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500A -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500A
CN101457500A CNA2007101996931A CN200710199693A CN101457500A CN 101457500 A CN101457500 A CN 101457500A CN A2007101996931 A CNA2007101996931 A CN A2007101996931A CN 200710199693 A CN200710199693 A CN 200710199693A CN 101457500 A CN101457500 A CN 101457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garden shape
flat
garde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96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孙显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孙显林 filed Critical 孙显林
Priority to CNA2007101996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其结构特征为采用内圆相切的基本结构,进行有效组合后,该防伪纤维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过纸压光后,防伪纤维埋在一定纸纤维深度下的光角变色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光角变色防伪纤维,特别是一种视觉特征随肉眼观察角度改变或激发光照射角度改变而改变的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46293)——《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所属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其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由于纸纤维的漫反射影响,当该荧光纤维埋在15g/m2纸纤维层厚度以下时,在同纸面上的光角变色效果会变得很不明显;2、由于纸的压光过程,导致该荧光纤维截面的严重变形,从而导致在同纸面上的光角变色效果的降低甚至消失;3、设计要适应纺丝工艺,印刷涂布操作在工艺上是难以进行的;4、对非扁形需要定向弯曲的纤维,不但要求基本上均要按规定的朝向弯曲,且还要保证一定的弯曲度。
只有在上述条件同时满足时,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产品,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结构均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104847.5)——《分布有印刷无法模仿其视觉特征的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所属的光角变色有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其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由于纸纤维的漫反射影响,当该有色纤维埋在10g/m2纸纤维层厚度以下时,在同纸面上的光角变色效果会变得很不明显甚至消失;2、由于纸的压光过程,导致该荧光纤维截面的严重变形,从而导致在同纸面上的光角变色效果的降低甚至消失;3、设计要适应熔融纺丝工艺的可行性,印刷涂布操作在工艺上是难以进行的;4、对非扁形需要定向弯曲的纤维,不但要求基本上均要按规定的朝向弯曲,且还要保证一定的弯曲度。
只有在上述条件同时满足时,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产品,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结构均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光角变色防伪纤维,相对原来的光角变色纤维,其埋入同样纸纤维的深度时其光角变色的效果有极大改善;同时,经过纸压光变形后,其光角变色的效果被降低很少。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为园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1为有色材料,组份2的园形偏心的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组份1园形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组份1材料与组份2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所述白色材料是加入了钛白粉的纤维材料;所述组份1园形与组份2是二种不同的纤维材料,它们在复合纺丝成形后具有不同的收缩率,从而保证了防伪纤维的定向弯曲。
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为园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组份1园形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组份1材料与组份2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1为扁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为有色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
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1为扁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
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组份2及组份3均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不同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并以组份1园形的园心为对称点分布在园心的两边,且组份2的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的园形边缘相切,组份2材料与组份3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组份2及组份3均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并以组份1园形的园心为对称点分布在园心的两边,且组份2的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的园形边缘相切,组份2材料与组份3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组份3均为园形,组份1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1和组份2的园形包含在组份3的扁形之中,组份2园形和组份2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扁形的二端边缘相切。
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组份3均为园形,组份1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包含在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2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扁形的二端边缘相切。
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和组份3均为半个扁形且并列重叠成扁形,组份4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4为能透过激发光的材料,组份1和组份2的扁形地包含在组份3的扁形的中间,其组份2与组份3的重叠线与与组份4扁平方向垂直。
一种含有上述复合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材料为纸张或者是塑料薄膜。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园形的双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
图2a、图2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的双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
图3a、图3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园形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
图4a、图4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
图5a、图5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特别设计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
图1a、图1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园形的二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本结构的视觉特征是——当肉眼改变观察角度或激发光线改变照射角度时,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的有色或光致发光色从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
