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2952B -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2952B
CN102892952B CN201280001236.6A CN201280001236A CN102892952B CN 102892952 B CN102892952 B CN 102892952B CN 201280001236 A CN201280001236 A CN 201280001236A CN 102892952 B CN102892952 B CN 102892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aterial component
fibre
along
fine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2952A (zh
Inventor
孙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800012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92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92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2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2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2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 D02G3/346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with coloured effects, i.e. by differential dyeing proces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40Agents facilitating proof of genuineness or preventing fraudulent alteration, e.g. for security paper
    • D21H21/42Ribbons or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5Security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6Formation of staple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7Yarns or threads for specific use in gener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e.g. as filters or reinforc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2Nonlinear [e.g., crimped, coiled, etc.]
    • Y10T428/2924Composi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防伪纤维(1)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该防伪纤维为沿条状纤维(2)的截面(3)切削成的切片(4)或切片的部分,其中所述条状纤维沿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或切片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且所述切片或切片的部分相应地具有所述防伪特征。采用该工艺原理制备的结构比原有的防伪纤维形成工艺制备的结构,在造纸过程中的取向性好,且能形成更多的独特的视觉特征。

Description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纤维、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该防伪纤维的制造方法和该防伪纸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纤维的制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纺丝的方法纺成细的长丝,然后沿长度方向切成短丝,纤维直径通常小于100um,切断长度通常在3~10mm之间、很少短于1mm;该工艺形成的纤维的视觉特征在纤维长度方向上是相同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塑料薄膜上印刷出平面的图案,然后再对塑料薄膜进行分切,由于薄膜的平面结构,其形成的纤维的视觉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上述两种制造方式,由于其本身工艺原理的限制,制造得出的防伪纤维为条状的和平面状的,条状的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十分有限,且纤维的长度受到限制,并且在抄入纸张时的取向问题成为显现视觉特征的障碍,虽然平面状的防伪纤维在抄入纸张时的取向性好、但视觉特征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切片法工艺产生的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防伪纤维抄入纸张时的取向性好,且能形成更多的独特的视觉特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1为沿条状纤维2的截面3切削成的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截面3为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所述条状纤维2沿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所述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均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横截面31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截面,所述斜截面32是指与条状纤维2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所述切片4的部分是指去除切片4的支撑部分X后剩余的部分。
本发明是采用切片的工艺来完成防伪纤维的防伪特征,在设计防伪纤维的防伪特征时,对应于条状纤维2的特定结构,它可以是切片4的全部,也可以是切片4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去掉切片4的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部分。
对于包含有支撑部分X的切片4,之所以在切片4中设计有支撑部分X,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在制作条状纤维2时更容易,另一是切片更容易。举一个例子,当防伪纤维1的形状是一个空心圆环时,那在挤出条状纤维2时应该是一个实心圆棒,将这实心圆棒切成切片4时也比切空心圆管容易的多,将实心圆棒切成切片后再设法将中心的材料去除掉而剩下具有防伪特征的圆环,去除的方法有多种,实施例中将有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防伪纤维可以是线状,亦可以是片状。
通过对条状纤维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并采用切片工艺制作的防伪纤维所具备的视觉特征,是现有的纺丝方法无法实现,并且,由于防伪纤维要被抄入纸张中,切片需要很薄,这样的防伪技术难仿制性更好,并且还可制作出很多印刷油墨难以模仿的视觉特征。
进一步,所述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为0.5mm-15mm之间;或/和所述切片4的高度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不大于300um。所述最大长度是指平面上二点的最大直线距离。本发明的防伪纤维之所以具备这个特征是因为采用了切片工艺。
进一步,所述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4的高度之比大于5或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之比大于5。这是采用切片方法制作的防伪纤维固有特点,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使得特定结构的设计与纺丝方法的防伪纤维完全不同,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进一步,所述切片4有两个切削面5且两个切削面5彼此平行。该特征是为了对切片工艺特征的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伪纤维1抄入纸张中时,所述切片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5与所述纸张表面平行。该特征说明本发明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是长条纤维2的截面3的视觉特征,而传统纺丝工艺制作的防伪纤维的防伪特征是纤维沿长条方向的视觉特征,其横截面很小,尺寸通常不超过70um,所以其横截面是不能被观察到的。
进一步,上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结构在条状纤维2的截面3上分布有两个或二个以上的材料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它能产生很多的原有纺丝工艺不能产生的或难以产生的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这些独特的视觉特征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作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分别表示了二种情形的条状纤维与切片的关系图,图1a表示的切片为垂直于条状纤维切削,图1b表示的切片为倾斜于条状纤维切削。
图2a-1、图2a-2,图2b-1、图2b-2,图2c-1、图2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a-1、图3a-2,图3b-1、图3b-2,图3c-1、图3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4a、图4b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5a、图5b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6a-1、图6a-2,图6b-1、图6b-2,图6c-1、图6c-2图6d-1、图6d-2,图6e-1、图6e-2,图6f-1、图6f-2分别表示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椭圆环状及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7a、图7b、图7c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的防伪纤维。
