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601A -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601A
CN102904601A CN2012103598997A CN201210359899A CN102904601A CN 102904601 A CN102904601 A CN 102904601A CN 2012103598997 A CN2012103598997 A CN 2012103598997A CN 201210359899 A CN201210359899 A CN 201210359899A CN 102904601 A CN102904601 A CN 102904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ircuit
switch
frequency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98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601B (zh
Inventor
L·J·桑吉妮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无线通信电路的手持电子设备。该无线通信电路具有同时接收功能,其允许手持设备在单个通信频带内同时接收多个通信信号。手持电子设备可包括具有音乐播放器功能的蜂窝式电话或其他便携式设备。手持电子设备可具有用于支持诸如WiFi和蓝牙链接的本地无线链接的本地无线通信能力。利用无线通信电路的同时接收功能,手持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同时接收诸如WiFi和蓝牙信号的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45421.4、申请日为2007年9月24日、发明名称为“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电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背景技术
手持电子设备正变得日益普及。手持设备的示例包括手持计算机、蜂窝式电话、媒体播放器以及包含多个这种类型的设备的功能的混合型设备。
部分地由于其移动属性,手持电子设备通常配备有无线通信能力。手持电子设备可以采用长距离无线通信来与无线基站通信。例如,蜂窝式电话可以利用850MHz、900MHz、1800MHz以及1900MHz的蜂窝式电话频带(例如,主要的用于移动通信的全球系统或GSM蜂窝式电话频带)进行通信。手持电子设备还可以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链接。例如,手持电子设备可以利用2.4GHz的(IEEE 802.11)频带和2.5GHz的蓝牙
Figure BDA00002185790500012
频带进行通信。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小形状因子无线设备的需求,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减少采用的部件的数量。例如,在一些无线设计中,两个收发机共用一个天线。由于利用这种方法仅有一个天线,所以可以使设备尺寸最小。
不总是希望在无线设备中共用天线。在常规的两个收发机工作在共用通信频率上的共用天线配置中,两个收发机对于使用天线彼此竞争。例如,如果正在由一个收发机接收数据,则不能由另一个收发机来接收数据。这可能导致数据分组丢失以及业务中断。
因此,希望能够提供用于无线手持电子设备的改进的无线通信电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手持电子设备。该手持电子设备可以具有蜂窝式电话、音乐播放器、或者手持计算机的功能。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具有共用一个天线的多个收发机。
利用一种适合配置,无线通信电路具有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第一收发机例如可以是处理IEEE 802.11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集成电路。第二收发机可以是蓝牙收发机。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可以工作在公共的频带(例如,2.4GHz通信频带)中。
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具有射频耦合器和开关电路。当希望利用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两者同时接收从天线进入的射频信号时,耦合器用于将进入的射频信号分为该进入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和第二相同功率降低形式。这些信号被并行地同时提供给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
由耦合器生成的进入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形式可以具有相同信号功率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信号功率。利用一种适合配置,该耦合器是非对称的,使得被转至无线局域网收发机电路的信号与被转至蓝牙收发机的信号相比具有相对较大的功率。
当希望发送WLAN数据时,开关电路适当地被调整,并且使得WLAN收发机是活动的而使得蓝牙收发机是非活动的。功率放大器可以用于放大发送出去的WLAN数据。
当希望使用蓝牙收发机而不使用WLAN收发机时,WLAN收发机被置于非活动状态。当WLAN收发机是非活动的时,不必利用WLAN电路和蓝牙电路两者同时接收数据。因此,开关电路可以被调整为旁路该耦合器。利用被旁路的耦合器,可以发送蓝牙数据或者可以接收蓝牙数据。当按照这种方式接收蓝牙数据时,具有相对较大的信号强度,这是因为避免了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在耦合器的上游放置输入放大器,以对耦合器的插入损耗进行补偿。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属性以及各种优点将从附图以及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示例性手持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示例性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无线电子设备的常规无线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在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电路中使用的示例性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与图4中示出的类型的无线通信电路使用的示例性开关配置的表。
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使用诸如图4中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电路的通信电路相关联的无线活动性的定时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如何将手持电子设备中的诸如图4中的无线通信电路的无线通信电路用于处理与两个不同的收发机相关联的无线数据通信的示例性状态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输入数据路径中的2:1分离器和低噪放大器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用在图4中示出的类型的无线通信电路中的示例性三路开关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已经利用两个两路开关实施的并且可用在图4中示出的类型的无线通信电路中的示例性三路开关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可用在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电路中的集成两路开关的示例性蓝牙收发机和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用在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电路中的示例性无线局域网(WLAN)和蓝牙收发机以及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中的支持天线共用的无线通信电路。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示例性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或者小型便携式计算机,例如有时被称为超便携式设备的小型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是稍微更小型的设备。更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腕表式设备、悬吊设备、头戴式受话器和听筒设备、以及其他可佩戴微型设备。
利用一种适合的配置,便携式电子设备是手持电子设备。在手持电子设备中空间是尤其珍贵的,因此对于手持电子设备这种共用天线配置是尤为有利的。因此,本文中一般描述使用手持设备作为示例,尽管如果希望的话,也可以使用具有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任何适合电子设备。
手持设备例如可以是蜂窝式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媒体播放器、手持计算机(有时也被称为个人数字助理)、远程控制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以及手持游戏设备。本发明的手持设备也可以是组合多个传统设备的功能的混合型设备。混合型手持设备的示例包括包含了媒体播放器功能的蜂窝式电话,包含了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包含了游戏和电子邮件功能的蜂窝式电话,以及用于接收电子邮件、支持移动电话呼叫、并且支持网络浏览的手持设备。这些仅仅是示例性示例。设备10可以是任何适合的便携式或手持电子设备。
设备10包括外壳12,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的天线。外壳12(有时被称作壳体)可以由任何适合材料形成,这些材料包括塑料、木材、玻璃、陶瓷、金属或其他适合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在有些情况下,壳体12可以是介电性的或其他低电阻率材料,使得不会干扰位于壳体12附近的导电性天线元件的操作。在其他情况下,壳体12可以由金属元件形成。在壳体12由金属元件形成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金属元件可以用作设备10中的天线的一部分。
在设备10中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类型的天线来支持无线通信。适合天线类型的示例包括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这些谐振元件由内置板(patch)天线结构、平面倒F天线结构、螺旋天线结构等形成。为了最小化设备体积,可以在两个收发机电路之间共用设备10中的至少一个天线。
手持电子设备10可以具有诸如显示器屏幕16的输入输出设备、诸如按钮23的按钮、诸如按钮19的用户输入控制设备18、以及诸如端口20和输入输出插孔21的输入输出部件。显示器屏幕16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或者是利用一种或多种不同显示技术的多个显示器。如图1的示例中所示,诸如显示器屏幕16的显示器屏幕可安装在手持电子设备10的正面22上。如果希望的话,诸如显示器16的显示器可以安装在手持电子设备10的背面上、在设备10的侧面上、在设备10的通过铰链(例如)或者利用任何其他适合安装配置附接到设备10的主体部分的翻转(flip-up)部分上。
手持设备10的用户可以利用用户输入接口18提供输入命令。用户输入接口18可以包括按钮(例如,字母数字键、电源开关按钮、通电按钮、断电按钮、以及其他专用按钮,等等)、触摸板、指向棒、或者其他光标控制设备、触摸屏(例如,实施为屏幕16的一部分的触摸屏)、或者用于控制设备10的任何其他适合接口。尽管在图1的示例中用户输入接口18示意性地示出为形成在手持电子设备10的正面22上,但是用户输入接口18通常可形成在手持电子设备10的任何适合部分上。例如,诸如按钮23(其可以被认为是输入接口18的一部分)的按钮或其他用户接口控制器可以形成在手持电子设备10的侧面上。按钮和其他用户接口控制器还可以位于设备10的正面、背面或其他部分上。如果希望的话,设备10可以是远程控制的(例如,利用红外远程控制、诸如蓝牙远程控制的射频远程控制,等等)。
手持设备10可以具有诸如总线连接器20和插孔21的端口,这些端口允许设备10与外部部件接口连接。典型的端口包括对设备10内的电池充电或者从直流(DC)电源操作设备10的电源插孔,用于与诸如个人计算机或外围设备的外部部件交换数据的数据端口,用于驱动头戴式受话器、监视器、或者其他外部音频视频设备的音频视频插孔,等等。这些设备以及手持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中的一些或全部的功能可利用输入接口18来控制。
诸如显示器16和用户输入接口18的部件可覆盖设备10的正面22上的大部分可用表面积(如图1的示例中所示),或者可以仅占据正面22的小部分。由于诸如显示器16的电子部件通常包含大量金属(例如,作为射频屏蔽),所以通常应考虑这些部件相对于设备10中的天线元件的位置。设备的天线元件和电子部件的适合选择的位置将允许手持电子设备10的天线在不受电子部件干扰的情况下适当地起作用。
图2示出了示例性手持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手持设备10可以是移动电话、具有媒体播放器能力的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远程控制器、游戏播放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这些设备的组合、或者任何其他适合便携式电子设备。
如图2所示,手持设备10可以包括存储器34。存储器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其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基于电池的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处理电路36可以用于控制设备10的操作。处理电路36可以基于诸如微处理器和其他适合集成电路的处理器。利用一种适合配置,处理电路36和存储器34用于在设备10上运行软件,例如因特网浏览应用程序、网际协议语音(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回放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等等。处理电路36和存储器34可以用于执行适当的通信协议。利用处理电路36和存储器34可执行的通信协议包括因特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例如,IEEE802.11协议——有时被称为
Figure BDA00002185790500071
)、用于其他短程无线通信链接的协议(例如,
Figure BDA00002185790500072
协议),等等。
输入输出设备38可以用于允许将数据提供到设备10,并且允许将数据从设备10提供到外部设备。图1中的显示器屏幕16和用户输入接口18是输入输出设备38的示例。
输入输出设备38可以包括用户输入输出设备40,例如按钮、触摸屏、手柄、点击轮、滚轮、触摸板、键板、键盘、传声器、照相机、等等。用户可以通过经用户输入设备40提供命令来控制设备10的操作。显示和音频设备42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屏幕、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其他提供视觉信息和状态数据的部件。显示和音频设备42还可以包括诸如扬声器以及其他用于产生声音的设备的音频设备。显示和音频设备42可以包括音频视频接口设备,例如用于外部头戴式受话器和监视器的插孔和其他连接器。
无线通信设备44可以包括通信电路,例如由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形成的射频(RF)收发机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无源RF部件、一个或多个天线、以及其他用于处理RF无线信号的电路。无线信号还可以利用光(例如,利用红外通信)来发送。
