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6353A -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6353A
CN102906353A CN201180024949XA CN201180024949A CN102906353A CN 102906353 A CN102906353 A CN 102906353A CN 201180024949X A CN201180024949X A CN 201180024949XA CN 201180024949 A CN201180024949 A CN 201180024949A CN 102906353 A CN102906353 A CN 102906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ttachment member
sheet material
light shee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49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德·E·安德森
F·莫雷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 I C 工业有限公司
MIC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MIC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6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2Arched structures; Vaulted structures; Folded structures
    • E04B1/3205Structures with a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axis, e.g. cylindrical or prismatic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6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by drawing procedure making use of dies or forming-rollers, e.g. making profiles
    • B21D5/08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by drawing procedure making use of dies or forming-rollers, e.g. making profiles making use of forming-rol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2Non-load-bearing walls of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with respect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wa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2Arched structures; Vaulted structures; Folded structures
    • E04B2001/327Arched structures; Vaulted structures; Folded structures comprised of a number of panels or blocs connected together forming a self-supporting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3Static structure, e.g., a building component
    • Y10T29/49629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一种由薄板材料形成的附连构件,其被构造成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所述附连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区段: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成对的壁限定垂直于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凹口适于容纳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区段,其从第一区段的壁之一延伸,在截面中,第二区段在与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第二区段突伸,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还描述了使用这样的附连构件制成的建筑结构和附连构件成型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保护在2010年3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2/659,88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
发明领域
本公开涉及由薄板材料制成用于将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附连面板,使用这样的附连构件制成的建筑结构,以及用于制造将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附连构件的附连构件成型系统。
发明背景
在本领域中已知用于建造板材料建筑面板(例如,镀锌钢薄板金属)制成的建筑结构的常规方法。这样的建筑结构的顶板可由并排附连的互联拱形建筑面板形成且建筑结构的端壁可由基本上平坦的建筑面板或其它合适材料形成。通过将面板彼此相邻放置且形成密封接合部来互联面板,在密封接合部,面板的边缘重叠。因此,建筑物的长度随着形成顶板的互联面板的数量和每个面板的宽度增加。另一方面,建筑物的宽度为每个面板长度的函数。因此,建筑物的总大小取决于每个面板的尺寸和其总数。
在常规建筑结构中,端壁通常在顶板的最外边缘连接到单个拱形建筑面板。但是,本发明者观察到以此方式将端壁附连到单个建筑面板的外边缘形成在结构上较弱的接合部,这样的接合部并不适于某些建筑结构。特别地,本发明者发现这种类型的接合部可在某些区域变形(buckle)且这样的变形区域能显著地减小接合部的强度和建筑结构的结构完整性。例如,随着形成顶板的每个面板的大小增加,其重量也增加。由于重量为重力,其对结构施加力矩,随着每个面板的宽度和长度增加,面板经受更大力矩,这可能会造成这种接合部损毁。
发明概述
根据一示例性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形成用来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的附连构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承结构;以及由支承结构支承的切割组件,其被构造成接收薄板材料,其中薄板材料的平面在基本上竖直方位定向,切割组件包括纵切机(slitter)以沿着薄板材料的进给方向切割薄板材料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纵切机具有引导件以在基本上竖直方位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引导件在第一方向上导引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导引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该系统还包括成型组件,其由支承结构支承。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从切割组件接收薄板材料且包括: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多个辊,多个辊被布置成压紧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且在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进给方向中沿着多个辊传递时改变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以形成附连构件,附连构件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具有多个截面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从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截面区段。
根据另一方面,描述了由薄板材料形成的附连构件。附连构件被构造成将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弯曲顶部,弯曲顶部由多个弯曲建筑面板形成,附连构件在纵向弯曲且在截面中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中具有一定形状。该附连结构包括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成对的壁限定垂直于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凹口适于容纳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该附连结构还包括第二区段,其从第一区段的壁之一延伸,在截面中,第二区段在与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第二区段突伸,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根据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由多个互连的建筑面板形成的弯曲顶部,每个建筑面板在纵向延伸且在截面中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中具有一定形状,其中每个建筑面板包括在截面中具有肋状物的中央部分。建筑结构还包括壁。且另外,建筑结构包括由薄板材料形成的附连构件,该附连构件将壁附连到弯曲顶部上。该附连结构包括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成对的壁限定垂直于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凹口适于容纳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第二区段,其从第一区段的壁之一延伸,在截面中,第二区段在与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第二区段突伸,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且其中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连接到弯曲顶部的第一建筑面板,以及第二区段的纵向肋状物连接到弯曲顶部的第二建筑面板的肋状物。
根据又一方面,描述了用于将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附连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进给方向将自薄板材料源的薄板材料切割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薄板材料的平面在竖直方向中定向;利用引导件在竖直方位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得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定向且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中定向;使得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通过多个辊,多个辊被布置成在第一部分在进给方向沿着多个辊传递以形成附连构件时压紧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附连构件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具有多个截面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从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截面区段;以及使得附连构件的第二区段卷曲(crimp)以沿着附连构件的长度使附连构件形成纵向弯曲。
