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8318A -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8318A
CN102908318A CN2012104242602A CN201210424260A CN102908318A CN 102908318 A CN102908318 A CN 102908318A CN 2012104242602 A CN2012104242602 A CN 2012104242602A CN 201210424260 A CN201210424260 A CN 201210424260A CN 102908318 A CN102908318 A CN 10290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xycamptothecine
preparation
microsphere
nano microsphere
organic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4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8318B (zh
Inventor
刘杰
蒋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4242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8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为采用由乙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组成的二元溶剂将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PLGA溶解,然后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乳化,分散,离心,冷冻干燥得到。采用本发明的可降解聚合物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可以极大提高羟基喜树碱和聚合物浓度的适用范围,使用有机溶剂量少,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所述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在模拟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可持续释放10天以上,大大延长了10-羟基喜树碱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并且活性的内酯环结构得到较好的保护,几乎100%都保持内酯环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喜树碱是从我国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得到的微量生物碱。10-羟基喜树碱是喜树碱分子的第10位碳原子的氢被羟基取代,因此可认为是喜树碱的天然衍生物。
10-羟基喜树碱抗瘤谱广,其抗癌作用与抗代谢药及烷化剂不同。研究表明,10-羟基喜树碱可选择性的抑制拓扑异构酶,因而干扰DNA的复制,造成不可逆的DNA链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此外,动物实验证明,10-羟基喜树碱作用于S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S期的作用较G1期和G2期明显。对G0期细胞无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抑制作用。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10-羟基喜树碱与其它常用的抗癌药无交叉耐药,因此对耐药肿瘤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0-羟基喜树碱易溶于二甲亚砜(DMSO),微溶于甲醇、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其结构E环上的α-羟基内酯环是必需的活性基团, 但该部位在碱性条件下会迅速开环,使得疗效降低,而且毒性增强。而目前我国临床上所使用的10-羟基喜树碱的多为注射剂,将其与氢氧化钠反应成盐使之溶解,其结构中E环上的内酯环被打开,使得临床应用面临如下诸多问题:(1)注射剂型为HCPT钠盐或开环形式,其代谢较快,半衰期短;(2)HCPT 钠盐注射液不稳定,当 pH 大于 7.4 时易水解失活,见光也易分解;(3)95%以上的10-羟基喜树碱在体内与血清蛋白结合失效,且结合后毒副作用更强。
为了提高10-羟基喜树碱的临床疗效,增强水溶性,增加生物利用度,目前对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多集中在改变溶剂体系,剂型以及载药系统的改造等方面。
其中,纳米微球载药系统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可以增强药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2)使药物溶解度增加,粘附性提高,表面积增大,从而改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3)可以将药物被动靶向输送到肝、脾、肺、骨髓、淋巴等部位,或经修饰后达到主动靶向输送的目的,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提高靶部位的药物浓度;(4)调节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和控制药物分子的释放速度,达到缓释控释效果,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关于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研究。如中国专利(CN1362060A)和(CN1363394A)分别公开了羟基喜树碱葡聚糖纳米粒和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中都是通过加碱调节水溶液pH值至7.5-12,然后溶解羟基喜树碱,再通过超声波处理形成载药纳米粒。其为了使羟基喜树碱能够溶解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将pH调为碱性,使羟基喜树碱E环的内酯环水解成为羧酸盐结构,从而致使所包封的药物失活,必然会降低其治疗效果,且增加毒副作用。
中国专利(CN101219144A)公开了一种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加入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和膜修饰材料,采用剪切的方式制备纳米粒。由于羟基喜树碱的溶解性极差,仅溶于个别有机溶剂,因此制备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单一类型的有机溶剂才能溶解少量羟基喜树碱(如10mg羟基喜树碱溶于80~100ml有机溶剂中),因此增加了溶剂残留的可能性且易造成污染和浪费。此外,剪切乳化的方式机械应力作用过强,易破坏某些性质不稳定的药物。
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依据形成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即聚合反应法和聚合材料分散法。其中,聚合材料分散法又分为纳米沉淀法、盐析法、乳化-溶剂扩散法和溶剂挥发法等。前三种方法的有机相所用溶剂为与水完全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腈和乙醇等);在制备过程中,有机相-水相界面发生剧烈的相变,有机溶剂以高于一定临界值的速度迅速向水相扩散,并在界面形成局部湍流,载体材料则在界面因有机溶剂的脱除而迅速沉积成纳米粒。这些方法所得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通常较低。溶剂挥发法指采用与水完全不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等),通过使用均质或是超声等机械分散力的方式制备纳米级液体,然后挥发除去溶剂形成固体纳米粒。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不利于环保,且粒径分布较宽。并且,常规的溶剂挥发法的包封率仅在20~40%或更低的水平,载药量也较低,对给药量造成限制。
因此,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具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针对10-羟基喜树碱脂难溶、水不溶、碱性易开环失活的缺陷,通过使用混合溶剂将10-羟基喜树碱包裹于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成微球,从而改善10-羟基喜树碱的疏水性质,避免开环,延长10-羟基喜树碱在体内的停留和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作用,进而为10-羟基喜树碱的各类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羟基喜树碱和聚合物浓度的适用范围,且仅使用少量有机溶剂,产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
10-羟基喜树碱                  1~20份;
聚乙烯醇                       3~10份;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10~100份;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10-羟基喜树碱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按每1毫克的10-羟基喜树碱,添加0.25~2毫升的有机溶液使其充分溶解;
所述有机溶剂为由乙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组成的二元溶剂;所述二元溶剂中,乙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5;
(2)将步骤(1)所得有机混合液滴加至聚乙烯醇浓度为0.5~5质量%的水溶液中,得到乳液;有机混合液与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5;
(3)将步骤(2)所得乳液在超声条件下进行乳化;