图8a-1、图8a-2,图8b-1、图8b-2,图8c-1、图8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小于等于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9a-1、图9a-2,图9b-1、图9b-2,图9c-1、图9c-2,图9d-1、图9d-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0a-1、图10a-2,图10b-1、图10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1a-1、图11a-2,图11b-1、图11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2a-1、图12a-2,图12b-1、图12b-2,图12c-1、图12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3a、图13b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4a-1、图14a-2,图14b-1、图14b-2,图14c-1、图14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5表示了一种具有二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的防伪纤维。
图16表示了一种具有二个材料部分的小于等于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
图17a,图17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8a-1、图18a-2,图18b-1、图18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19a、图19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20a、图20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21a、图21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22a-1、图22a-2、图22b-1、图22b-2、图22c-1、图22c-1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23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P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3-1表示一种P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24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Q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4-1表示一种Q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25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R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5-1表示一种R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26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M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7表示了一种多个P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7-1表示一种多个P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片状平面图。
图28表示了一种多个Q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8-1表示一种多个Q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片状平面图。
图29表示了一种多个R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9-1表示一种多个R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30表示了一种多个并列的M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31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的防伪纤维。
图32a、图32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小于等于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33a、图33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4a、图34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5a、图35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6a、图36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7a、图37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8a-1、图38a-2,图38b-1、图38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39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S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39-1表示一种S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环状立体图。
图40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T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40-1表示一种T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环状立体图。
图41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U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42表示了一种多个S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42-1表示一种多个S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片状立体图。
图43表示了一种多个T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43-1表示一种多个T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片状立体图。
图44表示一种S组合的圆环状防伪纤维的立体图,内圆环为荧光双色段。
图45表示一种T组合的圆环状防伪纤维的立体图,内圆环为有色双色段。
图46表示一种多个S组合的圆片状防伪纤维立体图,每个内圆环为荧光双色段。
图47表示一种多个T组合的圆片状防伪纤维立体图,每个内圆环为有色双色段。
具体实施例
图1a为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切削切片4,切片4包括有两个对应的切削面5,其中的横截面31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截面,得到的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1。
图1b为沿条状纤维2的斜截面32切削切片4,切片4包括有两个对应的切削面5,其中的斜截面32是指与条状纤维2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得到的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1。
实施例1: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1(即防伪纤维),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61的高度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即细纤维61贯穿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细纤维61为单个材料部分,细纤维61在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见图2a-2、图2b-2、图2c-2,细纤维61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71,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71可以是图2a-1、图2b-1、图2c-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的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为细纤维61
结构2:见图3a-2、图3b-2、图3c-2,细纤维61为非封闭的弯折状72,所述弯折状特定结构72可以是图3a-1、图3b-1、图3c-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为细纤维61
结构3:见图4b,细纤维61为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8,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8可以是图4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为细纤维61
结构4:见图5b,细纤维61伪纤维1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9,所述圆环状特定结构9可以是图5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为细纤维61
结构5:见图6a-2、图6b-2、图6c-2、图6d-2、图6e-2、图6f-2、图6g-2,细纤维61为椭圆环状及多边形环状10,其中的多边形环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五角形。所述椭圆环状或多边形环状特定结构10可以是图6a-1、图6b-1、图6c-1、图6d-1、图6e-1、图6f-1、图6g-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为细纤维61
本实施例中,细纤维61的材料可以是透明材料;或者是无色荧光材料;或者是有色材料;或者是无色红外材料。
实施例2: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2(即防伪纤维),沿条状 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62的高度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即细纤维62贯穿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细纤维62的任一横截面为单个材料部分,但细纤维62在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材料部分,细纤维62在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见图7a、图7b、图7c,细纤维62为直线状11,其中图7a所示直线状的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7b所示直线状的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7c所示直线状的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623和624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且直线状的特定结构即为切片4,即切片4即为细纤维62