根据又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形成用来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的附连构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承结构和由支承构件支承的切割组件,切割组件被构造成接收薄板材料,切割组件包括纵切机以沿着薄板材料的进给方向切割薄板材料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纵切机具有引导件以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引导件在第一方向上导引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导引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该系统还包括由支承结构支承的成型组件,其被构造成从切割组件接收薄板材料。该成型组件包括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多个辊,多个辊被布置成压紧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且在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进给方向中沿着多个辊传递时改变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以形成附连构件,附连构件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具有多个截面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从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截面区段。该成型组件被构造成形成附连构件,附连构件包括: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成对的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区段,其从第一区段的壁之一延伸,在截面中,第二区段在与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第二区段突伸,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附图说明
参考下文的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点方面和优点将会更好理解。
图1示出了可使用根据示例性方面的建筑面板形成的示例性山墙型(gable style)建筑物。
图2示出了可使用根据示例性方面的建筑面板形成的示例性圆形或者说拱形建筑物。
图3示出了可使用根据示例性方面的建筑面板形成的示例性双半径或二半径型建筑物。
图4示出了将弯曲顶部建筑物附连到基本上平面的壁上的常规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在纵向弯曲之前沿着其长度为直的建筑面板的示例性截面形状。
图6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具有沿着其长度的纵向弯曲的示例性建筑面板的示例性截面形状。
图6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具有沿着其长度的纵向弯曲的一示例性建筑面板的另一示例性截面形状。
图6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具有沿着其长度的纵向弯曲的一示例性建筑面板的另一示例性截面形状。
图7a至图7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连接到示例性弯曲建筑面板的示例性附连构件。
图8a至图8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的附连构件的示例性附连等距视图。
图9a至图9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的附连构件的示例性截面形状。
图10a至图10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的示例性附连构件。
图1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的示例性面板弯曲系统的侧视图。
图12a至图12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在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中的示例性卷保持器(coil holder)。
图1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的示例性驱动单元。
图1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的示例性共用组件。
图15a至图15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中的共用组件的示例性视图。
图15c至图15d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中的示例性拆分组件的特写视图。
图16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中的示例性成型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16b至图16o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的示例性成型组件的前视图和后视图,该示例性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产生附连构件的变化的截面形状。
图1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中的示例性弯曲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面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系统的示例性控制器。
发明详述
可以多种构造来构建使用薄板材料形成的建筑面板制造的建筑结构。例如,图1至图3示出了可使用建筑面板制造的建筑物的示例性形状和如本文所述的附连构件。这些示例性建筑形状包括山墙型建筑物;其一示例在图1中示出;圆型建筑物,其一示例在图2中示出;以及,双半径或二半径型建筑物,其一示例在图3的示例中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性建筑物中,使用纵向弯曲的建筑面板来形成顶板部段且使用基本上直的建筑面板或其它材料来构建平坦壁部段。也可制造其它形状,诸如单坡建筑物,其一侧比另一侧更高,以及使用具有各种半径的纵向弯曲部分的建筑面板与具有直部的建筑面板的组合的其它变型。
图4示出了将弯曲顶部建筑结构附连到端壁上的常规方法。在图4中,图示为L形金属部件的边缘面板2附连到顶板面板1的边缘部分上以形成接合部。边缘面板2的短腿栓接到顶板面板1的顶部最外边缘上的唇缘上,且边缘面板2的长腿向下延伸靠近顶板面板1的边缘。肘形面板3在边缘面板2的短腿上延伸且栓接到边缘面板2,且其余部分在端壁面板5的顶部上延伸。通常,木质梁4置于面板3的底侧与端壁面板5的顶部之间。
但是,本发明者注意到常规附连构件,即,附连到弯曲建筑面板的最外部边缘的附连构件,具有缺点。例如,常规结构由于其附连到建筑面板的边缘且能经受可造成变形或故障的扭力而缺少稳定性。如图4所述,在边缘面板2与顶板面板1之间的开放的空间提供未被支承的空间,其可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应力。
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建筑面板和附连构件可由薄板材料形成,诸如,厚度在约0.035英寸至约0.8080英寸范围的结构钢板材料。这些建筑面板和附连构件也可由其它薄板材料形成,诸如其它类型的钢、铝锌合金涂层、优耐板、铝或适合于建设的其它建筑材料。建筑面板和附连构件的厚度可大体上在约0.035英寸至0.080英寸厚的范围(±10%),取决于所用薄板材料的类型。当然,可使用其它厚度和使用其它薄板建筑材料来形成建筑面板和附连构件,只要薄板材料具有合适的强度、韧性、可加工性等工程性质。还应当指出的是建筑面板和附连构件无需由相同材料制成。
现将参看图5、图6a和图6b来描述如本文所述可用于示例性附连构件的示例性建筑面板。如图5所示,示例性建筑面板10包括在截面中的弯曲中央部分30、自弯曲中央部分30延伸的弯曲侧部36、38,以及在截面中分别从侧部36和38延伸的一对连接部32和34。由弯曲的点线C示出了弯曲中央部分30的总轮廓。连接部32可包括如图5所示的钩部32a;但一般而言,任何合适的构造可用于连接部32。同样,连接部34可包括折边部(hem portion)34a、钩部32a与折边部34a的形状互补以将建筑面板接合到相邻建筑面板。但是,允许连接部34接合到连接部32的任何合适互补形状可用于连接部34。
如图5所示的那样,建筑面板还包括多个区段12、14、16、18、20、22、24、26和28。这些区段沿着建筑面板10的长度在纵向L中延伸。这些区段也可被称作纵向变形、纵向肋状物、加固肋状物等且用于加强建筑面板10防止变形和在荷载下弯曲。在此示例中区段22、24、26和28在截面图中向外延伸且区段12、14、18和20在截面图中向内延伸。出于参考目的,如本文所用的向内表示更靠近建筑面板的截面的几何中心且向外表示离建筑面板的截面的几何中心更远。如图5所示,相邻区段在相反方向中延伸。例如,区段12向内延伸,而相邻区段22向外延伸。在图5的示例中,给定区段相对于相邻区段的深度为深度d。建筑面板的区段的深度可全都相同,如在图5的示例中所示,或者区段的深度可彼此不同。
图5所示的示例性建筑面板10包括五个向内延伸的区段12、14、16、18、20和四个向外的区段22、24、26和28,但也可使用其它数量的向外延伸的区段和向内延伸的区段。例如,向外延伸的区段的数量可大于或小于向内延伸的区段的数量。可使用各种大小和数量的区段,取决于所需截面形状和建筑面板。
图6a为可用于本文所述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建筑面板的截面图。示例性建筑面板39包括中央部分40,且两个倾斜的侧壁部分44/45从中央部分40的相反端部延伸。中央部分40为直的且为了增加该部分的刚度,其可包括纵向肋状物43。假定中央部分包括带缺口的加固件或纵向肋状物,中央部分30将分成两个子中央部分41、42。尽管这样的特点未示出,倾斜侧壁部分44、45也可包括缺口来将建筑面板的那些部分加固。继续图6a,建筑面板39还包括分别从倾斜侧壁部分44、45延伸的两个翼部46、47;翼部46、47基本上平行于直中央部分40且可包括缺口加固件50、51.折边部分48从一个翼部46延伸且互补的钩部49从另一翼部47延伸。
图6b为可用于本文所述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建筑面板的截面图。示例性建筑面板55包括弯曲的中央部分56,从弯曲中央部分56的端部延伸一对向外发散的倾斜侧壁部分57、58。面板55还包括两个翼部59、60,翼部59、60分别从倾斜侧壁部分57、58的外端延伸。也可优选地在翼部59、60内包括缺口61、62以增加那些部分的刚度。同样,尽管它们在图6b中未图示,可优选地在倾斜侧壁部分中的每一个内包括缺口加固件。继续参看图6b,在一个翼部59的端部为折边部分53且在另一翼部60的端部为互补的钩部54,钩部54能接纳折边部分53。
图6c为可用于本文所述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建筑面板的截面图。示例性建筑面板63在截面中具有凸出基底64,从凸出基底的相反旁侧边缘且在横向于凸出基底64的方向中向上突出的一对间隔开的直立侧部65和66,从侧部65的上部旁侧边缘且在横向于侧部65的方向中向上突出的上内弯凸缘部67。上外弯凸缘部68从侧部66的上旁侧边缘且在横向于侧部66的方向中向外突出且在其外旁侧边缘处具有下弯的终端部分66a。内弯的凸缘部67具有朝向侧部65弯曲的终端部段67a以提供反向弯曲或折叠和双厚度。外弯的凸缘部68向下弯曲以提供直的下弯的终端部分68a,提供与底部开口的倒置大体上U形的连接通道。由外弯的凸缘部68形成的底部开口具有比内弯的凸缘部68更大的宽度使得其将直接通过底部开口来接纳下一相邻面板的内弯的凸缘部来便于组装面板。基底64和侧部65、66可在其中包括波纹以改进面板63的结构完整性。
