的阴部件、以及形成有一对臂的阳部件,相互连接的插入端部与连接端部具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整合的外表面,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与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通过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而嵌合,上述一对面边缘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在阳部件上的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由阳部件与阴部件构成的带扣。
在阳部件上以从基体延伸的方式设有一对臂。另外,在阴部件上以将上述一对臂容纳在内部的方式设有具有供一对臂插入的插入口的扁平筒状的容纳部。在与构成上述容纳部的一对侧壁的各个相对的臂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在臂延伸的方向上从基体延伸的加固肋。在臂的厚度方向中,加固肋具有的宽度在臂延伸的方向的整体上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在与构成容纳部的一对侧壁的臂的外侧面相对的面上沿阳部件的插入方向凹设有从插入口延伸的引导槽。引导槽在臂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的槽宽在臂延伸的方向的整体上是一定的。并且,在阳部件与阴部件连结的状态下,将加固肋插入引导槽,这些引导槽及加固肋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5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扣中,如上所述,在一对臂的外侧面设有加固肋,凹设在阴部件的侧壁内侧的引导槽与加固肋嵌合。根据这种结构,能利用加固肋加固臂的强度,或通过加固肋与引导槽嵌合,能在带扣的厚度方向上抑制阳部件相对于阴部件的位置偏移(晃动)。
另一方面,上述阴部件及阳部件的外形通常是以规定的容许范围形成为该尺寸,臂延伸的方向的臂的长度及容纳部的长度中也包括这种尺寸误差。其结果,在阳部件与阴部件连结的状态下,在一对臂的各个的基端部形成有相当于蕴含于阴部件的插入口与阳部件的基体之间的尺寸误差的间隙。这样形成的间隙与在阴部件的插入口和阳部件的基体之间形成有上述加固肋相应地由加固肋堵塞其一部分。但是,只要将上述加固肋插入引导槽,就在阴部件的引导槽的开口与阳部件的基体之间形成间隙,结果,由于上述间隙,阳部件与阴部件丧失一体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的带扣。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带扣,其具备:阴部件,该阴部件形成为由上壁、与该上壁相对的下壁、以及连结这些上壁及下壁的一对侧壁形成的扁平筒状,在作为在一个方向上扁平的筒端的插入口,在该一个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插入端部;以及阳部件,该阳部件在具有与上述一对插入端部连接的一对连接端部的基体上形成有从该一对连接端部通过上述一对插入端部向上述阴部件内延伸的一对臂,相互连接的上述插入端部和上述连接端部具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整合的外表面,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与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通过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嵌合,上述一对面边缘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根据本发明,由于阴部件的插入端部和与该插入端部连接的阳部件的连接端部具有相互整合的外表面,因此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由这种外表面上体现。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阴部件及阳部件的外形通常以规定的容许范围形成为该尺寸。因此,即使是阴部件的插入端部与阳部件的连接端部具有相互整合的外表面的结构,也在阴部件的插入端部与阳部件的连接端部之间形成有相当于该被蕴含的尺寸误差的间隙。
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插入端部的外表面与连接端部侧的外表面通过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嵌合,并且在该一对面边缘上形成有臂延伸的方向的台阶。根据这种结构,在从包含各面边缘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插入端部与连接端部的接合部位时,阴部件的插入端部与阳部件的连接端部的间隙由相互嵌合的面边缘的台阶遮蔽。即,如果从包含各面边缘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上述连接部位,则阴部件的插入端部与阳部件的连接端部的间隙通过相互嵌合的面边缘遮蔽而不会看见该间隙。因此,能提高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
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台阶比相互连接的上述插入端部与上述连接端部的间隙大。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当从包含各面边缘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上述连接部位时,各面边缘重合的区域比插入端部与连接端部的间隙大。因此,如果从包含各面边缘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上述连接部位,则插入端部与连接端部的间隙由相互嵌合的面边缘可靠地遮蔽而不会看到该间隙。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上形成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凹状的台阶,在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上形成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凸状的台阶。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在阴部件的外表面形成在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凹状的台阶,并且在阳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在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凸状的台阶。根据这种结构,在连结阴部件与阳部件时,与上述台阶相互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相应地,插入端部的面边缘与连接端部的面边缘容易嵌合。因此,即使是插入端部的外表面及连接端部的外表面的各个具有台阶的结构,也能顺畅地连结阴部件与阳部件。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该连接端部上形成嵌合凸部,该嵌合凸部从上述臂的基端到连接该臂的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具有上述臂延伸的方向的台阶,由上述嵌合凸部形成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在上述插入端部形成与上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由上述嵌合凹部形成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由相互嵌合的嵌合凸部与嵌合凹部的台阶遮蔽阴部件的插入端部与阳部件的连接端部的间隙。