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为园形,组份(2)为园形,组份2的园形偏心的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组份1园形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组份1材料与组份2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例如组份1为PBT,组份2为PET,由于PBT与PET的热收缩率不同,故纤维是一根绕轴5弯曲的弯曲纤维,以使其抄造在纸张中时纤维的轴5垂直于纸面,纸中防伪纤维被压后变成了扁形。图1b中尽管纸中光角变色纤维被压的成扁形,但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2而使肉眼难以看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纸面为无色,在纸中,组份1相对组份2的位置,组份1凹凸部分越突起,光角变色纤维抗其周围纸纤维漫反射的效果越好,当肉眼从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可看见组份2的有色或光致发光,本结构避免了以往的设计中,当光角变色纤维的截面在纸中被压变形后,在纸面上,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光角变色纤维截面的凹凸遮挡结构对组份2的遮挡能力迅速下降甚至消失,加上纸纤维漫反射的叠加影响,从而使光角变色减弱甚至消失。
对于光角变色有色纤维,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为有色材料,例如是红色,
对于光角变色荧光纤维,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例如激发光是365nm紫外光,或者是254nm的紫外光,或者是红外线,发光色是红色或其它颜色。
图2a、图2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的二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本结构的视觉特征是——当肉眼改变观察角度或激发光线改变照射角度时,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的有色或光致发光色从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
组份1为扁形,组份2为园形,组份2为有色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由于扁形结构的纤维抄造纸张中时,扁平面自然会与纸张表面平行,故组份1与组份2可以是具有相同热收缩率的纤维材料,例如同是PET,或者同是PBT,或者同是PP,纺出的纤维可以是不弯曲的直线。图2b中尽管纸中光角变色纤维被压后成了更扁的扁形,但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2而使肉眼难以看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纸面为无色,在纸中,组份1相对组份2的位置,组份1凹凸部分越突起,光角变色纤维抗其周围纸纤维漫反射的效果越好,当肉眼从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可看见组份2的有色或光致发光色,本结构避免了以往的设计中,当光角变色纤维的截面在纸中被压变形后,在纸面上,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光角变色纤维截面的凹凸遮挡结构对组份2的遮挡能力迅速下降甚至消失,加上纸纤维漫反射的叠加影响,从而使光角变色减弱甚至消失。
对于光角变色有色纤维,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为有色材料,例如是红色或者是蓝色。
对于光角变色荧光纤维,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
图3a、图3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园形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本结构的视觉特征是——当肉眼改变观察角度或激发光线改变照射角度时,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由有色2变成有色3,有色2与有色3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或者是由光致发光色2变成光致发光色3,光致发光色2与光致发光色3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组份1、组份2及组份3均为园形,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并以组份1园形的园心为对称点分布在园心的两边,且组份2的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的园形边缘相切,组份2材料与组份3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保证了光角变色纤维绕轴5定向弯曲,从而也保证了光角变色纤维在纸中的朝向。
图2b中尽管纸中光角变色纤维被压后成了扁形,但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2而使肉眼难以看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组份2而只能看到或照射到组份3,纸面呈组份3的有色或组份3的光致发光色,在纸中,组份1相对组份2的位置,组份1凹凸部分越突起,光角变色纤维抗其周围纸纤维漫反射的效果越好,当肉眼从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可看见组份2的有色或组份2光致发光色,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3而使肉眼看不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组份3而只能看到或照射到组份2,纸面呈组份2的有色或组份3的光致发光色。本结构避免了以往的设计中,当光角变色纤维的截面在纸中被压变形后,在纸面上,当肉眼从A或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或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2和组份3能被同时看到或同时照射到,光角变色纤维截面的凹凸遮挡结构对组份2或组份3的遮挡能力迅速下降甚至消失,加上纸纤维漫反射的叠加影响,从而使光角变色减弱甚至消失。
对于光角变色有色纤维,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不同的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
对于光角变色荧光纤维,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
图4a、图4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本结构的视觉特征是——当肉眼改变观察角度或激发光线改变照射角度时,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由有色2变成有色3,有色2与有色3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或者是由光致发光色2变成光致发光色3,光致发光色2与光致发光色3有明显的视觉差异。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包含在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2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扁形的二端边缘相切,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可以用同种热收缩率相同的材料,光角变色纤维可以呈直线。
图4b中尽管纸中光角变色纤维被压后成了更扁的扁形,但当肉眼从A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2而使肉眼难以看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组份2而只能看到或照射到组份3,纸面呈组份3的有色或组份3的光致发光色,在纸中,组份1相对组份2的位置,组份1凹凸部分越突起,光角变色纤维抗其周围纸纤维漫反射的效果越好,当肉眼从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可看见组份2的有色或组份2光致发光色,组份1的凹凸部分仍然十分突出地挡住组份3而使肉眼看不见或激发光线照射不到组份3而只能看到或照射到组份2,纸面呈组份2的有色或组份3的光致发光色。本结构避免了以往的设计中,当光角变色纤维的截面在纸中被压变形后,在纸面上,当肉眼从A或B角度观察或激发光线从A或B角度照射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时,组份2和组份3能被同时看到或同时照射到,光角变色纤维截面的凹凸遮挡结构对组份2或组份3的遮挡能力迅速下降甚至消失,加上纸纤维漫反射的叠加影响,从而使光角变色减弱甚至消失。
对于光角变色有色纤维,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不同的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
对于光角变色荧光,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
图5a、图5b分别描述了一种横截面为扁形特别设计的三组分的光角变色荧光纤维及其在纸中受压变形后的截面图,本结构的视觉特征是——当改变激发光线照射角度时,纸面上的光角变色纤维由光致发光色2变成光致发光色3,光致发光色2与光致发光色3有明显的视觉差异。组份2和组份3均为半个扁形且并列重叠成扁形,组份4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4为能透过激发光的材料,组份1和组份2的扁形地包含在组份3的扁形的中间,其组份2与组份3的重叠线与与组份4扁平方向垂直,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可以用同种热收缩率相同的材料,光角变色纤维可以呈直线。
图5b中尽管纸中光角变色荧光纤维被压后成了更扁的扁形,但由于组分2和组份3组成的扁形与纸面垂直,受压后只是扁度的降低当仍然可以是扁形,垂直于纸面的扁形遮挡结构是一个凹凸遮挡效果十分理想且抗纸纤维漫反射能力极强的结构,组份4有二个作用,一个是决定了组分2和组份3组成的扁形与纸面垂直的朝向,另一个作用是它挡开了一部分纸纤维形成在组分2和组份3组成的扁形周围,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少了纸纤维漫反射对光角变色的影响,本设计还保证了很大光角变色纤维很大的激发光照射到发光材料上的受光面积,进一步保证了光角变色的亮度,这是一个绝妙的设计。
上述所有光角变色纤维可加在纸浆中抄造成纸或纸板,或加在塑料薄膜中或夹层间。