图7a示出了根据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到示例性附连构件的图5的建筑面板和连接到端壁的附连构件。图7a示出了包括的多个弯曲建筑面板的弯曲顶部70。弯曲顶部面板包括连接到第二顶板面板74的第一顶板面板72.如图所示,第一顶板面板72的连接部分32在纵向连接到第二顶板面板74的连接部分34。与弯曲顶部70的两个建筑面板底部配合的是附连构件76。附连构件76包括连接到顶板建筑面板72、74且具有L形截面的第一部分78。附连构件76还包括嵌套于第一部分78的底部中且也具有L形截面的第二部分80。
嵌套于第一部分78与第二部分80的垂直壁之间的是密封元件82(例如,氯丁橡胶或者任何其它合适材料,诸如橡胶、塑料和其它聚合物和/或泡沫材料,如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了解的那样)。密封元件82密封端壁84的顶部以提供在建筑结构的外侧与内侧之间的湿气屏障。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建筑结构的端壁84通常具有基本上平面的形状且可包括由薄板材料、混凝土煤渣砌块、木材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合适建筑材料制成的互连建筑面板。图7b示出了弯曲顶部70,其与附连构件76配合且包括密封元件82,但并无端壁84。图7c示出了连接到附连构件76但并无密封元件82或端壁84的弯曲顶部70。
有利地,使用如本文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附连构件制造的示例性建筑结构可不具有将端壁附连到顶板的常规技术的弱点,因为它们可附连到两个建筑面板的底部。这种构造可向接合部提供额外刚度和强度,因为其在顶板与端壁之间提供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这种结构更耐受应力和弯曲力矩。例如,如图7a所示,三角形的顶点为在建筑面板72、74之间的接缝,上壁为建筑面板72、74的内壁,且基底由附连构件76形成。
此外,在两个建筑面板的底部之间附连端壁允许利用常规技术不易于实现的有利构造。例如,由于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端壁并不需要附连到顶板面板的边缘上,端壁可以任何所需距离从弯曲顶部的边缘插入。端壁可以以一个或两个建筑面板的宽度插入以形成屋檐,或者以更大距离插入以提供打开的但是有遮盖的区域(例如,遮蔽或遮阳区域)。此外,壁也可附连到建筑结构内部,允许承包商构建具有内部隔壁的建筑物。
图8a示出了示例性附连构件的等距试图。示例性附连构件76具有如图8a所示的纵向长度L,和垂直于纵向L的平面中的截面。附连构件76通常在纵向L中弯曲以匹配形成建筑结构顶板的建筑面板中的纵向弯曲,使得其能与这些建筑面板密切配合。
示例性附连构件76由两部分形成:具有L形截面的第一部分78和具有L形截面的第二部分80。第一部分78包括在一端的通道壁92和在另一端的纵向肋状物(图示为弓形部分)。同样,第二部分80包括在一端的通道壁90和在另一端的纵向肋状物98。当第二部分80与第一部分78配合时,附连构件76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形成用于容纳端壁的通道,第二区段包括与顶板的第一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的纵向肋状物。
示例性附连构件76的第一区段由以下部件形成:(i)平坦中央部分93(即,第一部分78延伸超过第二部分80的壁的部分),(ii)第二部分80的垂直通道壁90;以及,(iii)第一部分78的垂直通道壁92,其一起限定在垂直于中央部分92的方向中定向的凹口94。凹口94被设计成容纳端壁84的上部且可包括密封构件82,如图7a所示。平坦中央部分93的顶部竖直地支承且可附连到邻近第一面板的顶板的第二弯曲建筑面板的底部,例如通过螺栓、螺钉、铆钉或其它合适手段来附连。示例性附连构件76的第二区段从始于第二部分80的壁90处的第一区段延伸且在与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93相同的平面中定向。第二区段包括在第一部分78和第二部分80的端部的纵向肋状物96、98,第一部分78和第二部分80的端部被设计成容纳图5所示的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部16或者图6a所示的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物部段43。这些肋状物96、98可通过任何合适手段固结到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物上;例如通过铆钉、螺栓、螺钉、焊接、或任何其它合适手段。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凹口94的尺寸可改变以适应端壁部分的各种大小。例如,图8b示出了在截面中具有略微更窄的凹口部分94的示例性附连构件,且图8c示出了在截面中具有甚至更窄凹口94的示例性附连构件。
图9a示出了在图8a至图8c中所示的示例性附连构件76的截面。在截面中,示例性附连构件76包括第一部分78和第二部分80。第一部分78在一端包括垂直通道壁90且在另一端包括纵向肋状物,纵向肋状物被设计成与形成弯曲顶部的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部配合。第二部分80在一端包括垂直通道壁90且在另一端包括纵向肋状物98。当第一部分78和第二部分80配合在一起时,它们形成凹口94,凹口94被设计成容纳端壁的上部。附连构件76可附连到弯曲建筑面板,例如,使用螺栓、铆钉、螺钉、焊接、其任何组合或者任何其它合适手段。
图9b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附连构件100。附连构件100包括具有L形截面的第一部分102和具有C形截面的第二部分104。第一部分102在一端具有垂直通道壁103且在另一端具有纵向肋状物112,纵向肋状物112被设计成适应弯曲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物。第二部分104为附连构件的通道区段,其包括两个垂直的通道壁106和108,通道壁106和108形成凹口110,凹口110被设计成容纳端壁的上部。这个区段也可包括密封元件以密封端壁的上部。C形第二部分104嵌套于L形第一部分102内且可例如通过螺栓、铆钉、螺钉、焊接或任何其它合适手段而附连到弯曲建筑面板。
图9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又一实施例的附连构件。附连构件120包括单个薄板且附连构件的两端包括纵向肋状物128、130,纵向肋状物128、130被设计成与形成弯曲顶部的弯曲建筑面板的纵向肋状部配合。附连构件120的中央区段包括限定凹口126的两个垂直通道壁122和124。凹口126可容纳端壁的上部且也可包括密封元件以密封端壁的上部。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附连构件。图10a示出了附连构件114的等距视图,附连构件114具有C形截面,附连到弯曲建筑面板72上且在其中插入了密封构件115。图10b示出了附连构件114的等距视图。附连构件114包括垂直通道壁116、117,垂直通道壁116、117限定凹口118,凹口被设计成容纳端壁的上部。
图11示出了示例性附连构件成型系统150。该系统150包括支承结构152,在此示例中示出为移动拖车平台,其可在卡车后面拖拽使得该系统150能易于运输到工作地点。由支承结构152支承的是卷料保持器154,卷料保持器154用于支承一卷薄板材料,例如,钢薄板材料。被示出支承在卷料保持器上的是一卷薄板材料155。也在支承结构152上支承且靠近卷料保持器154的是驱动单元156。驱动单元156包括对置的驱动辊,其具有带橡胶或其它合适材料的面以抓取薄板材料且将其驱动通过该系统150。驱动单元156可包括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来驱动该驱动辊,或者驱动单元156可气动或手动操作,且被设计成从卷料保持器154向该系统150的随后的部件进给薄板材料。
如图所示,示例性系统150的部件优选地在使用中以在基本上竖直方位来支承薄板材料(其中基本上竖直在本文中定义为在支承结构152水平之后平行于重力轴线的方位在几度,例如1°-2°或更小角度内的任何方位)且在进给方向F中使得薄板材料平移。有利地,将加工薄板材料的部件布置为竖直方位可允许这些部件占据比水平布置更小的空间,从而便于所有的部件在单个拖车上运输。但是,显然还设想到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包括以水平布置构造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卷料保持器154可具有水平旋转轴线且向水平定向的驱动单元156进给薄板材料,其然后将水平定向的薄板材料进给到该系统150的随后的部件。
切割组件靠近驱动单元156且支承于支承结构152上,切割组件包括剪切组件158和纵切组件160。切割组件将薄板材料切割为适合于形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所需附连构件的特定形状(通常为矩形,具有沿着进给方向F更长的尺寸)和特定大小。剪切组件158在垂直于进给方向F的方向(即,竖直方向,如图11所示)中切割薄板材料。示例性纵切组件160沿着薄板材料的长度切割薄板材料(即,在进给方向F)为两部分:为废弃薄板材料的上部和用于形成附连构件的下部。纵切组件160包括引导件,其将薄板材料的上部在第一方向(即,从进给方向F的平面出来)导引以由工作人员收集,且将下部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即,沿着进给方向F)导引到成型组件162。
成型组件162包括多个液压促动辊,这些辊被设计成将薄板材料形成为所需截面形状(即,C形或L形截面)。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它们可以任何合适方式被驱动,例如电气、手动或气动。一旦将附连构件形成为具有所需截面形状,然后能将其往回馈送通过弯曲组件164,弯曲组件164包括卷曲辊用于使附连构件形成纵向卷曲。弯曲组件164的后部包括引导件以将薄板材料从切割组件导引至成型组件162且示例性弯曲组件164安装于轨道上使得其能在支承结构上垂直于进给方向F移动。有利地,这种构造提供在拖车内堆装弯曲组件的能力以便于运输,和延伸该弯曲组件以提供从切割组件到成型组件162的轨道。
支承结构152还包括控制器166,控制器166可例如为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PLC)或者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器,其用于控制附连构件成型系统150的部件的操作。此外,电源,例如,柴油发电机168也可设于支承结构152中以给该系统150的各种功能供电。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建筑面板成型机也可被包括在支承结构152上。例如,如在美国专利No.5,249,445或5,359,871或者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告No.2003/0000156中所述的建筑面板成型机器可支承于支承结构152的被附连构件成型系统150占据的一部分上。
先将参看具体附图来描述用于形成将端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弯曲顶部的附连构件的示例性系统的个别部件。
图12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卷料保持器154(在本文中也被称作开卷机)。如图12a所示,开卷机154包括框架169(例如,水平金属平台)和由框架169支承的多个支承辊组件170,每个支承辊组件170包括圆锥形支承辊171、外支承构件178和内支承构件173。内支承构件173和外支承构件178经由合适轴承来支承支承辊171中的每一个。在图12a的示例中,存在四个支承辊组件171,其中的一个被遮住而看不到。开卷机154还包括中央可旋转的主轴(spindle)172,其用于维持在开卷机154上居中的一卷薄板材料。图12b示出了开卷机154,在其上定位一卷薄板材料155,其中,看出成卷的薄板材料155具有外表面、中空芯和在中空芯内的内表面。
如通过比较图12a和图12b所示,可旋转的主轴172被定位成与薄板材料的卷155的中空芯的底部开口重合。如在图12a和图12b所示,点状线“B”标注可旋转主轴172的旋转轴线,其与该卷155的圆柱形轴线重合。主轴172的旋转轴线“B”垂直于与框架169相关联的水平平面定向(例如,支承平台的平面,诸如在图12a和图12b的示例中所示)。当开卷机在使用中时,旋转轴线B沿着Z方向基本上竖直定向。对于“基本上竖直”的提及表示开卷机的旋转轴线B在重力方向的几度(例如,1-2度或更小)内。换言之,当支承框架169在水平的几度(例如,1-2度或更小)内水平定向时,旋转轴线B将基本上竖直定向。