结构2:见图8a-2、图8b-2、图8c-2,细纤维62为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12,其中图8a-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8b-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8c-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623和624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圆弧特定结构12可以是对应于图8a-1、图8b-1、图8c-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3:见图9a-2、图9b-2、图9c-2、图9d-2,细纤维62为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13,其中图9a-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9b-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9c-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623和624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9d-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同图9a-2相同,均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但图9a-2中所示的圆弧具有相同的圆弧半径而图9d-2中所示圆弧具有不同的圆弧半径。所述圆弧特定结构13可以是对应于图9a-1、图9b-1、图9c-1和图9d-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4:见图10a-2、图10b-2,图10c-2,细纤维62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14,其中图10a-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0b-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0c-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14可以是对应于图10a-1、图10b-1、图10c-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5:见图11a-2、图11b-2,细纤维62为非封闭的弯折状15,其中图11a-2所示弯折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1b-2所示弯折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构15可以是对应于图11a-1和图11b-1所示的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6:见图12a-2、图12b-2、图12c-2,细纤维62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16,其中图12a-2所示圆环状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621和622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2b-2所示圆环状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2c-2所示圆环状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621、622、623和624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圆环状特定结构16可以是对应于图12a-1、图12b-1、图12c-1所示圆形切片4去掉中间的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7:见图13b,细纤维62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17,其中图13b所示椭圆环状特定结构沿椭圆环含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椭圆环特定结构17可以是图13a所示椭圆形的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结构8:见图14a-2、图14b-2、图14c-2,细纤维62为多边形环状18,其中图14a-2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为三角形,沿其长度方向上(即沿其环向)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4b-2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为四边形,沿其长度方向上(即沿其环向)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图14c-2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为六边形,沿其长度方向上(即沿其环向)分布有621、622和623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所述特定结构18可以是对应于图14a-1、图14b-1、图14c-1所示切片4去掉中心的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2
进一步,本实施例2中,细纤维6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二个材料部分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
或者本实施例2中,细纤维6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有色材料;
或者本实施例2中,细纤维6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有二个材料部分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实施例3: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3(即防伪纤维),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63的高度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即细纤维63贯穿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细纤维63由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5上分布的两个材料部分组成,即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分材料,细纤维63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见图15,细纤维63为直线状19,即切片4即为细纤维63
结构2:见图16,细纤维63为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0,即切片4即为细纤维63
结构3:见图17b,细纤维63为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1,所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21可以是图17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结构4:见图18a-2、图18b-2,细纤维63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22,所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22可以是图18a-1、图18b-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结构5:见图19b,细纤维63为非封闭的弯折状23,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构23可以是图19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结构6:见图20b,细纤维63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24,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24可以是图20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结构7:见图21b,细纤维63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25,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25可以是图21a所示切片4去掉中间的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结构8:见图22a-2、图22b-2、图22c-2,细纤维63为多边形环状26,所述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22可以是图22a-1、图22b-1、图22c-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3
下面是有关实施例3的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3-1:图23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为A荧光材料1’,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B荧光材料2’,A荧光材料1’和B荧光材料2’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P组合;该P组 合的视觉特征为,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所述P组合结构时,细纤维63的发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P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23-1所示为细纤维63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该细纤维63的具体尺寸如下:圆环直径2mm,第一材料部分631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厚度d1=20um,高度D=50um;第二材料部分632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蓝,厚度d2=20um,高度D=50um,所述细纤维63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源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靠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远离激发光源的半圆环蓝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积多,呈蓝色。
