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7797B -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7797B
CN102897797B CN201210128010.4A CN201210128010A CN102897797B CN 102897797 B CN102897797 B CN 102897797B CN 201210128010 A CN201210128010 A CN 201210128010A CN 102897797 B CN102897797 B CN 102897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mmonia
prussic acid
coal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80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7797A (zh
Inventor
李宽义
曾雯娟
龙智
许晨
李俊
白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280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97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97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7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4352 priority patent/WO201315967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7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7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CAMMONIA; 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3/00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3/02Preparation,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cyanide
    • C01C3/0208Preparation in gaseous phase
    • C01C3/0212Preparation in gaseous phase from hydrocarbons and ammonia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e.g. the Andrussow-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CAMMONIA; 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3/00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3/08Simple or complex cyanides of metals
    • C01C3/10Simple alkali metal cyan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尤其是利用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低含量要求的浓缩甲烷气生产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等分离手段,得到相对浓缩的甲烷气用于生产氢氰酸衍生物,这种浓缩甲烷气浓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残留有较大成分比例的氮和氧等成分;这种浓缩甲烷气通过氨氧化合成氢氰酸混合气体,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氰化钠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与甲醛及其它醛类合成羟基乙腈及其它衍生物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提纯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

Description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方法,是指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尤其是利用低甲烷含量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充分考虑到原煤开采前或开采过程中释放含有甲烷气的煤层气的回收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与生产氢氰酸衍生物工艺过程的环保性,属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清洁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具有产生商业化经济效益的潜在空间。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煤层气资源评价,我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赋存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56.3%、28.1%、14.3%、1.3%。1000m以浅、1000~1500m和1500~2000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全国大于5000亿立方米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中含气量在5000~10000亿立方米之间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含气量大于10000亿立方米的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准噶尔盆地、滇东黔西盆地群、二连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地群、海拉尔盆地。
2006年,中国将煤层气开发列入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利好的发展契机。2007年以来,政府又相继出台了打破专营权、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雏形渐显。
2007年,全国瓦斯抽采47.35亿立方米,利用14.46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44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127%。形成地面煤层气产能10亿立方米,是2006年的2倍。地面煤层气产量3.3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倍多。2005~2007年,全国共钻井约1700口,占历年累计钻井总数的85%。截至2007年底,国内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340亿立方米,煤层气年商业产量不足4亿立方米;到201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0亿立方米;建设煤层气输气管道10条,设计总输气能力65亿立方米;重点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源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进展缓慢。目前,煤层气主要用于民用和工业用燃料、发电、汽车燃料、生产炭黑等。其中,瓦斯发电发展较快,至2005年底,全国瓦斯发电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对于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利用还处于亏损状态,重抽采轻利用,矿井平均瓦斯利用率仅在30%左右。主要是因为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煤层气(煤矿瓦斯)的提浓成本较高,目前用于发电或用于民用和工业用燃料、发电、汽车燃料、生产炭黑等领域是指高浓度的煤层气(煤矿瓦斯),而占绝大比例量的大量的低浓度瓦斯只能稀释后排空。现有技术用于民用和工业用燃料、发电、汽车燃料、生产炭黑等都需要进行较高浓度的提纯,提纯成本高,煤层气提纯得到的可利用的甲烷气的综合成本高于石油天然气的成本,尤其是低浓度的煤矿瓦斯气的提纯成本比石油天然气成本高出更多。所以严重影响了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利用。
