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7872B -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7872B
CN102897872B CN201210306289.0A CN201210306289A CN102897872B CN 102897872 B CN102897872 B CN 102897872B CN 201210306289 A CN201210306289 A CN 201210306289A CN 102897872 B CN102897872 B CN 102897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membrane
container
opposit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62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7872A (zh
Inventor
岸野宏
田中恒久
森田优香子
吉田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9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7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能够尽可能地使各膜元件内部的污染程度均等。该膜处理装置具有:内置在容器(5)内的多个膜元件(3,4)、原水供给部(6)、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7)、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和浓缩水排出部(9),还具有能够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7,8)的透过水流量的流量调节阀(28,33)、测定通过透过水回收部(7,8)回收的透过水的电导率的电导率仪(30,35)、测定通过透过水回收部(7,8)回收的透过水流量的流量仪(31,36)。

Description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置了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膜组件的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这种膜组件,例如有使用反渗透膜的中空纤维型的膜组件,如图7所示,该膜组件具有两个(多个)膜元件80,81、容纳膜元件80,81的容器82、向容器82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83、从容器82的一端部回收透过一侧的膜元件80的透过水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4、从容器82的另一端部回收透过另一侧的膜元件81的透过水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5、从容器82排出从原水中除去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的浓缩水排出部86。
各膜元件80,81具有将由反渗透膜形成的中空纤维集束而成的中空纤维层87,88。而且,在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7的中心插入有一侧的芯管89,原水供给部83与一侧的芯管89连通。同样地,在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8的中心插入有另一侧的芯管90,浓缩水排出部86与另一侧的芯管90连通。在各芯管89,90中形成有多个流通孔95。
另外,在容器82内设置有:收集从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7的中空纤维内流出的透过水的一侧的集水部91和收集从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8的中空纤维内流出的透过水的另一侧的集水部92。此外,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7与一侧的管89的内端被一侧的封闭板93封闭,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8与另一侧的芯管90的内端被另一侧的封闭板94封闭。
基于上述结构,原水从原水供给部83供给到一侧的芯管89,通过该一侧的芯管89的流通孔95,在中空纤维层87中沿着半径方向向外流动。此时,透过到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7的中空纤维内部的透过水在中空纤维内部流过后,从中空纤维汇集到一侧的集水部91内,并从一侧的集水部91内部通过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4排出至外部。
另外,在从原水供给部83供给到容器82内的原水中,从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4未排出的作为透过水残留的原水在容器82内部流动,并在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8中沿着半径方向向内侧流动。此时,透过到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88的中空纤维内部的透过水流过中空纤维内部后,从中空纤维汇集在另一侧的集水部92内,并从另一侧的集水部92内部通过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85排出至外部。因此,在从原水供给部83供给到容器82内部的原水中,从两个透过水回收部84,85未排出的作为透过水残留的原水作为浓缩水,从流通孔95流入另一侧的芯管90内部,并通过另一侧的芯管90从浓缩水排出部86排出至外部。
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上所述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型的膜组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08886号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具有图7所示的膜组件结构,因此各膜元件80,81的负荷量不均等,另一侧(浓缩水排出部86侧)的膜元件81的负荷量大于一侧(原水供给部83侧)的膜元件80的负荷量。因此,当持续进行过滤运转时,另一侧的膜元件81的污染的恶化要早于一侧的膜元件80的污染的恶化,从而膜元件80,81的污染的恶化程度存在偏差。这样,如果各膜元件80,81的污染的恶化程度存在偏差,就会存在以下问题:难以判断药液清洗膜组件的清洗时机,另一侧的膜元件81被过度污染,即使对其进行药液清洗,也不能充分地除去污染,或者对几乎没有污染而无需进行药液清洗的一侧的膜元件80进行不必要的药液清洗。
本发明的“负荷量”表示各膜元件80,81的分离膜的单位面积及单位时间内透过分离膜的溶解成分量,溶解成分量的单位可以是“g”或者“mol”。另外,在实际的负荷量测定中,能够用分离膜的面积除膜透过水的流量与膜透过水中的溶解成分浓度的乘积求出负荷量,如果溶解成分是盐等离子性物质,则能够使用电导率来替代膜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使各膜元件的污染度(污染程度)均等的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膜组件的运转方法,所述膜组件具有: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该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膜组件的运转方法中,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以使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的比,或者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比,或者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的比中的任一个比值保持为规定值。
根据第一发明,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发生变化,例如,通过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A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B的比保持在规定值(以下也称为规定积比),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上述积A和积B分别成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的指标。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积A与积B的比(即A/B)设为某个确定的规定值的状态下使膜组件进行过滤运行时,各膜元件的膜的污染方向事实上均等。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时的积A与积B的比,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由此能够将上述积A与积B的比保持在上述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另外,在上述运转方法中,虽然着眼于积A与积B的比,但是如下所述,也可以着眼于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的比。即,当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时,如上所述积A与积B成为上述规定积比,在这种状态下,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溶解成分浓度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溶解成分浓度的比成为规定值(以下也称为规定浓度比)。