再次参看图12a的示例,旋转主轴172可包括旋转平台175(例如,金属板的圆盘)、由旋转平台175支承的一组径向构件174a和174b,竖直轴176(和相关联的外壳和轴承)以及帽177,帽177固定和/或引导径向构件174a、174b。可旋转的主轴172可以包括可调整的机构,其中某些径向构件174b可经由剪刀机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B的径向中向内和向外移动,而其它径向构件174a具有固定位置。可提供合适剪刀机构,例如通过将剪刀机构的下联动装置连接到竖直套筒,竖直套筒在主轴172的中央旋转轴的外表面上进行上下滑动使得当向上推套筒(例如,经由液压装置)时,使得上剪刀联动装置和下剪刀联动装置更靠近地在一起,从而在径向向外移动径向构件174b,且反之亦然。当然也可经由手摇曲柄驱动而非液压装置驱动的剪刀机构来控制径向构件174b的位置,如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的那样。
径向构件174a、174b优选地被成形为具有倾斜上边缘,如图12a所示,使得当一卷薄板材料155定位到开卷机(例如,经由从吊具或铲车保持的条带下放到开卷机154上)上时,径向构件174a、174b的倾斜边缘用于引导卷料155到适当的居中位置。然后,径向构件174b(其位置是可调整的)可以合作方式向外移动以便接触卷料155的内表面来将卷料155推到居中位置使得该卷料的圆柱形轴线与可旋转的主轴172的旋转轴线B重合。当消耗一卷薄板材料155时,径向构件174b可在径向向内缩回。
图12c示出了支承辊组件170的侧视截面图,支承辊组件170包括经由合适轴承来对支承辊171进行支承的内支承构件173和外支承构件178。如图12c所示,圆锥形支承辊106各具有圆锥形状,其具有宽端和窄端,其中圆锥形支承辊106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应旋转轴线C。圆锥形支承辊171被定向为使得其相应旋转轴线C在径向朝向可旋转的主轴的旋转轴线B定向,即,朝向卷料155的中心,且相对于垂直于可旋转的主轴的旋转轴线B的水平方向向上以角度θ定向,使得接触卷料155的底部的圆锥形支承辊171的部分基本上水平布置。圆锥形支承辊171的这种方位允许沿着每个支承辊171的长度来支承卷料155的平坦底部。每个支承辊组件170也可包括侧辊179,侧辊176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由外支承构件178所支承的旋转轴线B定向,其中侧辊176可提供横向支承来防止成卷的薄板材料155在径向向外移位经过支承辊171的外边缘。
圆锥形支承构件171的尺寸可基于所预计的成卷薄板材料的预期大小进行选择。典型卷料155可具有例如大约24英寸的内径,大约40英寸的外径和大约36英寸的高度。一般而言,每个圆锥形支承辊171的长度应至少与卷料15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间的差异一样大,即每个圆锥形支承辊171的长度应至少与卷在该卷料155上的薄板材料的径向宽度一样大。为了容纳薄板材料的典型大小的卷料,圆锥形支承辊106可为约12.3英寸长,且具有约2.25英寸的窄端直径和约5.3英寸的宽端直径。支承辊171的窄端可定位成离可旋转的主轴172的旋转轴线B(即,离卷料155的圆柱形轴线)约9英寸的距离且支承辊171的宽端可定位于离旋转轴线B约12.3英寸的距离处。应根据关系R1/R2=A1/A2来选择圆锥形支承辊171的宽端直径和窄端直径,其中A1为辊171在其窄端附近的直径,A2为辊171在其宽端附近的直径,R1为从旋转轴线B到辊171上直径A1处的接触点的距离;以及R2为从旋转轴线B到辊171上直径A2处的接触点的距离,例如图12c所示。根据满足这个关系来选择支承辊尺寸确保了在离旋转轴线B的任何给定距离,跨在支承辊171上的薄板材料的线性速度匹配在该点的支承辊171的表面的线性速度。因此,可选择R1和R2以容纳预期的卷料大小,可选择A1为所需值(例如,对于所需结构强度而言足够大,诸如2.25英寸、2.5英寸、3英寸等)且然后可基于R1、R2和A1来计算A2。如从图12c看出,可由sinθ=A1/(2·R1)=A2/(2·R2)给出角度θ。鉴于上文的解释说明,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来选择容纳其它卷料大小的合适尺寸。
可基于待容纳的卷料的预期大小和重量来做出对于用于制造开卷机154的各种部件和本文所述的其它装置的材料的选择。例如,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用于金属建筑制造中的典型卷料可具有例如约20英寸的内径(即,中空芯的直径为约20英寸),约40英寸的外径以及约36英寸的高度。这样的卷料的重量可通常例如在约6000磅至9000磅的范围。应选择用于制造根据本公开的各种部件的材料以适应所用的卷料和薄板材料的重量。例如,框架件可由例如0.5-0.75英寸厚度的不锈钢或铝合金板制成,支承辊由不锈钢或聚氨酯制成,连接杆和轴可由不锈钢或硬化钢制成,轴承和齿轮可由硬化钢制成等。
卷料保持器154可包括张紧机构,其用于对抗旋转构件的旋转以便允许在薄板材料从卷料进给时张紧薄板材料。例如,张紧机构可由附连到旋转构件随着旋转构件旋转的旋转盘提供,制动靴或其它装置可压靠在旋转盘上以便提供抵靠该盘的可控制的摩擦力。卷料保持器154还可包括可径向调整的夹持机构(例如,竖直定向的辊),其能在径向向内和向外移动且抵靠卷料176的最外部的薄板定位以在释放其保持条带时防止卷料展开。卷料保持器154还可包括驱动机构以驱动一对支承辊171以旋转该卷料,例如以便于从卷料155向驱动单元156内进给薄板材料。此外,卷料保持器154可布置于可调整的平台上,可调整的平台可附连到支承结构152的侧部以便重新定位该卷料保持器154(例如,旋转竖直旋转轴线约90度)以在整个系统150运输时使之处于不使用位置。可用于卷料保持器154的示例性开卷系统公开于与本申请同一天提交的名称为“Vertical Sheet MetalDecoiling Systems and Methods”的美国专利申请No.(代理案号No.011925-0084-999)中,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结合到本文中。
图1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驱动单元156。驱动单元156包括框架180,在框架180中支承驱动单元的部件。一对入口引导辊182附连到框架180上,这对入口引导辊182在竖直方位支承所插入的薄板材料。通过驱动单元156使得所插入的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平移,进料方向在图3中为从右向左。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在辊188、190之间传递。辊190固定到框架180且辊188附连到轴186,轴186由齿轮192驱动。齿轮192由驱动齿轮驱动,驱动齿轮194与液压组件194配合以驱动辊188的旋转且通过驱动单元156使得进料在进料方向平移。
除了从示例性卷料保持器154供应的薄板材料之外,驱动单元156也可接收并且平移在施工现场可存在的废弃的薄板金属。例如,如果合适薄板材料在先前纵切,如参考下文的示例性纵切组件160所述,可存在足够的废料薄板材料以产生额外附连构件。这种废料薄板材料可手动或者由任何其它合适机构进给到驱动单元156内。
图14、图15a、图15b、图15c和图15d示出了切割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切割组件包括图14所示的剪切组件158。剪切组件158包括框架200,框架200适于在支承结构152上支承。竖直引导构件202附连到框架上,在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平移经过剪切组件158时,竖直引导构件202引导薄板材料,进料方向在图14中为从右向左。还附连到框架的是引导辊204,在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通过剪切组件158时,引导辊204水平支承该薄板材料。附连到框架内的是切割刀片206(例如,铡刀型刀片),其用于沿着竖直轴线,即在垂直于进料方向F的平面中,切割薄板材料。切割刀片206由液压活塞208驱动,液压活塞208安装于框架200上,以切穿该薄板材料。
图15a和图15b分别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切组件160的示例性正视图和侧视图。纵切组件160包括框架210,在框架210中支承纵切组件的部件。薄板材料通过入口引导辊224传递到纵切组件160内,入口引导辊224在基本上竖直方位支承薄板材料。在薄板材料通过入口引导辊224之后,其然后沿着进料方向纵长地被切为两部分,上部和下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部为从进料方向的平面中平移出来以进行收集的废料金属,且下部在进料方向中朝向成型组件162平移以形成为附连构件。当然,仅出于示例性目的描述了薄板材料的部分的目的地和用途,且这些部分的目的地和用途能容易地为相反的。
图15c和图15d示出了纵切构件226和近端薄板材料支承部件的特写视图。如图所示,纵切构件226包括:一对切割轮232、236,其竖直地偏置;以及,剥离轮234,其与切割轮232相对地支承且安装到轴上在切割轮236下方,这在纵切过程中防止薄板材料粘附到切割轮236上。切割轮232安装于轴上在水平引导辊222上方。在操作中,薄板材料在液压驱动的切割轮232、236之间平移,这使得薄板材料在纵长方向被纵切。切割轮232、236由液压组件228的液压马达旋转地驱动,液压组件228安装到框架210上。在薄板材料通过纵切构件226时向薄板材料提供支承且驱动薄板材料的是支承构件238所支承的各种各样的水平引导辊222(例如,方形支架、杆或其它支承件)。虽然描述为液压驱动,应当指出的是纵切构件226可以任何合适方式被驱动,例如电气、手动或气动。
本发明者发现需要在将薄板材料纵切(即,将其沿进给方向切为上部和下部)之后紧密地支承薄板材料的上部,以防止上部相对于下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弯曲且防止纵切组件160结合。这也防止薄板材料结合到纵切构件160内而导致损坏纵切构件226。因此,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竖直辊230(例如,具有V形或U形凹口的辊),在薄板材料由纵切构件226纵切之后,其能短暂地竖直地支承薄板材料。这些竖直辊230防止薄板材料的上部(即,废料金属)向下落且干扰薄板材料的下部。竖直引导辊230由支承构件238支承且附连到可调整的底座216上,底座216可移动地安装到框架210上。可调整的底座216安装到轨道上且可经由一组联动装置由手轮218上下移动。这种可调整性允许纵切组件160跨过适合于不同大小的附连构件的薄板材料的不同截面宽度进行切割。
如可看出的那样,薄板材料的上部沿着不同于薄板材料下部的路通传递。下部沿着固定引导构件212和竖直引导辊214传递,固定引导构件212和竖直引导辊214都固定地安装到框架210上。下部也由竖直引导辊231(例如,具有V形或U形凹口的辊)在上端支承。类似于竖直引导辊230,竖直引导辊231也安装到可调整的底座216上以适应适合于不同大小附连构件的薄板材料的不同截面宽度。
图16a至图16o示出了用于使薄板材料形成所需截面形状以制造附连构件的示例性成型组件162。图16a示出了适合于形成薄板材料的L形部分的辊的示例性构造。在图16a中,在竖直方向Z定向的平坦薄板材料在成型组件162的右侧进入,平移通过在进料方向F中的一系列辊,且在成型组件的左侧上离开,且被形成了L形截面。成型组件162具有框架240,在框架240中支承成型组件的部件。始于图16a的右侧,入口引导组件241附连到框架240,入口引导组件包括固定构件和竖直定向的辊,当薄板材料在竖直方位进入成型组件时,这些辊支承薄板材料。入口引导组件241包括一组上竖直引导辊243(例如,其中具有V形或U形凹口),其可调整以适应薄板材料的各种截面宽度。
在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F中经过入口引导组件241时,其在第一对轴(前轴246与后轴247)之间传递。前轴246和后轴247经由允许轴旋转的轴承附连到框架240上。凹面辊248在前轴246的上端且互补的凸面辊249在后轴247的上端;两个辊由可调整的平台263在适当位置支承。当薄板材料在凹面辊248与凸面辊249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在其中形成纵向肋状物。而且,附连到前轴246底端的是圆锥形辊250,圆锥形辊250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15°的角度;且附连到后轴247底部的为互补的圆柱形辊251。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50、251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开始使薄板材料弯曲以最终得到截面L形状。