并且,由于从臂的基端到连接该臂的连接端部的外表面形成上述台阶,因此在臂的基端与连接端部的外表面之间的整体上遮蔽插入端部与连接端部的间隙而不会看到该间隙。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对上述臂排列的方向侧面观察时,上述一对面边缘是曲线形状。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在与包含各面边缘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与阴部件的一体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从其表侧观察的带扣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表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阳部件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阴部件的表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阴部件的背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表侧观察的俯视结构的俯视图,(b)是从该实施方式的带扣的背侧观察的俯视结构的俯视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带扣的表侧俯视方向的阳部件与阴部件的最大间隙的图,(b)是示意地性表示设在表侧俯视方向的阳部件上的嵌合凸部的插入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扣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带扣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带扣1的阳部件2的基体21上以从该基体21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具有挠性的一对臂22。另外,带扣1的阴部件3形成为扁平的筒状,具有在扁平方向上扩展的彼此相对的表壁31和背壁32。在该阴部件3的一方的筒端(图1及图2的右侧的筒端)形成有供一对臂22插入的插入口3P,另外,在另一方的筒端形成有与插入口3P相对的开放口3D。下面,将从插入口3P朝向开放口3D的方向作为插入方向,将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另外,将带扣1的表壁31侧作为表侧,将带扣1的背壁32侧作为背侧。
如图3及图4所示,阳部件2具有的左右一对的臂22的各个从作为基体2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各连接端部2R、2L延伸设置。另外,左右一对的臂22的各个在与包含该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为靠近前端扩展。另外,右侧臂22的右侧外表面及左侧臂22的左侧外表面在与相同的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具有以作为其插入方向的中间部分的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外形的左右一对臂22的靠前端分别形成有被卡定部23。被卡定部23由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表侧凸部23F和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背侧凸部23B构成。另外,在一对臂22的靠前端以从该臂22的表侧贯通到背侧的方式形成有臂孔24,该臂孔24的截面呈菱形且在臂22延伸的方向(上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以相对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面对称的方式、即从表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与从背侧观察的一对臂22的结构相同的方式形成阳部件2。另外,由于在一对臂22的各个上设有上述那样的臂孔24,因此能确保臂22的强度,并且在例如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阳部件2时,可避免产生凹痕。
另外,在臂22的靠基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基端定位肋27,另外,在臂22的靠前端的表面及背面分别配设有前端定位肋28。在形成有这种定位肋的结构中,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一对臂22的外表面与阴部件3的内表面的距离在形成有基端定位肋27及前端定位肋28的部位、即一对臂22的基端与前端特别短。因此,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能在带扣1的厚度方向上抑制阳部件2相对于阴部件3的位置偏移(晃动)。
在一对臂22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有相互连接一对臂22的具有挠性的带状的桥梁25,该桥梁25形成在臂22的靠前端,并且比被卡定部23靠基端。该桥梁25的两端部25a的各个形成为从一方的臂22朝向另一方的臂22延伸。若详细叙述,则连接在一方的臂22上的桥梁25的端部25a形成为,在未对该臂22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与该臂22和桥梁25的连接部以该臂22的基端为中心描绘的圆弧C的切线方向一致。另外,桥梁25的中间部25b形成为在一方的臂22与另一方的臂22的中间朝向基体21侧弯曲。因此,即使是施加在一对臂22上的过度的外力作用在扩开该一对臂22的间隔的方向上的场合,也难以在一对臂22的各个与桥梁25的连接部上产生剪切力。
在右侧的臂22的右侧外表面及左侧的臂22的左侧外表面的各个上形成有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以从基体21朝向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为楔状的前端逐渐变细形状的方式设置。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从臂22的基端到连接该臂22的连接端部2R、2L的外表面2RS、2LS具有在插入方向上突出的台阶。即,在表面嵌合凸部21R、21L中,形成为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时的宽度与从臂22的外侧面到基体21的外侧面的宽度相等。另外,在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外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呈凸状的曲线形状的面边缘2RE、2LE。
并且,在与包含左右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设在右侧的臂22上的表面嵌合凸部21R的右侧的外表面形成为与该右侧的基体21的外表面连续。同样地,在与包含一对臂22的平面相对的俯视中,设在左侧的臂22上的表面嵌合凸部21L的左侧的外表面2LS也形成为与该左侧的基体21的外表面连续。
另外,在相对于基体21与臂22相反侧架设有由带扣1连结的带能改变其长度地被保持的带保持部26。