Claims (10)

1、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为园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不透明材料,组份(2)为有色材料,组份(2)的园形偏心的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组份(1)园形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组份1材料与组份(2)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2、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为园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组份1园形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组份(1)材料与组份(2)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3、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1)为扁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为有色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
4、一种二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1)为扁形,组份(2)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为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的园形包含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1)扁形一端的弧线与组份(2)园形边缘相切。
5、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组份(2)及组份(3)均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不同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并以组份(1)园形的园心为对称点分布在园心的两边,且组份(2)的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的园形边缘相切,组份(2)材料与组份(3)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6、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园形,组份(1)、组份(2)及组份(3)均为园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偏心地包含在组份(1)的园形之中,并以组份(1)园形的园心为对称点分布在园心的两边,且组份(2)的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的园形边缘相切,组份(2)材料与组份(3)材料的热收缩率不同。
7、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组份(3)均为园形,组份(1)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色材料,组份(3)中含有有色材料,组份(2)的颜色与组份(3)的颜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组份(3)为能遮挡可见光的白色材料,组份(1)和组份(2)的园形包含在组份(3)的扁形之中,组份(2)园形和组份(2)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扁形的二端边缘相切。
8、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组份(3)均为园形,组份(1)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1)为能遮挡激发光的材料,组份(2)和组份(3)的园形包含在组份(1)的扁形之中,组份(2)园形和组份(3)的园形分别与组份(1)扁形的二端边缘相切。
9、一种三组份复合防伪纤维,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形,组份(2)和组份(3)均为半个扁形且呈并列重叠成扁形,组份(4)为扁形,其特征在于,组份(2)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3)中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组份(2)中的光致发光材料与组份(3)中的光致发光材料有相同的激发波长和不同的激发光光色,组份(4)为能透过激发光的材料,组份(1)和组份(2)的扁形地包含在组份(3)的扁形的中间,其组份(2)与组份(3)的重叠线与与组份(4)扁平方向垂直。
10、一种含有上述权利要求1~9中的所述的复合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材料为纸张或者是塑料薄膜。
CNA2007101996931A 2007-12-12 2007-12-12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Pending CN101457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96931A CN101457500A (zh) 2007-12-12 2007-12-12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96931A CN101457500A (zh) 2007-12-12 2007-12-12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500A true CN101457500A (zh) 2009-06-17

