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5436A -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 Google Patents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5436A
CN102925436A CN2012104286899A CN201210428689A CN102925436A CN 102925436 A CN102925436 A CN 102925436A CN 2012104286899 A CN2012104286899 A CN 2012104286899A CN 201210428689 A CN201210428689 A CN 201210428689A CN 102925436 A CN102925436 A CN 102925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sr
cotton
seq
verticillium
primer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5436B (zh
Inventor
张天真
宁志怨
郭旺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4286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5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5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5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5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5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位于棉花D9染色体上,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和86-1来源的RIL群体中能解释16.95~65.53%的表型变异,有以下3个SSR标记与之紧密连锁,分别是:SSR/NAU2954209,SSR/NAU3414258,和SSR/DPL0530220。本发明所述的分子标记在筛选或鉴定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的应用。本发明不但有助于解决我国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迟缓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克服现有育种技术对黄萎病抗性存在鉴定成本高、时间长、稳定性低等特点,大大加快我国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培育与种子产业化进程。

Description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涉及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背景技术
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而棉花黄萎病是对棉花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棉花黄萎病在1935年引进美国斯字棉品种时,伴随种子传到我国后并迅速蔓延开来,现已经遍布我国主要棉花产区。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爆发成灾,全国发病面积达到267hm2,损失皮棉10万吨(石磊岩,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棉花学报,1995,7(4):243-245)。2002、2003年在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再次爆发,棉花黄萎病已经成为棉花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周庭辉等,棉花抗黄萎病生理与生化机制研究,分子植物育种,2006,4(4):593-560)。由于缺少高抗黄萎病种质,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抗黄萎病品种满足棉花生产的需要,抗黄萎病已经成为我国棉花最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吴征彬等,棉花抗黄萎病鉴定技术研究,湖北农业科学,1999,第5期,16-19)。但是由于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复杂,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选育进展缓慢,沿用以往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策略和以单株是否抗病的作为选择标准,实践证明效果不大(简桂良等,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的探讨,植物病理学报,2004,34(4):356-360)。
美国在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如在一些商业化的陆地棉品种和部分爱字棉品种都显示了良好的黄萎病抗性水平(Zhang JF,Sanogo S,Flynn R,et al.Germplasm evaluation and transfer of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Pima(Gossypium barbadense)to Upland cotton(G.hirsutum),Euphytica,2012,1-14)。为了提高我国现有陆地棉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首先要收集高抗黄萎病的种质系作亲本,与现有高产推广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和回交,但在每轮回交中,都要对黄萎病抗性进行检测,成本较高,时间相对较长,同时抗性鉴定还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抗病育种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难度相对较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将传统的表型选择转变为直接选择基因型,从而大大提高选择效率。为了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的效率,从1994年起,世界各国已开展了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Lyon等(1999)用SicalaV-1(抗)与Siokral-4(感)配制F2群体,用AFLP技术得到了与主效抗性基因VWR1紧密连锁的两个分子标记SV-M1和SV-M3。王红梅等(2005)利用陆地棉品种遗传标准系TM-1和常抗棉为亲本,进行杂交并自交,创制了含109个F2单株及F2:3家系的作图群体,以SSR、RAPD和SRAP等3种分子标记进行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利用单标记分析及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检测出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3、5、6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4.15%、3.45%和18.78%。Boleket等(2005)利用抗黄萎病海岛棉Pima S-7品种和感黄萎病品种Acala44配制了一个海陆杂交F2群体,用BSA法筛选到了三个SSR标记(CM12、STS1、BNL3147-2)对黄萎病的抗性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且上述这3个标记均位于A11染色体上。