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情况下的溶解成分浓度的比,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的比保持在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另外,在上述运转方法中,虽然着眼于积A与积B的比,但是如下所述,也可以着眼于透过水的流量的比。即,在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积A与积B的比成为上述规定积比,在这种状态下,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件的透过水流量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件的透过水流量的比成为规定值(以下也称为规定流量比)。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情况下的流量比,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的比保持在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第二发明的膜组件的运转方法是通过测定电导率来求出溶解成分浓度的运转方法。
根据该第二发明,能够根据测定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求出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
第三发明是具有膜组件的膜处理装置,膜组件包括: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膜处理装置具有:
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能够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流量变化机构,以及
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的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测定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测定机构。
根据该第三发明,例如在同时具有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时,求出通过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测定到的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A,并且求出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积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积A和积B分别成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的指标。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积A与积B的比(即A/B)成为某个确定的规定值的状态下使膜组件进行过滤运行时,各膜元件的膜的污染部位事实上均等。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时的积A与积B的比,利用流量变化机构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由此能够使上述积A与积B的比保持在上述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第四发明的膜处理装置具有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并且具有控制机构,将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之积设为积A,将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之积设为积B,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积A和积B保持为规定积比。
根据该第四发明,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使积A与积B保持在规定积比,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第五发明的膜处理装置具有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并且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保持为规定浓度比。
根据该第五发明,当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时,如上所述,积A与积B成为上述规定积比,在这种状态下,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达到规定浓度比。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情况下的溶解成分浓度比,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的比保持在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第六发明的膜处理装置具有流量测定机构,并且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由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和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保持为规定流量比。
根据该第六发明,当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时,如上所述,积A与积B成为上述规定积比,在这种状态下,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流量达到规定流量比。
因此,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各膜元件的负荷量均等情况下的流量比,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改变流经透过水回收部件的透过水流量,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件的透过水的流量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件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比保持在规定值,从而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第七发明所述的膜处理装置,其中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为电导率仪。
因此,能够根据电导率仪所测定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求出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保持大致均等,因而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污染大致均等地恶化,从而能够容易地判断药液清洗膜元件时的最佳清洗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膜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膜组件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膜组件的运行天数与积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膜组件的运行天数与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膜组件的运行天数与电导率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膜组件的运行天数与流量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现有的膜组件图。
符号说明
1膜处理装置
2膜组件
3,4膜元件
5容器
6原水供给管(原水供给部)
7,8透过水回收管(透过水回收部)
9浓缩水排出管(浓缩水排出部)
28,33流量调节阀(流量变化机构)
30,35电导率仪(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
31,36流量仪(流量测定机构)
37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1是具有中空纤维型反渗透膜式的膜组件2的膜处理装置。膜组件2具有两个(多个)膜元件3,4、容纳膜元件3,4的容器5、向容器5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管(原水供给部的一例)、从容器5的一端回收透过一侧的膜元件3的透过水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一例)、从容器5的另一个端回收透过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透过水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一例)、从容器5排出在原水中除去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的浓缩水排出管9(浓缩水排出部的一例)。