接下来,薄板材料在第二对轴(前轴252和后轴253)之间传递。前轴252从框架240基部竖直延伸到大约框架中心且由可调整的平台267支承。附连到前轴252的上部的为上圆锥形辊254,其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45°的角度。上圆锥形辊254可被移除且用如下文进一步解释的圆柱形辊258替换以将薄板材料形成为不同的形状。附连到后轴253的中部且也由可调整的平台267支承的为互补的圆锥形辊255,也为可移除的,被设计为与上圆锥形辊254配合。
如图16b、图16c、图16f、图16g、图16l和图16m所示,当成型组件162被构造成产生薄板材料的C形截面部分时可使用可移除的圆锥形辊254、255。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54、255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得薄板材料的上部弯曲以得到截面C形状。
上圆锥形辊254可经由调整机构260(例如,摩擦锁定机构)而松动和移除,调整机构260使用手摇曲柄机构。上圆锥形辊254可由圆柱形辊258替换。当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产生薄板材料的L形截面部分时使用替换圆柱形辊258。照此,当用圆柱形辊258来替换上圆锥形辊254时,辊255、258并不使薄板材料形成截面形状而是替代地只用作水平引导辊,其用于使得薄板材料平移通过成型组件。附连到前轴252底端的是圆锥形辊256,圆锥形辊256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30°的角度;且附连到后轴253底部的为互补的圆锥形辊257。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56、257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进一步弯曲以得到更多的截面L形状。换言之,如下文所述,当成型组件162用于从薄板材料形成C形构件(例如,具有两个90度弯曲的C形构件)时使用圆锥形辊254,且当成型组件162用于从薄板材料形成L形构件时使用圆柱形辊258。
在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F中在第二对轴252、253之间传递之后,其在第三对轴(前轴268与后轴269)之间传递。前轴268和后轴269经由允许轴旋转的轴承附连到框架240上。凹面辊270在前轴268的上端且互补的凸面辊271在后轴269的上端;两个辊由可调整的平台263在适当位置支承。当薄板材料在凹面辊270与凸面辊271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在其中进一步形成纵向肋状物。而且,附连到前轴268底端的是圆锥形辊272,圆锥形辊272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45°的角度;且附连到后轴269底部的为互补的圆锥形辊273。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72、273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进一步弯曲以得到更多截面L形状。
接下来,薄板材料在第四对轴(前轴274和后轴275)之间传递。前轴274从框架240的基部竖直延伸到大约框架中心且由可调整的平台267支承。附连到前轴274的上部的为上圆锥形辊276,其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75°的角度。上圆锥形辊276可被移除且用如下文进一步解释的圆柱形辊280替换以将薄板材料形成为不同形状。附连到后轴275中部且也由可调整的平台267支承的为互补的圆锥形辊277,其被设计为与上圆锥形辊276配合。
如图16b、图16c、图16f、图16g、图16l和图16m所示,当成型组件162被构造成产生薄板材料的C形截面的部分时可使用可移除的圆锥形辊276、277。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76、277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进一步使得薄板材料的上部弯曲以得到截面C形状。
上圆锥形辊276可经由调整机构261(例如,摩擦锁定机构)而松动和移除,调整机构260使用手摇曲柄机构。上圆锥形辊276可由圆柱形辊280替换。当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产生薄板材料的L形截面部分时使用替换圆柱形辊280。照此,当用圆柱形辊280来替换上圆锥形辊276时,辊277、280并不使薄板材料形成截面形状而是替代地只用作水平引导辊,其用于使得薄板材料平移通过成型组件。附连到前轴274底端的是圆锥形辊278,圆锥形辊278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60°的角度;且附连到后轴275底部的为互补的圆锥形辊279。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78、279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进一步弯曲以得到更多截面L形状。
在薄板材料在进料方向F中在第四对轴274、275之间传递之后,其在第五对轴(前轴283与后轴289)之间传递。前轴283和后轴289经由允许轴旋转的轴承附连到框架240上。凹面辊285在前轴283的上端且互补的凸面辊286在后轴289的上端;两个辊由可调整的平台263在适当位置支承。当薄板材料在凹面辊285与凸面辊286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以在其中进一步形成纵向肋状物。而且,附连到前轴283底端的是圆锥形辊287,圆锥形辊287相对于竖直具有大约75°的角度;且附连到后轴289底部的为互补的圆柱形辊288。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锥形辊287、288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进一步弯曲以得到更多截面L形状。
最后,薄板材料在第六对轴(前轴286和后轴290)之间传递。前轴286和后轴290经由轴承附连到框架240上,轴承允许轴旋转。凹面辊291在前轴286的上端且互补的凸面辊292在后轴290的上端;两个辊由可调整的平台263在适当位置支承。当薄板材料在凹面辊286与凸面辊292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在其中进一步形成纵向肋状物。而且,附连到前轴286的底端的是圆柱形辊293;且附连到后轴290的底部的为互补的圆柱形辊294。当薄板材料在这些圆柱形辊293、294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成为所需的截面L形状。
而且,附连到前轴286的大约中部的是圆柱形辊259;且附连到后轴290的大约中部的是互补的圆柱形辊265。如图16b、图16c、图16f、图16g、图16l和图16m所示,当成型组件162被构造成产生薄板材料的C形截面的部分时可使用这些辊。这些圆柱形辊259、265通过螺钉而固结于轴286、290上的轨道中使得它们可在轴上进行上下调整以产生不同大小的C形部分。当薄板材料的上部在这些圆柱形辊259、265之间传递时,这些辊压紧薄板材料且使薄板材料成为所需的截面C形状。因此,取决于使用如上文所述的辊的哪些组合,薄板材料可成形为不同形状,例如L形构件或C形构件(例如,具有两个90度弯曲的C形构件)。
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圆锥形辊254、255支承于可调整的平台267上,可调整的平台267可经由调整机构282而竖直调整,调整机构282包括插座,插座被构造成接纳经由一组联动装置而附连的手摇曲柄以在该框架内上下移动可调整的平台267。这个特点允许成型组件162适应附连构件的多种大小。
此外,辊248、249、270、271、285、286、291、292由调整平台263支承,调整平台263可由调整机构262竖直地调整。此调整机构262包括插座,插座被构造成接纳经由一组联动装置而附连的手摇曲柄以在框架240内上下移动可调整的平台267。
在成型构件162的出口处为一组引导辊,固定到框架的下引导辊264和一组上引导辊266,该组上引导辊266是可调整的和/或可从框架移除以在附连构件接收了所需截面形状之后适应各种大小的附连构件。
在所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成型组件162中的轴和辊由液压马达驱动。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它们可以任何合适方式被驱动,例如电气、手动或气动。液压组件244联接到驱动齿轮295,而驱动齿轮295与在框架顶部附连到轴的齿轮接合。如图所示,较大齿轮242附连到后轴247、253、269、275、283、290的顶部。这些较大齿轮242由联接齿轮296而联接到彼此。而且,较大齿轮242与小齿轮297接合且驱动小齿轮297,小齿轮297附连到前轴246、268、283、286。如可看出的那样,前轴252、274并不完全延伸到框架240顶部。因此,并不完全从框架顶部延伸到底部的后轴253、257具有附连到底部的齿轮,其与附连到前轴252、274的底部的小齿轮298接合。小齿轮298驱动这些前轴。
现参看图16b至图16o,示出了示例性成型组件162的各种构造,其被构造成提供不同大小的C形和L形附连构件。
图16b至图16c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C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如可看出的那样,薄板材料进入图16b的右侧且在该点基本上为平面的。随着薄板材料在被构造成使截面形成C形形状的辊之间传递,其离开右侧,具有所需截面形状。图16d至图16e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L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6f至图16g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C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6h至图16i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L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6j至图16k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L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6l至图16m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C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16n至图16o分别示出了被构造成提供L形截面附连构件的成型组件16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17示出了示例性弯曲组件164。示例性弯曲组件164包括安装于轨道302中的基部300,该基部300允许弯曲组件164移动进出支承结构152。弯曲组件164包括框架304,在框架304中支承各部件。附连到框架304的为下卷曲组件316,下卷曲组件316驱动一对卷曲辊:下卷曲辊312和上卷曲辊314,它们被设计为使得在它们之间传递的薄板材料的一部分卷曲。卷曲辊312和314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卷曲刀片,在它们之间以特定间隔分开。一个卷曲辊的刀片定位成与相对卷曲辊的刀片之间的空间相对以使得在它们之间传递的材料卷曲从而使该附连构件形成纵向弯曲或拱形。在下卷曲辊312与上卷曲辊314之间的间距可由手轮320进行调整,手轮320通过联动装置附连到下卷曲组件316。这种调整允许薄板材料被形成的卷曲将被调整,而使得附连构件的纵向弯曲能改变以匹配形成建筑结构顶板的弯曲建筑面板的纵向弯曲。
弯曲组件164还包括附连到一对卷曲辊330、332的上卷曲组件318,卷曲辊330、332也具有可调整的偏置以向附连构件提供不同的纵向弯曲。可由手轮332来调整在卷曲辊330、332之间的间隔,手轮332经由齿轮组件链接到上卷曲组件318。由于具有上卷曲组件318和下卷曲组件316,弯曲组件能使得C形附连构件的相对两侧卷曲以提供纵向弯曲。
此外,在下卷曲组件316与上卷曲组件318之间的间隔可由手轮324来调整。这种调整允许弯曲组件164适应各种大小的附连构件。应当指出的是为了适应具有L形截面的附连构件,上卷曲组件318可充分移动到外壳304内以在附连构件平移经过弯曲组件时避免压紧附连构件的任何部分。下卷曲组件316然后使得L形附连构件的一侧卷曲以提供纵向弯曲。可由液压马达328来驱动卷曲辊312、314、330、332,液压马达328对这些辊施加驱动力。液压组件328受到控制器356(例如,PLC)控制以提供开关能力。