实施例3-2:图24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为A荧光材料1’,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激发光遮挡层3’,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Q组合;该Q组合的视觉特征为,激发光源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所述Q组合结构时,细纤维63的发射光会产生相同颜色不同明暗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Q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24-1所示为细纤维63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该细纤维63的具体尺寸如下:圆环直径2mm,第一材料部分631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二材料部分632为内层圆环含有激发光的遮挡材料,厚度d2=60um,高度D=50um,所述特定结构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照射,呈红色,远激发光的半圆环由于激发光被遮挡材料阻隔荧光红很少被照射,呈暗色。
实施例3-3:图25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为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R组合;该R组合的视觉特征为,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R组合结构时,细纤维63的发射光会产生相同颜色不同明暗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R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25-1所示为细纤维63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该细纤维63的具体尺寸如下:圆环直径2mm,第一材料部分631为外层圆环为肉眼可直接观察的红色,厚度d1=3um,高度D=50um;第二材料部分632为内层圆环含有遮挡可见光的白色钛白粉材料,厚度d2=60um,高度D=50um,所述特定结构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环时,靠近肉眼的半圆环的红色能被看 到,所以该半圆环呈红色;而远离肉眼的半圆环由于白色遮挡材料使红色半圆环被挡住,该半圆环呈无色。
实施例3-4:图26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为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透明材料6’,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M组合;该细纤维63的视觉特征为,肉眼以反射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纸中M组合结构,细纤维63为有色线,透光观察时,会看到一条有色线和一条透明线并列,这种视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下面是与实施例3结构相关的进一步的例子:
实施例3-5:图27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所述细纤维63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所述多个材料部分包括第三材料部分633;所述第三材料部分633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相邻的两个P组合之间,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多个并列的P组合结构,片状的防伪纤维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发射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P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27-1所示为多个并列的P组合结构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所述第三材料部分633为透明的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相邻的两个P组合圆环之间,圆片直径2mm,所述细纤维63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半圆片,远激发光的半圆片蓝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蓝色半圆片。
实施例3-6:图28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第三材料部分633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相邻的两个Q组合之间,相邻的两个Q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的两个A荧光材料1’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色,所述细纤维63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多个并列的Q组合时,片状的防伪纤维的发射光会产生不同明暗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Q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28-1所示为多个并列的Q组合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第三材料部分633为透明的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相邻的两个Q组合圆环之间;圆片直径2mm,所述细纤维63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环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半圆片,远激发光的半圆红色荧光材料被材料6331阻隔,呈不发光或红光很弱半圆片。
实施例3-7:图29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第三材料部分为透明材料6332,位于相邻的两个R组合之间,相邻的两个R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的两个A有色材 料4’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该特定结构的视觉特征为,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细纤维63时,细纤维63的会产生不同明暗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墨的印刷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R组合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29-1所示为多个并列的R组合结构在切削面5上的平面图,圆片直径2mm,细纤维63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近靠肉眼的半圆片的红色被看到,呈红色,远离肉眼的半圆片环由于白色遮挡材料的阻隔,呈无色或很浅的红色。
实施例3-8:图30所示为细纤维63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由多个M组合并列,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的两个A有色材料4’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肉眼反射光观察多个并列的M组合结构时,片状的防伪纤维为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并列的有色线,透光观察时,会看到多条不同颜色有色线与有色线之间的透明线的组合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实施例4: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为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4,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64的高度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即细纤维64贯穿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细纤维64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5上分布的三个材料部分组成,即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所述细纤维64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见图31,细纤维64为直线状27,即切片4即为细纤维64
结构2:见图32b,细纤维64为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8,所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28可以是图32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3:见图33b,细纤维64为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9,所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29可以是图33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4:见图34b,细纤维64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30,所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30可以是图34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5:见图35b,细纤维64为非封闭的弯折状31,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构31可以是 图35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6:见图36b,细纤维64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32,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32可以是图36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7:见图37b,细纤维64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33,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33可以是图37a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结构8:见图38a-2、图38b-2,细纤维64为多边形环状34,所述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34可以是图38a-1、图38b-1所示切片4去掉支撑部分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64