我国能源资源状况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天然气指标受国家严格控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项目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所以,我们提出利用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的煤层气来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用于合成氢氰酸衍生物及其下游产品,实现资源充分综合利用,开拓煤层气综合利用新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煤层气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我们提出一种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尤其是利用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既可以很好的实现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的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又可以为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开辟一个条新的原料途径,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的环保清洁工艺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尤其是利用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充分考虑到原煤开采前或开采过程中收集到的含有甲烷气的煤层气的回收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与生产氢氰酸衍生物工艺过程的环保性;其特征是提供一种利用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的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等分离手段获得相对浓缩的、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并利用这种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作为原料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将煤层气包括低浓度的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等分离手段实现煤层气中甲烷气与氮气、氧气、氢气等的分离,非常方便地得到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这种浓缩甲烷气作为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原料,可以残留有较大成分比例的氮和氧等成分;这种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体直接用于本发明提出的应用领域,本发明提出采用甲烷氨氧化方法合成氢氰酸气体混合物,是将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原料氨、原料空气或氧气等按照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混合气的成分要求配比,采用自控控制调配和在线检测手段来保证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的反应混合气的稳定性,实现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作为原料通过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得到氢氰酸气体混合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氰化钠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脱氨后与甲醛及其它醛类合成羟基乙腈及其它氢氰酸衍生物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通过脱氨后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提纯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所有品质的煤层气、尤其是指低甲烷浓度的煤层气,其甲烷浓度为任意浓度,通过变压吸附等装置获取相对浓缩的本专利提出的可直接用于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及其氢氰酸下游衍生物的甲烷气。
煤层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甲烷、氢、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气体,通过变压吸附装置及其它分离设备分离分别得到氢气、氮气、甲烷气和尾气;氢气、氮气利用合成氨,尾气综合利用;甲烷气直接用于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后再合成氢氰酸下游衍生物。
我们所需要的直接用于氨氧化合成氢氰酸衍生物及其下游衍生物的相对浓缩的甲烷气体的质量要求非常宽松,甲烷气中可以含有相当量的氢气、氮气和氧气及其它气体;其中甲烷含量要求为:≥15.113%(体积)、氢气含量要求为:≤4.521%(体积)、氮气含量要求为:≤66.726%(体积)、氧气含量要求为:≤17.713%(体积)、其它组份含量要求为:≤10.018%(体积)。这种甲烷气的浓缩要求低下,节约浓缩成本80%或以上,采用这种低浓缩要求的甲烷气为原料生产氢氰酸衍生物为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非常便利有效的途径。
第二步: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煤层气通过第一步分离得到相对浓缩的品质要求较低的甲烷气直接用于甲烷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再合成多种氢氰酸衍生物;这种采用品质要求较低的甲烷气与常规天然气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效果没有差异,只要是将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原料氨、原料空气或氧气等按照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混合气的成分要求配比,采用自控控制调配和在线检测手段来保证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的反应混合气的稳定性,实现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作为原料通过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得到氢氰酸气体混合物;氨氧化合成反应气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并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氨氧化合成反应气脱氨后与甲醛及其它醛类合成羟基乙腈及其它氢氰酸衍生物并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氨氧化合成反应气脱氨后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提纯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并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
甲烷氨氧化主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合成气中的氢氰酸,生产得到液体氰化钠或固体氰化钠,用于生产氰化钠下游产品。
甲烷氨氧化合成反应气中的氢氰酸与吸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化钠,反应得到的合成反应气中是含有游离氨的,本吸收过程是在合成反应气没有经过除氨工序直接进行的氢氰酸的吸收过程,其游离氨在吸收反应后存留在尾气中,在尾气处理时再进行游离氨的回收利用,通过氨分离回收装置处理得到可以直接用于氨氧化合成反应的原料氨,实现了游离氨的回收利用与氰化钠的清洁生产。
上述吸收反应得到了氰化钠水溶液,通过冷却调配得到液体氰化钠产品;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干燥得到氰化钠固体产品,结晶母液直接或净化后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反应液中。