如图5及图6所示,阴部件3的作为上壁的表壁31从表侧观察呈X字状,并且由向内侧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另外,阴部件3的作为下壁的背壁32从背侧观察呈X字状,并且由向内侧弯曲的四个边缘包围。在这些构成阴部件3的表壁31的四角与背壁32的四角,利用构成侧壁的靠插入口3P的一对插入侧连结壁40P、和构成该侧壁的靠开放口的一对开放侧连结壁40D相互连结表壁31和背壁32。另外,在一对插入侧连结壁40P的内表面形成有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表面一致的导向面40Pa。并且,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的插入口3P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插入侧连结壁40P形成其四边的形式。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另一方的筒端,从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为矩形状的开放口3D形成为利用上述表壁31、背壁32及开放侧连结壁40D形成其四边的形式。
在阴部件3具有的插入口3P的开口边缘包含:在表壁31是靠近插入口3P的边缘的表侧插入边缘31p;以及在背壁32是靠近插入口3P的边缘的背侧插入边缘32p。
这些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背侧插入边缘32p分别具有以朝向开放口3D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形成为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相互重合。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及背壁32的外形。并且,以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为面对称的方式形成插入口3P。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插入口3P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及背壁32(参照图1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另外,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插入口3P,由于阴部件3的插入口3P与一对臂22的前端部相互面对称,因此在将阳部件2连结在阴部件3上时,容易将一对臂22插入到插入口3P。
另一方面,在阴部件3具有的开放口3D的开口边缘包括:在表壁31作为靠开放口3D的边缘的表侧开口边缘31d;以及在背壁32作为靠开放口D的边缘的背侧开口边缘32d。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包含上述一对臂22的平面非对称的方式形成开放口3D。
若详细叙述,则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具有以朝向插入口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另外,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表侧插入边缘31p及表侧开口边缘31d与一对臂22的外形相似的方式形成表壁31的外形。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以上述一对臂22不从开放口3D露出的方式形成表壁31(参照图1及图2)。根据这种结构,与上述插入口3P相同地,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提高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
另外,背侧开口边缘32d也与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相同地具有以朝向插入口3P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且,背侧开口边缘32d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具有比上述表侧开口边缘31d更向插入口3P凹陷的卡定边缘32S。该卡定边缘32S包括: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作为最接近插入口3P的边缘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底边缘、和从该底边缘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边缘。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上述一对臂22从开放口3D露出相当于形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量。
另外,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与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抵接,并且背壁32形成为只有上述一对背侧凸部23B从卡定边缘32S露出(参照图1及图2)。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3P侧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开放口3D的一部分作为相对于背侧凸部23B的卡定部起作用,因此与另外形成有这种卡定部的结构相比,能使阴部件3的结构更简单。
另外,卡定边缘32S的背壁32的厚度形成为比背侧凸部23B的厚度小。根据这种结构,在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配合的状态下,该背侧凸部23B不会从背壁32的外表面突出。因此,形成在一对臂22上的背侧凸部23B与形成在背侧凸部23B上的卡定边缘32S的配合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涉。其结果,能够抑制因出乎意料的原因而解除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连结。
如图6所示,在表壁31的内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表侧引导槽36。表侧引导槽36具有:形成为槽宽从表侧插入边缘31p朝向开放口3D以一定的比例变窄的表侧插入槽36a、以及向上述表侧插入槽36a的开放口3D侧扩开的卡定槽36S。构成该卡定槽36S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卡定边缘32S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表侧凸部23F与表侧插入槽36a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并且,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臂22的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3P侧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在背壁32的内侧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背侧引导槽37。背侧引导槽37形成为槽宽从背侧插入边缘32p到卡定边缘32S变窄。构成该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形成为,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与上述表侧插入槽36a重合。并且,在将阳部件2插入阴部件3时,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背侧凸部23B与背侧引导槽37的槽侧壁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卡定边缘32S。