设备10可以与诸如附件46和计算设备48的外部设备通信,如路径50所示。路径50可包括有线路径和无线路径。附件46可包括头戴式受话器(例如,无线蜂窝式头戴式耳机或音频头戴式受话器)和音频视频设备(例如,无线扬声器、游戏控制器、或者用于接收和播放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其他设备)。在一个示例情况中,路径50可以包括用于支持蓝牙头戴式耳机(附件46之一)与设备10之间的通信的无线蓝牙路径,以及用于支持设备10与计算设备48之间的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路径(例如,WiFi路径)。
计算设备48可以是任何适合的计算机。利用一种适合配置,计算设备48是具有相关联的无线接入点(路由器)或者建立与设备10的无线连接的内部或外部无线卡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可以是服务器(例如,因特网服务器)、具有或不具有因特网接入的局域网计算机、用户自己的个人计算机、同级设备(例如,另一手持电子设备10)、或者任何其他适合计算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44可用来支持本地和远程无线链接。
本地无线链接的示例包括WiFi和蓝牙链接以及无线通用串行总线(USB)链接。由于无线WiFi链接通常用来建立与局域网的数据链接,所以诸如WiFi链接的链接有时被称为WLAN链接。本地无线链接可以在任何适当频带下工作。例如,WLAN链接可以在2.4GHz或5.6GHz(例如)下工作,而蓝牙链接可以在2.4GHz下工作。用来支持设备10中的这些本地链接的频率可取决于设备10所配置在的国家(例如,符合当地规定)、WLAN或设备10与之相连接的其他设备的可用硬件、以及其他因素。
利用一种有时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例的适合配置,设备10采用同一天线利用常用的2.4GHz WiFi频带(802.11(b)和/或802.11(g))和2.4GHz蓝牙频带两者进行通信。在这类配置中,天线被设计用来在2.4GHz频率下工作,因此天线适用于关于WiFi和蓝牙通信协议两者使用的2.4GHz射频信号。电路44可包括耦合器以及允许同时接收WiFi和蓝牙信号的其他适合电路。
如果希望的话,无线通信设备44可以包括用于通过远程通信链接进行通信的电路。典型的远程链接通信频带包括850MHz、900MHz、1800MHz以及1900MHz的蜂窝式电话频带,1575MHz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频带,以及诸如2170MHz频带的3G数据通信频带(一般称为UMTS或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数据业务频带。在这些示例性远程通信链接中,通过一公里或若干公里长的链路50来传送数据,而在短距离链路50中,通常采用无线信号来传输数据几十或几百英尺。
这些仅仅是无线设备44可工作的示例性通信频带。随着可以获得新的无线业务,期望在未来采用另外的本地和远程通信频带。无线设备44可被配置为在任何适合的一个或多个频带上工作以覆盖任何现有或新的感兴趣的业务。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在无线设备44中设置多个天线和/或宽带天线,以允许覆盖更多频带。至少一个天线(例如,用于在公共的2.4GHz通信频带下的WiFi和蓝牙通信的天线)可以共用,因为这有助于减小无线通信电路44的尺寸,并由此减小设备10的尺寸。
在常规的其中天线在多个通信频带之间共用的无线电子设备中,开关电路用于在不同的收发机模块之间进行切换。尽管这类配置在要求不高的应用中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仅仅基于开关电路的共用天线配置可能在当前时期的很多情况下是不够的。
图3中示出了基于传统的天线共用架构的常规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52包括天线54,该天线54处理2.4GHz频率下的射频信号。开关56选择性地将天线54连接到开关端口S1、S2或S3。端口S1和S2通过相应的路径66和68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LAN)集成电路58。端口S3通过路径70连接到蓝牙集成电路60。无线局域网集成电路58包括WiFi收发机和控制电路。蓝牙集成电路66包括蓝牙收发机和控制电路。WLAN电路58和蓝牙电路60利用交换(handshaking)路径62彼此通信。路径72和74用于将数据和控制信号提供给电路58和60。
WLAN电路58利用控制路径64控制开关56的状态。当希望发送WLAN数据时,开关56连接到位置S1,从而可以将数据从WLAN集成电路58通过路径66发送到天线54。当希望利用WLAN电路58接收数据时,开关56连接到位置S2。在位置S2,来自天线54的信号通过开关56并经过路径68传输到WLAN电路58。开关56具有第三位置——S3——该位置在希望发送或接收蓝牙信号时使用。在发送模式下,蓝牙信号经由发送/接收路径70和开关56被发送到天线54。在接收模式下,通过开关56和路径70将已经由天线54接收到的蓝牙信号传输到蓝牙集成电路60。
图3中的传统配置允许共用天线54。WiFi通信由WLAN电路58处理,而蓝牙通信由蓝牙电路60处理。开关56可以在WLAN电路58与蓝牙电路60之间切换,以使得电路58和60能够轮流使用天线54。尽管WLAN电路58和蓝牙电路60不能同时使用,但是开关56能够快速切换,从而电路58和60能够快速地接连使用天线54。
由于开关56不能同时连接到WLAN电路58和蓝牙电路60两者,所以必须区分优先顺序。考虑如下情况作为示例:通信电路52的用户利用WLAN电路58浏览因特网,同时利用蓝牙连接60控制无线鼠标。在这类情况下,电路58和60可以决定使蓝牙连接优先于WiFi连接。无论何时希望同时连接到WLAN电路58和蓝牙电路60两者,都使蓝牙电路优先。
利用这类优先顺序方案,电路52的用户将能够无明显中断地使用无线鼠标。然而,由于蓝牙连接优先于WLAN连接,所以偶尔将会丢掉WLAN数据分组。
例如,考虑如下情况:在所请求的因特网数据正被传送到WLAN电路58时出现蓝牙活动。为了处理蓝牙活动,开关56将连接到开关位置S3。蓝牙数据优先于WLAN数据,因此WLAN电路58处于接收因特网数据中途的事实是不重要的,并且开关56切换到位置S3,以确保蓝牙活动被适当地处理。
将开关56置于位置S3允许蓝牙电路60按照需要发送和接收蓝牙数据。然而,将开关56设置到位置S3阻止了WLAN电路58接收正在传送的因特网数据。结果,将至少临时丢失一些因特网数据分组。
利用图3中的常规无线通信电路配置,诸如这些的数据中断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可能将开关56设置到允许同时接收WLAN和蓝牙数据的位置。尽管诸如这些的数据中断在不紧急的应用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丢失数据的影响可能是严重的。例如,用户可能希望在利用蓝牙头戴式耳机的同时利用WLAN电路58支持通过因特网的网际协议语音(VOIP)电话呼叫。在诸如这些的实时音频应用中,高质量连接是关键的。使用图3中的常规无线通信电路52可能使得由于丢失数据分组而破坏VOIP语音信号。
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电路76。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电路76具有天线78。滤波器80和直流(DC)极间耦合(blocking)电容器(未示出)可用于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滤除寄生噪声。电路76包括开关82和84(分别标为SW1和SW2)。路径81连接滤波器80和开关SW1。
开关SW1可被设置为图4中标为A、B和C的三个位置之一。开关SW2可被设置为图4中标为D和E的两个位置之一。
开关SW1和SW2的状态由分别设置在控制线路106和104上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利用一种适合配置,通过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来生成控制信号。
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可包含两个或更多个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的收发机电路。为了清晰起见,本文中仅仅描述两收发机电路的实施例。
WLAN收发机电路110例如可以是利用WiFi收发机112和控制电路114处理IEEE 802.11(b)或802.11(g)信号的集成电路。蓝牙收发机电路120例如可以是利用蓝牙收发机116和控制电路118处理蓝牙信号的集成电路。可以使用单个集成电路或使用两个以上的集成电路,将电路110和120提供为安装在公共电路板上的两个单独的集成电路。利用一种适合配置,WLAN电路110是诸如加利福尼亚州Santa Clara的Marvell Semiconductor公司的部件No.88W8686的集成电路,而蓝牙电路120是诸如英国剑桥的CSR的BlueCore4器件的集成电路。电路110和120可以通过交换路径126彼此通信。
每个收发机电路处理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通信。在图4的示例中,利用无线局域网(WLAN)电路110来处理WiFi通信,而利用蓝牙电路120来处理蓝牙通信。这些电路中的每一个与天线78并且与其中正在使用无线通信电路76的手持电子设备上的电路接口连接。
数据路径122和控制路径124可用于形成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与设备10上的其他电路(例如,图2中的处理电路36)之间的通信路径。路径122和124可用于支持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通信。例如,路径122可用于利用所谓的安全数字输入/输出(SDIO)协议传输控制和用户数据。路径124和122可以形成为具有任何适当数量的导电线路。在图4的示例中,路径122已经由六路总线形成,并且路径124已经由四路总线形成。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如果希望的话,诸如路径122和124的路径可以由单条线路或使用更大或更小的多路总线来形成。
WLAN电路110可以利用数据发送路径98来无线地发送WLAN数据。利用图4中的示例性配置,路径98可专用于传输电路110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功率放大器88来放大路径98上的发送数据。路径98上的发送数据信号的对应放大形式可通过路径100被提供到开关SW1。为了通过天线78发送数据,可以在路径106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引导开关SW1将路径100连接到路径81(开关位置A)。当开关SW1已经置于位置A并且正通过路径98发送WLAN数据时,图4中的无线通信电路76可被称为工作在WLAN TX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暂时阻断蓝牙操作,因此开关SW2的位置是无关紧要的。
电路76可以具有射频耦合器86。图5中示出了示例性的耦合器86。如图5所示,耦合器86可被实现为四端子器件。端子128可用于接收射频输入信号。终端电阻器136可被耦接在地端138与终端电阻器端子132之间。在工作期间,被提供到输入端子128的输入信号在输出端130和134被分为两个对应的输出信号。如框144所示,耦合器86通常包含使得路径140上的输入信号耦合到路径142上的诸如电感器、电容器和电阻器的部件的网络。结果,输入到耦合器86的信号功率中的一部分被转至输出端子134,而输入到耦合器86的信号功率中的一部分直接传送到输出端130。耦合器86的分开率通常被网络144中的部件的值所固定。利用一种适合配置,输出端子130上的输出信号的功率比输入端子128上的输入信号的功率低-1.8dB,而输出端子134上的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比端子128上的输入信号的功率低-6.5dB。如本例所示,耦合器86通常展现一定的内部损耗。
在本例中,耦合器生成差大约4.7dB的输出信号。表示到耦合器的接收到的射频输入信号的第一功率降低形式的一个输出信号的输出功率是表示到耦合器的接收到的射频输入信号的第二功率降低形式的另一输出信号的输出功率的4.7dB大。然而,使用生成具有-1.8dB和-6.5dB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耦合器仅仅是示例性的。例如,耦合器86可以生成其中输出端130的功率等于输出端134的功率的输出信号,或者其中输出端130的功率大于输出端134的功率的输出信号。采用其中输出端130的输出信号功率大于输出端134的输出信号功率的配置的优点在于,这可以从WLAN电路110转移出相对少量的功率,从而有助于保持WLAN电路110在不利条件下的正常工作。通常,输出端130上的信号的功率可以是大于输出端134上的信号的功率的任何适当的量。例如,输出端130上的信号的功率可以是输出端134上的信号的功率的1dB大或更多。作为另一示例,输出端130上的信号的功率可以是输出端134上的信号的功率的2dB以上。作为再一示例,输出端130上的信号的功率可以是输出端134上的信号的功率的3dB以上。
如图4所示,耦合器86可以用于为无线通信电路76提供用于共用接收模式(共用RX模式)的支持。在共用RX模式下,可以在控制路径106上发出将开关SW1置于位置B的控制信号,并且在控制路径104上发出将开关SW2置于位置D的控制信号。利用如此配置的开关SW1和SW2,天线78上接收到的并且经由输入路径92被提供给耦合器86的数据分为两个相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具有潜在不同的信号功率。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第一部分在共用接收数据路径96上被传送到WLAN电路110。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第二部分经由共用接收数据路径94、开关SW2和路径102被传送到蓝牙电路120。在共用接收模式下提供给电路110和120的信号的数据是相同的,但是信号的功率由耦合器86规定并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路径96上的数据信号的功率相对于路径92上的进入数据信号可以是-1.8dB,而路径102上的数据信号的功率相对于路径92上的进入数据信号可以是-6.5dB(作为示例)。
在同时接收模式下使用图4中的无线通信电路76期间,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可以处于同时工作中,其中每个处理进入数据的相应部分。例如,当进入数据是去往WLAN电路110的网际协议(IP)分组时,可由WLAN电路110来接收并处理该分组。当进入数据是去往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数据时,蓝牙电路120可以接收并处理进入数据。电路110和120可能被提供以两种类型的数据(WLAN和蓝牙),但是它们能够数字地识别正在接收哪种类型的数据,并由此可以仅在适当时进行响应。尽管信号强度由于耦合器86的存在而稍微降低,但是同时数据接收得到支持,从而可以不担心数据分组丢失地同时支持诸如VOIP呼叫和蓝牙音频的严格要求应用。
当希望发送蓝牙数据时或者当希望接收专用路径上的蓝牙数据而不采用耦合器86时(即,以得益于在不要求同时接收WLAN数据时更高的蓝牙输入信号功率),可以在控制路径106上发出将开关SW1置于位置C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在控制路径104上发出将开关SW2置于位置E的控制信号。在这种配置(其有时被称为蓝牙TX或专用RX模式)中,路径90可用于蓝牙数据发送或用于专门的蓝牙数据接收。
在蓝牙发送期间,从蓝牙电路120发送的蓝牙数据通过路径102被提供给开关SW2。被设置到位置E的开关SW2将输出的蓝牙数据通过路径90传输到开关SW1。被设置到位置C的开关SW1将输出的蓝牙数据通过路径81和滤波器80传输到天线78。
在专用RX模式期间,从天线78和滤波器80接收到的蓝牙数据被开关SW1通过路径81接收到。开关SW1被设置到位置C,因此开关SW1将进入的蓝牙数据通过专用RX路径90引导到开关SW2。由于在这种模式下耦合器86被旁路,因此路径90上的信号功率大于信号被耦合器86分开情况下的功率。由于进入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功率相对较高,所以将展现良好的信噪比。开关SW2在专用RX模式期间被设置到位置E,因此进入的蓝牙数据通过路径102被路由到蓝牙电路120。
图6包含例示了在图4的无线通信电路76的操作期间涉及的设置的表。在表146,条目“0”表示没有在使用对应的开关位置,条目“1”表示正在使用对应的开关位置,而条目“X”表示无所谓的位(开关的位置无关紧要)。
如表146所示,在WLAN TX模式期间,开关SW1被设置到位置A,而开关SW2的设置是无关紧要的。在WLAN TX模式下,WLAN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利用天线78发送WLAN数据。