2、甲醛水溶液或其它有机醛类吸收合成气中的氢氰酸,反应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或其它氢氰酸衍生物,用于生产多种氢氰酸衍生物下游产品。
甲烷气氨氧化合成氢氰酸的反应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氨,我们采用联合除氨的技术工艺实现氨的回收利用,实现清洁生产。
3、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合成气中的氢氰酸,通过解析或精馏等方式提纯得到液体氢氰酸,液体氢氰酸用于合成氢氰酸衍生物及下游产品。
甲烷气氨氧化合成氢氰酸的反应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氨,我们采用联合除氨的技术工艺实现氨的回收利用,实现清洁生产。
第三步:通过氢氰酸吸收和游离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采用水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甲醛水溶液净化吸收,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或氰化钠粗品水溶液或含羟基乙腈的甲醛水溶液,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虽然尾气体系中残余的游离氢氰酸的量非常有限,但由于氢氰酸属剧毒物质;我们必须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也可以收获少量的氢氰酸水溶液或氰化钠粗品水溶液或含羟基乙腈的甲醛水溶液;获得的氢氰酸水溶液直接套用到氢氰酸吸收水中或液碱吸收液中、获得的氰化钠粗品水溶液直接套用到液碱吸收液中、获得的含羟基乙腈的甲醛水溶液直接套用到甲醛吸收液中,净化处理后的尾气再送尾气焚烧锅炉焚烧。
通过如上三个步骤,完成了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其步骤过程是:将任意浓度品质的煤层气、尤其是低甲烷浓度的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装置及其它分离设备进行分离得到甲烷气、氧气和氮气、及尾气,得到甲烷气是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浓缩甲烷气体;这种甲烷气直接用于氨氧化合成氢氰酸继而用于合成各种氢氰酸衍生物:甲烷气通过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合成气,合成气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氰化钠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合成气通过脱氨后与甲醛及其它有机醛类合成羟基乙腈及其它氢氰酸衍生物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合成气通过脱氨后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解析提纯得到液体氢氰酸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适用于涉及所有煤层气、包括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过程;本发明技术方法提供了可以实现煤层气包括低浓度的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的环保清洁生产工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1、本发明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为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煤层气提供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为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非常有生命力的巨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将为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本发明为天然气精细化工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途径;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的煤层气的产量非常巨大,因此,本发明的提出将为天然气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料保障;综合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中的甲烷气通过氨氧化生产氢氰酸及其衍生物产业链产业化价值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3、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大大降低了甲烷原料气的纯化要求,大幅度提高了纯化效率,与现有纯化浓缩要求相比较节约纯化成本80%以上;本发明为煤层气尤其是低浓度煤层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具有深远意义的实用的产业化方案。
4、采用煤层气分离提纯得到的甲烷气,是理想的氨氧化合成氢氰酸的原料,比普通天然气更具质量优势;煤层气中一般少含有硫元素,通过变压吸附分离得到的甲烷气中也就实现了硫元素的分离,不需要象普通天然气那样再次进行脱硫过程,在氨氧化合成氢氰酸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贵金属铂对硫元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利用煤层气分离出来的甲烷气采用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工艺生产氢氰酸及其衍生物可以延长催化剂的寿命2-3倍,相应地可以实现连续开车时间延长2-3倍,非常有效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充分体现了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技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涉及到的利用煤层气包括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制(组份比例均指体积百分比例)。
实施例1:煤层气:甲烷48.3%、氧10.1%、氮39.1%、水1.5%、其它1.0%,通过变压吸附和其它辅助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别得到O2和N2混合气、CH4气及尾气;CH4气用于安氏法氨氧化合成氢氰酸。
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的组份: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CH4 73.520 6 CO2 0.213
2 H2 0.978 7 CO 0.133
3 H2O 0.112 8 Ar 0.016
4 N2 20.013 9 其它 0.004
5 O2 5.011 10    
 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按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要求,以计算量的氨和空气通过二次混合得到,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NH3 11.527 6 CO2 0.122
2 H2O 0.107 7 CO 0.061
3 CH4 13.371 8 H2 0.726
4 O2 15.671 9 Ar 0.016
5 N2 58.271 10 其它 0.128
反应原料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合成气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093 6 N2 54.329
2 NH3 1.507 7 CO2 0.501
3 H2O 25.512 8 CO 4.707
4 CH4 0.463 9 H2 4.768
5 O2 0.019 10 其它 0.101
合成气在不经过除氨过程就直接由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水溶液,游离氨存留在尾气中;氰化钠水溶液质量表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30.78 0.021 0.012 水、微量杂质