蒋锋等(2009)利用抗黄萎病品系60182和感黄萎病品种军棉1号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其F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139个标记位点,31个连锁群,总长1165cM的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F2:3家系各时期平均病级代表F2单株抗病性,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来检测黄萎病抗性QTL,研究结果显示在60182在不同调查时期对4种不同黄萎菌生理菌系的抗性QTL都集中在D7、D9两条染色体上,形成了两个抗病QTL集中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新的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主效QTL位点及其分子标记的引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位于棉花D9染色体上,以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和86-1来源的RIL群体中能解释16.95~65.53%的表型变异,有以下3个SSR标记与之紧密连锁,分别是:SSR/NAU2954209,SSR/SSR/NAU3414258,SSR/DPL0530220;各分子标记的引物及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如下:
SSR/NAU2954209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2,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09bp的DNA片段;
SSR/SSR/NAU3414258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3,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58bp的DNA片段;
SSR/DPL0530220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20bp的DNA片段。
上述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主效QTL位点,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标记定位的:Prema是含有瑟伯氏棉和海岛棉优异基因的一种爱字棉,是通过[AXTE-1×NM49-2]×[C6TE×NMB3080]获得的一个高抗黄萎病种质系。通过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和86-1进行杂交形成F1,通过逐年自交加代形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已公开的8665对微卫星引物对群体的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对群体中每个家系的DNA进行PCR扩增,从而确定群体的基因型,利用遗传作图软件JoinMap3.0软件构建棉花染色体图谱;与此同时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在新疆石河子(代表新疆北疆棉区)黄萎病的人工病圃和江苏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温室接种分别来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流行的两种黄萎病菌V991和VD8(菌株购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根据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方法(朱荷琴等,2007,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方法.中国棉花34:9-10)对群体的每个家系进行调查,结合棉花染色体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LR阈值为11.5(相当于LOD值2.5),1000次测验分析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QTL。研究结果所述如下:
①、利用已报道的8665对微卫星引物对群体的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在亲本间筛选到有明显多态性的引物304对,共获得305个多态性位点,并利用这些位点中的279个标记位点构建了陆地棉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图谱涵盖有棉花的全部26个连锁群/染色体,覆盖1576.249cM,标记间平均距离5.83cM,占整个棉花染色体组的33.82%,该图谱与本研究室已发表的四倍体棉花染色体图谱(Guo W,Cai C,Wang C,Zhao L,Wang L,Zhang T(2008)Apreliminary analysis of genom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Gossypium hirsutum.BMC Genomics9:314)上的标记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仅个别染色体/连锁群有差异。
②、病圃中黄萎病抗性QTL定位结果:2010和2011年,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兵团农科院和农八师的人工黄萎病病圃进行抗性鉴定。利用群体每个家系的叶片症状的病指来对黄萎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研究。基于2010年和2011年调整后的群体叶片发病的病指,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黄萎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共有8个抗性QTL被鉴定出来,它们分别位于D2、D3、D9、D11、A1、A3、A5、A7染色体上。两年的人工黄萎病病圃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存在一个共同来源于Prema的黄萎病抗性QTL,它位于D9染色体上的标记DPL0530和NAU2954之间,平均能够解释62.83%的表型变异,LOD值在23.37和26.73之间。其它五个抗性QTL也能解释5.72~15.23%的表型变异,LOD值在3.02和12.08之间。因此,这是一个主效QTL。
③、温室中黄萎病抗性QTL定位结果:利用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流行的黄萎病菌生理菌系V991和VD8于2009年和2011年在江苏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牌楼温室中对重组自交系亲本及其群体中的家系进行接菌,试验方法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颁布的国家棉花抗黄萎病苗期鉴定方法(石磊岩等(1987)棉花抗黄萎病苗期鉴定方法.植物保护,第42页;牛玉兰等(1987)棉花抗黄萎病苗期鉴定方法的研究.中国棉花:37-39),在接菌后30~40天左右对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发病程度进行病级调查并计算其病情指数。基于2009年和2011年温室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病指的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苗期黄萎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共有5个具有显著性的抗性QTL被检测出来,它们分别位于A9、D9、D3、D11染色体上,解释5.33~16.95%的表型变异,LOD值位于3.25和7.63之间,其中QTL qVW-D9-1被同时检测到两次,表现出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流行的黄萎病菌生理菌系V991和VD8的广谱抗性;该QTL位于D9染色体上的标记DPL0530和NAU2954之间,解释16.95~15.27%的表型变异,LOD值在3.84~7.63之间。