下面是有关实施例4中的具体例子:
实施例4-1:图39所示为细纤维64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第四材料部分641为A荧光材料1’,第五材料部分642为激发光遮挡层3’,所述第六材料部分643为B荧光材料2’,其中的A荧光材料1’和B荧光材料2’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第五材料部分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S组合;当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S组合结构时,其发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第五材料部分65的激发光遮挡层3’作为中间间隔层的作用在于能进一步阻止激发光的窜光,从而保证荧光变色效果更明显。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S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39-1为S组合的防伪纤维64的立体图,圆环直径2mm,第四材料部分641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六材料部分643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蓝,厚度d3=5um,高度D=50um,第五材料部分642为激发光遮挡层3’,厚度d2=60um,高度D=50um;S组合的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远激发光的半圆环蓝色圆环被照射面积多,呈蓝色;相对实施例3-2,由于有激发光遮挡层,二个荧光层可以更薄,且遮挡层能更加有效底阻止激发光窜光,所以激发光照射角度变化时发射光变色效果会更明显。
实施例4-2:图40所示为细纤维64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第四材料部分641为A有色材料4’,第五材料部分64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第六材料部分643为B有色材料7’,其中的A有色材料4’和B有色材料7’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第五材料部分 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T组合;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T组合时,细纤维64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T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40-1为T组合的防伪纤维64的立体图,圆环直径2mm,第四材料部分641为外层圆环为A有色材料4’,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六材料部分643为内层圆环为B有色材料7’,厚度d3=5um,高度D=50um,第五材料部分64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厚度d2=60um,高度D=50um;所述细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环时,近肉眼的半圆环红色呈现多,显红色,远肉眼的半圆环蓝色呈现多,呈蓝色。
实施例4-3:图41所示为细纤维64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第四材料部分641为A有色材料4’,第五材料部分642为透明材料6’,第六材料部分643为B有色材料7’,其中的A有色材料4’和B有色材料7’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第五材料部分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U组合;肉眼反射光观察U组合结构时,为二条不同颜色并列的有色线;透光观察时,会看到二条不同颜色有色线与有色线之间的透明线的组合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实施例4-4:图42所示为细纤维64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横截面上为并列的多个S组合,且相邻的二个的S组合之间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644为透明材料6’,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纸中多个并列的S组合结构,细纤维64的发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第五材料部分642的激发光遮挡层3’作为中间间隔层的作用在于能进一步阻止激发光的窜光,从而保证荧光变色效果更明显。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S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42-1为多个S组合的防伪纤维64的立体图,切片4包括多个圆环状S组合,且相邻的二个的S组合之间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644为不阻隔激发光的透明材料6441,圆片直径2mm,所述特定结构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半圆片,远激发光的半圆片蓝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蓝色半圆片。
实施例4-5:图43所示为细纤维64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横截面上有多个并列的T组合,且相邻的二个并列的T组合之间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644为透明材料6442,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多个并列的T组合时,细纤维64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 效果是有色油墨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T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43-1多个T组合的防伪纤维64的立体图,防伪纤维64包括有多个圆环状T组合,且相邻的二个T组合之间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644为透明材料6442,圆片直径2mm,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近肉眼的半圆片红色被看到多,呈红色半圆片,远肉眼的半圆片蓝色被看到多,呈蓝色半圆片。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实施例3系列(实施例3、实施例3-1、实施例3-2、实施例3-3、实施例3-4、实施例3-5、实施例3-6、实施例3-7、实施例3-8)中以及实施例4系列(实施例4、实施例4-1、实施例4-2、实施例4-3、实施例4-4、实施例4-5)中,所述任一有色材料部分或/和任一荧光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材料段,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或者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或者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下面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5:一个S组合的圆环状的细纤维64(即防伪纤维)的特别设计,细纤维64为切片的部分,图44所示为一个的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圆环直径2mm,第四材料部分641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六材料部分643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材料,沿着内圆环的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段11’和12’,分别为荧光蓝色和荧光黄色,厚度d3=5um,高度D=50um,第五材料部分642为激发光遮挡层,厚度d2=60um,高度D=50um;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近靠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远离激发光源的半圆环荧光蓝黄双色段圆环被照射面积多,呈荧光蓝黄双色段。
实施例6:一个T组合的圆环状的细纤维64的特别设计,细纤维64为切片的部分,图45所示为一个的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圆环直径2mm,第四材料部分641为外层圆环为A有色材料为红色,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六材料部分643为内层圆环为有色材料,沿着内圆环的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颜色的材料段41’和42’,分别为蓝色和黄色,厚度d3=5um,高度D=50um,第五材料部分64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厚度d2=60um,高度D=50um;所述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环时,近靠肉眼的半圆环红色呈现多,显红色,远离肉眼的半圆环黄蓝双色段呈现多,呈黄蓝双色段。
实施例7:多个S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防伪纤维64的特别设计,防伪纤维64为整个切片,图46为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切片4包括有多个圆环状S组合,且相邻的二个圆环状的S组合之间有间隔一个圆环状的第七材料部分644为不阻隔激发光的透明材料6441,圆片直径2mm,第四材料部分641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厚度d1=5um,高度D=50um;第六材料部分643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材料,沿着内圆环的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段11’和12’,分别为荧光蓝色和荧光黄色,厚度d3=5um,高度D=50um,第五材料部分642为激发光遮挡层,厚度d2=60um,高度D=50um;所述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激发光源任意方向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呈红色半圆片,远离激发光源由扇形荧光蓝色和扇形荧光黄色组成的半圆片被照射面积多,呈现由扇形荧光蓝色和扇形荧光黄色组成的半圆片。