通过冷却调配得到高纯液体氰化钠产品;高纯氰化钠水溶液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高纯固体氰化钠产品;固体氰化钠产品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99.58 0.068 0.008 水、微量杂质
尾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245 6 N2 60.8715
2 NH3 1.6819 7 CO2 0.5634
3 H2O 25.6068 8 CO 5.2711
4 CH4 0.5182 9 H2 5.3382
5 O2 0.0226 10 其它 0.0018
尾气进行氨的回收,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吸收载体;回收氨后的尾气成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659 6 N2 74.7015
2 NH3 0.0675 7 CO2 0.6911
3 H2O 10.4428 8 CO 6.4690
4 CH4 0.6359 9 H2 6.5519
5 O2 0.0277 10 其它 0.1467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通过脱盐水吸收净化,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氢氰酸水溶液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2.78 0.78 0.58 水、微量杂质
氢氰酸水溶液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净化尾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0052 6 N2 80.1536
2 NH3 0.0018 7 CO2 0.7417
3 H2O 4.2448 8 CO 6.9474
4 CH4 0.6820 9 H2 7.0367
5 O2 0.0292 10 其它 0.1576
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实施例2:同实施例1,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高纯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合成高纯氢氰酸衍生物。
合成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092 6 N2 54.328
2 NH3 1.508 7 CO2 0.503
3 H2O 25.513 8 CO 4.705
4 CH4 0.462 9 H2 4.765
5 O2 0.020 10 其它 0.104
合成气通过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载体,进行初级除氨并实现游离氨的回收利用后得到初级除氨合成气,初级除氨合成气的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9855 6 N2 60.8716
2 NH3 0.0679 7 CO2 0.5631
3 H2O 18.2415 8 CO 5.714
4 CH4 0.5181 9 H2 5.3388
5 O2 0.0225 10 其它 0.1196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初级除氨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初级除氨合成气再通过硫酸吸收精细除氨,得到副产硫酸铵;精细除氨合成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9.1558 6 N2 62.1532
2 NH3 0.0012 7 CO2 0.5853
3 H2O 16.6567 8 CO 5.3628
4 CH4 0.5225 9 H2 5.4168
5 O2 0.0231 10 其它 0.1226
精细除氨得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经净化处理并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副产品。
精细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
获得羟基乙腈水溶液的成份如下:
羟基乙腈(%) 游离甲醛(%) 游离CN-(%) 其它
45.18 0.08 0.02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3:同实施例2,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去离子水吸收得到氢氰酸水溶液,再通过精制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氢氰酸衍生物的合成;吸收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高纯液体氢氰酸的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99.78 - -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4:煤层气:甲烷24.3%、氧14.3%、氮58.7%、水1.6%、其它1.1%,通过变压吸附和其它辅助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别得到O2和N2混合气、CH4气及尾气;CH4气用于安氏法氨氧化合成氢氰酸。
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的组份: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CH4 65.321 6 CO2 0.224
2 H2 0.576 7 CO 0.126
3 H2O 0.108 8 Ar 0.018
4 N2 26.911 9 其它 0.005
5 O2 6.711 10    
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按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要求,以计算量的氨和空气通过二次混合得到,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NH3 11.535 6 CO2 0.121
2 H2O 0.105 7 CO 0.062
3 CH4 13.361 8 H2 0.723
4 O2 15.665 9 Ar 0.018
5 N2 58.281 10 其它 0.129
反应原料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合成气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287 6 N2 54.446
2 NH3 1.502 7 CO2 0.498
3 H2O 25.442 8 CO 4.538
4 CH4 0.451 9 H2 4.698
5 O2 0.019 10 其它 0.119
合成气在不经过除氨过程就直接由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水溶液,游离氨存留在尾气中;获得氰化钠水溶液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30.66 0.020 0.011 水、微量杂质
通过冷却调配得到高纯液体氰化钠产品;高纯氰化钠水溶液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高纯固体氰化钠产品;获得固体氰化钠产品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99.61 0.064 0.008 水、微量杂质
尾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251 6 N2 60.8721
2 NH3 1.6815 7 CO2 0.5637
3 H2O 25.5074 8 CO 5.2722
4 CH4 0.5174 9 H2 5.3369
5 O2 0.0226 10 其它 0.0011
尾气进行氨的回收,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吸收载体;回收氨后的尾气成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648 6 N2 74.7012
2 NH3 0.0682 7 CO2 0.6913
3 H2O 10.4432 8 CO 6.4718
4 CH4 0.6361 9 H2 6.5511
5 O2 0.0274 10 其它 0.1449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套用于氨氧化原料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通过脱盐水吸收净化,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氢氰酸水溶液成份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2.69 0.77 0.56 水、微量杂质