综上所述,在新疆石河子病圃和南京农业大学温室对来源于Prema和86-1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四次检测到的显著性QTL中存在一个共同的QTL,它位于D9染色体上,并且在新疆石河子病圃和南京农业大学温室都能对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流行的不同黄萎菌生理菌系表现抗性,在新疆石河子病圃中该目标QTL甚至能解释60.13~65.53%的表型变异。因此,该目标QTL是一个黄萎病抗性的主效QTL,且对多个病原菌均具有广谱抗性。根据本研究室已经发表的四倍体棉染色体图谱进行分析表明,目标QTL的位置和已经公布的60182上位于D9染色体上的抗性QTL位置位于同一染色体上(Jiang F,Zhao J,Zhou L,Guo W,Zhang T(2009)Molecular mapping of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QTLclustered on chromosomes D7and D9in upland cotto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2:872-884),但是标记区间不同,因此这两个QTL是不同的抗病QTL,本发明提供的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主效位点是一个新的QTL位点。
利用SSR/NAU2954209,SSR/SSR/NAU3414258,SSR/DPL05302203个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发现黄萎病抗性主效位点QTLVw-1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表现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是SSR/NAU2954209、SSR/SSR/NAU3414258和SSR/DPL0530220,该主效QTL位点可由SSR/NAU2954209,SSR/NAU3414258,和SSR/DPL0530220标定,QTLvw-1距离分子标记SSR/NAU3414258的遗传距离为1.92~3.33cM,距离分子标记SSR/NAU2954209的遗传距离为5.63~7.02cM,距离分子标记SSR/DPL0530220的遗传距离为5.80~6.97cM。
本发明所述的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的分子标记引物,所述的分子标记SSR/NAU2954209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2,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09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SSR/NAU3414258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3,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58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DPL0530220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20bp的DNA片段。
本发明所述的分子标记在鉴定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分子标记在筛选或鉴定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分子标记引物在筛选或鉴定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1.利用分子标记对全基因组进行扫描,研究结果显示在棉花D9染色体上有一个棉花黄萎病抗性主效位点QTLVw-1,其中有3个SSR标记,SSR/NAU2954209,SSR/SSR/NAU3414258,SSR/DPL0530220与之紧密连锁(图1),该主效QTL位点以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在Prema×86-1的RIL群体中可解释16.95~65.53%的表型变异。根据Prema系谱分析,选择其可能供体进行黄萎病抗性主效QTL来源检测,推测Prema中的黄萎病抗性主效QTL可能来源于瑟伯氏棉或海岛棉中的抗性基因(图2,图3,图4)。
2.不同年份、不同环境以及接种不同黄萎菌生理菌系的研究表明,QTLVw-1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以及接种不同的黄萎菌生理菌系其抗性表现均很稳定,是一个广谱高抗的QTL,这为提高我国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奠定了基础。
3.本发明不但有助于解决我国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迟缓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克服现有育种技术对黄萎病抗性存在鉴定成本高、时间长、稳定性低等特点;利用本发明棉花黄萎病抗性QTL主效位点及其分子标记可以提高黄萎病抗性的选择效率,尽快提高我国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并应用于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的生产与抗性检测,大大加快我国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培育与种子产业化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来源Prema抗黄萎病主效QTL的染色体定位
棉花D9染色体,有3个SSR标记,SSR/NAU2954209,SSR/NAU3414258,SSR/DPL0530220与基因QTLvw-1紧密连锁,该QTL区间被这3个标记标定。其中E1代表2010新疆;E2代表2011新疆;E3代表温室接种V991;E4代表温室接种VD8
图2引物DPL0530在亲本以及不同来源的棉花材料的扩增结果
其中1泳道为Prema,2泳道为86-1,3泳道为瑟伯氏棉,4泳道为雷蒙德氏棉,5泳道为海7124,6泳道为3-79。箭头所示为在Prema中的目标扩增位点。
图3引物NAU3414在亲本以及不同来源的棉花材料的扩增结果
其中:1泳道为Prema,2泳道为86-1,3泳道为瑟伯氏棉,4泳道为雷蒙德氏棉,5泳道为海7124,6泳道为3-79。箭头所示为在Prema中的目标扩增位点。
图4引物NAU2954在亲本以及不同来源的棉花材料的扩增结果
其中:1泳道为Prema,2泳道为86-1,3泳道为瑟伯氏棉,4泳道为雷蒙德氏棉,5泳道为海7124,6泳道为3-79。箭头所示为在Prema中的目标扩增位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程序是:将引自美国的陆地棉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进行田间种植并按单株进行混收,然后在黄萎病病圃中按行种植并进行抗病性鉴定,经过连续几年的抗性鉴定并接种黄萎病不同生理菌系,计算出其病情指数,选出病情指数平均数最低的且纯合稳定的株系,进一步自交保存备用。86-1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通过田间定向选育的抗枯萎病的陆地棉推广品种,其特性是具有早熟、产量相对较高、植株紧凑、结铃性好,但是感黄萎病、纤维强度相对较低等特性(王金美等,1978,抗枯萎病高产新品种86-1号,棉花(05):23-24.;马存等,1980,棉花抗枯萎病、高产新品种“86-1号”的选育."中国农业科学(02):31-36.)。上述材料经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引进后,多年自交保存繁殖,如果其他同行需要,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可向国内研究单位提供这些种质。
实施例1