(4)将超声乳化后的乳液分散至聚乙烯醇浓度为0.1~0.5质量%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或减压蒸馏,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
(5)待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后,通过低温离心收集PLGA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6)将步骤(5)收集的PLGA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得到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要解决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制备工艺的问题,首先必须考虑其活性结构的溶解性问题。因此发明人经过各种单一溶剂的筛选以及多种溶剂的组合试验比较,并通过涡旋、超声分散等方式提高药物溶解度,最终找出最佳组合与最佳比例的二元混合溶剂,通过结合乳化-溶剂扩散和溶剂挥发法将10-羟基喜树碱包裹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中制成纳米微球药物缓释体系,该混合溶剂能在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同时很好的保证制得的纳米粒各项指标参数满足要求。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二元混合溶剂更优选为甲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4~5或乙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3~5的混合溶剂。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更优选为乙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3~5的二元溶剂。经过发明人的反复尝试,发现乙醇混合的二元溶剂比以甲醇混合的二元溶剂在载药量和包封率在同等条件下均好一些。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最优选为乙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4的二元溶剂。发明人发现,在这实验条件的范围内的这一比例下,所得到的纳米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达到最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3)中,所述超声的条件为:振幅为20~80%,时间20~90s。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4)中,所述搅拌为在室温下搅拌时间为6~8小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4)中,所述减压蒸馏为在10~200 mbar,30~3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5)中,所述低温离心的条件优选为在4℃,为8000~1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分钟。
冻干保护剂可以根据本领域常用的冻干保护剂作选择。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7)中,所述冻干保护剂优选为海藻糖、葡萄糖、蔗糖或甘露醇。
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该纳米微球的外观是规整的球形,在乳液中分散良好,粒径在100~500nm,分散性较好,多分散系数可达0.047,载药量高达16%,,包封率高达96.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可降解聚合物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在同等有机溶剂用量条件下的10-羟基喜树碱的溶解度,相应的提高了药物和聚合物的溶液浓度,因此提高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可实现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肉眼观察可发现其能较好地分散于水中,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悬乳液,大大改善了药物不溶于水的性质;
(3)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可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持续释放10天以上,大大延长了10-羟基喜树碱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并且活性的内酯环结构得到较好的保护,几乎100%都保持内酯环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6制备的PLGA载10-羟基喜树碱微球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7制备的PLGA载10-羟基喜树碱微球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7制备的PLGA载10-羟基喜树碱微球体外缓冲液中的药物释放曲线;
图4为不同形式的10-羟基喜树碱在不同模拟缓冲液中的内酯活性成分比例研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述及的试剂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使用的试剂。
实施例1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甲醇:二氯甲烷(v/v=1:3)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2%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在振幅为38%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随后将乳化得到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2%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6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304.3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152。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7.1%和78.6%。
实施例2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甲醇:二氯甲烷(v/v=1:4)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在振幅为60%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8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353.7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241,zeta电位为-28.7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8.2%和88.3%。
实施例3 
精密称量2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甲醇:二氯甲烷(v/v=1:4)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并在振幅为38%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5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减压蒸馏为在10~200 mbar,30~35℃,旋转蒸发2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357.5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198,zeta电位为-15.4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15.4%和92.0%。
实施例4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乙醇:二氯甲烷(v/v=1:3)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并在振幅为60%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8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288.6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047,zeta电位为-14.6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7.8%和86.6%。
实施例5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乙醇:二氯甲烷(v/v=1:4)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并在振幅为38%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8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232.6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083,zeta电位为-27.9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8.6%和95.6%。