实施例8:有关多个T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防伪纤维64的特别设计,防伪纤维64为整个切片,图47为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切片4包括有多个圆环状T组合,且相邻的二个T组合之间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644为透明材料6442,圆片直径2mm,所述防伪纤维64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近肉眼的半圆片红色被看到的面积多,呈红色半圆片,远离肉眼由扇形蓝色和扇形黄色组成的半圆片被看到的面积多,呈现由扇形蓝色和扇形黄色组成的半圆片。
实施例3至实施例8中,所述细纤维63、64的含有A荧光材料1’、B荧光材料2’、A有色材料4’及B有色材料7’的部分,所述部分对应的二个切削面之间的距离D(即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得高度D)大于其在切削面上呈现的宽度d;或者是D/d>2,见图23、图24、图25、图27、图28、图29、图39、图40、图42、图43所示,典型尺寸之一为D=50μm,d≤5μm。这样设计的效果是更加提高了荧光光角变色的显著性以及有色光角变色的显著性。
实施例9:一种防伪纸,所述防伪纸中含有上述所有实施例之一的所述防伪纤维。
实施例10:上述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所述切片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
实施例11:上述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
C、去除所述切片4的支撑部分,剩余的切片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实施例12:上述防伪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所述切片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
C、将切片4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所述切片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实施例13:上述防伪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
C、去除所述切片4的支撑部分,剩余的切片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D、将切片4的部分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进一步,所述切片4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10到实施例13中,所述条状纤维2是由水冷却的纺丝方法制造的。

Claims (25)

1.一种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1)为沿条状纤维(2)的截面(3)切削成的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所述截面(3)为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所述条状纤维(2)沿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所述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均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防伪纤维的防伪特征是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的视觉特征,所述横截面(31)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截面,所述斜截面(32)是指与条状纤维(2)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所述切片(4)的部分是指去除切片(4)的支撑部分(X)后剩余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为0.5mm-15mm之间;或/和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切片(4)的高度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不大于3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4)的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之比大于5,或所述切片(4)的切削面(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4)的部分的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之比大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有两个切削面(5)且两个切削面(5)彼此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伪纤维(1)抄入纸张中时,所述切片(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与所述纸张表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结构是指在条状纤维(2)的截面(3)上至少分布有两个材料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或所述切片(4)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1),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61)的高度(D)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所述细纤维(61)为单个材料部分,所述细纤维(61)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71);或
结构2:非封闭的弯折状(72);或
结构3: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8);或
结构4: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9);或
结构5:椭圆环状及多边形环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61)为透明纤维、无色荧光纤维、有色纤维或无色红外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或所述切片(4)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2),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62)的高度(D)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所述细纤维(62)的任一横截面为单个材料部分,所述细纤维(62)在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两个材料部分,所述细纤维(62)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直线状(11);或
结构2: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12);或
结构3: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13);或结构4: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14);或
结构5:非封闭的弯折状(15);或
结构6: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16);或
结构7: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17);或
结构8:多边形环状(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62)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或者
所述细纤维(62)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有色材料;或者
所述细纤维(62)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或所述切片(4)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3),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63)的高度(D)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所述细纤维(63)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5)上分布的两个材料部分组成,即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分材料,所述细纤维(63)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直线状(19);或
结构2: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0);或
结构3: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1);或
结构4: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22);或
结构5:非封闭的弯折状(23);或
结构6: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24);或
结构7: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25);或
结构8:多边形环状(2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材料段;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或者
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或者