氢氰酸水溶液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净化尾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0056 6 N2 80.1498
2 NH3 0.0011 7 CO2 0.7426
3 H2O 4.2438 8 CO 6.9486
4 CH4 0.6832 9 H2 7.0379
5 O2 0.0301 10 其它 0.1573
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实施例5:同实施例4,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高纯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合成高纯氢氰酸衍生物。
合成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287 6 N2 54.446
2 NH3 1.502 7 CO2 0.498
3 H2O 25.442 8 CO 4.538
4 CH4 0.451 9 H2 4.698
5 O2 0.019 10 其它 0.119
合成气通过初级除氨实现游离氨的回收利用后得到初级除氨合成气,初级除氨合成气的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936 6 N2 60.658
2 NH3 0.712 7 CO2 0.564
3 H2O 17.881 8 CO 5.248
4 CH4 0.523 9 H2 5.331
5 O2 0.025 10 其它 0.122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初级除氨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初级除氨合成气再通过硫酸吸收精细除氨,得到副产硫酸铵;精细除氨合成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9.1561 6 N2 62.1440
2 NH3 0.0011 7 CO2 0.5854
3 H2O 16.6648 8 CO 5.3632
4 CH4 0.5226 9 H2 5.4171
5 O2 0.0232 10 其它 0.1225
精细除氨得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经净化处理并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副产品。
精细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
获得羟基乙腈水溶液的成份如下:
羟基乙腈(%) 游离甲醛(%) 游离CN-(%) 其它
45.21 0.08 0.02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6:同实施例5,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去离子水吸收得到氢氰酸水溶液,在通过精制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氢氰酸衍生物的合成;吸收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高纯液体氢氰酸的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99.81 - -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7:煤层气:甲烷18.2%、氧15.9%、氮63.4%、水1.4%、其它1.1%,通过变压吸附和其它辅助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别得到O2和N2混合气、CH4气及尾气;CH4气用于安氏法氨氧化合成氢氰酸。
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的组份: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CH4 55.354 6 CO2 0.214
2 H2 0.675 7 CO 0.124
3 H2O 0.118 8 Ar 0.016
4 N2 34.753 9 其它 0.005
5 O2 8.741 10    
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按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要求,以计算量的氨和空气通过二次混合得到,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NH3 11.532 6 CO2 0.122
2 H2O 0.095 7 CO 0.061
3 CH4 13.358 8 H2 0.720
4 O2 15.658 9 Ar 0.019
5 N2 58.285 10 其它 0.150
反应原料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合成气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6 6 N2 54.335
2 NH3 1.502 7 CO2 0.502
3 H2O 25.511 8 CO 4.702
4 CH4 0.459 9 H2 4.762
5 O2 0.019 10 其它 0.102
合成气在不经过除氨过程就直接由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水溶液,游离氨存留在尾气中;氰化钠水溶液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30.59 0.020 0.011 水、微量杂质
通过冷却调配得到高纯液体氰化钠产品;高纯氰化钠水溶液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高纯固体氰化钠产品;固体氰化钠产品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99.62 0.066 0.008 水、微量杂质
尾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250 6 N2 60.7728
2 NH3 1.6821 7 CO2 0.5626
3 H2O 25.6073 8 CO 5.2709
4 CH4 0.5178 9 H2 5.3379
5 O2 0.0224 10 其它 0.0012
尾气进行氨的回收,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吸收载体;回收氨后的尾气成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646 6 N2 74.7014
2 NH3 0.0680 7 CO2 0.6912
3 H2O 10.4441 8 CO 6.4687
4 CH4 0.6352 9 H2 6.5522
5 O2 0.0274 10 其它 0.1472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通过脱盐水吸收净化,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氢氰酸水溶液成份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2.59 0.72 0.55 水、微量杂质
氢氰酸水溶液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净化尾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0054 6 N2 80.1545
2 NH3 0.0013 7 CO2 0.7412
3 H2O 4.2444 8 CO 6.9475
4 CH4 0.6833 9 H2 7.0359
5 O2 0.0294 10 其它 0.1571
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实施例8:同实施例7,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高纯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合成高纯氢氰酸衍生物。合成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1 6 N2 54.319
2 NH3 1.507 7 CO2 0.504
3 H2O 25.507 8 CO 4.709
4 CH4 0.463 9 H2 4.768
5 O2 0.019 10 其它 0.103
合成气通过初级除氨实现游离氨的回收利用后得到初级除氨合成气,初级除氨合成气的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9858 6 N2 60.8722
2 NH3 0.0678 7 CO2 0.5632
3 H2O 18.2413 8 CO 5.2717
4 CH4 0.5180 9 H2 5.3385