引导组件306也附连到弯曲组件164的基部300,引导组件306具有上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将废料金属向外导引使得其能受到工人控制且下部将待形成为附连构件的薄板材料的部段导引至成型组件162。引导组件的上部包括上部引导件308(例如,弯曲支架,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空间,薄板材料可通过该空间),上部引导件308为弯曲的以向外导引废料金属,上部引导件308附连到轴336上,轴336允许上引导件308竖直地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废料金属。同样,引导组件306的下部包括下部引导件310(例如,直支架,在直支架之间具有空间,薄板材料可通过该空间传递),下部引导件310安装于轴334上,轴334允许这些下部引导件上下调整以适应适合于形成为附连构件的不同大小的薄板材料。
图18示出了允许操作者控制附连构件成型系统150的各种属性的示例性控制面板166。控制器166可经由简单PLC驱动,或者由更复杂的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器来驱动,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这些控件包括用于开关该系统150的开关340。这些控件还包括运行按钮344和停止按钮342,运行按钮344使得系统150在进料方向平移薄板材料通过该系统,停止按钮342使得薄板材料的平移停止。还包括轻摇开关348和剪切按钮346,轻摇开关348允许附连构件平移通过该系统以较短突发前后移动,剪切按钮346向剪切组件158供电以使之在垂直于进料方向的方向中切割薄板材料。控制面板还包括数字小键盘350和显示器352,数字小键盘350用于向控制器输入数据(例如,控制面板的长度),显示器352用于向控制器的操作者呈现信息。在控制器166上还包括各种其它控件:选择器开关354,其用于在附连构件成型系统与建筑面板成型系统之间做出选择(对于在相同支承结构上包括附连构件成型系统与建筑面板成型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弹出按钮356,其用于在剪切了材料之后从附连构件成型系统弹出材料;液压止动器358;紧急止动器360;点燃开关362;发动机启动器364;用于柴油发电机366的高速/低速选择器;低电压指示灯368;以及柴油发电机仪器面板370,其提供柴油发电机的各种参数的指示,包括燃料、压力、温度和电压。
虽然关于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属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28)

1.一种用于形成用来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的附连构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a.支承结构;
b.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的切割组件,其被构造成接收薄板材料,其中薄板材料的平面在基本上竖直方位定向,切割组件包括纵切机以沿着薄板材料的进给方向切割薄板材料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纵切机具有引导件以在基本上竖直方位上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引导件在第一方向上导引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导引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以及
c.成型组件,其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所述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切割组件接收薄板材料且包括:
i.框架,以及
ii.由所述框架支承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被布置成压紧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且在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沿着所述多个辊传递时改变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以形成附连构件,所述附连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在截面中具有多个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d.弯曲组件,其支承于所述支承结构上用于使得所述附连构件弯曲,所述弯曲组件包括:
第一对卷曲辊,其彼此偏置且位于所述弯曲组件内,构造成接收所述附连构件使得当所述附连构件进入所述弯曲组件时,所述附连构件的第二区段在所述卷曲辊之间传递,
其中所述第一对卷曲辊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附连构件的第二区段卷曲以沿着所述附连构件的长度使所述附连构件形成纵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构造成形成所述附连构件,使得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a.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所述一对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
b.第二区段,其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壁之一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所述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二区段突伸,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辊包括:
a.上组辊,其附连到安装于轴上的可调整的平台上;以及
b.下组辊;
c.其中可调整在所述上组辊与所述下组辊之间的距离使得可容纳不同大小的附连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支承于所述支承结构上的建筑面板成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开卷机,其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被构造成向所述切割组件进给薄板材料,其中所述开卷机竖直定向使得所述开卷机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驱动单元,其支承于所述支承结构上,靠近所述开卷机和所述切割组件,所述驱动单元被构造成从所述开卷机向所述切割组件进给所述薄板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弯曲组件还包括第二对卷曲辊,所述第二对卷曲辊彼此偏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对卷曲辊偏置,其中可调整在所述第一对卷曲辊与所述第二对卷曲辊之间的距离以容纳不同大小的附连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成型组件的所述辊中的至少一个可移除以将所述附连构件形成为L形或C形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弯曲组件安装于支承于所述支承结构上的可移动的平台上,且位于所述切割组件与所述成型组件之间。
11.一种由薄板材料形成的附连构件,其被构造成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所述弯曲顶部由多个弯曲建筑面板形成,所述附连构件在纵向弯曲且在截面中在垂直于所述纵向的平面中具有一定形状,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a.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所述一对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以及
b.第二区段,其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壁之一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所述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二区段突伸,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弯曲建筑面板的所述中央部分包括在截面中的肋状物,且其中所述附连构件的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所述建筑面板的所述肋状物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附连构件由薄板材料的两部分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a.第一L形截面部分,所述第一L形构件形成所述第一区段的壁中的一个;以及
b.第二L形截面部分,其形成所述第一区段的另一壁;
c.其中所述第一L形部分与所述第二L形部分配合以形成所述附连构件的第一区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a.L形截面部分;以及
b.C形截面部分;
c.其中所述C形部分嵌套于所述L形部分内以形成所述附连构件的所述第一区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附连构件由薄板材料的单个部分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附连构件还包括:
a.第三区段从与所述第二区段相反的壁延伸,所述第三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三区段包括第二纵向肋状物;以及
b.所述第二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三区段突伸,所述第二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连构件,其中,所述薄板材料包括厚度在约0.035英寸与约0.060英寸之间的薄板金属。
19.一种建筑结构,包括:
a.由多个互连的建筑面板形成的弯曲顶部,每个建筑面板在纵向延伸且在截面中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中具有一定形状,其中每个建筑面板包括在截面中具有肋状物的中央部分;
b.壁;以及
c.由薄板材料形成的附连构件,其将壁附连到所述弯曲顶部上,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i.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所述一对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
ii.第二区段,其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壁之一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所述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二区段突伸,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以及
iii.第一区段的平坦中央部分连接到弯曲顶部的第一建筑面板,以及第二区段的纵向肋状物连接到弯曲顶部的第二建筑面板的肋状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壁为建筑结构的外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壁以大于所述互连建筑面板之一的宽度从所述弯曲顶部的边缘插入以提供打开的但有遮盖的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壁为所述建筑结构的内壁。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壁由一组互连的建筑面板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壁由一组混凝土区块形成。