另外,在阴部件3上除了上述插入口3P以及开放口3D外,还形成有在与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臂插通孔SH。一对臂插通孔SH从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形成为由表壁31、背壁32、插入侧连结壁40P、及开放侧连结壁40D形成的四边的矩形状。另外,一对臂插通孔SH的开口边缘形成为与上述一对臂22具有的臂孔24的内周面24a相似的形式。这一对臂插通孔SH形成为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一对臂22的各个臂孔24向阴部件3的外侧露出,并且一对臂插通孔SH的各个由臂22堵塞的形式。根据这种结构,臂孔24的内周面24a的形状与臂插通孔SH的开口形状相似(参照图1及图2)。因此,确保由带扣1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并能够抑制异物从一对臂插通孔SH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
另外,在阴部件3的内部以沿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连结上述表侧引导槽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与上述背侧引导槽3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隔板38。通过形成由这种结构构成的隔板38,抑制阴部件3的表壁31弯曲或背壁32弯曲。
另一方面,在一对插入侧连结壁40P中,在与上述一对连接端部2R、2L相对的一对插入端部3R、3L上分别设有朝向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凹状的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该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为从导向面40Pa跨到插入侧连结壁40P的外表面的避让形状。另外,该避让形状为相似于在与同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的侧面观察时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形状的形状。即,在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外表面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呈凹状的曲线形状的面边缘3RE、3LE。另外,上述连接端部2R、2L的外表面2RS、2LS以及插入端部3R、3L的外表面3RS、3LS、即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外表面以及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外表面以在插入方向上为相互整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
因此,在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时,表面嵌合凸部21R被插入表面嵌合凹部40PR,并且表面嵌合凸部21L被插入表面嵌合凹部40PL并相互平缓地嵌合。由此,在同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的侧面观察时的插入侧连结壁40P的外表面及基体21的外表面为大致同一面。
另外,在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的端部设有以由带扣1连结的带不能改变其长度的方式安装的带安装部39。为了实现带扣1的轻量化,在该带安装部39上设有三个有底孔。
并且,如图7(a)(b)所示,当将一对臂22从插入口3P以图中箭头表示的插入方向插入时,首先,臂22的外表面与导向面40Pa滑动接触,并且一对臂22的前端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接着,突出设置在臂22的表面的一对表侧凸部23F沿表侧插入槽36a被引导到卡定槽36S。另外,突出设置在臂22的背面的一对背侧凸部23B沿背侧引导槽37被引导到开放口3D。
此时,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侧面具有在臂卡定部22S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并且,一对插入侧连结壁40P的导向面40Pa具有与一对臂22的基端的外表面一致的形状。因此,在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臂22的外侧面被导向面40Pa向左右方向的中央按压,按压量相当于一对臂22的各个的外侧面比导向面40Pa向外侧突出的量。其结果,在臂卡定部22S位于导向面40Pa时,一对臂22在左右方向的靠中央弯曲得最大。并且,当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40Pa时,解除导向面40Pa相对于臂22的外表面的按入,一对臂22的弯曲追随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另外,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槽宽以从插入口3P朝向开放口3D以一定比例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在通过上述表侧插入槽36a及背侧引导槽37的引导插入一对臂22前,首先,一对臂22向左右方向的靠中央以一定的比例弯曲且进入阴部件3的内部。根据这种结构,在臂卡定部22S通过导向面40Pa时,由于施加在臂22上的外力暂时增加,因此通过臂卡定部22S与导向面40Pa的配合,能将一对臂22暂时固定在阴部件3上。
并且,当继续将一对臂22插入阴部件3时,表侧凸部23F到达卡定槽36S,背侧凸部23B到达开放口3D。于是,由于卡定槽36S从表侧插入槽36a扩开,并且卡定边缘32S从背侧引导槽37扩开,因此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弯曲的一对臂22根据这些卡定槽36S的形状及卡定边缘32S的形状相互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大。由此,表侧凸部23F与卡定槽36S的槽侧壁抵接,该表侧凸部23F难以向插入口3P侧移动。另外,背侧凸部23B与卡定边缘32S的底边缘抵接,该背侧凸部23B难以向插入口3P侧移动。并且,阳部件2与阴部件3连结。
接着,参照图8(a)(b),详细地说明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及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结构及其作用。即,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对形成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间隙的直视由臂22与表面嵌合凸部21R、21L遮蔽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形成在与以图中横向的箭头表示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之间的间隙的最大值为间隔t1。另外,间隔t1相当于在带扣1中表侧凸部23F和卡定槽6S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晃动量、或背侧凸部23B和卡定边缘32S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晃动量。另外,在图8(a)中,表示表侧凸部23F和卡定槽36S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晃动量是间隔t1。并且,分别能插入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台阶(插入量t2)形成为比间隔t1大。