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包括A荧光材料(1’),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包括B荧光材料(2’),A荧光材料(1’)和B荧光材料(2’)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P组合;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包括A荧光材料(1’),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激发光遮挡层(3’),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Q组合;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包括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R组合;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包括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为透明材料(6’),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和第二材料部分(632)形成M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63)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所述多个材料部分包括第三材料部分(633);
和多个P组合,所述第三材料部分(633)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P组合之间,或者
和多个Q组合,所述第三材料部分(633)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Q组合之间,所述任意相邻两个Q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的两个A荧光材料(1’)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色,或者
和多个R组合,所述第三材料部分为透明材料(6332),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R组合之间,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R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的两个A有色材料(4’)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或所述切片(4)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64),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64)的高度(D)等于切片(4)或切片(4)的部分的高度,所述细纤维(64)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5)上分布的三个材料部分组成,即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所述细纤维(64)在所述切削面(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1:直线状(27);或
结构2:小于等于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8);或
结构3:大于π小于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29);或
结构4: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30);或
结构5:非封闭的弯折状(31);或
结构6: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32);或
结构7: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33);或
结构8:多边形环状(3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材料段;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或者
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或者
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包括A荧光材料(1’),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42)为激发光遮挡层(3’),所述第六材料部分(643)包括B荧光材料(2’),其中的A荧光材料(1’)和B荧光材料(2’)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S组合;或者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包括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42)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5’),所述第六部分(643)包括B有色材料(7’),其中的A有色材料(4’)和B有色材料(7’)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T组合;或者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包括A有色材料(4’),所述第五部分(642)为透明材料(6’),所述第六部分(643)包括B有色材料(7’),其中的A有色材料(4’)和B有色材料(7’)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641)和第六材料部分(643)之间,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形成U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64)由沿所述条状纤维(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所述多个材料部分包括第七材料部分(644),
和多个S组合,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S组合之间;或
和多个T组合,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T组合之间;或
和多个U组合,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U组合之间,
其中的第七材料部分(644)为透明材料(6’)。
19.根据权利要求13、14、17或18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A荧光材料(1’)、B荧光材料(2’)、A有色材料(4’)和B有色材料(7’)所在的部分,所述部分的沿条状纤维(2)纵轴方向上的高度(D)大于所述部分在切削面上呈现的厚度(d);或者,所述部分的沿条状纤维(2)纵轴方向上的高度(D)大于所述部分在切削面上呈现的厚度(d)的2倍。
20.一种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纸中含有权利要求1-19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19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所述切片(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
22.根据权利要求1-19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
C、去除所述切片(4)的支撑部分,剩余的切片(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23.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伪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所述切片(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即为防伪纤维,
C、将切片(4)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其中,所述切片(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制备条状纤维(2),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沿条状纤维(2)的横截面(31)或斜截面(32)将条状纤维(2)切成片状的切片(4),
C、去除所述切片(4)的支撑部分,剩余的切片(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切片(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D、将切片(4)的部分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其中,所述切片(4)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纤维(2)是由水冷却的纺丝方法制造。
CN201280001236.6A 2011-01-11 2012-01-11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892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01236.6A CN102892952B (zh) 2011-01-11 2012-01-11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74581 2011-01-11
CN201110005037.X 2011-01-11
CN201110005037 2011-01-11
CN201120007458.1 2011-01-11
CN201120007458 2011-01-11
CN201110005037X 2011-01-11
CN201280001236.6A CN102892952B (zh) 2011-01-11 2012-01-11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PCT/CN2012/070243 WO2012095005A1 (zh) 2011-01-11 2012-01-11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2952A CN102892952A (zh) 2013-01-23
CN102892952B true CN102892952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50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236.6A Active CN102892952B (zh) 2011-01-11 2012-01-11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13484A1 (zh)
EP (1) EP2664710A4 (zh)
KR (1) KR20140008339A (zh)
CN (1) CN102892952B (zh)
RU (1) RU2590538C2 (zh)
WO (1) WO2012095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307A (zh) * 2013-02-25 2014-08-27 孙显林 一种防伪纤维纸
US9851341B2 (en) 2014-06-27 2017-12-2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Fibers with chemical markers used for coding