在共用RX模式期间,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是同时活动的。开关SW1被设置到位置B,而开关SW2被设置到位置D。在共用RX模式下,电路110和电路120接收具有略微降低功率的信号,但是由于两个电路同时都是活动的,所以不会丢失进入的数据。在共用RX路径中采用的耦合器86的类型影响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接收到的信号功率。通常,可以由耦合器86生成任何适合比例的输出功率。
采用其中将引导到WLAN电路110的输出信号功率比引导到蓝牙电路120的输出信号功率相对要多的耦合器配置的优点在于,该类型的配置使得WLAN电路优先于蓝牙电路。WLAN链接通常形成得比蓝牙链接更长距离,并由此在保持良好信号质量方面要求相对较多的辅助。蓝牙链接通常形成有紧邻设备10的装置,并由此在保持良好信号质量方面要求相对较少的辅助。总而言之,由此优选地采用生成的路径96上的输出信号比路径94上的相应输出信号的功率更高的耦合器86。
图4中的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中的诸如电路110和120的收发机电路可用于支持任何适合协议。描述使用用于支持WiFi和蓝牙链接的电路作为示例。图7例示了诸如电路110和120的电路如何可以处理WLAN通信和蓝牙音频通信。在图7的示例中,水平轴描绘时间。根据蓝牙音频协议规范,蓝牙电路120将在蓝牙时隙148-1和148-2中是活动的。在蓝牙操作期间,蓝牙电路120在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之间交替。蓝牙时隙标为“BT TX”(148-1)和“BT RX”(148-2),以表示蓝牙电路120是在发送蓝牙数据还是在接收蓝牙数据。在时隙150期间,蓝牙电路120是非活动的,如时隙150中的标识“BTOFF”所示。
利用图3所示的类型的常规无线通信电路,在活动的蓝牙时隙期间完全阻断WLAN操作。结果,利用图3的常规电路52,将会丢失在图7中的诸如时间t2的时间或者在诸如时间t4的时间发送到电路52的WLAN数据。当图3的蓝牙集成电路60是非活动时,常规电路52仅仅允许在诸如时间t1或时间t3的时间成功地发送或接收WLAN数据。具体地在重视低等待时间和可忽略的分组丢失的环境中,例如当支持VOIP电话呼叫时,图3中示出的类型的常规配置可能是不利的。
图4中示出的类型的无线通信电路76可用于支持同时RX模式,该同时RX模式允许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同时接收进入的数据。由于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两者可以是活动的并且同时接收数据,所以可以在图7中诸如时间t2的时间以及诸如时间t1和t3的时间接收WLAN数据。不像在BTRX时隙期间阻断WLAN数据的常规电路,无线通信电路76可用于在BTRX时隙期间接收WLAN数据。结果,使得由于同时蓝牙活动性而阻断的WLAN数据的量最小。在诸如VOIP电话呼叫的希望最小化数据分组丢失的应用中,在使用无线通信电路76的同时接收功能时可以显著地提高设备10可以递送的VOIP业务的质量。
图8中示出了例示其中设备10和无线通信电路76可以工作的模式的状态图。关于图8中的状态图描述的无线通信电路76的实施例具有处理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有时还称为WiFi通信或IEEE802.11通信)的第一收发机,并且具有用于处理蓝牙通信的第二收发机。这种类型的配置仅仅是示例性的。通常,无线通信电路76以及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可用于支持任何适合通信协议。对WLAN和蓝牙通信协议的描述是一个示例。
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电路76和设备10可以工作在至少三个状态下,即状态152、状态154以及状态156。
在状态152中,蓝牙电路120活动在蓝牙TX或专用RX模式下,而WLAN电路110是非活动的。状态152对应于图6的表146中的第三行。在状态152中,开关SW1处于位置C,而开关SW2处于位置E。当蓝牙电路120处于发送模式下时,收发机116中的射频发送器电路用于生成输出的蓝牙数据(例如,已经经由路径124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的蓝牙数据经由路径102、开关SW2、路径90、开关SW1、路径81、滤波器80以及天线78而被传输到天线78。由电路76发送蓝牙数据的时间的示例是图7中的BT TX时隙148-1中的时间t4。当蓝牙电路120处于专用RX模式时,从天线78接收到的蓝牙经由天线78、滤波器80、路径81、开关SW1、路径90、开关SW2以及路径102被传输到收发机116中的接收器。可以在任何适合时间(参见例如图7中的BT RX时隙148-2中的时间t2)按照这种方式通过专用RX路径90接收到蓝牙数据。
诸如电路108和处理电路36的电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内部时钟。例如,蓝牙电路120和WLAN电路110可以各自具有一个内部时钟,或者可以访问共用系统时钟。利用来自时钟电路的定时信息以及在处理电路36和电路110、120中执行的协议,电路110和120以及处理电路36可以决定何时在无线通信电路76的不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考虑其中WLAN电路110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作为示例。在特定时间(或者在满足特定组条件时),WLAN电路110醒来以检查进入的数据(作为示例)。如线158所示,当WLAN电路醒来接收WLAN数据时,无线通信电路76从状态152变换到状态154。
在变换158期间,WLAN电路110在电路106中发出用于开关SW1的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设置到位置B。WLAN电路110还在电路104中发出用于将开关SW2设置到位置D的控制信号。进行这种调整使得通过耦合器86转移来自天线78的信号。进入的信号功率的一部分通过共用RX路径96被引导到WLAN电路110,并且进入的信号功率的一部分通过共用RX路径94和路径102被引导到蓝牙电路120。由于存在耦合器86,所以进入的信号功率略微降低。然而,电路110和120两者都能够同时接收进入的信号。由于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两者都能够同时接收进入的射频信号,所以状态154有时被称为共用RX模式。状态154对应于图6的表146中的第二行。在图7的图中,BT RX时隙148-2中的时间t2可以与状态154相关联。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和/或处理器36确定WLAN电路110已经完成其必需的WLAN接收活动(即,当无需接收数据时或者当结束接收操作时),无线通信电路76可以变换回到状态152,如箭头160所示。在变换160期间,WLAN电路110在路径106上发出用于开关SW1的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设置到位置C,并且在路径104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2设置到位置E。在状态152中,WLAN电路110是非活动的,并且蓝牙电路120或者正在发送蓝牙信号或者正在通过专用RX路径90接收信号。通过将接收路径从共用RX路径94切换回到专用RX路径90,耦合器86被旁路,并且蓝牙电路120确保接收高质量的进入数据。
在状态154期间,WLAN电路110是活动的,而蓝牙电路120活动在共用RX模式下。在状态154中,当无线通信电路76确定WLAN电路110需要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电路76变换到状态156,如变换线162所示。作为示例,WLAN电路110可能需要发送确认分组。为了进行该发送,WLAN电路110可以等待直到蓝牙接收操作已经完成(例如,当BT RX时隙148-2刚刚结束时)。此时,蓝牙电路120变得非活动。
如图8所示,在状态156下,WLAN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正在发送数据。蓝牙电路120是非活动的。在变换162期间,在路径106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设置到位置A。当开关SW1处于位置A时,从WLAN电路110发送的WLAN数据通过TX路径98被传送到功率放大器88。放大器88放大发送的信号,并通过路径100将放大形式的发送信号提供到开关SW1。信号通过开关SW1,被滤波器80滤波,并且通过天线78被无线地发送。
开关SW2的位置在状态156中通常不是关键的,这是因为只要开关SW1处于位置A,就没有信号可通过开关SW2被接收或发送。然而,可能希望默认将开关SW2设置到位置E。在该位置,开关SW2定义用于从蓝牙电路120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低损耗路径。通过在状态156将开关SW2设置到位置E,在无线通信电路76变换回到状态152时,将容易地使用开关SW2。
当在状态156时,一旦WLAN发送活动完成,无线通信电路76就可以变换回到状态154,如线164所示。在WLAN电路120需要接收数据时,无线通信电路76进行变换164。在状态154中,WLAN电路120可用于接收数据,而蓝牙电路120再次活动在共用RX模式下。在变换164期间,在路径106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置于位置B,并且在路径104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2置于位置D。
当在状态156时,无线通信电路76还可以变换到状态152,如变换线166所示。在要求蓝牙操作而不要求WLAN操作时,无线通信电路76进行变换166。例如,WLAN电路110中的时钟可用于确定BT OFF时隙150已经到期。当BT OFF时隙到期时,可以要求蓝牙操作。如果WLAN电路110不必用于接收数据时,无线通信电路76可变换到状态152,如线166所示。
在变换166期间,在路径106上发出用于开关SW1的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设置到位置C。在路径104上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2设置到位置E。在状态152中,WLAN电路110是非活动的,而蓝牙电路120或者正在发送蓝牙信号或者正在通过专用RX路径90接收信号。通过在变换166期间将接收路径从共用RX路径94切换回到专用RX路径90,耦合器86被旁路,并且蓝牙电路120确保接收高质量进入数据。
而在状态152中,可能必须使用WLAN电路110来发送数据。例如,处理电路36可以通过设备10与之通信的无线局域网传送数据。为了利用WLAN电路110发送数据,无线通信电路166变换到状态156,如线168所示。在变换168期间,发出控制信号以将开关SW1置于位置A。这将WLAN发送路径100连接到天线78,并且允许WLAN电路110发送希望的数据。在状态156中开关SW2的状态对于WLAN电路110的操作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将开关SW2保持在位置E中,以便于在发送了WLAN数据之后变换回到状态152。
图9示出了其中已经利用具有均等分开率的耦合器实现了耦合器86的无线通信电路76的实施例。利用这类配置,在路径92上进入的信号被分为相应的针对路径94和96的两个部分。由于路径94和96上所分的输入信号的功率是相等的,所以这类耦合器有时被称为2:1分离器。尽管在图9中示出为2:1分离器,但是如果希望的话,耦合器86可以在其输出端生成任何适当比率的输出功率。
在图9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电路76具有插入在路径92中的输入放大器。输入放大器170例如可以是有时被称为低噪放大器(LNA)的类型的射频放大器。输入放大器170的增益有助于抵消由于使用耦合器86所导致的功率损耗。利用一种适合配置,输入放大器170的增益可以被设置为几乎严格补偿耦合器86的损耗。利用这类配置,如果耦合器86造成的损耗在每个输出路径上是-4dB到-4.5dB(作为示例),则输入放大器170的增益可以被设置为+8dB到+9dB,由此放大器170克服了耦合器86的插入损耗。这仅仅是放大器170和耦合器86的一个示例性配置。通常,耦合器86可以展现任何适合相关联的插入损耗,并且放大器170可以具有任何适合增益电平,以减轻耦合器86导致的损耗。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在无线通信电路76中采用诸如放大器17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放大器,并且这种放大器可以置于其他适合输入路径中(例如,路径96)。
诸如三路开关SW1和两路开关SW2的开关可以利用任何适当切换硬件来实现。利用一种适合配置,开关SW1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单极三投(SP3T)开关来实现,该单极三投开关是由设置在两路控制总线上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如果希望的话,如图11所示,可以采用两个两路开关172和174来实现三路开关SW1。
图12示出了如何可以将开关并入到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中。在图12的示例中,蓝牙电路120包括两路开关84形式的切换功能。收发机116和控制电路118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通过路径102在开关84与收发机116之间传输信号。
诸如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的电路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提供。利用一种适合配置,WLAN电路110采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提供,而蓝牙电路120采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提供。利用图13中例示的另一适合配置,WLAN电路110和蓝牙电路120的功能集成到一个公共集成电路(WLAN/蓝牙收发机和控制电路108)中。当按照这种方式集成两个收发机时,单个控制块可用于处理和控制。在图13的示例中,WLAN/蓝牙集成电路108包括WLAN收发机112和蓝牙收发机116,这两个收发机都由一个公共控制块114/118来控制。这类配置可与诸如图4的开关SW2的单独的两路开关一起使用,或者可以与诸如图13的开关84的集成两路开关一起使用。如果希望的话,诸如开关82、耦合器86以及放大器88和170的其他部件的功能可以按照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形式与图13中示出的类型的电路相集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电路,该无线通信电路包括:收发机电路,该收发机电路包括第一收发机电路和第二收发机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电路利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公共的射频频带进行通信;天线,该天线处理所述公共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以及射频耦合器,该射频耦合器包括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当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输入端从所述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并同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功率降低形式分别提供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功率降低形式由第一收发机电路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二功率降低形式由第二收发机电路来接收。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开关,该开关连接到所述天线,并且至少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所述开关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的输入端,并且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所述开关置于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所述天线。