另一方面,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插入端部3L的左右方向(以图中纵向的箭头表示)的宽度(端面宽度40PLW)形成为与连接端部2L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端面宽度21LW)大致相同。同样地,在与表壁31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插入端部3R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端面宽度40PRW)形成为与连接端部2R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端面宽度21RW)大致相同。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即使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插入端部3L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也形成为与连接端部2L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在与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插入端部3R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也形成为与连接端部2R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并且,上述端面宽度21LW由左侧的臂22的基端的宽度及表面嵌合凸部21L的宽度规定。另外,上述端面宽度21RW由右侧的臂22的基端的宽度及表面嵌合凸部21R的宽度规定。另外,端面宽度21LW与端面宽度21RW是相同的宽度,由此,端面宽度40PLW、40PRW是相同的宽度。由此,在与表壁31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能总是由臂22的基端与表面嵌合凸部21R、21L遮蔽形成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之间的间隙而不会看到该间隙。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扣,得到以下所列的效果。
(1)表面嵌合凸部21R的外表面与表面嵌合凹部40PR的外表面通过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2RE、3RE嵌合,并且在该一对面边缘2RE、3RE上形成有插入方向的台阶。另外,表面嵌合凸部21L的外表面与表面嵌合凹部40PL的外表面通过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2LE、3LE嵌合,并且在该一对面边缘2LE、3LE上形成有插入方向的台阶。
根据这种结构,在从包含各面边缘2RE、2LE、3RE、3LE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连接部位时,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由连接端部2R、2L的面边缘2RE、2LE的台阶遮蔽。即,如果从包含各面边缘2RE、2LE、3RE、3LE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上述连接部位,则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由各面边缘2RE、2LE遮蔽而不会看到该间隙。因此,能提高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一体感。
(2)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具有的插入方向的台阶比相互连接的插入端部3R、3L和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大。根据这种结构,当从包含各面边缘2RE、2LE、3RE、3LE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连接部位时,面边缘2RE与面边缘3RE重合的区域、以及面边缘2LE与面边缘3LE重合的区域比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大。由此,如果从包含各面边缘2RE、2LE、3RE、3LE的平面的面方向观察上述连接部位,则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由相互嵌合的面边缘可靠地遮蔽而不会看到该间隙。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一体感。
(3)在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具有的上述面边缘3RE、3LE上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凹状的台阶,在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具有的上述面边缘2RE、2LE上形成有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凸状的台阶。根据这种结构,在连结阴部件3与阳部件2时,与上述台阶形成为相互逐渐变细的形状相应地,插入端部3R、3L的面边缘3RE、3LE与连接端部2R、2L的面边缘2RE、2LE容易嵌合。由此,即使是插入端部3R、3L的外表面3RS、3LS及连接端部2R、2L的外表面2RS、2LS的各个具有台阶的结构,也能够顺畅地连结阴部件3与阳部件2。
(4)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由相互嵌合的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与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台阶遮蔽。并且,由于从臂22的基端到连接该臂22的连接端部2R、2L的外表面2RS、2RL形成上述台阶,因此在臂22的基端与连接端部2R、2L的外表面2RS、2LS之间的整体上遮蔽插入端部3R、3L与连接端部2R、2L的间隙而无法看到该间隙。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一体感。
(5)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具有的上述面边缘3RE、3LE、以及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具有的上述面边缘2RE、2LE分别是曲线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在与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相对的俯视中,能进一步提高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一体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以以下的方式实施。