5 O2 0.0221 10 其它 0.1194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初级除氨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初级除氨合成气再通过硫酸吸收精细除氨,得到副产硫酸铵;精细除氨合成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9.1564 6 N2 62.1518
2 NH3 0.0011 7 CO2 0.5850
3 H2O 16.6582 8 CO 5.3626
4 CH4 0.5222 9 H2 5.4174
5 O2 0.0230 10 其它 0.1223
精细除氨得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经净化处理并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副产品。
精细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羟基乙腈水溶液的成份如下:
羟基乙腈(%) 游离甲醛(%) 游离CN-(%) 其它
45.26 0.08 0.02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9:同实施例8,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去离子水吸收得到氢氰酸水溶液,在通过精制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氢氰酸衍生物的合成;吸收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高纯液体氢氰酸的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99.80 - -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10:煤层气:甲烷9.2%、氧17.7%、氮70.6%、水1.4%、其它1.1%,通过变压吸附和其它辅助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别得到O2和N2混合气、CH4气及尾气;CH4气用于安氏法氨氧化合成氢氰酸。
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的组份: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CH4 49.458 6 CO2 0.221
2 H2 0.682 7 CO 0.121
3 H2O 0.121 8 Ar 0.019
4 N2 39.532 9 其它 0.005
5 O2 9.841 10    
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按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要求,以计算量的氨和空气通过二次混合得到,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NH3 11.538 6 CO2 0.124
2 H2O 0.091 7 CO 0.060
3 CH4 13.354 8 H2 0.625
4 O2 15.656 9 Ar 0.019
5 N2 58.390 10 其它 0.143
反应原料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合成气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2 6 N2 54.339
2 NH3 1.506 7 CO2 0.501
3 H2O 25.519 8 CO 4.703
4 CH4 0.451 9 H2 4.763
5 O2 0.015 10 其它 0.101
合成气在不经过除氨过程就直接由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水溶液,游离氨存留在尾气中;氰化钠水溶液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30.59 0.020 0.011 水、微量杂质
通过冷却调配得到高纯液体氰化钠产品;高纯氰化钠水溶液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高纯固体氰化钠产品;固体氰化钠产品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99.62 0.066 0.008 水、微量杂质
尾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251 6 N2 60.7724
2 NH3 1.6820 7 CO2 0.5629
3 H2O 25.6078 8 CO 5.2706
4 CH4 0.5173 9 H2 5.3372
5 O2 0.0228 10 其它 0.0019
尾气进行氨的回收,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吸收载体;回收氨后的尾气成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640 6 N2 74.7013
2 NH3 0.0686 7 CO2 0.6917
3 H2O 10.4442 8 CO 6.4682
4 CH4 0.6351 9 H2 6.5523
5 O2 0.0275 10 其它 0.1471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通过脱盐水吸收净化,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氢氰酸水溶液成份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2.59 0.72 0.55 水、微量杂质
氢氰酸水溶液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净化尾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0054 6 N2 80.1544
2 NH3 0.0014 7 CO2 0.7412
3 H2O 4.2443 8 CO 6.9479
4 CH4 0.6833 9 H2 7.0355
5 O2 0.0295 10 其它 0.1571
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实施例11:同实施例7,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高纯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合成高纯氢氰酸衍生物。合成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7 6 N2 54.319
2 NH3 1.501 7 CO2 0.509
3 H2O 25.507 8 CO 4.704
4 CH4 0.469 9 H2 4.768
5 O2 0.013 10 其它 0.103
合成气通过初级除氨实现游离氨的回收利用后得到初级除氨合成气,初级除氨合成气的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9858 6 N2 60.8721
2 NH3 0.0673 7 CO2 0.5632
3 H2O 18.2418 8 CO 5.2715
4 CH4 0.5180 9 H2 5.3387
5 O2 0.0222 10 其它 0.1194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初级除氨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初级除氨合成气再通过硫酸吸收精细除氨,得到副产硫酸铵;精细除氨合成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9.1561 6 N2 62.1510
2 NH3 0.0014 7 CO2 0.5858
3 H2O 16.6582 8 CO 5.3626
4 CH4 0.5220 9 H2 5.4173
5 O2 0.0232 10 其它 0.1224
精细除氨得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经净化处理并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副产品。
精细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羟基乙腈水溶液的成份如下:
羟基乙腈(%) 游离甲醛(%) 游离CN-(%) 其它