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开关,该开关连接到所述天线,并且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所述开关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的输入端;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所述开关置于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所述天线;并且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三模式下时,所述开关置于第三位置,以使得天线耦合到第二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天线,并且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到第二收发机电路,并且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的输入端,并且第二开关置于其第一位置,以将来自射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的信号路由到第二收发机电路;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以及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三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三位置,并且第二开关置于其第二位置,以使得天线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耦合到第二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天线,并且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到第二收发机电路,并且至少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的输入端,并且第二开关置于其第一位置,以将来自射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的信号路由到第二收发机电路;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功率放大器路由到天线;以及当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三模式下时,第一开关置于其第三位置,并且第二开关置于其第二位置,以使得天线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耦合到第二收发机电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处理电路,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生成用于无线发送的数据并无线地处理接收到的数据;以及无线通信电路,其中该无线通信电路包括:收发机电路,该收发机电路包括第一收发机电路和第二收发机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电路利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公共的射频频带进行通信;天线,该天线处理所述公共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以及射频耦合器,该射频耦合器包括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当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输入端从所述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并同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形式分别提供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由第一收发机电路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二形式由第二收发机电路来接收。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手持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收发机电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手持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收发机电路包括蓝牙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手持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收发机电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电路,并且所述第二收发机电路包括蓝牙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耦合在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耦合器的输入端之间的射频放大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电路,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在给定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在所述给定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天线;射频耦合器;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响应于控制信号,并且将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以及路由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模式下,其中,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地发送射频信号;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两者都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射频耦合器分别接收相同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以及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开关,该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开关,该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射频耦合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并且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二形式。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开关,该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射频耦合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并且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二形式;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分别具有第一信号功率和第二信号功率;以及第一信号功率大于第二信号功率。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开关,该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从第一收发机电路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开关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射频耦合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并且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从射频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收射频信号的第二形式;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分别具有第一信号功率和第二信号功率;以及第一信号功率大于第二信号功率至少3dB。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电路,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在2.4GHz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在所述2.4GHz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天线,其工作在所述2.4GHz射频通信频带内;射频耦合器;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响应于控制信号,并且将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以及路由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一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其中,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地发送射频信号;并且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两者都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射频耦合器分别接收相同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功率放大器,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放大由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并且其中,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功率放大器,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放大由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并且其中,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包括无线局域网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功率放大器,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放大由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发送的信号;以及在所述开关电路中的单极三投开关,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其中,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包括无线局域网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功率放大器,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放大由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至少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其中,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其第一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其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其第一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其第三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其第二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无线手持电子设备的方法,该无线通信电路具有第一无线收发机、第二无线收发机、天线、射频耦合器以及开关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当希望通过天线从第一无线收发机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第一工作模式,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地发送射频信号;以及当希望利用第一无线收发机和第二无线收发机两者同时接收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第二工作模式,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和第二无线收发机两者都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射频耦合器从天线分别接收相同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
根据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和第二无线收发机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工作,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无线通信电路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下时,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从第一无线收发机发送的射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时,根据无线局域网协议从第一无线收发机发送无线数据;以及当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时,根据不同于无线局域网协议的协议从第二无线收发机发送无线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利用第二无线收发机发送数据时,将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置于第三工作模式下,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是非活动的,并且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是活动的,并通过开关电路发送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利用第二无线收发机接收数据而不利用第一无线收发机接收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第三工作模式,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是活动的,并通过开关电路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地接收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手持无线设备中使用无线通信电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数据存储在所述手持无线设备上的存储器中;利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生成用于无线发送的数据并且处理无线接收到的数据;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的天线和第一收发机电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在通信频带内无线地进行通信;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的天线和第二收发机电路,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在所述通信频带内无线地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以及当希望利用第一和第二收发机电路两者按照同时接收模式同时接收数据时,将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同时分发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从第一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无线局域网发送工作模式下,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仅利用第二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专用接收工作模式,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并且第二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且通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从第一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无线局域网发送工作模式下,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以及当希望仅利用第二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专用接收工作模式,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收发机电路是非活动的,并且第二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且通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希望从第一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无线局域网发送工作模式下,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以及当希望利用第二收发机电路通过天线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置于蓝牙发送工作模式,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二收发机电路是活动的并通过天线发送蓝牙射频信号。