25.一种用于形成用来将壁连接到建筑结构的附连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进给方向将自薄板材料源的薄板材料切割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薄板材料的平面在基本上竖直方位定向;
b.利用引导件在竖直方位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得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定向且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中定向;
c.使得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通过多个辊平移,多个辊被布置成在第一部分在进给方向沿着多个辊传递以形成附连构件时压紧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所述附连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在截面中具有多个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区段;以及
d.使得附连构件的第二区段卷曲以沿着附连构件的长度使附连构件形成纵向弯曲。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a.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所述一对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以及
b.第二区段,其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壁之一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所述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二区段突伸,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附连构件的第一区段附连到弯曲顶部的第一建筑面板;
b.将所述附连构件的第二区段附连到所述弯曲顶部的第二建筑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建筑面板邻近所述第一建筑面板;以及
c.将所述附连构件附连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
28.一种用于形成用来将建筑结构的壁连接到弯曲顶部的附连构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a.支承结构;
b.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的切割组件,其被构造成接收薄板材料,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纵切机以沿着薄板材料的进给方向切割薄板材料为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纵切机具有引导件以支承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引导件在第一方向上导引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并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导引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二部分;以及
c.成型组件,其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所述成型组件被构造成从所述切割组件接收薄板材料且包括:
i.框架,以及
ii.由所述框架支承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被布置成压紧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且在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在所述进给方向中沿着所述多个辊传递时改变所述薄板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以形成附连构件,所述附连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的平面中在截面中具有多个区段,包括在截面中的第一平坦区段和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一区段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区段;
其中所述成型组件被构造成形成附连构件使得所述附连构件包括:
第一区段,其在截面中具有平坦中央部分和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延伸的一对壁,所述一对壁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方向定向的凹口,其中所述凹口适于容纳所述建筑结构的壁的一部分;
第二区段,其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壁之一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在截面中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平坦中央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定向,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纵向肋状物,所述纵向肋状物在截面中从所述第二区段突伸,所述纵向肋状物适于与弯曲建筑面板的肋状物配合。
CN201180024949XA 2010-03-24 2011-03-22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29063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59,886 2010-03-24
US12/659,886 US20110232203A1 (en) 2010-03-24 2010-03-24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wall to a building structure
PCT/US2011/029291 WO2011119515A1 (en) 2010-03-24 2011-03-22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wall to a building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353A true CN102906353A (zh) 2013-01-30

Family

ID=44654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4949XA Pending CN102906353A (zh) 2010-03-24 2011-03-22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2203A1 (zh)
EP (1) EP2550411A1 (zh)
JP (1) JP2013522507A (zh)
KR (1) KR20130005294A (zh)
CN (1) CN102906353A (zh)
AP (1) AP2012006504A0 (zh)
AR (1) AR080720A1 (zh)
AU (1) AU2011232721A1 (zh)
BR (1) BR112012024076A2 (zh)
CA (1) CA2793623A1 (zh)
CL (1) CL2012002571A1 (zh)
CO (1) CO6602172A2 (zh)
IL (1) IL221935A0 (zh)
MA (1) MA34079B1 (zh)
MX (1) MX2012010716A (zh)
PE (1) PE20130830A1 (zh)
RU (1) RU2012145127A (zh)
SG (1) SG184141A1 (zh)
TW (1) TW201139804A (zh)
WO (1) WO2011119515A1 (zh)
ZA (1) ZA2012068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7896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M.I.C. Industries, Inc. Building Panels Having Hook and Loop Seams,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Building Panels
US20140202091A1 (en) * 2013-01-24 2014-07-24 Walton W. McCarthy Hexoid arch and shelter structure
US9938710B2 (en) * 2014-03-31 2018-04-10 Ping Guo Cold-formed steel above ground tornado shelter
US9617750B1 (en) * 2015-08-28 2017-04-11 H. Joe Meheen Corrugated metal sheets and concrete modular building structure
US10435881B1 (en) * 2018-09-20 2019-10-08 StoneFire Outdoor Liv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concrete outdoor living substructures
US11399587B2 (en) * 2019-06-12 2022-08-0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for helm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0000E (en) * 1936-06-09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uncoiling
US2899145A (en) * 1959-08-11 Shaftless mill roll stand
US2020889A (en) * 1932-12-10 1935-11-12 American Rolling Mill Co Apparatus for uncoiling coiled sheet metal
US2288119A (en) * 1940-02-15 1942-06-30 Budd Edward G Mfg Co Draw rolling machine
US2353651A (en) * 1940-09-27 1944-07-18 Aluminum Co Of America Material handling mechanism
US2406677A (en) * 1943-02-10 1946-08-27 Spiral Bagging Machine Corp Apparatus for making spiral wound tubing
US2574509A (en) * 1946-07-31 1951-11-13 Elizabeth R B Stuart Vertical axis beading
US2653643A (en) * 1951-09-19 1953-09-29 Mckay Machine Co Apparatus for uncoiling sheet metal
US2762418A (en) * 1952-10-31 1956-09-11 Kaiser Aluminium Che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wrapping a coil of metal stock
US2757880A (en) * 1953-10-22 1956-08-07 U S Tool Company Inc Coil cradle
US2915257A (en) * 1954-08-11 1959-12-01 Stamco Inc Uncoiler with side shift control