45.26 0.08 0.02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12:同实施例8,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去离子水吸收得到氢氰酸水溶液,在通过精制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氢氰酸衍生物的合成;吸收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高纯液体氢氰酸的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99.80 - -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13:煤层气:甲烷4.2%、氧18.6%、氮74.4%、水1.6%、其它1.2%,通过变压吸附和其它辅助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别得到O2和N2混合气、CH4气及尾气;CH4气用于安氏法氨氧化合成氢氰酸。
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的组份: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CH4 45.783 6 CO2 0.231
2 H2 0.674 7 CO 0.110
3 H2O 0.144 8 Ar 0.029
4 N2 42.178 9 其它 0.005
5 O2 10.846 10    
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CH4(甲烷气)按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要求,以计算量的氨和空气通过二次混合得到,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NH3 11.542 6 CO2 0.127
2 H2O 0.086 7 CO 0.065
3 CH4 13.361 8 H2 0.605
4 O2 15.659 9 Ar 0.017
5 N2 58.385 10 其它 0.153
反应原料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合成气成份如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1 6 N2 54.335
2 NH3 1.507 7 CO2 0.503
3 H2O 25.519 8 CO 4.702
4 CH4 0.451 9 H2 4.764
5 O2 0.018 10 其它 0.100
合成气在不经过除氨过程就直接由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高纯氰化钠水溶液,游离氨存留在尾气中;氰化钠水溶液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30.59 0.020 0.011 水、微量杂质
通过冷却调配得到高纯液体氰化钠产品;高纯氰化钠水溶液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高纯固体氰化钠产品;固体氰化钠产品质量如下:
外观 氰化钠(%) CO3 2- NH3 + 其它
无色透明 99.62 0.066 0.008 水、微量杂质
尾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251 6 N2 60.7729
2 NH3 1.6820 7 CO2 0.5626
3 H2O 25.6073 8 CO 5.2708
4 CH4 0.5174 9 H2 5.3372
5 O2 0.0228 10 其它 0.0019
尾气进行氨的回收,采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铵作为吸收载体;回收氨后的尾气成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2641 6 N2 74.7012
2 NH3 0.0680 7 CO2 0.6912
3 H2O 10.4446 8 CO 6.4682
4 CH4 0.6354 9 H2 6.5522
5 O2 0.0274 10 其它 0.1477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通过脱盐水吸收净化,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氢氰酸水溶液成份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2.59 0.72 0.55 水、微量杂质
氢氰酸水溶液套用到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净化尾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0.0053 6 N2 80.1544
2 NH3 0.0014 7 CO2 0.7412
3 H2O 4.2443 8 CO 6.9471
4 CH4 0.6834 9 H2 7.0359
5 O2 0.0295 10 其它 0.1575
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实施例14:同实施例7,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高纯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合成高纯氢氰酸衍生物。合成气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107 6 N2 54.313
2 NH3 1.501 7 CO2 0.509
3 H2O 25.508 8 CO 4.709
4 CH4 0.462 9 H2 4.768
5 O2 0.014 10 其它 0.109
合成气通过初级除氨实现游离氨的回收利用后得到初级除氨合成气,初级除氨合成气的组份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8.9853 6 N2 60.8720
2 NH3 0.0678 7 CO2 0.5632
3 H2O 18.2418 8 CO 5.2715
4 CH4 0.5182 9 H2 5.3387
5 O2 0.0224 10 其它 0.1191
磷酸二氢铵溶液吸收氨转化为磷酸氢铵溶液,通过解析与氨的回收;解析出来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循环用于氨的吸收,回收氨用于氨氧化原料;初级除氨实现了氨的回收利用。
初级除氨合成气再通过硫酸吸收精细除氨,得到副产硫酸铵;精细除氨合成气的组分如下表: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序号 组份名称 组份比例%
1 HCN 9.1562 6 N2 62.1512
2 NH3 0.0011 7 CO2 0.5850
3 H2O 16.6584 8 CO 5.3623
4 CH4 0.5228 9 H2 5.4174
5 O2 0.0230 10 其它 0.1226
精细除氨得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经净化处理并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副产品。
精细除氨后的合成气用甲醛溶液吸收得到羟基乙腈水溶液,羟基乙腈水溶液用于下游产品的生产;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羟基乙腈水溶液的成份如下:
羟基乙腈(%) 游离甲醛(%) 游离CN-(%) 其它
45.26 0.08 0.02 水、微量杂质
实施例15:同实施例8,利用上述煤层气分离得到的CH4(甲烷气)通过安氏法氨氧化合成反应得到合成气;反应合成气通过联合除氨得到不含氨或含痕量氨的反应合成气体;除氨后的合成气用去离子水吸收得到氢氰酸水溶液,在通过精制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氢氰酸衍生物的合成;吸收尾气送尾气焚烧装置焚烧。获得高纯液体氢氰酸的质量如下:
氢氰酸(%) CO3 2-(%) NH3 +(%) 其它
99.80 - - 水、微量杂质

Claims (1)

1.一种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提供一种利用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分离手段获得相对浓缩的、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并利用这种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作为原料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采用变压吸附分离手段实现煤层气中甲烷气与氮气、氧气、氢气的分离,得到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这种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直接作为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原料,残留有较大比例的氮和氧成分;将品质要求较低的甲烷气、原料氨、原料空气或氧气按照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混合气的成分要求配比,采用自控控制调配和在线检测手段保证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反应混合气的稳定性,实现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甲烷气作为原料通过氨氧化合成氢氰酸得到氢氰酸气体混合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反应得到氰化钠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脱氨后与甲醛及其它醛类合成羟基乙腈及其它氢氰酸衍生物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氢氰酸气体混合物脱氨后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提纯得到高纯液体氢氰酸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通过氢氰酸吸收和游离氨回收后的尾气再采用水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甲醛水溶液净化吸收,尾气中残余的氢氰酸得到净化同时收获少量氢氰酸水溶液或氰化钠粗品水溶液或含羟基乙腈的甲醛水溶液,净化后的尾气用尾气锅炉焚烧。