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具有的面边缘2RE、2LE的形状、及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具有的面边缘3RE、3LE的形状在与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相对的俯视中,可以是半圆形状或波形状,也可以是在与插入方向呈锐角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状。总之,为了维持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装卸功能,只要是呈凸状的面边缘与呈凹状的面边缘相互整合的形状即可。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得到根据上述(1)、(2)、(4)的效果。
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具有的面边缘2RE、2LE的形状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与此相应,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具有的面边缘3RE、3LE的形状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形状。例如,可以面边缘2RE、2LE的一方是楔形状,另一方是半圆形,总之,只要是表面嵌合凸部21R、21L与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能够平缓地嵌合的形状即可。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能得到上述(1)、(2)、(4)所述的效果,避免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表背错误地安装。
表面嵌合凸部21R、21L只要是在外表面2RS、2LS具有在插入方向上突出的台阶的结构即可,可以是在臂22的基端与外表面2RS、2LS之间,插入量t2根据部位相互不同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3)的效果。
能分别插入到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台阶可以与间隔t1相同,或比间隔t1小。即使是这种结构,只要面边缘2RE、2LE具有台阶,就能得到上述(1)的效果。
连接端部2R、2L与插入端部3R、3L嵌合的方式能够如下那样改变。即,在同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的侧视中,可以是在一对插入端部3R、3L的各个上形成有朝向一对连接端部2R、2L延伸的凸部,并且在连接端部2R、2L的各个上形成与该凸部嵌合的凹部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在与表壁31及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也能利用凸部具有的台阶遮蔽阳部件2与阴部件3之间的间隙而不会看到该间隙。
形成上述那样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位置不限于连接端部2R的右侧及连接端部2L的左侧,可以是连接端部2R、2L的表侧或背侧。另外,在这种结构中,只要在插入端部3R、3L的表侧或背侧形成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即可。根据这种结构,在与一对臂22排列的方向相对的俯视中,能遮蔽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间隙而不会看到该间隙。
在侧视方向的突出设置有臂22的基体21的端面,可以设置表侧比背侧或背侧比表侧朝向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的量比间隔t1大的量的结构。伴随于此,也可以在侧视方向的一对插入侧连结壁40P的插入口3P的端面,设置与上述结构嵌合的结构。当采用这种结构时,能得到上述效果,并且能使侧视方向的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间隙形状为例如钩形的线或斜线那样的简单的形状。由此,也能提高侧视方向的由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功能的一体感带来的美观。
使阳部件2的截面的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配设位置相对于在与筒状体的阴部件3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不为点对称。伴随于此,为了使表面嵌合凸部21R、21L与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分别平缓地嵌合,阴部件3的截面的表面嵌合凹部40PR、40PL的配设位置也相对于上述中心轴不为点对称。由此,只要是能得到上述效果,表面嵌合凸部21R、21L的侧视方向的形状均相同的情况,就能避免阳部件2与阴部件3的表背错误地组装。
可以使带扣1的表侧的端面宽度40PLW与端面宽度40PRW不为相同的宽度。总之,只要在带扣1的表侧,端面宽度40PLW与端面宽度21LW是相同的宽度,端面宽度40PRW与端面宽度21RW是相同的宽度即可。同样地,可以使与带扣1的背侧的背壁32的外表面相对的俯视中的与基体21的左侧及右侧的端面相对的背壁32的端面宽度均不为相同的宽度。由此,不仅带扣1的设计的变化可以增加,还能适当改变带扣1所要求的刚性,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在此引用了2010年6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第2010-130517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而录入。
Claims (5)
1.一种带扣,其具备:
阴部件,该阴部件形成为由上壁、与该上壁相对的下壁、以及连结这些上壁及下壁的一对侧壁形成的扁平筒状,在作为在一个方向上扁平的筒端的插入口,在该一个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插入端部;以及
阳部件,该阳部件在具有与上述一对插入端部连接的一对连接端部的基体上形成有从该一对连接端部通过上述一对插入端部向上述阴部件内延伸的一对臂,
上述带扣的特征在于,
相互连接的上述插入端部和上述连接端部具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整合的外表面,
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与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通过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面边缘嵌合,
上述一对面边缘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阶比相互连接的上述插入端部与上述连接端部的间隙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上,形成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凹状的台阶,
在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上,形成有在上述臂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的凸状的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该连接端部上形成有嵌合凸部,该嵌合凸部从上述臂的基端到连接该臂的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具有上述臂延伸的方向的台阶,由上述嵌合凸部形成上述连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