容器5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19、封闭主体部19两端的罩部20,21。膜元件3,4各自具有将由反渗透膜构成的中空纤维集束而成的中空纤维层11,12。其中,在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1的中心插入一侧的芯管13。原水供给管6贯穿一侧的罩部20而设置,并与另一侧的芯管13连通。同样地,在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2的中心插入另一侧的芯管14。浓缩水排出管9贯穿另一侧的罩部21而设置,并与另一侧的芯管14连通。在这些芯管13,14中分别形成有多个流通孔15。
另外,在容器5内设置有:收集从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1的中空纤维内流出的透过水的一侧的集水部23和收集从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2的中空纤维内流出的透过水的另一侧的集水部24。需要说明的是,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1与芯管13的内端部被一侧的封闭板25封闭,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2与芯管14的内端部被另一侧的封闭板26封闭。
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中设置有:能够改变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流量的一侧的流量调节阀28(流量变化机构的一例)、测定通过透过水回收管7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透过水浓度)的一侧的电导率仪30(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的一例)、测定通过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回收的透过水流量的一侧的流量仪31(流量测定机构的一例)。
另外,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中设置有:能够改变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流量的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流量变化机构的一例)、测定通过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透过水浓度)的另一侧的电导率仪35(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的一例)、测定通过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回收的透过水流量的另一侧的流量仪36(流量测定机构的一例)。
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能够根据预先求出的溶解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图,通过电导率仪30,35各自测定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求出。如果溶解成分是盐等显示导电性的物质,则溶解成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具有大致成比例的关系,因此,当使用溶解成分浓度作为相对比较的对象时,即使使用电导率的测定值直接作为溶解成分浓度也没有问题。利用电导率仪30,35测定的透过水的电导率的单位是μS/cm,利用流量仪31,36测定的透过水的流量单位是m3/天。
一侧和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28,33各自的开度能够根据电导率仪30,35测定到的电导率和流量仪31,36测定到的流量,利用控制机构37进行控制。控制机构37通过增大一侧的流量调节阀28的开度,增加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流量,通过减小开度,降低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流量。同样地,控制机构37通过增大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增大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通过减小开度,降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原水从原水供给管6供给到一侧的芯管13,通过一侧的芯管13的流通孔15,在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1中沿着半径方向向外流动。此时,透过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1的中空纤维内部的透过水流过中空纤维内部后,从中空纤维汇集到一侧的集水部23,并从一侧的集水部23通过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从原水供给管6供给到容器5内的原水中,从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没有排出的作为透过水被浓缩的残留原水在容器5内部流动,并在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2内沿着半径方向向外流动。此时,透过另一侧的中空纤维层12的中空纤维内部的透过水流经中空纤维内部后,从中空纤维汇集到另一侧的集水部24,从另一侧的集水部24通过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排出到外部。因此,在从原水供给管6供给到容器5的原水中,从一侧和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8没有排出的作为透过水残留的原水作为浓缩水从流通孔15流入另一侧的芯管14内部,并从浓缩水排出管9通过另一侧的芯管14排出到外部。
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1与流量F1分别利用一侧的电导率仪30和流量仪31来测定,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2和流量F2分别利用另一侧的电导率仪35和流量仪36来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所述内设有串联设置的两台膜元件3,4的结构的膜组件2中,这种结构引起流经另一侧(即浓缩水排出管9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电导率要大于流经一侧(即原水供给管6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此时,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相当于回收溶解成分浓度高于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单侧的透过水回收部。
接着,说明膜组件2的运转方法。
控制机构37求出通过一侧的电导率仪30与流量仪31测定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1(即相当于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F1的积A(A=E1×F1),同时求出通过另一侧的电导率仪35和流量仪36测定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2(即相当于溶解成分浓度)与流量F2的积B(B=E2×F2)。
其中,积A成为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指标,积B成为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指标。在此,本发明人发现,当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均等时,积A与积B相等,积A与积B的比R(即R=A/B)为1(规定积比的一例)。
如上所述,预先求出负荷量均等情况下的比R作为预先规定积比(=1),在此基础上,控制机构37通过调节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调节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能够使积A与积B的比R保持为1。这样,通过调节电导率高的一侧的透过水即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能够使比R保持为1。由此,能够使一侧的膜元件3的污染程度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具体地讲,当比R小于1时,控制机构37减小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减少从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F2。由此,从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增加,积B减小的同时积A增加,比R(R=A/B)增大。
相反,当比R大于1时,控制机构37增大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增加从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F2。由此,从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减小,积B增加的同时积A减小,比R(R=A/B)减小。
如上所述,控制机构37通过改变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能够使比R保持为1.