以上仅仅是对本发明原理的示例性描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各种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电路(76),包括:
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和第二收发机电路(12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电路(110,120)利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公共的射频频带进行通信;
天线(78),该天线处理所述公共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
射频耦合器(86),该射频耦合器包括一个输入端(92)以及第一输出端(96)和第二输出端(94),其中,当所述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输入端(92)从所述天线(78)接收射频信号,并同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功率降低形式分别提供到第一输出端(96)和第二输出端(94),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功率降低形式由第一收发机电路(110)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二功率降低形式由第二收发机电路(120)来接收;
第一开关(82),该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天线(78),并且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以及
第二开关(84),该第二开关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耦合在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收发机电路(120)之间,
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78)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86)的输入端(92),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一位置,使得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收发机电路(120)耦合,以将来自射频耦合器(86)的第二输出端(94)的射频信号路由到第二收发机电路(120);以及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第一收发机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通过第一开关(82)和天线(78)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86)地发送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76),其中: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发送的射频信号路由到所述天线(78);以及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三模式下时,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三位置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二位置,以使得天线(78)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82,84)耦合到第二收发机电路(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76),还包括功率放大器(88):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一位置,以将已经从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功率放大器(88)路由到天线(78);以及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三模式下时,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三位置,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二位置,以使得天线(78)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82,84)耦合到第二收发机电路(120)。
4.一种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设备(34),该存储设备存储数据;
处理电路(36),该处理电路耦合到存储设备(34),用于生成数据以进行无线发送并且处理无线地接收到的数据;以及
无线通信电路(76),其中该无线通信电路(76)包括:
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和第二收发机电路(120),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和第二收发机电路(120)利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公共的射频频带进行通信;
天线(78),该天线处理所述公共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
射频耦合器(86),该射频耦合器包括一个输入端(92)以及第一输出端(96)和第二输出端(94),其中,当所述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输入端(92)从所述天线(78)接收射频信号,并同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对应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分别提供到第一输出端(96)和第二输出端(94),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由第一收发机电路(110)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第二形式由第二收发机电路(120)来接收;
射频放大器(88),该射频放大器耦合在天线(78)与射频耦合器(86)的输入端(92)之间;
第一开关(82),该第一开关耦合在天线(78)与射频放大器(88)之间,并且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以及
第二开关(84),该第二开关耦合在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收发机电路(120)之间,并且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78)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86)的输入端(92),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一位置,使得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收发机电路(120)耦合,并且射频信号从射频耦合器(86)的第二输出端(94)被路由到第二收发机电路(120);以及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第一收发机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通过第一开关(82)和天线(78)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86)地发送射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其中,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其中,第二收发机电路(120)包括蓝牙收发机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其中,第一收发机电路(110)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电路,而第二收发机电路(120)包括蓝牙收发机电路。
8.一种无线通信电路(76),包括:
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在2.4GHz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
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在2.4GHz的射频通信频带内进行发送和接收,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天线(78),其工作在2.4GHz的射频通信频带内;
射频耦合器(86);
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响应于控制信号,并且将射频信号路由到天线(78)以及路由来自天线(78)的射频信号,该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82)和第二开关(84),其中,第一开关(82)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并且耦合在天线(78)与射频耦合器(86)之间,并且其中,第二开关(84)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耦合在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之间,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电路(76)至少工作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模式下,其中: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78)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地发送射频信号;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10,120)两者都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射频耦合器(86)分别接收相同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78)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86)的输入端(92),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一位置,使得射频耦合器与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耦合,并且信号从射频耦合器(86)的第二输出端(94)被路由到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以及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78)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86)地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第一开关置于第三位置而第二开关(84)置于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76),还包括功率放大器(88),用于当无线通信电路(76)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下时放大从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的射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76),还包括功率放大器(88),用于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放大从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的信号,其中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电路。
11.一种用于控制具有无线通信电路(76)的无线手持电子设备的方法,该无线通信电路(76)具有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天线(78)、射频耦合器(86)以及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82)和第二开关(84),其中,第一开关(82)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并且其中,第二开关(84)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耦合在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之间,所述方法包括:
当希望通过天线(78)从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76)置于第一工作模式,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一位置,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开关电路和天线(78)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86)地发送射频信号;