在上述插入端部上形成有与上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由上述嵌合凹部形成上述插入端部的外表面的上述面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对上述臂排列的方向侧面观察时,上述一对面边缘是曲线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30517 | 2010-06-07 | ||
JP2010130517A JP5469542B2 (ja) | 2010-06-07 | 2010-06-07 | バックル |
PCT/JP2011/062952 WO2011155453A1 (ja) | 2010-06-07 | 2011-06-06 | バック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33111A true CN102933111A (zh) | 2013-02-13 |
CN102933111B CN102933111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509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28174.3A Active CN102933111B (zh) | 2010-06-07 | 2011-06-06 | 带扣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69542B2 (zh) |
KR (1) | KR101233956B1 (zh) |
CN (1) | CN102933111B (zh) |
TW (1) | TWI461158B (zh) |
WO (1) | WO2011155453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67A (zh) * | 1993-10-16 | 1995-06-14 | Ykk株式会社 | 卡扣 |
CN1345558A (zh) * | 2000-09-27 | 2002-04-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CN1768632A (zh) * | 2004-11-02 | 2006-05-10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CN101336763A (zh) * | 2007-07-03 | 2009-01-07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09093313A1 (ja) * | 2008-01-23 | 2009-07-30 | Ykk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3071B2 (ja) * | 1998-10-22 | 2003-10-06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JP2003033209A (ja) | 2001-07-23 | 2003-02-04 | Ykk Corp | バックル |
JP4376113B2 (ja) * | 2004-04-27 | 2009-12-02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JP5020004B2 (ja) * | 2007-09-05 | 2012-09-05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
2010
- 2010-06-07 JP JP2010130517A patent/JP54695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5-31 TW TW100118969A patent/TWI461158B/zh active
- 2011-06-06 CN CN201180028174.3A patent/CN10293311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06 WO PCT/JP2011/062952 patent/WO20111554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6-07 KR KR1020110054603A patent/KR1012339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67A (zh) * | 1993-10-16 | 1995-06-14 | Ykk株式会社 | 卡扣 |
CN1345558A (zh) * | 2000-09-27 | 2002-04-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CN1768632A (zh) * | 2004-11-02 | 2006-05-10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CN101336763A (zh) * | 2007-07-03 | 2009-01-07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09093313A1 (ja) * | 2008-01-23 | 2009-07-30 | Ykk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155453A1 (ja) | 2011-12-15 |
TWI461158B (zh) | 2014-11-21 |
JP2011254916A (ja) | 2011-12-22 |
TW201200056A (en) | 2012-01-01 |
KR20110134310A (ko) | 2011-12-14 |
CN102933111B (zh) | 2015-07-29 |
KR101233956B1 (ko) | 2013-02-15 |
JP5469542B2 (ja)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33112B (zh) | 带扣 | |
CN100592880C (zh) | 拉链 | |
CN101380158B (zh) | 带扣 | |
CN102361569B (zh) | 旁开扣 | |
CN102548445B (zh) | 旁开扣 | |
JP5360622B2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USD590705S1 (en) | Loop fastener | |
CN103416921A (zh) | 带扣 | |
USD954594S1 (en) | Watch strap connector | |
USD980104S1 (en) | Watchband | |
CN104125786A (zh) | 带扣 | |
USD559787S1 (en) | Connector for memory card | |
CN102958397B (zh) | 拉链用插接-分开件 | |
USD1004778S1 (en) | Blood glucose meter | |
CN102933111A (zh) | 带扣 | |
EP2946683B1 (en) | Fastener element and fastener stringer | |
CN105324278B (zh) | 气囊装置 | |
CN205757617U (zh) | 绳带扣 | |
CN104799502B (zh) | 组装式拉链拉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338851A (zh) | 拉链用链帽以及拉链长链 | |
USD563269S1 (en) | Male buckle portion | |
USD924098S1 (en) | Jewelry connector | |
CN102933110B (zh) | 带扣 | |
USD1042216S1 (en) | Watch strap connector | |
CN104068566B (zh) | 旁开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