图3是表示膜组件2的运行天数与比R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曲线G1表示通过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调节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流量的情况,曲线G2作为参考例表示没有设置流量调节阀28,33的情况。另外,纵线L表示每规定天数内进行的药液清洗。
在曲线G1中,如上所述,控制机构37通过调节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使比R保持为1。相反,在曲线G2中,比R在从纵线L表示的药液清洗时机到下一次药液清洗时机之间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在约0.4~0.7之间变动。这是因为浓缩水排出管9侧的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渗透性能由于污染而低于原水供给管6侧的一侧的膜元件3的渗透性能,所以从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F2降低至透过水电导率E2的增长率以上,结果积B减小,比R增加。而且,如纵线L所示,在进行药液清洗时,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渗透性能恢复,因此积B增加,比R减小。
另外,图4是表示图3的曲线表示的进行膜组件2运转时的膜组件2的运行天数与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曲线G1表示利用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调节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使比R保持为1的情况,曲线2作为参考例表示没有设置流量调节阀28,33的情况。另外,纵线L表示每规定天数内进行的药液清洗。
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表示当把膜组件2的运行天数为0(即运行开始时)的膜组件2的标准化透过流量设为1时,相对于各运行天数的膜组件2的标准化透过流量的值,运行天数越多,各膜元件3,4的膜表面的污染(堵塞)越恶化,因此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逐渐降低。
标准化透过流量表示规定浓度的原水、规定的原水温度、规定的原水供给压力下的透过流量。反渗透膜的透过流量随原水的组成或供给压力或水温等因素发生变化,因此,通常在评价污垢或劣化程度时,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测定透过流量,或者需要进行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的修正。
根据图4,运行天数越多,膜元件3,4的透过性能由于污染而越下降,因此,从透过水回收管7,8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F1,F2的总量整体下降,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逐渐降低。而且,如纵线L所示,在进行药液清洗时,由于膜元件3,4的透过性能恢复,因此,从透过水回收管7,8排出的透过水的流量F1,F2的总量整体增加,结果使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恢复。
在图4中,与曲线G2相比,曲线G1能够保持更高的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并能够保持更高的由药液清洗带来的恢复率。其原因在于,因为如上所述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保持大致均等,因而通过在最佳时机进行药液清洗,能够可靠地、恰好地清洗两个膜元件3,4。
与此相对,在作为参考例的曲线G2中,由药液清洗带来的恢复率大幅降低(即标准化透过流量初始比从1开始大幅降低)。其原因在于,由于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保持在不均等的状态,因此难以在最佳时机进行药液清洗,与一侧的膜元件3相比,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污染程度过于严重,即使进行药液清洗,透过性能也不能充分恢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比R保持在作为规定值一例的1,但不需要严格地只限定为1,即便使各膜元件3,4的负荷量相同,有时因原水的溶解成分浓度、横流强度等而膜污染程度不均等,因此,需要在大约1的范围内求出实际膜的污染程度均等的比R。此时,所谓大约1,优选0.8~1.2左右的范围。
(第二实施方式)
当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均等时,积A与积B的比R成为1,对此第一实施方式已说明过,在这种状态下,从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排出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1(即溶解成分浓度)与从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排出的透过水的电导率E2(即溶解成分浓度)的比ER(即ER=E1/E2,相当于浓度比)成为规定值。
据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比R为1时的电导率比ER,控制机构37通过调节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调节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使电导率比ER保持在规定值。这样,能够使一侧的膜元件3的污染程度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图5是表示图3的曲线表示的进行膜组件2的运行时的膜组件2的运行天数与电导率比ER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曲线G1表示利用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调节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流量,使积A与积B的比R保持在规定值的情况。另外,曲线2作为参考例表示没有设置流量调节阀28,33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纵线L表示每规定天数内进行的药液清洗。
在曲线G1中,电导率E1与电导率E2的比ER保持在作为规定值的一例的约0.9。与此相对,在参考例的曲线G2中,电导率比ER在约0.7~约0.85之间变动。
(第三实施方式)
当一侧的膜元件3的负荷量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负荷量保持均等时,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那样,积A与积B的比R保持为1(规定积比的一例),而且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那样,电导率E1与电导率E2的比ER保持为约0.9(规定浓度比的一例),因此使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流量F1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F2的比FR(即FR=F1/F2)成为规定值。
据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先作为规定值求出比R为1时的流量比FR,控制机构37通过调节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调节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流量,使流量比FR保持在规定值。这样,能够使一侧的膜元件3的污染程度与另一侧的膜元件4的污染程度大致均等。
图6是表示图3的曲线表示的进行膜组件2的运行时的膜组件2的运行天数与流量比FR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曲线G1表示利用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调节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流量,使积A与积B的比R保持在规定值的情况。另外,曲线2作为参考例表示没有设置流量调节阀28,33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纵线L表示每规定天数内进行的药液清洗。