F2群体的配制:2005年夏,以Prema为母本,86-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得到F1,F1种子在当年南繁,自交得到F2种子,2006年春种植F2,自交分单株收得到F2:3种子。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配制:2006年冬在海南三亚将上述的F2:3种于大田中,并按单株自交,产生F4代种子,在每个家系中每株收取1个自交铃,混合后于2007年春季在南京江浦基地自交产生F5代种子,收获是每行随机抽取1个单株,收获该单株所有自交铃,产生F6代种子,2007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种植F6,按行收获种子,建成该组合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年春季将得到的含F7代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种植于南京江浦基地,自交产生F8代种子,2009年将F8代的18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亲本种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育种基地。
用8665对SSR引物首先对Prema和86-1亲本的DNA多态性进行初步分析。这些微卫星(SSR)标记引物均来源于CMD(http://www.cottonmarker.org/)上已公布的棉花微卫星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合成,本研究室保存。Taq酶、dNTPs等PCR试剂均购自Sigma公司。PCR反应体积为10μl,其中,67mM Tris-Hcl(PH8.8),16mM(NH4)SO4,2.5mM ofMgCl2,0.2mM ofdNTPs,0.6μM ofprimer,0.5U Taqase和20ng的基因组DNA。PCR反应在ThermalCycle 9600(Perkin-Elmer)上扩增。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分钟后,94℃变性45秒,57℃退火45秒,72℃延伸60秒,循环30次,最后72℃延伸7分种;扩增产物在PAGE胶上电泳,然后进行银染,银染过程如下所述:固定(10%酒精,0.5%冰醋酸)12分钟,0.2%AgNO3中染色12分钟,水洗2次,每次1分钟,显色液(含有1.5%NaOH,1%甲醛)中显影,记录结果。分子标记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有304对SSR引物的扩增产物在双亲中有差异。将这304对引物来确定重组自交系群体单株的基因型,共获得305个多态性位点。用JoinMap3.0软件构建(Prema×86-1)RIL群体的连锁图谱,共获得包含有棉花全部染色体的26个连锁群,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接种不同生理菌系黄萎病菌的QTL定位,筛选到一个在多年多点稳定性较好且兼具广谱抗性的黄萎病抗性的QTL,该QTL位于棉花D9(Chr.23)染色体,有3个SSR标记与之连锁,如下所述:
SSR/NAU2954209(用NAU2954引物可扩增出209bp的DNA片段);
SSR/NAU3414258(用NAU3414引物可扩增出258bp的DNA片段);
SSR/DPL0530220(用DPL0530引物可扩增出220bp的DNA片段)。
NAU2954正向引物:5'AAGGAAATGCTGCCAACTAC  3'(SEQ ID NO.1)
反向引物:5'AGACTTGCTCTGGTCTGCTT 3'(SEQ ID NO.2)
NAU3414正向引物:5'CAACTTCCCAAGCTCGTATT 3'(SEQ ID NO.3)
反向引物:5'GTTCAACTTCTCTCTTCCCTCT 3'(SEQ ID NO.4)
DPL0530正向引物:5'AGACTTACTTAAAGGCACCATTCG 3'(SEQ ID NO.5)
反向引物:5'GCAGACTCTTCTGGTGTAACAGTG 3'(SEQ ID NO.6)
上述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合成并应用于本研究。目标QTL在上述(Prema×86-1)的RIL群体中可解释16.95~65.53%的表型变异,该抗性QTL以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因此,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有效地开展棉花的黄萎病抗性育种。
根据Prema的系谱来源(Bowman D,Gutierrez O,Percy R,et al.Pedigrees of upland and pimacotton cultivars released between 1970and 2005[J].Mississippi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Experiment Station Technical Bulletin,2006,1155(57).),亲本Prema中可能含有瑟伯氏棉或海岛棉的血统,而瑟伯氏棉和海岛棉均已经被证明含有较高的黄萎病抗性(Zhao Fa,Fang W,Xie D,Zhao Y,Tang Z,Li W,Nie L,Lv S(2012)Proteomic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proteins in Gossypium thurberi inoculated with cotton Verticillium dahliae.Plant Sci185–186:176-184;Yang C,Guo WZ,Li GY,Gao F,Lin SS,Zhang TZ(2008).QTLs mapping for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at seedling and maturity stages in G.barbadense L.Plant Sci,174:290-298)。因此将和黄萎病抗性QTL区域连锁的三个标记在亲本、瑟伯氏棉、雷蒙德氏棉、海7124和海岛棉3-79的DNA中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电泳的结果表明抗性QTL区域附近的标记SSR/DPL0530220(图2)和SSR/NAU3414258(图3)与瑟伯氏棉拥有相同分子量的标记条带,标记SSR/NAU2954209与海岛棉拥有相同分子量的标记条带(图4),由此推论Prema中的黄萎病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瑟伯氏棉和海岛棉中的抗性基因,该目标黄萎病抗性QTL将会在陆地棉的抗病育种研究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Claims (7)

1.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其特征在于:该主效QTL位点QTLvw-1,位于棉花D9染色体上,以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和86-1来源的RIL群体中能解释16.95~65.53%的表型变异,有以下3个SSR标记与之紧密连锁,分别是:SSR/NAU2954209,SSR/NAU3414258,SSR/DPL0530220;各分子标记的引物及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如下:
SSR/NAU2954209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2,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09bp的DNA片段;
SSR/NAU3414258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3,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58bp的DNA片段;