US9972224B2 (en) 2014-06-27 2018-05-15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Fibers with multicomponent fibers used for coding
US9358486B2 (en) 2014-06-27 2016-06-0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fibers with shape and size used for coding
US9863920B2 (en) 2014-06-27 2018-01-0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Fibers with chemical markers and physical features used for coding
CN105568765A (zh) * 2014-10-15 2016-05-11 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防伪材料及含有该片状防伪材料的纸张
TWI547607B (zh) * 2014-11-26 2016-09-0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透明纖維的製造方法
CN105803854B (zh) * 2014-12-31 2017-11-07 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元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防伪元件的安全纸张
CN105862509B (zh) * 2015-02-05 2023-04-14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90116B1 (ko) 2015-03-26 2017-10-25 예원예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위변조 방지가 가능한 인쇄용 한지의 제조방법
CN107798993B (zh) * 2016-09-02 2021-09-28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的纤维及其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CN106996057A (zh) * 2017-04-24 2017-08-01 上海先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纸张添加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9572B (zh) * 2018-05-28 2021-07-30 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具有机读性能和/或机读编码功能的防伪安全带及防伪纸
CN108914697A (zh) * 2018-08-01 2018-11-30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5232A (zh) * 2006-10-17 2008-04-23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皮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13238A1 (de) * 1980-04-03 1981-10-08 Agfa-Gevaert Ag, 5090 Leverkusen Sicherheitsfaden als schutz gegen faelschungen
US7122248B2 (en) * 2001-02-21 2006-10-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curity articles
CN2499433Y (zh) * 2001-11-02 2002-07-10 孙显林 一种防伪纤维及采用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US20030194578A1 (en) * 2001-12-20 2003-10-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curity articles comprising multi-responsive physical colorants
RU2217542C1 (ru) * 2002-08-22 2003-11-27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и организаций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знаков -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Гознак" Волокнистый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защиты бумаги от подделки
GB2392868B (en) * 2002-09-16 2006-02-01 D W Spinks Rainbow fibres
EP1479797A1 (en) * 2003-05-22 2004-11-24 Landqart Photoluminescent fibre, security paper and other security articles
CN1600988A (zh) * 2004-09-24 2005-03-30 孙显林 一种防伪材料
CN2763334Y (zh) * 2005-01-05 2006-03-08 孙显林 一种防伪纤维
CN2820943Y (zh) * 2005-04-30 2006-09-27 海南亚元防伪纸业有限公司 字符纤维防伪纸
CN101135127B (zh) * 2006-08-30 2010-12-29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KR100783488B1 (ko) * 2006-12-27 2007-12-07 한국조폐공사 위조방지용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220571A (zh) * 2007-01-09 2008-07-16 孙显林 一种防伪纤维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CN101457500A (zh) * 2007-12-12 2009-06-17 孙显林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CN101381975B (zh) * 2008-10-15 2010-08-25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透明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纤维的纸制品
CN201671016U (zh) * 2009-11-17 2010-12-15 孙显林 一种波浪状防伪纤维及其含有该防伪纤维的纸和纸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5232A (zh) * 2006-10-17 2008-04-23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皮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3136524A (ru) 2015-02-20
WO2012095005A1 (zh) 2012-07-19
KR20140008339A (ko) 2014-01-21
US20130313484A1 (en) 2013-11-28
CN102892952A (zh) 2013-01-23
EP2664710A4 (en) 2016-03-16
EP2664710A1 (en) 2013-11-20
RU2590538C2 (ru) 2016-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2952B (zh)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AU2013310859C1 (en) Security element and security document
ES2526693T3 (es) Baldosas de moqueta ortogonalmente ambiguas
TWI272324B (en) Security articles
ES2716555T3 (es) Elemento de seguridad reflectante para papeles de seguridad, documentos de valor o similares
US10787020B2 (en) Security device with a lens array comprising several etched colour patterns
CN11049192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135127B (zh) 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EP1045462A3 (d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 mit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Stoffen zur Erzeugung von Licht mit Mischfarben
CN105862509B (zh)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15724B1 (ko) 인쇄로 위조할 수 없는 시각특징을 갖는 위조방지 섬유가분포된 위조방지 물질
CN100476071C (zh) 分布有印刷无法模仿其视觉特征的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
CN101220571A (zh) 一种防伪纤维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JP2004151271A (ja) 光反射機能を有する構造体
CN101457500A (zh)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JP3463167B2 (ja) 玉虫様色彩を呈する織物
KR101078852B1 (ko) 확산판
CN100376748C (zh) 一种防伪材料
WO2008034381A1 (fr) Fibre fluorescente protégée contre la falsification et matériau protégé contre la falsification dont la modification du caractère de vision est entraînée par une modification d'angle de lumière excitée
CN104099801A (zh) 一种防伪纤维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CN203270383U (zh) 一种防伪纤维纸
CN213295658U (zh) 一种新型商标布
CN107798993B (zh) 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的纤维及其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CN207193675U (zh) 一种防伪纤维和防伪纸
TWM594617U (zh) 絲線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