US3150707A (en) * 1961-04-27 1964-09-29 Howell Pat Apparatus for making metal building and building elements
US3140739A (en) * 1961-07-05 1964-07-14 Floyd J Moltch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ntinuously moving strip material
US3300923A (en) * 1963-03-11 1967-01-31 Behlen Mfg Company Inc Corrugated metal building and building panels
US3416347A (en) * 1965-10-29 1968-12-17 Yoder Co Slitting and edge conditioning means
US3367600A (en) * 1966-10-06 1968-02-06 Olson & Sons Inc Chas Spool mounting device
US3701489A (en) * 1968-03-01 1972-10-31 William D Goldsworthy Apparatus for winding filament about three axes of a mandrel
US3842647A (en) * 1972-02-14 1974-10-22 G Knud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building panels
US3902288A (en) * 1972-02-14 1975-09-02 Knudson Gary Art Arched roof self-supporting building
US4008597A (en) * 1975-11-10 1977-02-22 Monsanto Company Method for shaping a slit product
US4094473A (en) * 1977-05-09 1978-06-13 Salvino Lawrence P Portable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roll of aluminum sheeting for dispensing
US4160531A (en) * 1977-10-25 1979-07-10 Brammal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ntelescoping and rewinding reels of sheet material such as steel
US4291510A (en) * 1977-12-15 1981-09-29 Sivachenko Eugene W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AT359805B (de) * 1979-07-10 1980-12-10 Zeman & Co Verfahren zum biegen von blechen und vor- 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633747A (en) * 1985-09-30 1987-01-06 Gary Steel Products Corp. Sheet material slitter
US4848694A (en) * 1988-07-15 1989-07-18 Joseph Julian Strip decoiler
US5095597A (en) * 1988-12-06 1992-03-17 Shaikh Ghaleb Mohammad Yassin Alhamad Method of making an expanded metal product
US5359871A (en) * 1992-04-22 1994-11-01 M.I.C. Industries, Inc.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building panels
US5249445A (en) * 1992-04-22 1993-10-05 M.I.C. Industries, In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rched roof vertical wall self supporting metal buildings
US5318236A (en) * 1992-08-21 1994-06-07 M.I.C. Industries, Inc. Adjustable decoiling device
US5692625A (en) * 1995-06-06 1997-12-02 Sandusky Limited Folding transportation rack and product delivery system
AUPO774297A0 (en) * 1997-07-07 1997-07-31 Ausarch Pty Ltd Cold-form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6345781B1 (en) * 2000-07-27 2002-02-12 Metal Accessories, Llc Payoff apparatus
US6722087B1 (en) * 2000-09-21 2004-04-20 Mic Industries Building panel and panel crimping machine
US6568132B1 (en) * 2001-06-12 2003-05-27 A. B. Walters Di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033070B2 (en) * 2001-06-29 2011-10-11 M.I.C. Industries, Inc. Building panel and panel crimping machine
US6691544B2 (en) * 2001-08-10 2004-02-17 U.S. Propert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ncoil and dekink coiled material
WO2004085085A1 (en) * 2003-03-27 2004-10-07 Bluescope Steel Limited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ecambered metal sections
US7052067B2 (en) * 2003-10-06 2006-05-30 Precision Metal Kraft Combination bed-liner and toolbox for pick-up truck
US6981397B2 (en) * 2004-03-15 2006-01-03 Englert, Inc. Roll form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adjustability and profile changing capability
US20070170301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M.I.C. Industries, Inc. Sheet metal decoiling device and multi-coil decoiling system
US7784320B1 (en) * 2006-02-09 2010-08-31 Brown Duane A Doorjamb clad machine
US8117879B2 (en) * 2008-12-12 2012-02-21 M.I.C. Industries, Inc. Curved building panel, building structure, panel curv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king curved building pan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80720A1 (es) 2012-05-02
AP2012006504A0 (en) 2012-10-31
WO2011119515A1 (en) 2011-09-29
JP2013522507A (ja) 2013-06-13
CL2012002571A1 (es) 2013-05-31
AU2011232721A1 (en) 2012-10-04
TW201139804A (en) 2011-11-16
MA34079B1 (fr) 2013-03-05
ZA201206868B (en) 2014-03-26
EP2550411A1 (en) 2013-01-30
MX2012010716A (es) 2013-04-03
SG184141A1 (en) 2012-10-30
KR20130005294A (ko) 2013-01-15
CA2793623A1 (en) 2011-09-29
CO6602172A2 (es) 2013-01-18
RU2012145127A (ru) 2014-04-27
US20110232203A1 (en) 2011-09-29
BR112012024076A2 (pt) 2018-02-06
IL221935A0 (en) 2012-12-02
PE20130830A1 (es) 201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6353A (zh) 用于将壁附连到建筑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US7677071B2 (en) Apparatu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etal wall frame members and assembly of wall frames therefrom, and foldable wall frame structures
US4505084A (en) Wide panel, panel assembly
JP3122131B2 (ja) 相互連結可能な構造部材
KR100761088B1 (ko) 이중파형강관 제조장치
US4364253A (en) Panel forming apparatus
KR101048789B1 (ko) 지붕 및 벽판넬 제작용 이동형 롤 성형기
US6339945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apered spiral tubes
KR101331173B1 (ko) 슬리팅 라인을 위한 브레이킹 캐리지 장치
CN100431725C (zh) 用于轧制金属物料的轧制设备
EP1746248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von Folienbahnen an Bauwerksflächen
DE102011111377B3 (de) Klebebandapplikator
CN110091530B (zh) 一种塑钢缠绕管生产线
US1037694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expanded metal gutter cover having a solid edge margin
KR101857017B1 (ko) 철근 절곡장치
EP0717667B1 (de)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ärmetauscherrohren
CN214455603U (zh) 一种纵剪机组用张力调节装置
EP3774619A1 (de) Materialrollen-transportwagen
CN220698350U (zh) 一种辊轧剪切装置
CN219523929U (zh) 一种粘接系统压力车
WO2005032739A1 (en) Mobile roll former assembly
EP3930935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ylindrischen behälters und vorrichtung hierfür
CN218699053U (zh) 一种橡胶裁边机
KR102423882B1 (ko) 방근방수 복합시트 제작방법 및 제작장치와 상기 제작방법에 의해 제작된 방근방수 복합시트
CN217147955U (zh) 一种防水卷材用收卷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0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0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