当希望利用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两者同时接收无线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76)置于第二工作模式,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82)置于第二位置,以将来自天线(78)的射频信号路由到射频耦合器(86)的输入端(92),并且第二开关(84)置于第一位置,以将射频耦合器(86)与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耦合,并且将来自射频耦合器(86)的第二输出端(94)的信号路由到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并且第一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10,120)两者都是活动的,并且通过射频耦合器(86)从天线(78)分别接收相同的射频信号的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以及
当希望利用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利用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或接收数据时,将无线通信电路(76)置于第三工作模式,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开关(82)置于第三位置而第二开关(84)置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是非活动的,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是活动的,并通过开关电路而不通过射频耦合器(86)地发送和接收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和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无线通信电路(76)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下时,通过功率放大器(88)放大从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的射频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时,根据无线局域网协议从第一无线收发机电路(110)发送无线数据;以及
当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时,根据不同于无线局域网协议的协议从第二无线收发机电路(120)发送无线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86)在手持式无线设备中的使用。
CN201210359899.7A 2006-12-11 2007-09-24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904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36,879 2006-12-11
US11/636,879 US7933561B2 (en) 2006-12-11 2006-12-11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simultaneous receive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CN200780045421.4A CN101553993B (zh) 2006-12-11 2007-09-24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5421.4A Division CN101553993B (zh) 2006-12-11 2007-09-24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601A true CN102904601A (zh) 2013-01-30
CN102904601B CN102904601B (zh) 2016-03-02

Family

ID=3910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5421.4A Active CN101553993B (zh) 2006-12-11 2007-09-24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CN201210359899.7A Active CN102904601B (zh) 2006-12-11 2007-09-24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手持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5421.4A Active CN101553993B (zh) 2006-12-11 2007-09-24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7933561B2 (zh)
EP (1) EP2092656B1 (zh)
CN (2) CN101553993B (zh)
AT (1) ATE503306T1 (zh)
DE (2) DE602007013462D1 (zh)
ES (1) ES2363818T3 (zh)
HK (1) HK1134866A1 (zh)
WO (1) WO20080731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885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无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8381B2 (en) * 1999-06-04 2020-07-28 Raman K. Rao Reconfigurable mobile device interfaces supporting authenticated high quality video, audio, TV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US8036308B2 (en) * 2007-02-28 2011-10-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deband polar transmitter
DE102007010888B4 (de) * 2007-03-06 2010-03-0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Steuergerät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mit einer peripheren Einheit
US7818029B2 (en) * 2007-04-11 2010-10-19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antenna sharing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9848447B2 (en) * 2007-06-27 2017-12-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notification
JP5033598B2 (ja) * 2007-11-28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機器
US20090197543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gaming controller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infrared transceiv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090215398A1 (en) * 2008-02-25 2009-08-27 Adler Mitchell 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US8165544B2 (en) 2008-03-18 2012-04-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luetooth and WLAN coexistence architecture having a shared low noise amplifier
US20090253384A1 (en) * 2008-04-04 2009-10-08 Stmicroelectronics, Ltd. Dual Mode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US8301186B2 (en) * 2008-04-04 2012-10-30 Stmicroelectronics Ltd. Enhanced sensitivity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JP5155821B2 (ja) * 2008-10-31 2013-03-0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155612B1 (en) 2008-11-19 2012-04-10 Qualcomm Atheros, Inc. Wireless device using a shared gain stage for simultaneous reception of multiple protocols
US8340621B1 (en) 2008-11-19 2012-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evice using a shared gain stage for simultaneous reception of multiple protocols
US8903351B2 (en) * 2009-03-06 2014-12-02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call handling
US8036634B2 (en) * 2009-03-18 2011-10-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TW201035767A (en) * 2009-03-24 2010-10-01 Ralink Technology Corp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US8219157B2 (en) * 2009-03-26 2012-07-1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US8208867B2 (en) * 2009-04-09 2012-06-26 Apple Inc.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s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442016B1 (en) * 2009-05-05 2013-05-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existance of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331289B1 (en) * 2009-05-11 2012-12-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luetooth / Wi-Fi coexistence
GB0908801D0 (en) * 2009-05-21 2009-07-01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Schemes for the efficient recep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signals
US8442581B2 (en) * 2009-06-05 2013-05-14 Mediatek Inc. System for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s
US20100317443A1 (en) * 2009-06-11 2010-12-1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istributed Network Game System
US9504092B2 (en) 2009-07-09 2016-11-22 Mediatek Inc. System for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9130605B2 (en) * 2009-07-09 2015-09-08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8774722B2 (en) * 2009-07-09 2014-07-08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US9025583B2 (en) * 2009-07-09 2015-05-05 Mediatek Inc. System for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9236896B2 (en) * 2009-07-09 2016-01-12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US8107999B2 (en) * 2009-09-08 2012-01-3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s
GB2491232B (en) * 2009-10-23 2013-01-1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Loop-through circuit
US20110098016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call placement
TW201123793A (en) * 2009-12-31 2011-07-01 Ralink Technology Cor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facing method for I/O control interface
US8903354B2 (en) * 2010-02-15 2014-12-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call arbitration
US20110230159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CN102083227A (zh) * 2010-11-17 2011-06-0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及其方法
CN101984725A (zh) * 2010-11-17 2011-03-0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及方法
KR101755421B1 (ko) * 2011-01-10 2017-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클라이언트 장치를 이용한 호스트 장치의 파일 정보 시스템 편집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743852B2 (en) 2011-01-14 2014-06-03 Apple Inc.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signal reception across integrated circuit boundaries
US20120190324A1 (en) 2011-01-25 2012-07-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Emergency Call Language Provisioning
US8818325B2 (en) 2011-02-28 2014-08-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call placement
US8849217B2 (en) * 2011-06-22 2014-09-30 Broadcom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ngement
US8774842B2 (en) * 2012-01-11 2014-07-08 Artifex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usag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594616B2 (en) 2012-03-08 2013-11-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key fob with emergency assistant service