Family

ID=40768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96931A Pending CN101457500A (zh) 2007-12-12 2007-12-12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5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38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捷恩智株式会社 热熔接性复合纤维与使用其的无纺布
CN102892952A (zh) * 2011-01-11 2013-01-23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95755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广东金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材料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952A (zh) * 2011-01-11 2013-01-23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8238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捷恩智株式会社 热熔接性复合纤维与使用其的无纺布
CN102808238B (zh) * 2011-06-01 2016-01-20 捷恩智株式会社 热熔接性复合纤维与使用其的无纺布
CN112895755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广东金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材料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9857B (zh) 激发光光角变化致荧光纤维变色的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US8919821B2 (en) Security substrate incorporating elongate security elements
US9348070B2 (en) Security devices
CN102781629A (zh) 具有光波导的安全文件
WO2001070496A1 (fr) Materiau et plaque decoratifs
AU2012306521A1 (en) Security strip and document provided therewith
CN103068584A (zh) 具有特征区域的数据载体
CN101872576A (zh)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
SE500384C2 (sv)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papper samt värdetryck framställt därav
JP2020508482A (ja) 機械可読光学セキュリティデバイス
CN101457500A (zh) 光角变色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CN101135127B (zh) 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
RU2712604C2 (ru) Способ наложения защит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ь подложки
CN100476071C (zh) 分布有印刷无法模仿其视觉特征的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
WO2019182051A1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認証体
JP2008520754A (ja) 印刷により模倣不可能な視覚特性を有する偽造防止繊維を分配した偽造防止材料
CN102482802A (zh) 发双色光的有色纤维
CN101718058B (zh) 一种防伪纤维及一种含有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KR102665889B1 (ko) 보안 장치를 종이 기계 제조 홀에 표면 도포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2153114A1 (en) Windowed security device
CN102041743A (zh) 一种波浪状防伪纤维及其含有该防伪纤维的纸和纸板
CN201671016U (zh) 一种波浪状防伪纤维及其含有该防伪纤维的纸和纸板
US20150125660A1 (en) Anti-counterfeit paper
CN102108653A (zh) 一种片状防伪材料及其防伪纸
CN203383095U (zh) 一种防伪纤维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 XIANLIN

Effective date: 2010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3 NO.502, NO.57, TANGCHENHAOYUAN, LANE 666,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O: 201202 NO.139, PUTUO ROAD, LIUTUAN, CHUANSHA,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022

Address after: 201202 No. 139, Putuo Road, six regiment,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uansha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Long Dong Avenue, 666 Lane Tomson Garden No. 57 No. 502

Applicant before: Sun Xianli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7