在曲线G1中,流量F1与流量F2的比FR保持在作为规定值一例的约1.1。与此相对,在参考例的曲线G2中,流量比FR在约0.5~约0.9之间变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基于膜组件2的结构,使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溶解成分浓度)大于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溶解成分浓度),因而通过调节另一侧的流量调节阀33的开度来调节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流量,相反,当流经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溶解成分浓度)大于流经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8的透过水的电导率(溶解成分浓度)时,只要通过调节一侧的流量调节阀28的开度来调节一侧的透过水回收管7的透过水的流量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列举了具有中空纤维层11,12的中空纤维型反渗透模式的膜组件2,但也可以是螺旋型反渗透膜式的膜组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表示了在容器内5内容纳有一侧和另一侧的膜元件3,4的双元件结构的膜组件2,但是也可以在容器5内容纳有一个膜元件的单元件结构的膜组件。在这种具有单元件结构的膜组件中,当膜元件的膜表面污染程度不均时本发明是有效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容器5内容纳有两个膜元件3,4,但是也可以容纳有三个以上的膜元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膜元件3,4具有反渗透膜,但是也可以具有纳滤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利用电导率仪30,35自动地测定流经透过水回收管7,8的透过水的电导率,但是也可以在透过水回收管7,8上不设置电导率仪30,35,而由操作人员手动地测定电导率。此外,使用流量仪31,36作为流量测定机构的一例,但也可以预先求出透过水的排出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使用压力仪替代流量仪,并根据测定到的压力求出流量。

Claims (6)

1.一种膜组件的运转方法,所述膜组件具有: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该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膜组件的运转方法中,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以使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之比,或者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之比,或者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乘积与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的乘积之比中的任一个比值保持为使所述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成为均等的对应的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组件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导率的测定来求出溶解成分浓度。
3.一种膜处理装置,其具有膜组件,其特征在于,
膜组件包括: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
膜处理装置具有:
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能够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流量变化机构,以及
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的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测定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测定机构,
并且具有控制机构,
将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之积设为乘积A,
将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量之积设为乘积B,
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乘积A和乘积B保持为使所述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成为均等的规定乘积比。
4.一种膜处理装置,其具有膜组件,其特征在于,
膜组件包括: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
膜处理装置具有:
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能够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流量变化机构,以及
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的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测定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测定机构,
并且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由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和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保持为使所述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成为均等的规定浓度比。
5.一种膜处理装置,其具有膜组件,其特征在于,
膜组件包括:具有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一个以上的膜元件、容纳膜元件的容器、向容器内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从容器的一端部对透过膜元件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从容器的另一端部对透过水进行回收的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和将从原水去除透过水后得到的浓缩水自容器排出的浓缩水排出部,
膜处理装置具有:
在两侧的透过水回收部中能够至少改变流动于对溶解成分浓度高的透过水进行回收的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的流量变化机构,以及
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溶解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的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和分别对一侧及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所回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测定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测定机构,
并且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利用流量变化机构使透过水的流量发生变化,以使由流量测定机构所测定到的流动在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和流动在另一侧的透过水回收部的透过水的流量保持为使所述容器内的各膜元件的负荷量成为均等的规定流量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溶解成分浓度测定机构为电导率仪。
CN201210306289.0A 2011-07-25 2012-07-25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7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1481 2011-07-25
JP2011161481A JP5743773B2 (ja) 2011-07-25 2011-07-25 膜処理装置および膜モジュールの運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7872A CN102897872A (zh) 2013-01-30