JP5704114B2 (ja) * 2012-05-07 2015-04-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US9049584B2 (en) 2013-01-24 2015-06-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automated voice when data transmission fails during an emergency call
US10271200B2 (en) * 2013-03-15 2019-04-23 Mars,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wireless device profiles
JP2015032957A (ja) * 2013-08-01 2015-02-16 株式会社東芝 近接無線送受信装置
US9548522B2 (en) * 2013-11-22 2017-01-1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s, circuit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low-loss bypass of a radio-frequency filter or diplexer
US8838071B1 (en) 2014-04-30 2014-09-16 Oto Technologies Llc Secure communications smartphone system
US9075508B1 (en) 2014-04-30 2015-07-07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Next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on a user device
US9509789B2 (en) 2014-06-04 2016-11-29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Managing mood data on a user device
US9584645B2 (en) 2014-06-04 2017-02-28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s with wearable devices
US9590984B2 (en) 2014-06-04 2017-03-07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martphone fingerprint pass-through system
US9323421B1 (en) 2014-06-04 2016-04-26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Timer, app, and screen management
US9377939B1 (en) 2014-06-04 2016-06-28 Grandios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player management
US9395754B2 (en) 2014-06-04 2016-07-19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Optimizing memory for a wearable device
US9516467B1 (en) 2014-06-04 2016-12-06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geo-locations
US9509799B1 (en) 2014-06-04 2016-11-29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Providing status updates via a personal assistant
US9619159B2 (en) 2014-06-04 2017-04-11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US9538062B2 (en) 2014-06-04 2017-01-03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Camera management system
US9078098B1 (en) 2014-06-04 2015-07-07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Geo-fencing based functions
US9420477B2 (en) 2014-06-04 2016-08-16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ignal strength management
US9161193B1 (en) 2014-06-04 2015-10-13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Advanced telephone management
US9491562B2 (en) 2014-06-04 2016-11-08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haring mobile applications between callers
US9391988B2 (en) 2014-06-04 2016-07-12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ty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n a smartphone
US9294575B1 (en) 2014-06-04 2016-03-22 Grandios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tting appliance-specific content to a user device
US9711146B1 (en) 2014-06-05 2017-07-18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system for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US9648452B1 (en) 2014-06-05 2017-05-09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riven by object tracking
US9635506B1 (en) 2014-06-05 2017-04-25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Zone based wireless player communications
US10592924B1 (en) 2014-06-05 2020-03-17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Managing third party interactions with venue communications
US10290067B1 (en) 2014-06-05 2019-05-1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concession delivery
US8995972B1 (en) 2014-06-05 2015-03-31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personal assistance between users devices
US9655027B1 (en) 2014-07-11 2017-05-16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Event data transmission to eventgoer devices
US9474933B1 (en) 2014-07-11 2016-10-25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Professional workout simulator
US9398213B1 (en) 2014-07-11 2016-07-19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Smart field goal detector
US9610491B2 (en) 2014-07-11 2017-04-0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Playbook processor
WO2016007965A1 (en) 2014-07-11 2016-01-1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Ball tracker camera
WO2016007967A1 (en) 2014-07-11 2016-01-1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Ball tracker snippets
WO2016007962A1 (en) 2014-07-11 2016-01-1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Camera feed distribution from event venue virtual seat cameras
US9343066B1 (en) 2014-07-11 2016-05-17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Social network system
US10572902B2 (en) 2014-07-11 2020-02-25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Camera-based digital content distribution
WO2016007970A1 (en) 2014-07-11 2016-01-1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Whistle play stopper
US9760572B1 (en) 2014-07-11 2017-09-12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Event-based content collection for network-based distribution
US9724588B1 (en) 2014-07-11 2017-08-08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Player hit system
US9305441B1 (en) 2014-07-11 2016-04-05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Sensor experience shirt
US9965938B1 (en) 2014-07-11 2018-05-08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Restroom queue management
US9729644B1 (en) 2014-07-28 2017-08-08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Event and fantasy league data transmission to eventgoer devices
US9892371B1 (en) 2014-07-28 2018-02-13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Queu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9742894B2 (en) 2014-08-25 2017-08-22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Disposable connec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US9607497B1 (en) 2014-08-25 2017-03-28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curity system
US9699523B1 (en) 2014-09-08 2017-07-04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ed clip creation
US10264175B2 (en) 2014-09-09 2019-04-16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Facial recognition for event venue cameras
US9417090B2 (en) 2014-09-11 2016-08-16 ProSport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to offer coupons to fans along routes to game
CN105515598A (zh) * 2014-09-23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83199A (zh) * 2015-05-12 2015-09-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数据接收、发送方法
KR102548738B1 (ko) * 2016-01-22 2023-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그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201706977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処理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129919B2 (en) * 2016-10-20 2018-11-13 Plantronics, Inc. Video headset
CN106604364B (zh) * 2016-12-07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278046B2 (en) * 2017-01-24 2019-04-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lective antenna allocation
US10129165B2 (en) 2017-02-28 2018-11-13 Apple Inc. Electronics devices having antenna diversity capabilities
DE102017105167B4 (de) * 2017-03-10 2019-01-17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matisches Hochladeverfahren und tragbare Informationserfassungsvorrichtung, die in der Lage ist, das automatische Hochladen auszuführen
CN112585649A (zh) * 2018-05-01 2021-03-30 博彩合作伙伴国际公司 天线切换
WO2020077586A1 (zh) * 2018-10-18 2020-04-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系统、无线通信模块及手持云台
US11595972B2 (en) * 2019-01-16 2023-02-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optimization using transmission slot availability mask
US11169653B2 (en) 2019-01-18 2021-11-09 Dell Products L.P. Asymmetric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US11009907B2 (en) 2019-01-18 2021-05-18 Dell Products L.P.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selection based on keyboard configuration