实施例6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乙醇:二氯甲烷(v/v=1:5)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并在振幅为60%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8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294.6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175,zeta电位为-17.3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7.5%和82.4%。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球的扫描电镜见图1。
实施例7
精密称量2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乙醇:二氯甲烷(v/v=1:4)的二元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并在振幅为60%的条件下超声乳化30s。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室温搅拌8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277.3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138,zeta电位为-15.3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16%和96.4%。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球的透射电镜见图2。
对比例1
精密称量10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和100mgPLGA。
将10-羟基喜树碱和PLGA溶于5ml二氯甲烷中。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有机溶液滴加至10ml质量浓度为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进行超声乳化。将乳化后的乳液加至85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分散固化。减压蒸馏为在10~200 mbar,30~35℃,旋转蒸发1h,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固化后的微球在4℃,离心转速10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后收集,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10-羟基喜树碱微球粉末。
激光粒度分析表明,所得微球以297.9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系数为0.365,zeta电位为-19.4mV。透射电镜下观察该纳米微粒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在乳液中分散良好。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结果分别为6.9%和76.3%。
实施例8  体外释放实验
实施例7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如图3。秤取2mg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3份,分散于20ml pH7.4的PBS缓冲溶液中,置于37℃的摇床中孵育,在设定时间点取样,然后在10000r/min下离心5min,取0.5ml上清液,检测其中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从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可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持续释放10天以上,大大延长了10-羟基喜树碱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实施例9 内酯结构稳定性试验
实施例7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稳定性曲线如图4。秤取2mg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6份,分别分散3份于pH7.4的PBS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另外秤取1mg10-羟基喜树碱原料药,将原料药溶解于1ml DMSO中,然后以相同药物浓度稀释三份于pH7.4的PBS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于0、0.5、2、4、6、12和24小时定时取样1ml,HPLC检测10-羟基喜树碱的两种构型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即得内酯构型和羧酸构型的转换情况。从图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可在PBS和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对活性的内酯环结构形成较好的保护,24小时后几乎100%还都保持内酯环结构。而相比之下,原料药在0.5h之内就有超过80%的构型为无效的羧酸构型。
实施例10
对以上实施例7制备的微球与市售10-羟基喜树碱注射液和原料药进行细胞试验,得出3种10-羟基喜树碱制剂的IC50(IC50是指细胞生长被抑制一半时所使用药物的对应浓度)。其中所选用的市售10-羟基喜树碱注射液为黄石飞云生产,规格为2ml:5mg。具体步骤为:首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将细胞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2000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200μl。过夜培养后,将上述各组分的样品配制出6个浓度梯度的药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加入96孔板中,对照组更换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基即可,每孔200μl,每组设5个平行孔,于37℃,5%CO2 条件下培养48h。而后弃去上清液,PBS缓冲液清洗3次,然后每孔加入200 μl新鲜配制的含0.5mg/ml的MTT的培养基,37℃,5%CO2下继续培养,4 h后小心弃上清,并加入150μl DMSO,在酶标仪上选用570 nm波长测吸光值。以同一样品的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存活率曲线,从中求出样品的IC50。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形式的10-羟基喜树碱作用于不同肿瘤系的IC50
Figure 92343DEST_PATH_IMAGE001
注:HT29:人结肠癌细胞;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制备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相比市售注射剂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对于不同肿瘤细胞的IC50降低了5-170倍不等。

Claims (9)

1.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
10-羟基喜树碱                  1~20份;
聚乙烯醇                       3~10份;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10~100份;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10-羟基喜树碱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按每1毫克的10-羟基喜树碱,添加0.25~2毫升的有机溶液使其充分溶解;
所述有机溶剂为由乙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组成的二元溶剂;所述二元溶剂中,乙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5;
(2)将步骤(1)所得有机混合液滴加至聚乙烯醇浓度为0.5~5质量%的水溶液中,得到乳液;有机混合液与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5;
(3)将步骤(2)所得乳液在超声条件下进行乳化;
(4)将超声乳化后的乳液分散至聚乙烯醇浓度为0.1~0.5质量%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或减压蒸馏,使有机溶剂挥发完全;
(5)待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后,通过低温离心收集PLGA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6)将步骤(5)收集的PLGA载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得到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1:3~5的二元溶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1:4的二元溶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超声的条件为:振幅为20~80%,时间20~90s。
5.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搅拌为在室温下搅拌时间为6~8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减压蒸馏的条件为10~200毫巴,30~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低温离心的条件为在4℃,离心转速为8000~1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分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冻干保护剂为海藻糖、葡萄糖、蔗糖或甘露醇。