SSR/DPL0530220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20bp的DNA片段。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的分子标记,其主要特征是该主效QTL位点可由SSR/NAU2954209,SSR/NAU3414258,和SSR/DPL0530205分子标记标定;QTLvw-1距离分子标记SSR/NAU3414258的遗传距离为1.92~3.33cM,距离分子标记SSR/NAU2954209的遗传距离为5.63~7.02cM,距离分子标记SSR/DPL0530220的遗传距离为5.80~6.97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SSR/NAU2954209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2,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09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NAU3414258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NO.3,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58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DPL0530220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20bp的DNA片段。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的分子标记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SSR/NAU2954209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NO.2,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09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NAU3414258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3,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58bp的DNA片段;所述的分子标记SSR/DPL0530220的正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反向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在高抗黄萎病种质系Prema中可扩增出长度为220bp的DNA片段。
5.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标记在鉴定棉花抗黄萎病的主效QTL位点QTLvw-1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标记在筛选或鉴定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子标记引物在筛选或鉴定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的应用。
CN201210428689.9A 2012-10-31 2012-10-31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Active CN102925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689.9A CN102925436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689.9A CN102925436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5436A true CN102925436A (zh) 2013-02-13
CN102925436B CN102925436B (zh) 2014-04-30

Family

ID=4764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689.9A Active CN102925436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543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1852A (zh) * 2013-09-05 2014-02-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个能显著增加陆地棉衣分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及其ssr 标记
CN104313016A (zh) * 2014-09-26 2015-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与棉花黄萎病抗性有关的qtl/主效基因的分子标记
CN104878003A (zh) * 2015-06-15 2015-09-02 南京农业大学 一个棉花黄萎病抗性主效qtl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
CN105803066A (zh) * 2016-03-29 2016-07-2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与抗棉花黄萎病QTLvw1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7090497A (zh) * 2017-04-01 2017-08-2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与陆地棉抗黄萎病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
CN108130381A (zh) * 2017-11-29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来自海岛棉海1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8130380A (zh) * 2017-11-29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同步改良棉花黄萎病抗性和纤维品质的分子育种方法
CN111436367A (zh) * 2020-05-27 2020-07-24 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黄萎病的棉花育种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256A (zh) * 2000-11-10 2001-05-02 南京农业大学 与棉花高强纤维主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CN102080080A (zh) * 2010-09-28 2011-06-0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用于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辅助选择育种的分子标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256A (zh) * 2000-11-10 2001-05-02 南京农业大学 与棉花高强纤维主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CN102080080A (zh) * 2010-09-28 2011-06-0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用于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辅助选择育种的分子标记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URICIO ULLOA AND WILLIAM R. MEREDITH JR.: "Genetic Linkage Map and QTL Analysis of Agronomic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in an Intraspecific Population", 《THE JOURNAL OF COTTON SCIENCE》 *
宁志怨: "陆地棉优质、抗病的分子标记定位及聚合育种研究", 《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 *
昝伟等: "海岛棉抗黄萎病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及QTL的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
高玉千等: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QTL定位", 《棉花学报》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1852B (zh) * 2013-09-05 2016-01-13 南京农业大学 一个能显著增加陆地棉衣分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及其ssr标记