CN102897872B true CN102897872B (zh) 2015-07-22

Family

ID=4757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62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7872B (zh) 2011-07-25 2012-07-25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43773B2 (zh)
CN (1) CN102897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1654B1 (ko) 2014-09-24 2015-08-03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교차 운전을 이용한 역삼투막 여과장치 및 여과방법
CN104492268B (zh) * 2014-12-16 2016-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卷式反渗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JP6972737B2 (ja) * 2017-07-28 2021-11-24 東洋紡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JP6825724B2 (ja) * 2018-10-03 2021-02-03 東レ株式会社 水質プロファイルの作成方法、分離膜モジュールの検査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5605A (ja) * 1984-05-08 1985-11-22 Kurita Water Ind Ltd 逆浸透膜分離装置
JP3008886B2 (ja) * 1997-04-24 2000-02-1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中空糸型選択透過膜モジュール
JP2000167358A (ja) * 1998-12-08 2000-06-20 Nitto Denko Corp 膜分離システムおよび膜分離方法
JP2001137672A (ja) * 1999-11-18 2001-05-22 Toray Ind Inc 逆浸透処理装置および造水方法
JP2002239547A (ja) * 2001-02-15 2002-08-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中空糸膜排水処理装置
JP4454922B2 (ja) * 2002-10-10 2010-04-21 株式会社キッツ 中空糸型分離膜を用いた濾過装置の制御方法
ATE450309T1 (de) * 2003-02-03 2009-12-15 Toyo Boseki Hohlfasermembranmodul und modulanordnungsgruppe dafür
US20070272628A1 (en) * 2004-02-25 2007-11-29 Mickols William E Apparatus for Treating Solutions of High Osmotic Strength
WO2007108977A2 (en) * 2006-03-13 2007-09-27 Hydranautics Device for measuring permeate flow and permeate conductivity of individual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s
CN102745775A (zh) * 2007-10-29 2012-10-24 株式会社神钢环境舒立净 水处理方法、水处理装置、净化水的回收方法及净化水回收装置
JP5222526B2 (ja) * 2007-10-29 2013-06-26 株式会社神鋼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 水処理方法ならびに水処理装置
EP2295134A4 (en) * 2008-06-06 2012-08-08 Nitto Denko Corp MEMBRANE FILTR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MEMBRANE FILTRATION EQUIPMENT FOR US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EMBRANE FILTRATION EQUIPMENT
DE102008057669A1 (de) * 2008-11-11 2010-05-12 Christ Water Technology Ag Wasseraufbereitungsverfahren sowie dafür geeignete Membrantrennvorrichtung und Wasseraufbereitungsanlage
JP5535491B2 (ja) * 2009-02-06 2014-07-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パイラル型海水淡水化装置
JP2010120015A (ja) * 2010-02-02 2010-06-03 Miura Co Ltd 膜濾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2543A (ja) 2013-02-04
CN102897872A (zh) 2013-01-30
JP5743773B2 (ja)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5878B (zh) 膜处理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102897872B (zh) 膜处理装置及膜组件的运转方法
ES2282370T3 (es) Sistema de supervision y control de filtracion.
KR101478878B1 (ko) 막오염 지수를 이용한 막여과 공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09148031A1 (ja) 膜濾過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膜濾過装置、並びに、膜濾過装置管理方法
CN104968421A (zh) 用于清洁膜的系统及使用其清洁膜的方法
JP2008511437A (ja) 分離モジュールをテストする方法
CN101646482A (zh) 膜分离方法和膜分离装置
KR101897864B1 (ko) 정삼투 막오염 예측 장치 및 정삼투 막오염 예측 방법
KR20160130006A (ko) 분리막 이상상태 실시간 감지방법
JP2008221195A (ja) 純水製造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CN102463037A (zh) 评价被过滤液体污染特性的方法
JP5271608B2 (ja) 膜濾過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膜濾過装置、並びに、膜濾過装置管理方法
CN112752604B (zh) 分离膜模块的检查方法
KR100949658B1 (ko) 여과막을 이용한 유체 처리 장치
JP5271607B2 (ja) 膜濾過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膜濾過装置、並びに、膜濾過装置管理方法
CN204142716U (zh) 水污染采集装置
CN107308823A (zh) 用于判断膜元件损坏的方法和装置
Wise et al. Ceramic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Improved Economics, Operability, and Process Design Flexibility
JP2011053075A (ja) 作動油の交換判定装置ならびに作動油の交換判定機能を備えた作動油の交換装置
KR20200042437A (ko) 수처리용 고분자 분리막의 노후화 진단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113876B2 (ja) 膜損傷検知方法及び膜ろ過設備
JP2017006833A (ja) 監視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水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水処理方法
Johnson et al. Issues of operational integrity in membrane drinking water plants
CN117634178B (zh) 一种高效溯源水质污染源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