9.由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
CN201210424260.2A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908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260.2A CN10290831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260.2A CN10290831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318A true CN102908318A (zh) 2013-02-06
CN102908318B CN102908318B (zh) 2014-08-27

Family

ID=4760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4260.2A Active CN10290831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831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449A (zh) * 2014-12-08 2015-02-18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无突释效应的伊立替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134A (zh) * 2015-01-20 2015-05-13 中山大学 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48413A (zh) * 2016-03-10 2016-07-13 华南理工大学 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负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6376A (zh) * 2017-09-27 2018-01-19 同济大学 复合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670899A (zh) * 2020-05-20 2020-09-18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喜树碱类化合物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2051A (zh) * 2022-06-02 2023-06-06 平顶山学院 一种羟基喜树碱恶性肿瘤靶向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144A (zh) * 2007-01-12 2008-07-16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2420A (zh) * 2008-09-08 2009-01-28 厦门大学 羟基喜树碱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144A (zh) * 2007-01-12 2008-07-16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2420A (zh) * 2008-09-08 2009-01-28 厦门大学 羟基喜树碱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449A (zh) * 2014-12-08 2015-02-18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无突释效应的伊立替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134A (zh) * 2015-01-20 2015-05-13 中山大学 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06134B (zh) * 2015-01-20 2017-08-01 中山大学 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48413A (zh) * 2016-03-10 2016-07-13 华南理工大学 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负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8413B (zh) * 2016-03-10 2018-06-29 华南理工大学 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负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6376A (zh) * 2017-09-27 2018-01-19 同济大学 复合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670899A (zh) * 2020-05-20 2020-09-18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喜树碱类化合物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2051A (zh) * 2022-06-02 2023-06-06 平顶山学院 一种羟基喜树碱恶性肿瘤靶向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212051B (zh) * 2022-06-02 2023-09-22 平顶山学院 一种羟基喜树碱恶性肿瘤靶向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318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8318B (zh) 一种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Wu et al. Mesoporous polydopamine with built-in plasmonic core: Traceable and NIR triggered delivery of functional proteins
Zh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HA/PEI-functionalized carbon dots for tumor targeting, intracellular imaging and gene delivery
Li et al. Carrier-free, functionalized drug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CN103877029B (zh) 一种磁性载5-氟尿嘧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66251B (zh) 一种半乳糖胺和聚多巴胺修饰的肝癌靶向纳米粒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254309A (zh) 叶酸受体介导靶向乙酰普鲁兰多糖纳米粒及制备方法
Zhou et al. Shape regulat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and systematic toxicities of drug nanocrystals in vivo
Y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pH/glutathione responsiv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by a self-assembly/self-crosslinking method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04189916A (zh) 一种多聚体白蛋白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37348B (zh) 一种肺癌靶向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CN112940278A (zh) 一种声敏产活性氧的金属卟啉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423302A (zh) 载鬼臼苦素纳米胶束制剂和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0397B (zh) 一种具有sers/荧光双模态靶向肿瘤细胞成像的诊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and tiny gold nanoclusters co-loaded nanocapsules for targeted synergistic sono-/photo-therapy
CN110812495B (zh) 一种基于中空介孔硅载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814934A (zh) 一种曲妥株单抗修饰的载紫杉醇的靶向纳米粒传递系统
CN109745568A (zh) 喜树碱与酸敏感开环葫芦脲的包合物
CN107007550B (zh) 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99532A (zh) 负载药物和胶原蛋白酶的白蛋白复合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
CN108969479B (zh) 多肽-药物共组装构筑还原响应型抗癌纳米药物的方法
CN112891551A (zh) 以伊立替康为载体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59820A (zh) 生物相容性碱土金属过氧化物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7243000B (zh) 载药杂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hang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copper-gallic acid nanoparticles as a high reproducible and drug loading platform for doxorubic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