US11347367B2 (en) 2019-01-18 2022-05-31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see do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CN109874129B (zh) * 2019-03-31 2021-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951243B2 (en) 2019-07-26 2021-03-16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Wireless system having diverse transmission protocols
CN110380755A (zh) * 2019-08-30 2019-10-25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和蓝牙共存复用天线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95307A (zh) * 2019-11-14 2020-04-10 惠州高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WiFi6系统及WiFi6模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8221B1 (en) * 1998-04-01 2001-10-02 Denso Corporation Adaptive receiver linearity techniques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CN1516920A (zh) * 2001-06-13 2004-07-28 �칤������˾ 多级功率放大器
US6978121B1 (en) * 2002-11-05 2005-12-20 Rfmd Wpa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ual-mode radi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41484A (zh) * 2004-08-09 2006-03-01 美国博通公司 无线通讯中共享单天线的方法和系统
WO2006114731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Nxp B.V. Radio apparatus
EP1729463A1 (en) * 2005-06-01 2006-12-0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aborative coexistence between bluetooth and IEEE 802.11 G with both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onto a system-on-a-chip (SO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0426A (en) * 1975-11-12 1977-03-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Rf power amplifier parallel redundant system
FI89845C (fi) * 1991-09-04 1993-11-2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Koppling foer alstring av saendningssignal i en radiotelefon
FI102798B1 (fi) * 1992-07-28 1999-02-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gitaalisen matkapuhelimen radiotaajuusosan piirijärjestely
JPH06188622A (ja) * 1992-12-16 1994-07-08 Murata Mfg Co Ltd アンテナ共用器
US5768691A (en) * 1996-08-07 1998-06-16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s for radio telephones
US5789995A (en) * 1996-09-20 1998-08-04 Motorola, Inc. Low loss electronic radio frequency switch
US5881370A (en) * 1996-10-28 1999-03-09 Pottala; James V.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n automatically configured multimode talk swi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6018644A (en) * 1997-01-28 2000-01-25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Low-loss, fault-tolerant antenna interface unit
US6553210B1 (en) * 1999-08-03 2003-04-22 Alliedsignal Inc. Single antenna for receipt of signals from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882631B1 (en) * 1999-09-13 2005-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ying two CDMA system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width
US6813320B1 (en) * 2000-06-28 2004-11-02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multi-carrier receiver architecture
DE10053205B4 (de) * 2000-10-26 2017-04-13 Epcos Ag Kombinierte Frontendschaltung für drahtlose Übertragungssysteme
US6717516B2 (en) * 2001-03-08 2004-04-0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bluetooth/RFID based real time location tracking
EP1393533B1 (en) * 2001-05-14 2008-11-05 Innovis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PLC Electrical devices
US6996369B2 (en) * 2002-08-22 2006-02-07 Eagle Broadband, Inc. Repeater for a satellite phone
US7826868B2 (en) * 2002-10-10 2010-11-02 Robbins Barry R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US7106816B2 (en) * 2002-12-18 2006-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multiple wireless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device
US20040192222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simultaneously coupling an antenna to transceivers
US7123883B2 (en) * 2003-09-26 2006-10-1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employ a balanced duplexer
JP4123435B2 (ja) * 2003-10-14 2008-07-23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US7187945B2 (en) * 2004-04-30 2007-03-06 Nokia Corporation Versatile antenna switch architecture
US9504056B2 (en) * 2004-08-09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a single antenna on platforms with collocated Bluetooth and IEEE 802.11 b/g devices
US7546089B2 (en) * 2004-12-23 2009-06-09 Triquint Semiconductor, Inc. Switchable directional coupler for use with RF devices
US7454171B2 (en) * 2005-02-25 2008-11-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IP over WLAN to Bluetooth headset using ACL link and sniff for aligned eSCO transmission
US7538730B2 (en) * 2006-04-26 2009-05-26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US7818029B2 (en) * 2007-04-11 2010-10-19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antenna sharing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8221B1 (en) * 1998-04-01 2001-10-02 Denso Corporation Adaptive receiver linearity techniques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CN1516920A (zh) * 2001-06-13 2004-07-28 �칤������˾ 多级功率放大器
US6978121B1 (en) * 2002-11-05 2005-12-20 Rfmd Wpa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ual-mode radi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41484A (zh) * 2004-08-09 2006-03-01 美国博通公司 无线通讯中共享单天线的方法和系统
WO2006114731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Nxp B.V. Radio apparatus
EP1729463A1 (en) * 2005-06-01 2006-12-0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aborative coexistence between bluetooth and IEEE 802.11 G with both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onto a system-on-a-chip (SO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885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无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03306T1 (de) 2011-04-15
ES2363818T3 (es) 2011-08-17
US8660501B2 (en) 2014-02-25
HK1134866A1 (en) 2010-05-14
US20080139118A1 (en) 2008-06-12
CN101553993A (zh) 2009-10-07
CN101553993B (zh) 2012-12-12
CN102904601B (zh) 2016-03-02
DE602007013462D1 (de) 2011-05-05
EP2092656B1 (en) 2011-03-23
US20110194546A1 (en) 2011-08-11
EP2092656A1 (en) 2009-08-26
DE112007003013T5 (de) 2009-11-05
DE112007003013B4 (de) 2013-02-21
WO2008073180A1 (en) 2008-06-19
US7933561B2 (en) 2011-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3993B (zh)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具有同时接收能力的无线通信电路
US8208867B2 (en)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s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2191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US76365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using antenna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modules
US9209855B2 (en) Bluetooth and WLAN coexistence architecture having a shared low noise amplifier
US200802533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antenna sharing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8543059B2 (en) Combo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9484961B2 (en)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ry
CN105099414B (zh) 基于rf变压器的tx/rx集成rf开关
TWI493892B (zh) 具有一在相鄰頻帶中分離射頻訊號之三工器之無線通信電路
CN103166690B (zh) 用于执行天线发射分集的系统和方法
US74869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2139344A1 (zh) Nfc双模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US9887709B2 (en) Transmitter apparatus of mobile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663825A (zh) 多频带收发器的多个阻抗匹配网络
US8954019B2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LNA front end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072254A1 (en) Universal Coil Antenna Having Respective Portions Thereof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Modules
JP2004194340A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無線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のrf前段回路
EP2088680B1 (en) Apparatu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in dual standby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1137611A1 (zh) 一种双模智能手机的天线装置及其应用终端
US20130267274A1 (en) Expansion device
JP2004023479A (ja) 音声通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