CN103571852A (zh) * 2013-09-05 2014-02-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个能显著增加陆地棉衣分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及其ssr 标记
CN108048593A (zh) * 2014-09-26 2018-05-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来自海岛棉海1可提高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
CN104313016A (zh) * 2014-09-26 2015-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与棉花黄萎病抗性有关的qtl/主效基因的分子标记
CN108048594A (zh) * 2014-09-26 2018-05-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与棉花黄萎病抗性有关的qtl/主效基因的分子标记
CN104878003A (zh) * 2015-06-15 2015-09-02 南京农业大学 一个棉花黄萎病抗性主效qtl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
CN105803066A (zh) * 2016-03-29 2016-07-2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与抗棉花黄萎病QTLvw1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5803066B (zh) * 2016-03-29 2019-04-2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与抗棉花黄萎病QTLvw1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7090497A (zh) * 2017-04-01 2017-08-2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与陆地棉抗黄萎病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
CN108130381A (zh) * 2017-11-29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来自海岛棉海1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8130380A (zh) * 2017-11-29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同步改良棉花黄萎病抗性和纤维品质的分子育种方法
CN108130381B (zh) * 2017-11-29 2020-08-0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来自海岛棉海1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8130380B (zh) * 2017-11-29 2020-08-0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同步改良棉花黄萎病抗性和纤维品质的分子育种方法
CN111436367A (zh) * 2020-05-27 2020-07-24 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黄萎病的棉花育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5436B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5436B (zh) 一个棉花高抗黄萎病的主效qtl及其ssr分子标记
CN101821409B (zh) 用于优选性状育种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3305510A (zh) 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Pi9SNP及制备与应用
Zhiyuan et al. Molecular tagging of a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in upland cotton cultivar prema
ZHAN et al. Breeding of R8012, a rice restorer line resistant to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CN104969855A (zh) 一种培育广谱、持久穗瘟抗性水稻育种材料的方法
CN104313016B (zh) 与棉花黄萎病抗性有关的qtl/主效基因的分子标记
WO2011072478A1 (zh) 玉米抗茎腐病主效qtl、与主效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和应用
Saha et al.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x Hawaiian Cotton (G. tomentosum Nutt. Ex. Seem.) F1 hybrid hypoaneuploid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series
CN105794631A (zh) 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7e抗赤霉病双体附加系的创建方法
CN105624280B (zh) 鉴定苹果抗、感炭疽菌叶枯病的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4946644B (zh) 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1671743B (zh) 辅助筛选具有较低株高性状的大豆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Jayawardana et al. Evaluation of DNA markers linked to blast resistant genes, Pikh, Pit (p), and Pita, for parental selection in Sri Lankan rice breeding
CN114032235B (zh) Ssr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和陆地棉早熟分子育种相关ssr标记位点的筛选方法
CN110607382A (zh) 来源于新陆早24的单铃重主效基因的snp分子标记
CN111073991A (zh) 一种抗稻瘟病基因Pi67(t),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和应用
Omara et al. Molecular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s in two new Egyptian wheat cultivars
CN102517396B (zh) 一种培育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的分子育种方法
CN112889664B (zh) 一种聚合互补抗稻瘟病基因培育广谱、持久抗性水稻育种材料的方法
CN109006456A (zh) 一种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
CN109576387B (zh) 来源于新陆早24和鲁棉研28的纤维长度主效基因的snp分子标记
Ji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spectra of the Pi-ta and Pi-k genes to US races of Magnaporthe oryzae causing rice blast i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CN106636425B (zh) 水稻紫叶基因pl1的分子标记及其鉴定方法和应用
CN111073990B (zh) 抗稻瘟病基因Pi67(t)的显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