CN201210128010.4A 2012-04-27 2012-04-27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Active CN102897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8010.4A CN102897797B (zh) 2012-04-27 2012-04-27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PCT/CN2013/074352 WO2013159670A1 (zh) 2012-04-27 2013-04-18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8010.4A CN102897797B (zh) 2012-04-27 2012-04-27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7797A CN102897797A (zh) 2013-01-30
CN102897797B true CN102897797B (zh) 2015-10-07

Family

ID=4757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8010.4A Active CN102897797B (zh) 2012-04-27 2012-04-27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97797B (zh)
WO (1) WO2013159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7797B (zh) * 2012-04-27 2015-10-07 李宽义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CN102897798A (zh) * 2012-06-08 2013-01-30 李宽义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CN106701132A (zh) * 2015-08-28 2017-05-24 李宽义 煤基能源高效清洁精细化综合利用褐煤提质方法
CN106745067A (zh) * 2017-01-20 2017-05-31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备氢氰酸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387A (zh) * 2002-12-13 2004-06-30 石油大学(北京) 煤层气的热力开采方法
CN1799679A (zh) * 2005-11-03 2006-07-12 赵士华 一种煤层气浓缩方法
CN10109690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上海标氢气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下由煤层气生产天然气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6277A (en) * 1933-12-07 1936-04-27 Du Pon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hydrocyanic acid
JP2003002870A (ja) * 2001-06-21 2003-01-08 Asahi Kasei Corp 不飽和ニトリル製造時における青酸の併産方法
CN1150966C (zh) * 2002-05-23 2004-05-26 天津大学 高表面活性炭变压吸附分离甲烷/氮气混合物的方法
CN101628198A (zh) * 2009-08-26 2010-01-20 同济大学 煤层气直接富集甲烷的变压吸附方法
CN102897797B (zh) * 2012-04-27 2015-10-07 李宽义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387A (zh) * 2002-12-13 2004-06-30 石油大学(北京) 煤层气的热力开采方法
CN1799679A (zh) * 2005-11-03 2006-07-12 赵士华 一种煤层气浓缩方法
CN10109690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上海标氢气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下由煤层气生产天然气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弗·恩特尔 等.用甲烷和氨介质合成氢氰酸.《无机盐技术报导》.1960,(第4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7797A (zh) 2013-01-30
WO2013159670A1 (zh)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7797B (zh) 利用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CN100450917C (zh) 从硫化氢气中同时回收硫磺和制取氢气的方法
CN103204470B (zh) 电石炉气变换深度净化用于分离提纯co与h2的工艺
CN104893748A (zh) 一种利用煤生产焦油和烃类燃料产品的方法
CN104087354B (zh) 一种利用黄磷尾气制合成天然气的工艺
CN104561578B (zh) 一种矿石中提取黄金的方法及专用熔金混合物
CN104531186A (zh) 一种利用煤生产焦油和烃类燃料产品的方法
Wang et al. Effect of dewatering conditioners on pollutants with nitrogen, sulfur, and chlorine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CN103463948B (zh) 一种用于焦炉煤气脱氨、脱硫的工艺
CN103073027A (zh) 一种高纯氰化钠的环保清洁工艺生产方法
CN102897798A (zh)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工艺方法
CN102091503B (zh) 一种捕集、固定和净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化学方法
CN101269297A (zh) 一种工业废气中氰化氢的催化氧化净化方法
CN103521056A (zh) 一种利用富钙废液矿化固定co2的方法
CN109943377B (zh) 一种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沼气净化同步强化污水脱氮的方法
CN107297131A (zh) 利用电石渣和腐植酸盐固存co2副产建筑材料的方法
CN101037952A (zh) 煤层气、煤矿通风瓦斯的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KR100653046B1 (ko) 화학반응 촉매에 의한 황화수소 제거방법
CN109529567B (zh) 一种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脱硫的工艺
CN101559965B (zh) 利用中低品位天青石矿在高原条件下生产碳酸锶的方法
CN204125164U (zh) 一种油页岩干馏气化学链制氢联合发电系统
CN109603432A (zh) 一种含氨尾气吸收应用的处理方法
CN205347354U (zh) 一种低温干馏煤气制天然气并联产氢气的装置
CN106477597A (zh) 洁净煤尾气综合利用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清洁方法
CN103113010A (zh) 一种同步实现焦炉气甲烷化及沼气原位提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